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音乐创作与理论研究的融合——李世相蒙古族民歌研究的途径及成果
1
作者 张鑫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86-94,共9页
李世相对蒙古族民歌的研究,基于长调民歌与短调民歌的音乐形态与演唱技巧特点,并结合蒙古族音乐发展的历史,融入了个人的长期音乐创作积累与理论探索的真知灼见。通过对蒙古族民歌的历史渊源、风格流变、旋律特征、结构特点、调式特点... 李世相对蒙古族民歌的研究,基于长调民歌与短调民歌的音乐形态与演唱技巧特点,并结合蒙古族音乐发展的历史,融入了个人的长期音乐创作积累与理论探索的真知灼见。通过对蒙古族民歌的历史渊源、风格流变、旋律特征、结构特点、调式特点、艺术特色等方面的深入探索,使其形成一套多维度、多层面的蒙古族民歌理论研究体系,对不少致力于对蒙古族音乐文化进行研究与蒙古族音乐创作的学者和艺术家,均有重要的启迪的意义。本文以李世相的理论著述《蒙古族长调民歌概论》与《蒙古族短调民歌研究》为例,对李世相蒙古族民歌的学术思想与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并尽可能全面准确地对其意义与贡献进行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世相 蒙古族长调民歌 短调民歌 研究 评述
下载PDF
经验与启示——蒙古族长调民歌的保护与传承经验两例 被引量:12
2
作者 博特乐图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67-71,共5页
蒙古族长调民歌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中的两个成功例子,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新中国成立之初开始的长调民歌的舞台化、课堂化实践,通过专业团体为发展平台,以艺术院校为传承渠道,对长调民歌进行传承和发展,从而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 蒙古族长调民歌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中的两个成功例子,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新中国成立之初开始的长调民歌的舞台化、课堂化实践,通过专业团体为发展平台,以艺术院校为传承渠道,对长调民歌进行传承和发展,从而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融的一个成功范例;而"乌珠穆沁模式",是在特定区域中的多种群体、多个部门协调参加的工作模式,通过小区域中大多数成员参与的社会文化互动,以达到长调民歌整体性、原生性保护与传承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长调 保护 传承 专业化实践 乌珠穆沁模式 整体性 原生性
下载PDF
寻访蒙古国长调民歌的足迹——蒙古国境内长调民歌的田野调查 被引量:2
3
作者 盛丽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46-52,共7页
蒙古族长调民歌,是跨境分布的一种民族音乐形式,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2008年根据中蒙两国达成的联合协议,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派出专家组,与蒙古国同仁一道,对蒙古国喀尔喀部长调民歌进行了实地的田野调查... 蒙古族长调民歌,是跨境分布的一种民族音乐形式,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2008年根据中蒙两国达成的联合协议,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派出专家组,与蒙古国同仁一道,对蒙古国喀尔喀部长调民歌进行了实地的田野调查,初步了解了三个风格区的区域分布、历史渊源、社会习俗、音乐形态、传承人的状况,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长调民歌 蒙古国 风格区 田野调查
下载PDF
蒙古族长调民歌与游牧文明的渊源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萨日娜 乌尔茜娅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8-112,共5页
蒙古族长调民歌是蒙古族人民在长期的游牧生产生活中创作的草原代表性音乐形式,亦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纵观蒙古族长调民歌形成、发展的历史轨迹,均与北方草原游牧文明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本文从游牧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古代北... 蒙古族长调民歌是蒙古族人民在长期的游牧生产生活中创作的草原代表性音乐形式,亦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纵观蒙古族长调民歌形成、发展的历史轨迹,均与北方草原游牧文明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本文从游牧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民歌遗产、北方草原生态环境及其传统习俗、蒙古族游牧生产生活方式中探寻蒙古族长调民歌的风格形成、旋律结构、题材形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长调民歌 北方草原 游牧文明
原文传递
蒙古族长调民歌歌词的艺术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萨日娜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53-58,共6页
蒙古族长调民歌不仅具有音调高亢、音域宽广、旋律悠扬、节奏自由舒缓等独特的音乐美,而且其歌词还具有修辞艺术含蓄美和衬词艺术韵味美的特点。各种修辞手法在长调民歌歌词中巧妙得体的运用,使歌曲的主旨更为鲜明,情感的表达更为委婉... 蒙古族长调民歌不仅具有音调高亢、音域宽广、旋律悠扬、节奏自由舒缓等独特的音乐美,而且其歌词还具有修辞艺术含蓄美和衬词艺术韵味美的特点。各种修辞手法在长调民歌歌词中巧妙得体的运用,使歌曲的主旨更为鲜明,情感的表达更为委婉、含蓄;而衬词艺术的运用,起到了引出主曲、装饰旋律、扩充曲调、增强韵味及使歌词富有变化的作用,表现出浓郁的蒙古民族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长调民歌 歌词 修辞手法 衬词
下载PDF
试析蒙古族长调民歌的意境美
6
作者 萨日娜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65-67,共3页
意境美是中国文学艺术所追求的最高艺术标准。意境论很早就渗透到蒙古族文学艺术领域中。蒙古族长调民歌自由而悠长的旋律与简洁精练的语言(歌词)完美统一表达最丰富的精神内涵,营造高而悠远的意境。其意境特点是声情并茂,情景交融,虚... 意境美是中国文学艺术所追求的最高艺术标准。意境论很早就渗透到蒙古族文学艺术领域中。蒙古族长调民歌自由而悠长的旋律与简洁精练的语言(歌词)完美统一表达最丰富的精神内涵,营造高而悠远的意境。其意境特点是声情并茂,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激发听众的不尽联想和想象,具有超越语意性和造型的深广的艺术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长调民歌 意境创造 意境特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