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 Motion Estimation and Motion Fusion by Affine Region Matching
1
作者 魏国庆 马颂德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1993年第1期17-25,共9页
In this paper,a new method is presented for 3D motion estimation by image region correspon- dences using stereo cameras.Under the weak perspectivity assumption,we first employ the moment tensor theory(Cyganski and Orr... In this paper,a new method is presented for 3D motion estimation by image region correspon- dences using stereo cameras.Under the weak perspectivity assumption,we first employ the moment tensor theory(Cyganski and Orr)to compute the monocular affine transformations relating images taken by the same camera at different time instants and the binocular affine transformations relating images taken by different cameras at the same time instant.We then show that 3D motion can he recovered from these 2D transformations.A space-time fusion strategy is proposed to aim at robust results.No knowledge of point correspondences is required in the above processes and the computa- lions involved are linear.To find corresponding image regions,new affine invariants,which show stronger invariance,are derived in term of tensor contraction theory.Experiments on real motion images are conducted to verify the proposed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ment tensors affine transformation weak perspectivity region correspondences monocular motion binocular motion motion fusion affine invariants
原文传递
利用格林函数库计算2008年青海大柴旦6.4级地震的余震震源机制 被引量:9
2
作者 刘薇 张晓清 +2 位作者 石玉成 文勇 赵燕杰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4-160,共7页
通过建立格林函数库可以降低在矩张量反演过程中的计算量,提高获取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的速度。运用此方法对2008年11月10日青海大柴旦6.4级地震的地震序列中ML≥2.0的98个余震进行了震源机制解,在小震矩张量反演中克服了模拟资料无法准... 通过建立格林函数库可以降低在矩张量反演过程中的计算量,提高获取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的速度。运用此方法对2008年11月10日青海大柴旦6.4级地震的地震序列中ML≥2.0的98个余震进行了震源机制解,在小震矩张量反演中克服了模拟资料无法准确得到小震震源机制解的缺陷,初步探索了运用区域数字地震台网资料确定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的方法,并对计算结果给出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大柴旦地震 地震矩张量 余震序列 格林函数库
下载PDF
岩石破裂过程中声发射特性的颗粒流分析 被引量:60
3
作者 周喻 吴顺川 +2 位作者 许学良 孙伟 张晓平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51-959,共9页
以颗粒流理论和PFC程序为平台,根据矩张量理论建立细观尺度上岩石声发射模拟方法。该方法可同时给出声发射事件发生的时间、空间、破裂强度等特征,再现岩石裂纹孕育、发展和贯通过程,从而揭示岩石的破坏机制。结合室内花岗岩破裂全过程... 以颗粒流理论和PFC程序为平台,根据矩张量理论建立细观尺度上岩石声发射模拟方法。该方法可同时给出声发射事件发生的时间、空间、破裂强度等特征,再现岩石裂纹孕育、发展和贯通过程,从而揭示岩石的破坏机制。结合室内花岗岩破裂全过程声发射特性试验研究成果,通过试验和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该方法的可靠性,并得到以下结论:(1)在试样峰值强度前,声发射事件次数较少、破裂强度较低,且在试样内部随机分布;从试样峰值强度起至破坏时的残余强度,声发射事件次数较多、破裂强度较高,且主要沿宏观破裂带附近分布。(2)声发射事件次数随破裂强度变化近似呈正态分布。在均值与最大破裂强度之间,声发射事件累积数随破裂强度的降低近似呈线性对数函数关系。(3)每次声发射事件所包含的微破裂数,随破裂强度的提高而增加,近似呈波尔兹曼函数关系。(4)声发射事件次数与微破裂数近似呈负指数函数关系,即包含微破裂数越少的声发射事件,其所占总数的比例越大。研究成果可弥补现有声发射试验及模拟方法的不足,并作为一种新的手段为声发射试验与现场微震监测研究所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岩石破裂 声发射 模拟 矩张量 颗粒流理论 颗粒流程序 细观
下载PDF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快速矩张量解 被引量:48
4
作者 刘超 许力生 陈运泰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66-368,共3页
北京时间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37秒,在中国青海省玉树县发生了MW7.0地震.作者利用矩张量快速反演技术,通过反演全球台网的宽频带P波波形资料得到了这次地震的矩张量解,并判断走向119°、倾角83°、滑动角-2°的节面是本次... 北京时间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37秒,在中国青海省玉树县发生了MW7.0地震.作者利用矩张量快速反演技术,通过反演全球台网的宽频带P波波形资料得到了这次地震的矩张量解,并判断走向119°、倾角83°、滑动角-2°的节面是本次地震的发震断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树地震 矩张量解 震源机制 断层参数
下载PDF
压裂诱发的微地震震源机制及信号传播特性 被引量:30
5
作者 唐杰 方兵 +1 位作者 蓝阳 孙成禹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43-649,3,共7页
随着仪器、处理和解释技术的进步,微地震在描绘储层内的压裂和断裂系统方面的应用愈来愈广,在储层管理上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压裂产生的脆性变形以及微地震产生机制,探讨了裂隙动态变化及产生的微地震响应特性,分析了利用... 随着仪器、处理和解释技术的进步,微地震在描绘储层内的压裂和断裂系统方面的应用愈来愈广,在储层管理上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压裂产生的脆性变形以及微地震产生机制,探讨了裂隙动态变化及产生的微地震响应特性,分析了利用微地震数据研究裂隙时空分布规律的可能性。主要内容包括:裂纹的产生诱发微地震,在水力压裂过程中裂纹尖端效应和漏泄效应是产生微地震的主要原因;微地震震源矩张量釆用特征值分解法可以分解为双力偶成分、补偿线性矢量极偶成分和各向同性成分;通过有限差分正演模拟分析了微地震信号的传播特性,微地震源特性和速度模型会显著影响微地震波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地震 破裂机制 震源机制解 矩张量 裂隙演化
下载PDF
基于矩张量的深埋隧洞岩爆机制分析 被引量:25
6
作者 明华军 冯夏庭 +1 位作者 陈炳瑞 张传庆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3-172,181,共11页
以锦屏二级水电站微震监测数据为基础,将矩张量引入到深埋隧洞岩爆机制分析研究中。对分析过程中遇到的2个关键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①隧洞工程为线性工程,传感器布置空间有限,难以形成良性传感器阵列,矩张量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受到很... 以锦屏二级水电站微震监测数据为基础,将矩张量引入到深埋隧洞岩爆机制分析研究中。对分析过程中遇到的2个关键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①隧洞工程为线性工程,传感器布置空间有限,难以形成良性传感器阵列,矩张量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受到很大的影响,为此,提出了数值计算过程中的坐标系空间旋转法。该方法按最优路径旋转隧道坐标系,使对于同一个事件的每个传感器,源-传感器射线到新坐标系的3个方向余弦差值在10倍数值范围以内,在数值计算过程中,可以得到较理想的矩张量结果。②针对Ohtsu使用矩张量分解判断岩石破裂类型的方法中,提出的各分量比重计算公式,仅适用于各分量均为受拉的情况。考虑快速掘进条件下隧洞工程受力方向的不确定性,扩展其分量比重计算公式到更一般适用状态。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岩爆孕育过程矩张量分析方法。利用该方法对锦屏二级水电站典型岩爆微震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较好地解释岩爆孕育过程岩石破裂演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埋隧洞 微震监测 矩张量 岩石破裂类型 判别准则 岩爆机制 锦屏二级水电站
下载PDF
基于声发射矩张量分析混凝土破坏的裂纹运动 被引量:22
7
作者 任会兰 宁建国 +1 位作者 宋水舟 王宗炼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830-1840,共11页
从细观上看,混凝土是一种由骨料、水泥浆基体、裂纹等组成的非均匀复合材料.单轴准静态加载条件下,应力应变曲线表现出明显的准脆性特征.其变形破坏过程实质上是内部微裂纹产生、扩展和汇合的过程,研究细观尺度的裂纹扩展演化将有助于... 从细观上看,混凝土是一种由骨料、水泥浆基体、裂纹等组成的非均匀复合材料.单轴准静态加载条件下,应力应变曲线表现出明显的准脆性特征.其变形破坏过程实质上是内部微裂纹产生、扩展和汇合的过程,研究细观尺度的裂纹扩展演化将有助于深入了解混凝土的变形和破坏过程.声发射作为一种物理检测方法可以获取材料内部细观损伤演化的物理信息.本文基于声发射技术,结合改进的时差定位算法和矩张量理论对声发射信号进行分析,反演了混凝土巴西劈裂破坏中裂纹位置、裂纹类型以及裂纹面运动方向,揭示了混凝土宏观拉伸破坏的细观裂纹扩展机制.结果表明:裂纹运动过程清晰地显示了混凝土内裂纹源首先在试件与载荷接触面附近产生,之后聚集形成局部损伤区域,并沿轴线向中心扩展(加载平面)以及裂纹从试件中间向表面扩展的动态过程(厚度方向);裂纹运动体积可以作为裂纹形成、扩展过程中弹性能释放的度量,初始裂纹成核时体积参数较小,峰值载荷时,裂纹运动体积最大达到5.93×10-4 mm3;混凝土宏观尺度的拉伸破坏在细观尺度上存在有拉伸裂纹、混合裂纹以及剪切裂纹;拉伸裂纹最多,占裂纹总数约为60%,剪切裂纹最少,约占裂纹总数的10%;拉伸裂纹运动主导了试件的宏观劈裂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发射 矩张量 裂纹运动
下载PDF
基于微震信息的硬岩新生破裂面方位特征矩张量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明华军 冯夏庭 +1 位作者 张传庆 肖亚勋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716-1722,共7页
为了更清晰直观地了解高应力下硬岩破坏(岩爆、片帮、应力型塌方等)孕育过程中岩石破裂演化过程,根据岩石破裂面的特点,依据微震监测数据的矩张量结果,推导并得到了岩体破裂面空间方位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根据运动夹角来判断岩石... 为了更清晰直观地了解高应力下硬岩破坏(岩爆、片帮、应力型塌方等)孕育过程中岩石破裂演化过程,根据岩石破裂面的特点,依据微震监测数据的矩张量结果,推导并得到了岩体破裂面空间方位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根据运动夹角来判断岩石破裂类型的确定方法。借助此方法,在实例研究中进一步证明了深埋隧洞矩张量分解判断破裂类型分析方法的可靠性。依托锦屏二级水电站深埋引水隧洞这一典型工程,依据破裂面的方位角、倾角特征和岩爆宏观破坏情况,初步探究了即时性应变-结构面滑移型岩爆的孕育过程:在岩爆孕育初期,以张拉破裂为主,由于硬性结构面的存在,在开挖扰动应力调整初期,破裂面由岩体浅层往岩体较深层硬性结构面扩展,张拉破裂面尖端接近硬性结构面时,硬性结构面上发生剪切滑移,若较深层岩体内部还有其他硬性结构面存在,则在该硬性结构面尖端,除随着岩体浅层切向应力的持续增大,往开挖面扩展外,继续以张拉破裂面型式往深层扩展,至较深层硬性结构面上剪切破裂产生,最终以剪切滑移面为破坏面边界往开挖面发展,并最终将岩体抛掷而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破裂 破裂面 运动夹角 矩张量 应变-结构面滑移型岩爆 孕育过程 微震监测
下载PDF
基于微震矩张量的矿山围岩破坏机制分析 被引量:16
9
作者 唐礼忠 翦英骅 +3 位作者 李地元 王春 邓丽凡 陈源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36-1444,共9页
微震是矿山岩体损伤的重要信号,并被用于矿山围岩稳定性分析。为应用矩张量理论,研究矿山开采围岩破坏机制,对理论运用中的关键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1)通过引入适于矿山岩体应力状态的矩张量三分量分解模型,解决了由于矿山应力状态不确... 微震是矿山岩体损伤的重要信号,并被用于矿山围岩稳定性分析。为应用矩张量理论,研究矿山开采围岩破坏机制,对理论运用中的关键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1)通过引入适于矿山岩体应力状态的矩张量三分量分解模型,解决了由于矿山应力状态不确定带来的矩张量分解方程组求解的不确定问题;(2)针对Ohstu提出的矩张量岩体破坏模式判据的不足之处进行了讨论和修正,使其适于矿山岩体工程岩体破坏模式分析。利用改进后的矩张量分析方法对冬瓜山铜矿的部分巷道围岩破坏机制进行研究,印证了冬瓜山巷道围岩破坏是一种以剪切破坏为主,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破坏形式的结论。当巷道穿过不同岩层接触带时,微震事件在接触带附近积聚,表明巷道围岩出现剪切破坏带并形成冒落区;位于单一岩层中的巷道围岩中的微震活动较为分散,破坏原因多为围岩应力集中,破坏形式表现为局部性围岩冒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张量 微震监测 破坏机制 微震活动 破坏判据
下载PDF
基于相对质心震中的地震破裂方向性测定方法研究:以2008年云南盈江M_S6.0地震为例 被引量:15
10
作者 秦刘冰 陈伟文 +2 位作者 倪四道 韩立波 罗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259-3269,共11页
地震破裂方向性参数包含了断层几何形态、破裂长度等信息,对于地震灾害评估、孕震机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基于点源近似的震源矩中心张量机制解(CMT)或断层面解(fault plane solution)只能给出两个节面,无法确定破裂断层面.本文提出... 地震破裂方向性参数包含了断层几何形态、破裂长度等信息,对于地震灾害评估、孕震机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基于点源近似的震源矩中心张量机制解(CMT)或断层面解(fault plane solution)只能给出两个节面,无法确定破裂断层面.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质心与起始震中的差异确定发震断层的方法,该方法利用P波到时来测定主震与参考地震间相对起始震中,同时利用波形反演震源机制过程中的主震时移与参考地震时移之差测定相对质心震中,在假定单侧破裂的情形下,根据时移之差随方位角的变化推断破裂断层面.本文使用该方法研究了2008年云南盈江MS6.0走滑型地震,发现其破裂方向与其他方法结果一致.由于该方法基于相对起始震中和质心震中,可有效削弱速度结构模型不准确以及地震绝对位置误差带来的影响,应可适用于其他类似类型6级左右地震的破裂方向性研究,但仍需进一步工作对其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裂方向性 相对定位 波形反演 质心震中 震源机制解
下载PDF
煤矿褶皱构造区冲击矿压震源机制 被引量:15
11
作者 井广成 曹安业 +3 位作者 窦林名 王常彬 刘志刚 吴芸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03-211,共9页
为实现对褶皱构造区冲击矿压震源机制的有效分析,基于震源机制矩张量反演方法,在优化震动波远场位移及破裂面产状求解方法的基础上,对甘肃华亭矿区砚北煤矿250204工作面回采期间冲击矿压震源破裂类型、破裂面产状及视应力等地震学参量... 为实现对褶皱构造区冲击矿压震源机制的有效分析,基于震源机制矩张量反演方法,在优化震动波远场位移及破裂面产状求解方法的基础上,对甘肃华亭矿区砚北煤矿250204工作面回采期间冲击矿压震源破裂类型、破裂面产状及视应力等地震学参量进行系统分析,揭示了砚北煤矿褶皱构造区冲击矿压震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工作面回采扰动影响下,褶皱构造区冲击矿压震源破裂类型以拉张破裂为主,其矩张量以非双力偶部分占主导,表现为水平挤压构造应力、超前支承压力共同作用下煤岩体的应力释放;震源破裂面产状有明显分化趋势,小倾角(<35°)震源破裂面走向多垂直工作面推进方向,而大倾角(>35°)震源破裂面走向多平行于工作面推进方向且倾向实体煤一侧;褶皱构造区冲击矿压震源辐射能量和地震矩基本分布在一包络线内,随震源辐射能量增大,其地震矩大小分布更加集中;通过震源视应力计算,得到了回采扰动下工作面及其周边应力演化情况,与冲击矿压震源时空分布及巷道冲击显现结果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褶皱构造 冲击矿压 震源机制 矩张量 视应力
下载PDF
基于矩张量的钢筋混凝土构件损伤声发射检测方法 被引量:14
12
作者 门进杰 赵茜 +1 位作者 朱乐 王晓丹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22-827,841,共7页
为了利用声发射技术对钢筋混凝土构件损伤进行定量检测,将矩张量在地震工程学中反演震源机制的理论用于结构的声发射无损检测。阐述了基于矩张量理论的声发射检测技术原理,推导了利用矩张量理论反演裂缝机制(裂缝位置、类型和走向)的定... 为了利用声发射技术对钢筋混凝土构件损伤进行定量检测,将矩张量在地震工程学中反演震源机制的理论用于结构的声发射无损检测。阐述了基于矩张量理论的声发射检测技术原理,推导了利用矩张量理论反演裂缝机制(裂缝位置、类型和走向)的定量表达式。通过钢筋混凝土梁的四点弯曲试验,按照基于矩张量的声发射分析方法,明确裂缝机制,并与试验结果比较,探讨矩张量理论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无损检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对于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基于矩张量的声发射无损检测技术能定量地描述结构的裂缝机制,具有较好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张量 声发射 钢筋混凝土结构 无损检测 裂缝识别 损伤机制
下载PDF
红砂岩破坏过程声发射震源演化规律及其主频特征 被引量:12
13
作者 龚囱 包涵 +4 位作者 王文杰 钟文 许永斌 赵奎 曾鹏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326-2339,共14页
采用GDS VIS 400 HPTAS三轴流变仪与PCI-2声发射系统,对红砂岩进行了单轴压缩条件下声发射震源定位试验,以矩张量分析方法为主要分析方法,研究了红砂岩破坏过程中剪切型、张拉型与混合型声发射震源空间分布特征与演化规律及其对应的主... 采用GDS VIS 400 HPTAS三轴流变仪与PCI-2声发射系统,对红砂岩进行了单轴压缩条件下声发射震源定位试验,以矩张量分析方法为主要分析方法,研究了红砂岩破坏过程中剪切型、张拉型与混合型声发射震源空间分布特征与演化规律及其对应的主频特征,提出了基于累计声发射震源数非线性增长特征的起裂应力与损伤应力估测方法,与基于微裂纹非稳定发展阶段震源主频特征的岩石破坏预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微孔隙压密阶段声发射震源分布远离试件的轴线,主要分布于试件上、下两端面附近。在弹性至微裂纹稳定发展阶段声发射震源遍布整个试件,并且具有向试件中心发展的趋势。在微裂纹非稳定发展阶段,声发射震源主要集中于试件中上部与中下部。不同类型震源演化规律与加载应力大小有关。当加载应力大于起裂应力但小于损伤应力时,剪切型震源迅速增长;当加载应力大于损伤应力时,张拉型与混合型震源进入相对快速增长期,并且剪切型震源快速增长起始应力与张拉型、混合型震源快速增长起始应力,分别与起裂应力、损伤应力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在红砂岩破坏过程中,剪切型、张拉型与混合型震源的主频范围主要位于0~50,100~150与250~350 kHz。在微裂纹非稳定发展阶段,仅剪切型震源存在200~250 kHz信号,该特征可作为单轴压缩条件下红砂岩破坏的前兆特征。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在岩石破坏过程中不同类型震源具有不同的主频特征,可为基于声发射监测的岩石破坏预测方法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发射震源 演化规律 主频 矩张量 特征应力
下载PDF
基于细观特征分析的单节理岩石破裂机理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柴金飞 高永涛 +3 位作者 吴顺川 周喻 高艳华 郭超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28-534,共7页
为揭示不同节理方位对岩石破裂机理的影响,利用PFC软件模拟岩石裂纹孕育、发展和贯通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声发射数据,基于矩张量理论、P-T图法和T-k图法研究了岩石破裂各阶段中声发射事件的空间位置、破裂方位、破裂类型、应力状态、矩震... 为揭示不同节理方位对岩石破裂机理的影响,利用PFC软件模拟岩石裂纹孕育、发展和贯通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声发射数据,基于矩张量理论、P-T图法和T-k图法研究了岩石破裂各阶段中声发射事件的空间位置、破裂方位、破裂类型、应力状态、矩震级等破裂参数及其演变规律。试验结果表明:1)岩石破裂方位受加载方向和节理方位影响,当节理方位与加载方向呈一定夹角时,主压应力分量逐渐分布在与节理方位对应的P-T图位置附近。2)线性张拉破裂所占比例随节理角度的增大而减小,线性剪切破裂、混合破裂和双力偶剪切破裂所占比例随节理角度的增大而增大。3)张拉破裂主要分布于节理面上,其矩震级(能量)较小;剪切破裂和混合破裂主要分布于节理面与临空面的交线上,其矩震级较大。运用矩张量理论、P-T图法和T-k图法可有效掌握岩石破裂机理及其宏观演变规律,可为分析岩体稳定性及其发展趋势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手段,是传统分析方法的有效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理岩石 声发射 矩张量 破裂类型 破裂方位
原文传递
不同加载速率下深部砂岩的声发射与破裂响应特征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杰 袁国涛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1-72,共12页
为探究深部砂岩破裂演化特征与加载速率的相关性,开展了3种加载速率下的单轴压缩声发射监测试验,深入分析了加载速率对深部砂岩微破裂集聚成核机制和多类型破裂源演化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加载速率下,深部砂岩的声发射参数(... 为探究深部砂岩破裂演化特征与加载速率的相关性,开展了3种加载速率下的单轴压缩声发射监测试验,深入分析了加载速率对深部砂岩微破裂集聚成核机制和多类型破裂源演化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加载速率下,深部砂岩的声发射参数(声发射计数与幅度)曲线的演化趋势具有一致性,随着加载速率的增加,声发射累计计数与累计幅度呈现减小的趋势;试样在不同加载速率下的时空演化特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在不同的变形阶段,岩样内部多类型破裂源的占比不尽相同,在裂纹扩展阶段前,多类型破裂源占比情况受加载速率的影响较小,当岩样进入裂纹稳定扩展阶段后,随着加载速率的提高,剪切型破裂源占比趋于减小,张拉型与压缩型破裂源占比趋于增加;不同加载速率下岩样的声发射矩震级与频次关系均服从正态分布规律,声发射b值随着加载速率的增加逐渐减小,声发射矩震级中值随着加载速率的增加呈缓慢增加的趋势,加载速率可以增大试样内部破裂源的整体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砂岩 加载速率 声发射特征 矩张量 破裂类型
下载PDF
采动覆岩微震分区演化特征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袁国涛 张明伟 +2 位作者 王杰 卫俊 杨坤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6-46,共11页
为了探究采动覆岩的破裂分区特征与微震演化规律,以某矿井工程地质条件为背景,根据矩张量与颗粒流理论构建了微震模拟方法,实现了对回采工作面覆岩微震演化特征的模拟研究。研究表明:采动覆岩的微震事件矩震级集中在–2.7~–1,微震破裂... 为了探究采动覆岩的破裂分区特征与微震演化规律,以某矿井工程地质条件为背景,根据矩张量与颗粒流理论构建了微震模拟方法,实现了对回采工作面覆岩微震演化特征的模拟研究。研究表明:采动覆岩的微震事件矩震级集中在–2.7~–1,微震破裂强度符合常见的正态分布性质,微震发生频次与微震矩震级的关系也满足经典的矩震级–频度关系式;微震事件在采场横向上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分布特征,采空区左右煤壁中的微震事件先于采空区顶板发生,微震事件围绕采掘空间向两侧发展,且存在一定的超前性与滞后性;当工作面开采一定距离后,采空区上覆岩层的垂向应力表现出“双峰值”特征,微震事件迅速向上延伸,并在上覆软弱岩层内集聚、发育,使得微震事件在竖向上同样表现出明显的分层分布特征;根据采场的应力、位移以及微震分布特征,可以将上覆岩层划分为“横四区”与“竖三带”,各个破裂区域的微震事件破裂类型占比各不相同,煤壁支撑区与离层区分别为剪切型与拉伸型微震事件的主要占比区域。此外,对研究区域建立了微震监测系统,现场监测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吻合,表明构建的微震模拟方法适用性较好,可以从细观层面再现采动覆岩的微震演化过程,研究结果为揭示采动裂隙演化机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动覆岩 微震 矩张量 颗粒流 破裂类型
下载PDF
基于矩张量分析的花岗岩破裂声发射特征试验 被引量:7
17
作者 徐世达 李元辉 +1 位作者 刘建坡 黄文柏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33-437,共5页
基于声发射定位技术和矩张量分析方法,对在单轴加载条件下岩石破裂过程中的裂纹破裂机制及时空分布特征进行试验研究.借助CAD软件展示不同破裂机制的声发射事件,直观反映裂纹破裂类型.研究结果表明:单轴压缩加载试验中,花岗岩试样破裂... 基于声发射定位技术和矩张量分析方法,对在单轴加载条件下岩石破裂过程中的裂纹破裂机制及时空分布特征进行试验研究.借助CAD软件展示不同破裂机制的声发射事件,直观反映裂纹破裂类型.研究结果表明:单轴压缩加载试验中,花岗岩试样破裂以剪破坏为主,但岩石微裂纹的破裂类型所占比例并不固定,岩石内部微裂纹破裂类型与岩石材料的力学环境有关;花岗岩作为一种脆性岩石,破裂不符合格里菲斯强度准则认为的脆性材料都是拉伸破坏的基本观点,证明格里菲斯强度准则对于均质度不高的脆性岩石的适用性有一定的局限;花岗岩单轴压缩试验中,试样的破坏类型与其应力水平没有关系,3种类型的声发射事件随应力增大的变化趋势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 声发射 矩张量 裂纹 破裂类型
下载PDF
基于微震监测的应力场反演方法及其工程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唐超 李庶林 +1 位作者 周梦婧 刘胤池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730-1738,I0005,I0006,共11页
确定工程中岩体所处的应力场环境是灾害监测预警与应用的基础,在微震震源机制解的基础上探索采用联合迭代反演方法反演应力场,该方法采用不稳定性系数I作为约束结合经典的线性反演方法反演应力场,有效避免了两个断层面的模糊性对反演结... 确定工程中岩体所处的应力场环境是灾害监测预警与应用的基础,在微震震源机制解的基础上探索采用联合迭代反演方法反演应力场,该方法采用不稳定性系数I作为约束结合经典的线性反演方法反演应力场,有效避免了两个断层面的模糊性对反演结果的不利影响,提高了反演精度。通过多次反演选取能够产生最大不稳定性系数的摩擦系数μ作为岩体的摩擦系数,并通过应力与摩擦系数定义了主破裂面。对一起典型的岩体破裂微震定位事件案例,首先分析了破裂类型以及破裂面方位,并对破裂的时间演化进行了推测;其次分析了加入不同程度噪声对应力反演结果的影响,并给出了分析结果;最后对应力场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最大主应力轴的方位角与倾角为229.86°/48.57°;中间主应力轴的方位角与倾角为353.89°/26.28°;最小主应力轴的方位角与倾角为100.08°/29.44°,应力的分布与震源机制解P/T轴分布具有一致性;主破裂面的方位较好地符合了此次微震事件实际监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震监测 应力场反演 震源机制 矩张量 岩体破裂
下载PDF
黏弹性VTI介质微地震正演模拟与震源机制全波形反演 被引量:6
19
作者 唐杰 刘英昌 +1 位作者 韩盛元 孙成禹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01-319,共19页
微地震矩张量能够描述储层岩石破坏的细节,有助于了解水力压裂储层的地质力学特征,震源机制矩张量反演对于非常规油气开发具有重要的作用.水力压裂通常在页岩油气储层中进行,震源区介质表现出速度和衰减各向异性,需要研究衰减各向异性... 微地震矩张量能够描述储层岩石破坏的细节,有助于了解水力压裂储层的地质力学特征,震源机制矩张量反演对于非常规油气开发具有重要的作用.水力压裂通常在页岩油气储层中进行,震源区介质表现出速度和衰减各向异性,需要研究衰减各向异性介质中微地震信号的传播规律.基于观测到的微地震记录,通过波形反演能够获得矩张量,忽视震源区介质的衰减和速度各向异性会导致震源机制反演结果的误差.本文提出了一种考虑地层各向异性吸收衰减作用的震源机制全波形反演方法,对于黏弹性VTI介质,采用GPU并行的伪谱法计算合成地震记录,通过全波形反演方法匹配合成波形和记录波形,借助优化算法获得震源机制矩张量反演结果.本文通过实验测试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分析了震源区各向异性速度和衰减参数、噪声以及观测系统等对于微地震震源机制各分量及成分反演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考虑模型中的黏弹性各向异性对于获得可靠的震源机制反演结果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地震 震源机制 全波形反演 矩张量 衰减各向异性 衰减补偿
下载PDF
正交各向异性介质中的剪张源震源机制与矩张量特征 被引量:6
20
作者 唐杰 温雷 +1 位作者 王浩 张文征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47-1255,I0006,共10页
水力压裂区在整体上呈现各向异性特征,深入研究和分析水力压裂区的各向异性参数对震源机制和矩张量的影响成为必要。本文研究了干燥和完全饱水垂直正交裂缝介质的地震波响应特性,通过各向异性介质参数和源张量获得各向异性介质中的微地... 水力压裂区在整体上呈现各向异性特征,深入研究和分析水力压裂区的各向异性参数对震源机制和矩张量的影响成为必要。本文研究了干燥和完全饱水垂直正交裂缝介质的地震波响应特性,通过各向异性介质参数和源张量获得各向异性介质中的微地震矩张量,分析了震源区各向异性对双力偶分量(DC)、补偿线性偶极子分量(CLVD)和各向同性分量(ISO)的影响,并对比了裂缝及其所含流体的特征参数对地震波响应特性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各向异性介质中由于剪张破裂产生的非DC分量依赖于破裂方式、各向异性介质的类型、裂缝参数及断面方向等,干燥裂纹介质中的ISO分量较高,水饱和裂纹介质中产生较高的CLVD分量、而ISO较小;各向同性与各向异性介质中剪张源的远场P波辐射花样存在差异,震源特征和介质各向异性会对地震波走时、极性和振幅产生明显影响。探究水力压裂区各向异性参数对震源机制的影响效果对微地震震源描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各向异性 微地震 震源机制 地震矩张量 剪张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