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究黄葵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1
1
作者 焦圆圆 方锦颖 +1 位作者 卓莉 李文歌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9期1259-1264,共6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分析黄葵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化源网数据库、中药与化学成分数据库、PubChem数据库以及文献查阅,搜集黄葵胶囊化学成分,运用Swiss ADME数据库筛选出黄葵胶囊活性成分,依据Swiss T...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分析黄葵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化源网数据库、中药与化学成分数据库、PubChem数据库以及文献查阅,搜集黄葵胶囊化学成分,运用Swiss ADME数据库筛选出黄葵胶囊活性成分,依据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黄葵胶囊各活性成分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和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检索糖尿病肾病疾病相关靶点,利用韦恩图获取黄葵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关键靶点,通过R3.6.2软件对靶蛋白进行基因本体(GO)生物过程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黄葵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关键活性成分-重要靶点-通路”网络,最后利用AutoDock进行分子对接,计算最低结合能。结果:黄葵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核心活性成分为4′,5,7,8-四甲氧基黄酮、槲皮素、没食子酸、原儿茶酸等,核心靶点PIK3R1、PIK3CA、AKT1、SRC、ESR1等,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分子对接的最低结合能均接近-5 kcal/mol。黄葵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内分泌抵抗、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机制、雌激素信号通路等有关。结论:本研究初步验证黄葵胶囊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为黄葵胶囊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葵胶囊 糖尿病肾病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活性成分 靶点 信号通路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预测大黄素治疗脑缺血中风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0
2
作者 贾彩霞 陈建新 +7 位作者 庞小涵 高阔 李京忠 张飞龙 王金平 王伟 徐晓新 赵慧辉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6期878-886,共9页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预测大黄素治疗脑缺血中风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SymMap、TCMSP、OMIM、Drugbank数据库获得大黄素治疗脑缺血中风靶点,并通过Uniprot数据库进行格式统一及非人源靶点的去除。然后利用AlzData数据...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预测大黄素治疗脑缺血中风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SymMap、TCMSP、OMIM、Drugbank数据库获得大黄素治疗脑缺血中风靶点,并通过Uniprot数据库进行格式统一及非人源靶点的去除。然后利用AlzData数据库进行大黄素治疗脑缺血中风的靶点在大脑细胞中的分布表达情况分析,使用DAVID数据库对其进行KEGG通路分析和GO分析,得到相关通路。结果:大黄素治疗脑缺血中风的潜在作用靶点共10个,分别为CASP3、KDR、PTGS1、TNF、MMP9、PRKCE、PTGS2、MYC、TP53,各自在大脑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内皮细胞等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涉及KEGG相关富集通路12条、GO生物过程富集条目14条、GO细胞组分富集条目3条、GO细胞功能富集条目2条。分子对接结果发现与CASP3、KDR、PTGS1、TNF、MMP9结合较好。结论:大黄素可能主要通过CASP3、KDR、PTGS1、TNF、MMP9作用于细胞凋亡通路及炎症反应相关等通路来发挥治疗脑缺血中风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脑缺血中风 大黄素 靶点 通路 机制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究寿胎丸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0
3
作者 史亚婷 刘雁峰 +3 位作者 奚婷 曹一鸣 王悦竹 宫玮珩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22期3303-3309,共7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讨寿胎丸治疗复发性流产(RSA)的主要作用机制。方法: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BATMAN-TCM数据库检索寿胎丸所含主要的活性化学成分,并在TCMSP数据库中查询药物成分对应靶点,检索...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讨寿胎丸治疗复发性流产(RSA)的主要作用机制。方法: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BATMAN-TCM数据库检索寿胎丸所含主要的活性化学成分,并在TCMSP数据库中查询药物成分对应靶点,检索GeneGards数据库获得RSA相关靶点。运用R软件取药物与疾病靶点的交集制成韦恩图,再利用Cytoscape 3.7.2软件将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可视化,通过STRING数据库获得靶标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最后运用R软件对靶点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共得出主要活性成分21个,寿胎丸与RSA相关靶点共108个,通过GO分析得出133个功能条目,通过KEGG分析得出147条信号通路,涉及细胞因子受体结合、受体配体活动、泛素样蛋白连接酶结合等功能及AGE-RAGE信号通路、流体剪切应力和动脉粥样硬化等通路。分子对接验证显示,寿胎丸的主要活性成分与RSA核心靶点具有较强的结合活性,为二者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基础。结论:该研究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初步揭示了寿胎丸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RSA的作用机制,预测了寿胎丸可能通过TGF-β、PI3K/AKT、MAPK、JAK-STAT等通路保护妊娠,为进一步临床及实验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寿胎丸 复发性流产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靶点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 信号通路 作用机制
下载PDF
MicroRNAs: a novel promising therapeutic target for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被引量:6
4
作者 Xiao-li Min Ting-yong Wang +3 位作者 Yi Cao Jia Liu Jin-tao Li Ting-hua Wa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1期1799-1808,共10页
To determine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we examined the micro RNA(mi RNA) expression profile in rat cortex after focal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using mi RNA microarr... To determine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we examined the micro RNA(mi RNA) expression profile in rat cortex after focal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using mi RNA microarrays and bioinformatic tools to systematically analyze Gene Ontology(GO) function classifications, as well as the signaling pathways of genes targeted by thes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mi RNAs. Our results show significantly changed mi RNA expression profiles in the reperfusion period after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with a total of 15 mi RNAs up-regulated and 44 mi RNAs down-regulated. Target genes of thes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mi RNAs were mainly involved in metabolic and cellular processes, which were identified as hub nodes of a mi RNA-GO-network. The most correlated pathways included D-glutamine and D-glutamate metabolism, the renin-angiotensin system, peroxisomes, the PPAR signaling pathway, SNARE interactions in vesicular transport, and the calcium signaling pathway. Our study suggests that mi RNA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logical process of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Understanding mi RNA expression and function may shed light on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MICRORNA therapeutic target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miRNA expression profiles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Gene Ontology analysis molecular mechanism KEGG pathway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鸡骨草防治肝纤维化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温恺思 鲜芯蕊 +5 位作者 冯钰荧 梁诗茵 赵铁建 段雪琳 郑洋 梁天坚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2400-2403,共4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鸡骨草防治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TCMSP、ETCM、TCM Database@Taiwan数据库获取鸡骨草的主要化学成分,用SwissADME平台筛选出活性化合物,并用SwissTargetPrediction平台预测活性化合物的潜...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鸡骨草防治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TCMSP、ETCM、TCM Database@Taiwan数据库获取鸡骨草的主要化学成分,用SwissADME平台筛选出活性化合物,并用SwissTargetPrediction平台预测活性化合物的潜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数据库获取肝纤维化相关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获得蛋白质互作(PPI)关系,用Cytoscape软件构建PPI网络。同时,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京都基因与基因百科全书(KEGG)基因富集分析,以便获得鸡骨草防治肝纤维化的潜在作用通路,并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成分-靶点-通路图;用AutodockTools、Autodock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研究。结果共筛选出鸡骨草活性化合物21种及其肝纤维化作用潜在靶点333个。富集分析显示:鸡骨草可通过多个通路对肝纤维化产生治疗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成分可较好地与核心靶点结合。结论鸡骨草通过5,7,8-三羟基-2-甲基-色酮、相思子皂醇F、紫铆素等多个主要活性成分作用于癌症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苏氨酸蛋白激酶(Akt)信号通路、内分泌抗性等通路发挥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骨草 肝纤维化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信号通路 分子机制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研究健脾息风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作用机制
6
作者 范继雯 沈满阳 +1 位作者 李智全 葛来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5年第1期108-111,共4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方法,研究健脾息风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作用机制。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上,对健脾息风汤进行活性成分和预测;利用3个数据库,搜索IBS-D的相关靶点。挑选二者共同靶点...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方法,研究健脾息风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作用机制。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上,对健脾息风汤进行活性成分和预测;利用3个数据库,搜索IBS-D的相关靶点。挑选二者共同靶点,进行化合物-疾病共同靶点蛋白相互分析,再进行基因本体论(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出共同靶点152个。将共同靶点进行GO功能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主要通路。结论健脾息风汤中的活性成分槲皮素等,通过白细胞介素(IL)-17信号通路等,作用于IL-6等靶点,体现了该方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IBS-D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健脾息风汤 肠易激综合征 信号通路 作用机制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绿原酸治疗特异性皮炎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7
作者 聂文凯 徐颖 +3 位作者 于宗睿 杨慧文 刘冰 王桂香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91-103,共13页
目的结合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和实验验证,探讨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GA)治疗特异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的作用靶点及潜在机制。方法利用STITCH、SwissTargetPrediction和PharmMapper数据库预测和筛选出CGA的相应作用靶... 目的结合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和实验验证,探讨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GA)治疗特异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的作用靶点及潜在机制。方法利用STITCH、SwissTargetPrediction和PharmMapper数据库预测和筛选出CGA的相应作用靶点。从DisGeNET、OMIM和GendCards数据库中收集并筛选出与AD相应的靶点。采用Venny 2.1.0在线工具获取CGA和AD的交集靶点。将交集靶点通过STRING 11.5数据库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并将PPI网络图通过Cytoscape3.10.0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利用CytoNCA插件筛选出核心靶点。采用DAVID平台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探讨CGA治疗AD的关键途经,并用分子对接评估CGA与核心靶点结合亲和力。建立2,4-二硝基氯苯(DNCB)诱导小鼠构建AD模型,通过皮炎评分、脾脏指数、病理染色和RT-qPCR验证网络药理学预测的结果。结果共筛选出了CGA的241个靶点和AD的1450个靶点,将两者做交集,共获得69个交集靶点。其中,通过PPI网络拓扑分析确定了13个核心靶点,关键靶点包括MMP9、HSP90AA1、HRAS、NOS2和RHOA,分子对接表明CGA与这些核心靶点结合较强。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TNF信号通路、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VEGF信号通路等交集靶点均显著富集。体内实验研究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CGA能有效降低小鼠表皮厚度、皮炎评分以及脾脏指数。RT-qPCR结果显示,CGA可明显降低MMP9和HSP90AA1 mRNA的表达,减少TNF信号通路相关基因TNF-α、TNFR1和AKT1的表达。结论CGA可通过调节TNF信号通路来有效改善AD症状,为后续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特异性皮炎 绿原酸 TNF信号通路 机制
下载PDF
基于分子对接方法研究山核桃叶黄酮单体对痛风关节炎中NLRP3炎症信号通路的作用 被引量:5
8
作者 陈伟圣 孙棱 +1 位作者 祖宇瑶 金丽霞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605-612,共8页
[目的]基于分子对接方法研究山核桃叶总黄酮中的单体成分对痛风关节炎中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 leucine rich repeat and pyrin domain containing 3,NLRP3)炎症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方法]以N... [目的]基于分子对接方法研究山核桃叶总黄酮中的单体成分对痛风关节炎中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 leucine rich repeat and pyrin domain containing 3,NLRP3)炎症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方法]以NLRP3炎症通路信号传递蛋白为受体,山核桃叶醇提取物中的5种黄酮单体汉黄芩素、白杨素、小豆蔻明、球松素查尔酮、松属素为配体,通过ChemBioDraw软件预测黄酮单体类药性质,利用AutoDock软件进行配体-受体分子模拟对接,以结合能(binding energy,BE)和抑制常数(inhib constant,IC)作为评分标准,筛选出作用靶点蛋白。[结果]N-乙酰基转移酶、NLRP3炎性体、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硫氧还蛋白互作蛋白(thioredoxin-interacting protein,TXNIP)等炎性蛋白均与山核桃叶总黄酮中单体成分结合较好,提示山核桃叶总黄酮的作用具有多靶点性,而各单体的作用靶点之间存在差异,球松素查尔酮主要抑制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硫氧还蛋白2(thioredoxin 2,TRX2)活性,以及天冬氨酸半胱氨酸特异性蛋白酶-1(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1,caspase-1)前体的酶解,侧重于抑制NLRP3通路激活过程;汉黄芩素、白杨素、松属素和小豆蔻明则主要抑制NLRP3和N-乙酰基转移酶1活性、caspase-1前体的酶解、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与配体的结合,作用于NLRP3炎性体及其激活过程,其中多种黄酮单体与N-乙酰基转移酶对接较为突出,推测N-乙酰基转移酶可作为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靶点。[结论]山核桃叶总黄酮中单体成分具有一定的抗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NLRP3炎性体及其激活过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核桃叶 分子对接 黄酮单体 NLRP3通路 靶点蛋白 N-乙酰基转移酶 机制
下载PDF
Pyk2参与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武茜茗 寇育荣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3-76,共4页
富含脯氨酸的酪氨酸激酶2(proline-rich tyrosine kinase 2,Pyk2)广泛存在于细胞和组织中,参与多种生理及病理过程,发挥其生物学效应。Pyk2依赖N-末端、C-末端和中心激酶结构3个部分实现其对细胞外信号的迅速反应,通过膜联受体活化及自... 富含脯氨酸的酪氨酸激酶2(proline-rich tyrosine kinase 2,Pyk2)广泛存在于细胞和组织中,参与多种生理及病理过程,发挥其生物学效应。Pyk2依赖N-末端、C-末端和中心激酶结构3个部分实现其对细胞外信号的迅速反应,通过膜联受体活化及自磷酸化等机制实现其自身的活化,激活下游信号分子,进而启动细胞信号转导通路,最终发生一系列细胞形态及功能变化。就目前对Pyk2参与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深入而全面地了解Pyk2的作用,为相关疾病的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YK2 分子结构 信号通路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究丁香抗流感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5
10
作者 何紫凝 袁中文 冯森玲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16期2263-2269,共7页
目的:探讨丁香抗流感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既往文献筛选丁香活性成分。通过数据库SwissTarget Predictiont获得丁香活性成分的相应靶点;采用GeneCards数据库获取流感相关靶点。将二者取交集,... 目的:探讨丁香抗流感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既往文献筛选丁香活性成分。通过数据库SwissTarget Predictiont获得丁香活性成分的相应靶点;采用GeneCards数据库获取流感相关靶点。将二者取交集,获得共同靶点,运用Cytoscape 3.7.2构建“丁香-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运用String数据库构建共同靶点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利用Metascape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用Autodock Vina 1.1.2对丁香活性成分与流感关键蛋白和流感病毒蛋白进行分子对接,并构建其作用网络。结果:从丁香-活性成分-流感靶点-流感网络中获得rhamnazin-3-O-β-D-glucopyranoside、isoquercitrin、quercetin-3-O-β-D-glucuronide、rhamnetin-3-O-β-D-glucuronide-6″-methyl、1,2,3,6-tetra-O-galloylglucose等28个丁香活性成分和MAPKs、TNF、AKT1、TP53、EGFR、CASP3、HSP90AA1等209个丁香治疗流感的靶点。GO富集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丁香治疗流感主要与激活免疫反应,调控酶活性、细胞凋亡、细胞因子等生物过程和调控PI3K-AKT、MAPK、细胞凋亡、趋化因子、甲型流感等信号通路有关。分子对接作用网络显示28个活性成分可与HA、NA、M2等多个流感病毒蛋白结合。结论:丁香可能通过多成分与多个流感病毒蛋白结合,并作用于多靶点,调控多通路,进而影响炎症反应、免疫应答、细胞凋亡和流感病毒复制,达到治疗流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丁香 分子对接 流感 流感病毒 靶点 通路 机制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研究益气逐淤汤针对胃癌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颖 邱汉波 +5 位作者 侯恩存 覃凤飞 郭东霖 周尧红 赵艺蔓 郑景辉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23期3484-3490,共7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方法研究益气逐瘀汤针对胃癌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医百科全书数据库(ETCM)获得益气逐瘀汤所有药物的化学成分和作用的有关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GEO数据...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方法研究益气逐瘀汤针对胃癌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医百科全书数据库(ETCM)获得益气逐瘀汤所有药物的化学成分和作用的有关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GEO数据库筛选出胃癌的靶点,通过运用R语言取交集进行维恩分析,对得到的靶点导入Cytoscape 3.7.2软件中,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并将其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利用Cytoscape 3.7.2中的Bisogenet插件进行网络拓扑分析。同时运用R语言Bioconductor平台对益气逐瘀汤治疗胃癌的潜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并将结果导入Cytoscape 3.7.2软件中绘图,得到KEGG网络关系图。运用分子对接软件Autodock vina,将核心靶点与活性成分对接,最后用Plmoy绘制图片。结果:共得到216个化学成分和1105疾病靶点,其中交集靶点38个。关键靶点包括IL-6、MMP9、PTGS2.GO功能分析主要与脂多糖的表达,氧化酶还原活性等有关。KEGG分析显示益气逐瘀汤治疗胃癌主要是通过IL-17、TNF、核因子κB、TLR和癌症相关信号通路发挥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与MMP9结合性能最好。结论:益气逐瘀汤治疗胃癌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来发挥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益气逐瘀汤 胃癌 作用通路 靶点 作用机制 信号通路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恢复期合并高血压病中医证候特征分析及机制探索
12
作者 王凤鑫 李平 +11 位作者 王成祥 陈卫衡 于会勇 曹鸿云 李绪贵 周诗晶 卢江云 何江城 秦欣欣 张山 满天 黄振峰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2期49-56,共8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恢复期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及分子通路机制。方法按照临床流行病学方法收集武汉11家医院的1314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建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登记系统...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恢复期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及分子通路机制。方法按照临床流行病学方法收集武汉11家医院的1314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建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登记系统”(http://covid-19.keyanyun.com),选取120例COVID-19恢复期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长期随访,收集其出院后的中医四诊资料,通过真实世界研究(realworld study,RWS)方法进行双向队列研究,采用频数统计、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学方法,统计其主要症状、病位、病性及中医证型分布。结合前方得出的各证型中医证候特征,以“症状”为切入点,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获得本研究疾病靶点及各证型中医证候表型靶点,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中医症状以喘促气短、乏力、胸闷、健忘、失眠、咽干口渴、自汗、咳嗽、咳痰、神疲、痰白、口苦为主,舌象以苔白、舌胖大、苔黄为主,脉象以脉细、脉沉多见。因子分析共提取8个公因子,病位证素主要为肺、脾、肝、肾、心,病性证素主要是气虚、阴虚、湿、热。聚类分析表明中医证型以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肝火犯肺证、肺肾气虚证为主。4个证型的目标靶点数目分别为202、201、155、212,KEGG通路富集结果表明对应通路大致相似,但各证型的信号通路侧重点不同。除肺肾气虚证外,其余3个证型都对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具有较强干预作用。结论COVID-19恢复期合并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候分散性良好,中医证型以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肝火犯肺证、肺肾气虚证为主,病机表现为邪气未尽、正气未复,信号通路主要与病毒感染、免疫炎症相关,可为临床辨证用药提供中医学及分子生物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恢复期 高血压病 真实世界 双向队列研究 中医证候特征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分子通路机制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茵栀黄口服液治疗黄疸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炳然 张立平 彭龙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11期1565-1571,共7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构建茵栀黄口服液成分-靶点-通路的相互作用网络,探究其治疗黄疸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取茵栀黄口服液4种成分-茵陈、栀子、黄芩、金银花的有效活性成分,并对潜在...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构建茵栀黄口服液成分-靶点-通路的相互作用网络,探究其治疗黄疸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取茵栀黄口服液4种成分-茵陈、栀子、黄芩、金银花的有效活性成分,并对潜在靶点进行预测,进而绘制药物有效活性成分韦恩图及化合物-靶点网络图,通过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GeneCards及Drugbank数据库筛选出黄疸相关靶点,与获得的药物预测靶点取交集,再将交集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 3.7.2,得到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通过Metascape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茵栀黄口服液的4种成分-茵陈、栀子、黄芩、金银花在TCMSP数据库中共检索到530个化学成分,根据口服生物利用度(OB)和类药性(DL)共筛选出87个活性成分,得到作用于黄疸的靶点共233个,通过与疾病数据库筛选出黄疸相关靶点取交集,获得交集靶点122个,GO功能分析集中在对细胞凋亡、细胞因子受体结合的调控,对多种蛋白激酶活性的调节等方面,KEGG通路分析得到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核因子κB信号通路等通路。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茵栀黄口服液治疗黄疸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作用特点,并预测了可能的作用机制,为后期实验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栀黄口服液 黄疸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信号通路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究牡丹皮-丹参药对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孙思 程塞渊 +1 位作者 康砚澜 杨波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3期303-308,共6页
目的:本文借助计算机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预测牡丹皮、丹参治疗银屑病的潜在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首先将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平台筛选到的疾病和药对成分靶点取交集... 目的:本文借助计算机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预测牡丹皮、丹参治疗银屑病的潜在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首先将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平台筛选到的疾病和药对成分靶点取交集,获得交集靶点后进行基因本体(GO)、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 3.8.2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和“成分-靶点-通路”图,最后使用Schrodinger Maestro 11.8进行分子对接试验。结果:共得到牡丹皮、丹参治疗银屑病的活性成分58个和靶点95个,主要参与脂多糖应答、炎症反应、营养水平、氧化应激等方面的生物过程,调控白细胞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TNF)、辅助性T17(Th17)细胞分化、缺氧诱导因子-1(HIF-1)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证实主要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亲和力高。结论:牡丹皮-丹参配伍可从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银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皮 丹参 银屑病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功能富集 信号通路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讨温胆汤对心力衰竭合并抑郁共病同治机制
15
作者 丁志强 杨林 +5 位作者 朱熹 邓梦婷 王陵军 冼绍祥 方红城 李志芳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1281-1290,共10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温胆汤对心力衰竭合并抑郁共病同治机制,并通过分子对接初步验证。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与文献搜索得到温胆汤有效成分并预测作用靶点;在GeneCards、OMIM、DisGeNET以及TTD数据库搜索心力衰竭、抑郁症相关疾病靶点...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温胆汤对心力衰竭合并抑郁共病同治机制,并通过分子对接初步验证。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与文献搜索得到温胆汤有效成分并预测作用靶点;在GeneCards、OMIM、DisGeNET以及TTD数据库搜索心力衰竭、抑郁症相关疾病靶点,与温胆汤作用靶点取交集。通过STRING平台完成交集靶点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构建并预测核心靶点,并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注释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利用分子对接验证核心成分及核心靶点的结合能力。结果温胆汤治疗心力衰竭合并抑郁的核心成分为木犀草素、川陈皮素、β-谷甾醇、黄芩苷、豆甾醇等,核心靶点主要包括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蛋白激酶B1、白细胞介素-1β、肿瘤蛋白p53等,通过KEGG主要富集在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环磷酸腺苷、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木犀草素等核心成分与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等核心靶点的结合活性较好。结论温胆汤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等方面来治疗心力衰竭合并抑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胆汤 心力衰竭 抑郁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富集分析 信号通路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连花清咳片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16
作者 靳培培 尹玉洁 +2 位作者 魏聪 郭静 贾振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57-1164,共8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预测连花清咳片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可能作用的靶点及信号通路。方法通过TCMSP,UniProt Knowledgebase及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获取连花清咳片的活性成分及相...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预测连花清咳片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可能作用的靶点及信号通路。方法通过TCMSP,UniProt Knowledgebase及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获取连花清咳片的活性成分及相关靶点;通过GeneCards和OMIM获取COVID-19相关靶点;使用Cytoscape 3.9.0软件构建“连花清咳片-COVID-19”靶点调控网络,结合STRING数据库绘制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s,PPI);使用Metascape数据库对交集基因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AutoDockTools1.5.6软件将关键作用靶点与主要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以口服生物利用度(oral bioavailability,OB)和类药性(drug-like properties,DL)作为筛选条件,获得连花清咳片中药物活性成分287个,药物疾病交集基因86个,核心靶点58个。KEGG富集分析预测连花清咳片治疗COVID-19主要涉及p53信号通路(p53 signaling pathway)、补体途径(complement and coagulation cascades)、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cytokine-cytokine receptor interaction)等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证实连花清咳片中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具有较为稳定的结合活性。结论连花清咳片可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及多通路参与COVID-19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花清咳片 COVID-19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靶点 通路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白芍-牡蛎”药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17
作者 征征 郁悦 +3 位作者 刘庭秀 杨靓靓 王裕星 刘新敏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3年第11期1288-1293,共6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讨“白芍-牡蛎”药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HERB和BATMAN-TCM数据库筛选并获取白芍、牡蛎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讨“白芍-牡蛎”药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HERB和BATMAN-TCM数据库筛选并获取白芍、牡蛎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收集PCOS疾病靶点,获取“白芍-牡蛎”药对治疗PCOS的预测靶点,建立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采用Cytoscap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使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通过Auto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并采用PyMol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通过筛选,共得到15个活性成分,排序居前3位的核心成分为山柰酚、β-谷甾醇和(+)儿茶素;筛选得到71个潜在作用靶点,其中包含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和蛋白激酶B(Akt)1等11个核心靶点;GO富集分析主要集中于信号转导、膜整体组分和转录因子活性等方面;KEGG分析主要富集在磷脂酰肌醇3激酶-Akt(PI3K-Akt)通路及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白芍-牡蛎”药对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构象稳定。结论:“白芍-牡蛎”药对可通过作用于IL-6、TNF和Akt1等靶点及PI3K-Akt等通路对PCOS的相关基因表达、蛋白合成进行调控,从而降低PCOS患者的黄体生成素水平,缓解疾病相关症状,即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模式对PCOS起到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白芍-牡蛎 多囊卵巢综合征 信号通路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防风通圣散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多组分协同作用机制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梦琳 刘飞祥 +1 位作者 樊根豪 张怀亮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1年第2期33-38,I0001-I0004,共10页
目的探讨防风通圣散(FFTSP)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多成分、多靶点协同作用机制,并分析潜在药物靶点和关键通路。方法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筛选FFTSP的活性成分及靶点,利用Gene Card... 目的探讨防风通圣散(FFTSP)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多成分、多靶点协同作用机制,并分析潜在药物靶点和关键通路。方法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筛选FFTSP的活性成分及靶点,利用Gene Cards数据库获取COVID-19的疾病相关靶点,运用String数据库、Cytoscape3.7.2软件及R软件等构建中药复方调控网络、蛋白互作网络(PPI)及核心基因网络图,通过R软件及cluster Profiler、enrichplot等Bioconductor数据库安装包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FFTSP经筛选共获得280个活性成分,去重后得到潜在作用靶点266个,COVID-19与FFTSP交集靶点50个。GO富集分析条目共1588个(P<0.05),其中生物过程(BP)1460个,分子功能(MF)96个,细胞组成(CC)32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得到157条(P<0.05)信号通路,主要是与百日咳、肺结核、甲型流感相关的信号通路及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刺槐素、甘草查尔酮A、黄芩素、山柰酚、木犀草素、柚皮素、槲皮素、汉黄芩素与SARS-Co V-23CL水解酶和ACE2均具有较好的亲和力。结论防风通圣散中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汉黄芩素、柚皮素、刺槐素、甘草查尔酮A、黄芩素等核心化合物,可能通过多条信号通路协同作用于IL6、PTGS2、CASP3、CCL2、IL1B、MAPK1、MAPK8等基因,从而发挥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风通圣散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信号通路 分子机制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威麦宁治疗肺腺癌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胡伟 陶姣阳 +3 位作者 莫泽君 林耀煌 梁娇 李嘉凯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30-436,共7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威麦宁治疗肺腺癌(LUAD)的机制研究。方法通过检索TCMSP、TCMID、BATMAN-TCM和ETCM数据平台筛选出威麦宁(金荞麦根茎)主要活性成分,然后利用TCMSP和DrugBank平台预测其靶点,并根据文献补充成分及靶点;...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威麦宁治疗肺腺癌(LUAD)的机制研究。方法通过检索TCMSP、TCMID、BATMAN-TCM和ETCM数据平台筛选出威麦宁(金荞麦根茎)主要活性成分,然后利用TCMSP和DrugBank平台预测其靶点,并根据文献补充成分及靶点;通过GEO数据库搜索并筛选LUAD表达数据集,用R语言分析获得差异表达基因;采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药物疾病交集靶点PPI网络,利用Metascape平台对交集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分子对接方法对核心成分与靶点进行对接验证。结果经过对OB、DL初步筛选,获得16个活性成分和353个潜在靶点,其中MMP-9、MMP-1、CAT等靶点与LUAD密切相关。威麦宁治疗LUAD主要涉及液体剪切应力和动脉粥样硬化、癌症通路、AGE-RAGE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等。结论探讨了威麦宁治疗LUAD主要有效成分、作用靶点,以及相关的通路,并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依据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麦宁 肺腺癌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信号通路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中晚期宫颈癌介入化疗栓塞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成怡娟 吴天娇 +1 位作者 李玢 陈丽宏 《医学信息》 2023年第12期176-180,共5页
宫颈癌是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对较高,且呈年轻化的趋势,严重威胁妇女的身心健康。临床上中晚期宫颈癌的治疗原则一般以放疗为主,化疗为辅,但治疗效果欠佳;而介入化疗栓塞术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在中晚... 宫颈癌是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对较高,且呈年轻化的趋势,严重威胁妇女的身心健康。临床上中晚期宫颈癌的治疗原则一般以放疗为主,化疗为辅,但治疗效果欠佳;而介入化疗栓塞术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在中晚期宫颈癌的治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术前新辅助动脉介入化疗具有一定的优势。本文主要就介入化疗栓塞术在中晚期宫颈癌的应用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梳理介入化疗栓塞术在中晚期宫颈癌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期宫颈癌 介入化疗栓塞术 新辅助化疗 股动脉插管 分子通路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