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1~2007年兰州急性腹泻住院儿童轮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叶新华 金玉 +6 位作者 方肇寅 段招军 李宇宁 杨学梅 程卫霞 董巧丽 黄湘 《中国疫苗和免疫》 CAS 2008年第5期452-457,共6页
目的了解兰州地区2001年12月-2007年6月,人类轮状病毒(Human Rotavirus,HRV)毒株的流行特点及变异情况,为疫苗的研发提供流行病学资料。方法收集兰州大学第一医院2001年12月-2007年6月≤5岁住院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1305份,采用酶联免... 目的了解兰州地区2001年12月-2007年6月,人类轮状病毒(Human Rotavirus,HRV)毒株的流行特点及变异情况,为疫苗的研发提供流行病学资料。方法收集兰州大学第一医院2001年12月-2007年6月≤5岁住院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1305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RV,抗原阳性标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进行血清G和基因P分型。结果1305份粪便标本中,HRV抗原阳性662份(50.7%),其中G血清分型:G3型235份(35.5%),G1型206份(31.1%),G2型77份(11.6%),G9型14份(2.1%),G混合感染31份(4.7%),未分型99份(15.0%)。P基因分型508份,依次为P[8]型279份(54.9%),P[4]型73份(14.4%),混合5份(1.0%),P[6]型4份(0.8%),未分型147份(28.9%)。2001-2004年度(2001年12月-2002年6月为2001-2002年度;2002年7月-2007年6月,以前一年7月-翌年6月为一个年度,下同)以G3型为优势流行株;2004-2005年度主要流行株为G2型(34.4%),而2005-2007年度则以G1型为主要流行株。G血清型混合感染2001-2002年度占6.4%,2003-2004年度未检出,2004-2007年度分别占5.8%、3.2%、5.9%。检测结果显示,P基因型是以P[8]型为主,其中2001-2002年度、2003-2004年度分别占62.5%、33.3%,2004-2005年度则以P[4](45%)占主导地位,其次是P[8](22.1%),2005-2007年度分别占75.6%、68.4%。2001-2007年HRV感染G血清型和P基因型的组合以P[8]G1(43.9%)、P[8]G3(28.2%)、P[4]G2(12.8%)为主。HRV腹泻发病季节主要在9-12月。6-23月龄为高发年龄段,平均发病月龄为(10.8±6.9)月龄。结论HRV是兰州地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最主要病原,临床症状重于非HRV腹泻,流行毒株变异多样,不同G血清型之间的混合感染比例高于国内其它地区,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轮状病毒 腹泻 临床特点 分子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2011-2018年广元市HIV-1毒株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苏玲 朱俊 +8 位作者 曾亚莉 侯雪芹 严图 李一平 杨洪 叶黎 袁丹 魏东兵 梁姝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31-835,共5页
目的了解四川省农业人口较多的广元市1型艾滋病病毒(HIV-1)毒株流行特征。方法获得2011-2018年广元市报告HIV-1感染者的HIV-1毒株pol基因区序列,分析其一般分布特征;并用分子簇分析方法,了解广元市HIV-1流行毒株的成簇特征。结果本研究... 目的了解四川省农业人口较多的广元市1型艾滋病病毒(HIV-1)毒株流行特征。方法获得2011-2018年广元市报告HIV-1感染者的HIV-1毒株pol基因区序列,分析其一般分布特征;并用分子簇分析方法,了解广元市HIV-1流行毒株的成簇特征。结果本研究最终获得广元市833例HIV-1感染者的序列,主要流行毒株为CRF07_BC、CRF01_AE、CRF08_BC和B亚型,占该地区历年检出毒株的94.36%(786例)。2013年以后陆续检出了CRF55_01B、CRF85_BC和CRF67_01B等毒株。广元市HIV-1流行毒株有一定的人群和地域分布特点。其HIV-1毒株总体成簇率为49.94%(416/833)。CRF08_BC和CRF01_AE的成簇率最高,分别为64.10%和56.89%,且不同亚型毒株成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发现了129个不同大小分子簇,本地较大(≥10个病例)分子簇簇内病例的主要传播方式有男男同性性行为、异性商业性行为和异性非婚非商业性行为三种。结论近年来,广元市HIV-1毒株类型多样化趋势明显,应加强对HIV-1毒株的特征和流行趋势分析,为后期针对性进行精准干预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 分子流行病 分子簇 流行特征
原文传递
社区相关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USA300克隆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肖成 王玉明 +1 位作者 胡莹 胡家伦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160-164,共5页
社区相关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community-associated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CAMRSA)是一种人类病原体,可导致一系列感染甚至死亡,包括菌血症、肺炎和软组织感染等。其中,USA300克隆具有很强的毒性和传染... 社区相关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community-associated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CAMRSA)是一种人类病原体,可导致一系列感染甚至死亡,包括菌血症、肺炎和软组织感染等。其中,USA300克隆具有很强的毒性和传染性,它在美国的流行率不断上升,并且已经开始向世界其他地区蔓延。该文就近年来关于USA300克隆的分子流行特征、耐药机制及治疗等相关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相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 USA300克隆 分子流行 耐药 治疗
下载PDF
一起腺病毒感染暴发疫情分子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于伟 孙海波 +6 位作者 田疆 王璐璐 王博 陈叶 陆莹 齐英 姚文清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72-974,共3页
目的了解2012年辽宁省某中学暴发的一起腺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特征。方法收集患病学生个案资料,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从咽拭子标本中进行腺病毒鉴定并进行病毒分离,扩增腺病毒六邻体(Hexon)基因的L1片段进行序列测定,BLAST比较并构... 目的了解2012年辽宁省某中学暴发的一起腺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特征。方法收集患病学生个案资料,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从咽拭子标本中进行腺病毒鉴定并进行病毒分离,扩增腺病毒六邻体(Hexon)基因的L1片段进行序列测定,BLAST比较并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 1个月内在3个班级78名学生中累计出现24例发热病例,发病率为30.77%;咽拭子标本中5份标本多重PCR鉴定为腺病毒,同时分离到5株病毒;腺病毒Hexon基因的L1片段测序显示5株腺病毒之间的核苷酸序列100%相同;BLAST比较显示与人腺病毒14型参考株高度同源,达100%;系统进化分析中5株腺病毒与人腺病毒14型参考株位于同一进化分支。结论本次暴发疫情是由腺病毒14型引起,与之前中国所流行的腺病毒14型相比未发生基因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 暴发 分子流行特征
原文传递
2006年四川省菌痢暴发疫情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杨小蓉 何树森 +4 位作者 赵晋 徐耀方 郭宗琪 何超 冯泽惠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目的了解四川省2006年8起菌痢疫情的传染来源和传播链,为预测疫情和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分析四川省2006年8起菌痢事件病原菌分子特征、菌痢暴发疫情分离的菌株与菌株之间,各疫情分离的菌株之间的遗传相关性;用PCR检测侵袭性质粒... 目的了解四川省2006年8起菌痢疫情的传染来源和传播链,为预测疫情和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分析四川省2006年8起菌痢事件病原菌分子特征、菌痢暴发疫情分离的菌株与菌株之间,各疫情分离的菌株之间的遗传相关性;用PCR检测侵袭性质粒H抗原(ipaH基因)、志贺肠毒素1(Shigella enterotoxin1,SET1)、志贺肠毒素2(SET2)、志贺菌增殖和侵袭相关的毒力基因(ial基因);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以BioNumerics V4.0软件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8起菌痢疫情的20株痢疾SET2、ial、ipaH基因均为阳性,所有菌株的SET1基因均为阴性。对20株菌以XbaⅠ酶切后PFGE可分为4个型别。结论同一暴发疫情分离菌株的PFGE型别相同,暴发疫情分离菌株都存在侵袭性致病大质粒;提示不同时间地点暴发的四川2006年8次暴发疫情可能有共同的传染来源;同一疫情来自相同的污染源;具有地区流行株的特性,应该加强监测,以控制进一步的暴发、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痢疾 志贺菌 分子流行病学
下载PDF
肠道病毒71型分子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林馨 韩关根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289-292,共4页
就有关EV71病毒生物学特征、病毒的复制、诊断技术、EV型别鉴定及分子流行病学等方面作一综述。
关键词 肠道病毒 71型 基因型 分子流行病学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分型与耐药性及分子流行特征探讨 被引量:4
7
作者 葛君 陈赟 +2 位作者 傅妤倩 薄旭芬 陈兆军 《中华全科医学》 2019年第11期1938-1940,共3页
目的结核分枝杆菌是临床上罕见的疾病,常见类型较多,且随着临床抗结核药物的大量、不合理使用,导致结核分歧杆菌耐药性较高。因此,本文主要探讨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分型与耐药性及分子流行特征。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2月杭州师范大学... 目的结核分枝杆菌是临床上罕见的疾病,常见类型较多,且随着临床抗结核药物的大量、不合理使用,导致结核分歧杆菌耐药性较高。因此,本文主要探讨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分型与耐药性及分子流行特征。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2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测定的结核分枝杆菌391株作为对象,所有病原菌均采用寡核苷酸分型(spoligotyping)法完成基因的分型;选择一线抗结核药物利福平(RFP)、乙胺丁醇(EMB)、异烟肼(INF)及链霉素(SM)药物进行药敏试验。结果391株结核分枝杆菌均完成基因分型,其中北京家族结核分枝杆菌339株,占86.70%;非北京家族结核分枝杆菌52株,占13.30%;Spoligotyping测定结果表明:北京家族菌分子流行病学仅与35~43之间的9个间隔区呈阳性;而其余结核分枝杆菌集中在35~43间1~5个位点呈阴性反应;391株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分型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北京型、T1型与新发现基因型,分别占86.70%、5.12%和3.58%;391株结核分枝杆菌均完成耐药性分析,北京型结核分枝杆菌与非北京型结合分枝杆菌对于RFP、EMB、INF及SM耐药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呈多态性,而分子流行病学特点以北京家族为主,且与耐药性无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基因分型 耐药性 分子流行特征 实时荧光定量
原文传递
镇江地区诺如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特点及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许金凤 徐虹 +3 位作者 宋寅生 薛渊 邵世和 申红星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11期857-861,共5页
目的分析2015-2016年镇江地区诺如病毒(No V)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及基因型分布。方法收集镇江地区腹泻患者粪便标本,逆转录PCR(RT-PCR)检测No V衣壳蛋白基因的表达水平,并对PCR产物行基因测序验证;Mega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并进行序列进... 目的分析2015-2016年镇江地区诺如病毒(No V)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及基因型分布。方法收集镇江地区腹泻患者粪便标本,逆转录PCR(RT-PCR)检测No V衣壳蛋白基因的表达水平,并对PCR产物行基因测序验证;Mega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并进行序列进化和基因型分析。结果 No V总阳性率为5.30%(85/1 605),GⅠ组检出率为0.87%(14/1 605),GⅡ组检出率为4.55%(73/1 605),其中2份样本同时检出感染GⅠ/GⅡ。GⅡ组在10~20岁组中的阳性率最高(17.80%)。2015年No V的检出率以1月最高,11月、2月次之;2016年以12月最高,3月、4月次之。2015年No V的基因型以新GII.17型变异株为主(63.89%),2016年以GII.4 Sydney_2012株为主(35%)。结论镇江地区的No V以GII组为主,青少年患者阳性率高,主要流行季节为11月至次年4月,主要流行基因型为GII.17型变异株和GII.4 Sydney_2012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如病毒 分子流行病 基因型
下载PDF
携带H1N1 pdm09基因的重配猪流感病毒分子流行特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余良政 丁仰保 +9 位作者 何剑桥 刘林林 崔柏杨 郭嘉宁 曾昊 郭金凡 韦祖樟 欧阳康 黄伟坚 陈樱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7-91,共5页
在2009年甲型H1N1流感(H1N1 pdm09)大流行暴发初期,该病毒就已经成功地潜入到了猪群当中,继而参与到了猪流感病毒(SIV)的进化过程,通过不断地重配和适应,促进了新型SIV变异毒株的产生。目前,世界各地的猪群中普遍流行着携带有H1N1 pdm0... 在2009年甲型H1N1流感(H1N1 pdm09)大流行暴发初期,该病毒就已经成功地潜入到了猪群当中,继而参与到了猪流感病毒(SIV)的进化过程,通过不断地重配和适应,促进了新型SIV变异毒株的产生。目前,世界各地的猪群中普遍流行着携带有H1N1 pdm09基因片段的新型SIV,其重配形式呈现多样化。值得一提的是,由于H1N1 pdm09毒株的内部基因具有广泛的基因相容性,不同亚型、不同谱系的人源流感病毒、禽源流感病毒和本地猪流感病毒更倾向与它们优先发生重组。重配后的子代病毒较亲本毒株容易获得选择优势,能够在猪群中建立稳定的遗传谱系。研究发现H1N1 pdm09部分独特的内部基因片段在其高效的人际间传播过程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一旦这类新型SIV成功突破种间屏障,获得适应新的哺乳动物的能力,将会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论文综述了携带有H1N1 pdm09基因的新型重配SIV的分子流行情况,特别就H1N1 pdm09内部基因与重组病毒致病性、传播能力等相关的分子基础进行了系统地综述,为防控新型SIV的暴发和保障公共卫生安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N1 pdm09 基因 重配猪流感病毒 分子流行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