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定量PCR技术及其应用现状 被引量:25
1
作者 蔡霞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05年第2期112-115,共4页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是一种利用不同的荧光检测来给核酸定量的技术。目前 ,该技术已经应用于临床微生物、基因表达、肿瘤免疫、微小残留病变的检测 ,DNA拷贝数的测量、基因组变异和多态性等许多方面。现主要介绍该技术的一些基本原理及...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是一种利用不同的荧光检测来给核酸定量的技术。目前 ,该技术已经应用于临床微生物、基因表达、肿瘤免疫、微小残留病变的检测 ,DNA拷贝数的测量、基因组变异和多态性等许多方面。现主要介绍该技术的一些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PCR技术 核酸定量 微小残留病变 肿瘤免疫 临床 拷贝数 基因表达 DNA 荧光检测 微生物
下载PDF
基于分子信标的DNA计算 被引量:32
2
作者 殷志祥 张风月 许进 《生物数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4期497-501,共5页
DNA计算是解决一类难以计算问题的一种新方法,这种计算随着问题的增大可以至指数增长.迄今为止,许多研究成果已经成功地提高了它的性能和增加了它的可行性,本文在基于表面的DNA计算中采用了分子信标编码策略,并对分子信标在与对应的补... DNA计算是解决一类难以计算问题的一种新方法,这种计算随着问题的增大可以至指数增长.迄今为止,许多研究成果已经成功地提高了它的性能和增加了它的可行性,本文在基于表面的DNA计算中采用了分子信标编码策略,并对分子信标在与对应的补链杂交形成双键时的受力进行分析,给出3—SAT问题的另一种解法.这种方法比现有的方法更有效,更具发展前景.因为它具有编码简单;耗材底;操作时间短;技术先进等优点.本文尝试了分子生物学,光学和力学的结合.这一工作为DNA计算能解决NP-完全问题提供了更有力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信标 DNA计算 NP-完全问题 SAT-问题
下载PDF
用于分子识别的荧光标记探针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林元华 王建飞 +1 位作者 南策文 严日柏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6-8,共3页
利用荧光标记物进行分子识别是目前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课题。比较了几种用于分子识别的荧光标记探针的特性,如有机荧光染料、分子灯塔、纳米半导体量子点以及荧光蛋白探针。并分析了荧光标记探针的发展趋势,指出了理想的荧光标记探针应... 利用荧光标记物进行分子识别是目前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课题。比较了几种用于分子识别的荧光标记探针的特性,如有机荧光染料、分子灯塔、纳米半导体量子点以及荧光蛋白探针。并分析了荧光标记探针的发展趋势,指出了理想的荧光标记探针应该具备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标记 探针 研究进展 分子灯塔 分子识别 荧光蛋白 生命科学研究 量子点
下载PDF
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方法 被引量:3
4
作者 郑秀芬 凌凤俊 +2 位作者 叶健 周静 唐纪定 《刑事技术》 2002年第2期31-35,共5页
SNP是第三代遗传标记,在法庭科学及其领域中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已建立了许多SNP分析方法,本文介绍变性高压液相色谱法、时间飞行质谱熔解曲线法、熔解温度曲线法、等位基因特异扩增结合熔解曲线法、分子信号和TaqMan等新的SNP分析方法。
关键词 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方法 SNP变性高压液相色谱法 时间飞行质谱熔解曲线法 熔解温度曲线 等位基因特异扩增结合熔解曲线 遗传学检验 分子信号 TAQMAN
下载PDF
新型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亚平 郑志高 +1 位作者 简保磊 朱巍巍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8年第2期138-144,共7页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是一种成熟的、应用广泛的检测技术。目前LAMP技术已经经历了十余年的研究和发展,开发了多种新型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其技术改进主要体现在提高检测特异性、加快反应...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是一种成熟的、应用广泛的检测技术。目前LAMP技术已经经历了十余年的研究和发展,开发了多种新型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其技术改进主要体现在提高检测特异性、加快反应速度、简化样本处理、实现多重扩增以及应用于现场检测平台等方面。本文从免疫环介导等温扩增、微流体环介导等温扩增、电化学发光环介导等温扩增、分子信标指示环介导等温扩增、多重实时环介导等温扩增、结合FTA卡的环介导等温扩增等新型技术,以及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简单化、快速化与产物检测特异化等方面的改进进行了综述,为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实际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免疫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电化学发光 分子信标
下载PDF
A simple aptamer molecular beacon assay for rapid detection of aflatoxin B1 被引量:7
6
作者 Chao Wang Linlin Sun Qiang Zhao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5期1017-1020,共4页
Aflatoxin B1(AFB1)is a highly toxic mycotoxin,and rapid and sensitive detection of AFB1 is in demand for food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analysis.Here we described a simple aptamer molecular beacon assay for rapid detec... Aflatoxin B1(AFB1)is a highly toxic mycotoxin,and rapid and sensitive detection of AFB1 is in demand for food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analysis.Here we described a simple aptamer molecular beacon assay for rapid detection of aflatoxin B1(AFB1)by using an aptamer with a fluorescein(FAM)label at the 50 end and a fluorescence quencher(black hole quencher 1,BHQ1)at the 30 end.In the presence of AFB1,the aptamer probe bound with AFB1 and induced a hairpin structure,drawing FAM and BHQ1 into close proximity and leading to fluorescence quenching.This assay allowed for a detection limit of 3.9 nmol/L and a dynamic range from 3.9 nmol/L to 4 mmol/L.Specificity test showed other mycotoxins including ochratoxin A,ochratoxin B,fumonisin B1,fumonisin B2,and zearalenone had negligible influence on detection of AFB1.AFB1 spiked in diluted liquor wine,methanol,or corn flour samples was successfully detected by using this aptamer probe,and the assay showed potential for real sample an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TAMER AFLATOXIN B1 FLUORESCENCE molecular beacons MYCOTOXIN Sensor
原文传递
Use of siRNA molecular beacons to detect and attenuate mycobacterial infection in macrophages 被引量:3
7
作者 Remo George Renata Cavalcante +3 位作者 Celso Carvalho Jr Elyana Marques Jonathan B Waugh M Tino Unlap 《World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 2015年第3期164-181,共18页
Tuberculosis is one of the leading infectious diseases plaguing mankind and is mediated by the facultative pathogen,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 Once the pathogen enters the body, it subverts the host immune defe... Tuberculosis is one of the leading infectious diseases plaguing mankind and is mediated by the facultative pathogen,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 Once the pathogen enters the body, it subverts the host immune defenses and thrives for extended periods of time within the host macrophages in the lung granulomas, a condition called latent tuberculosis(LTB). Persons with LTB are prone to reactivation of the disease when the body's immunity is compromised. Currently there are no reliable and effectiv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ptions for LTB, which necessitates new research in this area. The mycobacterial proteins and genes mediating the adaptive responses inside the macrophage is largely yet to be determined. Recently, it has been shown that the mce operon genes are critical for host cell invasion by the mycobacterium and for establishing a persistent infection in both in vitro and in mouse models of tuberculosis. The Yrb E and Mce proteins which are encoded by the MTB mce operons display high degrees of homology to the permeases and the surface binding protein of the ABC transports, respectively. Similarities in structure and cell surface location impute a role in cell invasion at cholesterol rich regions and immunomodulation. The mce4 operon is also thought to encode a cholesterol transport system that enables the mycobacterium to derive both energy and carbon from the host membrane lipids and possibly generating virulence mediating metabolites, thus enabling the bacteria in its long term survival within the granuloma. Various deletion mutation studies involving individual or whole mce operon genes have shown to be conferring varying degrees of attenuation of infectivity or at times hypervirulence to the host MTB, with the deletion of mce4 A operon gene conferring the greatest degree of attenuation of virulence. Antisense technology using synthetic si RNAs has been used in knocking down genes in bacteria and over the years this has evolvedinto a powerful tool for elucidating the roles of various genes mediating 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MMALIAN cell ENTRY molecular beacons SIRNA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ACROPHAGES
下载PDF
分子信标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向东山 翟琨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19,共9页
分子信标(molecular beacon,MB)是一种寡聚核苷酸荧光探针,其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单以及不必与未反应的探针分离即可实时检测等优点,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及分子医学等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出现... 分子信标(molecular beacon,MB)是一种寡聚核苷酸荧光探针,其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单以及不必与未反应的探针分离即可实时检测等优点,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及分子医学等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出现的各种新型分子信标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概述了分子信标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展望了分子信标技术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信标 构建 生化分析 应用
下载PDF
新型量子点修饰分子灯塔探针及其作为DNA传感器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代昭 张纪梅 +3 位作者 许世超 郭宁 尹雪莹 孙波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7-49,51,共4页
以CdTe量子点为能量供体,BHQ-1为能量受体构建了一种基于能量共振转移原理(FRET)的分子灯塔探针。能量供体与受体分别连接于分子灯塔探针DNA链的两端,由于探针的自杂交作用可将能量供体与受体之间的距离控制在1~10nm之间,并且供... 以CdTe量子点为能量供体,BHQ-1为能量受体构建了一种基于能量共振转移原理(FRET)的分子灯塔探针。能量供体与受体分别连接于分子灯塔探针DNA链的两端,由于探针的自杂交作用可将能量供体与受体之间的距离控制在1~10nm之间,并且供体的荧光发射光谱与受体的紫外吸收光谱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叠,因此满足FRET原理。此探针体系可以作为DNA传感器较好的区分与探针碱基序列完全匹配的DNA、单碱基错配的DNA、完全不匹配的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TE量子点 分子灯塔探针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DNA传感器
下载PDF
MAX-SAT问题的分子信标解决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瑞 许进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0期51-52,共2页
文章采用分子信标编码方法,在解决SAT问题的同时解决MAX-SAT问题。这种方法可以用在最优化计算领域。
关键词 最大可满足性问题 分子信标 DNA计算
下载PDF
Survivin分子信标用于诊断宫颈癌临床价值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永爱 贺湘 +2 位作者 周小兰 薛艳 安瑞芳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9年第9期1755-1757,共3页
目的:评价Survivin分子信标在宫颈癌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预测其在宫颈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已验证的Survivin分子信标检测临床宫颈癌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的宫颈细胞学刮片,并用相应的肿瘤组织行Western-blot检测作为进一... 目的:评价Survivin分子信标在宫颈癌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预测其在宫颈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已验证的Survivin分子信标检测临床宫颈癌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的宫颈细胞学刮片,并用相应的肿瘤组织行Western-blot检测作为进一步验证。结果:44例宫颈癌患者的宫颈刮片样本中Survivin分子信标检测阳性者27例,敏感性61.37%,特异性为72.72%;Western-blot检测敏感性为76.1%。结论:Sur-vivin分子信标在检测宫颈癌中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其荧光表达强度与Western-blot检测的蛋白表达浓度成正比;可能是一种可行的、有效的宫颈癌早期诊断及术后随访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诊断 分子信标 SURVIVIN 分子成像
下载PDF
锁核酸分子信标在分子识别与生物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桂珍 严枫 +2 位作者 李金昌 葛梦圆 鞠熀先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48-1458,共11页
分子信标是一种荧光探针,闭合时呈发夹结构。其5'末端修饰荧光基团,3'末端修饰猝灭基团。当目标存在时,环部与目标结合,发夹打开,发出荧光。锁核酸是一类双环状寡核苷酸衍生物,能够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与核酸结合。锁核酸分子... 分子信标是一种荧光探针,闭合时呈发夹结构。其5'末端修饰荧光基团,3'末端修饰猝灭基团。当目标存在时,环部与目标结合,发夹打开,发出荧光。锁核酸是一类双环状寡核苷酸衍生物,能够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与核酸结合。锁核酸分子信标技术,结合了分子信标无需分离未结合探针而直接检测的优势和锁核酸亲合力强、热稳定性好、抗酶切以及体内无毒等特点,在核酸检测方面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独特优势,近年来得到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锁核酸修饰分子信标的结构、功能、设计要点,及其研究现状和一些重要进展,并讨论了目前锁核酸分子信标在分子识别及生物分析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核酸 分子信标 核酸 分子识别 生物分析
原文传递
阪崎肠杆菌zpx基因的分子信标-实时PCR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雪玲 陈勇 +2 位作者 张莉 张健 王慧芳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建立分子信标-实时PCR技术检测婴幼儿乳粉中阪崎肠杆菌的快速方法。方法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分子信标探针,探针的5'端标记FAM,3'端标记TAMRA,建立阪崎肠杆菌zpx基因分子信标-实时PCR技术快速检测方法。结果检测方法特异性强... 目的建立分子信标-实时PCR技术检测婴幼儿乳粉中阪崎肠杆菌的快速方法。方法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分子信标探针,探针的5'端标记FAM,3'端标记TAMRA,建立阪崎肠杆菌zpx基因分子信标-实时PCR技术快速检测方法。结果检测方法特异性强,无非特异性扩增;分子信标-实时PCR反应体系DNA灵敏度为180fg/PCR反应体系,纯阪崎肠杆菌菌液的检出限为102 CFU/ml,无交叉反应;以此反应体系检测23份样品,其中2份为阳性,余未检出,与传统检测方法结果一致。结论分子信标-实时PCR检测体系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用于婴幼儿乳粉中阪崎肠杆菌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阪崎肠杆菌 分子信标 实时PCR zpx基因 食源性致病菌
原文传递
分子信标与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检测联合筛查野生型基因
14
作者 姜晓峰 陈佳宁 +2 位作者 吕富桢 王金辉 梁红艳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583-586,共4页
目的 利用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系统 (CE LIF)和分子信标杂交理论 ,建立一种新的聚合酶链反应 (PCR)产物分析方法 ,以应用于野生型基因的临床筛查。方法 PCR扩增 3 0例胃癌组织DNA的p73基因第 3外显子、p53基因第 5外显子... 目的 利用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系统 (CE LIF)和分子信标杂交理论 ,建立一种新的聚合酶链反应 (PCR)产物分析方法 ,以应用于野生型基因的临床筛查。方法 PCR扩增 3 0例胃癌组织DNA的p73基因第 3外显子、p53基因第 5外显子和p16基因第 2外显子 ,所得PCR产物与分子信标杂交 ,利用CE LIF检测杂交产物 ,检出野生型基因。对照方法为单链构象多态性 (SSCP)分析。结果 CE LIF分子信标法与SSCP分析相比较 ,测得 p73第 3外显子野生型百分率分别为 10 0 %和10 0 % ;测得 p53第 5外显子野生型百分率分别为 60 0 %和 63 3 % (P =0 99) ;测得p16第 2外显子野生型百分率分别为 2 0 0 %和 2 0 0 %。结论 利用分子信标与CE LIF联合检测野生型基因 ,是一种良好的筛选方法 ,高效快速、简便、成本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信标 毛细管电泳 激光诱导荧光检测 筛查 野生型基因 胃癌
原文传递
分子信标-实时PCR法快速检测阪崎肠杆菌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雪玲 陈勇 +2 位作者 张莉 唐欣 樊成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1年第9期2136-2138,共3页
目的:建立分子信标-实时PCR检测婴幼儿乳粉中阪崎肠杆菌的快速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阪崎肠杆菌ATCC29544株ompA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和分子信标探针,建立阪崎肠杆菌的分子信标-实时PCR技术快速检测,应用于食品检测。结果:检... 目的:建立分子信标-实时PCR检测婴幼儿乳粉中阪崎肠杆菌的快速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阪崎肠杆菌ATCC29544株ompA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和分子信标探针,建立阪崎肠杆菌的分子信标-实时PCR技术快速检测,应用于食品检测。结果:检测方法特异性强,无非特异性扩增;分子信标-实时PCR反应体系DNA灵敏度为95fg/PCR反应体系,无交叉反应;以此反应体系检测23份样品,其中3份为阳性,余未检出,与传统检测方法结果一致。结论:分子信标-实时PCR检测体系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用于婴幼儿乳粉中阪崎肠杆菌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阪崎肠杆菌 分子信标 实时PCR
原文传递
基于双分子信标对猪圆环病毒Ⅱ型的简单快速检测 被引量:1
16
作者 童春义 蒋斌 +3 位作者 刘斌 余兴龙 王炜 罗伟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04-1109,共6页
根据猪圆环病毒(PCV2)基因组为单链DNA的特点,设计了两条可与PCV2基因组序列特异性杂交的分子信标,建立了基于双分子信标法检测PCV2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双分子信标法比单分子信标法的灵敏度更高。在10 mmol/L MgCl2、20 mmol/L Tris... 根据猪圆环病毒(PCV2)基因组为单链DNA的特点,设计了两条可与PCV2基因组序列特异性杂交的分子信标,建立了基于双分子信标法检测PCV2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双分子信标法比单分子信标法的灵敏度更高。在10 mmol/L MgCl2、20 mmol/L Tris-HCl(pH=8.0)的杂交缓冲溶液,40℃孵育30 min的优化检测体系下,此方法可实现对检测样本在2~200 nmol/L线性范围内的检测,检出限可达1 nmol/L。将双分子信标检测体系用于18例可疑猪瘟样品病毒检测,其中8例呈PCV2阳性,检测结果与PCR法一致,证明此双分子信标法可用于实际猪感染PCV2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信标 猪圆环病毒Ⅱ型 多聚酶链式反应 定性检测
下载PDF
应用纳米与分子探针技术对IgG抗原水平的检测
17
作者 周波 王海燕 +3 位作者 楼莎 刘珍宝 朱敦皖 冷希岗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38-43,共6页
人们研究并逐步认识了纳米金与DNA等相互作用的特性和条件,并对以纳米金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生物条码技术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与应用。基于纳米金的生物条码及其相关技术研究与应用日益广泛,并不断有创新,本研究应用纳米技术并结合分子探... 人们研究并逐步认识了纳米金与DNA等相互作用的特性和条件,并对以纳米金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生物条码技术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与应用。基于纳米金的生物条码及其相关技术研究与应用日益广泛,并不断有创新,本研究应用纳米技术并结合分子探针技术对低浓度的抗原水平进行检测。该生物条码技术常被用于检测某些蛋白、核酸、细胞或细胞因子的水平,并由此形成了不同于PCR、ELISA但仍具有高灵敏度特性的检测方法。通过磁性微球标记单抗以捕获、富集待测抗原,修饰多抗与亲和素的纳米金并结合分子信标探针起到信号扩增的作用。通过二硫键(—S—S—)分子信标探针茎部3’端的碱基T连接一生物素分子。待测抗原可将磁球与纳米金系统进行连接,然后应用二硫苏糖醇(DTT)将连接于纳米金上的MB切割下来,并与其环部完全互补配对的靶序列杂交后测定荧光强度。荧光强度与待测抗原水平(含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技术 分子探针 磁性微球 纳米金 分子信标 IgG抗原 亲和素 生物素
下载PDF
Survivin分子信标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研究
18
作者 王志强 赵军 +5 位作者 杨小杰 曾津 吴开杰 陈玉乐 王新阳 贺大林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28-130,F0003,共4页
目的研究Survivin分子信标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80例血尿患者的尿液标本进行Survivin分子信标检测,其中膀胱尿路上皮癌177例,非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103例。对73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肿瘤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目的研究Survivin分子信标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80例血尿患者的尿液标本进行Survivin分子信标检测,其中膀胱尿路上皮癌177例,非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103例。对73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肿瘤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Survivin分子信标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4%和73.8%,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Survivin表达的阳性率是90.4%(66 of 73)。Survivin分子信标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与患者的临床分期密切相关。结论 Survivin分子信标是一种具有较高灵敏度和特异度的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比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具有更高的灵敏度,有望成为一种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和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随访的新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尿路上皮癌 SURVIVIN 分子信标
下载PDF
利用分子信标和EXO Ⅲ放大荧光信号快速检测Ag^+
19
作者 贺气志 罗怀青 +3 位作者 陈珂珂 徐倩 唐亮 宁毅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37-744,共8页
设计新型的DNA探针,其主要功能区域包含适配体区域和分子信标互补区域;当无靶标存在时,羧基荧光素(FAM)的荧光被黑洞猝灭基团(BHQ)猝灭,加入靶标后,Ag^+与适配体区域特异性结合,使得分子信标与其互补区域发生结合,加入EXO III后,分子信... 设计新型的DNA探针,其主要功能区域包含适配体区域和分子信标互补区域;当无靶标存在时,羧基荧光素(FAM)的荧光被黑洞猝灭基团(BHQ)猝灭,加入靶标后,Ag^+与适配体区域特异性结合,使得分子信标与其互补区域发生结合,加入EXO III后,分子信标被酶解,从而释放Ag^+/DNA探针复合物用于下一轮反应,同时产生大量的FAM,因此,可以通过荧光的增强来定量检测靶标的含量.评价了该方法的灵敏度和选择性,探究它在实际样品中的表现能力.结果表明,适配体区域与分子信标间隔2个碱基的DNA探针与分子信标结合效果最好,检测的信噪比最大.该方法对Ag^+的检测最低下限(LOD)为0.1nmol/L,在0.5~200nmol/L范围内,荧光值与靶标浓度成线性关系(R^2=0.994).对实际样品的检测在20~200n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2=0.998),且能很好的从混合样品中区分10nmol/L Ag^+.该研究建立的快速检测Ag^+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定量能力和操作性能,且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满足现实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信标 探针 EXOIII 荧光值 Ag+
下载PDF
发夹结构在建立DNA计算机中的应用
20
作者 陈瑞 林兆骥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0-41,134,共3页
文章在分子信标作为底物的情况下,用含有发夹茎环结构的核酶建构非门、与门和异或门。
关键词 发夹结构 分子信标 DNA计算机 逻辑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