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8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分子标记技术改进作物品种保护和监管 被引量:27
1
作者 徐云碧 王冰冰 +2 位作者 张健 张嘉楠 李建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853-1870,共18页
植物品种保护是植物品种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distinctness,uniformity,and stability,DUS)检测和实质性派生品种(essentially derived variety,EDV)评价是植物品种保护中的2个重要概念。DUS-EDV评价经... 植物品种保护是植物品种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distinctness,uniformity,and stability,DUS)检测和实质性派生品种(essentially derived variety,EDV)评价是植物品种保护中的2个重要概念。DUS-EDV评价经历了从形态性状和系谱为主过渡到了综合利用形态、系谱和分子标记信息的阶段,并将发展到以分子检测为主的阶段。分子标记的主要类型也从RFLP发展到SSR和SNP。基于靶向测序-液相捕获的芯片技术,具有分析成本低、标记组配灵活、适合用于不同植物的DUS-EDV评价。利用分子标记检测进行DUS-EDV评价有2个重要策略,一是在全基因组范围内进行全局性的比较和分析,二是利用与重要表型有关的功能位点特异性进行局部性、特异性检测。应该针对DUS和EDV分别建立各自的评价标准。DUS可以根据分子标记提供的特殊指纹图谱、单倍型、特有等位基因、特异基因组区段、特异功能标记、最低遗传纯合度、品种内单株间的遗传差异作出判断。EDV的主要评价指标是利用全基因组均匀分布的高密度标记所获得的材料间的遗传相似性,而不是差异的标记数。所采用的分子标记的数量和基因组覆盖率是决定分子检测效率和可靠性的关键。利用少量标记所获得的品种比较具有较大的抽样误差。区别EDV和非EDV品种的相似性指标可因作物物种和所需要的品种保护水平而异。本文回顾了世界各国主要的作物品种保护实践,建议在利用分子标记保护品种知识产权和监管品种中,建立由各方面专家组成的咨询委员会,根据分子检测技术的发展和功能标记的开发,不断完善和加强DUS-EDV评价体系,建立权威的品种保护数据库系统,有序提供查询和比对服务,以鼓励种业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品种保护 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DUS) 实质性派生品种(EDV) 分子标记 分子检测 遗传相似性
下载PDF
结核病实验室诊断新进展 被引量:21
2
作者 李文丽 李金明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2年第3期11-14,共4页
结核病是个具有极高发病率与致死率的全球性重大传染病。结核病的快速准确诊断是结核病传染控制的关键,也是有效治疗的前提。本文从细菌检测、分子检测及免疫检测等方面对结核病实验室诊断最新进展作一简要概述。
关键词 结核病 结核分枝杆菌 免疫检测 细菌学检测 实验室诊断 分子诊断
下载PDF
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技术对脊柱结核不同类型标本检测的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唐亮 冯世庆 +4 位作者 高瑞霄 韩臣富 孙晓晨 鲍玉成 张文龙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764-1766,共3页
目的比较应用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技术(XpertMTB/RIF)对脊柱结核不同类型组织标本检测的差异。方法收集在天津市海河医院骨科接受病灶清除手术治疗诊断明确的脊柱结核患者223例,收集脓液、肉芽组织及干酪样坏死组织... 目的比较应用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技术(XpertMTB/RIF)对脊柱结核不同类型组织标本检测的差异。方法收集在天津市海河医院骨科接受病灶清除手术治疗诊断明确的脊柱结核患者223例,收集脓液、肉芽组织及干酪样坏死组织,分别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和XpertMTB/RIF检测,计算阳性率,并以细菌培养与表型药敏试验为金标准,计算XpertMTB/RIF进行细菌和利福平耐药基因rpoB突变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223例脊柱结核患者多标本联合XpertMTB/RIF检测阳性率高于细菌培养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8.61±7.35)%比较(44.39±6.51)%,P=0.000]。两种细菌检测方法中,都是脓液阳性率最高,肉芽组织其次,干酪样坏死组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细菌培养:(44.44±7.08)%比(43.86±7.44)%比(30.72±7.3l%),P=0.017;XpertMTB/RIF检测:(73.02±6.33)%比(63.74±7.21)%比(39.87±7.76%),P=0.000]。3种标本XpertMTB/RIF检测阳性率都高于细菌培养(脓液、肉芽组织: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酪样坏死组织:P=0.1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pertMTB/RIF检测结核杆菌的敏感度达(96.97±3.38)%,rpoB突变检测的敏感度(97.44%)和特异度(94.74%)也较高。结论脊柱结核患者应尽量获取多种标本,尤其脓液标本,进行XpertMTB/RIF检测,可简便、快速、准确地诊断结核感染及评估其耐药性,有助于开展有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分子诊断 结核分枝杆菌
原文传递
4种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分子诊断方法的评估及其在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4
作者 黄峥 许浩 +11 位作者 郭家胤 黄晓兰 李颖 侯琪 王爱敏 王传清 金汇明 许学斌 胡家瑜 史贤明 冉陆 阚飚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14-617,共4页
目的 评估和建立用于常规监测4种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的分子诊断方法,并应用于上海市腹泻人群DEC的监测.方法 使用丹麦SSI分子诊断试剂盒对DEC参考菌株进行验证试验及制定DEC-PCR诊断、分离的操作规程(DEC-PCR-SOP),并检测2012年... 目的 评估和建立用于常规监测4种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的分子诊断方法,并应用于上海市腹泻人群DEC的监测.方法 使用丹麦SSI分子诊断试剂盒对DEC参考菌株进行验证试验及制定DEC-PCR诊断、分离的操作规程(DEC-PCR-SOP),并检测2012年6-9月上海市3家临床医院腹泻病例粪便标本.结果 经26株DEC参比菌株验证,SSI分子诊断试剂盒的特异性为100%; 1887份腹泻病例标本共分离得到218株DEC(乳糖阳性181株,乳糖阴性37株),其中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 118株、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90株、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9株、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STEC)1株、志贺菌18株,总阳性率为l1.6%;监测地区DEC腹泻病例中以EPEC占优势,而EPEC腹泻病例中又以2岁以下婴幼儿为主;外籍DEC病例以ETEC占优势,新生儿ETEC病例占5岁以下低年龄组腹泻病例的1/3.结论 经评估DEC-PCR-SOP用于4种DEC常规监测的数据结果可信.国内食源性监测网络实验室应不断完善4种DEC诊断和参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泻性大肠埃希菌 分子诊断 评估 监测
原文传递
阿尔兹海默症生物标志物和早期诊断新技术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莹 钱美齐 邱雪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53-561,共9页
阿尔兹海默症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严重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大脑表现出两种主要的神经病理改变:老年斑和神经纤维缠结,其典型临床症状包括记忆丧失、情绪改变、认知能力下降、说话、写作、行走困难等。阿尔兹海默症... 阿尔兹海默症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严重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大脑表现出两种主要的神经病理改变:老年斑和神经纤维缠结,其典型临床症状包括记忆丧失、情绪改变、认知能力下降、说话、写作、行走困难等。阿尔兹海默症的早期诊断对通过早期干预策略延缓疾病或改变疾病进程甚至预防疾病都至关重要。该文综述了与阿尔兹海默症相关的蛋白、基因、miRNA、补体系统、激肽系统以及金属离子等生物标志物,总结了现阶段阿尔兹海默症的临床诊断方法和检测试剂盒。由于目前临床诊断方法的有创性和高昂的费用,迫切需要简单快速、创伤性小的分子诊断技术。该文列举了基于免疫反应、荧光、探针成像、电化学、纳米材料和miRNA等发展的新型检测技术,这些分析手段为阿尔兹海默症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兹海默症 Β-淀粉样蛋白 TAU蛋白 新型生物标志物 分子诊断
下载PDF
孕妇人群中常见耳聋基因突变检出率的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闻小慧 戚红 +5 位作者 杨锴 祝建疆 陈佳靓 蔡莉蓉 曾雯 段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2-155,共4页
目的针对孕妇群体进行中国人群常见耳聋基因突变的分子筛查,为耳聋患儿产前诊断提供分子流行病学数据基础,为降低耳聋患儿出生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于我院进行正常产检的孕妇,抽取静脉血并提取基因组DNA,利用基因芯片针对中国人群... 目的针对孕妇群体进行中国人群常见耳聋基因突变的分子筛查,为耳聋患儿产前诊断提供分子流行病学数据基础,为降低耳聋患儿出生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于我院进行正常产检的孕妇,抽取静脉血并提取基因组DNA,利用基因芯片针对中国人群常见的4个耳聋基因GJB2、GJB3、SLC26A4以及线粒体12S r RNA进行分子筛查。对携带耳聋易感基因突变的孕妇的新生幼儿,出生后采用耳声发射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进行听力筛查,同时对其丈夫进行耳聋易感基因的分子检测,探讨孕妇常见耳聋基因突变携带率与新生幼儿耳聋的相关性。结果 2 067例受检孕妇中共有110例(5.320%)检测到耳聋基因突变,其中GJB2基因(67例)、GJB3基因(6例)、SLC26A4基因(33例)和线粒体12S r RNA基因(4例)的突变检出率分别为3.240%、0.290%、1.600%和0.190%;其中GJB2基因235 del C、GJB2基因299 del AT双突变1例;GJB2基因299 del AT、GJB3基因538 C>T双突变1例;GJB2基因235 del C、SLC26A4基因IVS7-2 A>G双突变1例。接受后续针对性听力筛查的新生幼儿共108例,其中左耳未通过3例,右耳未通过3例,双耳未通过4例。结论利用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对孕妇群体中具有较高携带率的常见耳聋基因突变进行分子检测、分析,能够方便、快捷、高效的进行耳聋的产前诊断,为降低聋儿出生率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聋 孕妇 基因突变 基因芯片 分子诊断
下载PDF
DNA测序技术与仪器的发展 被引量:10
7
作者 聂志扬 肖飞 郭健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09年第10期13-16,共4页
由于分子生物学近年来的迅速发展,很多临床实验室开展了分子诊断实验项目。虽然目前由于操作复杂和高昂成本的原因,DNA测序技术尚没有大规模走进临床实验室,但是在众多分子诊断方法中,DNA序列测定和分析无疑是最权威的金标准。DNA测序... 由于分子生物学近年来的迅速发展,很多临床实验室开展了分子诊断实验项目。虽然目前由于操作复杂和高昂成本的原因,DNA测序技术尚没有大规模走进临床实验室,但是在众多分子诊断方法中,DNA序列测定和分析无疑是最权威的金标准。DNA测序技术在这几十年来从手工到自动化,从复杂到简单,但是近几年的高通量测序技术使之重新复杂起来,本文将介绍一下DNA测序技术与仪器的历史沿革与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诊断 基因测序 高通量
下载PDF
流行性出血病病毒一步法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1
8
作者 杨振兴 朱建波 +6 位作者 廖德芳 李占鸿 肖雷 高林 李楠 杨恒 李华春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0-286,共7页
为建立流行性出血病病毒(EHDV)群特异性核酸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EHDV毒株内衣壳结构蛋白VP7基因的保守区,设计并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一步法RT-PCR检测方法,并分别进行了特异性、敏感度和临床样品的检测试验。结果表... 为建立流行性出血病病毒(EHDV)群特异性核酸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EHDV毒株内衣壳结构蛋白VP7基因的保守区,设计并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一步法RT-PCR检测方法,并分别进行了特异性、敏感度和临床样品的检测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特异性地检出不同地区分离的不同血清型EHDV,而对蓝舌病病毒(BTV)、中山病病毒(CHUV)和赤羽病病毒(AKAV)无交叉反应,具有较好的特异性;不同血清型的EHDV最低检出量级为1×10~2copies/uL。同时,该方法能有效地从临床抗凝血样品中检测出EHDV核酸,与病毒分离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符合率为100%。说明所建立的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可靠性好,可用于EHDV的快速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和试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病病毒 一步RT-PCR 分子诊断
原文传递
虚拟实验室在分子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9
作者 徐建 潘世扬 +3 位作者 王芳 黄珮珺 孙瑞红 黄蕾 《西北医学教育》 2009年第5期1024-1026,共3页
虚拟实验室是一个计算机网络化的仿真实验环境,具有沉浸感和交互性的特点。分子诊断学虚拟实验室用于教学,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
关键词 虚拟实验室 分子诊断学 教学应用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与临床分子诊断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太松 李明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0年第5期289-293,共5页
丙型肝炎基因分型对于分子流行病学研究、预测慢性丙型肝炎病情和抗病毒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近年来丙型肝炎基因分型的意义、方法和临床应用情况作简要述评。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基因分型 分子诊断
下载PDF
分子诊断学研究型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9
11
作者 耿建 杨清玲 +1 位作者 周继红 石玉荣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9期1217-1220,共4页
目的: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对分子诊断学研究型实验教学进行初步的探索与实践。方法: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2014级学生(观察组)实施分子诊断学研究型实验教学,并将其教学效果与该专业2013级(对照组)传统教学法的教学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目的: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对分子诊断学研究型实验教学进行初步的探索与实践。方法: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2014级学生(观察组)实施分子诊断学研究型实验教学,并将其教学效果与该专业2013级(对照组)传统教学法的教学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文献查阅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培养等方面的教学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1)。结论:研究型实验教学模式在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效果上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更有利于创新型、实用型检验技术人才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教育 分子诊断学 实践教学 研究型 教学模式
下载PDF
下一代测序技术在分子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魏军 赵志军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3年第3期145-151,共7页
DNA测序是破译人类疾病的一种强大技术,尤其在癌症方面。飞速发展的下一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极大降低了测序成本,并且实现了高通量,这使我们可以获得整个基因组的序列,以及那些临床上确诊病人的全部基因组信息。然... DNA测序是破译人类疾病的一种强大技术,尤其在癌症方面。飞速发展的下一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极大降低了测序成本,并且实现了高通量,这使我们可以获得整个基因组的序列,以及那些临床上确诊病人的全部基因组信息。然而下一代测序技术带来诸多益处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那就是怎样使这个技术在临床诊断中成为常规手段。本文就目前NGS的几大技术平台原理,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以及目前面临的挑战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一代测序 基因组学 分子诊断
下载PDF
虚拟实验室在分子诊断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晓欢 王颖颖 左云飞 《实验室科学》 2011年第1期126-128,共3页
虚拟实验室是教学中具有发展潜力的一项技术,它的发展会推动教学模式的改变。文章总结了虚拟实验室技术、教学开设思路及教学实践应用,旨在利用虚拟实验室对分子诊断学教学进行改革创新。
关键词 虚拟实验室 分子诊断学 教学实践
下载PDF
全自动核酸分子诊断系统的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8
14
作者 杨宇 刘雅 +2 位作者 谷岚 赵婷婷 任鲁风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5-123,共9页
分子诊断是预测诊断的主要方法,广泛用于血液筛查和传染性疾病的诊断中,也用于个体遗传病的诊断和产前诊断。如今,随着各种新发突发传染病频发,以及精准医疗发展的需要,快速、精确、简便的全自动化集成式分子诊断系统越来越受到全世界... 分子诊断是预测诊断的主要方法,广泛用于血液筛查和传染性疾病的诊断中,也用于个体遗传病的诊断和产前诊断。如今,随着各种新发突发传染病频发,以及精准医疗发展的需要,快速、精确、简便的全自动化集成式分子诊断系统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对当前国际致力于全自动化集成式分子诊断系统的公司及其产品进行综述,并对全自动化集成式分子诊断系统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自动 核酸 分子诊断 传染病
原文传递
虚拟仿真实验在“分子诊断学”实验教学的应用探索 被引量:8
15
作者 郭胜男 张越时 +2 位作者 王奡 王丹 陈文娜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21年第4期485-489,共5页
目的探讨虚拟仿真实验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分子诊断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8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学生进行传统性综合性实验操作后完成虚拟仿真实验,试验组学生则先完成虚拟仿真实验后进行综... 目的探讨虚拟仿真实验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分子诊断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8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学生进行传统性综合性实验操作后完成虚拟仿真实验,试验组学生则先完成虚拟仿真实验后进行综合性实验操作。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成绩考核和问卷调查,比较虚拟仿真实验的教学效果。结果96.9%的学生赞同虚拟训练可以提高实验课操作效果;试验组学生的课堂表现自我评价和实验报告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虚拟仿真实验与传统教学方法相互补充,能够丰富实验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进一步提升了实验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技术 “分子诊断学”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分子诊断学研究型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 被引量:8
16
作者 杨芳慧 周琳 +3 位作者 李子博 周江 李敏 贺金凯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5-198,共4页
分子诊断学作为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分子诊断技术发展迅速、应用广泛,采用研究型实验教学模式能适应课程建设发展与促进特色专业人才培养,通过加强实验师资队伍建设、整合资源加强实验室硬件建设、精心选择实验项目与内容、全... 分子诊断学作为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分子诊断技术发展迅速、应用广泛,采用研究型实验教学模式能适应课程建设发展与促进特色专业人才培养,通过加强实验师资队伍建设、整合资源加强实验室硬件建设、精心选择实验项目与内容、全面开放实验室、完善考评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尝试,经过3年的探索与实践,大部分学生满意研究型实验教学模式,普遍反映提高了动手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对分子诊断学实验的整体流程也有了全局认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科学系统的思维方式,提升文献检索能力与科研素质。实行研究型教学模式在实验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利于培养具有科研能力的高素质的创新性、应用型检验技术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诊断学 研究型实验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下载PDF
中国分子诊断产业战略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谢兰 刘冉 +2 位作者 冯娟 邢婉丽 程京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9-36,共8页
分子诊断是个体化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体外诊断行业的主要增长动力。近年来,尽管我国的分子诊断市场规模较小,但增长迅速。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专家研讨、实地考察等方式,对我国的分子诊断行业进行市场分析,研究我国分子诊断行... 分子诊断是个体化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体外诊断行业的主要增长动力。近年来,尽管我国的分子诊断市场规模较小,但增长迅速。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专家研讨、实地考察等方式,对我国的分子诊断行业进行市场分析,研究我国分子诊断行业的现状及特点,理清该产业在创新、产业转化及相关政策法规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克服现有管理体制制约的对策建议,对推动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诊断 体外诊断 市场分析 政策法规 生物芯片
下载PDF
高通量测序背景下的单基因遗传病分子诊断进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蔡奥捷 薛淑文 孔祥东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8年第2期73-77,84,共6页
单基因遗传病(monogenic disease)指由单个或单对等位基因突变导致的疾病,一般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传统的单基因遗传病诊断通常依赖于系谱分析、生化、影像等手段。近年来,分子诊断技术特别是高通量测序技术已经成为单基因遗传病的主要... 单基因遗传病(monogenic disease)指由单个或单对等位基因突变导致的疾病,一般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传统的单基因遗传病诊断通常依赖于系谱分析、生化、影像等手段。近年来,分子诊断技术特别是高通量测序技术已经成为单基因遗传病的主要诊断手段,对单基因遗传病的明确诊断、预防和指导治疗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对40多年来单基因遗传病分子诊断技术的发展进行回顾,介绍其最新进展,并展望其在单基因遗传病未来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基因遗传病 分子诊断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电离辐射生物标志物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欧红玲 艾文超 +5 位作者 王岩 马盈盈 时磊 张巧云 宋秀军 王欣茹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0-78,共9页
电离辐射通过干扰基因组稳定性和基因表达,诱导复杂的生物反应破坏细胞和器官的正常代谢过程。血液或组织中基因组变异,基因表达和代谢物浓度等的改变反映了全身辐射损伤。随着新的研究技术不断应用和电离辐射损伤相关机制研究的深入,... 电离辐射通过干扰基因组稳定性和基因表达,诱导复杂的生物反应破坏细胞和器官的正常代谢过程。血液或组织中基因组变异,基因表达和代谢物浓度等的改变反映了全身辐射损伤。随着新的研究技术不断应用和电离辐射损伤相关机制研究的深入,染色体畸变、基因表达、脂质和代谢等相关指标被认识并有望成为辐射损伤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标志物。本文就近年来电离辐射损伤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和潜在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辐射 分子诊断 标志物
下载PDF
原核Argonaute的应用研究进展
20
作者 王飞 李文强 +4 位作者 刘洋 王珑瑜 陈晚苹 崔佳凯 马立新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93,共12页
原核生物Argonautes(pAgos)是参与细胞防御外来DNA入侵的可编程核酸酶。在体外,pAgos可以结合小的单链核酸(ssDNA/ssRNA)向导来识别和切割互补DNA/RNA。在体内,pAgos优先靶向多拷贝遗传元件、噬菌体和质粒,从而抑制入侵核酸的扩增和噬... 原核生物Argonautes(pAgos)是参与细胞防御外来DNA入侵的可编程核酸酶。在体外,pAgos可以结合小的单链核酸(ssDNA/ssRNA)向导来识别和切割互补DNA/RNA。在体内,pAgos优先靶向多拷贝遗传元件、噬菌体和质粒,从而抑制入侵核酸的扩增和噬菌体感染。pAgos作为一类新兴的可编程核酸酶,比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CRISPR-Cas系统更具灵活性,在生物技术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早期的研究聚焦于嗜热的pAgo,目前基于嗜热pAgos的主要应用包括分子诊断和体外DNA组装。为了推进基于Ago的体内生物技术,如基因编辑的应用,研究人员的焦点逐渐转移到中温生物来源的pAgos,虽然目前pAgos还未实现基因组编辑,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pAgo被发掘以及研究人员对pAgos催化机制的深入研究,有望开发基于pAgos的下一代基因编辑技术。本文总结了已知代表性pAgos和基于pAgos发展的生物技术,并简要分析了pAgos在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体内应用面临的挑战和可能的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编程核酸酶 原核Argonaute 基因编辑 分子诊断 DNA组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