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体外测量法在PICC置管深度评估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
作者 徐义凤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5年第12期143-144,共2页
目的:探讨PICC导管末端置于体内最适位置的最佳体外测量方法。方法 :将186例行PICC置管患者随机等分为A、B两组。A组采用改良体外测量法,即从上肢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5 cm,B组采用从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反折至第3肋间的测量法。... 目的:探讨PICC导管末端置于体内最适位置的最佳体外测量方法。方法 :将186例行PICC置管患者随机等分为A、B两组。A组采用改良体外测量法,即从上肢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5 cm,B组采用从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反折至第3肋间的测量法。置管到达测量长度后,胸部X线片定位。比较两组PICC导管末端置入上腔静脉及置于最适位置的成功率。结果:A组置入上腔静脉88例,置入最适位置85例;B组置入上腔静脉67例,置入最适位置50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体外测量法,即从上肢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5 cm的测量方法准确简便,且置管成功及置入最适位置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改良体外测量法 置管深度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微孔板改良法评价多种国内外单花蜜的体外抑菌活性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晶波 秦文 +4 位作者 杨倬 王丽媛 卓勤 宫照龙 沈葹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9年第6期29-33,共5页
目的:开展国内外多种单花蜜体外抑菌活性差异的系统评价。方法:以无菌Mueller-HintonBroth培养基稀释得到3.75%~90%(w/v)不同浓度的单花蜜,采用96微孔板改良法,用空白无菌培养基和标准菌株作对照孔,测定18种单花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沙... 目的:开展国内外多种单花蜜体外抑菌活性差异的系统评价。方法:以无菌Mueller-HintonBroth培养基稀释得到3.75%~90%(w/v)不同浓度的单花蜜,采用96微孔板改良法,用空白无菌培养基和标准菌株作对照孔,测定18种单花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和大肠埃希氏菌的最低抑菌浓度、最低杀菌浓度、迟缓期持续时间、对数期持续时间和最大细菌密度5个抑菌活性指标。结果:18种单花蜜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且抑菌生长曲线均优于标准菌株对照孔,延长了3种致病菌的迟缓期持续时间、缩短了对数期持续时间和降低了最大细菌密度,其中小茴香蜂蜜最低抑菌浓度为7.5%,最低杀菌浓度为15%,均优于麦卢卡蜂蜜。结论:96微孔板改良法灵敏、快速、客观、可直观显示不同的单花蜜具有抑菌活性差异,其中小茴香蜂蜜、葵花蜂蜜、椴树蜂蜜活性最为显著,本文为蜂蜜的功能评价与市场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孔板改良法 体外抑菌 小茴香蜂蜜 单花蜜
下载PDF
改良法体外分离培养炎症来源的人牙周膜干细胞
3
作者 刘焱 陈青宇 +3 位作者 赵晓霞 高翔 高俊武 王靖宇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第23期3764-3767,共4页
目的:采用改良的酶消化组织块盖玻片法结合有限稀释克隆法对炎症来源的人牙周膜干细胞(inflammatory 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i-hPDLSCs)进行原代培养、分离纯化并鉴定其生物学特性。方法:从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牙周韧带中... 目的:采用改良的酶消化组织块盖玻片法结合有限稀释克隆法对炎症来源的人牙周膜干细胞(inflammatory 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i-hPDLSCs)进行原代培养、分离纯化并鉴定其生物学特性。方法:从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牙周韧带中分离并培养i-hPDLSCs。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角蛋白和波形丝蛋白的表达鉴定细胞来源;进行早期间充质干细胞标志物STRO-1表达的检测;通过MTT比色法评估细胞的增殖能力并计算克隆形成率;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结果:通过改良培养方法获得的i-hPDLSCs呈长梭或多边形,贴壁生长。免疫荧光染色显示波形丝蛋白阳性表达,角蛋白阴性表达;STRO-1阳性表达。i-hPDLSCs具有较强的克隆形成能力。MTT结果显示:第1天时,OD值较小,增殖缓慢;细胞数量和活性在培养的第3~7天显著增加,第7天达到峰值,在第9天,细胞增殖进入平台期。细胞周期的分析结果提示:大多数细胞处于G0/G1期并且表现出缓慢的周期性特征。结论:改良的酶消化组织块盖玻片结合有限稀释克隆方法可以成功地从炎症来源的牙周韧带分离出具有较强克隆形成能力、较高增殖能力和成体干细胞样表型及生物学特征的i-hPDLS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 人牙周膜干细胞 改良法 体外培养
下载PDF
改良直接上游法在体外受精中的应用
4
作者 金仁桃 王文静 +4 位作者 童先宏 吴丽敏 骆丽华 栾红兵 刘雨生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25-928,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直接上游法在常规体外受精(IVF)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87个拟行常规IVF周期中,获卵数均不少于8个。将同一来源卵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取改良直接上游法处理精液,对照组则采用常规上游法处理。比较两组受精及胚... 目的:探讨改良直接上游法在常规体外受精(IVF)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87个拟行常规IVF周期中,获卵数均不少于8个。将同一来源卵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取改良直接上游法处理精液,对照组则采用常规上游法处理。比较两组受精及胚胎发育情况,检测两组受精后3小时氧化损伤相关的脂质过氧化水平。结果:实验组精液与对照组相比,精液密度显著降低(22.7±12.6vs28.3±17.8,P<0.01),但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2.3±13.1vs80.9±12.5,P>0.05)。两组受精率、早补救发生比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3.96%vs71.82%,6.16%vs6.16%,98.92%vs98.63%,56.67%vs57.21%,P>0.05),两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32.49%vs30.44%,9.38%vs10.83%,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丙二醛(MD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23±3.24vs18.51±3.55,P<0.05)。实验组也未增加污染几率。结论:改良直接上游法用于常规IVF周期,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精液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 上游法 体外受精
下载PDF
载白藜芦醇的氨基修饰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内体外评价 被引量:6
5
作者 张蓉蓉 王国伟 +3 位作者 徐骏军 屠钰 杨亚冬 李范珠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13-419,共7页
目的本实验拟制备载白藜芦醇的氨基修饰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NH2-MSN-RES),以期提高白藜芦醇(Res)的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改良的Stober法合成氨基修饰介孔二氧化硅(NH2-MSN),发明了反复饱和溶液吸附法载入白藜芦醇制备载白藜芦醇的氨基... 目的本实验拟制备载白藜芦醇的氨基修饰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NH2-MSN-RES),以期提高白藜芦醇(Res)的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改良的Stober法合成氨基修饰介孔二氧化硅(NH2-MSN),发明了反复饱和溶液吸附法载入白藜芦醇制备载白藜芦醇的氨基修饰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透析袋法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MTT法考察载体对Caco-2的细胞毒性,研究载体对白藜芦醇的跨膜转运能力和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性。结果氨基修饰介孔二氧化硅氨基成功修饰,呈圆整球形,分布均一,对Caco-2细胞无明显的毒性。反复饱和溶液吸附法吸附8次,载白藜芦醇的氨基修饰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的载药量为(19.26±2.51)%,体外释药呈现明显的缓控释特性,载白藜芦醇的氨基修饰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对Caco-2细胞单层模型具有良好的跨膜转运能力。药动学参数表明,载白藜芦醇的氨基修饰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的AUC0-t是白藜芦醇溶液的2.58倍,并且t1/2、tmax和ρmax显著提高,同时载体使白藜芦醇由单室模型变为二室模型。结论改良的Stober法成功合成氨基修饰介孔二氧化硅,反复饱和溶液吸附法能够有效提高载药量,载白藜芦醇的氨基修饰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提高了白藜芦醇的生物利用度,氨基修饰介孔二氧化硅是一种有前景的口服给药纳米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介孔二氧化硅 氨基修饰 反复饱和溶液吸附法 口服 体内体外评价
原文传递
转铁蛋白修饰雷公藤甲素脂质体的制备与体外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杨一帆 梁艺瑶 +4 位作者 刘保保 苏雪蓉 乔萍 狄留庆 赵晓莉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87-695,共9页
目的制备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修饰的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TP)脂质体(Tf-TP@Lip),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和体外靶向性研究。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Tf-TP@Lip,以包封率和载药量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和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筛... 目的制备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修饰的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TP)脂质体(Tf-TP@Lip),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和体外靶向性研究。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Tf-TP@Lip,以包封率和载药量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和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筛选处方和最佳制备工艺;采用超滤离心法测定药物包封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脂质体微观形态;激光粒度仪测定脂质体的粒径、多分散指数(polydispersity index,PDI)和Zeta电位;并对其体外释放情况进行考察;采用流式细胞仪和荧光显微镜探究细胞摄取情况。结果优化后Tf-TP@Lip的处方和工艺:脂药比为5.72∶1,脂胆比为8.11∶1,磷脂与DSPE-PEG2000的质量比为6∶1,成膜溶剂为无水乙醇,成膜温度60℃。制得的Tf-TP@Lip平均粒径为(130.33±1.89)nm,PDI为0.19±0.03,Zeta电位为(-23.20±0.64)m V,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85.33±0.41)%和(9.96±0.21)%,TEM下呈球形,大小均匀、圆整。体外释放研究表明,Tf-TP@Lip相比游离TP具有一定缓释效果。与非靶向雷公藤甲素脂质体(TP@Lip)相比,转铁蛋白的修饰明显增加了SMMC-7721对脂质体的摄取效率。结论制备Tf-TP@Lip稳定、可行,粒径小、外观圆整且具备较高的包封率和载药量,可用于进一步的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甲素 转铁蛋白 修饰 脂质体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质量评价 细胞摄取 体外靶向性 薄膜分散法 超滤离心法
原文传递
纳米氧化石墨烯的合成与功能化修饰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小静 温惠云 +4 位作者 黎琪 郝芳芳 焦萍 唐松青 薛伟明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14,70,共5页
为使合成聚乙二醇化纳米氧化石墨烯(NGO)在生理条件下稳定保存,首先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合成NGO,再通过酰胺反应在NGO连接四臂聚乙二醇,通过测定FT-IR光谱、紫外分光光谱、粒度与粒度分布、SEM与TEM对产物进行表征。产物中含有羟基、羧... 为使合成聚乙二醇化纳米氧化石墨烯(NGO)在生理条件下稳定保存,首先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合成NGO,再通过酰胺反应在NGO连接四臂聚乙二醇,通过测定FT-IR光谱、紫外分光光谱、粒度与粒度分布、SEM与TEM对产物进行表征。产物中含有羟基、羧基、羰基等含氧官能团,紫外最大吸收峰为225 nm,表明NGO与GOPEG的成功合成。NGO和GO-PEG的平均粒径分别为184.08 nm和96.72 nm,PDI分别为0.317和0.365。SEM,TEM数据揭示了产物的片状形貌,GO-PEG在PBS和细胞培养基(DMEM)中静置60 d,未出现聚集和沉降现象,表明GO-PEG具有良好的体外稳定性。文中成功制备了NGO和聚乙二醇化的NGO,并且聚乙二醇化后的NGO在PBS和DMEM中具有良好的体外稳定性,为其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改进的Hummers法 聚乙二醇修饰 体外稳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