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梗死患者上肢功能及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随燕芳 林夏妃 +4 位作者 王悦 徐金山 王珊珊 张婷 宋振华 《海南医学》 CAS 2020年第9期1106-1109,共4页
目的观察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CIMT)对脑梗死患者上肢功能及上肢屈伸肌群表面肌电信号特征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6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40例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m CIMT组和... 目的观察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CIMT)对脑梗死患者上肢功能及上肢屈伸肌群表面肌电信号特征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6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40例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m CIMT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而mCIMT组给予常规康复以及m CIMT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评定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简易上肢机能检查量表(STEF)评分、上肢功能Fugl-Meyer (FMA)上肢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MBI)评分以及患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桡侧腕伸肌、桡侧腕屈肌肌群的表面肌电信号。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STEF评分、FMA上肢评分明显高于本组治疗前,且mCIMT组患者治疗后的STEF评分、FMA上肢评分分别为(48.77±5.26)分、(40.53±3.1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1.58±6.29)分、(33.46±3.8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mCIMT组患者MBI评分为(71.87±6.07)分,与对照组的(69.36±7.88)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患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桡侧腕伸肌、桡侧腕屈肌肌群的表面肌电信号明显高于本组治疗前,且mCIMT组患者治疗后的上述各项指标分别为(242.12±67.37) mV、(212.16±50.82) mV、(157.26±21) mV、(118.32±26.31) mV,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9.74±28.75) mV、(170.62±34.61) mV、(130.01±36.19) m V、(88.91±22.18) m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IMT可以促进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改善患侧上肢肌群的表面肌电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运动功能 改良强制运动疗法 强制性运动疗法 表面肌电
下载PDF
改良强制性运动联合运动想象对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表面肌电信号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随燕芳 林夏妃 +3 位作者 王悦 王珊珊 张婷 宋振华 《中国医学装备》 2021年第10期92-96,共5页
目的:观察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CIMT)联合运动想象疗法(MIT)对脑梗死患者上肢功能及上肢肌群表面肌电(sEMG)信号特征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80例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mCIMT组、MTI组和mCIMT+MIT组4组... 目的:观察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CIMT)联合运动想象疗法(MIT)对脑梗死患者上肢功能及上肢肌群表面肌电(sEMG)信号特征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80例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mCIMT组、MTI组和mCIMT+MIT组4组,每组20例。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康复治疗,mCIMT组进行常规康复及mCIMT治疗,MIT组进行常规康复及MIT治疗,mCIMT+MIT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及mCIMT联合MIT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评定并比较4组患者的简易上肢机能检查(STEF)量表评分、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以及患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桡侧腕伸肌和桡侧腕屈肌肌群的sEMG信号。结果:4组治疗4周后,组间的STEF、FMA及MBI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25,F=3.484,F=4.344;P<0.05);患侧上肢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桡侧腕伸肌及桡侧腕屈肌sEMG的RMS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826,F=4.013,F=4.312,F=3.724;P<0.05)。mCIMT组与MIT组的STEF、FMA及MB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患侧上肢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桡侧腕伸肌、桡侧腕屈肌sEMG的RMS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CIMT+MIT组与mCIMT组、MIT组比较,STEF、FMA及MB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180,F=3.624,F=4.834;P<0.05);患侧上肢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桡侧腕伸肌及桡侧腕屈肌sEMG的RMS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180,F=3.656,F=4.754,F=4.167;P<0.05)。结论:mCIMT联合MIT有助于改善脑梗死患者的上肢功能,且联合治疗疗效优于单一方式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运动功能 改良强制运动疗法(mcimt) 运动想象疗法(MIT) 表面肌电(sEMG)
下载PDF
改良和传统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疗效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6
3
作者 刘永平 王文清 +4 位作者 程子辉 高江华 滕晓东 瓮长水 毕胜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1年第6期404-406,共3页
目的观察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和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58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改良组(27例)和强制组(31例)。强制组和改良组采用限制健侧肢体动作,在治疗期间要求患者... 目的观察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和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58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改良组(27例)和强制组(31例)。强制组和改良组采用限制健侧肢体动作,在治疗期间要求患者穿戴吊带和夹板,每天清醒时固定时间不少于90%,强制组每日6 h,每周训练5d,连续2周;改良组在治疗环境中进行,每日2 h,每周3次,其它时间在日常生活活动中进行训练,连续10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简易上肢机能检查量表(STEF)和Barthel指数(BI)评价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STEF和Barthel指数中的10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组内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ST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和强制性运动疗法可以有效提高偏瘫患者上肢的灵活性和运动速度。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在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明显优于强制性运动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 强制性运动疗法 手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