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低芥酸油菜(Brassica napus L.)每角果粒数的基因效应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卢长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3期22-27,共6页
采用改良的 Hayman-Jinks 双列杂交方法,研究了5个低芥酸甘蓝型油菜品种每角果粒数的遗传。结果表明,参试的亲本品种中,81007控制每角果粒数的显性基因最多,其它依次为81018、81004、81006和81033。其中除了亲本81033隐性基因多于显性...
采用改良的 Hayman-Jinks 双列杂交方法,研究了5个低芥酸甘蓝型油菜品种每角果粒数的遗传。结果表明,参试的亲本品种中,81007控制每角果粒数的显性基因最多,其它依次为81018、81004、81006和81033。其中除了亲本81033隐性基因多于显性基因外,其余亲本都以显性基因占优势。按增效基因的多少排序,依次为81004>81007>81006>81018>81033。试验揭示了显性减效基因的存在,但显性基因主要为增效基因。供试的油菜群体中,每角果粒数的增效基因频率为0.7940,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之比为2.0930.广义遗传力 h_B^2=47.81%,狭义遗传力 h_B^2=27.54%,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属于超显性遗传.根据研究结果,作者认为,低芥酸油菜每角果粒数的改良应重视在进一步积累增效基因的基础上培育优良自交系,进行杂种优势的利用。杂交后代的选择宜在较晚世代进行。本性状的改良可考虑采用相互轮回选择和单倍体育种等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低芥酸
基因
育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低芥酸油菜(Brassica napus L.)每角果粒数的基因效应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卢长明
机构
江西农业大学农学系
出处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3期22-27,共6页
文摘
采用改良的 Hayman-Jinks 双列杂交方法,研究了5个低芥酸甘蓝型油菜品种每角果粒数的遗传。结果表明,参试的亲本品种中,81007控制每角果粒数的显性基因最多,其它依次为81018、81004、81006和81033。其中除了亲本81033隐性基因多于显性基因外,其余亲本都以显性基因占优势。按增效基因的多少排序,依次为81004>81007>81006>81018>81033。试验揭示了显性减效基因的存在,但显性基因主要为增效基因。供试的油菜群体中,每角果粒数的增效基因频率为0.7940,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之比为2.0930.广义遗传力 h_B^2=47.81%,狭义遗传力 h_B^2=27.54%,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属于超显性遗传.根据研究结果,作者认为,低芥酸油菜每角果粒数的改良应重视在进一步积累增效基因的基础上培育优良自交系,进行杂种优势的利用。杂交后代的选择宜在较晚世代进行。本性状的改良可考虑采用相互轮回选择和单倍体育种等途径。
关键词
油菜
低芥酸
基因
育种
Keywords
modified
hayman
jinks
model
Genetic
analysis
Brassica
napus
with
low
euric
acid
Seed
number
per
pod
Diallel
cross
分类号
S565.403.2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低芥酸油菜(Brassica napus L.)每角果粒数的基因效应研究
卢长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