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交往理性:寻找现代性困境的出路——哈贝马斯重建现代性的思想路径 被引量:17
1
作者 郑召利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8-31,共4页
对工具理性的批判始终是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重要内容 ,哈贝马斯无疑继承了这一传统。所不同的是 ,哈贝马斯并没有止于悲观性的批判 ,而是在反思现代性问题时 ,试图寻找走出现代性困境的出路 ,以达到重建理性之目的。
关键词 哈贝马斯 现代性 交往理性 反思与重建
下载PDF
都市与乡村的异构:“李子柒现象”之人类学解读 被引量:9
2
作者 徐俊六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9-67,共9页
从人类学视野看,"李子柒现象"是都市与乡村相互异构的新网络文化镜像。李子柒视频展现的是中国传统的乡村图景,是农耕文明时代的生活画面,也是对农业社会地方性知识与经验的高度浓缩。都市生活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物质财富的追... 从人类学视野看,"李子柒现象"是都市与乡村相互异构的新网络文化镜像。李子柒视频展现的是中国传统的乡村图景,是农耕文明时代的生活画面,也是对农业社会地方性知识与经验的高度浓缩。都市生活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物质财富的追求,但也带来了诸多现代性问题。"李子柒现象"表达了都市人们对传统乡村世界的憧憬与想象,表征传统乡村文化的"复魅",也深刻说明传统乡村生活是反思现代性的空间所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子柒 都市与乡村 人类学 现代性反思 乡土情结
下载PDF
文明进程中体育化浪潮的发生、现代性及当代思考 被引量:8
3
作者 王松 阿柔娜 郭振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0-137,共8页
从消遣活动到体育全球化是体育化浪潮迭代的结果,即体育化的进程。从“竞技”野蛮到“体育”文明,体育化的历史图像尚在演化,其进程并未止息。探究18世纪以来“文明的进程”中体育化进程,理清现代体育发生、形成及其全球化的源流脉络,... 从消遣活动到体育全球化是体育化浪潮迭代的结果,即体育化的进程。从“竞技”野蛮到“体育”文明,体育化的历史图像尚在演化,其进程并未止息。探究18世纪以来“文明的进程”中体育化进程,理清现代体育发生、形成及其全球化的源流脉络,旨在理性思考未来体育化浪潮的趋向及中国应对。研究认为,在18世纪的英国,消遣活动发生两次体育化转变为“现代体育”并进一步定型,继而伴随文明的进程进入全球体育化的欧式阶段(1870s—1920s)、美式阶段(1920s—1960s)以及全球式阶段(1960s—2008),并进一步向全世界输出、传播。正值“全球化与逆全球化两大思潮交锋期”,理性思考更为先进的体育化浪潮趋向及中国应对,即正视全球体育治理的“逆全球化”所带来的传统体育的隐忧;延伸体育现代化,开启数字时代电子竞技的“体育化”;重视体育“再全球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倡议;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化浪潮 埃利亚斯 全球体育化 现代性 当代思考
下载PDF
论知识本质观的重建及其教育学意蕴——超越后现代的反思的现代性 被引量:6
4
作者 石健壮 李森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0-29,共10页
知识的本质观是关于知识本质的认识模式和思维方式的方法论观点。本质主义的知识本质观是近代以来,对中国知识教育及教育学研究影响最为深刻的一种观点。当前,由于其知识信仰的本质主义严重制约了中国教育学研究和教育改革的发展,因此,... 知识的本质观是关于知识本质的认识模式和思维方式的方法论观点。本质主义的知识本质观是近代以来,对中国知识教育及教育学研究影响最为深刻的一种观点。当前,由于其知识信仰的本质主义严重制约了中国教育学研究和教育改革的发展,因此,必须对其产生背景—现代性及其理性进行反思与批判。反本质主义的知识本质观超越于本质主义的知识本质观,以其后现代性对现代性的知识本质观进行了彻底地反思、批判与解构。然而,这种知识本质观仍然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缺点,必须对其产生的核心背景—后现代性进行反思与批判。反思的现代性超越于二者,在包容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合理要素的基础上,兼容知识的相对性、动态开放性、多样性与差异性、情境性、共识性以及不确定性六个维度重建了新型的知识本质观。据此,中国教育学研究和教育改革必须在此基础上,对教育学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性变革中存在的问题与论争,进行深刻地教育学反思与批判,走向反思的现代性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本质观 现代性 后现代性 反思的现代性 教育学
下载PDF
中国新诗大众化传播接受诗学论 被引量:1
5
作者 方长安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5-94,共10页
新诗大众化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将新诗变为大众的诗,让大众读者能够读懂。从百年新诗史的大众化事实看,中国新诗大众化传播接受诗学作为一种历史文化诗学,具有三大思想内容:一是新诗大众化的“大众”不是抽象名词,而是随时代语境改变而变... 新诗大众化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将新诗变为大众的诗,让大众读者能够读懂。从百年新诗史的大众化事实看,中国新诗大众化传播接受诗学作为一种历史文化诗学,具有三大思想内容:一是新诗大众化的“大众”不是抽象名词,而是随时代语境改变而变动的特定“大众”;二是读者作为传播者和接受者,其阅读反应是新诗文本是否属于大众化文本的评判依据;三是新诗大众化的核心内容是文本大众化。一百年来,新诗大众化因时而动,具有时代性与反思性。中国新诗大众化传播接受诗学是在百年新诗建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客观存在的诗学形态,具有中国现代性特征并向未来敞开。但是,作为一种文化实践性诗学,它在言说逻辑上有时存在着语义传达大众化和诗意表达大众化相混淆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动的大众 文本大众化 读者依据论 现代性价值 诗学反思
下载PDF
吉登斯的“时-空秩序”与现代性逻辑 被引量:5
6
作者 罗诗钿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3期27-34,共8页
吉登斯以"时-空"秩序的变迁作为其分析现代性的逻辑起点,认为相对于传统社会,"时-空分离"是现代性社会生成的物理基础,它使现代性观念的变迁、现代性制度的形成和全球性现代性文明的生成成为可能。"时-空分离&... 吉登斯以"时-空"秩序的变迁作为其分析现代性的逻辑起点,认为相对于传统社会,"时-空分离"是现代性社会生成的物理基础,它使现代性观念的变迁、现代性制度的形成和全球性现代性文明的生成成为可能。"时-空分离"所形成的"时-空新秩序"是一把充满悖论的双刃剑,既是现代性生成的动力机制和主要特征,又是现代性危机的根源。"时-空新秩序"下生成的抽象系统拷问着现代性制度:社会知识关系重构下的"专家系统"拷问着现代性的社会信任和知识合法性;"象征标志"拷问着公众对现代性制度的信心与信任。驾驭现代性这头"猛兽",不在于时空的物理性重构本身,而是隐藏在时空背后的社会关系的彻底重构——社会关系的变革(消除全面异化),进行"政治解放"和"人的解放"的"双重解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登斯 “时-空”秩序 现代性逻辑 反思与重构 社会关系变革
下载PDF
一曲绝望的乡村挽歌——寻根文学对于现代性的批判 被引量:3
7
作者 付娜 《沈阳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5期78-80,共3页
在新时期波澜壮阔的现代化实践中,寻根文学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在单纯的现代性追求中,融入了对于现代性的反思和批判。通过对寻根文学三部主要作品的分析,探讨寻根作家对于乡土中国的怀念以及对于现代人与自然异化的不自觉批判,进而... 在新时期波澜壮阔的现代化实践中,寻根文学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在单纯的现代性追求中,融入了对于现代性的反思和批判。通过对寻根文学三部主要作品的分析,探讨寻根作家对于乡土中国的怀念以及对于现代人与自然异化的不自觉批判,进而揭示其重要意义及沉寂的深层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根文学 现代性 反思现代性 现代化与异化
下载PDF
作为一种现代性反思的“记忆文化”
8
作者 王蜜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2期28-32,共5页
“记忆文化”作为现代社会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其兴起与发展始终与现代性自身的进程紧密交织。记忆的本质从个体的心理回溯到社会文化建构物的现代性演进,为“记忆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记忆自身在现代性进程中所遭遇的深刻危机... “记忆文化”作为现代社会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其兴起与发展始终与现代性自身的进程紧密交织。记忆的本质从个体的心理回溯到社会文化建构物的现代性演进,为“记忆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记忆自身在现代性进程中所遭遇的深刻危机则是“记忆文化”得以出现的现实根源,而两次“记忆潮”正是这种危机不断累积加深后的社会表征。现代性的时间结构从根本上引发了记忆本身的存在危机,记忆的问题实质上就是现代性的问题。“记忆文化”是一种现代性的反思文化,也是现代人面对现代性危机的自我救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忆文化 现代性反思 记忆潮 记忆危机
下载PDF
翁丁村现代性建构及反思——兼谈建筑人类学
9
作者 尹绍亭 《昭通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76-81,共6页
现代性,多指当代社会世界观和价值观取向,具体表现为与现代社会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相适应的意识形态和行为实践。佤族村寨翁丁堪称当代中国的一个充满现代性建构的突出典型。本文以翁丁为例,以建筑人类学的视角分析探讨其现代性建构及其... 现代性,多指当代社会世界观和价值观取向,具体表现为与现代社会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相适应的意识形态和行为实践。佤族村寨翁丁堪称当代中国的一个充满现代性建构的突出典型。本文以翁丁为例,以建筑人类学的视角分析探讨其现代性建构及其得失利弊,以期对于时下如火如荼开展的乡村建设和住居改造运动提供参考。而对于建筑人类学本身而言,则应加强传统聚落和住居的现代性建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翁丁 现代性 建构反思 建筑人类学
下载PDF
教师的现代性危机:表征、根源及纾解
10
作者 周起煌 周守军 《高等继续教育学报》 2024年第6期1-6,共6页
现代化是现代性不断增长的过程。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既提升了教育的整体水平,也生成了教师的现代性危机。知识权威之消解,“打工人”之彰显,信任危机之生成,意义创获之贫困是教师的现代性危机的基本表征。其背后的根源主要是确定性与技术... 现代化是现代性不断增长的过程。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既提升了教育的整体水平,也生成了教师的现代性危机。知识权威之消解,“打工人”之彰显,信任危机之生成,意义创获之贫困是教师的现代性危机的基本表征。其背后的根源主要是确定性与技术崇拜,科层制度与绩效主义,工具理性与精致利己,消费主义与娱乐至上。据此,纾解教师的现代性危机则需要:转变知识与教学观念,重塑教师角色;丰富教育生活,拓展发展空间;树立良师形象,完善信任制度;重整伦理精神,加强实践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危机 教师信任 知识观 工具理性 实践反思
下载PDF
怀特黑德《第一区》中的都市荒原书写与现代性反思
11
作者 郭昕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70,共12页
怀特黑德的《第一区》以僵尸清扫队员斯皮兹的视角,讲述了“美国凤凰”临时政府通过射杀僵尸和搭建阻隔围墙来重建遭受僵尸重创的纽约市,但是最终失败的故事。斯皮兹对灾难前纽约的回忆揭示了纽约作为资本渗透的欲望之都的荒原本质。他... 怀特黑德的《第一区》以僵尸清扫队员斯皮兹的视角,讲述了“美国凤凰”临时政府通过射杀僵尸和搭建阻隔围墙来重建遭受僵尸重创的纽约市,但是最终失败的故事。斯皮兹对灾难前纽约的回忆揭示了纽约作为资本渗透的欲望之都的荒原本质。他对重建意义的疑虑及僵尸推倒围墙的情节反转,解构了临时政府宣扬的现代进步话语,也促使其选择在如潮水般涌入城市的僵尸群中“学习如何游泳”。本文认为,小说借用科幻小说提供的社会试验场域和僵尸的种族身份指涉,实现了西美尔式生命界限的超越,从象征层面挣脱了现代都市荒原的阶级与种族藩篱,质疑并试图疗愈在机械复制中消解人类主体性的现代性强迫病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特黑德 《第一区》 都市荒原 现代性 反思
原文传递
当代中国语境的现代性反思与建构 被引量:4
12
作者 陶磊 孙其昂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10-115,共6页
当充满争议的现代性概念与复杂的中国问题相遭遇,当代中国语境的现代性认识产生分歧也就在所难免。厘清这些分歧不仅是廓清历史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纷争的前提,更关系着中国未来现代化的健康发展和走向。要对当代中国语境的现代性及其... 当充满争议的现代性概念与复杂的中国问题相遭遇,当代中国语境的现代性认识产生分歧也就在所难免。厘清这些分歧不仅是廓清历史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纷争的前提,更关系着中国未来现代化的健康发展和走向。要对当代中国语境的现代性及其现代性问题作出合理诊断,需要以普世文明的胸怀,重新审视中国现代性问题;建立开放、辩证和多维的现代性认知态度;创新传统,为中国现代性之路提供文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反思 建构 历史主义 后现代主义
下载PDF
重申道德启蒙 推进制度启蒙——现代性问题视域下的启蒙反思
13
作者 刘月岭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74,共7页
现代性问题主要是现代社会的权力、资本、信仰、科技等理性化成果被非理性使用导致的。对现代性问题的剖析与应对,应当到开创了现代社会并以理性为核心理念的启蒙中寻找原因与对策。现代性问题的产生与存在,与启蒙思想没有强调道德启蒙... 现代性问题主要是现代社会的权力、资本、信仰、科技等理性化成果被非理性使用导致的。对现代性问题的剖析与应对,应当到开创了现代社会并以理性为核心理念的启蒙中寻找原因与对策。现代性问题的产生与存在,与启蒙思想没有强调道德启蒙、启蒙实践没有建构正义与理性的制度有着密切关联。重申道德启蒙以弥补启蒙思想之不足、推进制度启蒙以消除启蒙实践之缺陷,是现代性问题视域下启蒙反思的两个主要方面,也是解决与防范现代性问题的思想基础与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启蒙 制度启蒙 现代性问题 启蒙反思
下载PDF
地域文化因素在现代包装艺术设计中的现实影响探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斐 《科教文汇》 2015年第14期163-164,共2页
地域文化特色为现代包装认知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路向与现实可能。我们对于现代包装艺术设计转型的理解,既不能简单地从艺术角度出发,也不能单纯地停留在视觉层面,而要揭示历史转变过程中现代性的内在悖论,进而为从人文视角进行图像处理... 地域文化特色为现代包装认知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路向与现实可能。我们对于现代包装艺术设计转型的理解,既不能简单地从艺术角度出发,也不能单纯地停留在视觉层面,而要揭示历史转变过程中现代性的内在悖论,进而为从人文视角进行图像处理提供理论与现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图时代 地域文化 现代包装艺术 现代性 人文思考
下载PDF
“意象”与“仿像”——视觉艺术现代转向的文化学考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常新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44-150,共7页
自巴拉兹提出"视觉文化"的概念以后,西方学者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间对"视觉文化"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等方面虽存在分歧和对立,但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毫无疑问丰富了文化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其中文化学... 自巴拉兹提出"视觉文化"的概念以后,西方学者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间对"视觉文化"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等方面虽存在分歧和对立,但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毫无疑问丰富了文化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其中文化学的考察为我们梳理"视觉艺术"的变迁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从文化发生学的角度考察可以发现,从原始人非语言的符号活动到今天艺术传播手段高度机械化演化轨迹展示了作为视觉艺术的载体和表现形式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变迁,尤其是自西方工业文明导致"视觉文化"出现"惊险的一跃"导致现当代文化的各个方面发生嬗变,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政治意识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艺术 现代性 转向 反思
下载PDF
后现代思维与当代艺术设计教育 被引量:3
16
作者 胡伟飞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96-97,共2页
后现代主义表现为一种思维方式。其特征有三:反思现代性、多元化思维和否定性思维。我们应适应时代的需求,使艺术设计教育更具有前瞻性。在艺术设计教育过程中思考和融入后现代思维实质性的合理内容,会给我们在艺术设计过程中表现自己... 后现代主义表现为一种思维方式。其特征有三:反思现代性、多元化思维和否定性思维。我们应适应时代的需求,使艺术设计教育更具有前瞻性。在艺术设计教育过程中思考和融入后现代思维实质性的合理内容,会给我们在艺术设计过程中表现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发挥创造性提供巨大的活动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思维 艺术设计教育 反思现代性 多元化思维 否定性思维 个性化差异
下载PDF
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现代性”的若干问题——兼及学科反思 被引量:3
17
作者 农燕鹏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67-70,共4页
"现代性"在1990年代作为一种新的理论、方法进入中国现当代文学领域之后,打破了上述局限,对推进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深化有着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然而,在论及现代性时,必须注意几个问题,如对"现代性"概念的把握、在... "现代性"在1990年代作为一种新的理论、方法进入中国现当代文学领域之后,打破了上述局限,对推进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深化有着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然而,在论及现代性时,必须注意几个问题,如对"现代性"概念的把握、在文学与史料建设的互动关系中体现现代性、注重文学本身的审美性等等。在明确以上问题的基础上使用这一理论,才能更好的促进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文学 现代性 学科反思
下载PDF
简述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现代性”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玲玲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93-95,共3页
"现代性"是20世纪后期西方哲学所广泛关注的概念,对于"现代性"的界定,学术界至今未能达成统一的认识。中国的有识之士在引入"现代性"这一概念时,即是为了实现启蒙国民,救亡图存的目的;然而,由于中国的实... "现代性"是20世纪后期西方哲学所广泛关注的概念,对于"现代性"的界定,学术界至今未能达成统一的认识。中国的有识之士在引入"现代性"这一概念时,即是为了实现启蒙国民,救亡图存的目的;然而,由于中国的实际情况与西方相差甚远,以至于"现代性"在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严重的断裂;在"文革"之后,人们开始了一系列的反思,以求在中国实现理想的现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启蒙 断裂 反思 理想的现代性
下载PDF
哈贝马斯“生活世界理论”对现代性的反思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苗苗 刘冬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20年第5期10-15,160,共7页
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理论包含着他对现代性的反思。在哈贝马斯看来,生活世界在现代社会的殖民化过程反映出现代性困境的三个方面,即社会生活中的交往异化、社群意识的淡化以及主体理性主义的单向度发展。导致现代性困境的原因则是日常生... 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理论包含着他对现代性的反思。在哈贝马斯看来,生活世界在现代社会的殖民化过程反映出现代性困境的三个方面,即社会生活中的交往异化、社群意识的淡化以及主体理性主义的单向度发展。导致现代性困境的原因则是日常生活中话语的误用以及自我中心主义的盛行。有鉴于此,哈贝马斯一方面主张在生活情境中运用普遍语用原则解决交往异化问题;另一方面强调应该通过倡导交往理性强化社群意识,以此来重建现代性这样一项未完成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贝马斯 生活世界 现代性反思 交往行动
下载PDF
欧战后国人的“对西方求解放” 被引量:2
20
作者 郑师渠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4-79,共16页
欧战前,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可概括为"对传统求解放",同时,盲目崇拜西方的非理性倾向也在潜滋暗长。欧战后,"对西方求解放"思潮涌起。有识之士要求重新审视中西文化和世界格局,要求打破"西方文明中心"论,要... 欧战前,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可概括为"对传统求解放",同时,盲目崇拜西方的非理性倾向也在潜滋暗长。欧战后,"对西方求解放"思潮涌起。有识之士要求重新审视中西文化和世界格局,要求打破"西方文明中心"论,要求否定西方的资本主义,探索中国社会发展的道路,直至取向社会主义。以梁启超为代表的反省现代性与李大钊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两股思想的交汇,彰显了这一思潮的时代特点,也标志着它的理论高度。不过,两者在文化与社会改造、中国是否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以及对世界新格局的认识上存在严重分歧,最终分道扬镳。但是思潮却没有因此减弱,反倒随着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而更加高涨。从理论上说,这个思潮体现了新文化运动对自身的可贵超越。五四新文化运动之所以成为近代中国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归根结底,在于它同时包含了两大思想解放的向度:"对传统求解放"与"对西方求解放"。二者间的张力与搏击,构成了不断推动这场思想解放运动深入发展的内驱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战 “对西方求解放” 反省现代性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