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新构造运动对天然气晚期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
31
1
作者
宋岩
王喜双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03-106,共4页
天然气藏的形成是一个散失与聚集的动态平衡过程 ,因此晚期成藏更有利于天然气的保存。对我国中部、西部天然气成藏特征分析表明 ,新构造运动对天然气的晚期成藏起着非常重要的控制作用 ,主要表现在 4方面 :1晚期成盆有利于气源岩晚期供...
天然气藏的形成是一个散失与聚集的动态平衡过程 ,因此晚期成藏更有利于天然气的保存。对我国中部、西部天然气成藏特征分析表明 ,新构造运动对天然气的晚期成藏起着非常重要的控制作用 ,主要表现在 4方面 :1晚期成盆有利于气源岩晚期供气 ,晚期快速沉降作用有利于气源岩的晚期快速熟化 ;2新构造运动为天然气晚期成藏提供了新的动力 ;3晚期圈闭的形成控制着天然气的晚期成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构造运动
天然气藏
控制作用
新构造运动
圈闭
运移通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安徽淮河构造变形带及邻近块体现代构造应力场特征
被引量:
14
2
作者
刘东旺
刘泽民
+4 位作者
沈小七
夏瑞良
李敏莉
闫素萍
凌学书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64-371,共8页
针对安徽省较特殊的构造环境及历史地震分布特点 ,利用直达波最大振幅比和系统聚类分析方法 ,在对安徽淮河中游区 1974年以来近百个中小地震震源机制反演、聚类及空间合成的基础上 ,分析了华北断块南缘的安徽淮河构造变形带及邻近块体...
针对安徽省较特殊的构造环境及历史地震分布特点 ,利用直达波最大振幅比和系统聚类分析方法 ,在对安徽淮河中游区 1974年以来近百个中小地震震源机制反演、聚类及空间合成的基础上 ,分析了华北断块南缘的安徽淮河构造变形带及邻近块体震源断层滑动方式、构造应力场分布及块体运动方式、应力场随时间变化等。结果显示 :淮河构造变形带及其邻近块体上震源断层总体上以近走滑型或斜滑型破裂为主 ,但倾滑型破裂也占一定比例 ;该地区构造应力以水平作用为主 ,但也存在一定的垂向作用。其中淮北和皖中块体仍可能分别向SWW和NEE方向运动 ,并在淮河构造变形带上产生左旋剪切作用 ,呈现一定的继承性活动特征 ;各块(带 )上主压应力P轴走向随时间的变化在总体上较为一致 ,而各时段之间P轴方位存在一定差异 ,显示安徽淮河中游区受华北和华南应力场的共同作用 ,但其地震活动可能主要受控于华北应力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机制解
现代构造应力场
块体运动
淮河构造变形带
邻近块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构造运动对天然气晚期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
31
1
作者
宋岩
王喜双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股份有限公司勘探与生产分公司
出处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03-106,共4页
文摘
天然气藏的形成是一个散失与聚集的动态平衡过程 ,因此晚期成藏更有利于天然气的保存。对我国中部、西部天然气成藏特征分析表明 ,新构造运动对天然气的晚期成藏起着非常重要的控制作用 ,主要表现在 4方面 :1晚期成盆有利于气源岩晚期供气 ,晚期快速沉降作用有利于气源岩的晚期快速熟化 ;2新构造运动为天然气晚期成藏提供了新的动力 ;3晚期圈闭的形成控制着天然气的晚期成藏 ;
关键词
新构造运动
天然气藏
控制作用
新构造运动
圈闭
运移通道
Keywords
modern
structure
movement
Himalaya
movement
Natural
gas
Late
accumulation.
分类号
P618.130.2 [天文地球—矿床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安徽淮河构造变形带及邻近块体现代构造应力场特征
被引量:
14
2
作者
刘东旺
刘泽民
沈小七
夏瑞良
李敏莉
闫素萍
凌学书
机构
安徽省地震局
出处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64-371,共8页
基金
安徽省地震局重点基金资助项目
文摘
针对安徽省较特殊的构造环境及历史地震分布特点 ,利用直达波最大振幅比和系统聚类分析方法 ,在对安徽淮河中游区 1974年以来近百个中小地震震源机制反演、聚类及空间合成的基础上 ,分析了华北断块南缘的安徽淮河构造变形带及邻近块体震源断层滑动方式、构造应力场分布及块体运动方式、应力场随时间变化等。结果显示 :淮河构造变形带及其邻近块体上震源断层总体上以近走滑型或斜滑型破裂为主 ,但倾滑型破裂也占一定比例 ;该地区构造应力以水平作用为主 ,但也存在一定的垂向作用。其中淮北和皖中块体仍可能分别向SWW和NEE方向运动 ,并在淮河构造变形带上产生左旋剪切作用 ,呈现一定的继承性活动特征 ;各块(带 )上主压应力P轴走向随时间的变化在总体上较为一致 ,而各时段之间P轴方位存在一定差异 ,显示安徽淮河中游区受华北和华南应力场的共同作用 ,但其地震活动可能主要受控于华北应力场。
关键词
震源机制解
现代构造应力场
块体运动
淮河构造变形带
邻近块体
Keywords
Focal
mechanism
parameter
modern
structure
stress
field
movement
of
block
The
Huaihe
structure
deformation
belt
Neighborhood
block
分类号
P315 [天文地球—地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新构造运动对天然气晚期成藏的控制作用
宋岩
王喜双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3
3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安徽淮河构造变形带及邻近块体现代构造应力场特征
刘东旺
刘泽民
沈小七
夏瑞良
李敏莉
闫素萍
凌学书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4
1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