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0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新质生产力:内涵特征与重要着力点 被引量:450
1
作者 周文 许凌云 《改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3,共13页
着眼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国竞争加剧以及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形成的历史性交汇对生产力发展水平提出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这一全新概念。从政治经济学视角考察,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 着眼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国竞争加剧以及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形成的历史性交汇对生产力发展水平提出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这一全新概念。从政治经济学视角考察,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实现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而产生的生产力,是对传统生产力的超越,需要新的生产关系与之适应。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发展和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理论命题。与此同时,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只有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才能更好地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应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健全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前瞻性谋划好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 现代化产业体系 战略性新兴产业 未来产业
下载PDF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内涵和途径 被引量:269
2
作者 洪银兴 任保平 《中国工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16,共12页
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数据成为关键生产要素之后提出的要求,涉及数据要素、数字技术、平台经济和数字共享与实体经济之间的深度融合,也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内在要求。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走向深度融合,需要数字技术和数... 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数据成为关键生产要素之后提出的要求,涉及数据要素、数字技术、平台经济和数字共享与实体经济之间的深度融合,也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内在要求。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走向深度融合,需要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双轮驱动。体现在:在数字经济与技术创新深度融合层面,把产业技术与数字技术创新融合起来,构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机制;在数字经济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层面,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构建数智赋能机制,实现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的融合发展;在数字经济与企业组织创新深度融合层面,构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能力提升机制,提高企业业务流程数字化再造能力、智能化能力和数字化能力。为此,需要构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生态系统,提高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基础能力,完善相应的基础设施和治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实体经济 现代化产业体系 高质量发展
原文传递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理论创新与时代价值 被引量:169
3
作者 蒲清平 黄媛媛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1,共11页
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生产力出现的新质态,是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传承与发展,是对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经验总结,也是破解经济转型转轨时代命题的科学回答... 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生产力出现的新质态,是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传承与发展,是对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经验总结,也是破解经济转型转轨时代命题的科学回答,是习近平总书记以科技自立自强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揭示了生产力新质、创新了生产力要素、推进了生产力跃升,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质量理论、要素理论、发展理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坚持以自主创新为经济发展“新引擎”,以智能数字为经济发展“新介质”,以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为“新阵地”,培养创新型人才急需的“新素质”。新质生产力理论的提出,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既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又为传统生产力变革跃迁提供了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 现代化产业体系 高质量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思路、目标与路径 被引量:168
4
作者 芮明杰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4-40,共17页
在新一轮科学技术进步以及工业革命的背景下,全球产业分工体系正在经历新一轮的变化与整合。在这一进程中,嵌入全球经济体系中的中国现行产业体系已经显示了多方面的问题,迫切需要进行变革调整,以发展形成面向未来的现代产业体系。现代... 在新一轮科学技术进步以及工业革命的背景下,全球产业分工体系正在经历新一轮的变化与整合。在这一进程中,嵌入全球经济体系中的中国现行产业体系已经显示了多方面的问题,迫切需要进行变革调整,以发展形成面向未来的现代产业体系。现代产业体系是代表生产、流通、组织与技术等未来发展方向的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产业体系,是现代经济体系的核心,是中国未来在国际分工中拥有竞争优势的基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意义十分重大。本文通过对中国现行产业体系的深入分析,探寻了其背后的运行逻辑以及关键点;尤其是通过对影响中国现代产业体系的两个关键要素的把握,对建立形成现代产业体系的目标模式、体系特征、体系架构、战略路径进行了纲领性研究,并对中国如何从现行产业体系转变为现代产业体系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战略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产业体系 新技术革命 新兴产业 传统产业
原文传递
新质生产力系统:要素特质、结构承载与功能取向 被引量:152
5
作者 黄群慧 盛方富 《改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4,共10页
每次人类社会大变局都蕴含着生产力的巨大革新,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内在要求孕育形成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作为生产力发展的质变跃迁,是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之源。从系统论视角来看,新质生产力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每次人类社会大变局都蕴含着生产力的巨大革新,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内在要求孕育形成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作为生产力发展的质变跃迁,是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之源。从系统论视角来看,新质生产力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生产力要素、生产力结构、生产力功能构成的“要素—结构—功能”系统。其中,新质生产力要素由新型劳动者、新型劳动对象、新型劳动工具、新型基础设施等构成,新质生产力在结构承载上表现为由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主导发展形成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新质生产力功能则凸显新发展理念、追求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价值取向。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应扩大新型要素供给、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强化新质生产力系统功能取向,通过继续深化改革塑造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新型生产要素 现代化产业体系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分析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117
6
作者 杜传忠 疏爽 李泽浩 《经济纵横》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0-28,共9页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算法+算力”占据价值链高端,成为推动创新范式变革、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本文从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特征入手,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历史地分析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基础,从“生产要素—组织形态...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算法+算力”占据价值链高端,成为推动创新范式变革、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本文从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特征入手,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历史地分析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基础,从“生产要素—组织形态—产业体系—技术创新”四个维度揭示新质生产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新质生产力是传统生产力在信息化、数智化生产条件下因科学技术持续突破创新和产业不断升级发展所衍生的新形式和新质态,其具有突出的创新性、广泛的渗透性、高效的提质性、明显的动态性和显著的融合性。新质生产力有利于提升生产要素质量,催生新型生产组织形态,实现核心主导产业、交叉融合产业、潜在关联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之间的互联互动,并赋能创新生态系统,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此,应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发展,加快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使新质生产力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持续内生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经济高质量发展 数字技术 现代化产业体系 创新发展
原文传递
大变局下的产业链韧性:生成逻辑、实践关切与政策取向 被引量:66
7
作者 肖兴志 李少林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4,共14页
产业链韧性与产业链断裂相区别的“相对性”,根源在于其遭受外部冲击后内在变迁的“动态性”,防范化解产业链断链风险的关键在于全面消除断点“动态性”的治理能力。在大变局的冲击下,产业链韧性在内容、方法、过程与目标等视域展现出... 产业链韧性与产业链断裂相区别的“相对性”,根源在于其遭受外部冲击后内在变迁的“动态性”,防范化解产业链断链风险的关键在于全面消除断点“动态性”的治理能力。在大变局的冲击下,产业链韧性在内容、方法、过程与目标等视域展现出新的时代内涵,蕴含着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宏观逻辑、自主创新与产业链配套能力建设的本土逻辑、生产决策灵活性与多元化交易网络形成的微观逻辑、关键技术突破举国体制的政策逻辑,在全球竞争格局重塑下彰显出产业链转移、“卡脖子”技术突破、断链风险评估预警、贸易壁垒跨越、产业配套能力建设、产业多样互补性、断链修复再生能力提升、低碳转型约束等八方面的实践关切。提升产业链韧性,需深化研发国际合作、推进数字化转型与数字治理、完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配套能力、开拓市场潜力、强化多链融合和应急储备等政策取向,以更好把握、迎接、应对和引领大变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变局 产业链韧性 产业链安全 现代化产业体系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的政治经济学逻辑 被引量:55
8
作者 韩喜平 马丽娟 《当代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29,F0002,F0003,共12页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是科技创新,主要载体是现代化产业体系,进阶旨向是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力的质的跃迁。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飞跃的实践硕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显著标志,是经济...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是科技创新,主要载体是现代化产业体系,进阶旨向是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力的质的跃迁。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飞跃的实践硕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显著标志,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保障,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必须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实现人才强、科技强,进而促进产业强、经济强,必须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辟广阔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 现代化产业体系 高质量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
原文传递
再论新质生产力:认识误区、形成条件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43
9
作者 周文 许凌云 《改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37,共12页
自新质生产力提出以来,相关研究就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然而,当前关于新质生产力的认识还不够充分,人们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解存在误区。例如,将传统产业排除在新质生产力的产业基础之外;否认政府推动科技创新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作用;... 自新质生产力提出以来,相关研究就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然而,当前关于新质生产力的认识还不够充分,人们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解存在误区。例如,将传统产业排除在新质生产力的产业基础之外;否认政府推动科技创新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混淆生产力进步与新质生产力形成边界。在澄清上述误区的基础上,从制度保障、技术支撑、市场条件、产业基础四个方面明确了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条件。形成新质生产力,应从如下方面着手: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制度保障;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激发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动能;建设成熟的国内统一大市场,夯实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市场基础;构建完善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筑牢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产业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新型举国体制 全国统一大市场 现代化产业体系
下载PDF
浅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被引量:49
10
作者 黄群慧 《经济与管理》 CSSCI 2018年第1期1-5,共5页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与高质量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经济系统,是一个具有创新力的体系,是一个协调平衡的经济体系,是一个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体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要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前提,要以提高实体经...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与高质量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经济系统,是一个具有创新力的体系,是一个协调平衡的经济体系,是一个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体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要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前提,要以提高实体经济供给质量为着力点。提高实体经济供给质量,第一,要从产品、企业和产业三方面入手,围绕提高制造业供给体系质量,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制造业供需结构失衡;第二,要形成工业和服务业良性互动、融合共生的关系,化解产业结构失衡,构建创新驱动、效率导向的现代产业体系;第三,要在"虚实分离"的常态中坚持"实体经济决定论",从体制机制上化解"虚实结构失衡",加快建设实体经济与现代金融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经济体系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现代产业体系 创新驱动
下载PDF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新时代经济建设的总纲领 被引量:47
11
作者 刘志彪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共6页
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我国经济建设的一个总纲领。建设现代化的经济体系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的方针;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质量经济、综合要素生产率和发展新动力的三大变革;要建设实体经济、科... 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我国经济建设的一个总纲领。建设现代化的经济体系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的方针;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质量经济、综合要素生产率和发展新动力的三大变革;要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四者协同的现代产业体系;要建设能够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经济体制和机制,让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经济体系 现代产业体系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经济体制
下载PDF
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发展及其作用发挥——新质生产力的政治经济学解读 被引量:43
12
作者 简新华 聂长飞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29-36,共8页
新质生产力是新型的高水平生产力,主要内容包括高新科学技术、高素质劳动力和新型高品质生产资料,主要特征是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绿色化、高效化。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 新质生产力是新型的高水平生产力,主要内容包括高新科学技术、高素质劳动力和新型高品质生产资料,主要特征是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绿色化、高效化。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目的是要更好地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要内容是要创造和掌握高新科学技术、培养高素质的劳动力、生产出新型高品质生产资料;主要途径是依靠自主创新、发展现代教育、建立高新技术产业。运用新质生产力、发挥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必须深化改革完善相关制度,真正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科技尽其能,最重要的是要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数字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 现代化产业体系
下载PDF
中国构建自主可控现代产业体系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46
13
作者 白雪洁 宋培 +1 位作者 艾阳 李琳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8-57,共10页
本文首先立足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总体目标,对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进行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界定与内涵丰富,接着采用系统论方法构建包含“要素—主体—结构—制度环境”四个层次的理论逻辑,梳理出我国产... 本文首先立足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总体目标,对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进行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界定与内涵丰富,接着采用系统论方法构建包含“要素—主体—结构—制度环境”四个层次的理论逻辑,梳理出我国产业体系发展面临“有创新,无精尖”“有要素,弱协同“”有主体,缺活力“”有产业,少融合“”促开放,需调整“”推改革,要深化”等瓶颈制约,最后从构筑能发挥创新驱动“定力”的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产业技术体系、培育“链主”企业的价值链“控制力”,构建“以我为主”的价值链体系、建立提升体系“协同力”的全方位协同融合发展机制、完善释放改革“动力”的制度政策环境四个方面为我国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提供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产业体系 自主可控 理论逻辑 实践路径
原文传递
大国竞争背景下新质生产力形成的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38
14
作者 柳学信 曹成梓 孔晓旭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5-155,共11页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大国竞争背景下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的重大战略判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先进制造技术加速产业转型的新发展阶段,形成新质生产力既是构建...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大国竞争背景下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的重大战略判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先进制造技术加速产业转型的新发展阶段,形成新质生产力既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动能,关系我国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新质生产力的内涵是以引领国际经济体系变革、重塑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的,从传统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的演化升级应该包含国际竞争、国家优势和企业发展三个层面整个生产范式的转变。文章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理论支撑,提出“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构建包括三个维度:一是微观载体——打造世界一流企业;二是中观治理——提升国际竞争优势;三是宏观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章将新质生产力形成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融入中国当前的发展战略中,从转变企业发展范式、重塑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建设新的全球治理体系三个方面提出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改革路径,三条路径相辅相成、协同发力,共同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注入活力,使得生产力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大国竞争背景 高质量发展 现代化产业体系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新发展格局下中国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实困境与政策导向 被引量:37
15
作者 余泳泽 段胜岚 林彬彬 《宏观质量研究》 CSSCI 2021年第4期78-98,共21页
新发展格局下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命题和重要支撑。文章通过梳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测度方法,从供给、需求和制度三个维度总结了现阶段中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1)从要素供给层... 新发展格局下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命题和重要支撑。文章通过梳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测度方法,从供给、需求和制度三个维度总结了现阶段中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1)从要素供给层面来看,创新和人才要素尚未成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资本要素和土地要素错配制约了实体经济和创新型产业发展;(2)从需求层面来看,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内需动力不足以及外需的不稳定性增强的问题,尚未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态势;(3)从制度层面来看,体制机制改革滞后以及功能性和竞争性的产业政策暂时缺位进一步阻碍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要素供给和需求引领。为此,新发展格局下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导向和基本路径在于: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指明产业高质量发展方向,以创新驱动激发产业高质量发展动力,以全面深化改革增添产业高质量发展活力,以国内国际“双循环”凝聚产业高质量发展合力,以新发展理念统领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产业高质量发展 现代产业体系 现实困境
下载PDF
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难题与推进路径 被引量:36
16
作者 杨丹 常歌 赵建吉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8-33,共6页
经济高质量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在南北经济分化背景下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黄河流域当前面临经济增速放缓、内部发展不平衡、产业层次偏低且重工业化明显、创新驱动发展水平较低、开放发展水平不高、中... 经济高质量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在南北经济分化背景下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黄河流域当前面临经济增速放缓、内部发展不平衡、产业层次偏低且重工业化明显、创新驱动发展水平较低、开放发展水平不高、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较弱等问题。为此,需要因地制宜,打造主体功能区框架下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强化支撑,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创新驱动,打造西安—郑州—济南国家级科创走廊;开放带动,打造沿黄地区经济合作发展示范区;核心引领,依托中心城市和都市圈打造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增长极;产业联动,强化上中下游东中西部互动打造跨区域产业分工合作网络,以加快推动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高质量发展 现代产业体系 中心城市 黄河流域
下载PDF
现代产业体系的评价体系构建及其测度 被引量:33
17
作者 范合君 何思锦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0-102,共13页
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是我国改善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加快产业高端化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通过梳理现代产业体系发展要点,从发展环境、支撑体系、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服务业现代化、产业可持续发展6个维度确定了41个指标,构建现... 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是我国改善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加快产业高端化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通过梳理现代产业体系发展要点,从发展环境、支撑体系、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服务业现代化、产业可持续发展6个维度确定了41个指标,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评价体系。以我国各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2008年、2010年、2012年、2014年、2016年数据对各地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状况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整体向好且东部地区领跑优势明显;在评价体系的六个维度中农业现代化发展速度较快,但不同地区之间悬殊过大;现代产业体系重点区域的协调发展优势明显。构建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应当从加大重视程度、强化整体认知、明确发展任务、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等方面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产业体系 评价体系 产业链现代化
下载PDF
我国共同富裕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现代产业体系与消费的视角 被引量:32
18
作者 徐鹏杰 杨宏力 韦倩 《经济体制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6-24,共9页
共同富裕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目标,本文在量化测度共同富裕的基础上,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供给和需求两端入手,利用2009~2019年我国20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动态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面促进消费对共同富裕的影响... 共同富裕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目标,本文在量化测度共同富裕的基础上,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供给和需求两端入手,利用2009~2019年我国20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动态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面促进消费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并进一步针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城市,对比分析共同富裕与经济增长的路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可以有效促进共同富裕,全面促进消费对共同富裕的推动主要依靠提升居民消费能力;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网络信息化建设和城市化发展有利于推进共同富裕,外资引进和金融业规模扩张则总体上表现为负向影响。据此,应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积极推进产业升级,多措并举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和增强消费意愿,大力推动各地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化发展,引导外来资本和金融资本合理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现代产业体系 消费 经济发展 空间计量
原文传递
“十四五”时期以数字经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路径选择 被引量:32
19
作者 胡西娟 师博 杨建飞 《经济体制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4-110,共7页
依据"十三五"时期我国产业发展现状,发现完善现代产业体系面临产业发展新型化程度不高、产业竞争力短板突出、产业要素协同发展不畅、产业基础能力不足等约束因素。结合"十四五"时期国内国际大环境,应紧抓信息化、... 依据"十三五"时期我国产业发展现状,发现完善现代产业体系面临产业发展新型化程度不高、产业竞争力短板突出、产业要素协同发展不畅、产业基础能力不足等约束因素。结合"十四五"时期国内国际大环境,应紧抓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机遇,发挥数字经济的融合作用,赋能传统产业数字化发展;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推进新兴产业创新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培育未来产业竞争力;促进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构建产业协同发展新机制;夯实产业基础能力,提升产业创新发展高度;深化对外开放,优化参与国际产业竞争战略。依托数字经济加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四五” 数字经济 现代产业体系 路径选择
原文传递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测度与区域差异研究 被引量:29
20
作者 林木西 王聪 《经济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3-36,共14页
本文构建了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指标评价体系,并运用2006—2020年全国30个省份的数据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进行了具体测度。在此基础上,利用Dagum基尼系数法系统分析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其原因。研究发现:考察期间全... 本文构建了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指标评价体系,并运用2006—2020年全国30个省份的数据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进行了具体测度。在此基础上,利用Dagum基尼系数法系统分析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其原因。研究发现:考察期间全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呈上升趋势,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四个维度指标均稳步向好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中部和西部地区排名逐渐上升,东北地区出现下滑;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总体差异呈缩小趋势,但四大区域间的差异显著,并且是造成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四个维度指标的总体差异均呈缩小趋势,其中科技创新指数的总体差异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产业体系 指标评价体系 区域差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