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话语体系建构与全球传播 被引量:5
1
作者 吕伟松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9-159,共11页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话语体系的出场,是基于回应西方“合法化”强势话语对中国叙事的嵌套式解读,孕育“新的文化生命体”的逻辑必然,促进“中国经验话语”向“世界共识话语”过渡转化的科学把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话语体系的建构为推动人...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话语体系的出场,是基于回应西方“合法化”强势话语对中国叙事的嵌套式解读,孕育“新的文化生命体”的逻辑必然,促进“中国经验话语”向“世界共识话语”过渡转化的科学把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话语体系的建构为推动人类文明演进发展提供新的范式遵循,为塑造新时代良好中国国际形象提供话语辩护,为阐释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效能优势提供话语支持。围绕知识输出、授受互动、叙事引导等要素进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话语体系建构的范畴锚定,确保能够将其意义表达的话语生产转移到共识与历时交互的解释框架之中。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话语体系全球传播,要以多元话语主体间互动参与实现叙事传播的“音量合鸣”,以具身体验润泽“人机共生”时代的中华文明浸润式传播,以情感修辞搭设传受双方的“重叠性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话语体系 价值旨归 全球传播
下载PDF
理论创新与现代汉语语法学话语体系构建
2
作者 赫琳 贺逍遥 《长江学术》 CSSCI 2024年第2期21-29,共9页
现代汉语语法学话语体系是一个基于中国特色现代汉语语法学学术体系而形成的表述系统,包括议题、概念、范畴、术语、命题、判断等,可分为显性话语体系和潜性话语体系。理论创新在现代汉语语法学话语体系构建中占有关键地位,能够开拓新... 现代汉语语法学话语体系是一个基于中国特色现代汉语语法学学术体系而形成的表述系统,包括议题、概念、范畴、术语、命题、判断等,可分为显性话语体系和潜性话语体系。理论创新在现代汉语语法学话语体系构建中占有关键地位,能够开拓新议题、推动议题发展,为标识性概念的凝练提供关照,为话语资源的吸收提供视角。现代汉语语法学理论创新需具备时代性、民族性、主体性和原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话语体系 现代汉语语法学 显性话语体系 潜性话语体系
下载PDF
“个人”与“国家”的整合——论中国现代文学“自由”话语的理论建构 被引量:4
3
作者 高玉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9-105,共7页
中国现代“自由”思想渊源于对西方“自由”话语的输入。但由于文化传统、知识结构、现实语境、时代要求以及翻译等诸多原因 ,西方的“自由”话语在输入的过程中意义发生了衍变。最初的“自由”主要是个人自由 ,后来衍生出民族、国家自... 中国现代“自由”思想渊源于对西方“自由”话语的输入。但由于文化传统、知识结构、现实语境、时代要求以及翻译等诸多原因 ,西方的“自由”话语在输入的过程中意义发生了衍变。最初的“自由”主要是个人自由 ,后来衍生出民族、国家自由的涵义 ,在现实与逻辑的层面上二者具有统一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自由话语 个人 国家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教育救国叙事的谱系追踪与价值探究
4
作者 刘秀珍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99-108,共10页
教育救国叙事是现代文学创作的独特一面。现代文学作家糅合多元教育体验与自觉启蒙意识,造就了纷繁多样的教育救国叙事。现代文学教育救国叙事融文学和救国教育于一体,构成了多重主题的现代文学类型,而教育救国文学也开辟了文学写作的... 教育救国叙事是现代文学创作的独特一面。现代文学作家糅合多元教育体验与自觉启蒙意识,造就了纷繁多样的教育救国叙事。现代文学教育救国叙事融文学和救国教育于一体,构成了多重主题的现代文学类型,而教育救国文学也开辟了文学写作的新路径,呈现出丰富多样的文学内涵及创作风格。现代文学所展示的教育救国探索史,为现代教育改革提供了意义深刻的思想与价值重要的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救国 中国现代文学 叙事 话语 谱系
下载PDF
中国近代史学发展与历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 被引量:3
5
作者 张越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12,共8页
重新建构中国史学学科体系在中国近代史学新旧转型中占有重要位置,“整理国故”运动中试图以“中国文化史”中的各种专史作为现代学术分类中的不同学科取代“国学”,是近代历史学学科化的主要推力之一。中国近代史学学术体系则以进化史... 重新建构中国史学学科体系在中国近代史学新旧转型中占有重要位置,“整理国故”运动中试图以“中国文化史”中的各种专史作为现代学术分类中的不同学科取代“国学”,是近代历史学学科化的主要推力之一。中国近代史学学术体系则以进化史观和唯物史观为主导,以史料考证为基础,以吸纳古今中西史学理论与方法为特征。而中国史学话语体系是历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展现系统,掌握史学话语权极受近代史家重视。中国近代史学在以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为主的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方面给后人留下了很多值得关注的成绩和值得借鉴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史学 学科体系 学术体系 话语体系
下载PDF
断裂·悬置·反身性:1980年代以来中国现代艺术的实践维度 被引量:2
6
作者 宋涛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9年第4期26-31,共6页
1980年代作为中国现代艺术转型的重要时期,对抗、冲突、批判等特征显示了艺术家在现代构建中的矛盾心态,这个特殊时期对西方现代艺术的借用,更多的是在碰撞中寻找适合本土的艺术话语。然而,文化的错位,使得1980年代的中国现代艺术出现... 1980年代作为中国现代艺术转型的重要时期,对抗、冲突、批判等特征显示了艺术家在现代构建中的矛盾心态,这个特殊时期对西方现代艺术的借用,更多的是在碰撞中寻找适合本土的艺术话语。然而,文化的错位,使得1980年代的中国现代艺术出现了“中间地带”的断裂,但是传统的思维方式与认识逻辑在现代构建中不断刷新,非传统艺术话语大量涌现,诸多因素的叠加,将1980年代的中国现代艺术拉入了新的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艺术 中间地带 话语悬置 反身性
下载PDF
重识新诗“诗性”观——纪念新诗诞生一百周年
7
作者 向天渊 王妮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74-181,共8页
新诗已年届百年,但新诗的文体标准抑或诗性特质仍然没有一致之论;既往的探索虽然丰富多样,但提出的观点大多属于进乎技矣的大道之论,很难将它们落到实处;问题的症结在于诗人的创作、批评家的阐释与读者的欣赏之间出现了话语装置的混乱... 新诗已年届百年,但新诗的文体标准抑或诗性特质仍然没有一致之论;既往的探索虽然丰富多样,但提出的观点大多属于进乎技矣的大道之论,很难将它们落到实处;问题的症结在于诗人的创作、批评家的阐释与读者的欣赏之间出现了话语装置的混乱与错置现象,无法充分揭示新诗艺术及精神的成就与奥秘;就当下而言,我们可以甚至必须从现代汉语言及现代中国人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情智双修"为轴心,在秉承及转换中外诗艺的基础上,建立起对个人性、公共性、神圣性、世俗性、现代性及后现代性体验都各有探索的新的诗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 诗性特质 话语装置 现代汉语言 现代中国人 情智双修
下载PDF
当代中国话语研究:哲学基础、方法论与研究方法
8
作者 李煜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32-37,共6页
"话语"是特定历史、文化语境下的言语交际事件,是一种社会实践。不同于西方话语,当代中国话语具有"和谐""诚信""天人合一""含蓄和谦逊"的哲学基础。在方法论上,当代中国话语要求研... "话语"是特定历史、文化语境下的言语交际事件,是一种社会实践。不同于西方话语,当代中国话语具有"和谐""诚信""天人合一""含蓄和谦逊"的哲学基础。在方法论上,当代中国话语要求研究者具有全球本土化视野,把理性与经验相结合,能全面整体、辩证统一、动态发展地看待话语。在具体方法上,当代中国话语研究就是要解决在特定的文化和历史语境下谁(不)在说,(不)说什么,(不)用什么媒介以及说话的目的与效果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话语研究 当代中国话语 哲学基础 方法论 话语研究框架
下载PDF
近代中国课程话语与身体建构 被引量:1
9
作者 叶波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1-54,共4页
基于身体系谱学的微观权力观,对近代中国课程改革话语中的"身体"加以考察表明,近代中国课程改革话语在"国家—身体"的陈述中,隐含着身体的工具化倾向;在"知识—身体"的陈述中,包含着身体统一化、效率化... 基于身体系谱学的微观权力观,对近代中国课程改革话语中的"身体"加以考察表明,近代中国课程改革话语在"国家—身体"的陈述中,隐含着身体的工具化倾向;在"知识—身体"的陈述中,包含着身体统一化、效率化的建构。近代中国课程改革话语中的"身体"图景提醒我们,课程改革并不必然意寓进步、理性与对人的解放,课程改革应正视其中隐含的危险与冲突,切实地在知识、社会(国家)与人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 课程改革话语 国家—身体 知识—身体
下载PDF
“理性”与“感性”——现代汉语诗学的文本分析
10
作者 向天渊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35-39,共5页
新文学运动的初步成功以及白话文合法地位的确立,使得以现代汉语为载体的理性诗学文本大量涌现。合理的结构、完整的内容、恰切的论据、清晰的描述,以及定义、比较、推论等方法的具体运用,是"理性文本"的基本特征;现代汉语诗... 新文学运动的初步成功以及白话文合法地位的确立,使得以现代汉语为载体的理性诗学文本大量涌现。合理的结构、完整的内容、恰切的论据、清晰的描述,以及定义、比较、推论等方法的具体运用,是"理性文本"的基本特征;现代汉语诗学理性文本的增加,并不意味着体现了现代汉语文学批评家的主观感受与印象的"感性文本"的大规模减少。随着现代汉语诗学的发展,理性文本与感性文本在总文本中的比重,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理性文本适用的范围越来越宽,就是在被感性文本作为最后据点的诗歌批评和研究领域,也逐步被理性文本所蚕食。这一过程潜在地反映了传统诗学与西方诗学在现代汉语诗学中话语地位的变化与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诗学 理性文本 感性文本 变化与转换 传统与现代 话语地位
下载PDF
理性话语与中国现代文学
11
作者 黄林非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1-105,共5页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理性"始终是一个关键词,围绕着这一词语所展开的相关理论表述与创作实践,构成了一个有迹可循、延绵不断的话语体系——"理性话语"。而现代中国的这一个核心话语的构建历程,不仅凸现着中国现代...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理性"始终是一个关键词,围绕着这一词语所展开的相关理论表述与创作实践,构成了一个有迹可循、延绵不断的话语体系——"理性话语"。而现代中国的这一个核心话语的构建历程,不仅凸现着中国现代文学的审美品格和价值取向,而且也有效地、结构性地规约着其生产动力、运作机制以及主题追求。在考察中国现代文学的理性精神时顾及对现代中国理性话语的考辨应当是对以往研究方法的一种有益补充和新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理性 理性话语
下载PDF
永恒的追逐——中国当代绘画中的“后现代”因素
12
作者 吴建陵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4年第4期33-35,共3页
后现代主义在全球化、多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对于中国的影响是一个整体的社会现象 ,中国新生代艺术家们关注自身的生存状态和生存方式 ,其文化切入点是寻找当代世界的流行话语 ,其目的是争夺话语权 ,它潜在的意识便是对权力的崇拜与追逐... 后现代主义在全球化、多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对于中国的影响是一个整体的社会现象 ,中国新生代艺术家们关注自身的生存状态和生存方式 ,其文化切入点是寻找当代世界的流行话语 ,其目的是争夺话语权 ,它潜在的意识便是对权力的崇拜与追逐。有意味的是在这一过程中 ,后现代精神以破竹之势突破僵化的思想和独断论的禁区 ,促使人们的思想触角和审美体验伸向自己陌生和渴求的精神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 中国当代艺术 话语权
下载PDF
现代汉语事务语体虚词分布研究
13
作者 汪涛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11年第3期60-65,共6页
文章对现代汉语事务语体中虚词的分布、规律及原因作了研究。通过统计分析发现虚词中助词使用最多,其次是介词、连词,很少使用语气词。各虚词小类在使用中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主要取决于事务语体的基本性质、基本特征。
关键词 现代汉语 事务语体 虚词 分布
下载PDF
中国现代作家的文化立场与话语纷争——1930年前后的文坛论争之考察
14
作者 高兴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20,共7页
1930年前后的中国文坛异常复杂,左翼作家、自由主义作家、海派作家和"开明派"作家一致反抗国民党的文化专制,不约而同地结成了文化统一战线。但是,他们的思想碰撞和话语交锋也十分激烈。实际上,作家群体之间的话语冲突基于作... 1930年前后的中国文坛异常复杂,左翼作家、自由主义作家、海派作家和"开明派"作家一致反抗国民党的文化专制,不约而同地结成了文化统一战线。但是,他们的思想碰撞和话语交锋也十分激烈。实际上,作家群体之间的话语冲突基于作家文化立场的歧异,各类作家的话语纷争可以视为文化权力场中的作家话语建构所造成的占位效应。在对集体"象征资本"的角逐过程中,左翼作家最终获得了时代感召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作家 文化立场 话语交锋 文坛论争 1930年前后
下载PDF
翻译与现代汉语微句段语用化的历时演变
15
作者 李佳 夏云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101-105,共5页
分析了翻译与现代汉语微句段中话语标记的主要表现及促成变化的原因,发现翻译与现代汉语中主要有言据标记、详述标记、推理标记、报道小句4种表现形式,相对于旧白话,现代汉语中话语标记(除报道小句)的类型和频率均出现了不断扩增的倾向... 分析了翻译与现代汉语微句段中话语标记的主要表现及促成变化的原因,发现翻译与现代汉语中主要有言据标记、详述标记、推理标记、报道小句4种表现形式,相对于旧白话,现代汉语中话语标记(除报道小句)的类型和频率均出现了不断扩增的倾向。认为这既是汉语自然发展的结果,也是外部因素翻译推动的结果;汉语接受由翻译推动语言变化时,不是完全拷贝,而是按自身的特点有选择地接受来自翻译语言的影响,加快其语用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现代汉语 微句段 话语标记 翻译语言 语用化 历时演变
下载PDF
近现代文学“洋货”贬抑话语的三种向度
16
作者 曹晓东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20年第1期83-92,共10页
近代中国持续遭受到东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以洋货为代表的商品输入成为列强压迫中国的重要手段。近现代文学中既有对洋货形象的正面描写,也存在大量负面性的贬抑话语,后者与洋货大规模进入中国的历史进程相伴相生,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和... 近代中国持续遭受到东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以洋货为代表的商品输入成为列强压迫中国的重要手段。近现代文学中既有对洋货形象的正面描写,也存在大量负面性的贬抑话语,后者与洋货大规模进入中国的历史进程相伴相生,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时代语境下,国内兴起的民族主义思想及文化防卫意识的产物。从政情隐喻、民生观照与道德规诫三个向度出发,能够发现其独特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但长期以来,此类旨在表述"洋货"负面性征并带有贬抑色彩的文学话语大多处于边缘地位,众多的作者和作品湮没在历史的深处。本文即意图钩沉这一文学景观,梳理与呈现此类话语的文学表达及意象隐喻,讨论诸种文本的意义,考察作者的洋货体认及其政治、文化心态,以求更大程度地接近历史的真实与细部,并在全球经济日趋一体的今天,给现实带来某种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现代文学 洋货 贬抑话语 政情隐喻 民生观照 道德规诫
下载PDF
现代汉语话语标记“我问你”的语用功能
17
作者 吴萌 《宿州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38-42,共5页
在现代汉语中,话语标记“我问你”属于“示诚”和“责问”类话语标记,表示说话人向受话人探问真实信息,也表达说话人对受话人的责问。“我问你”的语用功能包括:话题组织功能、信息传递功能和交际策略功能。“我问你”在转换话题、维持... 在现代汉语中,话语标记“我问你”属于“示诚”和“责问”类话语标记,表示说话人向受话人探问真实信息,也表达说话人对受话人的责问。“我问你”的语用功能包括:话题组织功能、信息传递功能和交际策略功能。“我问你”在转换话题、维持话题和回归话题中实现了话题组织功能。信息传递功能是在话题组织的基础上实现的。“我问你”在不同交际情境中使用会导致不同的信息传递结果。实现交际策略功能的“我问你”已经失去了说话人向受话人探问信息的意义,而体现了说话人向受话人传递信息的语用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 话语标记 “我问你” 语用功能
下载PDF
中国现代经济思想史研究与新时代学术话语体系构建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旭东 程霖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5-52,共8页
中国现代经济思想史研究正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促进古今贯通的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推进新时代中国经济学理论与学术话语体系构建及提升中国经济学国际学术话语权及其地位等方面承担着重要历史使命。对中国现代经济思想史研究的学术史回... 中国现代经济思想史研究正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促进古今贯通的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推进新时代中国经济学理论与学术话语体系构建及提升中国经济学国际学术话语权及其地位等方面承担着重要历史使命。对中国现代经济思想史研究的学术史回顾,旨在揭示中国现代经济思想史学科发展的内在机理、演进规律,探索中国现代经济思想史研究的未来可行路径,推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学术话语体系。基于对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现代经济思想史学科创建以来所累积的相关著作类研究成果发展变化的分析不难发现,新时代中国现代经济思想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于新中国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理论创新成果的系统梳理,并实现从分散走向综合、从割裂走向贯通、从域内走向海外的转变。概言之,深耕与打通并行,是中国现代经济思想史研究以及经济学学术话语体系构建在新时代不断完善成熟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经济思想史 学术话语体系构建 路径选择
原文传递
传统儒家伦理文明的再造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19
作者 李富强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24,共9页
中华文明是一个连续文明体,传统儒家伦理文明为中华文明秩序奠定了价值根基,使得中华文明的性质和构成具有很强的伦理倾向。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呼唤传统儒家伦理文明的再造,即通过对仁爱思想、中庸之道、五伦关系、天人合一、天下秩... 中华文明是一个连续文明体,传统儒家伦理文明为中华文明秩序奠定了价值根基,使得中华文明的性质和构成具有很强的伦理倾向。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呼唤传统儒家伦理文明的再造,即通过对仁爱思想、中庸之道、五伦关系、天人合一、天下秩序等传统儒家伦理的现代诠释与转化,挖掘其蕴涵的根源性伦理精神、总体性实践智慧、人际交往原则、生态伦理理念、全球伦理原则等具有当代意义的伦理资源,将其融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现代化进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伦理文明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儒家伦理话语重构
下载PDF
医学院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话语体系构建 被引量:1
20
作者 薛冬 董海涛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第5期33-36,共4页
把握普遍性,尊重特殊性是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内在要求。不同类型高校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应该探索一套适合学校、学生特点的教学话语体系。构建医学院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话语体系,对于把医学生培养成... 把握普遍性,尊重特殊性是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内在要求。不同类型高校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应该探索一套适合学校、学生特点的教学话语体系。构建医学院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话语体系,对于把医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意蕴。准确分析医学院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话语困境,从话语主体、话语内容、话语语境三重维度建构教学话语体系,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实效,进而提升医学生对“四个选择”的认同度,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输送合格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医学院校 教学话语体系 “四个选择” 实践路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