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9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DAMS/CAR的双横臂独立悬架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51
1
作者 宋传学 蔡章林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54-558,共5页
运用ADAMS/CAR软件建立了某皮卡车双横臂独立悬架模型,在理论验证的基础上揭示了该悬架的运动规律。实验结果证明:将下控制臂与车架前安装点下调20mm,可使悬架的抗点/抬头性能、悬架刚度和侧倾角刚度得到明显改善。
关键词 车辆工程 双横臂悬架 仿真模型 运动学 ADAMS/car
下载PDF
系统辨识(4):辅助模型辨识思想与方法 被引量:40
2
作者 丁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4期289-318,共30页
辅助模型辨识思想、多新息辨识理论、递阶辨识原理、耦合辨识概念是该文作者提出的研究辨识问题的原创性新方法,已经被用在很多辨识问题的研究中,形成了不同的辨识方法族,可以用于解决许多线性或非线性模型的自适应信号处理、自适应参... 辅助模型辨识思想、多新息辨识理论、递阶辨识原理、耦合辨识概念是该文作者提出的研究辨识问题的原创性新方法,已经被用在很多辨识问题的研究中,形成了不同的辨识方法族,可以用于解决许多线性或非线性模型的自适应信号处理、自适应参数估计、自适应滤波和预测、自适应控制等问题.由于客观事物具有双重属性:一些特征变量是可观测的;一些是不可测的.如果表征系统特征的观测变量都是可测的,就容易建立描述其运动规律的数学模型.客观事物的不可测属性给建立系统数学模型带来特别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利用系统的可测信息,实现对系统未知变量的估算,来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是辨识领域极具挑战性的研究课题.辅助模型辨识思想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该文介绍辅助模型辨识思想和一些基于辅助模型的辨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模型 递推辨识 参数估计 FIR模型 car模型 carMA模型 carAR模型 carARMA模型 输出误差模型 OEMA模型 OEAR模型 辅助模型辨识 多新息辨识 递阶辨识 耦合辨识
下载PDF
系统辨识(3):辨识精度与辨识基本问题 被引量:28
3
作者 丁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3期193-226,共34页
系统辨识是研究建立系统数学模型的理论与方法.讨论系统辨识涉及的一些基本问题,包括辨识精度、辨识方法的提出,辨识输入信号的设计,参数可辨识性与系统可辨识性,开环可辨识性与闭环可辨识性,可辨识性与能控性和能观测性的关系,可辨识... 系统辨识是研究建立系统数学模型的理论与方法.讨论系统辨识涉及的一些基本问题,包括辨识精度、辨识方法的提出,辨识输入信号的设计,参数可辨识性与系统可辨识性,开环可辨识性与闭环可辨识性,可辨识性与能控性和能观测性的关系,可辨识性与输入信号的关系,以及与辨识方法收敛性相关的激励信号与激励条件,辨识算法收敛分析的基本工具,典型辨识算法的收敛结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模型 系统辨识 参数估计 car模型 carMA模型 carAR模型 carARMA模型 输出误差模型 OEMA模型 OEAR模型
下载PDF
系统辨识(2):系统描述的基本模型 被引量:28
4
作者 丁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2期97-117,共21页
控制是一切科学问题的核心.数学模型是一切控制问题的基础.事物的运动规律用方程描述就是数学模型.不同学科的发展就是建立其数学模型的过程.本文首次把线性动态系统数学模型分为三类:时间序列模型,方程误差类模型,输出误差类模型;详细... 控制是一切科学问题的核心.数学模型是一切控制问题的基础.事物的运动规律用方程描述就是数学模型.不同学科的发展就是建立其数学模型的过程.本文首次把线性动态系统数学模型分为三类:时间序列模型,方程误差类模型,输出误差类模型;详细介绍了线性系统的一些基本数学模型,包括连续系统离散化和模型等价变换,单输入单输出随机系统模型,多变量系统模型,类多变量系统模型,多输入和多输出系统模型(传递函数阵主模型、子模型、子子模型,多输入单输出系统模型,单输入多输出系统模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模型 系统辨识 参数估计 car模型 ARX模型 carMA模型 ARMAX模型 carARMA模型 OEMA模型:OEAR模型
下载PDF
滑坡位移监测动态预报时间序列分析技术研究 被引量:28
5
作者 李强 李端有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6-19,共4页
采用三次样条函数插值法处理非等距时间序列,运用时序分析方法建立了滑坡位移动态预报的ARIMA模型和CAR模型,并将其应用于茅坪滑坡,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成果,为判断茅坪滑坡的动态特征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滑坡位移 动态预报 ARIMA模型 car模型
下载PDF
车头时距混合分布模型 被引量:26
6
作者 陶鹏飞 王殿海 金盛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33-637,644,共6页
为描述车头时距分布特性,基于二分车头时距的基本思想,将行驶车辆状态分为跟驰状态和自由流状态,在分析其运行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能同时描述这两类状态对应的车头时距分布特性的混合分布模型.应用实测数据,通过EM(expectation maximiza... 为描述车头时距分布特性,基于二分车头时距的基本思想,将行驶车辆状态分为跟驰状态和自由流状态,在分析其运行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能同时描述这两类状态对应的车头时距分布特性的混合分布模型.应用实测数据,通过EM(expectation maximization)算法确定模型的相关参数,并结合参数取值分析了路段上、下游和不同车道内车辆行驶统计特征的差异性,最后,进行了实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混合分布模型在实验路段各处均可通过卡方检验;与负指数分布、爱尔朗分布和M3分布相比,混合分布模型对车头时距分布情况的拟合精度平均提高10%以上,且对快速路入口匝道通行能力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值较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头时距 分布模型 跟驰 自由流状态
下载PDF
系统辨识(8):耦合辨识概念与方法 被引量:17
7
作者 丁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3期193-212,共20页
耦合辨识是系统辨识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新近发展和提炼形成的一种辨识概念,主要用于研究结构复杂的参数耦合线性和非线性多变量系统的辨识问题.辅助模型辨识思想、多新息辨识理论、递阶辨识原理、耦合辨识概念是本文作者提出的一些新的... 耦合辨识是系统辨识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新近发展和提炼形成的一种辨识概念,主要用于研究结构复杂的参数耦合线性和非线性多变量系统的辨识问题.辅助模型辨识思想、多新息辨识理论、递阶辨识原理、耦合辨识概念是本文作者提出的一些新的辨识研究思路、理念和方法,分别能够用于研究存在未知过程变量的不可测系统的辨识,能够提高辨识方法的收敛速度和参数估计精度,能够解决结构复杂、大规模多变量系统及参数耦合多变量系统的辨识问题、减小辨识算法的计算量.首先介绍多变量系统耦合辨识概念,在此基础上讨论多变量系统的几种(全)耦合最小二乘辨识方法、(全)耦合随机梯度辨识方法、部分耦合随机梯度辨识方法、部分耦合最小二乘辨识方法等,最后说明耦合辨识方法可推广用于有色噪声干扰多变量系统的辨识,并列出了一些多变量系统模型结构,阐述了耦合辨识概念可以结合辅助模型辨识思想、多新息辨识理论、递阶辨识原理、迭代搜索原理(梯度迭代、最小二乘迭代、牛顿迭代)等来研究线性或非线性多变量系统的辨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迭代辨识 递推辨识 参数估计 FIR模型 方程误差模型 car模型 carMA模型 carAR模型 carARMA模型 输出误差模型:OEMA模型 OEAR模型 辅助模型辨识 多新息辨识 递阶辨识 耦合辨识
下载PDF
辨识方法的计算效率(2):迭代算法 被引量:14
8
作者 丁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5期385-401,共17页
讨论了最小二乘迭代辨识算法及其计算效率问题.最小二乘迭代算法由于涉及矩阵求逆运算,为减小计算量,提出了基于块矩阵求逆的最小二乘迭代辨识算法.基于块矩阵求逆的最小二乘迭代辨识算法不是一种新算法,只是从辨识算法的实现方式上降... 讨论了最小二乘迭代辨识算法及其计算效率问题.最小二乘迭代算法由于涉及矩阵求逆运算,为减小计算量,提出了基于块矩阵求逆的最小二乘迭代辨识算法.基于块矩阵求逆的最小二乘迭代辨识算法不是一种新算法,只是从辨识算法的实现方式上降低计算负担,它与最小二乘迭代算法产生相同的参数估计,但计算量小.文中研究了伪线性回归系统、多元伪线性回归系统、多变量伪线性回归系统的最小二乘迭代辨识算法及其基于块矩阵求逆的最小二乘迭代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递推辨识 迭代辨识 参数估计 FIR模型 方程误差模型 car模型 carMA模型 carAR模型 carARMA模型 输出误差模型 OEMA模型 OEAR模型 辅助模型辨识 多新息辨识 递阶辨识 耦合辨识
下载PDF
城市公交车与社会车辆混合流速度模型及交通运行状态分析 被引量:17
9
作者 陈峻 王涛 +1 位作者 李春燕 袁长伟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8-134,140,共8页
为了精确解析城市公交车和社会车辆混合运行的状态,在基本路段车速模型适用性分析的基础上,引入公交车流量、社会车辆流量、公交车比例等参数,建立了改进的混合机动车运行速度模型,分别选取单向二车道和单向三车道路段进行交通试验调查... 为了精确解析城市公交车和社会车辆混合运行的状态,在基本路段车速模型适用性分析的基础上,引入公交车流量、社会车辆流量、公交车比例等参数,建立了改进的混合机动车运行速度模型,分别选取单向二车道和单向三车道路段进行交通试验调查,采用Metrocount 5600气压管式车辆分型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并用于改进模型的参数标定,并分别建立了2种车型的速度差模型,提出了路段混合车流3种不同交通运行状态的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同等车流量情况下,不同公交车比例对社会车辆速度的影响表现为3个显著的变化区间;随着路段饱和度的增加,社会车辆和公交车之间的速度差呈现出从几乎不变、快速缩小到接近于零3个较为明显的运行状态;考虑车流组成中公交车比例的变化可以细化路段车流畅通状态、拥堵形成状态以及拥堵状态的判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交通运行状态 交通试验调查 速度模型 公交车 社会车辆
原文传递
A new dynamics model for traffic flow 被引量:11
10
作者 Rui Jiang Qingsong Wu Zuojin Zhu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1年第4期345-349,共5页
As a study method of traffic flow, dynamics models were developed and applied in the last few decades. However, there exist some flaws in most existing models. In this note, a new dynamics model is proposed by using c... As a study method of traffic flow, dynamics models were developed and applied in the last few decades. However, there exist some flaws in most existing models. In this note, a new dynamics model is proposed by using car-following theory and the usual connection method of micro-macro variables, which can overcome some ubiquitous problems in the existing models.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new model can very well simulate traffic flow conditions, such as congestion, evacuation of congestion, stop-and-go phenomena and phantom j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FFIC FLOW DYNAMICS model car-FOLLOWING model.
原文传递
辨识方法的计算效率(3):信息向量耦合算法 被引量:9
11
作者 丁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6期481-495,共15页
简单讨论了行列式、矩阵逆和块矩阵逆的计算量;研究了信息向量耦合型多变量系统的子系统递推最小二乘辨识方法,给出了计算量小的联合递推最小二乘辨识算法;研究了部分信息向量耦合型多变量系统的子系统最小二乘辨识算法,提出了计算量小... 简单讨论了行列式、矩阵逆和块矩阵逆的计算量;研究了信息向量耦合型多变量系统的子系统递推最小二乘辨识方法,给出了计算量小的联合递推最小二乘辨识算法;研究了部分信息向量耦合型多变量系统的子系统最小二乘辨识算法,提出了计算量小的基于块矩阵求逆的最小二乘辨识算法;给出了部分信息向量耦合型多变量系统的子系统递推最小二乘辨识算法,提出和推导了基于辨识模型分解的递推最小二乘辨识算法,并分别讨论了提出算法的计算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递推辨识 迭代辨识 参数估计 FIR模型 方程误差模型 car模型 carMA模型 carAR模型 carARMA模型 输出误差模型 OEMA模型 OE-AR模型 辅助模型辨识 多新息辨识 递阶辨识 耦合辨识
下载PDF
我国摆式客车转向架的选型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傅茂海 李芾 卜继玲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95-599,共5页
描述了国外几种主要摆式客车转向架的结构特点 ,并简要介绍了我国铁道线路的基本情况 ,根据我国线路特点和摆式客车对转向架的特殊要求 ,提出了以径向转向架作为我国摆式客车转向架的基本方案 ,并对其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了分析 。
关键词 转向架 选型 摆式客车 曲线 摆式列车
下载PDF
基于多类跟驰行为的车头时距混合分布模型 被引量:13
13
作者 王福建 戴美伟 +1 位作者 孙凌涛 金盛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88-1294,共7页
基于实际的驾驶行为特性,将驾驶员的驾驶状态分为强跟驰、弱跟驰和自由流3种状态,建立能够描述这3种状态的车头时距三元混合分布模型.利用北京快速路实测数据,通过最大期望(EM)算法标定了三元混合分布模型中的参数,对3种不同驾驶行为数... 基于实际的驾驶行为特性,将驾驶员的驾驶状态分为强跟驰、弱跟驰和自由流3种状态,建立能够描述这3种状态的车头时距三元混合分布模型.利用北京快速路实测数据,通过最大期望(EM)算法标定了三元混合分布模型中的参数,对3种不同驾驶行为数据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对比各个车头时距分布模型的拟合精度,结果表明,提出的车头时距混合模型的拟合结果优于威布尔分布以及对数正态分布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流 分布模型 最大期望算法 车头时距 跟驰
下载PDF
“互联网+”新模式监管制度创新的建议 被引量:13
14
作者 马骏 马源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0-59,共10页
近年来,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渗透,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孕育出一大批富有更高效率、更高质量、更贴合群众需求的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如互联网医疗、智能驾驶、网约车、共享单车等。国务院... 近年来,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渗透,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孕育出一大批富有更高效率、更高质量、更贴合群众需求的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如互联网医疗、智能驾驶、网约车、共享单车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发现这些"互联网+"新模式的共同特征是以平台化运营为组织架构,以跨界融合作为主要形态,以网络数据为关键要素,以免费补贴为竞争策略。与线下的传统业务相比,它们的经营理念、发展路径和运作模式均明显不同,由此也给线下传统业务带来了跨界替代的竞争压力;同时,也对现行政府监管根基、监管体制、监管重点、监管手段等都带来了全方位挑战。直接套用现行监管制度无异于削足适履,适应和引领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发展的关键是进一步深化监管制度改革,坚持包容审慎的监管理念,尊重新技术新业务发展规律,及时研究取消或调整不合时宜的监管制度,给创新以市场检验机会,加强动态监测和跟踪评估,实施协同监管、精准监管、智能监管和信用监管,牢牢守住各类安全底线,不断优化政府公共服务,以政策供给和监管制度重构为各类创新提供更大空间。本刊特刊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研究员马骏、马源撰写的关于"互联网+"新模式监管制度创新的主题系列文章,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新模式 监管制度创新 政策供给 互联网医疗 智能驾驶 网约车 共享单车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方法的集成式驾驶员跟车模型 被引量:13
15
作者 张磊 李升波 +1 位作者 王建强 李克强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985-1988,1992,共5页
为了提高驾驶辅助系统的跟车性能,基于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一种集成式驾驶员跟车模型。通过真实交通环境下的驾驶员实验获得了稳定跟车状态数据,并利用K a lm an滤波器对数据进行了处理和估计。设计了以BP神经网络为核心的集成式模型结构... 为了提高驾驶辅助系统的跟车性能,基于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一种集成式驾驶员跟车模型。通过真实交通环境下的驾驶员实验获得了稳定跟车状态数据,并利用K a lm an滤波器对数据进行了处理和估计。设计了以BP神经网络为核心的集成式模型结构,该模型以前车速度为输入,计算跟车过程中的两个特性参数并输入神经网络以模拟驾驶员控制的自车加速度。利用处理后的数据样本对网络进行了训练,并对该模型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神经网络模型具有模拟驾驶员跟车行为的能力,模型体现出较为准确的跟踪特性,并对不同的前车工况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驾驶员模型 跟车 神经网络
原文传递
Virtual Reconstruction of Long Bone Fracture in Car-to-pedestrian Collisions Using Multi-body System and Finite Element Method 被引量:10
16
作者 HAN Yong YANG Jikuang MIZUNO Koji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6期1045-1055,共11页
Lower limb injures are frequently observed in passenger car traffic accidents.Previous studies of the injuries focus on long bone fractures by using either cadaver component tests or simulations of the long bone kinem... Lower limb injures are frequently observed in passenger car traffic accidents.Previous studies of the injuries focus on long bone fractures by using either cadaver component tests or simulations of the long bone kinematics,which lack in-depth study on the fractures in stress analysis.This paper aims to investigate lower limb impact biomechanics in real-world car to pedestrian accidents and to predict fractures of long bones in term of stress parameter for femur,tibia,and fibula.For the above purposes,a 3D finite element(FE) model of human body lower limb(HBM-LL) is developed based on human anatomy.The model consists of the pelvis,femur,tibia,fibula,patella,foot bones,primary tendons,knee joint capsule,meniscus,and ligaments.The FE model is validated by comparing the results from a lateral impact between simulations and tests with cadaver lower limb specimens.Two real-world accidents are selected from an in-depth accident database with detailed information about the accident scene,car impact speed,damage to the car,and pedestrian injuries.Multi-body system(MBS) models are used to reconstruct the kinematics of the pedestrians in the two accidents and the impact conditions are calculated for initial impact velocity and orientations of the car and pedestrian during the collision.The FE model is used to perform injury reconstructions and predict the fractures by using physical parameters,such as von Mises stress of long bones.The calculated failure level of the long bones is correlated with the injury outcomes observed from the two accident cases.The reconstruction result shows that the HBM-LL FE model has acceptable biofidelity and can be applied to predict the risk of long bone fractures.This study provides an efficient methodology to investigate the long bone fracture suffered from vehicle traffic collis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ssenger car pedestrian accident lower limb FE model long bone fracture impact biomechanics
下载PDF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驾驶员跟车模型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郭景华 李文昌 +2 位作者 罗禹贡 陈涛 李克强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71-579,F0002,共10页
为提升智能驾驶系统的纵向跟车性能,本文构建了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驾驶员跟车模型。首先,设计了跟车场景截取准则并从自然驾驶数据中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典型跟车场景,并对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即采用相关系数法分析了车间距、相对速度... 为提升智能驾驶系统的纵向跟车性能,本文构建了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驾驶员跟车模型。首先,设计了跟车场景截取准则并从自然驾驶数据中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典型跟车场景,并对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即采用相关系数法分析了车间距、相对速度和车头时距等因素对驾驶员跟车行为的影响机理,得出驾驶员跟车行驶过程的行为特性及其影响因素。接着,基于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建立了驾驶员跟车模型,将驾驶员跟车轨迹数据集输入到模拟跟车环境中,让智能体从经验数据中学习驾驶员的决策行为。最后,以原始工况数据为基准,对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跟车模型进行对比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构建的驾驶员跟车模型具有良好的跟踪性能,能真实地复现驾驶员的跟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驾驶 驾驶员模型 跟车 深度强化学习
下载PDF
基于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某轻型商用车操纵稳定性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锴 邹小俊 +3 位作者 袁刘凯 曹灿 王陶 王良模 《汽车工程学报》 2024年第2期255-263,共9页
针对某轻型商用车稳态回转时侧倾度偏大的问题对其悬架进行优化改进。基于ADAMS/car搭建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通过前悬架反向平行轮跳试验、后悬架理论计算验证了悬架仿真模型的准确性。进行整车稳态回转工况和转向盘中间位置转向工况仿... 针对某轻型商用车稳态回转时侧倾度偏大的问题对其悬架进行优化改进。基于ADAMS/car搭建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通过前悬架反向平行轮跳试验、后悬架理论计算验证了悬架仿真模型的准确性。进行整车稳态回转工况和转向盘中间位置转向工况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车身侧倾度偏高。为实现操纵稳定性优化分析的流程自动化,提出了基于modeFRONTIER的联合仿真方法。以悬架设计参数为优化变量,以汽车的侧倾度与横摆角速度响应滞后时间为优化目标,采用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方法拟合得到混合代理模型,并结合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悬架系统进行多目标优化,获得了悬架系统优化方案。优化结果显示,在不影响平顺性的前提下,汽车车身侧倾度降低了13.93%,横摆角速度响应滞后时间降低了2.75%,整车操纵稳定性得到了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操纵稳定性 代理模型 联合仿真 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 ADAMS/car
下载PDF
主题模型与SVM组合的小尺度街区用地分类方法 被引量:8
19
作者 文聪聪 彭玲 +1 位作者 杨丽娜 池天河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7-175,共9页
城市用地分类作为城市规划重要的基础和依据,对城市资源配置、建设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对用地分类都聚焦于"稀路网、大街区"的大尺度区域,随着城市发展,大尺度区域的规划模式造成了城市交通效率低下、土地低效率开... 城市用地分类作为城市规划重要的基础和依据,对城市资源配置、建设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对用地分类都聚焦于"稀路网、大街区"的大尺度区域,随着城市发展,大尺度区域的规划模式造成了城市交通效率低下、土地低效率开发等问题,而小尺度的城市街区建设规划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为了充分挖掘现有交通大数据的潜在价值,更以高效地服务小尺度街区规划,本文将主题模型与支持向量机(SVM)相组合,提出一种面向小尺度街区的用地分类方法。本文以上海市黄浦区人民广场附近为研究区域,依据精细路网对研究区域划分,通过对一周(7天)出租车GPS数据处理,结合区域兴趣点(POI)数据,基于隐含狄利克雷分布(LDA)模型和SVM模型进行用地分类。在人工解译的分类图的基础上对本文方法进行精度评价,并基于百度地图地理数据进行结果验证。研究表明本文方法基于现有的交通大数据,实现了对小尺度街区用地分类,方法分类精度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约人力物力,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小尺度城市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题模型 用地分类 出租车 小尺度 兴趣点 SVM
原文传递
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地震层速度求取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曾庆猛 刘成林 +1 位作者 张贵斌 毛智慧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76-183,共8页
在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地震勘探过程中,地震层速度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层速度不仅仅可以应用于时深转换,还可以应用于反映地层岩性、构造和地层压力等方面的信息,地震剖面与地震速度也密切相关。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由于资料所限,速度... 在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地震勘探过程中,地震层速度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层速度不仅仅可以应用于时深转换,还可以应用于反映地层岩性、构造和地层压力等方面的信息,地震剖面与地震速度也密切相关。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由于资料所限,速度问题一直未能很好地解决,时深转换过程中速度误差较大。因此,为了解决研究过程中速度误差较严重的问题,文章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探索性地提出了一种新的层速度求取方法,以提高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地震勘探过程中层速度的精度,从而更好的认识本区的构造和地质特征。通过对单井速度分析和二维地震叠加速度多次拾取,保证了速度谱拾取的精度,然后将地震叠加速度换算成均方根速度,进而利用基于单井速度趋势模型约束Dix反演层速度技术将均方根速度转换成层速度,拟合出全区的平均速度场。同时在拟合后,以井上测井速度为控制点,对平均速度进行了合理校正,从而建立比较合理的研究区层速度模型。利用新建立的层速度模型,对原来的构造重新进行时深转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新的改进Dix公式层速度求取方法求取的速度模型与前人成果相比较,利用了单井速度约束Dix公式进行速度反演,因而比前人成果更精确,更符合单井速度趋势,因而更符合地质认识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目标处理 叠加速度 趋势模型 Dix公式 速度反演 石炭系 速度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