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6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铁盾构隧道管片结构力学行为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76
1
作者 唐志成 何川 林刚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5-89,共5页
以我国城市地铁区间盾构隧道为对象,采用几何比 1/12、同时考虑盾构隧道管片接头效应和管片与土体相互作用效应,用三维土-盾构隧道相似模型试验对盾构隧道管片结构在不同拼装方式下的力学行为进行了研究,并将研究结果与梁-弹簧模型的理... 以我国城市地铁区间盾构隧道为对象,采用几何比 1/12、同时考虑盾构隧道管片接头效应和管片与土体相互作用效应,用三维土-盾构隧道相似模型试验对盾构隧道管片结构在不同拼装方式下的力学行为进行了研究,并将研究结果与梁-弹簧模型的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得出的结论可为盾构隧道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设计模式 拼装方式 模型试验
下载PDF
沁水盆地南部注二氧化碳提高煤层气采收率微型先导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88
2
作者 叶建平 冯三利 +4 位作者 范志强 王国强 William D.Gunter Sam Wong John R.Robinson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7-80,共4页
在沁水盆地南部TL-003井进行了单井注入CO2提高煤层气采收率试验。采用间歇式注入方式,共向3号煤层注入192.8t液态CO2。生产和储层模拟评价结果表明,大部分CO2被煤层吸附,能显著提高单井产量和采收率。多井试验模拟显示,在沁南无烟煤煤... 在沁水盆地南部TL-003井进行了单井注入CO2提高煤层气采收率试验。采用间歇式注入方式,共向3号煤层注入192.8t液态CO2。生产和储层模拟评价结果表明,大部分CO2被煤层吸附,能显著提高单井产量和采收率。多井试验模拟显示,在沁南无烟煤煤层中注入CO2,能显著地提高煤层气采收率,同时实现了埋藏CO2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水盆地 煤层气 二氧化碳 注入方式 提高采收率 先导试验
下载PDF
运用概念图进行生物教学对学生认知方式的影响 被引量:48
3
作者 刘恩山 徐洪林 《学科教育》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36-40,共5页
本研究以高二学生为被试 ,采用不同教学方法进行高中生物“新陈代谢”一章的教学后 ,对高二学生的认知方式及其学业成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1)不同的教与学方法对学生的认知方式会产生显著影响。 (2 )使用画概念图的实验班学生多选... 本研究以高二学生为被试 ,采用不同教学方法进行高中生物“新陈代谢”一章的教学后 ,对高二学生的认知方式及其学业成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1)不同的教与学方法对学生的认知方式会产生显著影响。 (2 )使用画概念图的实验班学生多选择“规则 (P)”为其认知方式。这表明 ,学生主要以有意义的方式在进行学习和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 ,其生物学业成绩较好。 (3)运用传统教学法的控制班选择“回忆 (R)”为主要认知方式。这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图 生物教学 认知方式 高二 教学方法 “新陈代谢” 学业成绩
下载PDF
深部厚顶煤巷道让压型锚索箱梁支护系统现场试验对比研究 被引量:57
4
作者 李术才 王琦 +5 位作者 李为腾 王德超 李智 江贝 王汉鹏 王洪涛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56-666,共11页
针对巨野矿区深部高地应力厚顶煤巷道支护特点,以"先抗后让再抗"支护理念为指导,研制高强让压型锚索箱梁(PRABB)支护系统。该系统具有预紧力损失小、定量让压、支护力传递效果好、护表面积大等特点。分别以箱型支护梁和矿用12... 针对巨野矿区深部高地应力厚顶煤巷道支护特点,以"先抗后让再抗"支护理念为指导,研制高强让压型锚索箱梁(PRABB)支护系统。该系统具有预紧力损失小、定量让压、支护力传递效果好、护表面积大等特点。分别以箱型支护梁和矿用12#工字钢为托梁设计了横梁、纵向单梁和纵向双梁共6种支护系统。以赵楼煤矿深部厚顶煤巷道为工程背景,利用数值试验对其支护效果进行初步分析,并在3302工作面顺槽进行6种支护系统的现场试验对比研究。现场试验结果表明:(1)相对于原支护方案,6种锚索梁支护系统均能有效控制巷道围岩变形;(2)PRABB支护系统试验段巷道支护效果整体优于工字钢锚索梁方案,前者围岩变形量比后者小15%~25%;(3)纵向单梁支护系统对巷道围岩的控制效果最好,纵向双梁支护系统次之,横梁支护系统相对较差。根据试验结果对钢梁不同布置方式的围岩控制机制进行分析表明:纵向单梁支护系统可有效控制厚顶煤巷道顶板关键部位的变形,调动围岩自承能力,使巷道变形得到较好控制。在深部厚顶煤巷道支护时,采用PRABB支护系统纵向单梁方案,可达到经济有效控制巷道围岩变形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厚顶煤巷道 让压型锚索箱梁 布置方式 数值试验 现场试验
下载PDF
预制节理岩体试件强度及破坏模式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4
5
作者 刘红岩 黄妤诗 +1 位作者 李楷兵 张吉宏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35-1241,1246,共8页
采用相似材料模型试验对不同节理倾角、节理贯通度、节理组数、载荷应变率、试件长径比、节理充填物厚度及类型等7种工况下的预制节理岩体在单轴压缩下的峰值强度及破坏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节理岩体的破坏模式及峰值强度与节理构... 采用相似材料模型试验对不同节理倾角、节理贯通度、节理组数、载荷应变率、试件长径比、节理充填物厚度及类型等7种工况下的预制节理岩体在单轴压缩下的峰值强度及破坏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节理岩体的破坏模式及峰值强度与节理构造形态密切相关。贯通节理岩体将产生沿节理面的剪切破坏或穿切节理面破坏,且与第1种破坏模式对应的岩体峰值强度更低。非贯通节理岩体的强度介于完整岩体和贯通节理岩体之间。随着平行节理组数的增加,岩体峰值强度逐渐下降。随着载荷应变率的增加,岩体峰值强度逐渐增大,相应地试件的破坏模式也变得更加复杂。试件长径比基本没有改变其破坏模式,完整试件仍主要是以张拉破坏为主,而节理试件仍以剪切破坏为主。随着长径比增加,试件峰值强度逐渐增大。随着节理充填物厚度增加,试件峰值强度降低。不同节理填充物对试件峰值强度也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节理岩体 单轴压缩 节理性质 峰值强度 破坏模式 试验
下载PDF
嵌岩桩承载性状和破坏模式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8
6
作者 张建新 吴东云 杜海金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20-323,共4页
在现场试桩和室内模型试验基础上,探讨了嵌岩桩的承载特性和破坏模式。分析认为,在不同地质条件和设计方法下,嵌岩桩可表现为摩擦型桩或端承型桩的承载性状;嵌岩桩的破坏模式与桩岩相对刚度有关,破坏可发生的位置有:(1)桩岩界面;(2)桩... 在现场试桩和室内模型试验基础上,探讨了嵌岩桩的承载特性和破坏模式。分析认为,在不同地质条件和设计方法下,嵌岩桩可表现为摩擦型桩或端承型桩的承载性状;嵌岩桩的破坏模式与桩岩相对刚度有关,破坏可发生的位置有:(1)桩岩界面;(2)桩周围岩中;(3)桩体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嵌岩桩 承载性状 破坏模式 试验 围岩
下载PDF
岩溶区嵌岩桩的试验研究与分析 被引量:49
7
作者 张慧乐 张智浩 +1 位作者 王述红 孙映霞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2-103,共12页
基于室内模型试验,对岩溶区嵌岩桩的承载能力与破坏模式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随顶板厚度与溶洞位置偏移距离的增大,极限承载力逐渐增大,随溶洞直径、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的增大,极限承载力逐渐减小;破坏核体在竖直方向上基本未超过3d,在... 基于室内模型试验,对岩溶区嵌岩桩的承载能力与破坏模式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随顶板厚度与溶洞位置偏移距离的增大,极限承载力逐渐增大,随溶洞直径、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的增大,极限承载力逐渐减小;破坏核体在竖直方向上基本未超过3d,在水平方向上基本未超过4d;嵌岩桩与基岩相互作用系统的破坏模式主要有冲切破坏、冒落区塌落、扇形塑性区破坏和"撕裂"破坏,破坏模式主要受顶板厚度、溶洞赤道半径b以及c/b的影响;嵌岩桩承载能力还与溶洞形状有关,建议引进形状系数ζ。结合不同条件下岩溶区嵌岩桩的破坏模式,提出一系列安全可靠、便于工程应用的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区嵌岩桩 影响因素 承载特性 破坏模式 模型试验
下载PDF
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试验方法 被引量:42
8
作者 冷发光 马孝轩 田冠飞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2期45-48,共4页
为配合《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J82-85)的修订工作,编制组对国内外混凝土抗硫酸盐腐蚀的研究和试验方法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对该调研分析报告进行梗概性介绍,旨在促进对外部硫酸盐侵蚀机制的了解和对混凝土试验... 为配合《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J82-85)的修订工作,编制组对国内外混凝土抗硫酸盐腐蚀的研究和试验方法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对该调研分析报告进行梗概性介绍,旨在促进对外部硫酸盐侵蚀机制的了解和对混凝土试验方法标准的研究.列举了目前我国混凝土抗硫酸盐腐蚀研究的自然试验、室内加速试验以及浸泡方式对混凝土腐蚀性能的影响,并对中美两国相关试验方法标准作了对比.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广大地区混凝土受硫酸盐腐蚀现象普遍、问题严重.基于目前的研究现状和水平,室内加速腐蚀试验——全浸泡试验和干湿循环试验可为相关研究和实际工程提供参考依据.建议将这2种方法纳入《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硫酸盐 浸泡方式 试验方法
下载PDF
落石运动模式与运动特征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43
9
作者 叶四桥 陈洪凯 许江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23,44,共7页
落石试验是寻找落石运动敏感因素、探求运动规律和获取运动参数的较好方法。为厘清落石形状、块度大小和运动模式对其运动特征的影响规律,进行了112块落石现场试验;以落石形状、质量和运动弹跳次数为变量,统计分析了水平运动距离、运动... 落石试验是寻找落石运动敏感因素、探求运动规律和获取运动参数的较好方法。为厘清落石形状、块度大小和运动模式对其运动特征的影响规律,进行了112块落石现场试验;以落石形状、质量和运动弹跳次数为变量,统计分析了水平运动距离、运动速度的变动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不管何种形状落石,运动模式均为滚动和弹跳,无明显滑动段;切坡平台和公路内侧沟槽拦截了59%的试验落石,显示出了良好的拦截能力,可考虑作为被动拦截措施;近球形、方形和短柱状落石水平运动距离、运动速度等均较大,且运动特征类似,而长方形、片状落石运动能力较差,且同长柱状落石运动特征相似,综合而言落石圆柱状假定较球形假定应更符合实际;落石质量越小则运动能力越差,但随机性越大;落石以滚动模式为主时动能损耗大,弹跳为主时则水平运动距离和运动速度较大,落石同坡表的碰撞会急剧改变落石的运动参数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石 运动特征 运动模式 试验研究
下载PDF
大型燃煤电站锅炉低氮燃烧技术分析及应用策略 被引量:39
10
作者 周新雅 《华东电力》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6-12,共7页
结合华东地区不同类型大型燃煤锅炉氮氧化物排放的试验研究工作 ,对造成锅炉 NOX 排放差异的锅炉结构设计和运行方式等因素进行了综合比较 ,并从科研实践的角度出发 ,分析了低氮燃烧技术应用的主要策略 ,为该领域的技术发展和应用提供... 结合华东地区不同类型大型燃煤锅炉氮氧化物排放的试验研究工作 ,对造成锅炉 NOX 排放差异的锅炉结构设计和运行方式等因素进行了综合比较 ,并从科研实践的角度出发 ,分析了低氮燃烧技术应用的主要策略 ,为该领域的技术发展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燃煤电站 锅炉 低氮燃烧技术 燃烧系统 氮氧化物排放 环境保护
原文传递
复杂地质条件下软岩隧道大变形破坏机制及开挖方法研究 被引量:39
11
作者 徐国文 何川 +1 位作者 代聪 汪耀 《现代隧道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6-154,共9页
通过对汶马高速公路鹧鸪山软岩隧道多次出现的大变形现象进行分析,文章将围岩破坏分为3大类,即软岩塑流、板梁弯曲变形及结构面滑移。针对建设过程中的大变形问题,选取了50 m典型围岩区段作为试验段,开展了两台阶开挖参数优化试验及两... 通过对汶马高速公路鹧鸪山软岩隧道多次出现的大变形现象进行分析,文章将围岩破坏分为3大类,即软岩塑流、板梁弯曲变形及结构面滑移。针对建设过程中的大变形问题,选取了50 m典型围岩区段作为试验段,开展了两台阶开挖参数优化试验及两台阶与三台阶开挖工法的比选试验。两台阶开挖参数优化试验表明,开挖进尺以及下台阶左右侧前后间距对隧道的稳定性影响最大。开挖工法比选试验中,通过对两台阶与三台阶开挖洞周位移、围岩与初期支护间压力及钢拱架受力的对比发现,两台阶开挖方法由于一次开挖断面过大,围岩来压快,导致洞周变形值及围岩与初期支护压力值相对偏大,钢拱架安全储备相对不足。因此,对于处于复杂区域环境中的软岩隧道,应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围岩的预留变形量;合理地选择开挖工法与开挖进尺,且在围岩条件很差的情况下,采用三台阶法可有效控制大变形灾害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岩隧道 大变形 破坏模式 现场试验
下载PDF
全方位提高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的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34
12
作者 任骏原 李明标 +1 位作者 李弋 董海宽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6年第1期19-22,共4页
以学习激励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施多种教学模式;采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完善与改进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改革考试考核方法,实施学习过程全程考核;建立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要求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全方位提高电... 以学习激励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施多种教学模式;采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完善与改进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改革考试考核方法,实施学习过程全程考核;建立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要求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全方位提高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模式 教学技术 考试考核 实践教学体系
下载PDF
药理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被引量:34
13
作者 梁涛 时乐 袁冬平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32期37-39,共3页
目的 探讨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专业2017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对照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采用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和调查问卷方式对教学效... 目的 探讨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专业2017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对照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采用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和调查问卷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期中考试成绩(85.52±4.72)分、期末考试成绩(91.13±4.32)分,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实验组学生学习积极性分值(28.13±6.13)分、学习兴趣分值(27.12±3.01)分、自主学习能力分值(27.38±7.12)分,分值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授课的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上线下 混合教学 药理学 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 调查问卷 考试成绩
下载PDF
工程结构损伤识别的柔度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14
作者 杨秋伟 刘济科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47-153,共7页
工程结构的损伤识别问题是目前的研究热点,近年来已提出许多种损伤识别方法。其中,柔度方法因计算简单实用性强而倍受人们关注。综述了近二十年来基于柔度变化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按照计算方法和采用数据的不同将柔度方法进行了分类和归... 工程结构的损伤识别问题是目前的研究热点,近年来已提出许多种损伤识别方法。其中,柔度方法因计算简单实用性强而倍受人们关注。综述了近二十年来基于柔度变化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按照计算方法和采用数据的不同将柔度方法进行了分类和归纳,阐述了各类柔度方法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的计算公式,并分析和比较了各类柔度方法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最后讨论了柔度方法尚存的未解决难题并对后继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识别 柔度 振动模态 静力测试
下载PDF
扭动微动的模拟及其试验研究 被引量:22
15
作者 蔡振兵 朱旻昊 +1 位作者 俞佳 周仲荣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8-22,共5页
在CETRUMT-2型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上配置高精度低速往复转动台,构成新型试验装置并成功实现了球/平面接触条件下的扭动微动;在低速往复转动台上进行了GCr15钢球(直径10mm)与IZSO钢在扭动角位移幅值为3°~20°和法向载荷... 在CETRUMT-2型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上配置高精度低速往复转动台,构成新型试验装置并成功实现了球/平面接触条件下的扭动微动;在低速往复转动台上进行了GCr15钢球(直径10mm)与IZSO钢在扭动角位移幅值为3°~20°和法向载荷10N时的扭动微动试验,并在分析其摩擦动力学行为的基础上对LZ50钢的扭动微动损伤特征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角位移幅值和循环次数对扭动微动行为影响很大;可以通过摩擦力矩-角位移(T-θ)曲线表征扭动微动行为;随着循环次数变化,T-O曲线呈3种基本类型,即平行四边形状、椭圆状和直线状.扭动微动损伤在低角位移幅值时较轻微,随着角位移幅值增加,出现塑性流动、氧化磨损和剥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动模式 扭动微动 试验装置 微动磨损
下载PDF
轻型竹结构房屋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8
16
作者 陈国 单波 肖岩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36-142,共7页
为研究轻型竹结构房屋的抗震性能,通过对足尺2.44 m×3.66 m×2.6 m的竹结构模型的振动台实验和推覆实验,讨论竹结构模型房屋的动力特性,确定竹结构房屋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机理,研究了结构动力特性及地震反应的变化规律。试验... 为研究轻型竹结构房屋的抗震性能,通过对足尺2.44 m×3.66 m×2.6 m的竹结构模型的振动台实验和推覆实验,讨论竹结构模型房屋的动力特性,确定竹结构房屋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机理,研究了结构动力特性及地震反应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0.3g以下的地震中,模型处于弹性状态;即使经过多次重复地震,模型结构仍然不会发生倒塌,而且破坏也很轻微。模型结构在0.1g、0.3g、0.4g和0.5g的地震中,模型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小于规范中的限值。试验研究表明,轻型竹结构房屋能够满足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8度抗震设防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结构房屋 振动台测试 破坏形式 推覆试验 抗震性能
下载PDF
层状岩体地下洞室破坏模式数值模型及验证 被引量:28
17
作者 左双英 叶明亮 +2 位作者 唐晓玲 续建科 史文兵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458-465,共8页
基于层面法向局部坐标系中的横观各向同性弹性本构模型,根据层面产状方位角,推导出整体坐标系中弹性应力的转换方法。针对层状岩体的各向异性特征,将岩体的破坏模式细分为5种,分别对每一种破坏模式建立各自的判别函数和屈服准则,根据塑... 基于层面法向局部坐标系中的横观各向同性弹性本构模型,根据层面产状方位角,推导出整体坐标系中弹性应力的转换方法。针对层状岩体的各向异性特征,将岩体的破坏模式细分为5种,分别对每一种破坏模式建立各自的判别函数和屈服准则,根据塑性流动正交法则推导出相应的应力修正迭代计算方法。通过单轴、三轴压缩数值试验,对层状岩体的强度和变形性质进行研究,分析层面倾角和围压对层状岩体力学行为的影响。将所建模型与FLAC3D自带的横观各向同性弹性模型以及遍布节理模型进行对比,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及精度。同时,将模型应用于三向等压理想圆形隧洞的开挖计算中,分析层状岩体破坏方式受层面方位角影响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层面对围岩破坏模式和塑性区扩展方向起到了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岩体 破坏模式 数值试验 FLAC3D
下载PDF
木结构螺栓连接试验研究及承载力设计值确定 被引量:27
18
作者 祝恩淳 潘景龙 +1 位作者 周晓强 周华樟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4-63,共10页
现行木结构设计规范只规定了相同强度等级木构件螺栓连接承载力的计算方法,不能满足工程实践中连接不同强度等级木构件的需要。采用东北落叶松和樟子松木材,分别进行了销槽承压试验和螺栓连接性能试验。试验验证了欧洲销连接屈服模式,... 现行木结构设计规范只规定了相同强度等级木构件螺栓连接承载力的计算方法,不能满足工程实践中连接不同强度等级木构件的需要。采用东北落叶松和樟子松木材,分别进行了销槽承压试验和螺栓连接性能试验。试验验证了欧洲销连接屈服模式,并证明了在我国规范中螺栓连接设计考虑圆钢销塑性不充分发展的假定更符合实际情况。提出了销槽承压有效长度系数及螺栓连接承载力建议计算式,并引入了钢材的弹塑性强化系数,以体现钢材特性对承载力的影响。在保持与现行木结构设计规范可靠度一致的条件下,对螺栓连接的承载力设计值进行了校准,得到了对应于各种屈服模式的抗力分项系数。所提出的螺栓连接承载力建议计算式能用以计算不同强度等级木构件螺栓连接的承载力,且与现行规范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结构 销连接 螺栓连接 屈服模式 静力试验 设计值 承载力
原文传递
节理岩体动态破坏的SHPB相似材料试验研究 被引量:26
19
作者 刘红岩 邓正定 +2 位作者 王新生 张吉宏 张力民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59-665,共7页
采用相似材料模型试验对不同节理倾角、节理贯通度、节理条数、载荷应变率、节理充填物厚度、节理充填物类型及试件长径比等7种工况下的节理岩体动态强度及破坏模式进行了分离式Hopkinson压杆(SHPB)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节理岩体动态... 采用相似材料模型试验对不同节理倾角、节理贯通度、节理条数、载荷应变率、节理充填物厚度、节理充填物类型及试件长径比等7种工况下的节理岩体动态强度及破坏模式进行了分离式Hopkinson压杆(SHPB)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节理岩体动态破坏模式及强度与节理构造形态密切相关。对于单节理岩体,其强度及破坏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受节理倾角控制,节理倾角0°;、90°6;试件动强度分别为完整试件的90%和71%,且其破坏形式均为张拉破坏;倾角60°6;试件动强度几乎为0;倾角30°、45°试件的动强度分别为完整试件的50%和18%,且其破坏以剪切破坏为主,兼有张拉破坏。中心1/4、1/2、4/5及全贯通节理试件的峰值强度分别为完整试件的95%、74%、28%和17%,即随节理贯通度增加,试件动强度逐渐降低。含1-3条节理的试件动强度分别为完整试件的54%、23%和10%,即随节理条数增加,试件动强度随之有较大幅度降低,但节理条数的增加并没有改变其破坏模式。随着节理充填物厚度增加及节理充填物强度降低,试件强度依次递减,但破坏模式并没有改变。完整试件和节理试件的动强度均随着载荷应变率的增加而变大,且前者对载荷应变率的敏感性要远远高于后者,相应地试件的破坏模式也变得更加复杂。两类试件的动强度均随着试件长径比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即存在一个最佳长径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式HOPKINSON压杆 节理岩体 节理性质 动态强度 破坏模式 相似材料试验
下载PDF
舰船综合电力系统飞轮储能控制器设计 被引量:24
20
作者 纪锋 付立军 +3 位作者 王公宝 王瑞田 叶志浩 杨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952-2959,共8页
未来舰船综合电力系统将采用中压直流分布式供电网络结构,其动态特性易受故障、投切负载、脉冲负荷等影响,需配置储能模块以满足系统供电需求。为此,该文设计了由异步电机、飞轮和双向变流器三大模块组成的直流并联型飞轮储能装置,以空... 未来舰船综合电力系统将采用中压直流分布式供电网络结构,其动态特性易受故障、投切负载、脉冲负荷等影响,需配置储能模块以满足系统供电需求。为此,该文设计了由异步电机、飞轮和双向变流器三大模块组成的直流并联型飞轮储能装置,以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SVPWM)技术为基础,提出了飞轮调节阶段"电压外环+电流内环"和保持阶段"转速外环+电流内环"的双模式双闭环控制策略,以及相应的飞轮工作模式自动切换流程。通过构建飞轮储能装置试验平台及对应仿真系统,完成了突加负载时的仿真、试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飞轮储能装置能够根据系统监测结果自动切换工作模式,调整直流主网电压,补偿系统功率,有效抑制舰船综合电力系统的电压波动,提高供电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电力系统 直流 飞轮储能(FES) 双模式双闭环 模式切换 控制器 试验平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