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墨子教育思想探微 被引量:6
1
作者 王东京 《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6年第3期64-66,共3页
墨子教育思想的独特性涉及道德教育、实践教育、形式逻辑和科学技术等方面。墨学中的辩论技巧、实践方法、科学实验、创新精神等与近代科学相似的地方,随着墨学的衰微而被忽略了,其衰微原因与儒墨之争、墨家的内部结构组织以及墨家思想... 墨子教育思想的独特性涉及道德教育、实践教育、形式逻辑和科学技术等方面。墨学中的辩论技巧、实践方法、科学实验、创新精神等与近代科学相似的地方,随着墨学的衰微而被忽略了,其衰微原因与儒墨之争、墨家的内部结构组织以及墨家思想自身的缺陷有直接的关系。墨子所创造采用的教学法和教育思想有许多合理的地方可以借鉴,对当前的教育体制和教育内容的改革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子 教育思想 独特性 衰微
下载PDF
墨子“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文化内涵及对现代职业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9
2
作者 陈建华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9-13,17,共6页
对墨子"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十二字进行词义的辨析和文化的发掘,揭示其在今天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上所具有的现实价值。
关键词 墨子 德行 言谈 道术 高职教育
下载PDF
论墨子“以尚贤使能为政”的政治哲学 被引量:8
3
作者 魏义霞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7-31,共5页
"以尚贤使能为政"是墨子政治哲学的核心命题。墨子把"尚贤使能"视为为政之本,并且具体阐释了其必要性和具体办法。墨子的"以尚贤使能为政"与其功利主义密切相关,并与"天志"、"尚同"... "以尚贤使能为政"是墨子政治哲学的核心命题。墨子把"尚贤使能"视为为政之本,并且具体阐释了其必要性和具体办法。墨子的"以尚贤使能为政"与其功利主义密切相关,并与"天志"、"尚同"、"贵义"等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在某种程度上,"以尚贤使能为政"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圣贤情结和人治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子 政治哲学 尚贤
下载PDF
墨子教育观简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光福 郭怀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21-122,共2页
先秦墨子以人性“所染”说为哲学基础 ,进而提出救世“兼士”的理想人格 ,并扩展了教学内容 ,提出了一系列很有价值的教育方法和原则。他的教育观精辟独到 ,自成体系 ,在我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关键词 墨子 教育 兼士
下载PDF
天道兼爱,尚同节用:社会运行的一体化理论--春秋战国时期墨者的社会思想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郑杭生 胡翼鹏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1-118,共8页
墨子的十大主张构成一个求治去乱的理论体系,天志、兼爱、尚同、节用是其基本架构。天是一切合法性的来源,也是外在的社会控制力量,人们的行动必须服从天的要求,天与鬼神在冥冥之中控制着人们去恶向善;兼爱是天意的要求,也是人们内化的... 墨子的十大主张构成一个求治去乱的理论体系,天志、兼爱、尚同、节用是其基本架构。天是一切合法性的来源,也是外在的社会控制力量,人们的行动必须服从天的要求,天与鬼神在冥冥之中控制着人们去恶向善;兼爱是天意的要求,也是人们内化的伦理情感,推己及人,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则使人们达成价值共识,消除人际的争斗和家国的攻伐;尚同是兼爱的逻辑结果,也是天意的最终归宿,要求世人无条件服从于贤者、仁人,以形成上下贯通、整齐划一的社会秩序。崇俭节用是一种积累物质财富的途径,由此可有效消除饥寒困顿,保障了大多数人的生存,也就维护了社会稳定。因此墨子的"十伦"是社会良性运行和秩序稳定的完美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子 兼爱 尚同 社会运行 社会秩序
下载PDF
试论《墨子》和《周易》的节俭思想 被引量:4
6
作者 慧超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5-78,共4页
《墨子》和《周易》都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文献典籍,包含有十分丰厚的思想内容。《墨子》有“俭节则昌,淫佚则亡”之论。《周易》蕴涵了丰富的节俭思想,如有“俭德辟难”的训导,还专设了一个《节》卦,很重视节俭。《周易.节》是墨家节俭、... 《墨子》和《周易》都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文献典籍,包含有十分丰厚的思想内容。《墨子》有“俭节则昌,淫佚则亡”之论。《周易》蕴涵了丰富的节俭思想,如有“俭德辟难”的训导,还专设了一个《节》卦,很重视节俭。《周易.节》是墨家节俭、节用、节财思想的最早源头,这一点,无论从卦辞,还是爻辞上都可得到说明。中国古代节俭思想中的许多内容,都可以在《墨子》和《周易》中找到蛛丝马迹,尤其是尚节、尚用、兴利等,在《墨子》、《周易》中皆可见其端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子》 《周易》 节俭 现代意义
下载PDF
论墨子的劳动观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5
7
作者 罗军伟 《改革与战略》 2014年第9期10-13,共4页
墨子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利益的伟大代表,被尊称为"平民圣人"。墨子的劳动观内在地蕴涵着三个价值判断:尊重劳动;保护劳动人权;珍惜劳动价值。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墨子劳动观的... 墨子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利益的伟大代表,被尊称为"平民圣人"。墨子的劳动观内在地蕴涵着三个价值判断:尊重劳动;保护劳动人权;珍惜劳动价值。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墨子劳动观的合理思想无疑对我们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尊重劳动,大力彰显劳动价值;尊重劳动者,努力使其实现体面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共圆中国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子 劳动观 劳动人权 体面劳动
原文传递
“匪”“非”关系辨析兼及读音问题
8
作者 张萍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33-37,共5页
通过比照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用字差异,从古书注解以及其他典籍引文等材料分析,可知主要集中于《诗经》《易经》等先秦早期典籍中的“匪”,并不是“非”的借字,它记录的是一个独立的虚词。“匪”“非”为同源词,二者音近义同,“匪”不宜... 通过比照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用字差异,从古书注解以及其他典籍引文等材料分析,可知主要集中于《诗经》《易经》等先秦早期典籍中的“匪”,并不是“非”的借字,它记录的是一个独立的虚词。“匪”“非”为同源词,二者音近义同,“匪”不宜视为通“非”,故不从“非”读平声,而读上声。这一用法的“匪”具有典雅性,现代汉语书面语中仍保留于“受益匪浅”“匪夷所思”等词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否定副词 读音 《墨子》
下载PDF
墨子教育思想对推进高职教育发展的启示 被引量:3
9
作者 郑亮 《广州职业教育论坛》 2012年第6期6-9,60,共5页
在中国的传统教育思想中,墨子的教育思想独树一帜,对当前探索高职教育发展的新思路有着一定的指导作用。通过对墨子教育思想的研究,结合高职教育发展的现状,可以培育与弘扬经世致用的文化精神,积极探索"中高职三二分段"人才... 在中国的传统教育思想中,墨子的教育思想独树一帜,对当前探索高职教育发展的新思路有着一定的指导作用。通过对墨子教育思想的研究,结合高职教育发展的现状,可以培育与弘扬经世致用的文化精神,积极探索"中高职三二分段"人才培养模式,塑造"能工巧匠"型专业教师队伍,大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从而推进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子 教育思想 高职教育
下载PDF
《墨子》推度副词“中实”“中情”研究——兼辨“情”的副词用法
10
作者 张萍 《枣庄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6,共6页
上古汉语肯定推度副词研究多关注“诚、实”等单音词,《墨子》独有双音推度副词“中实”“中情”,两词在句法、语义上与推度副词“实”“情”用法相似。考察其用法,对其性质加以辨析,不仅能丰富汉语推度副词系统研究,亦有助于更准确地... 上古汉语肯定推度副词研究多关注“诚、实”等单音词,《墨子》独有双音推度副词“中实”“中情”,两词在句法、语义上与推度副词“实”“情”用法相似。考察其用法,对其性质加以辨析,不仅能丰富汉语推度副词系统研究,亦有助于更准确地解读《墨子》相关语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度副词 “中实” “中情” 《墨子》 句法语义研究
下载PDF
试论墨子的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佳 靳贵珍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77-79,共3页
曾与儒家学派在先秦时期平分天下的墨家学派在秦汉以后逐渐衰落,以致成为绝学。这不仅是墨家思想发展中的一大遗憾,也是中国科技和教育发展史上的悲哀。清末后期墨学研究的兴起,再次证明其思想体系的永久魅力。当今,人们重新关注并研究... 曾与儒家学派在先秦时期平分天下的墨家学派在秦汉以后逐渐衰落,以致成为绝学。这不仅是墨家思想发展中的一大遗憾,也是中国科技和教育发展史上的悲哀。清末后期墨学研究的兴起,再次证明其思想体系的永久魅力。当今,人们重新关注并研究墨家思想,并从中发现了许多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教育思想。文章通过对墨子相关著作的研读,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墨家思想中所蕴涵的教育思想对当代社会经济政治和教育发展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子 教育思想 现实意义
下载PDF
墨子生卒年新考 被引量:4
12
作者 高华平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3-89,共7页
墨子的生活年代,司马迁说: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此后数千年人们存在种种揣测。文章就此对各种文献进行综合研究,推断出墨子的生卒年。因为墨子与鲁阳文君的年龄相当,鲁阳文君又与楚平王的太子建之子白公胜的年龄相近,白公胜生于公... 墨子的生活年代,司马迁说: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此后数千年人们存在种种揣测。文章就此对各种文献进行综合研究,推断出墨子的生卒年。因为墨子与鲁阳文君的年龄相当,鲁阳文君又与楚平王的太子建之子白公胜的年龄相近,白公胜生于公元前525年至公元前520年之间,故可由此确定墨子的生年。墨子最后一次来到楚国,当在楚惠王四十二年(公元前447年)至四十四年(公元前445年)之间,时年七十二岁以上,故孙诒让所谓墨子"年寿必逾八十"之说是可以成立的。墨子八十岁时,约当楚惠王五十一年(公元前438年)。这个卒年,约与孔子弟子曾参(曾参卒于公元前436年)相近;和子思(子思约卒于公元前402年)则相距稍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子 生卒年 研究
下载PDF
墨子的天、鬼、命观新解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奕华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4-18,共5页
从墨子的兼爱出发 ,结合中华农业文明的特征 ,阐明兼爱、天志、明鬼、非命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 ,由此得出结论 :天志、明鬼、非命不是单纯的宗教思想 ,同时还充当着墨子施政思想的辅助工具的角色 ;他的天人观是一种顺天有为的天人合一论 ... 从墨子的兼爱出发 ,结合中华农业文明的特征 ,阐明兼爱、天志、明鬼、非命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 ,由此得出结论 :天志、明鬼、非命不是单纯的宗教思想 ,同时还充当着墨子施政思想的辅助工具的角色 ;他的天人观是一种顺天有为的天人合一论 ,其思想前后并不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子 兼爱 天志 明鬼 非命
下载PDF
略论颜元与墨子的同与异 被引量:2
14
作者 华莹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5年第1期36-40,共5页
在世界观、认识论、价值观、人性论和人生观上,颜元和墨子有很多地方相当接近,但因颜元以孔孟为宗,儒、墨之别也就成了他同墨子的区别。在教育思想方面,他们也有类似或相同的主张。这种类似或相同,正是早年学儒的墨子与孔子的类似或相... 在世界观、认识论、价值观、人性论和人生观上,颜元和墨子有很多地方相当接近,但因颜元以孔孟为宗,儒、墨之别也就成了他同墨子的区别。在教育思想方面,他们也有类似或相同的主张。这种类似或相同,正是早年学儒的墨子与孔子的类似或相同。两家的不同则在教育与国家体制的关系、育才模式、办学方式及社会影响和是否重视逻辑推理等方面有所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元 办学方式 教育思想 人生观 墨子 逻辑推理 世界观 人性论 相同 早年
下载PDF
墨子的丧祭思想——基于《墨子》一书的考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何丹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2期80-89,共10页
基于《墨子》一书而对墨子丧祭思想进行考察,可见对于丧祭之事,墨子强调"节葬短丧",这种观点是他在对儒家"厚葬久丧"的丧祭之礼的批判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由于认为厚葬久丧会妨碍君子治理政事和民众从事生产,从而造... 基于《墨子》一书而对墨子丧祭思想进行考察,可见对于丧祭之事,墨子强调"节葬短丧",这种观点是他在对儒家"厚葬久丧"的丧祭之礼的批判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由于认为厚葬久丧会妨碍君子治理政事和民众从事生产,从而造成国贫人寡、刑政必乱的严重后果,墨子便带有针对性地从"节用"的角度反对"厚葬",提倡"节葬";从"害事"的角度反对"久丧",提倡"短丧"。而这些主张又与墨子尊天的生死观、事鬼的鬼神观、爱人的治国观有渊源关系。厚葬久丧既然不是"天"、"鬼"、"人"所喜爱的,自当予以坚决抵制,且不管是"尊天",还是"事鬼",都只是为了实现"爱人"这一现实目标,故墨子眼中的"天鬼"都具有"爱人"的特征。所以,墨子认为做人的标准就是:"凡言凡动,利于天鬼百姓者为之;凡言凡动,害于天鬼百姓者舍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子 丧礼 祭礼 《墨子》
下载PDF
墨子“兼爱”思想与当代人际关系建构 被引量:3
16
作者 牛小侠 简博闻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7年第3期19-22,共4页
本文主要阐释了墨子的"兼以易别""义利合一"的人际关系思想,在"兼爱"思想的引领下从"平等相爱""以人为本""交相利"的三重视角,探索建构和谐人际关系的新途径,总结"兼... 本文主要阐释了墨子的"兼以易别""义利合一"的人际关系思想,在"兼爱"思想的引领下从"平等相爱""以人为本""交相利"的三重视角,探索建构和谐人际关系的新途径,总结"兼爱"思想体系下人际关系构建的当代价值:有利于个体权益的充分保障;有利于主体人格的顺利实现;有利于"双赢意识"的深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子 兼爱 和谐
下载PDF
论荀子辟墨 被引量:3
17
作者 孔德立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0-108,156,共10页
先秦时期的儒墨之争起于墨子非儒,经孟子的反击,终于荀子辟墨。荀子批判墨家的"节用"论,指出其"役夫之道"异于儒家的圣王之道;批判墨家"厚生薄死"的薄葬观有辱君父之道,异于儒家礼义之文的君子之道;批判... 先秦时期的儒墨之争起于墨子非儒,经孟子的反击,终于荀子辟墨。荀子批判墨家的"节用"论,指出其"役夫之道"异于儒家的圣王之道;批判墨家"厚生薄死"的薄葬观有辱君父之道,异于儒家礼义之文的君子之道;批判墨家的"为乐"是"民之三患",阐释了儒家移风易俗的乐论思想。墨荀之争的焦点在"尚俭贵兼"还是"礼义之文",压制情欲还是因势利导,节流还是开源,绝对均平还是贵贱亲疏。荀子以构建"礼乐"制度来"辟墨",是在孟子辟墨之后,又一次对墨学的沉重打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墨子 孟子 儒墨之争
原文传递
近三十年墨子教育思想研究综述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晶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102-104,共3页
儒墨在先秦并称显学,汉代独尊儒术,墨学一度中绝,但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传承中,其思想的精髓一直散落在历史的长河中,并未彻底消亡。近三十年来,墨学开始逐步受到哲学、史学、教育学等学界的重视,相关研究日益增多;尤其是在教育学方面,... 儒墨在先秦并称显学,汉代独尊儒术,墨学一度中绝,但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传承中,其思想的精髓一直散落在历史的长河中,并未彻底消亡。近三十年来,墨学开始逐步受到哲学、史学、教育学等学界的重视,相关研究日益增多;尤其是在教育学方面,墨家以其独具特色的科技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思想和职业教育思想,对今天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积极而巨大的作用,诸多学者都对其有丰富的论述;此外,在对墨子的研究中,孔墨教育思想比较研究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子 教育思想 综述
下载PDF
简论墨子兼爱说中的友善价值观蕴涵 被引量:3
19
作者 冯正强 何云庵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1期86-90,共5页
墨子的兼爱说产生于兼并战争频发、人民水深火热的战国时代,其以"兼爱""非攻"为思想核心,引导置身乱世的人们培养一种视天下之人为亲人的博爱胸怀,树立济世忘我的献身精神,以引导人际关系更加和谐友善地发展。这与... 墨子的兼爱说产生于兼并战争频发、人民水深火热的战国时代,其以"兼爱""非攻"为思想核心,引导置身乱世的人们培养一种视天下之人为亲人的博爱胸怀,树立济世忘我的献身精神,以引导人际关系更加和谐友善地发展。这与我们今天大力倡导的社会主义友善核心价值观在内涵上有着诸多的一致性。重温墨子的兼爱思想,不仅有助于唤醒人们内心深处日渐麻木的爱的情感,极大地丰富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的思想内涵,而且有助于推动现代国际秩序下国与国之间和平共处交往伦理规则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子学说 战国时代 墨子 兼爱说 儒家学说 社会主义友善核心价值观
下载PDF
墨子兼爱思想与公民性品格塑造 被引量:3
20
作者 龚晓会 李丹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68-72,共5页
人的问题一直是社会转型时期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而该核心问题的关键在于公民性品格的培育。从社会学角度而言,公民性品格培育之要义,为公共价值和行为方式的认同和选择。在濡养国人公民性品格的思想资源中,墨子思想可谓是最佳资源之一... 人的问题一直是社会转型时期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而该核心问题的关键在于公民性品格的培育。从社会学角度而言,公民性品格培育之要义,为公共价值和行为方式的认同和选择。在濡养国人公民性品格的思想资源中,墨子思想可谓是最佳资源之一。其根据在于,国民人格多是遵循儒家的君子之道,即儒家君子人格是公民性品格塑造的基础。而墨子兼爱与儒家仁爱的差异恰恰是两者能够形成互补的前提;两者的共通性使得墨子思想能够比较顺利地进入国人人格内部,实现融合与对话。儒墨的差异性和共通性决定了墨子思想能够与儒家思想形成对接,最终对国民公民性品格塑造形成补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性品格 墨子 兼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