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扬子西缘乡城-丽江结合带燕山期斑岩Mo多金属矿床成矿系统 被引量:16
1
作者 刘学龙 李文昌 +3 位作者 张娜 赖安琦 李喆 杨富成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281-2302,共22页
位于扬子陆块西缘与西南三江造山带结合部位的乡城-丽江地区,北起四川乡城经云南格咱南至丽江地区,在印支期斑岩铜矿带上新发现叠加了燕山期斑岩Mo多金属成矿作用,形成乡城-丽江斑岩Mo矿带。受印支期古特提斯洋盆闭合后地壳缩短与加... 位于扬子陆块西缘与西南三江造山带结合部位的乡城-丽江地区,北起四川乡城经云南格咱南至丽江地区,在印支期斑岩铜矿带上新发现叠加了燕山期斑岩Mo多金属成矿作用,形成乡城-丽江斑岩Mo矿带。受印支期古特提斯洋盆闭合后地壳缩短与加厚的影响,燕山晚期下地壳发生拆沉作用,导致后碰撞型花岗质岩浆侵位,发育了Mo多金属成矿作用,并构成斑岩成矿系统。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燕山晚期含矿斑岩具高硅(SiO2=66.29%~79.36%)、高碱(K2O+Na2O=5.07%~9.24%)、富钾(K2O/Na2O=0.71~2.13)的特点,属于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岩石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具有负δEu异常;微量元素具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U、Th、Rb,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的特征;大离子亲石元素的富集和Nb、Ta等高场强元素的亏损,表明形成这些岩体的岩浆主要来自地壳,具有造山带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区内代表性含矿斑岩相似的地球化学组成及分布特征表明,乡城-丽江结合带燕山晚期的成矿斑岩是由同源岩浆分异演化而来。成矿系统的分析表明,燕山晚期主要含矿斑岩成矿物质以壳源为主,但具有少量地幔物质的加入,成岩成矿物质来源具有相似或一致的源区特征。在成矿元素的组合上,由成矿斑岩体向外带表现出W、Mo→W、Mo、Cu→Pb、Zn、Ag的演化趋势。研究表明,本区燕山晚期花岗岩浆的侵入及Mo多金属成矿作用并不是独立或个别的成矿事件,而是纵跨义敦岛弧、甘孜-理塘结合带及扬子西缘的带状成矿活动,属于区内与燕山晚期岩浆侵入作用相关的统一斑岩成矿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 mo金属矿床 系统 物质来源 燕山晚期 乡城.丽江结合带
下载PDF
华南早寒武世黑色岩系Ni-Mo多金属矿床成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2
作者 施春华 曹剑 +3 位作者 胡凯 韩善楚 边立曾 姚素平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18-730,共13页
通过调研分析我国华南早寒武世黑色岩系Ni—Mo多金属矿床成因研究的现状,述评了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今后深化研究值得加强的方向。将已有提出的矿床成因模式总体归纳为5种观点:陨石撞击同沉积、岩浆火山碎屑、海水、热水、多源,... 通过调研分析我国华南早寒武世黑色岩系Ni—Mo多金属矿床成因研究的现状,述评了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今后深化研究值得加强的方向。将已有提出的矿床成因模式总体归纳为5种观点:陨石撞击同沉积、岩浆火山碎屑、海水、热水、多源,并且认为目前主要侧重于对热水和海水两种成因的研究,这两方面积累的证据较多,争议也较大。结合生物有机质在矿床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即生物有机成矿作用,认为矿床成因复杂,受到热水、海水、生物有机质的多元复合作用。总体而言,各种矿床成因观点均各有证据支持,但因成矿过程复杂,成矿地质作用多样,所以尚不能够完全全面、合理地揭示成矿过程,仍有待进一步深入工作;建议加强原位实验分析测试技术的应用和矿床成因研究的时空对比。这些认识为存在诸多争议和不确定性的该领域研究提供了参考,并且因这一分析对象是全球黑色岩系矿床的一个典型实例,所以认识可望具有普遍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mo金属矿床 黑色岩系 热水成 海水成 生物有机成 下寒武统 华南
下载PDF
兰坪盆地连城Cu-Mo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锦让 温汉捷 +1 位作者 秦朝建 王加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73-1386,共14页
兰坪盆地贱金属矿床是一套独特的受逆冲推覆构造系统控制的矿床类型,连城Cu-Mo多金属矿床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成矿过程包括早、中、晚三个阶段,分别以石英-辉钼矿、石英-多金属硫化物和石英-碳酸盐组合为标志。矿区不同阶段石英中广泛发... 兰坪盆地贱金属矿床是一套独特的受逆冲推覆构造系统控制的矿床类型,连城Cu-Mo多金属矿床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成矿过程包括早、中、晚三个阶段,分别以石英-辉钼矿、石英-多金属硫化物和石英-碳酸盐组合为标志。矿区不同阶段石英中广泛发育流体包裹体,可分为水溶液包裹体(A型)、纯CO2包裹体(C型)、CO2-H2O包裹体(B型)三类。早、中阶段主要发育B型和A型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177~346℃,流体盐度介于1%~22%NaCleqv之间,密度介于0.67~1.04g/cm3;晚阶段主要发育A型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21~185℃,流体盐度介于1%~9%NaCleqv之间。发育在早、中阶段的B型和C型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主要为CO2,含有少量的CH4。成矿压力为50~160MPa,成矿深度为5~5.9km。矿区不同阶段矿石氧同位素组成总体变化较小(5.5‰~8.6‰),氢同位素变化较大(-56‰~-109‰),碳同位素组成变化为-3.4‰~-8.1‰,表明成矿流体可能以岩浆源为主,并伴有大气降水的参与。综合对比研究认为,65Ma左右印度-亚洲大陆发生对接碰撞,由此诱发的岩浆热液作用可能导致了连城Cu-Mo多金属矿床形成。温度的降低和流体的不混溶是导致钼等成矿元素沉淀和富集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稳定同位素 连城Cu-mo金属矿床 逆冲推覆 兰坪盆地
下载PDF
智能矿山大数据的地学信息挖掘与知识发现:以河南上房沟钼(铁)5G^(+)矿山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洛锋 王功文 +11 位作者 许文辉 徐森民 何亚清 王春毅 杨涛 周晓将 黄蕾蕾 左玲 牟妮妮 曹毅 刘志飞 常瑜琳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17-334,共18页
21世纪工业4.0促进了智能矿山诞生,智能矿山的地质、勘探、采矿、选矿、环境、测绘等多学科数据集构成了矿山大数据,从而促进了地球科学的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迅速发展。本文以河南上房沟钼(铁)矿床5G^(+)智能矿山为例,开展矿山大数... 21世纪工业4.0促进了智能矿山诞生,智能矿山的地质、勘探、采矿、选矿、环境、测绘等多学科数据集构成了矿山大数据,从而促进了地球科学的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迅速发展。本文以河南上房沟钼(铁)矿床5G^(+)智能矿山为例,开展矿山大数据的地学信息挖掘,以凸显新工科多学科融合研究,取得了创新性成果与一系列新的地学知识发现。具体内容概括如下:(1)根据“斑岩-夕卡岩”矿床理论和找矿矿物学方法,利用钻孔数据集和露采场大比例尺填图及镜下鉴定分析,查明并构建了矿区主矿种与潜在矿种的时空三维模型,新发现了NE向构造赋矿地段、贯入式赋矿地段;(2)利用无人机遥感与地面高光谱短波红外和长波红外技术,识别并建立了矿区20多种主要蚀变矿物并构建了三维多参数矿物模型;(3)运用地球化学XRF测量和微区原位测量技术,建立了高光谱匹配的样品数据集,研发了矿区岩矿石有用和有害元素双矩阵制图软件,实现了传统地质统计学(高斯模拟、克里格插值)与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关联的数学建模,复原并查明了2021年3—4月选矿回收率偏低的配矿矿石矿物组合及其缘由;(4)运用矿区选矿工艺矿物学的生产与实验采选矿的多期次多类型数据集(季-月-日的岩粉、泥粉、精矿、尾矿等,>1 800),研发岩粉与矿粉测试技术与分析方法,查明了上房沟钼矿的难选矿石类型及其有害矿物种类。研究结果表明,矿山多元多类型的数据集具有大数据“5V”(volume, variety, velocity, veracity, value)特征,准确管控矿山大数据的动态关联测量、分析与快速、高效评价有利于矿山智能决策和经济效益提高(回收率)。其中,高精度的多参数三维建模不仅能够深层次挖掘岩矿石的地质、构造、蚀变、矿化等信息模型,核实储量/资源量,还能满足第四代工业5G^(+)矿山的实时矿业(real-time-mi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大数据 高光谱 XRF 地球化学原位分析 地学信息挖掘 知识发现 上房沟mo金属矿床
下载PDF
广西富川岩鹰嘴W-Mo-Cu多金属矿区斑岩体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
5
作者 刘伟 曾佐勋 +3 位作者 李绍凡 贺赤诚 杨宝忠 刘建雄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97-813,共17页
岩鹰嘴W-Mo-Cu多金属矿床位于桂东北W-Mo多金属成矿带中部,矿体产于岩鹰嘴斑岩体内及其接触带矽卡岩中,成矿作用与斑岩体密切相关,但对于该矿床成矿斑岩形成时代至今仍没有精确的年龄数据。本文通过对与该矿床成矿有关的花岗斑岩和花岗... 岩鹰嘴W-Mo-Cu多金属矿床位于桂东北W-Mo多金属成矿带中部,矿体产于岩鹰嘴斑岩体内及其接触带矽卡岩中,成矿作用与斑岩体密切相关,但对于该矿床成矿斑岩形成时代至今仍没有精确的年龄数据。本文通过对与该矿床成矿有关的花岗斑岩和花岗闪长斑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获得其成岩年龄分别为(426.2±2.3)Ma和(426.9±2.3)Ma,说明岩鹰嘴斑岩体是加里东期区域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区域成岩成矿时代对比和矿床地质特征,推测岩鹰嘴W-Mo-Cu多金属矿区成矿作用和岩浆活动可能发生于晚志留世,形成于华南加里东运动由挤压向伸展转换的构造背景下,并与桂东北地区加里东期W-Mo成矿作用产于同一时期、同一构造背景,间接表明在加里东期桂东北地区可能存在一定强度的W-Mo-Cu成矿作用。此外,NE向构造-岩浆带、斑岩体分布带及矿化区外围是寻找斑岩-矽卡岩型W-Mo-Cu多金属矿床、同系列矿床以及隐伏矿床的有利地区,今后应加强该区加里东期花岗岩、花岗斑岩出露区的找矿勘查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锆石U-PB定年 花岗斑岩 花岗闪长斑岩 岩鹰嘴W-mo-Cu金属矿床 桂东北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