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劳动收入居于主体地位吗——劳动收入份额再测算与国际比较 被引量:25
1
作者 刘长庚 柏园杰 《经济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1-50,共20页
由于统计口径、测算方法等不一致,劳动收入份额难以进行动态跟踪和国际比较。为此,本文调整劳动收入份额测算方法,重新界定了分子中统计口径的变化与混合收入的划分方式,论证了以国民收入作为分母的合理性。基于1978—2017年收入法GDP、... 由于统计口径、测算方法等不一致,劳动收入份额难以进行动态跟踪和国际比较。为此,本文调整劳动收入份额测算方法,重新界定了分子中统计口径的变化与混合收入的划分方式,论证了以国民收入作为分母的合理性。基于1978—2017年收入法GDP、1992—2020年资金流量表、1987—2020年投入产出表等数据的测算结果显示,1978—2020年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均值为68.1%,呈向右倾斜的N型变化趋势,近年已回升至均值附近,中国劳动收入仍居于主体地位。与托马斯·皮凯蒂(Thomas Piketty)的数据进行国际比较发现,1978—2020年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均值与法国、英国等国差距为6.7%。本文测算方法改善了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的时期可比性和国际可比性,为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历史核算资料修订提供了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收入份额 国民收入 混合收入 国际比较
原文传递
中国劳动份额再估计 被引量:19
2
作者 李琦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3-29,共7页
针对已有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本文估算了1993-2007年期间个体业主和农户混合收入、雇员报酬和这一期间的劳动份额。结果显示,无论是劳动者报酬、雇员报酬还是包含个体业主和农户劳动收入在内的劳动报酬,其在GDP中的份额从1995年以... 针对已有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本文估算了1993-2007年期间个体业主和农户混合收入、雇员报酬和这一期间的劳动份额。结果显示,无论是劳动者报酬、雇员报酬还是包含个体业主和农户劳动收入在内的劳动报酬,其在GDP中的份额从1995年以后均呈现出下降趋势,并且在2002年之后加速下降。分析表明,个体经济发展滞后是劳动份额较低并逐年下降的主要原因,因而使个体经济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是现阶段扭转劳动份额下降趋势的重要政策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份额 自雇 混合收入
下载PDF
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国际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清华 《当代财经》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15,共11页
我国学者在对中国劳动收入份额进行国际比较时,通常在两个方面产生混乱:一是我国收入法GDP中的劳动者报酬指标包含了非公司业主的混合收入,采用了宽口径的概念,而联合国所推荐的SNA1993中的雇员报酬概念却并不包括混合收入,是窄口径的概... 我国学者在对中国劳动收入份额进行国际比较时,通常在两个方面产生混乱:一是我国收入法GDP中的劳动者报酬指标包含了非公司业主的混合收入,采用了宽口径的概念,而联合国所推荐的SNA1993中的雇员报酬概念却并不包括混合收入,是窄口径的概念;二是2004年我国收入法GDP的统计口径本身发生了变动,使得我国2004年前后的劳动收入份额也不具有可比性。因此,以2004年经济普查数据为基础,通过对自我雇佣者的混合收入按照宽、中、窄三种口径进行调整,基本消除了上述两个不可比因素;并且,以调整后的可比数据为基础,对我国宽、中、窄口径的劳动收入份额进行了全面的国际比较,得到的结论更为稳健可靠。结果发现:如果采用窄口径的劳动者报酬概念,我国的劳动收入份额不仅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15~20个百分点,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分配 劳动收入份额 混合收入 收入法GDP
原文传递
以家庭为单位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制度设计问题——基于三种所得税征收模式的讨论 被引量:25
4
作者 李炜光 陈辰 《南方经济》 CSSCI 2014年第8期44-55,共12页
1993年确立的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征收模式,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虽然做过数次局部调整,从整体来看与经济发展的匹配度仍然不高。学界对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改革主要持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应该坚持并完善现行成熟的分类所得税制,通过... 1993年确立的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征收模式,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虽然做过数次局部调整,从整体来看与经济发展的匹配度仍然不高。学界对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改革主要持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应该坚持并完善现行成熟的分类所得税制,通过征管手段的提高,强化源泉课税,减少税收流失。另一种观点则主张放弃现行的分类所得税制,选择实行综合所得税制。本文主要对以家庭为单位征收个人所得税,是以分类所得税制、综合所得税制,还是混合所得税制为基础更适应现实国情的问题展开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混合所得税制之下实行以家庭为单位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制度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所得税 以家庭为单位征收 混合所得税制
下载PDF
中国要素收入分配再测算 被引量:19
5
作者 谭晓鹏 钞小静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16,共10页
本文采用中国资金流量表和省际收入法GDP的相关数据,在调整个体经营业主混合收入和国有农场营业盈余统计口径的基础上,对1992-2014年间中国整体及各地区的要素收入分配结构进行测算。研究表明:从全国整体情况看,自1992年后,劳动收入份... 本文采用中国资金流量表和省际收入法GDP的相关数据,在调整个体经营业主混合收入和国有农场营业盈余统计口径的基础上,对1992-2014年间中国整体及各地区的要素收入分配结构进行测算。研究表明:从全国整体情况看,自1992年后,劳动收入份额处于一种较低水平稳定状态;资本收入份额呈长期上升趋势,上升趋势较缓;政府收入份额呈周期性波动。地区层面上,各地波动幅度、趋势差异明显。共同特征是政府收入所占比重最小且波动幅度不明显,要素收入份额变动趋势明显的地区有辽宁省、江苏省、北京市、陕西省、江西省和安徽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收入分配 资金流量表 省际收入法GDP 个体经营业主混合收入 国有农场营业盈余
下载PDF
对当前个人所得税改革的评析 被引量:5
6
作者 曹海娟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31-34,共4页
个人所得税的修订频度是其它任何税种所不能比及的,其对社会的影响意义可见一斑。2018年税改是我国个人所得税的一次根本性变革,由“分类征收制”走向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混合征收制”,明确居民个人纳税人和非居民个人纳税人,并修改其... 个人所得税的修订频度是其它任何税种所不能比及的,其对社会的影响意义可见一斑。2018年税改是我国个人所得税的一次根本性变革,由“分类征收制”走向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混合征收制”,明确居民个人纳税人和非居民个人纳税人,并修改其判定标准,调整费用扣除标准,优化税率结构,实行居民纳税人综合所得分月或分次预缴和年度汇算清缴。扣除费用指数化和以家庭为单位进行联合申报将是未来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所得税 改革 混合征收制 基本费用扣除 累计预扣预缴
下载PDF
城市社会空间分异与阶层混居设想——以上海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徐建 《西北人口》 CSSCI 2008年第5期17-21,26,共6页
城市社会空间分异已经成为多个学科研究的热点。本文以上海为例,用较为全面的数据,分析了上海社会空间分异的现状和未来趋势,认为上海已经出现了社会空间分异,并有极化的趋势。在此基础上,文章就不同社会阶层混居的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社会空间 分异 极化 阶层混居
下载PDF
个人所得税改革存在问题与完善思路 被引量:1
8
作者 谢晖颖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91-93,共3页
新的《个人所得税法》的修改与实施,是个人所得税改革道路上的重大进步,进一步适应了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变化。但现行的分类税制、征管制度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也成为实务界、理论界和广大百姓关注的热点。结合个人所得税改革的... 新的《个人所得税法》的修改与实施,是个人所得税改革道路上的重大进步,进一步适应了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变化。但现行的分类税制、征管制度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也成为实务界、理论界和广大百姓关注的热点。结合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发展变化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征收方式、征收管理和征税模式等五个方面谈谈完善个人所得税制的基本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所得税 征税模式 混合所得税制
下载PDF
进一步完善个人所得税改革
9
作者 李红凤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62-64,68,共4页
本轮个人所得税改革后,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如费用扣除标准不灵活、税率结构不合理、尚未实行综合征收等,需要采取诸如细化费用扣除标准、合理设计税率结构、实行综合为主的混合所得税制、完善配套条件等一系列措施来... 本轮个人所得税改革后,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如费用扣除标准不灵活、税率结构不合理、尚未实行综合征收等,需要采取诸如细化费用扣除标准、合理设计税率结构、实行综合为主的混合所得税制、完善配套条件等一系列措施来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用扣除标准 税率结构 混合所得税制
下载PDF
中国功能性分配格局的国际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清华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1-29,共9页
在当前的研究文献中,我国学者在对中国劳动收入份额进行国际比较时,通常在两个方面产生混乱:一是我国收入法GDP中的劳动者报酬指标包含了非公司业主的混合收入,采用的是宽口径的概念,而SNA1993中的雇员报酬概念却并不包括混合收入,是窄... 在当前的研究文献中,我国学者在对中国劳动收入份额进行国际比较时,通常在两个方面产生混乱:一是我国收入法GDP中的劳动者报酬指标包含了非公司业主的混合收入,采用的是宽口径的概念,而SNA1993中的雇员报酬概念却并不包括混合收入,是窄口径的概念。因此,根据我国收入法GDP数据直接计算出的劳动收入份额并不具有国际可比性;二是2004年我国收入法GDP的统计口径本身发生了变动,使得我国2004年前后的劳动收入份额也不具有可比性。本文首先以2004年经济普查数据为基础,对自我雇用者的混合收入按照宽、中、窄三种口径进行调整,基本消除了上述两个不可比因素;其次,以调整后的可比数据为基础,本文对我国劳动收入份额进行了全面的国际比较,结果发现:如果采用窄口径的劳动报酬概念,我国的劳动收入份额不仅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15-20个百分点,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分配 劳动收入份额 混合收入 收入法GDP
下载PDF
不同收入阶层混合居住模式——价值评判与实施策略 被引量:98
11
作者 单文慧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6-29,39,共5页
分析了混合居住模式产生的现实背景及其价值理念 ,介绍了美国混合居住项目运作的主要方法及其成功的关键因素 。
关键词 混合居住模式 居住空间 社会资本
下载PDF
大都市居住空间分异及其应对策略 被引量:36
12
作者 余佳 丁金宏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7-72,共6页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大都市的社会空间正经历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居住空间分异现象已经在多种地域尺度上存在。中国居住空间分异的原因与国外不同,收入差距带来的社会分层以及政府“经营城市”的理念是加速分异的主要原因,其直接后果...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大都市的社会空间正经历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居住空间分异现象已经在多种地域尺度上存在。中国居住空间分异的原因与国外不同,收入差距带来的社会分层以及政府“经营城市”的理念是加速分异的主要原因,其直接后果是在社会空间上造成不同阶层的隔离和集聚,并在公共产品的供给上影响弱势群体。混合居住是改变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应对策略,但在自由和商品化的城市住宅市场中,不同阶层人群的分区居住是必然的现象,因而混合居住模式能否成功运作,有赖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和政策基础,尤其是政府的主动介入和积极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空间分异 分区居住 混合居住 大都市
下载PDF
基于混合居住的城市毗邻隔离住区更新 被引量:17
13
作者 杨昌鸣 张祥智 李湘桔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12,共5页
将混合居住理论应用于既有住区更新研究中,在对城市中普遍存在的毗邻隔离住区类型进行概念界定与特征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互融更新的策略,并尝试在微观层面上深化混合居住理论,增进混合的实效性。
关键词 既有住区 毗邻隔离 混合居住 互融 更新
原文传递
城市边缘化社区聚居模式初探——桃浦七村实地调查的思考 被引量:8
14
作者 郑孝正 秦岚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47-51,共5页
本文结合对一个城市边缘化社区的实地调查,综合分析了边缘化社区居民的生活习惯和聚居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住区规划和建筑方面的对策;最后讨论了边缘社区的聚居模式和阶层混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居住分异 边缘社区 聚居模式 阶层混居
下载PDF
混合式住区对中国大都市住房建设的启示 被引量:9
15
作者 易峥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74-78,共5页
鉴于中国大都市中日益显著的居住隔离现象,对于住房选择的干预越来越依赖市场,而现有住房政策、土地政策和城市规划忽视了住房和社区的社会意义,应当在住房发展中让不同收入阶层、不同类型家庭在社区和邻里层面混合居住,享有同等的社会... 鉴于中国大都市中日益显著的居住隔离现象,对于住房选择的干预越来越依赖市场,而现有住房政策、土地政策和城市规划忽视了住房和社区的社会意义,应当在住房发展中让不同收入阶层、不同类型家庭在社区和邻里层面混合居住,享有同等的社会资源,使社会各阶层在城市空间层面上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减轻由于居住空间分异所引发的社会问题。这一理想的实现必须依靠适度正确的制度干预。通过介绍美国、香港等国家和城市混合式住区发展的经验,引发更多从政策和实践等各个层面对中国大都市住房建设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式住区 中国大都市住房建设
下载PDF
居住分异条件下的和谐社区规划策略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汪思慧 冉凌风 《规划师》 2008年第B09期60-62,共3页
居住分异的实质是社会分层在居住空间地域上的反映,居住分异虽然具有促进社区居民和谐生活、便于社区管理、推动社区服务专业化等积极影响,但也存在加剧贫困问题、引起社会群体冲突、导致就业机会分布不均等消极影响。研究表明,"... 居住分异的实质是社会分层在居住空间地域上的反映,居住分异虽然具有促进社区居民和谐生活、便于社区管理、推动社区服务专业化等积极影响,但也存在加剧贫困问题、引起社会群体冲突、导致就业机会分布不均等消极影响。研究表明,"大杂居、小聚居"的混合居住模式通过中间阶层与低收入者混合居住、中间阶层与高收入者混合居住的做法,实现了不同社会阶层的共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居住分异现象带来的负面效应,是我国针对居住分异现象应采取的最佳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分异 和谐社区 混合居住模式
下载PDF
社区建设的“第三条道路”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彦辉 《华中建筑》 2001年第6期9-11,共3页
该文介绍了吉登斯“第三条道路”中社区建设构想的主要内容,并分析指出其对我国当前城市居住社区建设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居住社区 城市建设 混合居住 规划设计
下载PDF
美国混合住区发展建设模式研究及其启示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甜 宋彦 黄一如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3-90,共8页
文章以美国混合住区为研究对象,归纳其发展概况,选取典型案例,从建设规模、混居形态、规划特点三个方面阐述包容性区划、"希望六号"及"住区选择"计划主导下混合住区的建设模式,按照居民构成和混合尺度两个维度识别... 文章以美国混合住区为研究对象,归纳其发展概况,选取典型案例,从建设规模、混居形态、规划特点三个方面阐述包容性区划、"希望六号"及"住区选择"计划主导下混合住区的建设模式,按照居民构成和混合尺度两个维度识别五类典型混居模式。美国混居建设由目标相对单一的包容性住区逐渐发展为"混居社区"理念,从物质空间改造转向居民社会经济环境的整体提升,从疏散贫困的行动转向积极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最终形成人口与项目支持相结合的建设模式。文章通过美国混合住区建设经验对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住区 包容性区划 希望六号计划 住区选择计划 可负担住宅 建设模式
原文传递
我国混合居住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祥智 叶青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6-45,共10页
将我国的混合居住研究历程划分为萌芽时期、起步时期、快速发展时期三个阶段,从六个方面梳理了关于混合居住的主要研究进展,对已有研究的特征与局限、问题进行了评析。认为混合居住研究应在街区规划、乡—城居民的空间融合、既有住区更... 将我国的混合居住研究历程划分为萌芽时期、起步时期、快速发展时期三个阶段,从六个方面梳理了关于混合居住的主要研究进展,对已有研究的特征与局限、问题进行了评析。认为混合居住研究应在街区规划、乡—城居民的空间融合、既有住区更新三方面做进一步拓展;实现由居住混合向社会融合的发展应是该领域研究关注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居住 研究进展 评价 展望
原文传递
混合居住视角下“收储保障房”的社会效应评估——以江苏常州市为例 被引量:5
20
作者 孙洁 朱喜钢 +1 位作者 林晓群 余思奇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73-80,共8页
从混合居住视角,评估了常州市收储社会闲置房源作为公租房这一举措的社会效应,认为该做法规避了贫困边缘化和集中化,确保保障对象居住就业的空间匹配以及维持原社会网络,在城市尺度上促进了不同阶层的混含居住。但是,房源相对集中的老... 从混合居住视角,评估了常州市收储社会闲置房源作为公租房这一举措的社会效应,认为该做法规避了贫困边缘化和集中化,确保保障对象居住就业的空间匹配以及维持原社会网络,在城市尺度上促进了不同阶层的混含居住。但是,房源相对集中的老旧社区呈现出日益严重的老龄化、贫困化、邻里网络松散和社区管理缺失等特征,这种安置致使低收人群体在一定程度上遭到邻里排斥,获得有益文化与行为示范有限,受到非正式社会控制力的影响薄弱。从长远来看,此举难以形成有益的混含居住和可持续的社会融含效果,甚至可能致使贫困空间固化。因此完善类似住房政策仍需要强化政府介入以及相关政策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居住 收储保障房 社会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