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槲寄生中黄酮的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李俶 倪永年 李莉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8-71,共4页
目的:筛选出分离纯化槲寄生总黄酮的最佳树脂,并对影响分离纯化的因素进行研究,得到优化的纯化条件。方法:选择了四种大孔吸附树脂(AB-8、NKA-9、NKA-II和D101)用来分离纯化槲寄生中的总黄酮,采用动态吸附-解吸方法,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 目的:筛选出分离纯化槲寄生总黄酮的最佳树脂,并对影响分离纯化的因素进行研究,得到优化的纯化条件。方法:选择了四种大孔吸附树脂(AB-8、NKA-9、NKA-II和D101)用来分离纯化槲寄生中的总黄酮,采用动态吸附-解吸方法,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研究不同的大孔吸附树脂及其不同的工艺条件对总黄酮分离纯化的影响。结果:AB-8分离效果最好,其最佳工艺为上柱原液pH值4左右,上柱速度2BV/h,以40%乙醇为洗脱液控制洗脱液流速1BV/h,洗脱液用量为4BV。经AB-8纯化后,槲寄生产品中黄酮的纯度由12.16%提高到43.56%。结论:AB-8大孔树脂可以较好地分离纯化槲寄生黄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寄生 总黄酮 大孔吸附树脂
下载PDF
一种槲寄生多肽的一级结构分析和抗肿瘤活性 被引量:14
2
作者 孔景临 杜秀宝 +2 位作者 范崇旭 徐建富 郑晓军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813-817,共5页
目的 研究槲寄生枝叶中肽类抗肿瘤活性成分并阐明其结构。方法 应用阳离子交换、凝胶过滤及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用于测定质量数。采用Edman降解结合酶解法确定多肽的完整序列。对多肽用MTT法... 目的 研究槲寄生枝叶中肽类抗肿瘤活性成分并阐明其结构。方法 应用阳离子交换、凝胶过滤及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用于测定质量数。采用Edman降解结合酶解法确定多肽的完整序列。对多肽用MTT法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结果 从槲寄生中纯化出一种新的多肽,命名为槲寄生毒素B2(viscotoxin B2),其一级结构为KSCCKNTTGRNIYNTCRFAGGSRERCAKLSGCKIISASTCPSDYPK。Viscotoxin B2对体外培养的大鼠成骨样肉瘤细胞的IC50为1.6 mg·L~1。结论 Viscotoxin B2与白果槲寄生中的槲寄生毒素有很高的同源性,并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寄生 槲寄生毒素 槲寄生毒素B2 一级结构 抗肿瘤活性
下载PDF
光合细菌转化槲寄生制剂抗肿瘤活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杨官娥 张肇铭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0-43,共4页
通过急性毒性实验比较各制剂组的毒性,MTT法考查各制剂组对人体外癌细胞的生长抑制率,体内实验考查各制剂组对移植性肿瘤的抗肿瘤作用。结果表明,光合细菌(PSB)制剂组、光合细菌转化槲寄生(PSBT)制剂组无毒,PSBT降低了槲寄生的毒性;PSB... 通过急性毒性实验比较各制剂组的毒性,MTT法考查各制剂组对人体外癌细胞的生长抑制率,体内实验考查各制剂组对移植性肿瘤的抗肿瘤作用。结果表明,光合细菌(PSB)制剂组、光合细菌转化槲寄生(PSBT)制剂组无毒,PSBT降低了槲寄生的毒性;PSBT制剂组对人体外癌细胞BGC-803、A2780、KB和小鼠体内S180肉瘤、H22肝癌、Lewis肺癌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且抗肿瘤活性高于其他制剂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细菌 槲寄生 急性毒性 抗肿瘤活性 生物转化
下载PDF
西双版纳4种生境下的桑寄生与寄主植物多样性及分布特点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煊妮 张玲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01-711,共11页
为了解不同生境下桑寄生植物分布的特点,研究选择了西双版纳地区受到一定程度干扰的片段化森林、林缘、公路边和种植园4种生境,采用样带调查法和路边调查法进行桑寄生和寄主植物的调查.共调查记录树木3 170棵,调查到桑寄生植物3科,8属,1... 为了解不同生境下桑寄生植物分布的特点,研究选择了西双版纳地区受到一定程度干扰的片段化森林、林缘、公路边和种植园4种生境,采用样带调查法和路边调查法进行桑寄生和寄主植物的调查.共调查记录树木3 170棵,调查到桑寄生植物3科,8属,17种,2变种和1亚种,被感染的寄主植物1 567棵,分属61科,170属,276种;其中五蕊寄生、澜沧江寄生和鞘花感染的寄主种类最多,分别为235种、86种和46种.分析结果表明西双版纳桑寄生植物多分布在海拔1 500 m以下的区域;森林中的寄生感染率和寄生强度最低,桑寄生植物倾向于生长在物种多样性较低、食果鸟活动频繁的林缘、公路边、种植园等受一定程度干扰的环境中,高大树木促进桑寄生的聚集生长.通过对西双版纳地区不同生境下的桑寄生与寄主植物物种多样性和分布特点的调查比较,可为研究群落中桑寄生-寄主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提供基础资料和实例,对热带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寄生 寄生感染率 寄生强度 西双版纳 土地利用
原文传递
槲寄生总黄酮微波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盈蕾 陈建华 陈亚洲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62-66,共5页
目的:优化提取槲寄生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及测定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以产品中总黄酮的质量分数为指标,正交试验L9(34)对槲寄生的微波辅助萃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测定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槲寄生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溶... 目的:优化提取槲寄生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及测定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以产品中总黄酮的质量分数为指标,正交试验L9(34)对槲寄生的微波辅助萃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测定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槲寄生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溶液体积分数70%、微波萃取功率500W、固液比1:40(g/mL)、萃取温度70℃,提取率达1.88%。其体外清除DPPH自由基及·OH的IC50值分别为0.036mg/mL和0.572mg/mL。结论:槲寄生总黄酮抗氧化活性明显,且最佳工艺操作简单快捷,适用于工业化大批量提取槲寄生总黄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寄生 总黄酮 工艺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贵州油茶桑寄生种类及发生规律研究初报 被引量:10
6
作者 邱建生 杨再华 +10 位作者 余金勇 朱秀娥 吴跃开 王进 许杰 罗扬 王荣贵 罗再林 袁昌选 舒广州 李湘黔 《贵州林业科技》 2011年第1期15-18,共4页
油茶桑寄生是能够寄生在油茶植株上的所有桑寄生亚科植物的总称。通过对黔东南州、铜仁地区、黔西南州的16个油茶主产县调查,初步发现贵州油茶桑寄生有5属6种;贵州油茶桑寄生的发生,与纬度关系密切。从总体调查情况看:从锦屏县与黎平县... 油茶桑寄生是能够寄生在油茶植株上的所有桑寄生亚科植物的总称。通过对黔东南州、铜仁地区、黔西南州的16个油茶主产县调查,初步发现贵州油茶桑寄生有5属6种;贵州油茶桑寄生的发生,与纬度关系密切。从总体调查情况看:从锦屏县与黎平县交界的新华乡、高屯镇,向西经三都、平塘、罗甸、望谟、册亨至广西斜线以南的带状区域,为贵州省油茶桑寄生的高发区,越往南寄生越重。在此区域内油茶桑寄生是影响油茶产量的关键因子之一,是油茶植物寄生中的重点防控种类;油茶桑寄生的海拔分布从170米~1300米均有。但在同一区域内,海拔低的地点,油茶桑寄生的寄生率高于海拔高的地点。在贵州省,油茶桑寄生高发区域具有较好的水热条件,往往是油茶的高产区域,因此,油茶桑寄生可以作为油茶生产区划的重要指示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桑寄生 种类 发生规律
下载PDF
槲寄生中总黄酮化合物提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李俶 李莉 倪永年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346-349,共4页
运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槲寄生中黄酮类物质。通过正交试验法探讨了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分别考察了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时间和固液比3个因素对槲寄生中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80%,超声时间为15min,... 运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槲寄生中黄酮类物质。通过正交试验法探讨了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分别考察了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时间和固液比3个因素对槲寄生中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80%,超声时间为15min,料液比为1: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寄生 总黄酮 超声波提取
下载PDF
槲寄生碱的不同提取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李俶 倪永年 李莉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94-97,共4页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酸水溶液提取、超声波辅助浸提等3种方法提取槲寄生碱。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是A2B1C1D3,即温度50℃,压力25MPa,时间1h,夹带剂氯仿;酸水溶液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是1.5%的盐酸回流提取6h;超声波辅助...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酸水溶液提取、超声波辅助浸提等3种方法提取槲寄生碱。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是A2B1C1D3,即温度50℃,压力25MPa,时间1h,夹带剂氯仿;酸水溶液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是1.5%的盐酸回流提取6h;超声波辅助浸提的最佳工艺条件是A1B2C2,即乙醇体积分数100%,超声时间30min,固液比3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寄生 生物碱 提取工艺
原文传递
槲寄生内生真菌在槲寄生寄生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7
9
作者 丁志山 蒋福升 +3 位作者 金波 徐莉 陈铌铍 吕圭源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243-1246,共4页
目的:研究槲寄生内生真菌在槲寄生寄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槲寄生8个不同部位的组织进行外植体培养,分离纯化其内生真菌,利用CMC平板培养和DNS法筛选出具有较高纤维素酶活性的菌株;将槲寄生寄生的膨大部位进行组织切片,染色观察其内... 目的:研究槲寄生内生真菌在槲寄生寄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槲寄生8个不同部位的组织进行外植体培养,分离纯化其内生真菌,利用CMC平板培养和DNS法筛选出具有较高纤维素酶活性的菌株;将槲寄生寄生的膨大部位进行组织切片,染色观察其内生真菌的组织分布。结果:槲寄生体内分布着丰富的真菌菌丝;从槲寄生各组织部位共分离出83株内生真菌;初步筛选得到38株可降解纤维素的菌株,19株降解纤维素能力较强,其中10株分离自槲寄生寄生的膨大部位。结论:内生真菌分泌纤维素酶可降解枫杨树的细胞壁及细胞间隙组织,协助槲寄生的吸器穿透枫杨树组织,帮助槲寄生在枫杨树上寄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寄生 内生真菌 寄生 纤维素酶
下载PDF
茶槲寄生“螃蟹脚”中黄酮醇及黄烷醇类化合物的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倪婷婷 李璐 +2 位作者 赵明 邵宛芳 李家华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84-488,共5页
随着古树普洱茶的流行,寄生在古茶树上的茶槲寄生"螃蟹脚"也成为一种饮料,但是相关研究甚少。本文应用三氯化铝比色法和酒石酸铁法分别测定了"螃蟹脚"中黄酮类化合物与茶多酚的总含量;应用HPLC法检测了黄酮醇及表... 随着古树普洱茶的流行,寄生在古茶树上的茶槲寄生"螃蟹脚"也成为一种饮料,但是相关研究甚少。本文应用三氯化铝比色法和酒石酸铁法分别测定了"螃蟹脚"中黄酮类化合物与茶多酚的总含量;应用HPLC法检测了黄酮醇及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4种茶叶中主要的黄烷醇类物质。结果表明:"螃蟹脚"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总含量为7.65 mg/g,检测到了包括杨梅素(0.16 mg/g)、槲皮素(0.03 mg/g)、山柰酚(0.05 mg/g)和6个未知组分在内的9个黄酮醇组分;并检测到EGC、EGCG、ECG三种黄烷醇类物质,但其茶多酚总含量比茶叶低,仅为0.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寄生 螃蟹脚 黄酮醇 黄烷醇 HPLC
下载PDF
槲寄生UPLC指纹图谱研究
11
作者 张奡锴 李文杰 +5 位作者 董扬扬 褚寒冰 董学海 赵丽艳 张万明 张元元 《神经药理学报》 2024年第3期1-8,共8页
目的:建立槲寄生超高效液相色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PLC)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结合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为槲寄生药材质量一... 目的:建立槲寄生超高效液相色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PLC)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结合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为槲寄生药材质量一致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色谱柱为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2.1×100 mm,1.8μm);流动相为乙腈(A)-0.5%乙酸水(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0℃;进样量3μL。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2012版)》建立槲寄生指纹图谱,标定其共有峰,并进行相似度评价;采用SPSS 26.0对14批不同产地的槲寄生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槲寄生指纹图谱的方法学考察结果良好,确定了14个共有峰,通过与对照品比对,指认了其中4号峰为紫丁香苷、9号峰为高圣草素-7-O-β-D-葡萄糖苷。相似度评价结果显示,11批样品的相似度在0.950以上,其余3批相似度小于0.950;通过聚类分析将样品聚为3类,S5单独为一类,S12,S7,S9为一类,其余样品聚为一类;主成分分析得到的4个主成分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8.732%,其中S5、S10、S3、S11样品的主成分因子在综合得分位于前四位,整体质量良好。结论:该研究所建立的指纹图谱方法分离度、精密度、稳定性良好,分析时间短,并且结合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为槲寄生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寄生 UPLC 指纹图谱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相似度评价 质量控制
下载PDF
Active chinese mistletoe lectin-55 enhances colon cancer surveillance through regulating innate and adaptive immune responses 被引量:5
12
作者 Yan-Hui Ma Wei-Zhi Cheng +6 位作者 Fang Gong An-Lun Ma Qi-Wen Yu Ji-Ying Zhang Chao-Ying Hu Xue-Hua Chen Dong-Qing Zha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34期5274-5281,共8页
AIM:To investigate the potential role of Active Chinese mistletoe lectin-55 (ACML-55) in tumor immune surveillance. METHODS: In this study, an experimental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hypodermic inoculating the colon can... AIM:To investigate the potential role of Active Chinese mistletoe lectin-55 (ACML-55) in tumor immune surveillance. METHODS: In this study, an experimental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hypodermic inoculating the colon cancer cell line CT26 (5 × 105 cells) into BALB/c mice. The experimental treatment was orally administered with ACML-55 or PBS, followed by the inoculation of colon cancer cell line CT26. Intracellular cytokine staining was used to detect IFN-γ production by tumor antigen specific CD8+ T cells. FACS analysis was employed to profi le composition and activation of CD4+, CD8+, γδ T and NK cells. RESULTS: Our results showed, compared to PBS treated mice, ACML-55 treatment signifi cantly delayed colon cancer development in colon cancer -bearingBalb/c mice in vivo. Treatment with ACML-55 enhanced both Ag specifi c activation and proliferation of CD4+ and CD8+ T cells, and increased the number of tumor Ag specific CD8+ T cells. It was more important to increase the frequency of tumor Ag specific IFN-γ producing-CD8+ T cells. Interestingly, ACML-55 treatment also showed increased cell number of NK, and γδT cells, indicating the role of ACML-55 in activation of innate lymphocytes. CONCLUSION: Our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ACML-55 therapy can enhance function in immune surveillance in colon cancer-bearing mice through regulating both innate and adaptive immune respon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ive chinese mistletoe lectin-55 Coloncancer Immune surveillance Tumor therapy Agspecific-CD8+ T cell
下载PDF
北寄生凝集素的分离和性质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格娥 刘庆 袁小妹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49-352,共4页
采用酸处理Sepharose6B亲和层析和SephacrylS-200凝胶过滤,首次从中药北寄生中分得一种有毒凝集素,称为北寄生凝集素(Viscumcoloratumlectin,VCL),是一种高毒性的植物毒蛋白,... 采用酸处理Sepharose6B亲和层析和SephacrylS-200凝胶过滤,首次从中药北寄生中分得一种有毒凝集素,称为北寄生凝集素(Viscumcoloratumlectin,VCL),是一种高毒性的植物毒蛋白,对小鼠静脉给药的LD_(50)为4.4μg/kg,其粗提物也具有很强的毒性,对小鼠腹腔给药的LD_(50)为0.2g/kg,分子量52000,等电点1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寄生 桑寄生科 槲寄生 凝集素
下载PDF
热带人工种植园桑寄生植物空间分布格局初查 被引量:6
14
作者 随意 张玲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55-764,共10页
了解桑寄生空间分布格局与群落寄主多样性、组成及相关性状的关系,对掌握物种间关系和群落结构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研究采用样地调查法,对西双版纳不同种植模式种植园中桑寄生的感染率及寄生强度进行调查,比较了不同年龄阶段桑寄生的空... 了解桑寄生空间分布格局与群落寄主多样性、组成及相关性状的关系,对掌握物种间关系和群落结构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研究采用样地调查法,对西双版纳不同种植模式种植园中桑寄生的感染率及寄生强度进行调查,比较了不同年龄阶段桑寄生的空间分布格局,分析了寄主性状与寄生感染率和寄生强度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种植园内桑寄生呈现明显的聚集分布,且聚集强度随其年龄增加而减弱,与寄主树分布格局无关.桑寄生的感染率随树种多样性的增加分别为67.09%,66.35%和40.48%,呈下降趋势.桑寄生的感染率和寄生强度与寄主个体的高度、冠幅、胸径,及寄主多度(与感染率和寄生强度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409和0.455)呈正相关,表明桑寄生更偏好感染和聚集在较高大和优势度较高的寄主.作者认为在种植园建设和管理模式上,可通过增加树种多样性来降低桑寄生感染率,从而提高生产力和生产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园 桑寄生 空间分布格局 感染率 寄生强度
原文传递
槲寄生在荷瘤小鼠体内的抗肿瘤作用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欣 李亚雄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9年第6期15-16,共2页
为了探讨槲寄生在荷瘤小鼠体内的抗肿瘤作用,将槲寄生提取物1.65~15mg/(kg·d)经皮下分别注射于荷肉瘤S180的实体瘤和腹水瘤小鼠体内,连续注射9d后,分别对其肿瘤重量、抑瘤率、脾有核细胞数、脾指数、生存期以及肿瘤组织等病理变... 为了探讨槲寄生在荷瘤小鼠体内的抗肿瘤作用,将槲寄生提取物1.65~15mg/(kg·d)经皮下分别注射于荷肉瘤S180的实体瘤和腹水瘤小鼠体内,连续注射9d后,分别对其肿瘤重量、抑瘤率、脾有核细胞数、脾指数、生存期以及肿瘤组织等病理变化进行观测。试验结果表明,槲寄生对体内肿瘤生长的抑制率为14.7%~28.3%,经其治疗后,小鼠的存活时间及脾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其瘤组织中为较致密的结缔组织,对照为疏松的结缔组织。槲寄生在荷瘤小鼠体内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对脾脏的保护功能可能与其抗瘤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寄生 抗肿瘤作用 肉瘤S180细胞 荷瘤小鼠
下载PDF
Modeling the effect of stand and site characteristics on the probability of mistletoe infestation in Scots pine stands using remote sensing data
16
作者 Luiza Tymińska-Czabańska Piotr Janiec +5 位作者 Pawel Hawrylo Jacek Slopek Anna Zielonka Pawel Netzel Daniel Janczyk Jaroslaw Socha 《Forest Ecosystems》 SCIE CSCD 2024年第3期296-306,共11页
Over the past decade,the presence of mistletoe(Viscum album ssp.austriacum)in Scots pine stands has increased in many European countries.Understanding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occurrence of mistletoe in stands i... Over the past decade,the presence of mistletoe(Viscum album ssp.austriacum)in Scots pine stands has increased in many European countries.Understanding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occurrence of mistletoe in stands is key to making appropriate forest management decisions to limit damage and prevent the spread of mistletoe in the future.Therefore,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probability of mistletoe occurrence in Scots pine stands in relation to stand-related endogenous factors such as age,top height,and stand density,as well as topographic and edaphic factors.We used 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imagery from 2,247 stands to detect mistletoe in Scots pine stands,while majority stand and site characteristics were calculated from airborne laser scanning(ALS)data.Information on stand age and site type from the State Forest database were also used.We found that mistletoe infestation in Scots pine stands is influenced by stand and site characteristics.We documented that the densest,tallest,and oldest stands were more susceptible to mistletoe infestation.Site type and specific microsite conditions associated with topography were also important factors driving mistletoe occurrence.In addition,climatic water balance was a significant factor in increasing the probability of mistletoe occurrence,which is important in the context of predicted temperature increases associated with climate change.Our results are important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patterns of mistletoe infestation and ecosystem functioning under climate change.In an era of climate change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the use of remote sensing methods to determine the risk of mistletoe infestation can be a very useful tool for managing forest ecosystems to maintain forest sustainability and prevent forest disturb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 Tree infestation mistletoe occurrence ALS UAV Scots pine
下载PDF
槲寄生对人大肠癌HCT116细胞细胞周期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叶孟 林蕾 +2 位作者 王少敏 倪曙民 吴骁 《现代实用医学》 2007年第10期780-781,784,共3页
目的探讨槲寄生对人大肠癌HCT116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测定槲寄生对HCT116增殖的影响,瑞特-姬姆萨染色和吖啶橙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周期分析。结果槲寄生对HCT116细胞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显微镜... 目的探讨槲寄生对人大肠癌HCT116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测定槲寄生对HCT116增殖的影响,瑞特-姬姆萨染色和吖啶橙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周期分析。结果槲寄生对HCT116细胞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显微镜下肿瘤细胞体积缩小,核染色质固缩,部分发生核偏位,并使人大肠癌HCT116细胞周期阻止在G2/M期。结论槲寄生对HCT116细胞有明显的生长抑制和细胞周期阻滞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寄生 细胞周期 大肠肿瘤
下载PDF
槲寄生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蒋大珍 马佰诚 +3 位作者 杨皎 罗进城 孙雪薇 李佳琳 《北方农业学报》 2023年第5期84-92,共9页
【目的】优化槲寄生多糖提取工艺,探究抗氧化活性,为槲寄生多糖提取及有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多糖得率为考查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分析料液比、超声时间、超声温度、超声功率对槲寄生多糖得率的影响;运用响应面法对槲寄生多糖... 【目的】优化槲寄生多糖提取工艺,探究抗氧化活性,为槲寄生多糖提取及有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多糖得率为考查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分析料液比、超声时间、超声温度、超声功率对槲寄生多糖得率的影响;运用响应面法对槲寄生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测定槲寄生多糖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对三价铁离子的总还原力。【结果】不同因素水平下,料液比1∶30(g∶mL)、超声温度70℃、超声时间20 min、超声功率300 W时,对应的槲寄生多糖得率最高,分别为3.85%、5.59%、8.60%、5.86%,对槲寄生多糖得率的影响为超声温度>超声时间>超声功率>料液比;响应面法优化结果:料液比1∶29(g∶mL)、超声时间15 min、超声温度64℃、超声功率300 W时,槲寄生多糖得率最高,为8.17%。2 mg/mL多糖溶液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分别为79.07%、51.38%,IC_(50)分别为0.612、2.611 mg/mL;对三价铁离子的总还原力为0.33。【结论】槲寄生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9(g∶mL)、超声时间15 min、超声温度64℃、超声功率300 W;槲寄生多糖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均有清除作用,对三价铁离子具有还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寄生 多糖 工艺优化 响应面法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槲寄生抗肿瘤有效成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柏年 杨官娥 +1 位作者 漆小梅 李青山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131-1136,共6页
槲寄生类植物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其主要抗肿瘤活性成分为凝集素类和生物碱类。对这2类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结构与活性以及槲寄生制剂的临床试验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关键词 槲寄生 凝集素 生物碱 抗肿瘤
下载PDF
寄主植物对桑寄生植物叶片功能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苏国发 张玲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1-347,共7页
为了解寄生植物叶片功能性状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了西双版纳地区寄主植物对3种桑寄生植物叶片功能性状的影响,并分析了桑寄生植物与寄主植物叶片功能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寄主植物的相同寄生植物叶片功能性状存在显著差异,来... 为了解寄生植物叶片功能性状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了西双版纳地区寄主植物对3种桑寄生植物叶片功能性状的影响,并分析了桑寄生植物与寄主植物叶片功能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寄主植物的相同寄生植物叶片功能性状存在显著差异,来自7种寄主植物的五蕊寄生(Dendrophthoe pentandra)的叶片含水量(61.2%~70.1%)、氮含量(9.6~16.0 g/kg)、碳氮比(30.8~48.5)以及缩合单宁含量(3.3%~11.0%)等性状的差异较大;从4种寄主植物上获取的澜沧江寄生(Scurrula chingii var.yunnanensis)的叶片含水量(60.0%~71.7%)、碳含量(431.3~502.3 g/kg)和缩合单宁含量(3.8%~9.9%)等性状也呈现较大种间差异,而在2种寄主植物上的离瓣寄生(Helixanthera parasitica)的叶片功能性状没有显著差异。桑寄生植物与寄主植物的叶片含水量、总碳含量、总氮含量、碳氮比和缩合单宁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寄主植物作为桑寄生植物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会影响桑寄生植物叶片的相应功能性状。桑寄生植物能从寄主植物获取部分的水、碳、氮以及缩合单宁,但对不同元素的获取能力因寄主种类不同而有所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寄生 寄生植物 叶片功能性状 寄生-寄主植物关系 化学性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