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违法性认识错误的不可避免性及其认定 被引量:64
1
作者 孙国祥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02-724,共23页
基于现代刑法的责任主义原则,域外刑法理论和刑事立法逐渐肯定违法性认识错误对罪责的影响,承认在违法性认识错误不可避免的场合,不知法律可以成为罪责的阻却事由。违法性认识错误的不可避免性成为理论研究的核心。受"不知法律不免... 基于现代刑法的责任主义原则,域外刑法理论和刑事立法逐渐肯定违法性认识错误对罪责的影响,承认在违法性认识错误不可避免的场合,不知法律可以成为罪责的阻却事由。违法性认识错误的不可避免性成为理论研究的核心。受"不知法律不免罪"的传统原则影响,无论是刑法规定还是刑事司法,各国对违法性认识不可避免性的把握仍十分严苛,几成一种罕见的例外。应当承认,现代刑法规范越来越复杂,公民对法规范的认识也越来越困难。因此,行为人只要在通常的法规范意识支配下,履行了法规范注意义务,但仍难以避免地陷入了违法性认识错误而实施了刑法禁止行为,就应认定为具备违法性认识错误不可避免性而阻却罪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违法性 认识错误 不知法律 阻却罪责
原文传递
“不知法不免责”准则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25
2
作者 劳东燕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6-116,共11页
刑法中事实错误与法律错误分类的现代意义与罗马法无关。对“不知法不免责”准则的发展历史的考察表明,无论在大陆法的语境中,还是在普通法的语境中,现代的“不知法不免责”准则都建立在知法的推定的基础之上。知法的推定与近代以来国... 刑法中事实错误与法律错误分类的现代意义与罗马法无关。对“不知法不免责”准则的发展历史的考察表明,无论在大陆法的语境中,还是在普通法的语境中,现代的“不知法不免责”准则都建立在知法的推定的基础之上。知法的推定与近代以来国家权威的扩张与治理方式的理性化存在紧密联系。借助知法的推定,“不知法不免责”准则与责任主义在古典的刑法理论体系中得以自洽共存。在知法的推定动摇之后,为维护“不知法不免责”的传统立场,人们提出诸种新的理论根据,但这些根据无法使传统立场正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错误 知法的推定 事实错误 责任主义 治理方式
原文传递
论语义学视角下的法律错误——兼论对强奸罪中的被害人不同意认识错误的性质 被引量:5
3
作者 杨春然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4-139,共16页
传统划分法律错误的标准总受到诸如规范错误、作为义务错误以及教唆错误等处理的质疑,以至于学界产生了否定法律错误独立性的思想。为了精确反映责任,法律错误存在着独立的必要,而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刑法秉承形式主义,又为其独立提供了规... 传统划分法律错误的标准总受到诸如规范错误、作为义务错误以及教唆错误等处理的质疑,以至于学界产生了否定法律错误独立性的思想。为了精确反映责任,法律错误存在着独立的必要,而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刑法秉承形式主义,又为其独立提供了规范根据。法律的存在形式是文字符号,但记述的却是社会事实,法律错误实质是法条语意具体化或者事实化的过程中发生的推理错误。当法律记述的对象含有价值事实时,法条语意判断需要价值判断作补充。民法错误不具有独立性,可以将其视为是规范的要素错误,应根据外行人平行评价标准确定其性质。法律错误的边界并非静止不动,随着法律条文的变动,事实错误通常会不断地向法律错误转化。被告人对法律所选择的事实负有更高的注意义务,故法律错误的可责性一般大于事实错误。不过,最后的手段原则使被犯罪化的行为具有碎片性的特征,作为从禁止规范的未遂禁止又不能脱离主禁止规范独立适用,这导致入罪型的法律错误不会像事实错误那样,因未遂禁止而可能受到处罚,即责任主义原则时常会受到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实错误 法律错误 民法错误 主禁止规范 从禁止规范
原文传递
故意中意义认知和违法性认识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于润芝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 2019年第3期94-107,共14页
违法性认识相关争论能够还原为如何界定故意内容、理解责任根据等问题。故意中意义认知与违法性认识关系的确立,可以揭示违法性认识命题下故意说和责任说的根本分歧,也可以作为区分事实错误和法律错误的实质标准。以我国刑法第14条为依... 违法性认识相关争论能够还原为如何界定故意内容、理解责任根据等问题。故意中意义认知与违法性认识关系的确立,可以揭示违法性认识命题下故意说和责任说的根本分歧,也可以作为区分事实错误和法律错误的实质标准。以我国刑法第14条为依据,意义认知是行为人在社会意义上对犯罪事实有害性的认识,该认识须达到能够被裁判者评价为社会危害性的程度;违法性认识是对表征社会危害性程度的形式意义上违反刑法的认识,具备认识可能性即可。前置性行政法规错误应区分处理:若行为人不通过行政法规也能认识到作为禁止实体的有害性,属于法律错误;若难以通过对社会一般价值观念的了解而认识行为有害性,属于事实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义认知 违法性认识 法律错误 事实错误
下载PDF
错误二元模式的罗马法教义及现代继受 被引量:4
5
作者 赵毅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7-66,共10页
现今我国错误立法一元模式与二元模式之争,反映的实为罗马法契约错误与遗嘱错误沿袭至今之不同制度脉络。"罗马法错误制度为一元模式说"与"萨维尼开创错误二元模式说"皆不确实。早于萨维尼的发现,罗马人在遗嘱领域... 现今我国错误立法一元模式与二元模式之争,反映的实为罗马法契约错误与遗嘱错误沿袭至今之不同制度脉络。"罗马法错误制度为一元模式说"与"萨维尼开创错误二元模式说"皆不确实。早于萨维尼的发现,罗马人在遗嘱领域已经提炼了错误二元模式之法教义:动机错误与表示错误之分客观存在,两者皆非绝对受救济或不受救济。在动机错误无碍的原则下,又有众多基于个案利益衡量形成的例外。表示错误也不是都影响遗嘱效力,只有人之同一性错误、物之同一性错误和数量错误才是重要错误。在当代中国法,错误二元模式仍然可以透过解释论或者在民法典继承编中新立遗嘱错误制度获得再生,错误一元论与二元论也存在统合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机错误 表示错误 罗马法 遗嘱
原文传递
违法性认识错误可避免性:可罚性本质与规范性判断 被引量:1
6
作者 刘赫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01-820,共20页
在刑法适用的层面,违法性认识错误的关键在于该认识错误是否具有可避免性。错误可避免性判断是对行为人产生违法性认识错误进行刑法归责的教义学方案。该问题尚未在我国《刑法》中得以明文规定,但能够在可避免性的本质和可避免性的判断... 在刑法适用的层面,违法性认识错误的关键在于该认识错误是否具有可避免性。错误可避免性判断是对行为人产生违法性认识错误进行刑法归责的教义学方案。该问题尚未在我国《刑法》中得以明文规定,但能够在可避免性的本质和可避免性的判断两个层面得到合理回应。在可避免性的本质层面,认识错误情形的可罚性基础不在于行为人的义务违反或管辖责任,而在于行为人未使用的不法洞察力。在可避免性的判断层面,认识错误所涉及刑法规范的公开性与明确性应当作为可避免性的规范前提,与错误可避免性的个体审查一并纳入到规范性判断的教义学框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违法性认识错误 可避免性 规范理论 不法洞察力 管辖责任
原文传递
以实质故意论破解事实错误与法律错误的区分难题:以环境犯罪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洪兵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6-43,共8页
国外通常不在刑法典中对犯罪故意下定义,而我国刑法第14条第1款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采一种实质的故意概念。无论采平面式还是阶层式的犯罪构... 国外通常不在刑法典中对犯罪故意下定义,而我国刑法第14条第1款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采一种实质的故意概念。无论采平面式还是阶层式的犯罪构成体系,事实错误与法律错误的区分的实质均在于能否肯定故意犯罪的成立。就猎捕、杀害珍贵和濒危野生动物而言,可根据行为人的职业、知能水平、行为的地点、时间、次数等因素,判断是否可能认识到所捕杀对象的野生性、稀少性、要保护性等特征,即有无实质的违法性意识,是否达到了值得以故意犯罪予以非难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实错误 法律错误 实质的故意 环境犯罪
下载PDF
日本民法中的错误论——兼析法律的经济分析在民法解释中的界限 被引量:2
8
作者 班天可 《私法》 2012年第1期211-233,共23页
我国的司法判决中,法院在处理重大误解的案件时开始使用'行为的前提'甚至经济学中'风险承担'等概念,但这些概念在现存的以'内容错误'为核心的概念体系中如何定位,'前提'和'风险'之间又是怎样... 我国的司法判决中,法院在处理重大误解的案件时开始使用'行为的前提'甚至经济学中'风险承担'等概念,但这些概念在现存的以'内容错误'为核心的概念体系中如何定位,'前提'和'风险'之间又是怎样的适用关系,还欠缺细致的说明。笔者通过借鉴日本民法中有关错误论的研究经验,尝试对上述概念进行理论构成。'行为的前提'指的是能够影响合同对价的双方动机错误。对于动机错误是否可以通过错误条款(日本民法第95条)获得救济,日本法上经历了二元论、一元论、新二元论、多元论的发展历程。在日本学界,将影响合同对价的'中间合意'从动机中抽离出来作为独立的救济理由是学说发展的潮流,这一结论与我国司法判决的动向是一致的。最后,笔者以'前提'理论和'风险承担'思想间的关系为例,尝试回答经济分析的方法在民法解释论中合理适用的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误 重大误解 前提 风险承担 法律的经济分析
原文传递
论合同法上的重大误解 被引量:3
9
作者 李伟 谢雪凯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54-59,共6页
依据中国合同立法相关条文规定,因重大误解而订立的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或者变更,但中国立法对于如何理解重大误解的内涵却缺乏明确规定。通过参照大陆法系各国民事立法相关规定的前提下,认为中国合同法中的... 依据中国合同立法相关条文规定,因重大误解而订立的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或者变更,但中国立法对于如何理解重大误解的内涵却缺乏明确规定。通过参照大陆法系各国民事立法相关规定的前提下,认为中国合同法中的重大误解制度必须建立在严格区分错误和误解的基础之上,并且重大误解只能是具有特定含义的法律用语,其内涵应界定为错误。在认定合同是否成立上,应适用解释优先于撤销规则,此基础上,还提出了因重大误解而撤销合同的构成要件,同时认为在法律后果中表意人只能依重大误解撤销合同而不能变更合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误解 撤销权 合同法
下载PDF
由捕杀珍稀动物犯罪的认定谈刑法中的错误认识——以日本“狸·貉事件”和“貘玛·鼯鼠事件”判决为切入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洪兵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5期12-15,共4页
事实错误和法律错误事实上很难区分。来自大陆法系的这种分类,对于我们没有实际意义,我国刑法关于罪过的规定就能解决认识错误问题。违法性认识不仅是实体法问题,还是程序法问题。缺乏违法性认识的可能性的证明责任在于被告方。
关键词 事实错误 法律错误 违法性认识
下载PDF
误解法律情形下的利益返还请求权比较考察
11
作者 罗丹 李先波 《时代法学》 2015年第3期68-75,共8页
不当得利制度起源于罗马法,经过漫长的发展已成为各国法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为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普遍接受。通过比较观察各国民法不难发现:这两大法系在不当得利制度的一些特殊问题上有着不同的法律传统和规定,误解法律情形... 不当得利制度起源于罗马法,经过漫长的发展已成为各国法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为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普遍接受。通过比较观察各国民法不难发现:这两大法系在不当得利制度的一些特殊问题上有着不同的法律传统和规定,误解法律情形下的利益返还请求权的差异即其表现之一。普通法系创立了因误解法律授予的利益不可返还这一规则;而大陆法系则认为因误解法律而支付的钱财可以要求返还。两大法系国家对相似案件的司法判决理由不同,但判决结果却一致:误解法律情形下的利益返还请求权不予支持。我国立法应明确规定误解法律情形下授予的利益不可返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当得利 法律上的错误 事实上的错误 利益返还请求权
下载PDF
“不知法律不免罪,事实错误可辩护”——事实错误与法律错误的区分及认定处理
12
作者 杜文俊 陈洪兵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30-32,共3页
“不知法不赦”已经成为一种过时的原则。事实错误是对构成要件的客观要素上的主观认识与现实的不一致;法律错误是在对事实没有发生认识错误的情况下,对自己行为的法律评价发生错误认识。对刑法中规定的时间、地点、年龄的认识错误,以... “不知法不赦”已经成为一种过时的原则。事实错误是对构成要件的客观要素上的主观认识与现实的不一致;法律错误是在对事实没有发生认识错误的情况下,对自己行为的法律评价发生错误认识。对刑法中规定的时间、地点、年龄的认识错误,以及“淫秽性”、公务行为的合法性、财物的他人性等的错误认识,均属于事实错误,事实错误可以阻却犯罪故意。国家推定公民都是知法的,除非被告人能够证明其法律错误具有不可避免性,否则,法律错误不能阻却故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实错误 法律错误 典型罪名分析 犯罪故障阻却
下载PDF
我国合同法第四十九条的立法不足及完善建议 被引量:1
13
作者 钱湘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42-44,共3页
因我国合同法第49条关于表见代理的规定过于原则,为此,不仅理论上存在较大的争论与分歧,而且司法实践中也因缺乏统一的认定标准,造成具体理解运用的混乱。就此分析现行立法的不足,着重从被代理人的过错是否可以作为表见代理的构成要件... 因我国合同法第49条关于表见代理的规定过于原则,为此,不仅理论上存在较大的争论与分歧,而且司法实践中也因缺乏统一的认定标准,造成具体理解运用的混乱。就此分析现行立法的不足,着重从被代理人的过错是否可以作为表见代理的构成要件的角度进行阐述,并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见代理 被代理人过错 构成要件 合同法
下载PDF
法定犯认识错误的类型化区分研究
14
作者 陈禹衡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238-243,323,共7页
法定犯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在法定犯语境下对案件的事实和对应法律规范所产生的认识偏差,包括事实认识错误和违法性认识错误。前者又包括具体事实认识错误和抽象事实认识错误,后者又包括禁止规范认识错误、正当化事由认识错误和免责事由... 法定犯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在法定犯语境下对案件的事实和对应法律规范所产生的认识偏差,包括事实认识错误和违法性认识错误。前者又包括具体事实认识错误和抽象事实认识错误,后者又包括禁止规范认识错误、正当化事由认识错误和免责事由认识错误。与传统事实认识错误相比,法定犯事实认识错误注重其他法律规范对案件事实所产生的影响。对于法定犯违法性认识错误,需遵循刑法谦抑性原则,围绕刑法所保护的法益,构建实质性的出罪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定犯 认识错误 事实认识错误 违法性认识错误 出罪路径
下载PDF
浅谈中国学生英语词汇习得的误区
15
作者 曾泽怀 《科教导刊》 2011年第32期217-218,共2页
本文论述英语词汇习得的重要性和方法,并针对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词汇时普遍存在的一些不良习惯进行分析解剖,总结出学生词汇习得的六大误区及其形成的原因,最后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词 词汇习得 误区 记忆规律 语境
下载PDF
被害人过错行为的刑法意义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洪成 肇恒伟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20-23,70,共5页
当前,在西方,被害人过错已经被赋予积极的刑法学意义,它已是减轻行为人刑事责任的法定事由之一。反观中国刑法,这一问题在理论上则很少涉及,在司法上也仅仅将其置于量刑上的酌定情节来对待。这反映了我国刑法学术界和司法实践界对处于... 当前,在西方,被害人过错已经被赋予积极的刑法学意义,它已是减轻行为人刑事责任的法定事由之一。反观中国刑法,这一问题在理论上则很少涉及,在司法上也仅仅将其置于量刑上的酌定情节来对待。这反映了我国刑法学术界和司法实践界对处于刑事法中主体地位之被害人的漠视。不考虑被害人之行为在整个犯罪过程中之主动地位,也严重损害了行为人之人权。文章从我国现行刑法中被害人之刑法地位的不足入手,进而阐述在刑法中将被害人过错行为作为降低被告人刑事责任之法定事由的合理性,最后分析我国设立该理论之模式及其在司法中的具体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人 过错行为 量刑 刑事责任
下载PDF
诈骗罪中被害人同意的法律效果 被引量:8
17
作者 付立庆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1-65,共15页
诈骗罪场合的被害人同意即针对财产转移的处分意思,不是单纯的瑕疵同意而是无效同意。如此理解,能在关于被害人同意的一般理论中获得说明,与将本罪理解为关系犯罪的见解并不冲突,且能在“诈骗罪的盗窃罪化”这一现象中获得印证。否定一... 诈骗罪场合的被害人同意即针对财产转移的处分意思,不是单纯的瑕疵同意而是无效同意。如此理解,能在关于被害人同意的一般理论中获得说明,与将本罪理解为关系犯罪的见解并不冲突,且能在“诈骗罪的盗窃罪化”这一现象中获得印证。否定一般场合被害人的情报搜集责任、弱化诈骗罪的关系犯罪属性,是在考察诈骗罪中被害人自我责任侧面与要保护侧面关系时,一种动态平衡观之下务实的政策选择。诈骗罪中的被害人同意无效,意味着承认诈骗罪是将被害人作为工具加以利用的一部分盗窃罪间接正犯的立法化,认可了诈骗罪与盗窃罪之间的法条竞合关系。同意无效说并非对立思维的产物,也能与诈骗罪要求实质财产损害的立场兼容,不会导致该罪的法网大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诈骗罪 被害人同意 法益关系错误 盗窃罪的间接正犯 法条竞合
原文传递
论强奸罪中的欺诈 被引量:4
18
作者 何洋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2-45,共4页
关于行为人通过欺诈手段与被害人发生性关系,行为人是否构成强奸罪的问题,根据等价性原则,基于欺诈而发生的性交构成强奸罪仅限于以下三种情况:(1)欺诈致使被害人对什么是性行为或者性行为的发生完全没有认识;(2)被害人虽然对性行为的... 关于行为人通过欺诈手段与被害人发生性关系,行为人是否构成强奸罪的问题,根据等价性原则,基于欺诈而发生的性交构成强奸罪仅限于以下三种情况:(1)欺诈致使被害人对什么是性行为或者性行为的发生完全没有认识;(2)被害人虽然对性行为的自然属性有认识,但是,欺诈导致被害人对影响性行为法律属性的关键因素产生了错误认识;(3)被害人虽然对性行为有认识,但是,由于欺诈,被害人误以为不得不在生命健康权与性自主权之间做出选择,这种欺诈具有类似于暴力、胁迫程度的强制性,因此,也应该构成强奸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价性 事实错误 动机错误 法益错误
下载PDF
《民法总则》第184条之刑民秩序冲突及其解决 被引量:4
19
作者 贾银生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4期43-51,共9页
根据《民法总则》第184条,重大过失致受助人重伤或死亡的紧急救助行为不用承担民事责任却可能构成相应过失犯罪,进而导致刑民秩序的冲突。其根源乃因该条免责范围过宽而存在立法漏洞。基于法秩序统一性的要求,此种冲突有必要予以消解。... 根据《民法总则》第184条,重大过失致受助人重伤或死亡的紧急救助行为不用承担民事责任却可能构成相应过失犯罪,进而导致刑民秩序的冲突。其根源乃因该条免责范围过宽而存在立法漏洞。基于法秩序统一性的要求,此种冲突有必要予以消解。对此,目的性限缩方案存在相应疑问且无法挥却,而适度扩张出罪路径进行出罪解释具有合理性。由此,通过出罪路径的层层判断,以不可避免的违法性错误为出罪路径具有可行性。因为法律法规存在明显的冲突漏洞时,难以期待行为人做出适法行为,违法性错误具有不可避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总则》第184条 秩序冲突 出罪解释 违法性错误
下载PDF
论民法上的法律错误——基于王凤霞等上诉案 被引量:2
20
作者 雷秋玉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2-39,共18页
对王凤霞等上诉案法院判决的学术批评,揭开了错误规则德国民法传统上的二元论与罗马—法国法、日本法民法传统上的一元论论争的序幕。必须指出,一元论学者的批判存在罗马法文献考证不规范以及论证不严谨的弊病,以此为契机建构的一元论... 对王凤霞等上诉案法院判决的学术批评,揭开了错误规则德国民法传统上的二元论与罗马—法国法、日本法民法传统上的一元论论争的序幕。必须指出,一元论学者的批判存在罗马法文献考证不规范以及论证不严谨的弊病,以此为契机建构的一元论学术大厦,不仅基础概念的界定根基不牢,建构于其上的民法错误规则也摇摇欲坠,且在实际上解构了其基础概念。应承认身份关系领域,尤其是婚姻、遗嘱、监护、收养领域内错误规则的特殊性,建构一个区分身份关系领域与合同领域的民法上的法律错误概念分类与区分规则体系。合同领域的法律错误规则应坚持德国民法传统上二元论,厘定"法律"为任意法规范,区分建构法律上的内容错误与动机错误的不同撤销权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元论 二元论 法律上的内容错误 法律上的动机错误 交易基础理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