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模型的滑坡易发性评价——以甘肃岷县地震滑坡为例 被引量:26
1
作者 沈玲玲 刘连友 +1 位作者 许冲 王静璞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28,共10页
2013年7月22日,甘肃省岷县漳县交界处发生了MS6.6级地震(岷县地震),本文以这次地震烈度Ⅷ度区为研究区,根据地震前后遥感影像解译出来的2330个地震滑坡数据,以坡度、坡向、水系、岩性和断层为因子图层,分别应用模糊逻辑法,信息量模型... 2013年7月22日,甘肃省岷县漳县交界处发生了MS6.6级地震(岷县地震),本文以这次地震烈度Ⅷ度区为研究区,根据地震前后遥感影像解译出来的2330个地震滑坡数据,以坡度、坡向、水系、岩性和断层为因子图层,分别应用模糊逻辑法,信息量模型及Shannon熵改进的信息量模型,对研究区的地震滑坡易发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滑坡的高易发性地区位于研究区的中间部分,以及水系0~50m这一缓冲区范围内,离水系越近滑坡易发性等级越高;②应用ROC曲线对3个模型的易发性评价结果进行比较,信息量模型和Shannon熵改进的信息量模型的AUC值分别为0.8488,0.8502;模糊逻辑模型的AUC值为0.7640,表明前两个模型的表现较好,而模糊逻辑模型相对来说表现一般;③通过对比3个模型中各等级易发性所占的面积比例和各等级易发性中滑坡数目占总数比例,表明Shannon熵改进后的模型更适用于灾害风险评价以及应急风险管理等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县地震 模糊逻辑 信息量模型 Shannon熵 滑坡易发性评价
下载PDF
中国大陆井水温对汶川8.0级、玉树7.1级、芦山7.0级和岷县6.6级地震响应特征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张彬 刘耀炜 杨选辉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35-541,共7页
收集和统计了2008年汶川MS8.0地震、2010年玉树MS7.1地震和2013年芦山MS7.0、岷县MS6.6地震引起的中国大陆井水温同震响应现象,分析了其特征。结果显示:这4次地震对中国大陆地下流体影响显著,井水温同震响应特征有很大差异,后三次水温... 收集和统计了2008年汶川MS8.0地震、2010年玉树MS7.1地震和2013年芦山MS7.0、岷县MS6.6地震引起的中国大陆井水温同震响应现象,分析了其特征。结果显示:这4次地震对中国大陆地下流体影响显著,井水温同震响应特征有很大差异,后三次水温同震响应范围、幅度和持续时间远不及汶川地震,即使震级相差不大的玉树和芦山地震,同震响应的特征也不尽相同。最后探讨了这种现象的成因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水温 同震响应 汶川地震 玉树地震 芦山地震 岷县地震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近期地壳水平运动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郝明 秦姗兰 +2 位作者 李煜航 王文萍 周琳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9-103,共5页
对2011-2013年7月的3期流动GPS最新观测资料进行处理,获取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近期地壳水平运动速度场图像。水平运动速率、跨主要活动断裂GPS运动剖面以及应变率场结果表明:1)祁连山北缘断裂东段-榆木山断裂、六盘山断裂地壳缩短较为... 对2011-2013年7月的3期流动GPS最新观测资料进行处理,获取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近期地壳水平运动速度场图像。水平运动速率、跨主要活动断裂GPS运动剖面以及应变率场结果表明:1)祁连山北缘断裂东段-榆木山断裂、六盘山断裂地壳缩短较为明显,但在断裂两侧邻近区域差异性运动并不明显,说明这两条断裂处于应变积累阶段,闭锁程度高;2)岷县-宕昌断裂处于剪切应变积累的强闭锁阶段,2013-07-22在该断裂带上发生了Ms6.6地震;3)受2008年汶川地震震后影响的龙门山震区已基本调整恢复到震前的运动态势,龙门山断裂带挤压缩短率为1-3 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缘 地壳运动 水平速度场 岷县地震 地壳缩短
下载PDF
Detailed Inventory Mapping and Spatial Analyses to Landslides Induced by the 2013 Ms 6.6 Minxian Earthquake of China 被引量:11
4
作者 Yingying Tian Chong Xu +1 位作者 Xiwei Xu Jian Chen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6期1016-1026,共11页
On July 22, 2013, an earthquake (Ms 6.6) occurred in Minxian, Gansu Province of China, causing a large number of landslides. Based on high resolution remote sensing images before and after this event, we made the vi... On July 22, 2013, an earthquake (Ms 6.6) occurred in Minxian, Gansu Province of China, causing a large number of landslides. Based on high resolution remote sensing images before and after this event, we made the visual interpretation to these coseismic landslides, and prepared a detailed inventory. The inventory registers totally 6 478 landslides in the study area. Of them, 3 322 landslides are larger than 100 m2. Based on 5 m resolution DEM, these landslides were used to perform spatial analyses using landslide number density (LND) and landslide area percentage (LAP).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ighest LND and LAP values are in the elevation range of 2 300-2 500 m and steeper slopes. Slopes facing E, SE, S and SW directions, slopes with larger absolute curvature values, ridges, scopes of gravel beds of Late Pleistocene (Qp) and the VIII-degree seismic intensity are more prone to sliding with high LND and LAP values. The largest LND and LAP values are in the scopes of 0.08 and 0.24 g, 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landslide distribution, we infer that F2-2 branch of Lintan-Dangchang fault is the seismogenic fault. With the increasing distances to this branch fault and drainages, LND and LAP values tend to decr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xian earthquake landslide inventory spatial analyses landslide number density (LND) landslide area percentage (LAP).
原文传递
天水井下地电阻率资料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杨兴悦 王燕 +2 位作者 张立红 张俏丽 叶媛媛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3-183,共11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天水井下地电阻率观测系统场地布设及观测方式,对井下多种方式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研究,并结合芦山MS7.0、岷县MS6.6级地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深层水平地电阻率在2次地震发生前,均出现了明显的短临异常,其他观测方式短... 本文简要介绍了天水井下地电阻率观测系统场地布设及观测方式,对井下多种方式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研究,并结合芦山MS7.0、岷县MS6.6级地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深层水平地电阻率在2次地震发生前,均出现了明显的短临异常,其他观测方式短临异常不是特别显著;同时对降水、雷电以及观测系统故障干扰影响深层地电阻率观测做了分析与讨论。与传统地电阻率观测相比,采用井下观测系统能减少干扰、提高信噪比,能缓解地电观测与经济建设的矛盾,是地电观测方式的新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阻率 井下观测 芦山地震 岷县地震 异常
下载PDF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Mapping in Terms of the Slope-Unit or Raster-Unit,Which is Better? 被引量:7
6
作者 Siyuan Ma Xiaoyi Shao Chong Xu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2期386-397,共12页
Choice of appropriate mapping units is important in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mapping(LSM).There are various possible units for this choice,while it remains unclear which one is better in performance.The purpose of thi... Choice of appropriate mapping units is important in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mapping(LSM).There are various possible units for this choice,while it remains unclear which one is better in performance.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make a quantitative comparison of two commonly-used units:slope-unit(SU)and raster-unit(RU)based on the landslides triggered by the 2013 Minxian,Gansu,China Mw5.9 earthquake.Ten landslide influencing factors were considered in this analysis.For each type of mapping units,the 70%sample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trained 20 times on the LR model,yielding 20 susceptibility maps,and the remaining 30%samples were tested for the accuracy of the modeling outcome.Different metrics,including the mean probability,model uncertainty,and model prediction skills,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the susceptibility map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sultant probability maps using two mapping units can largely predict the distribution of actual landslides,on which the high susceptibility area corresponds to the landslide-prone area.The AUC(area under curve)values,ranging from 0.8 to 0.86,show that the prediction ability of two mapping units is roughly the same.While comparing with the RU,the use of SU can lower the model uncertainties caused by the variation of training sets.We converted the RU-based assessment results into SU-based scheme.The results show that two assessment results are well fitted with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which implies that it is feasible to convert the RU-based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mapping into the SU-based scheme.This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compared with the RU,the SU cannot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and accuracy of seismic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mapp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thquake-triggered landslides minxian earthquake logistic regression(LR)model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mapping unit engineering geology
原文传递
甘肃岷县灾害之地理解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卢育霞 王伟锋 +1 位作者 石玉成 刘红玫 《甘肃科学学报》 2014年第4期70-76,共7页
通过资料分析、实地考察及灾害调查等方法,揭示了岷县地质灾害频发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地理劣势:位于南北地震带,断裂发育;处于地貌梯度带,具备地质灾害高发的充分条件,其中包括多发灾害性天气过程;新生代的地层具有容易受到侵蚀和扰动的特... 通过资料分析、实地考察及灾害调查等方法,揭示了岷县地质灾害频发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地理劣势:位于南北地震带,断裂发育;处于地貌梯度带,具备地质灾害高发的充分条件,其中包括多发灾害性天气过程;新生代的地层具有容易受到侵蚀和扰动的特征.此外,地形复杂、生态环境恶化、地质灾害常常呈链式发生,也是岷县地质灾害连绵不绝的原因.岷县具有各类地质灾害频发的历史,从而阻碍了该县的经济发展,低下的经济水平制约了当地建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灾时损失颇显惨重,形成恶性循环.为了实现岷县发展的良性循环,提出了保持可持续性,认清其灾害背景和发展基础是非常重要的,对该地区灾后重建工作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县 地震 山洪泥石流 灾害链 地理劣势
下载PDF
岷县地震(M_S6.6)指纹法临震预测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根深 曾佐勋 +1 位作者 王杰 贺赤诚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6-161,共6页
2013年7月22日7时45分,在甘肃定西市岷县和漳县交界处(34.5°N,104.2°E)发生了MS6.6级地震,震源深度20km,死亡95人,伤1 366人,经济损失达210亿元。文中回顾利用第一作者独创的指纹法对于此次地震做出临震预测的过程与依据,并... 2013年7月22日7时45分,在甘肃定西市岷县和漳县交界处(34.5°N,104.2°E)发生了MS6.6级地震,震源深度20km,死亡95人,伤1 366人,经济损失达210亿元。文中回顾利用第一作者独创的指纹法对于此次地震做出临震预测的过程与依据,并探讨发震断裂与发震机制。利用SW地震前兆监测仪(简称SW仪),输出地磁分量、地电分量、地应力分量、谐振分量、地倾斜分量等9通道或15通道异常分量-时间曲线,当压缩时间轴,就可以输出不同的异常几何图像。不同地区的地震具有不同的前兆几何图像。相同地区的地震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前兆几何图像。因此,可以根据特定前兆几何图像,找到将要发生地震的震中位置。这就相当于每个人都有特定指纹,根据指纹可以找到对应的人。所以,利用SW仪输出图像预测地震的方法称为指纹法。按照7年来对于前兆图像与对应指纹之间关系的观测,一般是提前6天收到临震指纹信号。震级预测则需要对于同通道指纹波幅进行比较与计算。于是,指纹法创造出单台站预测全球地震三要素的奇迹。作为专家内部交流,2013年7月15日10:45,根据2013年7月14日第五通道指纹与2013年6月2日同通道指纹的对比,文章第一作者预测2013年7月19日,甘肃(35.19°N,103.69°E)将发生MS5.1级地震。2013年7月22日定西市岷县MS6.6级地震表明,预测震中准确,发震时间比预测时间仅仅延迟3天,震级比预测值大1.5级,总体上是一次成功的临震预测。构造背景、地壳结构和震源机制研究认为,临潭—礼县左行逆冲活动断裂是定西岷县地震的发震断裂。中地壳低速(高导)层尖端与临潭—礼县左行逆冲断裂接合部位是流变界面能量释放的震源位置,为板内地震三层次构造模式提供了一个新的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县地震 临震预测 指纹法 临潭—礼县断裂 三层次构造模式
下载PDF
基于PhaseNet的地震信号自动处理方法准确性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尹欣欣 杨晓鹏 +4 位作者 蔡润 王祖东 蒲举 王维欢 王树旺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70-873,共4页
利用一种深度学习地震信号检测方法(PhaseNet模型)检测甘肃省岷县M_(S)6.6地震序列,根据地震震相关联技术和绝对定位Hypoinverse方法构建AI检测目录,对比人工分析地震目录和震相报告,分析AI自动处理地震事件的误差范围。结果表明,AI技... 利用一种深度学习地震信号检测方法(PhaseNet模型)检测甘肃省岷县M_(S)6.6地震序列,根据地震震相关联技术和绝对定位Hypoinverse方法构建AI检测目录,对比人工分析地震目录和震相报告,分析AI自动处理地震事件的误差范围。结果表明,AI技术能够实现85.5%的人工工作量,定位误差在20 km范围内呈正态分布;在低震级地震事件检测中,AI方法也发挥了显著能力。相比于人工处理方法,AI方法稳定性好、不依赖个人经验、分析速度快,在大震后的地震目录快速产出中能发挥关键作用,可提高地震分析能力、节省人力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县地震 地震信号检测 深度学习 地震定位
下载PDF
Analysis on b-value Abnormality of the Minxian-Zhangxian,Gansu M_S6.6 Earthquake
10
作者 Feng Jiangang Zhang Hui Yang Ping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CSCD 2016年第2期186-192,共7页
In this paper,based on Gansu Digital Seismic Network data since 1990,we calculated b-value and ⊿ b-value of the neighborhood area before the 2013 Minxian-Zhangxian M_S6. 6,earthquak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arthq... In this paper,based on Gansu Digital Seismic Network data since 1990,we calculated b-value and ⊿ b-value of the neighborhood area before the 2013 Minxian-Zhangxian M_S6. 6,earthquak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arthquake occurred at the margin of the significantly lower b-value area in southeast of Gansu and before the earthquake the neighborhood area had an obviously abnormal ⊿ b-value. From the earthquake 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low b-value, the region still has the possibility of generating dangerous strong earthquak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xian-Zhangxian earthquake b-value Southeastern Gansu
下载PDF
The Study on Apparent Stress before and after the Minxian M_S6.6 Earthquake on July 22,2013
11
作者 Chen Lijuan Li Yan'e +3 位作者 Yang Liming Chen Jifeng Chen Xuezhong Gong Liwen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CSCD 2016年第2期193-207,共15页
Based on the waveform data observed by the regional seismic network of Gansu Province,we calculated the apparent stress of 422 earthquakes with M_L≥ 2. 0 occurring in the surrounding area of the Minxian earthquake fr... Based on the waveform data observed by the regional seismic network of Gansu Province,we calculated the apparent stress of 422 earthquakes with M_L≥ 2. 0 occurring in the surrounding area of the Minxian earthquake from January 2010 to July 2014 and obtained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of apparent stress before and after the Minxian earthquak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high value of apparent stress of earthquakes with M_L≥4. 0 was concentrated in the epicenter area before the Minxian earthquake while that of earthquakes with M_L< 4. 0 was not;( 2) Apparent stress around the epicenter area showed an obvious increasing process before the Minxian earthquake and the increasing process has continued after the main shock,which means that this study area is still in the danger of strong earthquak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2013 minxian Ms6. 6 earthquake Apparent stress Temporal and spatialvariation
下载PDF
Abnormal Earthquake Intensity Areas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Minxian-Zhangxian M_S6.6 Earthquake on July 22,2013,Gansu
12
作者 Chen Zhengwei Tudentsni Yan Xiaobin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CSCD 2016年第2期208-214,共7页
On July 22, 2013, the Minxian-Zhangxian Ms6. 6 earthquake occurred on the east segment of Lintan-Dangchang fault. The analysis of digital elevation and remote sensing imaging shows that the east segment of Lintan-Dang... On July 22, 2013, the Minxian-Zhangxian Ms6. 6 earthquake occurred on the east segment of Lintan-Dangchang fault. The analysis of digital elevation and remote sensing imaging shows that the east segment of Lintan-Dangchang fault is still active and the main thrust feature of the fault switches to left lateral slip. With the field research of intensity and damage, several abnormal areas of degree VIII spread in the isoseismal line of degree VII and some abnormal areas of degree VII spread in the isoseismal line of degree VI. These abnormal areas are distributed along the hanging wall of the fault in a width of 2km. The analysis based on the remote sensing and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shows that the segment of the Lintan-Dangchang fault south of Minxian mainly slips in left literal. The fault movement made the soil soft in the fault zone. The earthquake motion propagated along the fault zone. Therefore the strong earthquake motion caused foundation failure in the soft soil along the fault zone and the abnormal intense areas of disaster form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xian-Zhangxian Ms6. 6 earthquake Lintan-Dangchang faultearthquake intensity Disaster
下载PDF
甘肃东南地区构造活动与2013年岷县—漳县M_S6.6级地震孕震机制 被引量:97
13
作者 郑文俊 袁道阳 +7 位作者 何文贵 闵伟 任治坤 刘兴旺 王爱国 许冲 葛伟鹏 李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4058-4071,共14页
位于南北地震带中北段的甘东南地区,其构造变形和构造活动特征与青藏高原向北东方向的扩展密切相关,该地区复杂的构造几何形态主要受控于东昆仑断裂和西秦岭北缘断裂,区域新构造运动主要动力来源于青藏高原向北东的扩展.近年来,甘东南... 位于南北地震带中北段的甘东南地区,其构造变形和构造活动特征与青藏高原向北东方向的扩展密切相关,该地区复杂的构造几何形态主要受控于东昆仑断裂和西秦岭北缘断裂,区域新构造运动主要动力来源于青藏高原向北东的扩展.近年来,甘东南地区中强地震频发,本文主要通过对该地区构造活动特征、历史地震等资料的综合分析讨论,结合地球物理、地震学和野外调查等资料,认为青藏高原东北部东昆仑断裂的向北挤压和向东的运动是该地区构造应力集中的主要原因,也是该地区中强地震的主要孕震环境和机制,而西秦岭北缘断裂的走滑及向南北两侧逆冲"花状构造"是临潭—宕昌断裂带上中强地震频繁发生的一个重要动力因素.2013年7月22日发生在甘肃岷县—漳县的MS6.6级地震正好位于临潭—宕昌断裂带中东段上,是该断裂分段不均匀活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构造 构造转换 岷县一漳县地震 孕震机制 甘东南
下载PDF
岷县漳县6.6级地震震害特征及其启示 被引量:67
14
作者 王兰民 吴志坚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01-412,共12页
通过对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的发震构造、房屋和生命线工程震害、次生地质灾害的现场科学考察,系统介绍了本次地震发震构造、宏观地震烈度分布特征、不同烈度区房屋震害特点及破坏机制,并对地震中突出的黄土滑坡震害开展... 通过对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的发震构造、房屋和生命线工程震害、次生地质灾害的现场科学考察,系统介绍了本次地震发震构造、宏观地震烈度分布特征、不同烈度区房屋震害特点及破坏机制,并对地震中突出的黄土滑坡震害开展了深入的分析,进而总结归纳了此次地震中的断层效应、山体放大作用和边坡效应等震害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灾区灾后重建和今后我国的抗震设防工作的几点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县漳县6 6级地震 震害特征 黄土滑坡 抗震设防
下载PDF
2003年11月13日甘肃岷县M_S5.2地震基本特征 被引量:51
15
作者 郑文俊 刘小凤 +1 位作者 赵广堃 马尔曼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1-65,共5页
2003年11月13日在甘肃省岷县、临潭、卓尼三县交界地带发生了一次MS5.2地震,根据地震现场考察结果,归纳总结了本次地震的基本地震参数、烈度分布、震害特征、发震构造等基本特征,并分析总结了地震烈度偏高和震害严重的基本原因。
关键词 岷县Ms5.2地震 地震参数 烈度与震害 发震构造
下载PDF
临潭-宕昌断裂新活动特征与岷县漳县MS6.6地震关系研究 被引量:44
16
作者 何文贵 郑文俊 +4 位作者 王爱国 刘兴旺 张波 刘方斌 庞炜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51-760,共10页
2013年7月22日7时45分,在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和漳县交界(34.5°N,104.2°E)发生了一次M_s6.6地震,震源深度20 km。截至7月29日8时,甘肃岷县、漳县M_s6.6地震共记录到余震1 034次,其中3.0级以上余震9次,包括5.0~5.9级1次,4.0~4.9级... 2013年7月22日7时45分,在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和漳县交界(34.5°N,104.2°E)发生了一次M_s6.6地震,震源深度20 km。截至7月29日8时,甘肃岷县、漳县M_s6.6地震共记录到余震1 034次,其中3.0级以上余震9次,包括5.0~5.9级1次,4.0~4.9级1次,3.0~3.9级7次。其中最大余震为发生在7月22日9时12分的M_s5.6地震。地震造成95人死亡,1 366人受伤。震区地处青藏高原与西秦岭陇南山地接壤区,黄土覆盖较厚,地形起伏较大,山坡陡峭,沟壑纵横,地震引发了黄土滑坡、崩塌和塌陷等次生灾害。另外,震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房屋结构差,土木结构房屋所占比例较高,抗震性能差,是这破坏较重的主要原因。受灾范围涉及定西市、白银市、天水市、陇南市、甘南藏族自治州和临夏回族自治州等6个市(州)13个县,面积约1万多km^2。甘肃天水、兰州、陇南、白银,陕西的宝鸡、汉中、成阳、西安及四川成都、绵阳等地都有震感。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迅速组织地震现场考察队赶赴灾区,进行震情监测、烈度评定、震害损失评估和科学考察等工作,并于7月24日14时发布了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烈度图。本次地震宏观震中位于岷县梅川镇永光、永星村和禾驮乡的拉路村一带,极震区烈度为Ⅷ度。烈度长轴走向为北西向,与区域构造线相一致。本文归纳总结了岷县、漳县M_s6.6地震的基本参数、烈度分布、震害特征和发震构造背景等基本特征。本次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东缘的甘东南地区,该区是南北地震带与昆仑山—秦岭断裂带等活动构造交汇部分部位,也是北西西向的东昆仑断裂与西秦岭北缘断裂之间的构造转换区。地震发生在靠近临潭—宕昌断裂一侧。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发现通过极震区有一条断层,即禾驮乡断层为活动断层,为晚更新世活动断层。包括滑坡、地裂缝、地震陷坑和喷沙冒水等地表破坏现象沿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县漳县MS6 6级地震 临潭—宕昌断裂 发震断层 禾驮乡断裂
下载PDF
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震害分布特征及发震构造分析 被引量:41
17
作者 郑文俊 闵伟 +5 位作者 何文贵 任治坤 刘兴旺 王爱国 许冲 李峰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04-615,共12页
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M S6.6地震发生在南北地震带的中北段,东昆仑断裂和西秦岭北缘断裂是该地区复杂多样的构造几何特征中2条主要的边界控制断裂。这次地震的震害分布与临潭-宕昌断裂的走向基本一致,为长轴走向NWW的椭圆,极震区... 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M S6.6地震发生在南北地震带的中北段,东昆仑断裂和西秦岭北缘断裂是该地区复杂多样的构造几何特征中2条主要的边界控制断裂。这次地震的震害分布与临潭-宕昌断裂的走向基本一致,为长轴走向NWW的椭圆,极震区内严重破坏范围也完全位于该断裂带内,这与临潭-宕昌断裂复杂的几何结构密切相关,也说明地震的发生是多条次级断裂共同作用的结果。综合分析认为,受西秦岭北缘断裂带向南侧的扩展和青藏高原向NE扩展过程中东昆仑断裂带的NE向挤压作用共同影响下的临潭-宕昌断裂是这次地震的发震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县漳县6 6级地震 地震震害 发震构造 临潭-宕昌断裂 甘东南地区
下载PDF
岷县—卓尼5.0级地震的基本特征和地质背景研究 被引量:39
18
作者 何文贵 周志宇 +2 位作者 马尔曼 石玉成 李小峰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73-378,共6页
归纳总结了岷县—卓尼5·0级地震的基本参数、烈度分布、建筑物震害、发震构造等基本特征,并分析了该地震烈度偏高和震害较重的基本原因。该次地震与2003年11月13日岷县MS5·2地震基本特征相同,发震构造也相同,为临潭—宕昌断... 归纳总结了岷县—卓尼5·0级地震的基本参数、烈度分布、建筑物震害、发震构造等基本特征,并分析了该地震烈度偏高和震害较重的基本原因。该次地震与2003年11月13日岷县MS5·2地震基本特征相同,发震构造也相同,为临潭—宕昌断裂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县-卓尼Ms5.0地震 烈度 震害 发震构造 地质背景
下载PDF
西秦岭造山带(中段)及其两侧地块深部电性结构特征 被引量:35
19
作者 赵凌强 詹艳 +2 位作者 陈小斌 杨皓 姜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460-2472,共13页
本文对跨过西秦岭造山带(中段)的阿坝—若尔盖—临潭—兰州大地电磁剖面(WQL-L1)所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了精细化处理分析和二维反演研究,结合跨过2013年岷县漳县地震区的WQL-L6剖面大地电磁探测结果和以往的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对西秦岭造... 本文对跨过西秦岭造山带(中段)的阿坝—若尔盖—临潭—兰州大地电磁剖面(WQL-L1)所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了精细化处理分析和二维反演研究,结合跨过2013年岷县漳县地震区的WQL-L6剖面大地电磁探测结果和以往的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对西秦岭造山带(中段)的深部电性结构、主要断裂带延伸状况以及与南北两侧地块的接触关系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东昆仑断裂带塔藏段、迭部—白龙江断裂和光盖山—迭山断裂带共同组成了东昆仑断裂系统,分隔了松潘—甘孜地块和西秦岭造山带(中段);西秦岭北缘断裂带为主要的高角度南倾大型电性边界带,延伸深度穿过莫霍面;临潭—宕昌断裂带具有电性边界带特征,其延伸情况具有东、西差异.西秦岭造山带(中段)自地表到深度约20km范围表现为东北和西南浅、中部深的倒"梯形"高阻层,在高阻层之下广泛发育低阻层,低阻层与高阻层相互契合,呈现相互挤压堆积的式样,其西南侧的松潘—甘孜地块中下地壳存在西南深、东北浅低阻层,其东北侧的陇西盆地具有稳定的成层性结构,显示出西秦岭造山带(中段)正处于松潘—甘孜地块向北挤压和陇西盆地向南的阻挡挤压作用中.松潘—甘孜地块从西南向东北推挤、东北侧陇西盆地相对阻挡的相互作用是2013年岷县漳县6.6级地震发生的外部动力学机制,同时地震震源区特殊介质属性是该次地震发生的内部因素.西秦岭造山带(中段)中上地壳倒"梯形"高阻体埋深西薄、东厚的分段差异与该段内部中强地震分布差异有关.东昆仑断裂玛沁段和塔藏段内部的深部电性结构差异和延伸状况与东昆仑断裂自西向东走滑速率减小有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 西秦岭造山带(中段) 2013岷县漳县地震 东昆仑断裂带
下载PDF
西北地区中强震前固体潮调制比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32
20
作者 韩颜颜 孟令媛 +3 位作者 刘桂萍 周龙泉 臧阳 李智超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38-750,共13页
基于1900—2015年中国大陆地区浅源地震阴历目录,依据地震活跃特征确定固体潮调制阴历日期和调制比阈值,并利用固体潮调制比时空扫描方法回顾性地研究近年来西北地区发生的3次中强地震,即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M_S6.6、2015年内蒙古阿拉善M... 基于1900—2015年中国大陆地区浅源地震阴历目录,依据地震活跃特征确定固体潮调制阴历日期和调制比阈值,并利用固体潮调制比时空扫描方法回顾性地研究近年来西北地区发生的3次中强地震,即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M_S6.6、2015年内蒙古阿拉善M_S5.8和2016年青海门源M_S6.4地震前,区域小震的固体潮调制比时空演化过程.研究结果显示:岷县漳县M_S6.6和阿拉善M_S5.8地震前震中区域出现固体潮调制比异常,门源M_S6.4地震前震中附近的固体潮调制比异常演化时间较长;西北地区3次中强震均发生在固体潮调制比时空扫描的高值异常集中地区及周围区域,扫描时间窗长度和固体潮调制比异常区域的大小可能与中强震的强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潮调制比 阿拉善MS5.8地震 岷县漳县MS6.6地震 门源MS6.4地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