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杂地质条件下矿山地下开采地表变形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77
1
作者 黄平路 陈从新 +1 位作者 肖国峰 林健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3020-3024,共5页
地质条件是矿山开采岩层移动的基础,复杂的地质条件常使得地表移动角、沉陷角预测不准,导致灾难性后果。以典型复杂地质矿山程潮铁矿东区为例,以多年地表变形监测结果为依据,对在其特殊地质条件下地表变形和岩层移动的机制进行了分析研... 地质条件是矿山开采岩层移动的基础,复杂的地质条件常使得地表移动角、沉陷角预测不准,导致灾难性后果。以典型复杂地质矿山程潮铁矿东区为例,以多年地表变形监测结果为依据,对在其特殊地质条件下地表变形和岩层移动的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下采矿是矿区岩体破坏的直接诱因,地下水产生的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强化了岩体的变形与破坏;矿区岩体中断层、节理等特殊地质结构是岩体破坏的基础;构造应力场的存在是围岩向采空区产生较大移动变形的主要影响因素;在采矿之初,地表塌陷主要是由地下水疏干引起的;地表大规模塌陷形成以后,地下采空区的扩大是引起地表塌陷的主要原因,但矿区特殊的地质条件对地表塌陷范围的扩展速度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条件 地下开采 构造应力 岩层移动 地表沉陷
下载PDF
切顶卸压沿空留巷碎石巷帮控制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51
2
作者 朱珍 张科学 袁红平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32,共8页
基于切顶卸压沿空留巷无煤柱开采技术原理,分析了切顶卸压沿空留巷碎石巷帮的形成机理,建立了沿空留巷围岩结构模型,明确了顶板岩层运动特征;通过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分析了采空区矸石运动特征,提出了将矸石运动过程划分为两大阶段,即快速... 基于切顶卸压沿空留巷无煤柱开采技术原理,分析了切顶卸压沿空留巷碎石巷帮的形成机理,建立了沿空留巷围岩结构模型,明确了顶板岩层运动特征;通过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分析了采空区矸石运动特征,提出了将矸石运动过程划分为两大阶段,即快速垮落阶段和缓慢压实阶段,揭示了在矸石不同运动阶段矸石与碎石巷帮支护结构相互作用关系;基于顶板岩层及矸石运动特征提出了"侧向动静结合、纵向伸缩让压"的碎石巷帮控制思路,同时针对不同煤层开采厚度开发了3种不同的碎石巷帮控制结构,形成了切顶卸压沿空留巷无煤柱开采技术碎石巷帮稳定性控制体系,并在现场进行了支护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顶卸压 沿空留巷 无煤柱开采 围岩运动 碎石巷帮 稳定性控制
下载PDF
覆岩主关键层运动对地表沉陷影响的钻孔原位测试研究 被引量:33
3
作者 朱卫兵 许家林 +2 位作者 施喜书 王晓振 刘文涛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03-409,共7页
通过神东矿区补连塔煤矿31401工作面内部岩移的地面钻孔原位观测与地表沉陷观测的对比研究,就覆岩主关键层运动对地表沉陷的影响进行实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厚47.01 m的粉砂岩主关键层控制了上覆基岩直至地表的移动变形,上覆岩层的运... 通过神东矿区补连塔煤矿31401工作面内部岩移的地面钻孔原位观测与地表沉陷观测的对比研究,就覆岩主关键层运动对地表沉陷的影响进行实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厚47.01 m的粉砂岩主关键层控制了上覆基岩直至地表的移动变形,上覆岩层的运动随主关键层破断出现周期性跳跃变化;受主关键层的控制作用,地表沉陷测站观测时间间隔长短显著影响了测点的下沉速度曲线,观测时间间隔越短,其对应的下沉速度曲线呈现的周期跳跃性变化越强;观测时间间隔越长,其对应的下沉速度曲线更为均化。因此,在浅埋煤层开采中,为了准确反映地表下沉的动态过程,应该缩短观测时间间隔,才能正确掌握采动覆岩内部移动与地表沉陷的内在联系,推动开采沉陷预计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关键层 岩层移动 地表沉陷 浅埋煤层 绿色开采
下载PDF
采动滑坡的机理分析 被引量:30
4
作者 汤伏全 《西安矿业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32-36,共5页
采动滑坡是指在地下开采影响下,由于上覆岩体变形破坏而引起的山体滑坡。已有文献多从滑坡学角度研究此问题。本文应用开采沉陷理论较为系统地分析了采动滑坡发生的机理,初步建立开采沉陷学和滑坡学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 地下开采 滑坡 岩体移动 沉陷学
下载PDF
陕北浅煤层房柱式保水开采设计与实践 被引量:23
5
作者 彭小沾 崔希民 +3 位作者 李春意 裴婧晶 康新亮 梁克隆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01-304,共4页
针对陕北干旱缺水的实际,分析了房柱式保水开采的设计原则.以六道沟煤矿为例,通过分析煤柱的稳定性、顶板垮落高度等,证明了房柱式保水开采的合理性.采后3 a现场实地调查发现,老采空区煤柱完整,没有出现片帮、剥蚀、外鼓和颈缩现象,仅... 针对陕北干旱缺水的实际,分析了房柱式保水开采的设计原则.以六道沟煤矿为例,通过分析煤柱的稳定性、顶板垮落高度等,证明了房柱式保水开采的合理性.采后3 a现场实地调查发现,老采空区煤柱完整,没有出现片帮、剥蚀、外鼓和颈缩现象,仅局部地段存在极少量积水,地面的六道沟水库仍保持正常使用,表明合理的房柱式开采后未破坏上覆岩层含水层和地表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柱式开采 保水开采 煤柱稳定性 覆岩移动 含水层
下载PDF
地下开采岩体变形综合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13
6
作者 彭苏萍 孙连英 马春丽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0-83,共4页
将工程地质分析、结构控制理论和数值分析相结合 ,提出了变形机理的综合分析方法 ,对地下开采引起的岩体移动机理进行了研究 ,并在实际工程中加以应用 .实践证明 。
关键词 地下开采 岩体移动 破坏机理分析 工程地质 数值分析 结构控制
下载PDF
巨厚坚硬岩浆岩床破裂运动诱发冲击地压机制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刘少虹 潘俊锋 夏永学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99-510,共12页
针对巨厚坚硬岩浆岩床下浅部煤层大面积采空后深部开采冲击地压频发的实际问题,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实测及工程实践等方法对岩浆岩床破裂运动诱发冲击地压机制进行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建立大面积采空区上坚硬岩浆岩顶板的... 针对巨厚坚硬岩浆岩床下浅部煤层大面积采空后深部开采冲击地压频发的实际问题,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实测及工程实践等方法对岩浆岩床破裂运动诱发冲击地压机制进行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建立大面积采空区上坚硬岩浆岩顶板的三角悬臂梁理论模型,得到岩浆岩床应力及能量分布特征,推导出岩浆岩顶板破裂运动出现的判别准则,进而构建岩浆岩床破裂运动诱发冲击地压的力学模型;(2)将地表开裂与井下显现情况联合分析,认为坚硬岩浆岩床在浅部采空区上的大面积悬顶以及局部强侵入带构成了静态作用,岩浆岩床破裂及"回转"运动对煤层产生的挤压构成了动态作用,其中动态作用处于主导位置;(3)基于上述研究,分析矿井深部回采工作面微震分布特征,认为岩浆岩床破裂运动能够为冲击地压发生提供动、静载荷,是诱发冲击的关键因素;并从提高巷道围岩抗震能力以及使高能微震事件远离巷道两方面,提出底板深孔爆破和加强支护等治理措施。实践表明,通过采取措施,高能微震事件对巷道的破坏程度明显减弱,保障了岩浆岩床下深部煤层的安全高效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冲击地压 岩浆岩床 破裂运动 机制
原文传递
深部近距离厚煤层上行开采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李岗伟 王一帆 李峰辉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10,共5页
为分析陶忽图煤矿近距离厚煤层上行开采可行性,对下部3-1煤层开采形成的保护范围进行理论计算,并采用理论分析及相似模拟手段,分析3-1煤层开采对2-2煤层整体的影响程度及矿压显现规律。研究结果表明:3-1煤层开采后初次来压步距45m,周期... 为分析陶忽图煤矿近距离厚煤层上行开采可行性,对下部3-1煤层开采形成的保护范围进行理论计算,并采用理论分析及相似模拟手段,分析3-1煤层开采对2-2煤层整体的影响程度及矿压显现规律。研究结果表明:3-1煤层开采后初次来压步距45m,周期来压步距18m,切眼处断裂角为62°,工作面处断裂角为61°,垮落带高度为44m,导水裂隙带高度为83m;2-2煤层总体连续性较好,未产生台阶错动,采动影响系数K范围为7.31~9.81,2-2煤层处于3-1煤层裂隙带内,满足上行开采要求。研究结果为类似开采条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厚煤层 上行开采 矿压显现 相似模拟 岩层移动
下载PDF
断层影响下无煤柱自成巷围岩运动及矿压规律 被引量:19
9
作者 杨军 付强 +2 位作者 高玉兵 高海南 乔博文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38-1247,共10页
为了探究断层构造对切顶卸压无煤柱自成巷技术的影响,采用力学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工程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切顶卸压自动成巷工作面过正断层过程中的应力演化特征及围岩运动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在正断层作用下,工作面于... 为了探究断层构造对切顶卸压无煤柱自成巷技术的影响,采用力学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工程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切顶卸压自动成巷工作面过正断层过程中的应力演化特征及围岩运动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在正断层作用下,工作面于上盘开采并靠近断层时,上覆岩层呈倒楔状,工作面前方应力及留巷实体煤帮侧应力逐渐增大,留巷围岩变形剧烈.在断层处时,上覆倒楔状覆岩应力传递至下盘和工作面端头留巷煤帮侧,断层带易活化、破碎及易滑移的特性导致断层处留巷围岩变形最大.工作面过断层后,上覆岩层呈正楔状,此时工作面前方和留巷实体煤帮侧应力变小,但由于此时留巷位于断层破碎带下方,上盘倒楔状岩层应力向下盘传递,导致留巷变形依然较大.断层带影响范围约为其前后70 m,该范围内成巷围岩需重点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无煤柱开采 切顶卸压 围岩运动 巷道控制
原文传递
程潮铁矿地下开采引起岩层移动机制初探 被引量:18
10
作者 程关文 陈从新 +2 位作者 沈强 付华 夏开宗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21-1429,1437,共10页
在对矿区地质条件、采矿情况以及监测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悬臂梁的力学模型。该悬臂梁是由NWW向节理切割下盘的花岗岩岩体而产生。地下采矿引起的岩层移动分为两个阶段,筒状破坏延伸到地表之前为第1阶段;筒状破坏延伸到地表后,则进... 在对矿区地质条件、采矿情况以及监测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悬臂梁的力学模型。该悬臂梁是由NWW向节理切割下盘的花岗岩岩体而产生。地下采矿引起的岩层移动分为两个阶段,筒状破坏延伸到地表之前为第1阶段;筒状破坏延伸到地表后,则进入第2阶段。筒状破坏延伸到地表使水平构造应力释放,悬臂梁受力发生变化,而发生弯曲折裂变形和破坏,从而形成了深部岩体破坏的4个区:破裂岩体区、破裂过渡带、变形区和未扰动岩体区。通过对矿区地表测点所测数据进行分析,结合上述岩层移动机制和裂缝产生过程,将变形区域划分为:变形累积区、裂缝产生区、裂缝扩展区和裂缝闭合区。随着采矿的进行,深部岩体4区将逐渐向下延伸,地表4区将逐渐向外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地表移动 岩层移动 采动裂缝
下载PDF
露天与地下联合开采引起岩层移动规律的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黄平路 陈从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10-1314,共5页
非法开采对矿山开采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以某铁矿为例,进行了二维物理相似模型试验研究,分析得出了在考虑和不考虑非法开采两种情况下的地表变形规律和矿体围岩移动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从-270 m采至-550 m水平期间,地表沉降和围岩变形... 非法开采对矿山开采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以某铁矿为例,进行了二维物理相似模型试验研究,分析得出了在考虑和不考虑非法开采两种情况下的地表变形规律和矿体围岩移动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从-270 m采至-550 m水平期间,地表沉降和围岩变形呈缓慢增加趋势,但当从-550 m水平继续向下开采时,由于矿体倾角变得平缓,地表沉降、深部围岩变形都急剧增加,非法开采会造成矿体上部岩体的应力重分布,虽没有明显增大地表的沉降范围,但增加了开采点附近的地表沉降量,而且大大增大了地表岩层的水平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试验 非法开采 地下开采 岩层移动 露天与地下联合采矿
下载PDF
开采影响下的岩土体移动与变形规律 被引量:18
12
作者 郭麒麟 乔世范 刘宝琛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9-114,共6页
为了更好地评价地下开采对地下构筑物及对地表建筑物安全的影响,基于随机介质理论推导了开采影响下单个剖面上的岩体内部的移动和变形计算公式,探讨了水平剖面及倾斜剖面上留设煤柱的影响,并对双向非充分开采时岩土体的移动和变形计算... 为了更好地评价地下开采对地下构筑物及对地表建筑物安全的影响,基于随机介质理论推导了开采影响下单个剖面上的岩体内部的移动和变形计算公式,探讨了水平剖面及倾斜剖面上留设煤柱的影响,并对双向非充分开采时岩土体的移动和变形计算作了一定的研究.针对各种位移及变形计算公式,通过计算机编程,以定义函数的方式实现了相应的计算,并阐明了计算参数的确定方法.对平煤集团十矿的北回风井保安煤柱以外开采对井筒变形的影响进行了计算,得出开采影响下沿深度井筒不同部位的伸缩及水平变形.结果表明:该井筒沿深度方向的最大竖直变形及最大水平变形均出现在井口处,分别为1.3 mm/m及7.0 mm/m,为井筒的安全评价及保安矿柱的留设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采沉陷 非充分开采 随机介质理论 保安煤柱 岩体移动
原文传递
地下采矿引起地表塌陷机理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王栋毅 李夕兵 +1 位作者 黎崇金 刘志祥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21,共6页
根据赤峰红岭铅锌矿的地质资料,利用颗粒流程序PFC2D建立了红岭铅锌矿的二维离散元模型,模拟矿体的开挖过程;并通过分析开采过程中的应力和位移演化规律,揭示矿山地表塌陷区的形成机理。模拟结果表明:矿山地表发生塌陷的主要原因是矿区... 根据赤峰红岭铅锌矿的地质资料,利用颗粒流程序PFC2D建立了红岭铅锌矿的二维离散元模型,模拟矿体的开挖过程;并通过分析开采过程中的应力和位移演化规律,揭示矿山地表塌陷区的形成机理。模拟结果表明:矿山地表发生塌陷的主要原因是矿区较大水平构造应力的释放,以及采空区未及时回填而使上盘形成悬臂结构;塌陷废石回填了部分采空区,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围岩的水平变形;地表位移的缓慢变形阶段和加速变形阶段的拐点表示围岩塌陷的开始,可作为预测地表塌陷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地表变形 地下采矿 地表塌陷 围岩移动 PFC2D 速度倒数
下载PDF
Knothe模型改进及充填开采岩层移动动态过程分析 被引量:16
14
作者 陈庆发 牛文静 +3 位作者 刘严中 陈青林 刘俊广 范秋雁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50-256,共7页
Knothe模型是岩层移动动态预测最常用的时间函数模型,但该模型与岩层移动动态演化过程客观规律并不完全相符.通过分析Knothe模型岩层移动预测缺陷,增加表征时间影响函数变化和岩层移动非线性特征的双参数,建立了Knothe时间函数改进模型... Knothe模型是岩层移动动态预测最常用的时间函数模型,但该模型与岩层移动动态演化过程客观规律并不完全相符.通过分析Knothe模型岩层移动预测缺陷,增加表征时间影响函数变化和岩层移动非线性特征的双参数,建立了Knothe时间函数改进模型;基于弹性力学理论,建立充填开采岩层移动的小挠度弯曲变形薄板模型;将Knothe函数改进模型与建立的充填开采岩层移动模型相结合,构建了岩层随时间移动的动态演化过程函数表达式,并将演化过程划分为初始期、活跃期及衰退期.以新汶矿区翟镇煤矿2205工作面矸石充填开采实测数据为样本,开展了充填开采岩层移动动态过程实例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在第22.9个月,地表最大下沉点的下沉速度达10.526mm/月;岩层总移动时间为38.9个月,其中初始期为20.5月、活跃期为5.1月、衰退期为13.3月.基于Knothe改进模型构建的岩层移动动态演化过程的函数表达式能够更客观真实地反映出岩层下沉量、下沉速度、下沉加速度的客观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nothe时间函数 充填开采 岩层移动 动态过程分析
原文传递
采煤沉陷区城市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6
15
作者 李树志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3-77,共5页
以淮北矿区为例对采煤沉陷区城市建设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系统研究,根据长期的岩移观测、采空区建筑物沉降监测与采动区"活化"机理研究,提出了基于城市建设规模性土地利用的煤层群开采沉陷地区域性稳定概念和评价方法,创建了... 以淮北矿区为例对采煤沉陷区城市建设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系统研究,根据长期的岩移观测、采空区建筑物沉降监测与采动区"活化"机理研究,提出了基于城市建设规模性土地利用的煤层群开采沉陷地区域性稳定概念和评价方法,创建了煤炭开采沉陷区域稳定评价与控制、建筑群抗变形等技术体系,解决了采煤沉陷区城市建设关键技术,实现了采煤沉陷区直接建设高层建筑群的技术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沉陷 城市建设 岩移规律 区域稳定评价 建筑群抗变形
下载PDF
露天和地下联合开采引起矿山岩层移动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黄平路 陈从新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2期4037-4043,共7页
分别利用有限元和离散元法对金山店铁矿进行二维数值模拟研究,得出在考虑和不考虑民采2种情况下的地表变形规律和矿体围岩移动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地下开采在采空区周围形成椭圆形松动区,椭圆的长轴与矿体的倾向基本一致。民采不会与地... 分别利用有限元和离散元法对金山店铁矿进行二维数值模拟研究,得出在考虑和不考虑民采2种情况下的地表变形规律和矿体围岩移动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地下开采在采空区周围形成椭圆形松动区,椭圆的长轴与矿体的倾向基本一致。民采不会与地下采空区形成"通天"现象,而且对地下开采形成的松动区大小影响很小。民采造成矿体上部岩体的应力重分布,虽没有明显增大地表的沉降范围,但是增加民采点附近的地表沉降量,而且大大增大了地表岩层的水平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有限元法 离散元法 地下开采 岩层移动
下载PDF
南屯矿63_上10面综采放顶煤开采覆岩移动变形破坏特征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文泉 刘伟韬 +3 位作者 高延法 冯增强 郑远任 谢业良 《山东矿业学院学报》 CAS 1996年第4期24-28,38,共6页
本文根据使用新技术──双回路注(放)水系统在63上10工作面综采放顶煤开采覆岩破坏的探测结果,结合其它采矿方法的实测结果,应用断裂力学理论,研究了放顶煤开采覆岩移动变形破坏特征,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岩层移动 覆岩移动 变形破坏 采煤 综合机械化
下载PDF
短壁连采工作面顶板运动规律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王世栋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1-124,共4页
为了防止顶板大面积来压对采场造成冲击、优化开采引起的应力分布,针对榆家梁煤矿薄基岩厚表土层的赋存特点,在42209短壁连采工作面采取顶板全垮落法开采技术,实现了对短壁开采顶板管理,提出了工艺极限回采面积与应力极限回采面积概念... 为了防止顶板大面积来压对采场造成冲击、优化开采引起的应力分布,针对榆家梁煤矿薄基岩厚表土层的赋存特点,在42209短壁连采工作面采取顶板全垮落法开采技术,实现了对短壁开采顶板管理,提出了工艺极限回采面积与应力极限回采面积概念。结果表明,回采引起的超前支承压力走向与侧向应力集中系数分别为3.4和2.1,据实测工艺极限回采面积为1 500 m2,应力极限回采面积为15 000 m2,对顶板采用"人工强制放顶+小步距自然垮落"的全垮落控制模式可有效保证回采工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壁连采 围岩控制 顶板运动 极限回采面积
下载PDF
开采沉陷岩移参数研究现状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柴华彬 邹友峰 +1 位作者 梁和平 王云广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67-570,共4页
开采沉陷岩移参数是表征岩层和地表移动规律的重要参数,其取值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矿山生产设计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开采沉陷岩移参数的确定方法主要有实测数据拟合、回归分析、工程类比、神经网络、力学反演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方法.在综... 开采沉陷岩移参数是表征岩层和地表移动规律的重要参数,其取值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矿山生产设计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开采沉陷岩移参数的确定方法主要有实测数据拟合、回归分析、工程类比、神经网络、力学反演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方法.在综合分析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开采沉陷岩移参数的研究现状,指出了可以应用相似理论确定不同地质采矿条件下开采沉陷岩移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采沉陷 岩移参数 相似理论 模糊数学 研究现状
下载PDF
结构面对程潮铁矿东区地表及岩体移动变形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席人双 陈从新 +1 位作者 肖国锋 黄平路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532-538,共7页
以程潮铁矿东区为例,通过现场结构面调查、地表及深部岩体变形监测,分析了该区地表及岩体移动变形与结构面的关系。结果表明:程潮铁矿东区地表及岩体移动变形主要受该区复杂的地质条件控制,特别是结构面的影响,变形方向和变形量值均与... 以程潮铁矿东区为例,通过现场结构面调查、地表及深部岩体变形监测,分析了该区地表及岩体移动变形与结构面的关系。结果表明:程潮铁矿东区地表及岩体移动变形主要受该区复杂的地质条件控制,特别是结构面的影响,变形方向和变形量值均与理论预期不同。NNE、NE向结构面的存在控制着岩体向采空区运动的侧向边界条件,同时导致变形方向的向西偏转,NWW向结构面的松动导致东主井区岩体向采空区的倾倒变形,地表变形在南北剖面上呈三级阶梯分布;西风井相对东西采空区的特殊位置以及NE向结构面的影响使其变形值小于预期,是该区相对安全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采矿 地表变形 岩层移动 结构面 变形监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