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3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生存型救助到发展型救助: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展困境与完善路径 被引量:70
1
作者 谢勇才 丁建定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9-49,共11页
虽然《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确立了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基本框架,然而面对经济与社会结构深刻调整的外部环境,我国现行的生存型社会救助制度仍然面临着诸多发展困境,主要体现在救助理念消极、救助方式落后、救助标准偏低、救助范围狭窄、... 虽然《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确立了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基本框架,然而面对经济与社会结构深刻调整的外部环境,我国现行的生存型社会救助制度仍然面临着诸多发展困境,主要体现在救助理念消极、救助方式落后、救助标准偏低、救助范围狭窄、救助内容单一、救助主体薄弱以及救助效率不高七个方面。为克服这些困境,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应当由生存型救助走向发展型救助,从转变救助理念、改善救助方式、提高救助标准、扩大救助范围、增加救助内容、健全救助主体以及提升救助效率等方面来完善我国社会救助制度,进而织牢保障城乡贫困群体基本生活的最后安全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救助 最低生活保障 贫困 生存型救助 发展型救助
下载PDF
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被引量:39
2
作者 韩克庆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9-35,共7页
在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形成了自然灾害救助、城市单位救济与农村集体救济相结合的社会救助制度。市场经济改革以来,随着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创新发展,中国社会救助制度内容不断丰富,制度规范不断提高,形成了《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中规定的... 在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形成了自然灾害救助、城市单位救济与农村集体救济相结合的社会救助制度。市场经济改革以来,随着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创新发展,中国社会救助制度内容不断丰富,制度规范不断提高,形成了《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中规定的八项救助内容。社会救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满足了贫困群体的基本需要,保证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维系了社会和谐,促进了社会公平。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展走向是:救助对象从覆盖市场转型的城市新型贫困者向全体贫困者过渡;从城市社会救助体系为主体向城乡一体化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过渡;从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分离向社会福利整合社会救助制度过渡;长远来看,从政府主导向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主体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救助 最低生活保障 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
原文传递
最低生活保障对收入贫困和消费支出的影响 被引量:21
3
作者 杨穗 高琴 《社会保障研究》 CSSCI 2019年第5期63-78,共16页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2013年的城镇和农村住户调查数据,分析了我国城乡低保政策的瞄准效率、减贫效果及低保对家庭消费支出和福祉改善的影响。结果表明:低保的瞄准效果在农村不如城市,中部地区不如东部和西部;低保对缩小贫困...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2013年的城镇和农村住户调查数据,分析了我国城乡低保政策的瞄准效率、减贫效果及低保对家庭消费支出和福祉改善的影响。结果表明:低保的瞄准效果在农村不如城市,中部地区不如东部和西部;低保对缩小贫困差距、减轻贫困程度的影响大于对降低贫困发生率的影响,低保的减贫作用受到政策瞄准误差和保障水平的约束;整体上低保家庭并没有将收入优先用于吃、穿、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的满足,而是用于教育、健康等人力资本投资,相比非低保家庭,东部和中部的城市低保家庭倾向于将收入用于教育的投资,农村低保和中西部城市低保家庭的医疗保健支出费用更高。因此,应提高低保政策的瞄准有效性和保障水平,加强低保政策与医疗、教育等专项救助政策的衔接,逐步实现城乡统筹,确保社会救助的公平性和长效性,充分发挥低保政策的兜底保障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低生活保障 收入贫困 消费支出 城乡差距 地区差异
下载PDF
城乡低保对象认定标准中增加支出标准的合理性分析——基于悬崖效应的视角 被引量:13
4
作者 刘央央 钟仁耀 《社会保障研究》 CSSCI 2019年第1期33-43,共11页
因病、因学致贫等支出型贫困是我国目前存在的主要贫困类型之一。学术界对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能否有效缓解支出型贫困尚无明确结论。本文在运用贫困脆弱性模型估计支出型贫困脆弱性的基础上,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分析该制度是否使低... 因病、因学致贫等支出型贫困是我国目前存在的主要贫困类型之一。学术界对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能否有效缓解支出型贫困尚无明确结论。本文在运用贫困脆弱性模型估计支出型贫困脆弱性的基础上,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分析该制度是否使低保家庭与非低保家庭之间在支出型贫困脆弱性上存在悬崖效应。结果显示,在全样本中无法明确悬崖效应的存在与否,但在较高支出型贫困脆弱性样本组和收入低于两倍低保标准的样本组中,均存在显著的悬崖效应。由此,应在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认定对象标准中增加支出标准,将非低保家庭中因病、因学致贫的家庭纳入救助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出型贫困 悬崖效应 低保 减贫
下载PDF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问题及对策——基于甘肃省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养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2期32-37,共6页
对甘肃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行了相关调查,对该制度实施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甘肃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经费缺乏,保障水平低,覆盖面窄,低保对象的确定和界定标准困难,缺乏法律保障,下... 对甘肃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行了相关调查,对该制度实施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甘肃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经费缺乏,保障水平低,覆盖面窄,低保对象的确定和界定标准困难,缺乏法律保障,下级部门执行不力等,因此要科学确定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保障标准;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甄别机制;大力推行政府主导与多元复合的农村低保救助模式;运用专业技术,提高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综合性的低保制度体系;加强法制建设,实现最低生活保障的法制化、规范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法制化 规范化
下载PDF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俊刚 袁高鹏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3-65,共3页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社会救济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在具体实施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应采取多种手段和措施加以完善。
关键词 城市居民 低收入群体 最低生活保障
下载PDF
社会救助政策的“负激励”风险及其防范 被引量:10
7
作者 兰剑 慈勤英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55-160,共6页
通过梳理现行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社会救助政策,归纳现有政策中存在的"负激励"风险,主要包括:救助资格认定方式单一,救助权责界定模糊,就业扶持与激励力度不足,专项救助瞄准偏差与救助待遇简单叠加。这导致相当一部分适龄劳力的... 通过梳理现行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社会救助政策,归纳现有政策中存在的"负激励"风险,主要包括:救助资格认定方式单一,救助权责界定模糊,就业扶持与激励力度不足,专项救助瞄准偏差与救助待遇简单叠加。这导致相当一部分适龄劳力的受助者缺乏主动摆脱贫困、积极再就业的意愿。防范社会救助政策的"负激励"风险,关键在于努力实现从给钱给物型的被动型、生存型救助保障,转向注重能力建设、提升自我发展的综合型社会救助。应该建立"支出型贫困"救助,明确实行分类救助,准确定位各救助项目功能,实现救助权责统一,加大就业援助与政策激励,激发受助者再就业主动性,强化"能力援助",提升自我脱贫能力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救助 “负激励"风险 政策转型 低保
下载PDF
2020年后贫困标准调整的逻辑与构想 被引量:10
8
作者 宁亚芳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0-68,共9页
调整2020年后贫困标准是当前学界讨论相对贫困治理的重要话题之一。在贫困标准的调整思路上,学界主要存在两种分歧,即是向主要发达国家贫困标准理念和水平看齐,还是整合国内农村低保标准与现行国家贫困标准。现阶段城乡贫困既具有各自... 调整2020年后贫困标准是当前学界讨论相对贫困治理的重要话题之一。在贫困标准的调整思路上,学界主要存在两种分歧,即是向主要发达国家贫困标准理念和水平看齐,还是整合国内农村低保标准与现行国家贫困标准。现阶段城乡贫困既具有各自的特征,又有一定的共性。城乡在支出型贫困方面的共性问题使得缓解支出型贫困成为我国相对贫困治理的重点任务。因此,2020年后有必要用农村低保标准作为贫困标准,逐步实现城乡、地区的低保标准统一,并结合阶梯式多层次贫困人口识别和救助办法,实现救助对象多维性和救助待遇多层次性。这不仅符合多维贫困理论和发展型社会政策的贫困治理理念,也可以较低的制度改革成本调整贫困标准,更能体现贫困治理的中国特色和实践的自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贫困 贫困标准 最低生活保障 支出型贫困 2020年后
下载PDF
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福利依赖现状及防范研究——以重庆市涪陵区部分乡镇、湖北恩施市屯堡乡为例 被引量:7
9
作者 陈元刚 徐智垠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3年第10期32-37,共6页
通过对重庆市涪陵区部分乡镇、湖北恩施市屯堡乡的部分村落进行实地调查和走访,对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福利依赖进行研究,客观分析目前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是否存在福利依赖问题及其程度,并对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展过程中所面... 通过对重庆市涪陵区部分乡镇、湖北恩施市屯堡乡的部分村落进行实地调查和走访,对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福利依赖进行研究,客观分析目前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是否存在福利依赖问题及其程度,并对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福利依赖问题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村 最低生活保障 福利依赖 福利观 防范
下载PDF
完善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思考 被引量:2
10
作者 许应春 李姝姝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6-69,共4页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下简称低保),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社会救助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的最后一道“防护网”。文章简要介绍了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现状,分析了当前低保制度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弊端...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下简称低保),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社会救助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的最后一道“防护网”。文章简要介绍了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现状,分析了当前低保制度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弊端,提出了一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保 资金筹集 负值所得税
下载PDF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农村社会保障研究——以德州市为例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俊秋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168-173,共6页
德州市已初步建立起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与城市相比还比较薄弱,需进一步完善。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乡社会保障制度... 德州市已初步建立起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与城市相比还比较薄弱,需进一步完善。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有序接轨,是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目标和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保障 最低生活保障 合作医疗 社会养老保险 城乡一体化 资金投入 参保意识
下载PDF
我国低保规模持续缩减的生成逻辑与治理路径∶基于“情境—结构—执行”分析框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鹏 张奇林 《兰州学刊》 CSSCI 2023年第3期64-76,共13页
随着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和贫困现象及其治理转型,我国最低生活保障规模却呈现持续缩减趋势,从而引发对新发展阶段下制度定位和可持续发展的讨论。为了系统梳理导致低保规模持续缩减的因素集合,全面分析其带来的政策后果,文章利用“情... 随着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和贫困现象及其治理转型,我国最低生活保障规模却呈现持续缩减趋势,从而引发对新发展阶段下制度定位和可持续发展的讨论。为了系统梳理导致低保规模持续缩减的因素集合,全面分析其带来的政策后果,文章利用“情境—结构—执行”整合性分析框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角度进行链条式具体分析,并从新时代政策目标定位和客观要求出发,分析其政策后果。针对低保规模持续缩减的成因及其后果,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下,从新时代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出发,立足制度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保 生成逻辑 治理路径 “情境—结构—执行”
下载PDF
最低生活保障权平等保护简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一体化 被引量:5
13
作者 林莉红 汪燕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23-27,共5页
平等保护城乡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权并不意味着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绝对无差别。应根据相对无差别理论,逐步实现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一体化。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一体化并不意味着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同一化。城乡居民最低生... 平等保护城乡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权并不意味着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绝对无差别。应根据相对无差别理论,逐步实现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一体化。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一体化并不意味着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同一化。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一体化必须考虑相关因素,重新依据是否拥有生产资料并结合经常居住地两项标准确定最低生活保障的类别,对不同人群的最低生活实施分类救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低生活保障权 平等保护 城乡一体化
下载PDF
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问题探讨 被引量:4
14
作者 周丹 李燕华 《特区经济》 2012年第8期171-173,共3页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设定和调整是最低生活保障体系的重要环节,在低保制度建设中处于特别重要的地位,确定科学合理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是当务之急。本文主要探讨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试提出几点完善农村最...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设定和调整是最低生活保障体系的重要环节,在低保制度建设中处于特别重要的地位,确定科学合理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是当务之急。本文主要探讨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试提出几点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低生活保障 农村 保障标准 社保制度
下载PDF
关于失业调查及保障问题的思考——以丹东市为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宫春子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45-48,共4页
失业是造成贫困的最主要原因。通过对丹东市第三次离岗失业人员家庭状况入户调查进行分析,提出提高失业统计调查数据质量应从调查组织、调查内容、调查项目、调查周期、调查方式方法、调查数据质量控制等方面做起。解决因失业造成贫困... 失业是造成贫困的最主要原因。通过对丹东市第三次离岗失业人员家庭状况入户调查进行分析,提出提高失业统计调查数据质量应从调查组织、调查内容、调查项目、调查周期、调查方式方法、调查数据质量控制等方面做起。解决因失业造成贫困的问题:一是要科学制定低保标准的方法;二是要建立合理的调整机制;三是要有促进积极就业的脱贫方法;四是要研究民政、社保、医疗、教育、劳动各部门联动与沟通方式方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业调查 失业人口 低保
下载PDF
云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法律体系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峰 卢燕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70-73,共4页
近年来,各级政府或民政主管部门制定了一系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规范性文件,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制度体系。但该制度过渡依赖行政推行模式的弊端影响了低保制度预期目标的实现。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可从减少规范层次、提升立法... 近年来,各级政府或民政主管部门制定了一系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规范性文件,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制度体系。但该制度过渡依赖行政推行模式的弊端影响了低保制度预期目标的实现。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可从减少规范层次、提升立法效力、健全监督机制等三方面建立法律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弱势群体 最低生活保障 法律体系
下载PDF
城乡统筹: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支点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赛娟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66-68,共3页
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侧重于城市贫困人口,而忽视对农村贫困人口的关注。近几年,“三农”问题不断涌现,其中关于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问题日益重要。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必须走城乡协调发展之路。
关键词 农村 社会保障体系 最低生活保障 合作医疗保障
下载PDF
基层政府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的职能定位 被引量:1
18
作者 杜广庆 朱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1期10056-10058,共3页
针对我国当前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指出了基层政府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的职责。
关键词 农村社会保障 农村养老保险 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最低生活保障 基层政府责任
下载PDF
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探索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宇涛 《特区经济》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57-159,共3页
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本要求,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任务艰巨,在试点建设中存在诸如缺乏法律保障、资金不足、保障对象和标准确定困难等问题,需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农村最低生活保... 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本要求,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任务艰巨,在试点建设中存在诸如缺乏法律保障、资金不足、保障对象和标准确定困难等问题,需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低生活保障 农村经济发展 保障标准
下载PDF
少数民族地区低保人员生存状况调研分析——以拉萨市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冼志勇 徐洁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2-157,共6页
本文通过对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市低保人员生存状况进行抽样调查,从基本生活信息、救助情况、医疗信息、就业信息、四个主要方面来分析城市低保人员的生存状况,指出目前少数民族地区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群体的生存状况所呈现的问题,为改善... 本文通过对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市低保人员生存状况进行抽样调查,从基本生活信息、救助情况、医疗信息、就业信息、四个主要方面来分析城市低保人员的生存状况,指出目前少数民族地区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群体的生存状况所呈现的问题,为改善最低生活保障群体生存状况,推进城市低保政策创新和维护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稳定提供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最低生活保障 弱势群体 社会稳定 政策创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