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切割球囊成形术应用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疗效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子龙 《中外医疗》 2022年第3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切割球囊成形术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6月—2020年6月期间该院80例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普通球囊成形术)和观察组(切割球囊成形术),每组40例。观察和比较... 目的探讨切割球囊成形术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6月—2020年6月期间该院80例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普通球囊成形术)和观察组(切割球囊成形术),每组40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狭窄血管最小直径、靶血管狭窄程度,以及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管腔丢失情况,以及术后随访12个月再狭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狭窄血管最小直径明显增大[术后即刻(3.3±0.4)mm vs(2.6±0.4)mm,术后6个月(3.0±0.3)mm vs(2.2±0.3)mm,术后12个月(2.9±0.4)mm vs(2.1±0.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26、11.926、8.944,P<0.05);靶血管狭窄程度得到了明显改善[术后即刻(7.6±1.8)%vs(10.3±2.2)%,术后6个月(9.4±1.5)%vs(12.3±3.4)%,术后12个月(10.3±2.1)%vs(14.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07、4.935、8.110,P<0.05);管腔丢失明显减少[术后3个月(0.1±0.0)mm vs(0.2±0.1)mm,术后6个月(0.2±0.1)mm vs(0.4±0.1)mm,术后12个月(0.2±0.1)mm vs(0.5±0.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25、8.944、8.485,P<0.05);术后随访12个月,再狭窄发生率显著降低(12.5%vs 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13,P<0.05)。结论切割球囊成形术不仅能够提高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治疗的临床疗效,还能降低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割球囊成形术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 狭窄血管最小直径 靶血管狭窄程度 管腔丢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