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5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节镜下微创内固定结合术后早期综合康复锻炼治疗27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33
1
作者 魏文强 张会久 李雨佳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46-51,共6页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在关节镜辅助下结合微创技术以及术后早期综合康复锻炼的治疗效果。方法2012年7月-2014年12月,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骨二科收治胫骨平台骨折患者50例。采用随机分组,27例作为实验组在关节镜辅助下进行,术后...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在关节镜辅助下结合微创技术以及术后早期综合康复锻炼的治疗效果。方法2012年7月-2014年12月,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骨二科收治胫骨平台骨折患者50例。采用随机分组,27例作为实验组在关节镜辅助下进行,术后均采取早期综合康复治疗;2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手术与康复治疗。分别在术后3、6和12个月用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HSS)评估患肢膝关节的功能。结果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为6个月,两组切口均Ⅰ期愈合。根据 HSS,在术后3、6和12个月,实验组患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是55.6%、70.3%和85.2%;对照组患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是47.8%、60.8%和73.9%。结论采取关节镜技术结合骨折微创内固定以及术后早期的综合康复锻炼的方法来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对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有理想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关节镜 微创内固定 早期康复
下载PDF
交锁髓内钉与微创经皮钢板治疗成人胫骨中下段骨折的Meta分析 被引量:30
2
作者 张轩轩 隆腾飞 +2 位作者 张丕军 赵辉 王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2期4107-4114,共8页
背景:临床中治疗成人胫骨中下段骨折的微创内固定方式包括交锁髓内钉技术和微创经皮钢板技术。大量回顾性研究都证实这两种策略临床有效,但两种治疗方法孰优孰劣,目前仍无定论。目的:评价交锁髓内钉技术与微创经皮钢板技术治疗成人胫骨... 背景:临床中治疗成人胫骨中下段骨折的微创内固定方式包括交锁髓内钉技术和微创经皮钢板技术。大量回顾性研究都证实这两种策略临床有效,但两种治疗方法孰优孰劣,目前仍无定论。目的:评价交锁髓内钉技术与微创经皮钢板技术治疗成人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CBM、万方、CNKI数据库中比较交锁髓内钉与微创经皮钢板治疗成人胫骨中下段骨折的文章,并手工检索相关中英文杂志,纳入随机对照试验和半随机对照试验。然后,按照Cochrane Collaboration标准对相关文献进行严格的质量评估,选取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组织愈合相关不良事件、软组织愈合相关不良事件、胫骨功能恢复作为评价指标,并用RevMan5.1统计学软件对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共纳入7篇文献,包括377例患者,其中交锁髓内钉组188例,微创经皮钢板组18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比较中,两种方法在手术时间[WMD=0.58,95%CI(-28.91,30.07),P=0.97]、软组织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RR=0.51,95%CI(0.22,1.18),P=0.11]及胫骨术后Johnner-Wruhs功能评价优良率[RR=1.03,95%CI(0.91,1.17),P=0.63]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而相比于交锁髓内钉组,微创经皮钢板组骨折愈合时间较短[WMD=1.99,95%CI(0.15,3.83),P=0.03],骨组织愈合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RR=1.84,95%CI(1.03,3.27),P=0.04]。说明利用交锁髓内钉和微创经皮钢板治疗成人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基本一致,但微创经皮钢板可缩短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减少骨折愈合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与关节循证医学 骨科植入物 交锁髓内钉 微创经皮钢板 胫骨中下段骨折 META分析 骨不连 微创内固定 骨折愈合 生物学固定
下载PDF
微创内固定支架经皮微创内固定技术治疗对C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9
3
作者 王敏 孟庆奇 +1 位作者 杨伟民 李斯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28-1031,共4页
目的分析微创内固定支架经皮微创内固定技术治疗对C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在我们医院骨科就诊的C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36例,分为微创内固定支架经皮微创内固定技术组(试验组... 目的分析微创内固定支架经皮微创内固定技术治疗对C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在我们医院骨科就诊的C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36例,分为微创内固定支架经皮微创内固定技术组(试验组)和外固定组(对照组),各68例,利用腕关节Gartland-Werley评分标准评价患者手术后的临床效果,最后通过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的背甚度高于对照组(75.4±12.72 vs. 66.5±9.04),试验组的掌屈度高于对照组(61.27±9.43 vs. 53.51±5.82),试验组的旋前度高于对照组(77.01±7.34 vs. 69.24±4.61),试验组的旋后度高于对照组(73.76±8.22 vs. 62.36±5.46),试验组的Gartland-Werley评分低于对照组(2.36±1.24 vs. 8.61±6.69),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内固定支架经皮微创内固定技术治疗C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过程中,骨内固定效果更好,腕关节功能恢复更快,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更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内固定支架 经皮微创内固定技术 C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 腕关节
下载PDF
微创内固定术与开放式固定术对胸腰段脊柱骨折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28
4
作者 成震宇 蒋定华 任宏 《中华全科医学》 2018年第1期69-71,93,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内固定术与开放式固定术对胸腰段脊柱骨折疗效对比。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安吉县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15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应用开放式固定术治疗,研究组应用微创内固定术治疗,对... 目的探讨微创内固定术与开放式固定术对胸腰段脊柱骨折疗效对比。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安吉县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15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应用开放式固定术治疗,研究组应用微创内固定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手术结果、影像学指标以及VAS评分。结果 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以及椎体矢状面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Cobb’s角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椎体前缘高度以及椎体矢状面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VAS(视觉模拟法)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个时间点研究组患者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腰椎段脊柱骨折通常是高能量外力诱发的脊柱骨折,在伤情严重的情况下会影响到马尾神经以及脊髓,而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应用创内固定术治疗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影像学指标,降低患者疼痛情况,临床上应当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内固定 开放式固定术 胸腰段脊柱骨折 疗效 对比
原文传递
撬拨复位微创置板与经“L”型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18
5
作者 郑志辉 蔡沛彪 +4 位作者 关可立 李晓武 郑洵 陈海波 曾庆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2342-2348,共7页
背景:涉及距下关节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约占全部跟骨骨折的75%,而对于移位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要优于非手术治疗。然而对于治疗时机、手术指征、切口选择、是否植骨等问题目前仍有争议。经典的“L”型入路因其较高的切口并发症而有... 背景:涉及距下关节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约占全部跟骨骨折的75%,而对于移位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要优于非手术治疗。然而对于治疗时机、手术指征、切口选择、是否植骨等问题目前仍有争议。经典的“L”型入路因其较高的切口并发症而有逐渐被微创内固定所取代的趋势。目的:比较撬拨复位微创置板及“L”型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汕头市中医院骨二科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撬拨复位微创置板组(n=32)和“L”型切口组(n=28),分别采用闭合撬拨复位微创置板和经“L”型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按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评分优良率评价2组手术疗效,对比2组患者术前等待天数、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分别测定患者Böhler角、Gissane角并加以比较。结果与结论:①撬拨复位微创置板组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评分优良率为91%,“L”型切口组为93%,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2组术后Böhler角、Gissane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1 d 2组Gissane角相当(P>0.05),Böhler角变化“L”型切口组优于撬拨复位微创置板组(P<0.05);末次随访2组Böhler角及Gissane角均有不同程度丢失,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L”型切口组患者的术前等待天数、住院天数均多于撬拨复位微创置板组(P<0.05);手术时间少于撬拨复位微创置板组(P<0.05);④撬拨复位微创置板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低于“L”型切口组的32%(P<0.05);⑤提示与传统“L”型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相比,撬拨复位微创置板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临床疗效满意,创伤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SandersⅡ、Ⅲ型 撬拨复位 微创置板内固定 “L”型切口
下载PDF
关节镜辅助下结合微创技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前交叉韧带下止点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6
作者 伍秀东 曾昊 +3 位作者 谌文君 邓刚强 杨小珍 李文华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第4期376-380,共5页
目的观察关节镜辅助下结合微创技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性骨折手术疗效。方法 28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性骨折患者,根据Schatzker分型:Ⅰ型:09例;Ⅱ型:11例;Ⅲ型:03例;Ⅳ型:01例;Ⅴ型:02例;Ⅵ型... 目的观察关节镜辅助下结合微创技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性骨折手术疗效。方法 28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性骨折患者,根据Schatzker分型:Ⅰ型:09例;Ⅱ型:11例;Ⅲ型:03例;Ⅳ型:01例;Ⅴ型:02例;Ⅵ型:02例;合并半月板损伤6例,内侧副韧带损伤Ⅲ度2例;所有病例均在关节镜辅助下结合微创技术进行复位和不同形式的内固定。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20个月,平均12.5个月,骨折均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3.3~5.5个月,平均3.8个月。按HS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标准:优18例,良8例,中2例,优良率为92.9%。结论关节镜辅助下结合微创技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性骨折具有复位准确、损伤小、愈合快及功能康复顺利、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 前交叉韧带 骨折 关节镜 微创内固定
下载PDF
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患者疗效观察及对血清标志物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程向红 周萍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2期1672-1674,1677,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股骨远端骨折患者120例纳入研究对象,根据内固定材料不同将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接受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对照组接受股... 目的:探讨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股骨远端骨折患者120例纳入研究对象,根据内固定材料不同将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接受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对照组接受股骨髁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关节功能以及血清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影像学完全愈合时间、完全负重下地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Harris评分、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白细胞介素1(IL-1)及术后不同时点肌酸磷酸酶(CK)、肌红蛋白(Myo)、超C反应蛋白(h-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有助于减小手术创伤及软组织损伤,缓解炎症应激反应,促进术后骨折愈合,改善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远端骨折 微创内固定系统 软组织损伤 血清学标志物 关节功能
下载PDF
微创内固定支架经皮微创内固定治疗C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简国坚 陈飞雄 +1 位作者 谢德胜 刘好源 《创伤外科杂志》 2020年第4期275-279,共5页
目的探讨微创内固定支架经皮微创内固定治疗C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8年3月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收治C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97例,男性62例,女性35例;年龄60~78岁,平均67.4岁。按固定方式不同分... 目的探讨微创内固定支架经皮微创内固定治疗C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8年3月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收治C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97例,男性62例,女性35例;年龄60~78岁,平均67.4岁。按固定方式不同分为外固定支架组(48例)和微创组(49例),外固定支架组行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微创组行微创内固定支架经皮微创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影像学指标、骨折端骨痂生长愈合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微创组优良率(93.88%)高于外固定支架组(79.17%)(P<0.05),桡骨高度(12.42±4.60)mm高于外固定支架组(8.53±5.59)mm,尺偏角(22.50±5.96)°、掌倾角(11.06±5.82)°大于外固定支架组尺偏角(18.93±5.20)°、掌倾角(8.45±4.78)°(P<0.05);微创组术后1、2个月骨折端骨痂生长愈合情况Lane-Sandhu X线片评分分别为(1.67±0.29)分、(3.78±0.66)分,优于外固定支架组(1.15±0.37)分、(2.82±0.54)分(P<0.05);微创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12%)低于外固定支架组(20.83%)(P<0.05)。结论微创内固定支架经皮微创内固定治疗C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手术效果好,有利于骨折端骨痂生长愈合,术后并发症较少,临床治疗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微创内固定 外固定支架 老年
下载PDF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闭合性胫骨干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3
9
作者 连鸿凯 黄金承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67-1071,共5页
目的探讨3种手术方法治疗闭合性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5月接受手术治疗的94例闭合性胫骨干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3组,A组25例行锁定钢板外置术,B组34例行髓内钉内固定术,C组35... 目的探讨3种手术方法治疗闭合性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5月接受手术治疗的94例闭合性胫骨干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3组,A组25例行锁定钢板外置术,B组34例行髓内钉内固定术,C组35例行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3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折分型及受伤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12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Johner-Wruhs疗效评估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A、C组手术时间及术中透视次数显著少于B组(P〈0.05);A、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B组,A组少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1个月,平均15.61个月。3组患者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712,P=0.186)。术后12个月按Johner-Wruhs疗效评估标准评价临床疗效,A、B、C组优良率分别为92.00%、88.24%、91.4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01,P=0.860)。术后12个月内,A、B、C组分别有3例(12.00%)、15例(44.12%)、5例(15.55%)出现不良并发症,A、C组不良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17),A、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与髓内钉内固定术相比,锁定钢板外置术及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闭合性胫骨干骨折具有创伤小、不良并发症少的优点,其中锁定钢板外置术创伤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干骨折 锁定钢板 经皮微创内固定 髓内钉
原文传递
关节镜下微创治疗18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0
作者 魏文强 顾峥嵘 +5 位作者 曹烈虎 方国正 梁志民 子树明 季佳庆 王雄 《中国内镜杂志》 2021年第5期84-88,共5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前交叉韧带(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9年7月上海市宝山区罗店医院骨科和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骨二科收治的18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患...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前交叉韧带(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9年7月上海市宝山区罗店医院骨科和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骨二科收治的18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患者。利用关节镜进行关节腔检查、处理合并症、复位骨折及微创内固定,采用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分别在术后3、6和12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估患肢膝关节的功能。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无感染,愈合良好,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6个月。术后12个月膝关节功能为:优6例(33.3%)、良10例(55.6%)、可2例(11.1%)。结论关节镜结合微创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合并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关节镜 微创内固定 前交叉韧带
下载PDF
微创下内固定术与常规固定方法治疗上肢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10
11
作者 丁童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6期86-87,共2页
目的探讨对比微创下内固定术与常规固定方法治疗上肢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2例上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微创组(A组,n=32)和传统组(B组,n=30)两组。比对其术中情况、术后腕关节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创口直径... 目的探讨对比微创下内固定术与常规固定方法治疗上肢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2例上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微创组(A组,n=32)和传统组(B组,n=30)两组。比对其术中情况、术后腕关节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创口直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且腕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B组(P<0.05)。结论对上肢骨折患者行微创钢板内固定术,疗效显著,可有效促进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下内固定术 上肢骨折 预后
下载PDF
两种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5
12
作者 冯炜 李俊杰 +4 位作者 吴群峰 韩瑾 傅一峰 杨雷 俞立新 《临床骨科杂志》 2023年第3期438-442,共5页
目的比较改良“八”字切口与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将80例跟骨骨折患者根据手术切口不同分为A组(采用改良“八”字切口内固定治疗,40例)和B组(采用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40例)。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并发症... 目的比较改良“八”字切口与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将80例跟骨骨折患者根据手术切口不同分为A组(采用改良“八”字切口内固定治疗,40例)和B组(采用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40例)。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骨痂生长评分、跟骨影像学指标和踝关节活动度。采用疼痛VAS评分评价疼痛情况,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0(16.38±4.72)个月。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A组明显短(少)于B组(P<0.01)。术后3个月骨痂生长评分、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评分优良率A组均明显高于B组(P<0.05)。切口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及踝关节活动度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跟骨影像学指标:两组术后均明显优于术前(P<0.01);术后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八”字切口与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均可获得满意效果,但改良“八”字切口内固定更具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踝关节功能恢复好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微创内固定 关节内骨折 手术入路
下载PDF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微创内固定治疗进展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雪寒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9年第3期338-341,共4页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生率逐年上升。目前对该疾病的基本治疗原则是除非有禁忌存在,否则都应采取手术治疗,使患者早期负重活动,减少卧床并发症的发生。传统的动力髋螺钉(DHS)曾很长时间被认为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金标准”,但近年...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生率逐年上升。目前对该疾病的基本治疗原则是除非有禁忌存在,否则都应采取手术治疗,使患者早期负重活动,减少卧床并发症的发生。传统的动力髋螺钉(DHS)曾很长时间被认为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金标准”,但近年来内固定材料及手术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创髓外固定(经皮加压钢板,PCCP)及微创髓内固定[Gamma钉、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及联合拉力交锁髓内钉(InterTan)]显示出其优越性。有学者在PFNA基础上应用中空有孔的螺旋刀注入骨水泥,加强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固定稳定性,提高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效果。我国各地区医疗水平和经济水平差异较大,因此需根据骨折类型、骨质疏松程度、手术医生的技术水平以及患者的年龄、全身情况及经济状况等,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微创内固定
下载PDF
外侧撑开技术联合跗骨窦入路微创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怀东 石海浪 +5 位作者 张浩 裴海波 王斌 马拓 何鹏 张富军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1年第5期69-73,共5页
目的研究外侧撑开器辅助下复位联合跗骨窦入路与单纯跗骨窦入路微创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6年6月~2018年6月符合入选标准的62例Sander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32例,采用外侧撑开器辅助下复... 目的研究外侧撑开器辅助下复位联合跗骨窦入路与单纯跗骨窦入路微创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6年6月~2018年6月符合入选标准的62例Sander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32例,采用外侧撑开器辅助下复位联合跗骨窦入路微创内固定)与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跗骨窦入路微创内固定)。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B?hler角、Gissane角及其改善值;并使用VAS评分、AOFAS评分、SF-36量表评价疗效。结果6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观察组手术时间平均(60.8±7.6)min(52~80 min),对照组手术时间平均(70.1±9.4)min(58~84 min);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59,P=0.000)。观察组未出现感染、皮肤坏死病例,1例患者出现创伤性关节炎;对照组1例患者出现感染,2例出现皮肤坏死,2例出现创伤性关节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骨折愈合时间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0.149,P=0.882)。两组患者在末次随访时Gissane角、B?hler角均较术前变化明显(P<0.05);两组间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B?hler角及Gissane角恢复更多(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VAS评分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AOFAS评分及SF-36量表评分均较对照组高,VA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外侧撑开技术联合跗骨窦入路微创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复位效果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跗骨窦入路 微创内固定
下载PDF
骨盆解锁复位装置复位不稳定骨盆后环损伤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陈华 张群 +15 位作者 郝明 李建涛 齐红哲 易成腊 郭晓东 樊仕才 王建东 郑龙坡 方跃 郭书权 吕刚 周雪峰 庄岩 石展英 周大鹏 唐佩福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27-1334,共8页
目的探讨骨盆解锁复位装置用于不稳定骨盆后环损伤复位和维持复位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2月—2020年6月于全国13个骨创伤中心采用骨盆解锁复位装置复位治疗的243例不稳定骨盆后环损伤患者临床资料。男139例,女104例;年龄18~92岁,... 目的探讨骨盆解锁复位装置用于不稳定骨盆后环损伤复位和维持复位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2月—2020年6月于全国13个骨创伤中心采用骨盆解锁复位装置复位治疗的243例不稳定骨盆后环损伤患者临床资料。男139例,女104例;年龄18~92岁,平均48.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32例,高处坠落伤102例,压砸伤9例。国际内固定研究协会/美国骨创伤协会(AO/OTA)分型:61-B1型5例,61-B2型13例,61-C1.1型32例,61-C1.2型47例,61-C1.3型89例,61-C2型35例,61-C3型2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121 d,中位时间10 d。记录术前准备时间、骨盆解锁复位装置安装时间、术中骨折复位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并发症情况,术后采用Matta评分标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并按Matta评价结果将患者分为优良和可差两个亚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受伤至手术时间、AO/OTA分型及各围术期临床指标的差异,研究患者基线资料及围术期临床指标对骨折复位质量的影响。结果在骨盆后环损伤闭合复位、维持复位及通道螺钉完成骨盆环稳定过程中,骨盆解锁复位装置不干扰透视机对骨盆解剖结构和骨折块移位方向的显示。术前准备时间17~60 min,平均30 min;骨盆解锁复位装置安装时间10~32 min,平均21 min;术中骨折复位时间15~205 min,平均49.2 min;术中透视次数41~420次,平均132次;术中出血量40~1500 mL,平均71.5 mL。术后即刻按Matta评分标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获优153例、良61例、可24例、差5例,优良率88.1%。进一步亚组分析显示,优良组和可差组间除受伤至手术时间及AO/OTA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受伤至手术时间≤10 d的患者复位优良率达92.2%(119/129),AO/OTA 61-C2和61-C3型患者可差率分别为25.7%(9/35)和40.9%(9/22)。未发生因应用骨盆解锁复位装置导致的手术相关并发症,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骨盆后环损伤 微创内固定 骨盆解锁复位装置
原文传递
胫腓骨远端双骨折行不同微创内固定方式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冷雪 崔志民 余绍金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5年第13期41-43,共3页
目的:分析胫腓骨远端双骨折行不同微创内固定方式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4月-2014年4月本院诊治的胫腓骨远端双骨折患者110例,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每组各5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予交锁髓内钉结合弹性髓内钉治疗,研究... 目的:分析胫腓骨远端双骨折行不同微创内固定方式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4月-2014年4月本院诊治的胫腓骨远端双骨折患者110例,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每组各5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予交锁髓内钉结合弹性髓内钉治疗,研究组患者经皮锁定加压钢板结合弹性髓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比对照组短,功能及患足力线评分均比对照组高,两组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7.27%显著少于对照组27.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结合弹性髓内钉及经皮锁定加压钢板结合弹性髓治疗胫腓骨远端双骨折均具一定优势,但经皮锁定加压钢板结合弹性髓治疗的临床效果更佳且并发症少,更具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腓骨远端双骨折 微创内固定 疗效
下载PDF
认知行为干预结合疼痛控制管理对SICU严重创伤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艺洋 李会勤 《新疆医学》 2024年第3期352-355,364,共5页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结合疼痛控制管理对SICU严重创伤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驻马店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SICU于2020年11月-2022年10月收治的75例创伤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8例)。予以两组患...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结合疼痛控制管理对SICU严重创伤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驻马店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SICU于2020年11月-2022年10月收治的75例创伤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8例)。予以两组患者急诊救治后,实施早期微创内固定手术治疗,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接受科室规范化护理管理,观察组同时联合认知行为干预结合疼痛控制管理;术后随访3个月。分别于干预前和出院时对患者进行疼痛、睡眠质量评分评估;分别于出院时及干预后1个月、3个月对患者进行Berg平衡量表、中文版活动平衡信心量表评分评估;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2组护理满意度。结果 经过术后住院期间的护理干预,经比较,观察组出院时VAS和睡眠PSQI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比对照组降低显著(均P <0.05)。与出院时比较,干预后1个月和3个月时,两组患者平衡能力、活动平衡信心评分升高,各个观察时间点,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 <0.05)。观察组总满意率为97.37%,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满意率(81.08%)(P <0.05)。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结合疼痛控制管理对SICU严重创伤骨折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改善睡眠质量;同时重建患者对疾病和术后康复的认知,缓解恐惧心理,有效提高了患者术后康复的积极性,进而提升活动平衡信心和平衡能力;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骨折 微创内固定 认知行为干预 疼痛控制管理 术后康复
下载PDF
膝关节镜辅助内固定治疗Schatzker Ⅰ~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早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姜福泽 雷天润 周庞虎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5期564-569,共6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辅助下内固定治疗SchatzkerⅠ~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113例SchatzkerⅠ~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病例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病...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辅助下内固定治疗SchatzkerⅠ~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113例SchatzkerⅠ~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病例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病例分为膝关节镜组(56例)和传统手术组(57例)。两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并发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对患者早期临床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统计膝关节镜组患者关节内病变情况,通过对术后膝关节正侧位片进行Rasmussen放射学评分来评估骨折复位情况。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基准资料,如性别、年龄、左右侧、致伤原因和Schatzker分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传统手术组相比,膝关节镜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更小(P<0.05),术中出血量更少(P<0.05),术后住院天数更短(P<0.05),手术时间更长(P<0.05)。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镜组术后6 h、12 h、24 h、48 h的VAS评分低于传统手术组(P<0.05),术后1月和3月VAS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膝关节镜组术后1月、3月、6月的HSS评分更高(P<0.05),而末次随访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镜组的Rasmussen放射学评分高于传统手术组(P<0.05)。整体而言,与传统手术组相比,膝关节镜组并发症更少。结论:膝关节镜辅助内固定治疗SchatzkerⅠ~Ⅳ型胫骨平台骨折造成的创伤小、出血量少、疼痛感轻、膝关节功能恢复快,且能更好地处理关节内病变,具有良好的早期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膝关节镜 膝关节功能 微创内固定
原文传递
微创切口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俊杰 吴群峰 俞立新 《临床骨科杂志》 2019年第1期101-103,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切口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微创切口内固定治疗38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结果 38例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18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跟骨B9hler角由术前5. 28°&... 目的探讨微创切口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微创切口内固定治疗38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结果 38例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18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跟骨B9hler角由术前5. 28°±10. 38°改善至28. 45°±6. 82°,Gissane角由术前98. 73°±25. 36°改善至120. 61°±15. 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末次随访时,按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评估疗效:优24例,良10例,可4例,优良率89. 5%。结论微创切口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复位满意,固定牢固,术后允许早期活动,有效减少术后切口并发症,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Sanders分型 微创内固定 关节内骨折
下载PDF
MIPPO技术微创内固定联合膝关节镜治疗SchatzkerⅠ-Ⅲ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观察
20
作者 周卫卫 程建和 丁明波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6期1297-1299,1335,共4页
目的:观察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iate osteosyndesis,MIPPO)技术微创内固定联合膝关节镜治疗SchatzkerⅠ-Ⅲ型胫骨平台骨折(Tibial plateau fractures,TP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 目的:观察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iate osteosyndesis,MIPPO)技术微创内固定联合膝关节镜治疗SchatzkerⅠ-Ⅲ型胫骨平台骨折(Tibial plateau fractures,TP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SchatzkerⅠ-Ⅲ型TPF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ORIF)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n=30),接受MIPPO技术微创内固定联合膝关节镜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n=30),观察两组围术期指标、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血液流变学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少(P<0.05)。术后1 m及术后2 m,观察组患者HSS膝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观察组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及红细胞沉降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结论:MIPPO技术微创内固定联合膝关节镜治疗SchatzkerⅠ-Ⅲ型TPF患者的切口小、术中失血少、术后恢复快,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与血液流变学,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 微创内固定 膝关节镜 胫骨平台骨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