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清江南市镇的“早期工业化” 被引量:20
1
作者 樊树志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0-70,共11页
现今旅游者们所见到的江南市镇的硕果仅存者,如周庄镇、同里镇、南浔镇、乌镇、直镇、西塘镇、朱家角镇等,都是经历了几百年辉煌之后,留下来的一个空壳。它们在明清时代曾经是充满经济活力的工商业中心,一度引领时代潮流,带动社会变... 现今旅游者们所见到的江南市镇的硕果仅存者,如周庄镇、同里镇、南浔镇、乌镇、直镇、西塘镇、朱家角镇等,都是经历了几百年辉煌之后,留下来的一个空壳。它们在明清时代曾经是充满经济活力的工商业中心,一度引领时代潮流,带动社会变革。本文选取“早期工业化”这一视角,展现它们给传统社会带来的变革,诸如:以丝织业、棉织业为代表的早期工业化,生丝、丝绸、棉布出口驱动的外向型经济所带来的巨额白银资本,江南市镇雇佣工人群体与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地权分散化趋势与田面权、田底权的分离。从而显示社会转型过程中,江南市镇在城市化、近代化进程中的历史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江南市镇 早期工业化 社会变革
下载PDF
如何看待明清时期的中国农业 被引量:20
2
作者 王思明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12,共10页
一般认为明清时期中国农业已经停滞并趋于衰落,这也是中国近代被动挨打的重要原因。然而,大量历史事实表明,这只是一种想当然的推测。事实上,明清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历史时期,并于19世纪初期到达世界顶峰,其主要支撑体系就... 一般认为明清时期中国农业已经停滞并趋于衰落,这也是中国近代被动挨打的重要原因。然而,大量历史事实表明,这只是一种想当然的推测。事实上,明清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历史时期,并于19世纪初期到达世界顶峰,其主要支撑体系就是中国的农业。虽然较之宋元,中国农业生产工具数百年中没有什么变化,但在多熟种植、肥料使用、农田水利等精耕细作体系、域外高产作物引种推广及生态农业等诸多方面都有长足的发展和重要创新。可以说,中国农业生产的相对优势一直保持到了19世纪中期,其中土地生产率方面的优势大体维持到了20世纪。究其原因,现代科技真正作用于农业生产始于19世纪中期以后,首先在农业机械领域,而现代作物育种、化学肥料等作用于土地生产率的现代农业科技基本上是20世纪,特别是20世纪20年代以后才逐渐进入生产力。中国传统农户经营制度并未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障碍。中国近代落后挨打应从世界经济和社会转型大的历史背景来分析。在世界工业化、城市化日新月异的进程中,中国仍然固守传统,不思变化,终于导致在新一轮世界性竞争中落到了后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农业历史 农业生产力 经济与社会转型 中西比较
原文传递
明清之际西洋音乐在中国内地传播考略 被引量:14
3
作者 汤开建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6-55,共10页
明清之际,西洋音乐随着欧洲商人与传教士的东来传入中国,首先在澳门,并经澳门向中国内地传播。本文勾稽大量中西文史料,对西洋音乐在中国宫廷及民间传播的史实进行了分析,并对明清之际几次西洋乐队进入中国进行了考证,其中很多资料均为... 明清之际,西洋音乐随着欧洲商人与传教士的东来传入中国,首先在澳门,并经澳门向中国内地传播。本文勾稽大量中西文史料,对西洋音乐在中国宫廷及民间传播的史实进行了分析,并对明清之际几次西洋乐队进入中国进行了考证,其中很多资料均为作者发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西洋音乐 中国内地 传播 考证 澳门 传教士 欧洲商人
原文传递
明清鼎革期间明将毛文龙与朝鲜关系研究
4
作者 张丹丹 郝运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2-242,共11页
明清鼎革之际,明与后金之间的军事争夺时有发生,双方争夺的结果直接决定了谁将成为未来东亚宗藩体系的领导者。在看似明确的敌我对抗和表面的新旧交替背后,还潜藏着宗藩体系内部成员的观望与自保、多方勾连甚至待价而沽。毛文龙作为明... 明清鼎革之际,明与后金之间的军事争夺时有发生,双方争夺的结果直接决定了谁将成为未来东亚宗藩体系的领导者。在看似明确的敌我对抗和表面的新旧交替背后,还潜藏着宗藩体系内部成员的观望与自保、多方勾连甚至待价而沽。毛文龙作为明将代表明朝在朝鲜履行保护朝鲜国家安全的义务,但却卷入了明、后金与朝鲜三方博弈的漩涡之中。朝鲜作为明朝宗藩体系最亲近的一员,一方面与毛文龙互相袒护与猜忌,一方面又与后金保持半臣属状态。无疑,明将毛文龙与朝鲜关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明清鼎革前夜东亚宗藩体系内部关系实态的理想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鼎革 宗藩体系 两面外交
下载PDF
明清商业思想发展及其转型困境 被引量:5
5
作者 张海英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8-154,共7页
明清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商、行商风气日盛,大量商书刊行,凸现商人意识的觉醒与商业思想的发展。但由于"知识遗产"的不同,社会制度的制约,经营环境的差异,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明清商业思想发展境遇的先天不足,使其并没有... 明清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商、行商风气日盛,大量商书刊行,凸现商人意识的觉醒与商业思想的发展。但由于"知识遗产"的不同,社会制度的制约,经营环境的差异,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明清商业思想发展境遇的先天不足,使其并没有完全成为一种独立的思想意识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最终在传统社会面临转型的特殊时期,商业思想的发展也陷入转型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商业思想 转型困境
下载PDF
道艺之间:知识史视域下晚明清初时文研究的再思考
6
作者 马子木 《清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4,共14页
作为科举经义题的标准文体,时文兼有解经文字与文学创作的性质,代言之体使时文解经而无须泥经,为士人发挥经义、阐扬己说创造了较大余地。时文文风是朝廷功令、士林学风与士人学术背景等多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晚明清初时文新潮迭起,... 作为科举经义题的标准文体,时文兼有解经文字与文学创作的性质,代言之体使时文解经而无须泥经,为士人发挥经义、阐扬己说创造了较大余地。时文文风是朝廷功令、士林学风与士人学术背景等多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晚明清初时文新潮迭起,士人竞相援引新的知识资源以更新范式,原在边缘的遗文遗献由隐入显,既扩展了士人的知识世界,亦促使正统学风转移。时文不是亦步亦趋地随学风而动,而是具有一定的主体性与能动性,代表了一个与以经学、理学为主轴的精英思想若即若离的知识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文 科举 复古 晚明清初
原文传递
明清制度变迁对西南地区族类分际的影响——以云南巍山“土家”为中心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罗勇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30,共13页
在讨论制度变迁对族类分际影响的基础上,探求云南巍山境内"土家"的历史渊源,发现"土家"与坝区"本地汉人"、山区"客家"分别对应着彝族、坝区汉族和山区汉族。这种对应关系是以下因素叠加的结果... 在讨论制度变迁对族类分际影响的基础上,探求云南巍山境内"土家"的历史渊源,发现"土家"与坝区"本地汉人"、山区"客家"分别对应着彝族、坝区汉族和山区汉族。这种对应关系是以下因素叠加的结果:明代的里甲编户、卫所军户经历清朝卫所归并而保留里甲编户、屯所分别管理,垦荒移民在山区租佃土地形成的经济依附关系和清朝中期允许垦荒移民附籍后的族类关系,卫所军户后裔在清代强调自身与里甲编户的身份差异。这一发现对推进民族史研究理论和方法创新具有学术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制度变迁 民族识别 西南地区 “土家”
原文传递
明清易代士人“诗史”书写中的自我建构--以钱谦益为中心的探讨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娜娜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93-203,共11页
明末清初,以钱谦益为代表的易代士人纷纷重释“诗史”理念,并在其“诗史”创作中将公共空间的史事记录与私人向度的自我书写相结合,进行一种“自传性”作业。钱谦益在诗文补史、证史之外,加入其身份、心态、记忆的阐述,将之纳入遗民诗... 明末清初,以钱谦益为代表的易代士人纷纷重释“诗史”理念,并在其“诗史”创作中将公共空间的史事记录与私人向度的自我书写相结合,进行一种“自传性”作业。钱谦益在诗文补史、证史之外,加入其身份、心态、记忆的阐述,将之纳入遗民诗的传统之中,进一步开拓了诗人自我书写的空间。如在诗歌创作中,将个人影像铭刻在宏大的历史叙述之中,勾连“一人之史”与“一朝之典故”;在社交网络中,通过剪裁和提炼“他者”(当朝历史人物)的言行事迹,进行自我言说。此外,吴梅村诉诸“野夫游女”的“面具”诗艺,钱澄之的个人年谱,杜浚的“梦忆体”等,也与钱谦益的诗史创作一道,共同呈现了易代士人“诗史”创作中的自我建构,丰富了“诗史”的美学实践与诠释体系。这些书写,为我们探求世变之际,士人在文学、艺术上的新变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易代 士人诗史 自我建构 钱谦益
下载PDF
明清社会近代转型及转型障碍 被引量:3
9
作者 余同元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58-69,共12页
文章重点论述明清社会转型的研究范式和明清社会近代转型开始的标志与时间,同时讨论明清社会近代转型的要素、过程、表现和障碍。认为从明代隆庆年间开始,以"边禁""海禁""银禁"等三禁开放为标志的中国传... 文章重点论述明清社会转型的研究范式和明清社会近代转型开始的标志与时间,同时讨论明清社会近代转型的要素、过程、表现和障碍。认为从明代隆庆年间开始,以"边禁""海禁""银禁"等三禁开放为标志的中国传统社会近代转型进程已正式开启。至少江南区域社会已经出现从农业社会向早期工业化社会转型;从自给半自给的产品经济社会向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社会转型;从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和全球化社会转型的趋势。但整个转型在清代曲折迂回,端在障碍众多,其关键原因来自于当时内外环境的特殊性和农牧社会整合的缓慢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社会 近代转型 早期现代化 农牧社会整合 转型障碍
下载PDF
明末清初西学对中国传统占星气的冲击与反应:以熊明遇《则草》与《格致草》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光台 《暨南史学》 2005年第1期284-303,共20页
'星体对地(球)的影响学'(astrology)常被简略地翻译为星占学或占星学。自古以来,中西文化发展出不同的占星传统。中国传统占星有其气的根据,认为精气上升形成日月星与天汉,不过,悖气亦可上达天际,造成一些星气现象,可用来占测... '星体对地(球)的影响学'(astrology)常被简略地翻译为星占学或占星学。自古以来,中西文化发展出不同的占星传统。中国传统占星有其气的根据,认为精气上升形成日月星与天汉,不过,悖气亦可上达天际,造成一些星气现象,可用来占测地表的人事活动的吉凶。相对地,根据古希腊亚里斯多德自然哲学,世界被二分为地球领域与天域。气只存在于地球领域,不能上及天域。只有天域中的星体才可以对地产生影响。明末耶稣会士来华传教而引入古希腊的星学,使得中西两种文化中的星学发生遭遇。笔者发现:在西方自然哲学与其中气论思想的冲击下,中国士人熊明遇觉察到中西对星气看法的差异——主要在于自然哲学与其中气论思想的不同。因此,本文拟从西方星学传入,来探讨熊明遇在《则草》(1620)与《格致草》(1648)中,对传统占星气产生的省思,反映域外文化对传统占星气的冲击与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哲学 托勒密 《四书》 占星学 占星气 明清之际 耶稣会士 熊明遇 《则草》 《格致草》
原文传递
华人与17~18世纪越南北部的城市化——以庯宪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杜氏垂兰 刘志强 《海洋史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97-121,共25页
庯宪是古代越南北部著名的港口城市。(1)它位于红河左岸,17-18世纪是华人在外区(1ng Ngoài)聚居的重要城市。(2)庯宪一度成为越南第二大城市,仅次于昇龙(今河内)。越南民间有所谓“第一京圻,第二庯宪”的说法。
关键词 越南北部 城市化 华人 港口城市 NGO 大城市 外区 聚居
下载PDF
黄周星交游考及其他 被引量:2
12
作者 胡正伟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59-62,37,共5页
黄周星是明末清初著名遗民诗人、文言小说家、小说批评家、戏曲家、戏曲理论家,其诗、文、词、曲、书、画、篆刻莫不精妙。在明末清初遗民群体中,黄周星与陶汝鼐、吕留良、徐枋、林古度、杜浚、尤侗等人交游甚广,其民族气节、文学才华... 黄周星是明末清初著名遗民诗人、文言小说家、小说批评家、戏曲家、戏曲理论家,其诗、文、词、曲、书、画、篆刻莫不精妙。在明末清初遗民群体中,黄周星与陶汝鼐、吕留良、徐枋、林古度、杜浚、尤侗等人交游甚广,其民族气节、文学才华具有独特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遗民 黄周星 交游考
下载PDF
明末清初京掣地点的迁移与南京八县食岸的形成 被引量:1
13
作者 尹巧瑞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56-160,117,共6页
京掣为明廷在南京一带查验淮南盐的举措,入清后改称江掣。京掣地点原位于长江南岸的石灰山关,万历年间先后迁往长江北岸的青山和浦子口,最终在清代迁往仪真。京掣地点的迁移与南京八县食岸的形成发生于同一时期。随着南京八县食岸逐步形... 京掣为明廷在南京一带查验淮南盐的举措,入清后改称江掣。京掣地点原位于长江南岸的石灰山关,万历年间先后迁往长江北岸的青山和浦子口,最终在清代迁往仪真。京掣地点的迁移与南京八县食岸的形成发生于同一时期。随着南京八县食岸逐步形成,盐商在南京八县贩卖食盐的利润增加,不再有拖延抬价的必要,官府也不需要通过京掣敦促南京一带的盐商按时启程以防拖延。因此,在驻扎北岸的两淮巡盐御史执掌京掣后,京掣之地也顺势迁往北岸,最终迁离南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掣 淮盐 明末清初 南京 食岸
原文传递
明清易代之际西南土家族土司政治抉择之比较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秀丽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7-62,共6页
明清易代之际,湘西、鄂西、川东土家族土司归顺清廷的时间不一,同省大小土司忠明、降清立场不一,呈现出一定的时间与地域差异性。分析明清易代之际土家族土司的政治抉择,与当时西南地区军事政治格局、各省土司与南明农民军恩怨、汉文化... 明清易代之际,湘西、鄂西、川东土家族土司归顺清廷的时间不一,同省大小土司忠明、降清立场不一,呈现出一定的时间与地域差异性。分析明清易代之际土家族土司的政治抉择,与当时西南地区军事政治格局、各省土司与南明农民军恩怨、汉文化儒家忠孝伦理与中央王朝强弱、家族利益大小认同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易代 西南地区 土家族 政治抉择 文化认同
下载PDF
明清鼎革期朝鲜的明朝塘报搜集与应对 被引量:1
15
作者 丁晨楠 《韩国研究论丛》 2019年第1期17-28,共12页
明清鼎革期,朝鲜使臣在面临明廷严格情报管控的情况下,仍然通过玉河馆的胥吏与驻扎在山海关的明朝官员获取了为数不少的明朝塘报。这些涵盖大量军事情报的塘报成为朝鲜使臣递交呈文辩诬、朝鲜朝廷派遣特定使团前往明朝的依据。通过追踪... 明清鼎革期,朝鲜使臣在面临明廷严格情报管控的情况下,仍然通过玉河馆的胥吏与驻扎在山海关的明朝官员获取了为数不少的明朝塘报。这些涵盖大量军事情报的塘报成为朝鲜使臣递交呈文辩诬、朝鲜朝廷派遣特定使团前往明朝的依据。通过追踪朝鲜使臣的塘报搜集活动,可以分析朝鲜如何利用塘报来采取对明交涉措施,从而在与明朝不对称的关系中寻找有利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鼎革 塘报 朝鲜 毛文龙 情报搜集
下载PDF
冯德尔历史剧《崇祯》:17世纪欧洲天主教视野下的明清鼎革 被引量:1
16
作者 施晔 李亦婷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0-70,共11页
《崇祯》是17世纪荷兰伟大诗人及剧作家冯德尔唯一取材于中国的戏剧,因真实且及时地反映明朝末代皇帝崇祯的破家亡国悲剧而被称为欧洲第一部“中国风”文学作品。但由于资料匮乏、语言壁垒等原因,国内学界迄今鲜有学者关注到此人、此剧... 《崇祯》是17世纪荷兰伟大诗人及剧作家冯德尔唯一取材于中国的戏剧,因真实且及时地反映明朝末代皇帝崇祯的破家亡国悲剧而被称为欧洲第一部“中国风”文学作品。但由于资料匮乏、语言壁垒等原因,国内学界迄今鲜有学者关注到此人、此剧。细读剧本,结合冯德尔的人际交往及宗教信仰,不难发现卫匡国《鞑靼战纪》及东印度公司涉华报告是其主要素材来源。冯氏以古典主义悲剧的创作手法想象与演绎崇祯之死和明朝覆灭,尽管带有浓重的天主教神学观,却形象地彰显了西方世界对中国的好奇及这部戏剧在荷兰产生的时代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德尔 崇祯 明清鼎革 天主教
下载PDF
言行与死生:明清之际江南士人绝境形象发微 被引量:1
17
作者 彭志 《理论界》 2019年第11期88-94,共7页
明清易鼎是江南士人面临的巨大考验,在故国、新朝间的不同选择,将会导致政治身份出现较为明显的分野。观照抗清义士、前明遗民,依恋故国旧主与拒斥清廷新君的心态生成了巨大张力,往往会使其陷入逃脱不了的生死绝境。通过对罹难、殉节江... 明清易鼎是江南士人面临的巨大考验,在故国、新朝间的不同选择,将会导致政治身份出现较为明显的分野。观照抗清义士、前明遗民,依恋故国旧主与拒斥清廷新君的心态生成了巨大张力,往往会使其陷入逃脱不了的生死绝境。通过对罹难、殉节江南士人的临终诗歌书写,时人、后人接续撰述的追念篇章,以及史书地志的层累记载等各类文献的细读,则明清之际江南士人遭逢绝境后向死而生的形象逐渐地被形塑并丰满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之际 江南士人 言行 向死而生 绝境形象
原文传递
满眼山河擎旧恨,谁将故国问青天:明清之际的性别书写与自我呈现——评李惠仪的《中华帝国晚期文学中的女性与国族创伤》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晚名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2-121,共10页
明末清初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一个短暂却极为特殊的时期。这一时期所产生的文学作品的多样性及其文学手法的丰富性与复杂性,都尚未得到充分的研究。李惠仪的英文论著《中华帝国晚期文学中的女性与国族创伤》是近期这一领域的重要专著。... 明末清初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一个短暂却极为特殊的时期。这一时期所产生的文学作品的多样性及其文学手法的丰富性与复杂性,都尚未得到充分的研究。李惠仪的英文论著《中华帝国晚期文学中的女性与国族创伤》是近期这一领域的重要专著。她的研究旨在探索明末清初的作者如何采用与性别有关的书写策略,通过对动荡时代的记录进行自我呈现。这一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范例,充分显示了北美地区中国研究领域学者的崭新思路。本文着重分析李惠仪论证中采用的角度、方法及其得失,力图展示其在理论与研究方法等方面的长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 书写策略 自我呈现 明末清初 女性文学
原文传递
海洋贸易运作下明清两朝澳门城防变迁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淑红 姜允芳 赵锋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108-112,共5页
结合文献梳理与实地踏勘,从海洋贸易与城市建设关联互动入手,对澳门城防做400年长时段考察,通过探索其形态调整与因海而生的关系网络间的互动,试图揭示海洋贸易运作下明清澳门城市形态变迁的复杂性。
关键词 明清 澳门 城防 变迁
原文传递
论明清时期白族文化的转型 被引量:1
20
作者 董秀团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4期99-102,共4页
明清时期,是白族文化发生重大转型的关键时期。由于大规模汉族移民的进入及汉文化的全方位输入,白族作为区域范围内主体民族的地位开始丧失,白族文化在当地的主导地位也被汉、白文化的交映和协奏所代替。该时期白族文化的转型在民族成... 明清时期,是白族文化发生重大转型的关键时期。由于大规模汉族移民的进入及汉文化的全方位输入,白族作为区域范围内主体民族的地位开始丧失,白族文化在当地的主导地位也被汉、白文化的交映和协奏所代替。该时期白族文化的转型在民族成分、文化、政治、宗教、艺术等各个方面均有表现。明清转型后的白族文化奠定了此后白族文化发展的基调和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族文化 文化转型 明朝 清朝 汉族人口 主体民族地位 中央集权 文化艺术 风俗习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