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沙金矿采矿迹地土壤基质改良剂效果评价
1
作者 刘延滨 崔崧 +1 位作者 王承义 孙国芝 《中国林副特产》 2021年第3期21-24,共4页
土壤的改良是采矿迹地生态恢复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也是生态恢复的关键。土壤改良剂对于土壤的理化性质能显著改善和提高土壤的养分,同时对土壤微生物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显著提升退化土壤的生态功能。本研究分别使用食用菌废料、保水剂... 土壤的改良是采矿迹地生态恢复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也是生态恢复的关键。土壤改良剂对于土壤的理化性质能显著改善和提高土壤的养分,同时对土壤微生物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显著提升退化土壤的生态功能。本研究分别使用食用菌废料、保水剂和粉煤灰三种土壤改良剂进行沙金矿采矿迹地的基质改良。结果表明:食用菌废料、保水剂和粉煤灰对于土壤基质改良具有比较显著的效果,三种改良剂能显著提高了土壤的含水率,增强了土壤蓄水保墒的能力,显著提高了土壤的肥力;施入食用菌废料的植株保存率明显高于其他各个处理,生长旺盛,植株高度和冠幅优于其他处理。通过连续的调查发现使用单独的土壤改良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不同的改良剂发挥协同作用,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总之,土壤改良剂的使用是快速提升退化土壤生产力的有效措施,迅速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增加稳定性,提高土壤肥力,加速植被恢复的进程,尽快恢复采矿迹地的生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迹地 沙金矿 土壤基质改良剂 植被恢复 生态恢复
下载PDF
采矿迹地景观生态重建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51
2
作者 龙花楼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1997年第4期68-74,共7页
本文以淮北市和铜山县煤矿塌陷地为例,研究了采矿迹地的景观变迁;
关键词 采矿迹地 景观变迁 景观生态重建 淮北市和铜山县
下载PDF
基本农田保护区内采矿废弃地的生态重建 被引量:11
3
作者 高向军 罗明 龙花楼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2-55,共4页
首先区别了矿区废弃地恢复、复垦和生态重建3个概念;随后探讨了采矿废弃地生态重建的目标和措施;在分析中国现行技术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现阶段生态重建技术的研发与示范;最后提出了为进一步保护矿区内现有的基本农田和重建因采矿... 首先区别了矿区废弃地恢复、复垦和生态重建3个概念;随后探讨了采矿废弃地生态重建的目标和措施;在分析中国现行技术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现阶段生态重建技术的研发与示范;最后提出了为进一步保护矿区内现有的基本农田和重建因采矿破坏的基本农田,还应加强矿区开采沉陷监测与预警的系统研究,构建采矿废弃地生态重建的政策保障体系,及探讨以土地整理项目促进采矿废弃地生态重建的可推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农田 生态重建 采矿 废弃地 土地整理
下载PDF
试析平朔露天煤矿废弃地复垦的新技术 被引量:6
4
作者 白中科 王文英 李晋川 《煤矿环境保护》 1998年第6期47-50,共4页
从理论上初步分析了1991~1997年在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400余hm^2废弃地复垦中试用的新技术,包括黄土母质直接铺覆工艺,污染岩层包埋压埋工艺,堆状地面排土工艺,暂时性、过渡性、永久性水土保持措施,硬化与非硬化排水渠系,草、灌、乔木... 从理论上初步分析了1991~1997年在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400余hm^2废弃地复垦中试用的新技术,包括黄土母质直接铺覆工艺,污染岩层包埋压埋工艺,堆状地面排土工艺,暂时性、过渡性、永久性水土保持措施,硬化与非硬化排水渠系,草、灌、乔木合理配置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 废弃地 复垦 煤矿 土地利用
下载PDF
融合机载LiDAR与摄影测量技术在矿山迹地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5
作者 李茂智 李睿嘉 +1 位作者 刘宇骁 龚国辉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 2024年第1期88-91,共4页
随着矿产资源的大力开发利用,出现一系列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问题,使得矿山生态环境快速、有效的修复治理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重点关注的问题。然而,传统作业方法在环境恶劣的山区地形测绘中存在作业盲区多、难度大、成... 随着矿产资源的大力开发利用,出现一系列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问题,使得矿山生态环境快速、有效的修复治理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重点关注的问题。然而,传统作业方法在环境恶劣的山区地形测绘中存在作业盲区多、难度大、成本高且安全隐患大等问题。因此,本文融合机载激光雷达和摄影测量技术从空中获取到矿山迹地完整、高精度的三维激光点云数据与高分辨率影像数据。再经过数据融合与后处理生成高精细数字高程模型以及各类专题图成果,在矿山迹地修复规划中林木资源调查、填挖方量计算、地形地貌变化分析及安全风险评估等各项工作中提供有力的技术与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激光雷达 摄影测量 矿山 迹地修复
下载PDF
金矿迹地生态林营造技术规程关键内容的验证性研究
6
作者 崔崧 李智叁 王承义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5年第1期48-49,共2页
本项研究对金矿迹地生态林营造技术规程各项条款中出现的关键问题进行了验证性研究。结论如下:1)机械作业金矿迹地无法进行直播造林,不同采金方式采取不同造林方式;2)金矿迹地土壤化学指标无明显的时间和空间规律,造林时要采取因地制宜... 本项研究对金矿迹地生态林营造技术规程各项条款中出现的关键问题进行了验证性研究。结论如下:1)机械作业金矿迹地无法进行直播造林,不同采金方式采取不同造林方式;2)金矿迹地土壤化学指标无明显的时间和空间规律,造林时要采取因地制宜的土壤改良措施,同时避免Cr敏感植物的应用;3)金矿迹地土壤结构十分脆弱洪涝灾害严重,植被冻害比林分结构完整的区域严重;4)要根据树种的生理生态特性及造林地土壤情况进行施肥处理;5)视立地条件的困难程度采取使用保水剂和食用菌废料的处理方式,根据需要进行造林地平整化改造;6)对于生态林中草本的选择要充分考虑草本的生态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迹地 生态林营造技术规程 验证性试验
下载PDF
矿区土地修复与生态恢复 被引量:264
7
作者 黄铭洪 骆永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1-169,共9页
本文在回顾中国矿区土地修复与恢复重建研究工作的历史基础上 ,着重从土壤科学与生态学的角度综述 (1 )矿区土地修复与生态恢复的限制因素 ;(2 )矿区退化土壤的物理和化学修复 ;(3 )矿区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稳定和提取修复 ;(4 )矿区污... 本文在回顾中国矿区土地修复与恢复重建研究工作的历史基础上 ,着重从土壤科学与生态学的角度综述 (1 )矿区土地修复与生态恢复的限制因素 ;(2 )矿区退化土壤的物理和化学修复 ;(3 )矿区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稳定和提取修复 ;(4 )矿区污染土壤的植物 -微生物及动物协同修复 ;(5 )矿区土地修复的技术要求与管理 ;(6)矿区土地修复与生态恢复的未来研究与发展。旨在推动中国矿区土地资源修复与生态环境恢复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 土地修复 生态恢复 土地复垦 重金属
下载PDF
矿山废弃地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143
8
作者 魏远 顾红波 +5 位作者 薛亮 江泽平 周金星 郑施雯 崔明 杨建立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2年第2期107-114,共8页
矿山开采破坏环境、挤占耕地,诱发严重的社会问题。近几十年来,矿山废弃地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已成为跨学科研究热点,然而,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矿山废弃地工作存在土地复垦比率低与复垦质量差的特点。矿山废弃地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 矿山开采破坏环境、挤占耕地,诱发严重的社会问题。近几十年来,矿山废弃地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已成为跨学科研究热点,然而,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矿山废弃地工作存在土地复垦比率低与复垦质量差的特点。矿山废弃地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主要包括3方面:土壤重构、生物恢复和废水控制与处理。土壤重构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和工程措施,目标是重构适宜的土壤剖面和理化性质,重金属污染去除技术也是土壤重构的重要内容。生物修复可以划分为植物修复、土壤动物修复、土壤微生物修复以及菌根生物修复技术。就生态恢复和土地复垦的内涵、目标、基础理论和技术体系展开评述,并指出建立健全管理机构、明确资金来源对矿山废弃地复垦的重要性。同时认为应当加强矿山废弃地生态环境影响机制机制研究,采用3S技术和信息系统技术监测、评估和监管复垦工作,努力实现矿山废弃地环境损害减缓技术突破,建立矿山废弃地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的理论体系与技术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废弃地 土地复垦 生态恢复 基质改善 废水
下载PDF
采矿迹地生态重建研究实例 被引量:25
9
作者 陈志彪 涂宏章 谢跟踪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2年第4期31-32,35,共3页
探讨了采矿迹地生态重建的途径。首先分析了采矿迹地的水土流失特性 ,并根据研究区域的特点设计了沉沙池来测定采矿迹地的土壤侵蚀模数 ,最后设计出生物和工程措施对采矿迹地进行治理。结果表明 :通过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对采矿迹... 探讨了采矿迹地生态重建的途径。首先分析了采矿迹地的水土流失特性 ,并根据研究区域的特点设计了沉沙池来测定采矿迹地的土壤侵蚀模数 ,最后设计出生物和工程措施对采矿迹地进行治理。结果表明 :通过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对采矿迹地进行治理 ,大大降低了该区的年土壤侵蚀量 ,年土壤侵蚀模数由原来的 4 190 5 .33~5 4 4 33.4 1t/ (km2 · a) ,降低至 6 94 .32 t/ (km2 · a) ,已接近无明显流失状态。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对采矿迹地水土流失进行治理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 ,不过生物措施只强调种草种树是不够的 ,而要在其上种植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果树 ,这样才能促进治理者对该区的持续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迹地 生态重建 治理 水土流失 沉沙池 土壤侵蚀模数 生物措施 工程措施
下载PDF
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 被引量:7
10
作者 魏勃 刘康怀 +1 位作者 覃羽雯 鄢丹 《内蒙古环境保护》 2006年第2期21-24,共4页
近年来,重金属污染环境的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矿业活动是环境中重金属的最主要来源。植物修复技术具有物理、化学修复方法所无法比拟的费用低廉、不破坏场地结构、不造成地下水的二次污染等优点。可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因此易... 近年来,重金属污染环境的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矿业活动是环境中重金属的最主要来源。植物修复技术具有物理、化学修复方法所无法比拟的费用低廉、不破坏场地结构、不造成地下水的二次污染等优点。可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因此易于被社会所接受,是一项很有发展前途的修复技术。本文从植物稳定、植物提取和植物-微生物以及动物的协同修复等三个方面简要介绍了矿区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 重金属 植物稳定 植物提取 修复
下载PDF
矿区土地的管理和利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子安 王志芳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71-72,共2页
煤矿生产使大量的土地遭到破坏,直接影响企业效益、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笔者试图从煤矿开采合理的占地规模和已破坏土地的复垦利用两方面,提出了减少土地破坏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土地利用 煤矿生产 土地复垦 效益分析
下载PDF
矿区废弃地复垦的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 被引量:70
12
作者 王仰麟 韩荡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55-462,共8页
景观生态学属于宏观尺度生态空间研究范畴,理论核心集中表现为空间异质性和生态整体性两方面。基于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生态重建就是使采矿废弃地具有具体利用方式和一定水平的生产力,维持相对稳定的生态平衡,与周围景观特征相协调... 景观生态学属于宏观尺度生态空间研究范畴,理论核心集中表现为空间异质性和生态整体性两方面。基于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生态重建就是使采矿废弃地具有具体利用方式和一定水平的生产力,维持相对稳定的生态平衡,与周围景观特征相协调,最终达到生态整体性目标。矿区废弃地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具有不同的生态重建途径。矿区废弃地隶属各种尺度的景观类型,只有按照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宏观上设计出合理的景观格局,在微观上创造出适合的生态条件,即依靠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才能实现生态重建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 景观生态规划 设计 矿区废弃地
下载PDF
黄土区大型露天煤矿废弃地植被恢复过程中的植被动态 被引量:71
13
作者 郝蓉 白中科 +2 位作者 赵景逵 彭少麟 宋艳暾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470-1476,共7页
生境再造与植被恢复是黄土区露天矿生态重建的核心 ,其中植被恢复是生态重建的保证。以我国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为例 ,采用野外调查、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对 1 985~ 2 0 0 1年矿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的植被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该区... 生境再造与植被恢复是黄土区露天矿生态重建的核心 ,其中植被恢复是生态重建的保证。以我国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为例 ,采用野外调查、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对 1 985~ 2 0 0 1年矿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的植被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该区的人工植被经过演变 ,植物种的组成发生较大变化 ,由单一的物种组成结构逐渐发展为复杂的物种组成结构 ,并逐渐趋于动态的平衡。通过研究同一植物在不同配置模式下的生长情况 ,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 ,得出该区人工植被的较好模式为 :刺槐×油松×柠条、刺槐×油松、刺槐×沙棘和刺槐纯林。首次运用多样性指数、生态优势度、均匀度 ,对该区主要复垦植被群落进行分析 ,进一步预测了人工植被的演替方向 :刺槐林→刺槐林、沙棘林→沙棘林、沙棘×刺槐→刺槐、刺槐×油松→刺槐×油松和刺槐×油松×柠条→刺槐×油松×柠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动态 植被恢复 废弃地 大型露天煤矿 黄土区
下载PDF
论矿山生态建设 被引量:62
14
作者 卞正富 许家林 雷少刚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19,共7页
基于采矿对环境影响规律的认识,提出了矿山生态建设的概念;矿山生态建设不仅是破坏后的重建,还包括采前的规划和开采过程中的生态保护;采矿对生态的影响有负面的,也有正面的,这是减轻采矿破坏、采取生态保护措施的基础;矿山生态建设需... 基于采矿对环境影响规律的认识,提出了矿山生态建设的概念;矿山生态建设不仅是破坏后的重建,还包括采前的规划和开采过程中的生态保护;采矿对生态的影响有负面的,也有正面的,这是减轻采矿破坏、采取生态保护措施的基础;矿山生态建设需要以系统工程的方法贯穿于采矿全过程;它的理论基础是工业生态学,环境经济学中的外部性原理是将采矿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成本纳入矿产品成本的基础.最后给出了代表西部和华东地区的神东矿区和徐州矿区开展矿山生态建设的案例.理论和实践证明:矿山生态建设是发展中迫切需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需要进行技术集成和理论创新,更好地指导矿山生态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生态建设 矿山复垦 工业生态学
下载PDF
Environmental issues from coal mining and their solutions 被引量:50
15
作者 BIAN, Zhengfu INYANG, Hilary I +2 位作者 DANIELS, John L OTTO, Frank STRUTHERS, Sue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I CAS 2010年第2期215-223,共9页
The environmental challenges from coal mining include coal mine accidents,land subsidence,damage to the water environment,mining waste disposal and air pollution.These are eithe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or landscape c... The environmental challenges from coal mining include coal mine accidents,land subsidence,damage to the water environment,mining waste disposal and air pollution.These are eithe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or landscape change.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solving mine environmental issues is proposed.Clean processes,or remediation measures,are designed to addres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Restoration measures are proposed to handle landscape change.The total methane drainage from 56 Chinese high methane concentration coal mines is about 101.94 million cubic meters.Of this methane,19.32 million,35.58 million and 6.97 million cubic meters are utilized for electricity generation,civil fuel supplies and other industrial purposes,respectively.About 39% of the methane is emitted into the atmosphere.The production of coal mining wastes can be decreased 10% by reuse of mining wastes as underground fills,or by using the waste as fuel for power plants or for raw material to make bricks or other infrastructure materials.The proper use of mined land must be decided in terms of local physical and socio-economical conditions.In European countries more than 50% of previously mined lands are reclaimed as forest or grass lands.However,in China more than 70% of the mined lands are reclaimed for agricultural purposes because the large population and a shortage of farmlands make this necessary.Reconstruction of rural communities or native residential improvement is one environmental problem arising from mining.We suggest two ways to reconstruct a farmer's house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e environment management of mining wastes reuse of mine gas mined land reclamation clean coal mining
下载PDF
矿山复垦土壤重构的理论与方法 被引量:36
16
作者 胡振琪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499-2515,共17页
土壤是生物之基,土壤重构是矿山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的关键和基础。目的是革新土壤重构理念,凝练和提升土壤重构理论与方法,为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独特基础理论提供支撑。回顾了矿山复垦土壤重构的研究历史,从单元土体空间重构的视角... 土壤是生物之基,土壤重构是矿山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的关键和基础。目的是革新土壤重构理念,凝练和提升土壤重构理论与方法,为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独特基础理论提供支撑。回顾了矿山复垦土壤重构的研究历史,从单元土体空间重构的视角,提出了四维重构的概念,即垂直方向(Z)的土壤剖面重构、水平方向(X,Y)的地貌重塑、时间维(t)方向的土壤改良,其中垂向剖面重构是土壤重构的核心,也是土壤重构的狭义概念。总结国内外矿山生态修复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依据土壤发生学原理和师法自然的理念,提出了“土层生态位”和“土壤关键层”的概念,认为不同土层有其独特的生态功能和空间位置,将各个土层在空间的位置及其与相关土层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称为“土层生态位”;将影响土壤整体功能和生产力的关键土层,称为“土壤关键层”。矿山复垦土壤剖面重构的原理就是以土层生态位为理论基础、土壤关键层为构造核心,设计和优化土壤剖面构型并付诸实施的过程,其核心是优化设计各个土层生态位、确定和优化关键层。因此,土壤剖面重构方法就是在深入分析自然土壤剖面结构和损毁土地特征的基础上,基于需求确定重构土壤剖面的目标;然后对每一土层空间生态位适宜度进行分析;再通过土层生态位的空间位、宽度、重叠、差距和竞争等要素分析,确定可能的土壤剖面构型和关键层;最后通过室内外种植试验或模拟试验验证与筛选,从而获得最佳生产力功能的土壤剖面构型。基于这一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分层剥离、交错回填”的土壤重构技术工艺原理,“分层”是满足“土层生态位”和“关键层”构造的要求,“交错”是实现土壤重构连续、高效的施工工艺,并以露天煤矿采复一体化和采煤塌陷地挖深垫浅复垦为例介绍了土壤重构工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复垦 土壤重构 土壤剖面 土层生态位 土壤关键层 原理 工法
下载PDF
煤矿塌陷区不同复垦方法及年限土壤肥力变化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王云平 师学义 +2 位作者 金志南 杨玉敏 孟繁华 《山西农业科学》 1999年第1期64-67,共4页
在潞安矿务局五阳煤矿采煤塌陷地上,按照混推和剥离两种复垦方法,分复垦种植1年、3年和5年进行采样,对不同复垦方法及年限下土壤养分、重金属元素含量以及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得出了不同复垦方法及年限对土壤肥力及其变化规律的影... 在潞安矿务局五阳煤矿采煤塌陷地上,按照混推和剥离两种复垦方法,分复垦种植1年、3年和5年进行采样,对不同复垦方法及年限下土壤养分、重金属元素含量以及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得出了不同复垦方法及年限对土壤肥力及其变化规律的影响,为制订科学合理的土地复垦标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塌陷地 复垦方法 复垦年限 土壤肥力
下载PDF
采矿废弃地生态重建专家系统的研制与应用——以安太堡露天煤矿为例 被引量:10
18
作者 申广荣 白中科 +1 位作者 赵景逵 朱荫湄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86-91,共6页
根据黄土区大型露天煤矿开采引发的废弃地特征和重建的要求,综合采矿学、地貌学、农学、林学、生态学、环境学、经济学和社会科学等理论,研制开发了黄土区大型露天煤矿废弃地生态重建专家系统。系统由知识库、数据库、推理机、解释部... 根据黄土区大型露天煤矿开采引发的废弃地特征和重建的要求,综合采矿学、地貌学、农学、林学、生态学、环境学、经济学和社会科学等理论,研制开发了黄土区大型露天煤矿废弃地生态重建专家系统。系统由知识库、数据库、推理机、解释部分、人机界面等5个模块组成,包括指标体系28个,推理条件73个,推理规则101条;可实现矿区生态景观嵌镶格局演变、矿区地貌重塑与土体再造、矿区新造地生产力恢复与提高的决策、规划、设计等3大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区 露天煤矿 采矿废弃地 生态重建 专家系统 矿区复垦
下载PDF
生物多样性指数在矿山土地复垦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卞正富 张国良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6-80,共5页
提出了利用复垦用地结构多样性指数来评价矿区生态恢复状况的方法,并在矸石回填场地上进行了裸矸、覆土、覆牛粪、覆棉饼4个处理种植红三叶、柽麻、苜蓿、黑麦草、小冠花及高羊茅等草种的试验.将Shannon指数、Shannon-Weaver指数和Simp... 提出了利用复垦用地结构多样性指数来评价矿区生态恢复状况的方法,并在矸石回填场地上进行了裸矸、覆土、覆牛粪、覆棉饼4个处理种植红三叶、柽麻、苜蓿、黑麦草、小冠花及高羊茅等草种的试验.将Shannon指数、Shannon-Weaver指数和Simpson指数用于矿山复垦方案的选择与复垦时的植物品种选择,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复垦 生态恢复 生物多样性指数 土地复垦
下载PDF
云南省抚仙湖流域帽天山磷矿区磷流失过程模拟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冯慕华 郑锦 +3 位作者 李文朝 潘继征 柯凡 张世涛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01-804,共4页
通过批平衡实验和土柱淋溶实验,模拟在环境因子(pH值、降雨频度)的影响下,磷矿石、废土石和废渣中磷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磷石膏和泥磷中磷的释放受pH值的影响较小,维持较为恒定的高释放量.磷矿石、矿坑沉积物和废土石中磷的解吸受pH值... 通过批平衡实验和土柱淋溶实验,模拟在环境因子(pH值、降雨频度)的影响下,磷矿石、废土石和废渣中磷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磷石膏和泥磷中磷的释放受pH值的影响较小,维持较为恒定的高释放量.磷矿石、矿坑沉积物和废土石中磷的解吸受pH值影响,pH值愈低,愈有利于磷的释放;当解吸溶液pH值为3.50时,废土石和磷矿石中磷的释放量仍可达到2.25mg·l-1和3.15mg·l-1.间歇淋溶过程促进了磷矿石、废土石和磷石膏中磷的释放,对废土石中磷的释放作用尤为显著,干燥后再次降雨的释放量比初期降雨高出3倍.帽天山磷矿区大面积裸露的磷矿石剖面、废土石堆场和废渣堆场在酸性溶液的淋溶作用下能够产生大量的磷流失,而且这个过程是持久的,是抚仙湖水质下降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酸雨 磷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