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兔胫骨骨折的有限元模型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孝林 任伯绪 徐自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4期620-624,共5页
背景:医学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的原始资料多为人体CT数据,大范围的CT扫描势必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射线伤害。目的:建立兔胫骨骨折三维有限元生物力学模型。方法:选取雄性1年龄新西兰大白兔1只,开放锯断左侧胫骨中段,MIMICS10.01软件直接... 背景:医学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的原始资料多为人体CT数据,大范围的CT扫描势必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射线伤害。目的:建立兔胫骨骨折三维有限元生物力学模型。方法:选取雄性1年龄新西兰大白兔1只,开放锯断左侧胫骨中段,MIMICS10.01软件直接读取以层厚0.625mm对左侧胫腓骨不间断扫描得到以DICOM3.0格式刻盘保存的CT图片135张,经过定位图像、组织图片、内插值处理以及表面光滑化处理建立面网格模型,导入ANSYS10.0软件构建体并划分体网格,在MIMICS10.01中赋材质。结果与结论:建立了外形和几何结构逼真、生物材料接近正常组织的胫骨中段骨折有限元模型,经加载分析模型真实有效。可见应用MIMICS10.01和ANSYS10.0软件能快速建立兔胫骨骨折三维有限元生物力学模型,为进一步进行实验兔骨折愈合生物力学分析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与关节三维有限元 胫骨骨折 模型 三维有限元 生物力学 CT ANSYS10 0 mimics10 01 其他基金 骨关节植入物图片文章
下载PDF
上颌埋伏阻生中切牙的影像学分类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镶珊 胡荣党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5-189,共5页
目的:探讨上颌埋伏阻生中切牙的三维图像分类特征。方法:根据103例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患者螺旋CT的Dicom原始数据,应用Mimics10.0软件重建出上颌埋伏阻生中切牙的三维图像,分析上颌埋伏阻生中切牙的阻生特点,并对其进行分类。结果:共有... 目的:探讨上颌埋伏阻生中切牙的三维图像分类特征。方法:根据103例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患者螺旋CT的Dicom原始数据,应用Mimics10.0软件重建出上颌埋伏阻生中切牙的三维图像,分析上颌埋伏阻生中切牙的阻生特点,并对其进行分类。结果:共有埋伏牙106颗。74颗牙为唇侧阻生,倒置阻生33颗,水平阻生28颗,倾斜阻生13颗;20颗为腭侧阻生,倾斜阻生11颗,水平阻生9颗;12颗为垂直阻生。上颌埋伏阻生中切牙根据牙冠的位置在垂直向、冠状向、矢状向可分为3类,即①唇侧埋伏阻生型,包括唇侧倾斜埋伏阻生型、唇侧前后水平埋伏阻生型、唇侧倒置埋伏阻生型;②腭侧埋伏阻生型,包括腭侧倾斜埋伏阻生型、腭侧后前水平埋伏阻生型;③垂直埋伏阻生型。结论:上颌埋伏阻生中切牙从三维方向上可分为3类,每一类又可分多个亚型,包括唇侧(倾斜、前后水平、倒置)埋伏阻生、腭侧(倾斜、后前水平)埋伏阻生和垂直埋伏阻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埋伏中切牙 三维重建 螺旋CT mimics10.0软件
下载PDF
椎弓根钉━髂骨钉系统内固定治疗骶髋关节脱位的CT影像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杨运平 陈鸿奋 +2 位作者 王富明 贾谊 王钢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04-407,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CT数据建立腰-骶-髂复合体的数字模型,应用数字骨科技术为临床上采用联合椎弓根钉-髂骨钉系统内固定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40例正常骨盆CT平扫数据,用mimics10.0软件进行三维图像重建,并在虚拟的髂骨... 目的探讨基于CT数据建立腰-骶-髂复合体的数字模型,应用数字骨科技术为临床上采用联合椎弓根钉-髂骨钉系统内固定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40例正常骨盆CT平扫数据,用mimics10.0软件进行三维图像重建,并在虚拟的髂骨上模拟髂骨钉的置入,测量不同进钉方向时进钉角度及髂骨钉的解剖参数。结果进钉方向Ⅰ:髂骨内外板之间的距离(即容纳髂骨螺钉的最大直径)(6.00±0.84)mm,能置入螺钉的长度(59.97±7.99)mm,TSA(12.48±7.16)°,CSA(56.41±6.47)°,SSA(29.91±5.55)°。进钉方向Ⅱ:髂骨内外板之间的距离(即容纳髂骨螺钉的最大直径)(6.95±0.50)mm,能置入螺钉的长度(106.69±8.74)mm,TSA(43.93±6.09)°,CSA(39.25±6.11)°,SSA(19.24±3.78)°。结论数字骨科模型能更好的指导临床上采用椎弓根钉系统治疗骶髋关节脱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骨科 椎弓根 髂骨钉系统 骶髂关节 内固定 mimics10.0软件
下载PDF
利用Mimics软件对经颈静脉孔后组脑神经相关膜性结构的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金伟 萧烨婷 谭小红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43-946,共4页
目的掌握经颈静脉孔后组脑神经处相关的软脑膜、蛛网膜、硬脑膜及髓鞘的组织学解剖特点。方法选取9例(18侧)足月死婴的尸头(28~36周),随机分为3组,每组3例(6侧)。分别制备经颈静脉孔后组脑神经处标本的矢状面、轴面、冠状面切... 目的掌握经颈静脉孔后组脑神经处相关的软脑膜、蛛网膜、硬脑膜及髓鞘的组织学解剖特点。方法选取9例(18侧)足月死婴的尸头(28~36周),随机分为3组,每组3例(6侧)。分别制备经颈静脉孔后组脑神经处标本的矢状面、轴面、冠状面切片,采用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及Masson法染色的方法处理,之后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同软脑膜、蛛网膜、硬脑膜及髓鞘的起止分布特点,并利用Mimics10.0软件将上述膜性结构进行三维重建。结果Mimics三维重建后可观察到后组脑神经进入颈静脉孔,在其周围存在硬脑膜、蛛网膜、软脑膜及中枢髓鞘段与周围髓鞘段之间的移行区;硬脑膜分为脑膜层和骨膜层,在颈静脉孔处形成硬脑膜口袋,在颈静脉孔内口上方形成硬脑膜返折;蛛网膜像袖套一样延续至上神经节,在神经节之后,蛛网膜随之消失;软脑膜紧贴于神经根出延髓处,在延髓后,软脑膜随之消失。结论Mimics三维重建可直观显示经颈静脉孔后组脑神经处相关的膜性结构,为相关病变及术中遵循膜性结构的层次和界面提供解剖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解剖学 颈静脉孔 后组脑神经 膜性结构 组织学 mimics10.0软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