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池火山千年大喷发的岩浆混合作用与喷发机制初步探讨 被引量:46
1
作者 樊祺诚 隋建立 +2 位作者 孙谦 李霓 王团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703-1708,共6页
根据岩浆演化和地球物理深部探测,天池火山之下存在地壳和地幔双层岩浆房。地幔玄武质岩浆向地壳岩浆房的补给,保持了天池火山逾百万年持续不断的喷发活动。本文从天池火山千年大喷发浮岩中的玄武质粗安岩-粗安岩角砾和条带状岩浆的岩... 根据岩浆演化和地球物理深部探测,天池火山之下存在地壳和地幔双层岩浆房。地幔玄武质岩浆向地壳岩浆房的补给,保持了天池火山逾百万年持续不断的喷发活动。本文从天池火山千年大喷发浮岩中的玄武质粗安岩-粗安岩角砾和条带状岩浆的岩相学、矿物学和岩石化学研究,提出地幔的粗面玄武质岩浆向地壳岩浆房的注入,触发千年大喷发,初步探讨了天池火山千年大喷发的岩浆混合作用与喷发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岩 角砾和岩浆条带 岩浆混合作用 千年大喷发 天池火山
下载PDF
Distribution, geochemistry and age of the Millennium eruptives of Changbaishan volcano, Northeast China - A review 被引量:10
2
作者 Chunqing SUN Haitao YOU +3 位作者 Jiaqi LIU Xin LI Jinliang GAO Shuangshuang CHEN 《Frontiers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2期216-230,共15页
Large explosive volcanic eruptions generate extensive regional tephra deposits that provide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identifying the source of volcanoes, comparing the sedimentary strata of a region and determining th... Large explosive volcanic eruptions generate extensive regional tephra deposits that provide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identifying the source of volcanoes, comparing the sedimentary strata of a region and determining their ages. The tephra layer, referred to as B- Tm, generated by the Millennium eruption of Chang- baishan volcano, 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Northeast China, Japan, D.P.R. Korea, and the nearby coastal area of Russia. It forms part of the widespread northeast Asian strata and is significant for establishing an isochronal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However, research on the temporal characterization and 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 of associated strata using this tephra layer i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and near Japan. In northeastern China, this tephra layer is seldom see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s is even rarer. More importantly, the determination of accurate ages for both distal and proximal tephras has been debated, leading to controversy in discussions of its environmental impacts. Stratigraphic records from both distal and proximal Changbaishan ash show that this eruption generally occurred between 1,012 and 1,004 cal yr BP. Geochemical comparison between Changbaishan ash and the Quaternary widespread ash around Japan illustrates that Changbaishan ash is a continuous composition from rhyolitic to trachytic and its ratio of FeOT to CaO is usually greater than 4, which can be used as a distinguishing identifier among worldwide contemporary erup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llennium eruption Changbaishan volcano tephrochronology B-Tm tephra
原文传递
长白山天池火山千年大喷发的岩浆过程 被引量:8
3
作者 潘波 樊祺诚 +3 位作者 许建东 武成智 陈正全 郭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3-172,共10页
千年大喷发是长白山天池火山最近的一次大规模爆炸式喷发活动。本文在天池火口及周边的地质调查中发现,千年大喷发存在碱流质和粗面质两套堆积物,且具有岩浆混合现象。进一步岩相学与地球化学研究,证实千年大喷发应存在先后两个喷发阶段... 千年大喷发是长白山天池火山最近的一次大规模爆炸式喷发活动。本文在天池火口及周边的地质调查中发现,千年大喷发存在碱流质和粗面质两套堆积物,且具有岩浆混合现象。进一步岩相学与地球化学研究,证实千年大喷发应存在先后两个喷发阶段,即碱流质喷发阶段(SiO_2,~75%)和粗面质喷发阶段(SiO_2,~65%)。同时,通过微量元素和斑晶特征等分析认为两阶段的岩浆来自于两个独立的岩浆房,岩浆房平衡温度分别为743℃和862℃,相应深度约为5km和7~9km。另外,根据条带状岩浆的混合特征,认为喷发过程中碱流质与粗面质岩浆混合发生在上升通道中,排除岩浆房内混合的可能性。最后根据喷发过程和岩浆特征,综合提出了千年大喷发的岩浆过程模型。本文对千年大喷发的喷发过程和岩浆过程取得的新认识,增进了对天池火山活动习性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池火山 千年大喷发 碱流质喷发阶段 粗面质喷发阶段 岩浆混合 岩浆过程模型
下载PDF
熔体包裹体对长白山天池火山千年大喷发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8
4
作者 李霓 樊祺诚 +1 位作者 孙谦 盘晓东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604-2614,共11页
长白山天池火山在全新世曾有过几次喷发,其中距今约1000年发生过大规模布里尼式爆炸喷发(即"千年大喷发"),其喷发产物——灰白色碱流质浮岩和喷发柱垮塌形成的火山碎屑流分布范围极广,除长白山区外,在朝鲜半岛和日本北部也有... 长白山天池火山在全新世曾有过几次喷发,其中距今约1000年发生过大规模布里尼式爆炸喷发(即"千年大喷发"),其喷发产物——灰白色碱流质浮岩和喷发柱垮塌形成的火山碎屑流分布范围极广,除长白山区外,在朝鲜半岛和日本北部也有大量浮岩降落和堆积。根据野外较大范围的系统采样、镜下观察和测试分析,在天池火山千年大喷发产物的碱性长石晶屑中发现了两组颜色、形态、化学成分迥异的"火口组"和"圆池组"熔体包裹体,对揭示天池火山千年大喷发的成因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电子探针分析结果,"火口组"熔体包裹体成分为英安岩和粗面英安岩,寄主晶多为透长石;"圆池组"熔体包裹体成分为粗面英安岩和流纹岩,寄主晶为歪长石。相对"火口组"熔体包裹体,"圆池组"包裹体具有高 SiO_2、高 H_2O 和高 Cl含量的特点,化学成分也更为演化,可能是天池火山千年大喷发时岩浆结晶分异后期的产物。两组包裹体的存在为千年大喷发前的层状地壳岩浆房和成分并非单一提供了证据,它们可能是在同次大喷发的不同序列中喷出的。由于地幔岩浆注入地壳岩浆房,导致不同层位岩浆的扰动和混合作用,因挥发分出溶在岩浆房最顶部形成挥发分梯度和过饱和,最终触发了天池火山的千年大喷发,对当时的气候环境造成过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天池火山 千年大喷发 碱性长石 熔体包裹体 挥发分
下载PDF
长白山天池火山千年大喷发火山碎屑流堆积相特征 被引量:8
5
作者 衣健 王璞珺 +5 位作者 单玄龙 CARNIEL Roberto 武成智 王寒非 孙松 郭剑南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346-3362,共17页
发生于公元946年的长白山天池火山千年大喷发(Millennium Eruption,ME)形成的火山碎屑堆积物体积高达100~172km3,并可分为大规模的ME-Ⅰ和小规模的ME-Ⅱ两个喷发阶段。通过对围绕长白山天池火山53个典型露头剖面进行火山地质测量(单元... 发生于公元946年的长白山天池火山千年大喷发(Millennium Eruption,ME)形成的火山碎屑堆积物体积高达100~172km3,并可分为大规模的ME-Ⅰ和小规模的ME-Ⅱ两个喷发阶段。通过对围绕长白山天池火山53个典型露头剖面进行火山地质测量(单元构成、垂向堆积序列和堆积特征),结合筛析法粒度分析、偏光显微镜成分分析,刻画了长白山千年大喷发火山碎屑流堆积物特征,探讨了相和亚相划分,并建立了火山碎屑流搬运和堆积模式。根据火山碎屑的堆积特征,将长白山千年大喷发火山碎屑流堆积分为峡谷充填火山碎屑流相(包括块状峡谷充填亚相和层状峡谷充填亚相)和火山碎屑流冲击扇相(包括扇头亚相和扇体亚相)等两相四亚相。峡谷充填火山碎屑流相主要发育在天池火山锥体周缘距离喷发中心8~23km左右范围内(坡度在15°~60°之间)的火山U型谷中;火山碎屑流冲积扇相主要发育在距离喷发中心23~45km左右范围内,地形相对平缓的熔岩台地处(坡度在5°~15°之间),火山碎屑流的搬运不受地形限制,一般形成较大纵横比扇状堆积。块状峡谷充填亚相和扇体亚相以块状混杂堆积为主要特征,而层状峡谷充填亚相和扇头亚相则以多火山碎屑流单元垂向叠加为主要特征。多单元叠加现象是由搬运过程中火山碎屑流单元发生分离增生作用形成。根据火山碎屑流的最大分布范围和厚度,如果再次发生与长白山千年大喷发类似规模的普林尼式喷发,至少距长白山天池火山喷发中心45km范围内具有巨大的火山碎屑流灾害风险。该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深入认识长白山千年大喷发火山碎屑流堆积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相变规律,对火山碎屑喷发灾害的预防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天池火山 千年大喷发 火山碎屑流堆积 相模式 火山灾害
下载PDF
火山通道岩浆流动动力学模型在天池火山喷发过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魏海泉 Melnik O +2 位作者 刘永顺 Barmin A Sparks RSJ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3007-3013,共7页
在圆柱形火山通道的下部,岩浆上升速度与岩浆粘度、密度及压力有关。这时的流体动力学过程可以应用一般的牛顿流体模型。火山通道中部气泡化岩浆上升时,液相和气相的转化符合质量守恒方程,混合相总体符合动量守恒方程。其中气泡形成与... 在圆柱形火山通道的下部,岩浆上升速度与岩浆粘度、密度及压力有关。这时的流体动力学过程可以应用一般的牛顿流体模型。火山通道中部气泡化岩浆上升时,液相和气相的转化符合质量守恒方程,混合相总体符合动量守恒方程。其中气泡形成与生长过程符合达西定律与数密度方程。在火山通道靠上部的碎屑化带里,不同组分符合质量守恒方程,混合相总体符合动量守恒方程。天池火山千年大喷发时,通道直径是62m。岩浆房内的岩浆含有约3%体积百分数的气泡,气泡体积在65%时岩浆破碎,颗粒离开通道时的速度是145ms^(-1),而气体离开通道时的速度是170ms^(-1)。气体颗粒分散相出口压力是12.2MPa。在破火山口塌陷之前,岩浆房内气泡体积可高达30%~40%。与此同时,碎屑化发生时岩浆的孔隙度也增加到70%~75%左右。这时的出口压力降低至7~8MPa,出口气体速度增加到180ms^(-1)。气象站碱流质寄生火山喷发对应的喷发通道直径是40m,喷发以气体出口速度15~25ms^(-1)的弱爆破性喷发和侵出式喷发为特征。这时浮岩的孔隙度比千年大喷发的孔隙度低,为48%~61%,而浮岩密度高,为1.01~1.35gcm^(-3)。在侵出相喷发时最高释放率可以达到42m^3s^(-1)(致密岩石当量 DRE),孔隙度变化范围是70%~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通道动力学模型 千年大喷发 寄生火山活动 天池火山
下载PDF
长白山天池火山千年大喷发2期空降浮岩对比 被引量:2
7
作者 王禹钦 于红梅 +2 位作者 许建东 陈正全 赵波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08-224,共17页
长白山天池火山的喷发历史和喷出物层序一直以来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对于千年大喷发以来空降堆积物,尤其是灰白色空降浮岩层之上的粗面质杂色空降浮岩的地层划分仍具有较大争议。文中通过对野外地层的详细观察,对2层空降浮岩层进行... 长白山天池火山的喷发历史和喷出物层序一直以来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对于千年大喷发以来空降堆积物,尤其是灰白色空降浮岩层之上的粗面质杂色空降浮岩的地层划分仍具有较大争议。文中通过对野外地层的详细观察,对2层空降浮岩层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两者之间没有沉积间隔,认为2期空降浮岩均应划分为千年大喷发的喷发物。下部赤峰期灰白色空降浮岩成分较为均一,呈棱角状,正粒序,分选较好;上部圆池期喷发为脉动式喷发,岩性为富土黄色浮岩和富黑色浮岩颗粒互层,浮岩呈棱角状,粒序不明显,分选较好。2期浮岩粒度呈正态分布,在中值和分选系数图中均投点于空降堆积区内。浮岩内斑晶以长石和辉石为主,但圆池期黑色浮岩内斑晶含量略高。赤峰期空降浮岩为灰白色碱流质,气孔较大,连续贯通,气孔壁薄。圆池期土黄色空降浮岩为粗面质,气孔连通,气孔壁略厚;黑色浮岩颗粒成分虽然也投点为粗面质,但Si O2含量明显较低,气孔度低,气孔壁厚。圆池期喷发强度较赤峰期喷发强度弱。多种岩浆成分说明长白山天池火山下具有复杂的岩浆系统,多种岩浆可能以分层的形式存在,赤峰期仅喷出了上部的碱流岩,圆池期的脉动式喷发喷出了不同层位的岩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降浮岩 粒度 气孔结构 成分 千年大喷发 天池火山
下载PDF
长白山千年大喷发泉阳泥炭沉积物记录
8
作者 韩凌飞 刘嘉麒 +2 位作者 游海涛 朱泽阳 孙春青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25-236,共12页
长白山千年大喷发火山灰覆盖面积极广,广泛分布于日本海及日本半岛等地,在9 000km以外的格陵兰地区也有这层火山灰的产出,是1个非常重要的等时标志层。文中在长白山NW约45km泉阳泥炭沉积物(64cm)中发现一火山灰层,放射性14C定年结果为88... 长白山千年大喷发火山灰覆盖面积极广,广泛分布于日本海及日本半岛等地,在9 000km以外的格陵兰地区也有这层火山灰的产出,是1个非常重要的等时标志层。文中在长白山NW约45km泉阳泥炭沉积物(64cm)中发现一火山灰层,放射性14C定年结果为886—1013cal AD(95. 4%),火山玻璃主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为碱流质,与长白山千年大喷发火山灰碱流质端元十分吻合,确定为长白山千年大喷发的产物。文中的研究结果说明,这次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向NW向已经飘散至约45km以外的泉阳地区,另外,鉴于火山灰中浮岩颗粒粒径可达0. 3cm,说明此次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可能向W飘散至更远的地区,从而在更广大的区域上形成等时标志层。千年大喷发泉阳泥炭火山灰与四海龙湾、日本等地以及格陵兰冰芯中的火山灰具有不完全一致的火山玻璃主量元素组成,泉阳泥炭中的火山物质在成分上与典型的空降浮岩有所不同,而是与此次火山喷发的松散火山碎屑流更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年大喷发 长白山 泉阳泥炭 火山灰年代学 火山灰
下载PDF
宋·天灾地祸不单行——漫步地震五千年(11)
9
作者 冯锐 《地震科学进展》 2024年第9期604-619,共16页
宋代遭遇了远古以来最严重的自然灾害链-第3次气候寒冷期、940年长白山火山的千年大喷发、1038年以后的一系列地震和地震水患,严重地冲击了社会。本文介绍了地震的3种基本类型-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重点讨论了中国的火山分布... 宋代遭遇了远古以来最严重的自然灾害链-第3次气候寒冷期、940年长白山火山的千年大喷发、1038年以后的一系列地震和地震水患,严重地冲击了社会。本文介绍了地震的3种基本类型-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重点讨论了中国的火山分布、火山地震的类型和近代火山喷发的实例,火山与浅源地震、火山与深源地震的关系。我国的深源地震主要位于吉林省珲春地区,与日本海沟的板片俯冲有直接关系。最后,简介了火山爆发的力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链 第3次气候寒冷期 火山千年大喷发 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
下载PDF
长白山天池火山千年大喷发期后火山泥石流沉积特征及其源-汇响应关系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璞珺 许伟东 +5 位作者 陈海潮 衣键 王寒非 唐华风 王文华 武成智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893-2911,共19页
源于长白山天池地区的火山泥石流沉积可分为粗碎屑岩块(岩屑)泥石流和细碎屑浮岩泥石流,它们沿二道白河和松花江水系搬运的路径为从距天池火山口40km的三合水电站经过丰满大坝(360km)和吉林市(380km)到小白旗屯(450km),形成广泛的沉积... 源于长白山天池地区的火山泥石流沉积可分为粗碎屑岩块(岩屑)泥石流和细碎屑浮岩泥石流,它们沿二道白河和松花江水系搬运的路径为从距天池火山口40km的三合水电站经过丰满大坝(360km)和吉林市(380km)到小白旗屯(450km),形成广泛的沉积区域。这两类火山泥石流的沉积成因有两种解释:一是形成于千年大喷发同期,是由一次性洪水事件搬运和沉积形成的;二是形成于千年大喷发期后经过多次搬运和沉积的产物。两个模式的共同问题是都没有考虑天池当时是否有水及其蓄水过程。后一模式在某种程度上,还回避了导致岩屑与浮岩两类泥石流频繁互层的沉积物源和水动力条件以及二者的转换机制,而这恰恰是关于泥石流沉积成因的基本要素。通过重新研究火山泥石流经典剖面(位于天池西北57.73km的水田村),作者发现本区火山泥石流沉积存在明显的物源剥蚀区与沉积堆积区的反剖面关系。即无论是粒径32~500mm的粗碎屑还是0.0625~16mm的细碎屑,成分自下而上(或沉积早期到晚期)呈现规律性变化:剖面下部的碎屑成分以浮岩为主(浮岩在物源区位于顶部),向上粗面岩和玄武岩明显增多(在源区它们位于浮岩之下),而沉积序列上部的碎屑成分是在物源区处于较深层位的岩脉辉绿岩和基底流纹岩。整个序列碎屑成分的沉积分异特征明显。沉积构造和岩相组合特征显示,该火山泥石流剖面的下部和上部碎屑粒度细、分选较好、成层性好、水平状层理发育,主要表现为环境较为稳定的以地面径流为主的河流相和末端扇相背景沉积;中部粒度粗、成层性差、主要表现为突发性洪水作用导致的洪积相事件沉积。沉积序列中频繁出现的冲刷面构造指示水流强度曾出现周期性的快速增加。自下而上冲刷面规模由小变大再变小,指示水流强度由弱变强再变弱。为了探讨天池的积水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火山千年大喷发 火山岩渗透率 天池积水数学模拟 岩屑和浮岩泥石流 源-汇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