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和灸对大鼠慢性难愈性创面组织修复微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18
1
作者 孙彦辉 孙永辉 +4 位作者 孙立虹 梁玉磊 赵振栓 张会珍 李晓峰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21-326,共6页
目的:研究温和灸对慢性难愈性创面动态血流、微血管数(MVC)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温和灸促进难愈性创面愈合的效果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在104只雄性SD大鼠背部制造全层皮肤损伤开放性创面。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 目的:研究温和灸对慢性难愈性创面动态血流、微血管数(MVC)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温和灸促进难愈性创面愈合的效果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在104只雄性SD大鼠背部制造全层皮肤损伤开放性创面。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模型组(32只)、TDP组(32只)、温灸组(32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动物均予以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建立慢性难愈性创面模型。TDP组、温灸组取创面局部及双侧"肾俞""足三里"穴,分别以TDP照射或艾条温灸,每穴15 min,每日1次。观察创面愈合时间及第37、、10、14天创面愈合率,以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量治疗前及第3、7、14天创面动态血流,免疫组化法检测第3、7、14天大鼠肉芽组织中MVC和VEGF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创面愈合率降低(P<0.01),愈合时间明显延长(P<0.01);与模型组比较,温灸组、TDP组创面愈合率提高(P<0.05,P<0.01),愈合时间缩短(P<0.01);与TDP组比较,温灸组创面愈合率提高(P<0.01),愈合时间缩短(P<0.01)。温灸组和TDP组在创面修复前期(第3、7天),创面血流及创面肉芽组织中MVC、VEGF表达均呈升高趋势,而在创面修复后期(第14天)则呈下降趋势,温灸组较TDP组表现明显(P<0.05,P<0.01)。结论:温和灸能促进创面愈合,其作用机制与调节不同时间点的创面动态血流、MVC及VEGF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和灸 慢性难愈性创面 愈合时间 创面愈合率 微循环 微血管数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中药贴敷配合温和灸促进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成熟研究 被引量:32
2
作者 魏巧兰 邱静 +2 位作者 栾云 李旻 唐小明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贴敷配合温和灸对促进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成熟的作用。方法将60例首次行AVF成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AVF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术后1周实施中药贴敷配合... 目的探讨中药贴敷配合温和灸对促进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成熟的作用。方法将60例首次行AVF成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AVF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术后1周实施中药贴敷配合温和灸,连续3周后评价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AVF血流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AVF均成熟;对照组4例AVF未成熟重新手术;两组瘘口狭窄、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VF成形术后1周增加中药贴敷配合温和灸干预,能有效增加AVF血流量,促进AVF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中药贴敷 温和灸 成熟
下载PDF
温和灸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预防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金咏梅 邸英莲 +2 位作者 徐春静 陶晓华 黄黎静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54-857,共4页
目的探讨温和灸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预防的效果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117例PICC置管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57例,实验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PICC常规护理,实验组给... 目的探讨温和灸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预防的效果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117例PICC置管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57例,实验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PICC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生理盐水封管并施以温和灸,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封管,比较置管7 d时两组血栓的发生率、置管前1 d、置管7 d和15 d时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血栓发生率的比较:置管7 d时实验组的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比较: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全血粘度低切、高切,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在组间、时间、交互作用上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和灸能影响血液流变学,有效防止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血栓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和灸 静脉血栓栓塞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原文传递
双针挂针疗法结合温和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4
作者 钟倩 朱才丰 +4 位作者 桂林 夏至虹 郭锋 陈雪艳 蔡圣朝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4期58-61,共4页
目的 观察双针挂针疗法结合温和灸悬灸翳风穴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符合周围性面瘫急性期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在急性期单纯使用基础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双针挂针疗法,并辅... 目的 观察双针挂针疗法结合温和灸悬灸翳风穴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符合周围性面瘫急性期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在急性期单纯使用基础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双针挂针疗法,并辅以温和灸,对照组则不加用针刺治疗。两组各治疗7d后,均改用常规针刺手法,以7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7天及治疗第21天面神经功能评分及疗效。结果 观察组基于面神经功能评分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7d、21d后面神经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7、21d后,观察组患者面神经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使用双针挂针疗法结合温和灸的治疗方案,可恢复患侧面神经功能,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期周围性面瘫 双针挂针法 温和灸
下载PDF
温和灸上印堂穴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5
作者 章海凤 芦薇 +2 位作者 康明非 黄仙保 付勇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5230-5232,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灸感(热敏灸感vs非热敏灸感)温和灸上印堂穴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对符合研究标准的6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施以温和灸,距离皮肤2-3cm,以患者自觉温热但不灼烫为度,艾灸治疗结束后,根据上印堂穴热敏灸感出现与... 目的:比较不同灸感(热敏灸感vs非热敏灸感)温和灸上印堂穴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对符合研究标准的6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施以温和灸,距离皮肤2-3cm,以患者自觉温热但不灼烫为度,艾灸治疗结束后,根据上印堂穴热敏灸感出现与否及出现次数分为热敏灸感组及非热敏灸感组,艾灸上印堂穴出现热敏灸感次数≥3次为热敏灸感组,<3次为非热敏灸感组。两组每次治疗45min,1次/d,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鼻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热敏灸感组疗效优于非热敏灸感组(P<0.05);热敏灸感组愈显率为73.53%,与非热敏灸感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敏腧穴悬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明显优于非热敏腧穴悬灸疗法;热敏灸感的出现是提高灸疗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和灸 过敏性鼻炎 灸感 灸效 上印堂 临床观察
原文传递
电针加温和灸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被引量:11
6
作者 尹莹 裴文娅 +1 位作者 王钏 张虹 《中国康复》 2012年第5期333-334,共2页
目的:观察电针加温和灸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JDS)的临床疗效。方法:TMJDS患者62例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电针加温和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治疗前后采用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CMI)、VAS疼痛评分进行... 目的:观察电针加温和灸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JDS)的临床疗效。方法:TMJDS患者62例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电针加温和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治疗前后采用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CMI)、VAS疼痛评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2周后,2组患者CMI及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62%、76.67%,P<0.05)。结论:电针加温和灸治疗TMJDS疗效较好,明显优于单纯针刺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JDS 电针 温和灸
下载PDF
左归丸联合温和灸调节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OPG/RANKL轴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钱康 范永升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81-885,共5页
目的:观察左归丸联合温和灸对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OPG/RANKL轴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左归丸组、左归丸+温和灸组,每组12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大鼠采用手术完整摘除双侧卵巢法进行造模,对照组仅开腹后缝合... 目的:观察左归丸联合温和灸对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OPG/RANKL轴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左归丸组、左归丸+温和灸组,每组12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大鼠采用手术完整摘除双侧卵巢法进行造模,对照组仅开腹后缝合,饲养3个月后每组大鼠随机取1只作病理组织学观察判断造模成功。左归丸组予左归丸灌胃,左归丸+温和灸组予左归丸灌胃+"长强穴"艾灸治疗,对照组和模型组予0.9%氯化钠溶液灌胃。治疗90d后,骨密度测定观察大鼠股骨近端及第2腰椎骨密度变化,RT-PCR检测大鼠骨组织VPAC2、OPG和RANKL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各组大鼠平均股骨近端密度、第2腰椎骨密度均显著减少(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左归丸组、左归丸+温和灸组大鼠平均股骨近端密度、第2腰椎骨密度均显著增加(P<0.05,P<0.01);与左归丸组比较,左归丸+温和灸组大鼠平均股骨近端密度、第2腰椎骨密度均增加(P<0.05)。(2)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骨组织VPAC2 mRNA、RANKL mRNA表达显著上调,OPG mRNA表达显著下调,OPG/RANKL比值显著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左归丸组、左归丸+温和灸组VPAC2 mRNA、RANKL mRNA显著下调,OPG mRNA表达显著上调,OPG/RANKL比值显著升高(P<0.05,P<0.01);与左归丸组比较,左归丸+温和灸组大鼠骨组织OPG mRNA表达显著上调,RANKL mRNA表达显著下调,OPG/RANKL比值显著升高(P<0.05)。结论:左归丸联合温和灸对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的骨密度下降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能通过上调OPG mRNA,下调大鼠骨组织VPAC2、RANKL mRNA的表达,达到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归丸 温和灸 VPAC2 骨保护素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原文传递
子午流注按时循经取穴法温和灸治疗脾虚痰滞型高脂血症23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7
8
作者 黄志燕 冯国湘 《湖南中医杂志》 2018年第4期1-5,共5页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按时循经取穴法温和灸调节血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脾虚痰滞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确保在辰时灸治足三里、丰隆,巳时灸治三阴交,对照组在辰时、巳时以外的任何时间灸治足三里、丰隆...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按时循经取穴法温和灸调节血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脾虚痰滞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确保在辰时灸治足三里、丰隆,巳时灸治三阴交,对照组在辰时、巳时以外的任何时间灸治足三里、丰隆、三阴交。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0、20、30、40次后血清中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变化情况,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7%,对照组为94.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TG、TC、LDL-C治疗前与治疗20、30、40次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HDL-C治疗前与治疗10、20、30、40次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G、TC、HDL-C治疗后不同时段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LDL-C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午流注按时循经取穴温和灸治疗脾虚痰滞型高脂血症优于常规温和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脾虚痰滞型 子午流注按时循经取穴法 温和灸
原文传递
益气养阴法结合温和灸对重度直肠前突型便秘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7
9
作者 徐昭娟 赵冬 +1 位作者 高绍芳 李付平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785-3787,共3页
目的:在微创闭式修补术后口服益气养阴方药的基础上,进行温和灸对重度直肠前突型便秘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纳入60例符合条件的重度直肠前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为微创闭式修补术后联合益气养阴方... 目的:在微创闭式修补术后口服益气养阴方药的基础上,进行温和灸对重度直肠前突型便秘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纳入60例符合条件的重度直肠前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为微创闭式修补术后联合益气养阴方药,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温和灸法。通过两种方法治疗的重度直肠前突患者,在近期有效率、远期有效率和直肠前突深度比较来观察和评价益气养阴方药结合温和灸对重度直肠前突型便秘术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的近期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远期有效率治疗组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直肠前突深度均较治疗前减轻(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用益气养阴方药结合温灸治疗本病疗效稳定,远期疗效好,简单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养阴方药 温和灸 重度直肠前突 便秘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左归丸联合温和灸对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骨密度、骨保护素mRNA及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mRNA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钱康 范永升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1319-1322,共4页
目的探讨左归丸联合温和灸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4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左归丸组、左归丸+温和灸组,每组10只。模型组、左归丸组、左归丸+温和灸组采用手术完整摘除双侧卵巢法制造骨质疏松症模型。造模... 目的探讨左归丸联合温和灸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4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左归丸组、左归丸+温和灸组,每组10只。模型组、左归丸组、左归丸+温和灸组采用手术完整摘除双侧卵巢法制造骨质疏松症模型。造模3个月后左归丸组予左归丸10 ml/(kg·d)灌胃,左归丸+温和灸组予左归丸10 ml/(kg·d)灌胃+长强穴艾灸治疗,空白组和模型组予生理盐水10 ml/(kg·d)灌胃。各组均干预6周。干预前后测定大鼠股骨近端及第2腰椎骨密度,干预后通过PCR法检测大鼠骨组织骨保护素(OPG)mRNA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股骨、腰椎骨密度,骨组织OPG mRNA表达及OPG/RANKL降低,RANKL mRNA表达上升(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左归丸组、左归丸+温和灸组大鼠股骨、腰椎骨密度,骨组织OPG mRNA表达及OPG/RANKL均升高,RANKL mRNA表达降低(P<0.05或P<0.01),且左归丸+温和灸组大鼠股骨、腰椎骨密度,骨组织OPG mRNA表达及OPG/RANKL均较左归丸组升高,RANKL mRNA表达较左归丸组降低(P<0.05)。结论左归丸联合温和灸能明显升高骨质疏松症大鼠的骨密度,上调OPG mRNA表达、下调RANKL mRNA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左归丸 温和灸 骨密度 骨保护素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原文传递
温和灸治疗肾阳虚衰型神经源性体位性低血压
11
作者 周媛 郝丽 +4 位作者 裴晓璐 关丽 马海利 刘健玫 葛明月 《吉林中医药》 2023年第10期1223-1226,共4页
目的 探讨温和灸疗法干预肾阳虚衰型神经源性体位性低血压的有效性。方法 收集本科室住院确诊为神经源性体位性低血压,且中医证候积分分析为肾阳虚衰患者3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应用温和灸治疗14次,对照组采用生活护理指导... 目的 探讨温和灸疗法干预肾阳虚衰型神经源性体位性低血压的有效性。方法 收集本科室住院确诊为神经源性体位性低血压,且中医证候积分分析为肾阳虚衰患者3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应用温和灸治疗14次,对照组采用生活护理指导。治疗前后对患者立卧位血压差、跌倒次数、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夜尿次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2周后,经统计,治疗组患者立卧位血压差、中医证候积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跌倒次数、夜尿次数较前减少,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温和灸疗法可有效改善肾阳虚衰型神经源性体位性低血压患者立卧位血压差,降低肾阳虚证候评分,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和灸 神经源性体位性低血压 肾阳虚
下载PDF
温和灸联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膝骨性关节炎6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2
作者 敬鸿博 秦万玉 邓小红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8年第2期335-337,共3页
目的:观察温和灸联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膝骨性关节炎(K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用温和灸联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对照组给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及口服氨基... 目的:观察温和灸联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膝骨性关节炎(K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用温和灸联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对照组给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及口服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以7天为1个疗程,4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71.7%,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和灸联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操作简便,患者依从性好,临床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和灸 玻璃酸钠 膝骨性关节炎 临床观察
下载PDF
经络舒胶囊合温和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祥秀 代芳 +2 位作者 岳学勇 李波 孔德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8期1559-1561,共3页
目的:观察经络舒胶囊配合温和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符合DPN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药组40例(经络舒胶囊合温和灸+糖尿病基础治疗)和对照组40例(糖尿病基础治疗),疗程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 目的:观察经络舒胶囊配合温和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符合DPN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药组40例(经络舒胶囊合温和灸+糖尿病基础治疗)和对照组40例(糖尿病基础治疗),疗程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IR)、神经传导速度等变化。结果:中药组在改善临床症状、降血糖、降低胰岛素抵抗指数及提高神经传导速度等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经络舒胶囊配合温和灸治疗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且有改善胰岛素抵抗、降血糖功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舒 温和灸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应用温和灸处理PICC置管后穿刺点渗液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亚莉 张燕襄 赖惠燕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8年第4期83-85,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温和灸处理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穿刺点反复渗液中的效果。方法60例出现PICC穿刺点渗液的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无菌纱布块加压包扎、3M透明敷贴固定的方式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 目的探讨应用温和灸处理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穿刺点反复渗液中的效果。方法60例出现PICC穿刺点渗液的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无菌纱布块加压包扎、3M透明敷贴固定的方式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温和灸。对比2组患者渗液消退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期间导管维护费用,评价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治疗组渗液消退时间和住院期间导管维护费用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2组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和灸可有效缓解PICC置管穿刺点反复渗液,对预防置管相关并发症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和灸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静脉炎 导管相关性感染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单独温和灸治疗的优势病种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芮寒 王芳 《全科护理》 2017年第19期2305-2308,共4页
[目的]了解单独温和灸治疗的优势病种,为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借鉴。[方法]检索2006年—2016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MCC)、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和外文医学信息资源... [目的]了解单独温和灸治疗的优势病种,为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借鉴。[方法]检索2006年—2016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MCC)、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和外文医学信息资源检索平台(FMRS)中报道单独以温和灸为治疗手段期刊文献,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共筛选出374篇相关文献,单独温和灸治疗应用范围广泛主要包括运动系统疾病、妇产科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全身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儿科疾病。临床治疗的优势疾病为关节炎、颈椎病、原发性痛经和睡眠障碍。[结论]单独使用温和灸作为治疗手段的应用范围较广,有明显的优势疾病。但在以后的研究中还需要更多高质量的临床证据及具体的机制研究证明单独温和灸治疗的优势,以更好指导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和灸 优势病种 文献计量学
下载PDF
针刺联合隔物温和灸适宜技术治疗痛经30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华 马瑞芬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第7期63-66,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隔物温和灸适宜技术治疗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2017年我院门诊30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采用针刺联合隔物温和灸治疗3个疗程,观察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腹痛临床疗效300例患者治愈187例,显效83例,有效25例,无效5例,临...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隔物温和灸适宜技术治疗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2017年我院门诊30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采用针刺联合隔物温和灸治疗3个疗程,观察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腹痛临床疗效300例患者治愈187例,显效83例,有效25例,无效5例,临床总有效率98.3%。治疗前积分为(12.5±4.6)分,治疗后为(3.3±2.1)分,较治疗前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为(6.3±1.6)分,治疗后为(1.8±0.5)分,较治疗前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0例患者痊愈167例,显效85例,有效48例,无效0例。结论针刺联合隔物温和灸适宜技术治疗原发性痛经,安全有效、方便价廉、患者容易接受,科室医生均能应用该技术,临床疗效明确,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在基层医院适宜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物温和灸 针刺 原发性痛经 适宜技术
下载PDF
温和灸治疗大学生陈旧性指间关节侧副韧带损伤4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梁玉磊 许晓康 +6 位作者 孙立虹 孙彦辉 郭军会 李晓峰 李新华 张凯亮 杨雁歌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00-1102,共3页
目的:观察温和灸治疗大学生陈旧性指间关节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将纳入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温灸组40例采用温和灸方法治疗,TDP组40例采用TDP照射方法治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VAS评分、患指关节肿... 目的:观察温和灸治疗大学生陈旧性指间关节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将纳入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温灸组40例采用温和灸方法治疗,TDP组40例采用TDP照射方法治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VAS评分、患指关节肿胀程度等改善情况。结果:温灸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TDP组。温灸组与TDP组均可以减低患者的VAS评分,改善患指的肿胀程度,但温灸组的改善总体评价优于TDP组,2组试验实施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不良事件。结论:温和灸治疗大学生陈旧性指间关节侧副韧带损伤的疗效显著,是一种简便廉易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和灸 陈旧性 指间关节 侧副韧带损伤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温和灸联合西医治疗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丹 李洁芳 +3 位作者 刘君 胡灿 李茜 伍亚男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2期373-376,共4页
目的探讨温和灸联合西医治疗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有效性。方法选取92例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西药组(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中西医结合组(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温和灸),各46例。比较2组中... 目的探讨温和灸联合西医治疗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有效性。方法选取92例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西药组(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中西医结合组(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温和灸),各46例。比较2组中医证候疗效、血脂、炎性因子及颈动脉粥样斑块情况等指标。结果中西医结合组中医证候疗效结果(95.65%,44/46)明显高于西药组(80.43%,37/46)(P<0.05);2组治疗后动脉硬化指数(AI)、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8(IL-8)、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紧张素II(AngII)、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HDL-C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后LDL-C、TC、TG、AI、hs-CRP、IL-8、AngII、MCP-1、MMP-9明显低于西药组(P<0.05),HDL-C明显高于西药组(P<0.05);2组治疗后颈动脉斑块面积、IMT明显缩小(P<0.05);且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后颈动脉斑块面积、IMT缩小更显著(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和灸联合西医治疗颈动脉粥样斑块中医证候疗效显著,能有效抑制动脉粥样斑块炎性因子表达,改善血脂代谢异常,促进斑块消退,具有良好的药物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斑块 温和灸 阿司匹林肠溶片 阿托伐他汀钙片 血脂 炎性因子
下载PDF
温和灸促进混合痔术后组织修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孙彦辉 曹永清 郭修田 《四川中医》 2009年第11期118-119,共2页
目的:观察温和灸治疗混合痔术后并发症及促进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治疗组(A)术后第2天起,采用高锰酸钾稀释液熏洗后,予以温和灸创面局部以及长强穴30min,常规换药;对照组(B)术后第2天起,采... 目的:观察温和灸治疗混合痔术后并发症及促进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治疗组(A)术后第2天起,采用高锰酸钾稀释液熏洗后,予以温和灸创面局部以及长强穴30min,常规换药;对照组(B)术后第2天起,采用高锰酸钾稀释液熏洗后,予以常规换药。观察两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以及术后疼痛及水肿情况。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术后第1d、2d、3d、7d疼痛积分,术后第7d、2w水肿积分以及创面愈合时间(d),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温和灸能有效缓解混合痔术后疼痛、肛门水肿等并发症,能促进术后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和 灸术后并发症 创面愈合 混合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