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的形态、分类与生态资料补记 被引量:107
1
作者 孔国辉 吴七根 +1 位作者 胡启明 叶万辉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28-130,共3页
关键词 薇甘菊 形态特征 分类鉴定 生态特性 杂草
下载PDF
五爪金龙对薇甘菊的化感效应研究 被引量:41
2
作者 廖周瑜 赵则海 +1 位作者 侯玉平 彭少麟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39-943,共5页
五爪金龙是薇甘菊入侵群落中伴生的主要藤本植物之一。运用室内生物测定方法,以薇甘菊种子为受体,测试了五爪金龙水浸提液对薇甘菊的化感效应,结果如下:五爪金龙叶片0.1、0.2和0.3g·mL^-1(以鲜叶质量计)的三种浓度水浸提液对薇... 五爪金龙是薇甘菊入侵群落中伴生的主要藤本植物之一。运用室内生物测定方法,以薇甘菊种子为受体,测试了五爪金龙水浸提液对薇甘菊的化感效应,结果如下:五爪金龙叶片0.1、0.2和0.3g·mL^-1(以鲜叶质量计)的三种浓度水浸提液对薇甘菊种子萌发及根长生长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效应随浓度增加而增大,综合化感效应指数分别为-0.72、-1.2和-2.49,综合抑制率分别为35.29%、50.39%和67.27%。随着浸提液浓度的升高,薇甘菊的种子萌发抑制率从30.77%增至61.54%,而根长生长的抑制率则从60.65%增至82.92%,其受到的化感效应RI值是同浓度下种子萌发率的3-3.6倍,表明浸提液对薇甘菊根长生长的抑制作用更大。浸提液处理使薇甘菊的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a/b比值均降低,说明薇甘菊的光合作用也受到抑制。上述结果表明五爪金龙具有较强的抵御薇甘菊入侵危害的化学性防御潜力,这对其在薇甘菊入侵群落中的伴生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L.)Sweet) 化感作用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
下载PDF
薇甘菊的生物防治及其天敌在中国的新发现 被引量:41
3
作者 邵华 彭少麟 +2 位作者 刘运笑 张弛 向言词 《生态科学》 CSCD 2002年第1期33-36,共4页
薇甘菊(MikaniamixeanthaH.B.K.)为原产中南美洲的菊科假泽兰属攀缘草本植物,现在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地区并对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的农林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由于施用化学除草剂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所以生物防治更为可... 薇甘菊(MikaniamixeanthaH.B.K.)为原产中南美洲的菊科假泽兰属攀缘草本植物,现在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地区并对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的农林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由于施用化学除草剂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所以生物防治更为可靠。大量工作表明,一些真菌和昆虫有望被用来进行薇甘菊的生物控制。本文中报道的薇甘菊天敌小蓑蛾(Acanthopsychesp.)为国内首次发现,为薇甘菊的生物防治提供了新的线索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甘菊 生物防治 天敌 中国 小蓑蛾
下载PDF
海南薇甘菊调查监测及其风险评估 被引量:36
4
作者 范志伟 程汉亭 +1 位作者 沈奕德 刘丽珍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0年第9期1596-1601,共6页
通过对海南省主要农田、森林、自然保护区等生境及重要港口、旅游区的调查监测,掌握了薇甘菊在海南省的最新分布、危害现状与发生规律,并对其入侵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薇甘菊在海南省海口、文昌、临高、澄迈、五指山、琼海、定安... 通过对海南省主要农田、森林、自然保护区等生境及重要港口、旅游区的调查监测,掌握了薇甘菊在海南省的最新分布、危害现状与发生规律,并对其入侵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薇甘菊在海南省海口、文昌、临高、澄迈、五指山、琼海、定安、昌江、东方和屯昌10个市县、约40个乡镇均有发生,面积约1 105.3 hm2。薇甘菊的入侵风险评估值R达2.3,具有高度的入侵风险。薇甘菊已经入侵到海南的橡胶园、香蕉园、甘蔗园和生态林地中,对农业、林业、畜牧业等生产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对海南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潜在威胁,必须采取措施对其严格监测和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薇甘菊 监测 入侵风险评估
下载PDF
田野菟丝子(Cuscuta campestris)寄生对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入侵群落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2
5
作者 李钧敏 钟章成 董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68-876,共9页
比较分析了广东省内伶仃岛薇甘菊未入侵群落、薇甘菊入侵群落、田野菟丝子刚寄生的薇甘菊入侵群落和田野菟丝子寄生3 a的薇甘菊入侵群落的土壤化学特性、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及土壤酶活性的变化,旨在探讨薇甘菊入侵如何改变土壤特性及田... 比较分析了广东省内伶仃岛薇甘菊未入侵群落、薇甘菊入侵群落、田野菟丝子刚寄生的薇甘菊入侵群落和田野菟丝子寄生3 a的薇甘菊入侵群落的土壤化学特性、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及土壤酶活性的变化,旨在探讨薇甘菊入侵如何改变土壤特性及田野菟丝子的寄生如何改变薇甘菊入侵地土壤特性。薇甘菊入侵群落土壤的pH值(6.046)、有机碳(35.937 g.kg-1)、全氮(2.449 g.kg-1)、有机氮(2.383 g.kg-1)和氨态氮(0.051 g.kg-1)含量要显著地高于薇甘菊未入侵群落土壤(5.593,29.512g.kg-1,0.800 g.kg-1,0.722 g.kg-1,0.043 g.kg-1),而土壤硝态氮含量(0.015 g.kg-1)要显著地低于薇甘菊未入侵群落土壤(0.033 g.kg-1),土壤全磷和有效磷没有明显的差异;薇甘菊入侵群落土壤的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土壤酸性磷酸酶、脲酶和β-D-葡萄糖苷酶活性要显著地高于薇甘菊未入侵群落土壤。田野菟丝子寄生可以使薇甘菊入侵地的土壤pH值(5.634)、有机碳(27.225 g.kg-1)、全氮(1.836 g.kg-1)、有机氮(1.793 g.kg-1)和氨态氮(0.024 g.kg-1)含量显著性下降,对于全磷、有效磷和硝态氮则无明显影响;同时田野菟丝子寄生可以使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土壤酸性磷酸酶、脲酶及β-D-葡萄糖苷酶活性显著下降,但改变后的土壤与未入侵地之间仍具有一定的差异。田野菟丝子寄生达3 a的薇甘菊入侵地的土壤总有机碳(35.719 g.kg-1)、全氮(2.356 g.kg-1)、有机氮(2.304 g.kg-1)和氨态氮(0.040 g.kg-1)含量相对于寄生早期显著增加,有机碳、全氮、有机氮等含量恢复到薇甘菊入侵地的水平,与未入侵地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田野菟丝子寄生时间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磷及土壤酸性磷酸酶和β-D-葡萄糖苷酶活性无显著性影响,但微生物生物量碳及脲酶活性显著升高,甚至超出薇甘菊入侵地。薇甘菊入侵可以改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最终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甘菊 田野菟丝子 微生物生物量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薇甘菊对昆虫和病原菌生物活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冯惠玲 杨长举 +1 位作者 张兴 叶万辉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82-85,共4页
研究了薇甘菊MikaniamicranthaH B K 的乙醇、丙酮提取物对菜青虫Pierisrapae和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幼虫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提取物对菜青虫和小菜蛾幼虫具有较强的毒杀和拒食作用。质量浓度为500mg·L-1的乙醇提取物对1~2... 研究了薇甘菊MikaniamicranthaH B K 的乙醇、丙酮提取物对菜青虫Pierisrapae和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幼虫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提取物对菜青虫和小菜蛾幼虫具有较强的毒杀和拒食作用。质量浓度为500mg·L-1的乙醇提取物对1~2龄的菜青虫的毒杀作用达到80%,LC50=293 4mg·L-1对2~3龄小菜蛾幼虫的毒杀作用达到70%以上,LC50=343 5mg·L-1。相同质量浓度的丙酮提取物对2种幼虫的毒杀作用略低于乙醇提取物。质量浓度为125mg·L-1的乙醇、丙酮提取物对2种幼虫均具有拒食作用,前者拒食率分别为97 4%和70 4%,后者提取物的拒食率分别为96 5%和98 3%。薇甘菊(干样 培养基)0 02g mL的甲醇、丙酮提取物对辣椒疫霉Phytophthoracapsili、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turcicum菌丝的抑制率均为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 提取物 昆虫 植物病原真菌 生物活性
下载PDF
薇甘菊生态防除研究初报 被引量:19
7
作者 殷祚云 李小川 +6 位作者 何立平 黄文辉 周永文 黎容根 徐庆华 张贻安 罗航 《广东林业科技》 2003年第4期17-22,共6页
为了生态防除外来入侵植物薇甘菊 ,在受害严重的深圳、东莞设置试验地 ,在人工除草 (包括全部薇甘菊 )后搭配种植 9个树种、1种灌木和 1种草本 ,并设置固定样方调查薇甘菊的生物量、盖度、密度及其周围人工种植的、野生的乔灌草植物生... 为了生态防除外来入侵植物薇甘菊 ,在受害严重的深圳、东莞设置试验地 ,在人工除草 (包括全部薇甘菊 )后搭配种植 9个树种、1种灌木和 1种草本 ,并设置固定样方调查薇甘菊的生物量、盖度、密度及其周围人工种植的、野生的乔灌草植物生长量、盖度。初步研究表明 :(1)深圳试验地大叶相思、马占相思和东莞试验地米老排、樟树的冠幅增长最快 ,宜作为防除薇甘菊的造林树种 ;蟛蜞菊生长迅速 ,可在短期内有效抵御薇甘菊侵害 ;(2 )薇甘菊生物量与其它植物总盖度的关系符合负指数曲线模型 ;(3)薇甘菊盖度、密度与其它植物总盖度均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 ,能很好地拟合线性模型 ;(4 )据 (2 )、(3) ,其它植物总盖度以及包括其内的林木冠幅 (或郁闭度 )、草本层盖度 ,可作为评价一个植物群落抵御薇甘菊为害的能力或一种生态防除措施的效能的实用而方便的指标。种植当地适生乔灌草植物或促进野生植物生长 ,建立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 ,可持续有效地抵御薇甘菊的侵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甘菊 生态防除 生物量 盖度 密度 冠幅 模型 测度指标 害草
下载PDF
除莠剂森草净防除薇甘菊的效果及其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8
作者 王勇军 廖文波 +3 位作者 昝启杰 王伯荪 王彰九 郭惠如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A19期180-186,共7页
在广东内伶仃岛选择薇甘菊危害较严重的3种类型环境“坡地、低洼地、水泽地”设立15个样地,每个为10×10m,各样地分别喷洒不同药量(0.0005~0.3g/m^2)的森草净,经过一年的持续观察,结果表明:0.01~0.1g(有效成分)/m^2的森草净对样... 在广东内伶仃岛选择薇甘菊危害较严重的3种类型环境“坡地、低洼地、水泽地”设立15个样地,每个为10×10m,各样地分别喷洒不同药量(0.0005~0.3g/m^2)的森草净,经过一年的持续观察,结果表明:0.01~0.1g(有效成分)/m^2的森草净对样地薇甘菊有极好的杀灭效果;森草净对样地的草本植物有一定的影响,对藤本植物基本无影响,除几种含有乳汁的敏感植物外,对木本植物影响较小;森草净施药前后相比较,样地物种多样性恢复较好,整体上施药后物种多样性有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莠剂 森草净 薇甘菊 植物多样性 广东内伶仃岛
下载PDF
5种植物对薇甘菊化感作用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徐高峰 张付斗 +2 位作者 李天林 张云 张玉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439-1443,共5页
用水作为溶剂对云南省薇甘菊发生地伴生的常见本地物种异型莎草(Cyperus difformis)、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和外来物种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croides)、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L.)以及农粮作物红薯(Ipomoea batatas)... 用水作为溶剂对云南省薇甘菊发生地伴生的常见本地物种异型莎草(Cyperus difformis)、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和外来物种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croides)、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L.)以及农粮作物红薯(Ipomoea batatas)地上部分进行提取,后将各提取液配制成一定质量浓度的营养液培养薇甘菊幼苗,12 d后测其对薇甘菊幼苗的生长抑制情况。结果表明,5种供试植物的水提取物均能抑制薇甘菊幼苗的生长,且彼此间存在一定的差异。5种植物化感作用的综合抑制效应总体表现为:空心莲子草>异型莎草>三叶鬼针草,水蓼和红薯对薇甘菊幼苗生长的抑制程度相似,但强度明显弱于前3种植物;不同供试植物的水提取物对薇甘菊幼苗新增质量的受抑制程度均大于茎长和根长的受抑制程度。说明入侵地许多与薇甘菊伴生的物种具有抑制薇甘菊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其中外来种群的抑制作用总体强于本地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甘菊 化感作用 种群适应性 综合效应
下载PDF
薇甘菊组织培养及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洪岚 叶万辉 +2 位作者 沈浩 曹洪麟 刘卫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72-578,共7页
研究了4种外植体、10种不同浓度激素组合对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H.B.K.)离体再生的影响,并对胚性愈伤组织中的体细胞胚发生发育过程进行了组织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所用不同浓度激素组合的培养基均能诱导薇甘菊外植体产生愈伤,培养... 研究了4种外植体、10种不同浓度激素组合对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H.B.K.)离体再生的影响,并对胚性愈伤组织中的体细胞胚发生发育过程进行了组织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所用不同浓度激素组合的培养基均能诱导薇甘菊外植体产生愈伤,培养基以MS+6BA 1 mg/L为最宜;不同种类的愈伤组织再分化结果有明显差异,生长良好的胚性愈伤组织转入分化培养基后可诱导体细胞胚的发生.薇甘菊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形式为单细胞内起源.体细胞胚起源于胚性愈伤组织的胚性细胞,胚性细胞经过一次不均等分裂产生两个细胞,即胚细胞和胚柄细胞.然后依次经过具胚柄的多细胞原胚,再经过球形胚、心形胚、鱼雷胚阶段,发育成具有子叶的成熟胚状体,然后长成为再生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甘菊 组织培养 体细胞胚胎发生 组织细胞学 植株再生
下载PDF
日本菟丝子对薇甘菊的化感作用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李秋玲 张峰 +4 位作者 肖辉林 黄美艳 彭少麟 詹振寿 郑磊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17-322,共6页
以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和萝卜(Raphanus sativus L.)种子为受体,采用生物检测的方法研究了菟丝子属(Cuscuta L.)植物日本菟丝子(Cuscuta japonica Choisy)鲜茎的水浸提液及其有机萃取物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日本菟丝子鲜... 以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和萝卜(Raphanus sativus L.)种子为受体,采用生物检测的方法研究了菟丝子属(Cuscuta L.)植物日本菟丝子(Cuscuta japonica Choisy)鲜茎的水浸提液及其有机萃取物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日本菟丝子鲜茎的水浸提液对萝卜种子的萌发表现出"低促高抑"的现象,且质量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对薇甘菊根长的抑制作用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综合抑制效应指数亦达到-0.32。日本菟丝子鲜茎水浸提液的有机萃取物在折算为干茎质量浓度为10mg·mL-1(即折算为每毫升溶液曾经用10mg干茎浸泡)时就对萝卜和薇甘菊种子的萌发表现出极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且对两种受体的抑制趋势较一致。可见供体植物日本菟丝子具有较强的化感作用,这为利用它来控制薇甘菊的入侵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感作用 薇甘菊 日本菟丝子 水浸提液 有机萃取物
下载PDF
薇甘菊萎蔫病毒感染对薇甘菊光合特性和4种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瑞龙 潘婉文 +4 位作者 杨娇瑜 张晖 夏晴晴 苏贻娟 曾任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667-1674,共8页
为明确薇甘菊萎蔫病毒(Mikania micrantha wilt virus,MMWV)对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叶片生理生化的影响,探讨了MMWV侵染对薇甘菊叶片超氧化物岐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多酚氧化酶(polypheno... 为明确薇甘菊萎蔫病毒(Mikania micrantha wilt virus,MMWV)对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叶片生理生化的影响,探讨了MMWV侵染对薇甘菊叶片超氧化物岐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活性及叶绿素总含量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MWV感染薇甘菊16d内叶片的SOD活性均比对照组高,其中第16天达最大值,但接种后第24和32天SOD活性分别比对照低了13.28%和25.37%;POD活性在接种后16—32d均显著高于对照。PPO和PAL变化趋势相似,在接种后第8天这两个酶的活性分别比对照高了77.75%和23.58%,而在第32天分别比对照减少了14.27%和20.53%。随着侵染时间的增加,感病薇甘菊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减少,叶绿素a/b值逐步降低;同时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和光饱和点(LSP)分别比健康对照减少了32.34%和12.52%,而对暗呼吸速率(Rd),光补偿点(LCP)和表观量子效率(AQY)无显著影响。表明MMWV侵染可减低薇甘菊叶片光合作用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甘菊 薇甘菊萎蔫病毒 超氧化物岐化酶 过氧化物酶 苯丙氨酸解氨酶 多酚氧化酶 光合作用
下载PDF
模拟酸雨对薇甘菊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曹欣 韩诗畴 +2 位作者 吕欣 李志刚 范志伟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79-685,共7页
薇甘菊是入侵性杂草,已在我国华南地区及云南部分地区造成严重危害。我国华南地区同时也是强酸雨分布区域。采用不同pH值的模拟酸雨对薇甘菊种子及幼苗进行处理,测定其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测定了不同pH值下薇甘菊幼苗叶绿素含... 薇甘菊是入侵性杂草,已在我国华南地区及云南部分地区造成严重危害。我国华南地区同时也是强酸雨分布区域。采用不同pH值的模拟酸雨对薇甘菊种子及幼苗进行处理,测定其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测定了不同pH值下薇甘菊幼苗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表明,薇甘菊种子具有较强的耐酸能力,pH≥3.5时均能正常萌发,pH≤3.0时不能萌发。不同pH值模拟酸雨对薇甘菊幼苗叶绿素含量影响不显著。随着模拟酸雨pH值下降,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上升,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pH3.5时,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均达最大值;pH4.0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达最大值。结果表明薇甘菊对华南地区酸雨胁迫表现出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甘菊 模拟酸雨 叶绿素含量 膜脂过氧化 保护酶
下载PDF
薇甘菊在不同光环境下的生理生态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程汉亭 范志伟 +3 位作者 黄乔乔 李晓霞 沈奕德 刘丽珍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23-528,共6页
为了探讨薇甘菊在不同光环境下(相对光强100%,25%,10%)的生理生态研究,系统研究了不同遮荫生长下的薇甘菊叶片平均净光合速率(h)、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色素含量、叶面积和比叶重(乩形)。结果表明:100%相对光强下薇甘菊... 为了探讨薇甘菊在不同光环境下(相对光强100%,25%,10%)的生理生态研究,系统研究了不同遮荫生长下的薇甘菊叶片平均净光合速率(h)、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色素含量、叶面积和比叶重(乩形)。结果表明:100%相对光强下薇甘菊在12:00~14:00时表现出短暂的光抑制现象;在高光强下薇甘菊显著提高净光合速率(砌)、比叶重(观形)、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类胡萝b素/叶绿素比值来维持其正常生长和避免午间高光强对光合系统的破坏:25%和10%2个光环境下生长的薇甘菊各测定指标无显著差异.其通过提高叶面积捕捉更多的光能以维持自身的生长。喜光植物薇甘菊能够在不同光环境下正常生长.推测薇甘菊生理和形态在不同光环境下.光系统调节作用和表型可塑性是其较强入侵性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甘菊 光抑制 热耗散 入侵性
下载PDF
林地薇甘菊防治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梁晨 刘涛 +3 位作者 彭家昆 李步斌 罗基同 韦春强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共4页
作者选择不同经营目的和立地条件的林地在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不同生长时期开展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薇甘菊营养期(6—9月),采用人工清理与紫薇清组合,草舒与紫薇清组合及单一使用紫薇清3种防治方式的防治效果均达95%以上;... 作者选择不同经营目的和立地条件的林地在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不同生长时期开展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薇甘菊营养期(6—9月),采用人工清理与紫薇清组合,草舒与紫薇清组合及单一使用紫薇清3种防治方式的防治效果均达95%以上;花期使用1 000,1 500,2 000倍紫薇清防治薇甘菊,防治效果分别为98.8%,88.9%,92.9%。建议生产上:以防治薇甘菊为目的在薇甘菊营养期用1 500倍紫薇清防治;以结合除杂灌防治薇甘菊为目的在薇甘菊营养期用100倍草舒+2 000倍紫薇清防治;在林地或有其他经济植物的地方,在薇甘菊花期使用1 500倍紫薇清防治;不方便使用除草剂的地区,采用人工清理即全修防治薇甘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甘菊 紫薇清 人工清理 除草剂
下载PDF
新鲜薇甘菊在不同温度下厌氧发酵产气潜力的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莉娟 季梅 +6 位作者 张无敌 泽桑梓 王昌梅 尹芳 赵兴玲 柳静 杨红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6期47-51,共5页
为探究薇甘菊的新型防治方式和产沼气潜力,对新鲜采集的薇甘菊进行厌氧发酵实验.实验设置对照组(120mL接种物)和两个实验组(68g薇甘菊+120mL接种物),每个实验组的发酵液体积为400mL,采用全混合批量式发酵模式,在中温30℃和常温平均24℃... 为探究薇甘菊的新型防治方式和产沼气潜力,对新鲜采集的薇甘菊进行厌氧发酵实验.实验设置对照组(120mL接种物)和两个实验组(68g薇甘菊+120mL接种物),每个实验组的发酵液体积为400mL,采用全混合批量式发酵模式,在中温30℃和常温平均24℃的条件下,进行沼气发酵实验.结果表明,中温30℃和常温实验组的沼气发酵历时32d,中温30℃和常温净产气量分别为3 725mL、2 765mL.从实验结果计算得出,中温30℃下薇甘菊的TS产气潜力为511mL/g,VS产气潜力为627mL/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甘菊 接种物 厌氧发酵 产气潜力
下载PDF
薇甘菊萎蔫病毒寄主范围、传播媒介和危害特点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瑞龙 陈颖 +5 位作者 张晖 管奥湄 王子叶 宫骁 尹艺 曾任森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2-77,共6页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H.B.K.)是华南地区重要的外来入侵植物。本文从田间薇甘菊萎蔫病株中分离获得薇甘菊萎蔫病毒(Mikania micrantha wilt virus,MMWV)。在温室中通过人工摩擦将该病毒接种到9科27种植物上,发现MMWV能侵染其中的6...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H.B.K.)是华南地区重要的外来入侵植物。本文从田间薇甘菊萎蔫病株中分离获得薇甘菊萎蔫病毒(Mikania micrantha wilt virus,MMWV)。在温室中通过人工摩擦将该病毒接种到9科27种植物上,发现MMWV能侵染其中的6科12种植物。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该病毒颗粒呈球状,直径约30nm。MMWV可由桃蚜(Myzus persicae)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毒。薇甘菊植株接种MMWV毒30d后,其茎的长度、叶、茎和根的鲜重分别比健康对照植株减少了75.3%、91.6%、79.5%和75.6%,被侵染的薇甘菊出现萎蔫、皱缩、叶畸形等症状。实验室和野外条件均观察到MMWV可以严重抑制薇甘菊的生长,利用MMWV控制薇甘菊的生物入侵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甘菊 薇甘菊萎蔫病毒 病毒病 生物防治
原文传递
小花假泽兰的抑菌活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庄世宏 郝彩琴 +1 位作者 冯俊涛 张兴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3-298,共6页
为研究小花假泽兰的抑菌活性成分,采用活性跟踪法对小花假泽兰的全株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并利用现代波谱技术(IR、1H-NMR和13C-NMR)对已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从小花假泽兰中分离出4种具有抑菌活性的化合物,分别为豆甾醇... 为研究小花假泽兰的抑菌活性成分,采用活性跟踪法对小花假泽兰的全株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并利用现代波谱技术(IR、1H-NMR和13C-NMR)对已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从小花假泽兰中分离出4种具有抑菌活性的化合物,分别为豆甾醇、去氧薇甘菊内酯、二氢薇甘菊内酯和β-谷甾醇.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其中2种化合物(去氧薇甘菊内酯和二氢薇甘菊内酯)对8种重要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这2种化合物对小麦纹枯病菌、辣椒疫霉病菌和棉花立枯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作用较强,100mg·L-1剂量下抑制率均在90%以上;对小麦纹枯病菌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5.61和18.24mg·L-1;对辣椒疫霉病菌的EC50分别为13.88和12.84mg·L-1;对番茄灰霉病菌孢子萌发的EC50分别为10.49和34.68mg·L-1;对玉米大斑病菌孢子萌发的EC50分别为48.79和75.47mg·L-1.这2种化合物对农业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均为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花假泽兰 抑菌活性 去氧薇甘菊内酯 二氢薇甘菊内酯
下载PDF
国内对薇甘菊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8
19
作者 徐艳媚 廖周瑜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6期214-214,218,共2页
通过综述薇甘菊在国内的命名情况,总结薇甘菊在国内的主要入侵地段,分析了薇甘菊入侵生境的生态限制因子,以此来探讨和预测薇甘菊在国内的研究方向,并提出有效控制薇甘菊的生态控制方法。
关键词 薇甘菊 命名 入侵 控制
下载PDF
薇甘菊防除后抑制其再次入侵的几种防治措施初探 被引量:7
20
作者 徐高峰 岳英 +4 位作者 申时才 郭晋 金桂梅 张付斗 张玉华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11-918,共8页
如何避免入侵植物薇甘菊防治后再次入侵是一个困扰国内外学者的难题。在野外条件下,对比研究了在薇甘菊入侵地施用化学除草剂百草枯、草甘膦和氯氟吡氧乙酸的化学防治方法以及施用3种化学除草剂后栽种甘薯的综合防治方法对入侵地的植物... 如何避免入侵植物薇甘菊防治后再次入侵是一个困扰国内外学者的难题。在野外条件下,对比研究了在薇甘菊入侵地施用化学除草剂百草枯、草甘膦和氯氟吡氧乙酸的化学防治方法以及施用3种化学除草剂后栽种甘薯的综合防治方法对入侵地的植物群落结构、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和薇甘菊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后180 d,采用施除草剂后栽种甘薯的综合防治处理组对入侵地薇甘菊的株防治效果和鲜物质质量的防治效果显著优于化学防治处理组。化学防治处理组群落薇甘菊的重要值随防治时间的延长表现为先降低后增加,而其他物种重要值的变化则与之相反,其中草甘膦和氯氟吡氧乙酸处理后第30天未见薇甘菊发生;综合防治处理组喷药后第180天群落薇甘菊的重要值分别为36.98、22.21和20.13,显著小于处理前、化学防治处理组和对照。化学防治处理组在施药后第30天,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S)显著降低,Simpson指数(D)显著增加,Shannon-Wiener指数(H)除百草枯处理显著增加外,草甘膦和氯氟吡氧乙酸处理显著降低,但Pielous均匀度指数(J)与药前差异不显著;而施药后第180天,3种除草剂处理组除Simpson指数(D)显著增加,物种丰富度指数(S)、Shannon-Wiener指数(H)和Pielous均匀度指数(J)与药前无显著变化。综合防治处理组,除百草枯+甘薯处理喷药后180 d的Shannon-Wiener指数(H)显著小于喷药前外,其他处理的Simpson指数(D)、物种丰富度指数(S)、Shannon-Wiener指数(H)和Pielous均匀度指数(J)与喷药前均无显著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薇甘菊入侵地,通过筛选不同化学药剂和依靠迹地本地种群难以抵御薇甘菊的再入侵与危害,而采用先化学防治后栽种甘薯的综合防治技术可显著降低薇甘菊再发生的重要值,且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无明显改变。研究结果可为入侵地有效控制薇甘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甘菊 甘薯 化学防治 综合防治 生物多样性 丰富度指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