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虚拟机动态迁移方法 被引量:18
1
作者 常德成 徐高潮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71-976,共6页
对虚拟机动态迁移方法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分别介绍了内存预拷贝迁移、内存后拷贝迁移、内存混合复制迁移和基于日志跟踪重现的迁移方法,对其算法思想、关键技术、实现机制以及性能等进行概括、分析和比较,并针... 对虚拟机动态迁移方法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分别介绍了内存预拷贝迁移、内存后拷贝迁移、内存混合复制迁移和基于日志跟踪重现的迁移方法,对其算法思想、关键技术、实现机制以及性能等进行概括、分析和比较,并针对当前主流的预拷贝迁移的优化策略予以分类阐述。最后,对动态迁移方法有待深入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计算 虚拟机 动态迁移 虚拟化 内存迁移 虚拟机重现
下载PDF
记忆理论视角下生态移民的文化适应探究——以贵州省榕江县丰乐社区为例 被引量:7
2
作者 陈静梅 李凤英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5-72,共8页
少数民族生态移民的文化适应问题影响移民从"搬得出"到"稳得住"的顺利衔接,关乎民族关系的走向以及"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榕江县丰乐社区移民在迁出地与迁入地的对比调研表明:从村落到城镇的记忆参照空... 少数民族生态移民的文化适应问题影响移民从"搬得出"到"稳得住"的顺利衔接,关乎民族关系的走向以及"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榕江县丰乐社区移民在迁出地与迁入地的对比调研表明:从村落到城镇的记忆参照空间变化导致移民的生计困境;刻意的熟人社会记忆延续则引发移民的社交困境。寻求移民文化适应调适的合适路径,需要着力发挥民族资源的经济优势,重构移民生计记忆;注重"活态化"实践,拓宽移民交往记忆;多样化宣教与规范,重塑移民日常行为记忆,以此催生并增强移民对新社区的认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生态移民 记忆 文化适应 认同
下载PDF
祖先的路:大花苗“大迁徙舞”与族群记忆 被引量:6
3
作者 曾雪飞 王唯惟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5年第3期118-124,共7页
大花苗"大迁徙舞"是集芦笙音乐与舞蹈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整个乐舞分为三个部分:鸡叫舞、行路舞、追忆与欢乐舞等,完整再现了苗族祖先艰苦的迁徙历程。大迁徙舞的研究不仅需要关注舞蹈,而且需要将舞蹈与苗族的音乐、诗歌结合起... 大花苗"大迁徙舞"是集芦笙音乐与舞蹈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整个乐舞分为三个部分:鸡叫舞、行路舞、追忆与欢乐舞等,完整再现了苗族祖先艰苦的迁徙历程。大迁徙舞的研究不仅需要关注舞蹈,而且需要将舞蹈与苗族的音乐、诗歌结合起来进行探讨,其内容在于回顾祖先迁徙之路,表达对英雄祖先的纪念和对故土的眷念。大迁徙舞之艺术内涵在于其艺术的社会化意义,即成为族群历史的共同记忆和族群认同的纽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祖先认同 大花苗 大迁徙舞 族群记忆
下载PDF
LF算法中蚁群移动策略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牛永洁 《航空计算技术》 2013年第4期18-21,26,共5页
采用FM、误分类错误率和运行时间作为衡量改进的LF算法的评价指标,对算法中蚁群的不同移动策略进行研究。这些移动策略包括完全随机移动、局部记忆指导下的直接跳转、局部记忆指导下的定向随机靠近、全局记忆指导下的直接跳转、全局记... 采用FM、误分类错误率和运行时间作为衡量改进的LF算法的评价指标,对算法中蚁群的不同移动策略进行研究。这些移动策略包括完全随机移动、局部记忆指导下的直接跳转、局部记忆指导下的定向随机靠近、全局记忆指导下的直接跳转、全局记忆指导下定向随机靠近和局部记忆与全局记忆共同指导下的定向随机靠近6种移动策略。针对每种策略,固定算法的其他运行参数,在UCI数据集的Iris数据和Wine数据上运行的结果表明,全局记忆指导下的定向随机靠近策略运行效果最好,而且收敛速度快,并能有效避免局部最优化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F算法 移动策略 局部记忆 全局记忆 定向靠近 直接跳转
下载PDF
过番歌:中国海外移民的民间记忆 被引量:3
5
作者 刘登翰 《华文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10,共6页
"过番歌"是反映福建、广东、广西,乃至海南、浙江等南方诸省向海外移民的一种民间歌谣的总称。数百年的积累,遍及南方诸省用各自不同方言演唱的"过番歌",成为普遍流行于移民者原乡(即所谓"侨乡")的一种... "过番歌"是反映福建、广东、广西,乃至海南、浙江等南方诸省向海外移民的一种民间歌谣的总称。数百年的积累,遍及南方诸省用各自不同方言演唱的"过番歌",成为普遍流行于移民者原乡(即所谓"侨乡")的一种意味深长的文化记忆,也可视为是无数海外移民先行者留下的一份非物质文化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番歌 海外移民 民间记忆
下载PDF
Stable seasonal migration patterns in giant pandas 被引量:2
6
作者 Meng Wang Yong-Gang Nie +5 位作者 Ronald R.Swaisgood Wei Wei Wen-Liang Zhou Ze-Jun Zhang Gui-Ming Wang Fu-Wen Wei 《Zoological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2期341-348,共8页
A critical function of animal movement is to maximize access to essential resources in temporally fluctuating and spatially heterogeneous environments.Seasonally mediated resource fluctuations may influence animal mov... A critical function of animal movement is to maximize access to essential resources in temporally fluctuating and spatially heterogeneous environments.Seasonally mediated resource fluctuations may influence animal movements,enabling them to track changing resource distributions,resulting in annual migration patterns.The conservation-dependent giant panda(Ailuropoda melanoleuca) displays seasonal movement patterns;however,the key factor driving these seasonal migration patterns remains poorly understood.Here,we used GPS tracking collars to monitor the movements of six giant pandas over a 12-year period across different elevations,and performed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seasonal migration directions,routes,habitat revisitation,home range overlap,first arrival events,and stability.Our results revealed a compelling pattern of seasonal migrations that facilitated the ability of the pandas to forage at the appropriate time and place to maximize nutritional intake.Ou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andas utilize spatial memory to locate reliable food resources,as evidenced by their annual return to the same or similar winter and summer home ranges and the consistently maintained percentage of home range overlap.These novel insights into giant panda foraging and movement ecology not only enhance our understanding of its ability to adapt to nutritionally poor dietary resources but also provide important inform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source utilization-based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ant panda Seasonal migration Home range Foraging ecology Spatial memory
下载PDF
一种支持在线迁移的虚拟机间快速通信方法 被引量:2
7
作者 任怡 刘晓建 +3 位作者 管剑波 李元 吴庆波 戴华东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11-515,共5页
已有基于共享内存的虚拟机间通信方法不能在支持应用编程透明和虚拟机在线迁移的同时满足实现复杂度低的要求。针对该问题,面向同一物理计算机上多个虚拟机间的通信,提出了一种支持在线迁移的虚拟机间快速通信方法 RLMCom,通过引入通信... 已有基于共享内存的虚拟机间通信方法不能在支持应用编程透明和虚拟机在线迁移的同时满足实现复杂度低的要求。针对该问题,面向同一物理计算机上多个虚拟机间的通信,提出了一种支持在线迁移的虚拟机间快速通信方法 RLMCom,通过引入通信加速内核模块和改进已有虚拟机监控器,可构造出支持RLMCom的虚拟机系统。改进了连接建立、数据传输、连接关闭等关键流程以支持在线迁移。与现有基于共享内存的虚拟机间通信方法相比,该方法同时满足对用户和编程者透明、支持在线迁移且无需修改操作系统内核代码3个特点。分析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提高通信效率,保证虚拟机在线迁移时通信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迁移 虚拟机间通信 共享内存 编程透明
下载PDF
Limited Multiple-Writer: An Approach to Dealing withFalse Sharing in Software DSMs
8
作者 谢向辉 韩承德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00年第5期453-460,共8页
False sharin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impacting the performance of DSM (distributed shared memory) systems. The single-writer approach is simple, but it cannot avoid the ping-pong effect of the data page... False sharin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impacting the performance of DSM (distributed shared memory) systems. The single-writer approach is simple, but it cannot avoid the ping-pong effect of the data page thrashing, while the multiple-writer approach is effective for false sharing but with high cost. 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approach, called limited multiple-writer (LMW) to handling multiple writers in software DSM. It distinguishes two kinds of multiple-writer as lock-based form and barrier-based form, and handles them with different policies. It discards the Twin and Diffin traditional multiple-writer approach, and simplifi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multiple-writer in software DSM systems. The implementation of LMW in a CVM (Coherent Virtual Machine) software DSM system, which is based on a network of workstations, is introduced. Evaluation results show that for some applications such as SOR (Successive Over-Relaxation), LU (Lower triangular and Upper triangular), FFT (Fast Fourier Transformation), and IS (Integer Sorting), LMW provides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execution time (11%, 16%, 33% and 46%)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multiple-writer approach on the platfor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mory consistency false sharing single-writer multiple-writer multiple protocols migration and replication
原文传递
历史过程与群体记忆——伊犁回族百余年迁徙史的人类学调查 被引量:1
9
作者 沙彦奋 杨文炯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4期51-57,共7页
回族移入伊犁的历史已持续百余年,他们行走在新疆与内地之间。他们的迁徙历程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变迁过程。关于这个群体,移民资料罕见,通过他们的群体记忆,挖掘了大量发生在迁徙路上的"故事",不仅为探寻这段迁徙路提供了佐证,... 回族移入伊犁的历史已持续百余年,他们行走在新疆与内地之间。他们的迁徙历程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变迁过程。关于这个群体,移民资料罕见,通过他们的群体记忆,挖掘了大量发生在迁徙路上的"故事",不仅为探寻这段迁徙路提供了佐证,而且有助于当地回族历史过程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回族 迁徙史 口述 历史记忆
下载PDF
蛮坡渡作为白马人祖居地的考证 被引量:1
10
作者 冯作辉 张杰 曾维益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82-88,共7页
蛮坡渡即今江油市青莲镇所在地,包括流经该处的盘江、涪江两岸。据说历史上曾有白马氐人部落在此长期居住而得名,并被今天的白马人称其为祖居地之一。历史上的白马氐人居住地域广阔,何以蛮坡渡在其历史记忆中被历代传述,成为民族记忆?... 蛮坡渡即今江油市青莲镇所在地,包括流经该处的盘江、涪江两岸。据说历史上曾有白马氐人部落在此长期居住而得名,并被今天的白马人称其为祖居地之一。历史上的白马氐人居住地域广阔,何以蛮坡渡在其历史记忆中被历代传述,成为民族记忆?本文拟从文献记载、历史记忆和田野考察几方面相结合来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蛮坡渡 白马人 迁徙流转 历史记忆
下载PDF
阳离子迁移型阻变存储材料与器件研究进展
11
作者 高双 曾飞 +1 位作者 宋成 潘峰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9,共9页
硅基闪存是当前半导体市场的主流非易失性存储器,但其小型化日益接近物理极限.阳离子迁移型阻变存储器是下一代高速、高密度和低功耗非易失性存储器的有力竞争者之一,近些年受到科学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材料、阻变机理和器件性... 硅基闪存是当前半导体市场的主流非易失性存储器,但其小型化日益接近物理极限.阳离子迁移型阻变存储器是下一代高速、高密度和低功耗非易失性存储器的有力竞争者之一,近些年受到科学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材料、阻变机理和器件性能3个方面综述了阳离子迁移型阻变存储器的研究进展,其中材料部分包括电极材料和存储介质,阻变机理部分包括金属导电细丝的存在、生长模式和生长动力学,而器件性能部分包括开关比、擦写速度、擦写功耗、循环耐受性、数据保持特性以及器件小型化潜力.最后,对本领域的未来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变存储器 阳离子迁移 氧化还原反应 金属导电细丝 非易失性存储器
下载PDF
“朴窝”考释——兼论彝文献中的彝族祖先迁徙叙事与祖灵崇拜
12
作者 茶志高 段金生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15-221,共7页
云南古代汉语诗歌和地方志文献中保存了数量较多的彝语词汇,对研究汉译彝音、彝语方言、地名及辞书编纂等具有重要价值。清代著名诗人、诗学理论家许印芳《五塘诗草》《朴窝行》中有"朴窝"一词即滇东昭通彝语,为"坝子&qu... 云南古代汉语诗歌和地方志文献中保存了数量较多的彝语词汇,对研究汉译彝音、彝语方言、地名及辞书编纂等具有重要价值。清代著名诗人、诗学理论家许印芳《五塘诗草》《朴窝行》中有"朴窝"一词即滇东昭通彝语,为"坝子"之意。现滇西巍山彝族腊罗话亦言"朴窝",意为"山坳,山间平地"。"朴窝"一词有深厚的历史渊源,许印芳解释为彝族首领二木那所居之地,《昭通志稿》解释"二木那"为地名,应依后者。《勒俄特依》中载"滋滋蒲吾",彝族"六祖分支"所载祖地"氐导普卧""滋祖仆吾""德砥仆卧""德歹濮卧",即《明史》所载"窦地甸",为昭通府。"朴窝""普卧""蒲吾""蒲武""仆吾""仆卧"等为汉译彝音,实为一义,均指"平坝"。彝文典籍中反复出现的"某某朴窝",与彝族先民的迁徙路线、定居地点有密切关系。弄清"朴窝"之义,无疑对研究昭通的历史地位及彝族的历史文化、生活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 许印芳 朴窝 六祖分支 迁徙记忆
下载PDF
“原乡”记忆的影像建构
13
作者 艾志杰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63-67,共5页
电视剧《原乡》通过"离乡""思乡""归乡"的套层结构展现了台海老兵们被迫迁徙于他乡的故事。在离乡故事中,他们饱尝"有亲不能孝""有爱不能圆""有友不能逢"的人生悲剧;在思... 电视剧《原乡》通过"离乡""思乡""归乡"的套层结构展现了台海老兵们被迫迁徙于他乡的故事。在离乡故事中,他们饱尝"有亲不能孝""有爱不能圆""有友不能逢"的人生悲剧;在思乡故事中,他们历经乡愁难解、有苦难言、抱团难暖的现实困境;在归乡故事中,他们在政治体制的压抑下恐惧生存,在多重矛盾的冲突中悄然行动,最终其归乡行为被认可。由此,电视剧建构了在历史政治语境下老兵群体为了归乡不畏强权、勇敢反抗的集体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乡》 迁徙题材电视剧 集体记忆 乡愁
下载PDF
容器热迁移的快速内存同步技术
14
作者 游强志 胡怀湘 陈相宇 《计算机与现代化》 2022年第1期17-22,69,共7页
容器热迁移是云平台负载均衡技术的基础,也是集群故障管理、底层系统维护的重要保障。目前容器热迁移的实现主要基于checkpoint/restore机制,即对正在运行的容器做检查点操作,随后停止容器,传输镜像文件至目的主机后恢复,迁移消耗时间... 容器热迁移是云平台负载均衡技术的基础,也是集群故障管理、底层系统维护的重要保障。目前容器热迁移的实现主要基于checkpoint/restore机制,即对正在运行的容器做检查点操作,随后停止容器,传输镜像文件至目的主机后恢复,迁移消耗时间包括检查点时间、传输时间和恢复时间。为了减少容器热迁移的停机时间和减小传输消耗,本文设计并实现一种基于预拷贝(pre-copy)迁移算法的容器热迁移方案,并且采用快速内存同步关键技术,该技术包含3种方法:细粒度脏内存识别、脏内存压缩传输、提前合并增量内存。实验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案及优化技术可以明显减少停机时间和传输开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器 热迁移 内存同步 虚拟化
下载PDF
先周族的迁徙路径与文学书写
15
作者 郑晓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5期94-102,共9页
先周族的迁徙史巫史交织,史事中有缘饰巫风,传说中有史实素地。先周族起源地的学术史梳理重在由探寻“邰”的地望,扩展到先周族在泾渭之间活动范围的圈定。从诗性逻辑看,先周十五王“失其代数”是带有选择性的历史记忆,“弥补代数”则... 先周族的迁徙史巫史交织,史事中有缘饰巫风,传说中有史实素地。先周族起源地的学术史梳理重在由探寻“邰”的地望,扩展到先周族在泾渭之间活动范围的圈定。从诗性逻辑看,先周十五王“失其代数”是带有选择性的历史记忆,“弥补代数”则是后世在接受中不断重构的历史。在周族血缘祖先不窋前史模糊时,迁徙地便成为记忆的线索,不断徘徊在族群记忆中的空间场域,成为了先周族迁徙路上不断复现的精神密码。在族群迁徙史上的祖先伟迹、地理印迹都熔铸在族群的文化记忆里,带有群体身份认同的色彩。诗、史书写中选择性的话语权主导着记忆的走向,这可以看作西周政治话语权抟铸而成的文化语境下的文化共同体书写,即虚实参杂的叙事逻辑,恍惚无征的话语表象背后,一统的观念与思维模式调控了先周族书写的“宏大叙事”,而民间叙事文本与地方性知识生产的缺席,使先周族的“宏大叙事”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周族 迁徙史 族群记忆 诗性逻辑 文学书写
下载PDF
关系型数据库内存化存储模型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张俊 廖雪花 +1 位作者 余旭玲 雷蒙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123-128,共6页
大数据环境下,磁盘数据库存在高并发I/O瓶颈,磁盘数据内存化是解决传统关系型磁盘数据库I/O瓶颈的有效方案。已有的内存化技术存在数据丢失、配置复杂等问题。基于内存数据库Redis,以典型开源关系型数据库MySQL为例,提出一种解决关系型... 大数据环境下,磁盘数据库存在高并发I/O瓶颈,磁盘数据内存化是解决传统关系型磁盘数据库I/O瓶颈的有效方案。已有的内存化技术存在数据丢失、配置复杂等问题。基于内存数据库Redis,以典型开源关系型数据库MySQL为例,提出一种解决关系型数据库磁盘I/O瓶颈的轻量级内存化解决方案,实现MySQL的内存化存储。同时构建行式键值(RB-KVM)和分段列式键值交叉(PCB-KVCM)存储转换模型,实现异构数据库存储模型的转换和自动化数据迁移。通过分析对比,RB-KVM数据存取效率更高,而PCB-KVCM具有更高的内存利用率且在时间开销上优于RB-KVM。通过实际运行分析,该技术不仅提高了数据库在高并发场景下的吞吐能力,实现了海量热点数据的高效存取,在实际应用中也更加快捷,实施成本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SQL数据库 分布式Redis集群 数据迁移 模型转换 数据内存存储技术
下载PDF
一种基于共享存储的叠前深度偏移并行算法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建江 舒继武 +2 位作者 王鼎兴 郑纬民 王有新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2231-2237,共7页
为了解决叠前深度偏移计算量巨大这个问题,人们投入了很大精力来开发高效的并行算法.就此,在对一些相关并行算法进行分析之后,根据三维叠前Kirchhoff深度偏移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共享存储的简化并行算法.其中Slave进程直接存储和读取... 为了解决叠前深度偏移计算量巨大这个问题,人们投入了很大精力来开发高效的并行算法.就此,在对一些相关并行算法进行分析之后,根据三维叠前Kirchhoff深度偏移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共享存储的简化并行算法.其中Slave进程直接存储和读取射线旅行时,消息传递总量显著减少;同时合理地结合“任务池”技术与粗粒度级并行,前者确保动态负载平衡,后者使得Slave与Master之间的通信开销尽可能小.实际教据的测试结果表明,此并行算法高效且可扩展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存储 并行算法 叠前深度偏移技术 计算机 石油勘探
下载PDF
多虚拟机下基于内存缓存的动态块迁移算法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典型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2015年第3期11-15,123,共6页
虚拟化技术为用户提供了高可用性、动态、可扩展、可按需分配的逻辑资源,虚拟机迁移技术则减弱了虚拟化初次分配资源后物理资源和逻辑资源的耦合程度,使得物理资源池构建更为灵活。然而现存的虚拟机迁移技术存在着资源消耗多,物理磁盘... 虚拟化技术为用户提供了高可用性、动态、可扩展、可按需分配的逻辑资源,虚拟机迁移技术则减弱了虚拟化初次分配资源后物理资源和逻辑资源的耦合程度,使得物理资源池构建更为灵活。然而现存的虚拟机迁移技术存在着资源消耗多,物理磁盘负载重,迁移数据冗余等问题,使得迁移的稳定性和可用性大打折扣。提出基于内存缓存的动态块迁移算法。该算法主要关注以下两点:其一是如何在保证迁移性能不受明显影响的前提下,更加合理利用内存缓存,快速将虚拟机页面迁移到目的服务器,从而节省物理资源;其二是如何通过更细粒度的资源管理方式实现更有针对性的迁移时机优化。基于QEMU虚拟机实现了该算法,多种不同应用负载下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降低资源消耗和物理磁盘的负载,稳定且迅速地实现虚拟机的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化技术 虚拟机迁移 内存缓存 动态迁移算法 资源整合
下载PDF
基于多线程多GPU并行加速的最小二乘逆时偏移算法 被引量:5
19
作者 柯璇 石颖 +2 位作者 张伟 张振 何伟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8-102,共15页
最小二乘逆时偏移算法可对地下复杂构造精确成像,但由于计算量大,目前仍难以在实际资料处理中广泛推广应用,因此研究该方法的高效计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结合Pthread标准,提出了多线程多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并行... 最小二乘逆时偏移算法可对地下复杂构造精确成像,但由于计算量大,目前仍难以在实际资料处理中广泛推广应用,因此研究该方法的高效计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结合Pthread标准,提出了多线程多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并行加速策略,在共炮点道集域分解计算任务,由多GPU并行计算并实时更新数据;并结合GPU存储器优化方法,调用GPU端共享存储和寄存器等高速存储器,提高波场模拟的计算效率;最终实现了二维空间的时域最小二乘逆时偏移算法大幅加速计算。分别对Marmousi2截断模型和Marmousi模型进行加速成像测试,结果表明:基于多线程多GPU并行加速的最小二乘逆时偏移算法具有普适性;随着数据规模的增加,该方法的加速效率可逐渐逼近线性加速,数据同步延迟小,加速效率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域最小二乘逆时偏移 GPU 多线程 Pthread 存储器优化 共享存储器 寄存器
下载PDF
An efficient source wavefield reconstruction scheme using single boundary layer values for the spectral element method 被引量:3
20
作者 YouShan Liu Tao Xu +3 位作者 YangHua Wang JiWen Teng José Badal HaiQiang Lan 《Earth and Planetary Physics》 CSCD 2019年第4期342-357,共16页
In the adjoint-state method, the forward-propagated source wavefield and the backward-propagated receiver wavefield must be available simultaneously either for seismic imaging in migration or for gradient calculation ... In the adjoint-state method, the forward-propagated source wavefield and the backward-propagated receiver wavefield must be available simultaneously either for seismic imaging in migration or for gradient calculation in inversion. A feasible way to avoid the excessive storage demand is to reconstruct the source wavefield backward in time by storing the entire history of the wavefield in perfectly matched layers. In this paper, we make full use of the elementwise global property of the Laplace operator of the spectral element method (SEM) and propose an efficient source wavefield reconstruction method at the cost of storing the wavefield history only at single boundary layer nodes. Numerical experiments indicate that the accuracy of the proposed method is identical to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method and is independent of the order of the Lagrange polynomials, the element type, and the temporal discretization method. In contrast, the memory-saving ratios of the conventional method versus our method is at least N when using either quadrilateral or hexahedron elements, respectively, where N is the order of the Lagrange polynomials used in the SEM. A higher memorysaving ratio is achieved with triangular elements versus quadrilaterals. The new method is applied to reverse time migration by considering the Marmousi model as a benchmark. Numeric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method is able to provide the same result as the conventional method but with about 1/25 times lower storage demand. With the proposed wavefield reconstruction method, the storage demand is dramatically reduced;therefore, in-core memory storage is feasible even for large-scale three-dimensional adjoint inversion probl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ctral element METHOD SOURCE wavefield reconstruction SINGLE boundary layer memory-saving ratio ADJOINT METHOD reverse time migr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