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草地贪夜蛾春夏两季迁飞轨迹的分析 被引量:157
1
作者 吴秋琳 姜玉英 +1 位作者 胡高 吴孔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9,共9页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 Smith)2019年1月入侵云南西部地区后,已在中国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形成了虫源基地。本文利用历史气象数据分析了中国春、夏两季925 hPa夜间平均风温场,并模拟预测了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草地贪夜蛾...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 Smith)2019年1月入侵云南西部地区后,已在中国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形成了虫源基地。本文利用历史气象数据分析了中国春、夏两季925 hPa夜间平均风温场,并模拟预测了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草地贪夜蛾的迁飞轨迹以及主要降落和波及地区。结果表明:由于中国东部地区春季与夏季盛行偏南风或西南季风,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的草地贪夜蛾主要向东北方向迁移,长江以南是其北进的必经之地和主要的降落地区。如果连续迁飞2个夜晚,便可入侵长江以北至黄河以南地区。在夏季6-7月东部西南季风最强时期,草地贪夜蛾连续迁飞3个夜晚可以到达黄河以北至内蒙古与东北南部的广大区域。本文的研究结果为对中国热带与南亚热带地区草地贪夜蛾迁出虫源的监测预警工作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热带和南亚热带种群 风温场 迁飞轨迹 监测预警
下载PDF
我国草地贪夜蛾的生物学、生态学和防治研究概况与展望 被引量:47
2
作者 梁沛 谷少华 +1 位作者 张雷 高希武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24-638,共15页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自2018年12月入侵我国以来,对我国的粮食安全造成重大威胁。为有效控制其为害,经过短短一年的共同努力,我国植保工作者在草地贪夜蛾的分类和生物型鉴定,为害作物种类、抗寒能力及扩散规律调查,潜在地理...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自2018年12月入侵我国以来,对我国的粮食安全造成重大威胁。为有效控制其为害,经过短短一年的共同努力,我国植保工作者在草地贪夜蛾的分类和生物型鉴定,为害作物种类、抗寒能力及扩散规律调查,潜在地理分布和迁飞路线预测,生物防治及化学防治等方面研究取得了多项重要进展,发表研究论文250多篇。明确了入侵我国的草地贪夜蛾主要为玉米型,为害作物达15种,具有东、西两条迁飞路线,在全国各省区均可分布为害;鉴定出草地贪夜蛾天敌31种,筛选出一批防效良好的杀虫剂。本文在总结现有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提出应进一步加强草地贪夜蛾的智能识别和自动监测技术研究,加快优势天敌和转Bt抗虫玉米的产业化,加强草地贪夜蛾抗药性水平及抗性基因频率动态监测,并尽快研发高效性诱剂和食诱剂等产品,同时加强草地贪夜蛾重要生命过程的调控机制及其对化学杀虫剂和不同类型Bt杀虫蛋白产生抗性的分子机制研究,为实现草地贪夜蛾的可持续控制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生物学 扩散规律 迁飞路线 生物防治 化学防治
下载PDF
云南大山包越冬黑颈鹤迁徙路线的卫星跟踪 被引量:35
3
作者 高立波 钱法文 +2 位作者 杨晓君 伍和启 李凤山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53-361,共9页
2005年2月26日和3月1日在云南省昭通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别为4只越冬黑颈鹤佩戴卫星信号发射器(PTTs),跟踪研究其迁徙路线和迁徙停歇地。2005年春季迁徙中,有2只跟踪黑颈鹤到达繁殖地,其中1只黑颈鹤在2005年11月和2006年3... 2005年2月26日和3月1日在云南省昭通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别为4只越冬黑颈鹤佩戴卫星信号发射器(PTTs),跟踪研究其迁徙路线和迁徙停歇地。2005年春季迁徙中,有2只跟踪黑颈鹤到达繁殖地,其中1只黑颈鹤在2005年11月和2006年3月分别完成从繁殖地返回越冬地和从越冬地再次到达繁殖地的迁徙过程。2只春季迁徙黑颈鹤的迁徙路线大致相同——沿着长江上游金沙江、大渡河一直向北到达黄河上游白河及黑河沿岸若尔盖湿地内。春季迁徙过程中,途中停歇3—4次,总迁徙距离是674—713km,迁徙全程所用时间3—4天。秋季迁徙全程所用时间8天。在4个PTTs工作期间,共确定有13个黑颈鹤迁徙停歇地,其中11个停歇地在河流滩地;其他2个停歇地在高山湖泊附近。总体上,黑颈鹤一般选择海拔在1900m以上湖泊、河流等湿地内,距离耕地较近且人、畜干扰较少的栖息地停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颈鹤 卫星跟踪 迁徙路线 云南大山包
下载PDF
2021年湖南省草地贪夜蛾迁飞路径及虫源地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谭泗桥 王梓轩 +4 位作者 何健璇 马智能 尹丽 张政兵 张永生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140,共9页
为明确2021年湖南省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迁飞路径与虫源地,基于2021年湖南省60个县(市、区)的高空测报灯诱集数据及性诱捕数据,通过HYSPILT分析平台分析其迁飞轨迹及虫源地,同时使用NCL气象软件分析2021年草地贪夜蛾迁飞... 为明确2021年湖南省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迁飞路径与虫源地,基于2021年湖南省60个县(市、区)的高空测报灯诱集数据及性诱捕数据,通过HYSPILT分析平台分析其迁飞轨迹及虫源地,同时使用NCL气象软件分析2021年草地贪夜蛾迁飞期间的天气背景,获得草地贪夜蛾在湖南省的迁飞路径。结果表明,2021年3月下旬最早在湘西南(怀化市)发现草地贪夜蛾,4月下旬至5月中旬进入草地贪夜蛾大规模迁入期。草地贪夜蛾主要经西、中、东3条路线迁入湖南省,西线以贵州省为主要虫源地,中线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主要虫源地,东线则以广东省为主要虫源地。草地贪夜蛾迁出路径由湘西南迁向湘东北直至迁飞出省,最远可达江苏省沿海地区。结合迁飞轨迹与水平风场分析发现,由东太平洋以及孟加拉湾的热带及亚热带暖湿气流提供的运载气流是草地贪夜蛾迁飞的重要条件。2021年湖南省草地贪夜蛾的迁飞路径整体表现为由西南向东北,虫源地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小部分分布在广东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迁飞路径 轨迹分析 虫源地
原文传递
草地贪夜蛾迁飞气象预报方法探索及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邓环环 杨俊杰 +4 位作者 郭安红 王纯枝 谢家旭 钟敏 郭广芬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0-78,共9页
为了准确预报害虫的迁飞轨迹,将天气预报技术应用于迁飞性害虫的预测预报,基于天气预报平台,利用欧洲中心中短期气象数值预报产品以及大气环流形势及低层风动力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迁飞路径、迁入时间(包括首见日及... 为了准确预报害虫的迁飞轨迹,将天气预报技术应用于迁飞性害虫的预测预报,基于天气预报平台,利用欧洲中心中短期气象数值预报产品以及大气环流形势及低层风动力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迁飞路径、迁入时间(包括首见日及高峰日)、落区等进行预报,并基于2021年草地贪夜蛾迁飞的2次典型预报案,分析2021年草地贪夜蛾春季北迁至湖北(首见日)以及秋季南迁回湖北(高峰日)的典型天气过程以及迁飞层气象要素场,运用HYSPLIT轨迹模型模拟迁飞后向轨迹,再利用草地贪夜蛾田间监测数据、测报灯监测数据以及迁飞轨迹对预报结论进行验证。结果显示,2次典型预报案例的预报结论与草地贪夜蛾田间监测数据及测报灯监测数据以及轨迹模拟的情景吻合度较好,草地贪夜蛾迁入时间、落区及路径预报基本正确。研究表明,将天气预报技术应用于迁飞性害虫的预报具有实际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飞性害虫 草地贪夜蛾 数值预报 HYSPLIT模型 迁飞轨迹 落区
下载PDF
基于气流轨迹的广西秋季候鸟迁徙通道划分研究
6
作者 彭波 苏旭芳 +2 位作者 李宏姣 梁玉莲 张路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8期145-150,共6页
鸟类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位于重要的候鸟迁徙途径区域,候鸟资源丰富,识别出鸟类迁徙通道区域对于进一步做好候鸟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重点考虑秋季10月、11月气流对候鸟迁徙路径的影响;考虑1000 m以下高度飞行的... 鸟类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位于重要的候鸟迁徙途径区域,候鸟资源丰富,识别出鸟类迁徙通道区域对于进一步做好候鸟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重点考虑秋季10月、11月气流对候鸟迁徙路径的影响;考虑1000 m以下高度飞行的候鸟易在广西停留,气流轨迹密度计算设置H+300、H+900两个计算模式;综合考虑地形、自然生态环境等因素影响,以地理信息技术为支撑,对广西秋季候鸟的迁徙通道进行划分研究,识别出广西陆域风电开发建设应重点关注候鸟迁徙通道县域,以期地方在大力发展风电的同时,能协调好风力资源开发与候鸟资源保护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候鸟 迁徙通道 气流轨迹 广西
下载PDF
清代苗族跨国迁徙路径考 被引量:2
7
作者 黄秀蓉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52-260,共9页
明末清初,部分苗族开始外徙,进入今天东南亚的越南、老挝以及泰国等国家。苗族在清代的跨国迁徙过程中,最先进入的国家是越南,早中期主要从广西迁出,晚期则主要从云南迁出。进入越南的苗族,一部分在19世纪初期开始进入老挝北部地区。稍... 明末清初,部分苗族开始外徙,进入今天东南亚的越南、老挝以及泰国等国家。苗族在清代的跨国迁徙过程中,最先进入的国家是越南,早中期主要从广西迁出,晚期则主要从云南迁出。进入越南的苗族,一部分在19世纪初期开始进入老挝北部地区。稍晚时期,也有苗族直接从中国进入老挝。从两个不同方向进入老挝的苗族,很快就遍布老挝的北部山区,并在19世纪晚期开始越过湄公河进入泰国北部地区。至清末,进入越南、老挝、泰国北部山区的苗族,已发展成为这些国家北部山区最为重要的族群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苗族 跨国迁徙 迁徙路径
下载PDF
Bio-Imitation of Mexican Migration Routes to the USA with Slime Mould on 3D Terrains 被引量:1
8
作者 Andrew Adamatzky Genaro J Martinez 《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13年第2期242-250,共9页
Plasmodium ofPhysarum polycephalum (P. polycephalum) is a large single cell visible by an unaided eye. It shows sophisticated behavioural traits in foraging for nutrients and developing an optimal transport network ... Plasmodium ofPhysarum polycephalum (P. polycephalum) is a large single cell visible by an unaided eye. It shows sophisticated behavioural traits in foraging for nutrients and developing an optimal transport network of protoplasmic tubes spanning sources of nutrients. When placed in an environment with distributed sources of nutrients the cell computes' an optimal graph spanning the nutrients by growing a network of protoplasmic tubes. P. polycephalum imitates development ofman-made transport networks of a country when configuration of nutrients represents major urban areas, We employed this feature of the slime mould to imitate mexican migration to USA. The Mexican migration to USA is the World's larger migration system. We bio-physically imitated the migration using slime mould P. poIycephalum. In laboratory experiments with 3D Nylon terrains of USA we imitated development of migratory routes from Mexico-USA border to ten urban areas with high concentration of Mexican migrants. From results of laboratory experiments we extracted topologies of migratory routes, and highlighted a role of elevations in shaping the human movement networ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mimetics bio-inspired computing migration routes slime mould
原文传递
救护白鹤与野生白鹤迁徙路线和活动规律差异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薛琳 徐家慧 +2 位作者 李秀明 武爱明 钱法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367-2375,共9页
受伤和体弱白鹤的救护及放归是白鹤保护的重要方式之一。2014-2016年间,先后对8只救护白鹤和2只野生白鹤进行环志并安装卫星跟踪器,根据所获得的卫星跟踪数据来分析比较救护白鹤与野生白鹤在秋季迁徙路线和在重要中途停歇地的最大日活... 受伤和体弱白鹤的救护及放归是白鹤保护的重要方式之一。2014-2016年间,先后对8只救护白鹤和2只野生白鹤进行环志并安装卫星跟踪器,根据所获得的卫星跟踪数据来分析比较救护白鹤与野生白鹤在秋季迁徙路线和在重要中途停歇地的最大日活动距离、活动区分布和面积、生境类型等方面的异同。结果显示,救护白鹤放归当年与放归次年以及救护白鹤放归当年与野生白鹤的秋季迁徙路线和活动规律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但救护白鹤放归次年与野生白鹤之间差异不明显。(1)放归当年,4只救护白鹤在农田和水塘停歇1个月左右,停歇时长明显高于野生白鹤和放归次年的救护白鹤。(2)救护白鹤放归当年在跨海方式、登陆地点、停歇地点以及登陆后的迁徙方向上表现出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其中部分个体在迁徙过程中有停顿徘徊、迷失迁徙方向的现象,且跨越渤海和大别山的距离大于放归次年的救护白鹤和野生白鹤。(3)救护白鹤放归后4天内每日最大活动距离小,而后高低分化明显,无明显规律,而救护白鹤放归次年的每日最大活动距离规律变化与野生白鹤较一致。(4)与救护白鹤放归次年以及野生白鹤的活动规律相比,救护白鹤放归当年的栖息地位点变化频繁,具体表现为生境类型选择的多样化,且无明显规律,同时活动区面积较小。探索救护白鹤放归野外后与野生白鹤迁徙路线和活动规律的差异,对救护白鹤的科学放归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鹤 迁徙路线 最大日活动距离 活动区 放归策略
下载PDF
卫星跟踪中蒙之间秃鹫春季迁徙路线及活动区域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延君 贾茹 +6 位作者 孟维悦 陈丽霞 杨彧 肖景贵 张国钢 陆军 孟德荣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9-164,共6页
秃鹫(Aegypius monachus)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近危物种。每年冬季或者早春在渤海湾都会救护到因体质较弱而无法飞行的秃鹫,为了对秃鹫及其迁徙路线进行更有效的保护,于2016年春季对两只救护放飞秃鹫(ID1051和ID2016),利用卫星... 秃鹫(Aegypius monachus)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近危物种。每年冬季或者早春在渤海湾都会救护到因体质较弱而无法飞行的秃鹫,为了对秃鹫及其迁徙路线进行更有效的保护,于2016年春季对两只救护放飞秃鹫(ID1051和ID2016),利用卫星跟踪技术研究其迁徙路线和活动区,旨在为秃鹫的救护和保护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ID1051和ID2016都迁徙到蒙古国的布尔干省和后杭爱省交界处,行程分别为2 200 km和2 400 km。ID2016在度夏初期、中期和后期的活动区面积(50%Fixed Kernel),分别为31 261.01km^2、1 492.96 km2和11 027.70 km^2。秃鹫在迁徙过程中主要时间在静息,其次是飞行和寻觅行为。在0至7时和19至24时,即晨昏和夜间秃鹫都处于静止状态。从8时开始,秃鹫开始活动,并在12和13时达到活动高峰,随后活动逐渐趋缓,直至18时趋于静止状态。本文提供了秃鹫的春季迁徙路线以及重要中途停歇地,为秃鹫的救护和保护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秃鹫 迁徙路线 活动区 卫星跟踪
原文传递
黑龙江扎龙保护区半散养丹顶鹤迁徙特征
11
作者 武陶陶 高忠燕 +2 位作者 钱法文 郭学媛 王梓璇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3年第4期54-65,共12页
【目的】通过卫星跟踪了解半散养丹顶鹤(Grus japonensis)的迁徙路线,为丹顶鹤及其栖息地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半散养丹顶鹤的数据,通过绘制迁徙路线图、划分中途停歇地类型、定义丹顶鹤迁... 【目的】通过卫星跟踪了解半散养丹顶鹤(Grus japonensis)的迁徙路线,为丹顶鹤及其栖息地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半散养丹顶鹤的数据,通过绘制迁徙路线图、划分中途停歇地类型、定义丹顶鹤迁徙参数并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确定丹顶鹤的迁徙路线、重要中途停歇地、迁徙时长、停歇次数、停歇时长、迁徙距离、迁徙节段距离及其个体差异。【结果】半散养丹顶鹤在中国东部地区的迁徙路线涉及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辽宁、河北、山东和江苏7个省区;丹顶鹤迁徙距离在个体水平中差异极显著(P=0.004),其余迁徙参数在个体和季节水平中均无显著性差异;发现的6处重要中途停歇地分别是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宁姜水库、大庆市的北兴泡子,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左翼中旗宝龙山镇的小额伦索克嘎查,辽宁省沈阳市新民市周坨子镇的东炮台子村、盘锦市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山东省东营市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结论】半散养丹顶鹤的迁徙路线与野生丹顶鹤的大陆西部种群的迁徙路线基本一致,个体间不同年份越冬栖息地选择的差异对于丹顶鹤迁徙距离具有极显著影响;丹顶鹤的部分重要中途停歇地和游荡期间的觅食地位于保护地体系之外,需要加强监管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跟踪 半散养 丹顶鹤 迁徙路线 重要中途停歇地
下载PDF
吉林九台市关马山M1的时代、文化性质及相关问题
12
作者 赵俊杰 金旭东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8-104,共7页
关马山M1位于吉林九台市西营城镇关马山村1队屯南500米、高出平地60~70米的山梁最高处,1989年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了清理。该墓为一座多层埋葬的石棺墓,共清理出代表60个左右个体的人骨,以及青铜器、陶器、玉器、骨器等随... 关马山M1位于吉林九台市西营城镇关马山村1队屯南500米、高出平地60~70米的山梁最高处,1989年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了清理。该墓为一座多层埋葬的石棺墓,共清理出代表60个左右个体的人骨,以及青铜器、陶器、玉器、骨器等随葬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马山M1 战国晚期至西汉初期 宝山文化 移动路径 嫩江流域
原文传递
东亚地区大天鹅迁徙在H5N2禽流感病毒重组和传播中的潜在作用
13
作者 贾茹 高如意 +2 位作者 茹文东 孔德生 张国钢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2年第1期43-49,I0002-I0005,共11页
【目的】大天鹅(Cygnus cygnus)广泛分布于东亚地区,被认为是H5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易感鸟类。揭示大天鹅迁徙对H5N2病毒在东亚传播中所起的潜在作用,为研究H5N2病毒的重组和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年12月和2019年1月,在三门峡库... 【目的】大天鹅(Cygnus cygnus)广泛分布于东亚地区,被认为是H5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易感鸟类。揭示大天鹅迁徙对H5N2病毒在东亚传播中所起的潜在作用,为研究H5N2病毒的重组和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年12月和2019年1月,在三门峡库区采集越冬大天鹅新鲜粪便共1866份;2018和2019年春季和秋季,沿着大天鹅的迁徙路线采集其它野生水鸟新鲜粪便样品共6351份并进行了检测。【结果】分离出14株H5N2亚型禽流感病毒,其中H5蛋白裂解位点处的序列均为PQRETR↓GLF,属于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14株病毒8个基因片段的同源性均≥99.8%,这表明分离到的14株病毒基本一致。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14株分离株均属于欧亚谱系,在地理位置上均呈现出以亚洲为主的特点,涉及到的主要国家包括蒙古国、韩国、孟加拉国以及中国南部地区,与大天鹅等雁鸭类迁徙路线相吻合。【结论】H5N2分离株可能是由不同地点不同亚型的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重组而来,这些地点包括大天鹅越冬地、停歇地和繁殖地等。该病毒随着大天鹅的长距离迁徙进行传播,并且存在着传播至中国西部进行重组与进化成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 H5N2 迁徙路线 重组 大天鹅
下载PDF
大连地区航路与鸟类迁徙路线交叉冲突的探讨 被引量:5
14
作者 慈嘉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4期544-548,共5页
为减少鸟击事件,通过对大连机场2011年鸟击事件的飞行阶段和飞行高度、季节规律、时间规律以及造成鸟击事件物种的分析,结合大连地区鸟类迁徙的规律,对大连地区航路与鸟类迁徙路线的交叉冲突点进行了探讨,并对大连地区迁徙鸟类容易造成... 为减少鸟击事件,通过对大连机场2011年鸟击事件的飞行阶段和飞行高度、季节规律、时间规律以及造成鸟击事件物种的分析,结合大连地区鸟类迁徙的规律,对大连地区航路与鸟类迁徙路线的交叉冲突点进行了探讨,并对大连地区迁徙鸟类容易造成鸟击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根据鸟类迁徙规律和飞行程序提出了应对措施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连机场 鸟击事件分析 航路与鸟类迁徙路线冲突 应对措施
下载PDF
超立方体网的最优并行迁移路径寻径算法ORAPMP
15
作者 朱立华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1期115-117,128,共4页
文章介绍了一种用于超立方体网络中为集中碎片而进行任务迁移的最优并行迁移路径寻径算法ORAPMP,描述了具体的算法步骤,并对算法的正确性和最优性作了论证,最后给出了算法的一个实例。该算法实现了将任务从一个源子立方体用最多的并行... 文章介绍了一种用于超立方体网络中为集中碎片而进行任务迁移的最优并行迁移路径寻径算法ORAPMP,描述了具体的算法步骤,并对算法的正确性和最优性作了论证,最后给出了算法的一个实例。该算法实现了将任务从一个源子立方体用最多的并行迁移路径同时向对应目标子立方体传送信息,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网络的时间和空间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立方体网 最优并行迁移路径寻径算法 ORAPMP 并行处理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