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省际人口迁移格局演变及其对城镇化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87
1
作者 杨传开 宁越敏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92-1506,共15页
基于2000年和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利用多种指标和方法研究了中国省际人口迁移的格局演变及其对城镇化的影响。研究发现:省际迁入和迁出人口在空间分布上均呈分散化态势,迁入迁出重心均向北向东偏移,迁入地由广东省"一枝独秀"... 基于2000年和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利用多种指标和方法研究了中国省际人口迁移的格局演变及其对城镇化的影响。研究发现:省际迁入和迁出人口在空间分布上均呈分散化态势,迁入迁出重心均向北向东偏移,迁入地由广东省"一枝独秀"向多极化演变,安徽、四川、河南、湖南成为新的四大迁出地。利用净迁移流构建的省际人口迁移网络,表现出紧凑化和均衡化趋势;迁移流仍然是从中西部地区指向东部地区,但新增加迁移流集中指向长三角、京津以及福建。综合考虑省际人口迁移强度和方向,可将全国31个地区划分为净流入型活跃区、平衡型活跃区、净流出型活跃区以及非活跃区四种类型。省际迁移改变了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城乡人口结构,通过不同模式促进了城镇化率的提高和省际差异的缩小,对2000-2010年全国城镇化率增加的贡献占到了18.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际迁移 城镇化 空间格局 迁移流向 地域类型
原文传递
沉积盆地中的流体 被引量:46
2
作者 李明诚 李剑 +2 位作者 万玉金 邓祖佑 杜秀芳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3-17,共5页
沉积盆地中的流体是整个地流体的一部分 ,是指通过和占据盆地岩石孔隙空间的所有流体。盆地流体起着传输能量和搬运物质的作用 ,也是盆地中最活跃的一种地质营力 ,直接影响和控制着沉积盆地的构造、沉积、成岩和成矿等作用。油气运移主... 沉积盆地中的流体是整个地流体的一部分 ,是指通过和占据盆地岩石孔隙空间的所有流体。盆地流体起着传输能量和搬运物质的作用 ,也是盆地中最活跃的一种地质营力 ,直接影响和控制着沉积盆地的构造、沉积、成岩和成矿等作用。油气运移主要是沉积盆地内的含烃流体活动 ,它是盆地流体与盆地岩石在温度、压力场下的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幕式流动是油气运移的最大特征 ,与盆地的幕式构造活动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研究盆地流体可以为研究地壳深部地流体提供一个窗口。地壳深部的变质流体可能也是呈幕式活动并产生幕式的构造运动。在盆地外深部流体的作用下有必要对油气的无机成因、热降解机理、深盆热水运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流体 盆地流体 油气运移 幕式流体 幕式构造活动 沉积盆地
下载PDF
地球关键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9
3
作者 安培浚 张志强 王立伟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28-1234,共7页
地球关键带(Earth Critical Zone)由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于2001年正式提出以来,倍受关注,取得了重要研究进展。总结分析了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法国和中国等国家,以及欧盟等相关国际组织相继开展和部署的地球关键带研究项目及相关研究... 地球关键带(Earth Critical Zone)由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于2001年正式提出以来,倍受关注,取得了重要研究进展。总结分析了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法国和中国等国家,以及欧盟等相关国际组织相继开展和部署的地球关键带研究项目及相关研究计划、主要科学问题、未来发展方向等,并结合我国研究现状,提出我国应加强地球关键带结构、形成与演化机制,地球关键带物质迁移转化与多过程耦合作用机制,地球关键带服务功能、演化特点及其对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和影响,地球关键带过程及系统的模型模拟4个方面研究,通过积极与国际科技发达国家开展合作和交流,提高国际大型计划的参与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关键带 地球系统科学 地球化学循环 物质迁移 能量流动
原文传递
基于空间自相关的中国省际人口迁移模式与机制分析 被引量:36
4
作者 于文丽 蒲英霞 +1 位作者 陈刚 王结臣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4-49,共6页
人口迁移具有空间指向性,表现为迁入地和迁出地在地域上呈现一定的空间集聚特征。然而,大部分针对我国人口迁移进行分析和建模的研究忽视了这一空间指向性及其影响。该文利用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省际人口迁移数据和相关资料,以空间自相... 人口迁移具有空间指向性,表现为迁入地和迁出地在地域上呈现一定的空间集聚特征。然而,大部分针对我国人口迁移进行分析和建模的研究忽视了这一空间指向性及其影响。该文利用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省际人口迁移数据和相关资料,以空间自相关分析为基础,对1995-2000年我国省际人口迁移的空间模式与动力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首先,运用全局空间自相关统计量(Moran′s I)对人口迁移流中的空间自相关程度进行了测度,发现研究期间我国省际人口迁移的空间指向性明显:从一个区域出发(或抵达一个区域)的人口迁移流均受到周边地区人口迁移的影响。为了进一步研究这种空间指向性对人口迁移规模的影响,分别采用重力模型(仅用距离变量捕捉人口迁移过程中的距离衰减效应)和空间OD模型(采用因变量空间滞后的不同形式对迁移流的空间指向性加以考虑)研究中国省际人口迁移的动力机制,对比两种模型的估计结果发现:1)空间OD模型在参数估计和模型拟合等方面均优于传统的重力模型;在选取相同解释变量的情况下,空间OD模型的残差平方和仅为传统重力模型的47%,模型拟合指标AIC值也大大缩小。2)在对中国人口迁移动力机制的定量分析中,如果不考虑人口迁移流之间的空间自相关(空间指向性)现象,会导致对社会、经济等变量作用和距离衰减效应的过高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迁移 空间自相关 重力模型 空间OD模型 中国
下载PDF
从657万到3.76亿:四论中国人口迁移转变 被引量:31
5
作者 段成荣 邱玉鼎 +1 位作者 黄凡 谢东虹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1-58,共18页
利用1982年以来历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结合人口流动参与度、流动人口能见度、流动人口分布、跨省迁移流等方法和指标,从流出地、流入地、流向的视角对中国流动人口的空间演变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同时,从流动人口的性别结构、年龄结构、... 利用1982年以来历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结合人口流动参与度、流动人口能见度、流动人口分布、跨省迁移流等方法和指标,从流出地、流入地、流向的视角对中国流动人口的空间演变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同时,从流动人口的性别结构、年龄结构、教育结构、城乡结构、人户分离情况、少数民族人口流动情况、跨国(境)流动情况出发,论述中国人口迁移转变的发展脉络和新特点。研究结果显示,人口的高流动性已然成为中国人口格局的新常态,不同地区人口迁移转变的进程不一,部分地区开始进入人口迁移转变的新阶段。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流动人口内部结构迅速变化,新特点逐渐显现,中国的人口迁移已经经历并将延续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转变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普查 人口流动参与度 流动人口能见度 迁移流 流动人口结构
原文传递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moving characteristics of fine grains in wide grading unconsolidated soil under heavy rainfall 被引量:32
6
作者 CUI Yi-fei ZHOU Xiao-jun GUO Chao-xu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7年第3期417-431,共15页
The initiation mechanism of debris flow is regarded as the key step in understanding the debrisflow processes of occurrence, development and damage. Moreover, migration, accumulation and blocking effects of fine parti... The initiation mechanism of debris flow is regarded as the key step in understanding the debrisflow processes of occurrence, development and damage. Moreover, migration, accumulation and blocking effects of fine particles in soil will lead to soil failure and then develop into debris flow. Based on this hypothesis and considering the three factors of slope gradient, rainfall duration and rainfall intensity, 16 flume experiments were designed using the method of orthogonal design and completed in a laboratory. Particle composition changes in slope toe, volumetric water content, fine particle move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soil failure mechanism were analyzed and understood as follows: the soil has complex, random and unstable structures, which causes remarkable pore characteristics of poor connectivity, non-uniformity and easy variation. The major factors that influence fine particle migration are rainfall intensity and slope. Rainfall intensity dominates particle movement, whereby high intensity rainfall induces a large number of mass movement and sharp fluctuation, causing more fine particles to accumulate at the steep slope toe. The slope to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water collection and fine particleaccumulation. Both fine particle migration and coarse particle movement appears similar fluctuation. Fine particle migration is interrupted in unconnected pores, causing pore blockage and fine particle accumulation, which then leads to the formation of a weak layer and further soil failure or collapses. Fine particle movement also causes debris flow formation in two ways: movement on the soil surface and migration inside the soil. The results verify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function of fine particle migration in soil failure process is conducive for further understanding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soil failure and debris flow initi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de grading unconsolidated soil Fine particle migration Soil failure LANDSLIDE Debris flow initiation Flume test Heavy rainfall
下载PDF
九十年代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若干新特点 被引量:27
7
作者 杨云彦 《南方人口》 CSSCI 2004年第3期13-20,共8页
根据对 2 0 0 0年人口普查资料的分析 ,认为二十世经九十年代以来我国人口迁移表现出如下新特点 :一是人口迁移与流动进入新阶段 ,二是人口迁移的宏观流向呈现新模式 ,三是城市内部迁移成为新热点 ,四是城乡人口互动蕴涵新挑战 ,五是“... 根据对 2 0 0 0年人口普查资料的分析 ,认为二十世经九十年代以来我国人口迁移表现出如下新特点 :一是人口迁移与流动进入新阶段 ,二是人口迁移的宏观流向呈现新模式 ,三是城市内部迁移成为新热点 ,四是城乡人口互动蕴涵新挑战 ,五是“人口窗口”提供新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迁移 非正式迁移 人口流动
下载PDF
黄河流域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25
8
作者 吴姗姗 王录仓 刘海洋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02-212,共11页
文章以黄河流域68个地级市(州、盟)为研究区域,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旅游流(总量、汽车、火车、飞机)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分异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各节点城市的中心性在三种中心度下表现出明显差异,省会城市和典型旅游城市的中心... 文章以黄河流域68个地级市(州、盟)为研究区域,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旅游流(总量、汽车、火车、飞机)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分异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各节点城市的中心性在三种中心度下表现出明显差异,省会城市和典型旅游城市的中心性明显高于一般城市;除飞机路径网络外,其余网络中各节点城市的中心性相对一致。②旅游流网络整体呈"大松散、小聚簇"结构特征,形成以省会城市为核心的旅游流子网,中下游地区子网众多,上游地区的子网相对稀疏,省际接壤区几乎没有成形的子网;核心—边缘特征明显,核心区对边缘区的"涓滴效应"有限。③网络结构洞水平在四种网络中差异显著,西安、郑州等核心城市表现出强大的桥梁纽带作用。④旅游流流量分配的不均衡性、流向的非对称性及其不同网络的连通性差异共同塑造了网络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腾讯迁徙 旅游流 网络结构 黄河流域 核心—边缘结构 交通网络 旅游线路
原文传递
Ecological Behavior of Linear Alkylbenzene Sulfonate (LAS) in Soil-Plant Systems 被引量:17
9
作者 JIALiang-Qing OUZi-Qing OUYANGZhi-Yun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16-224,共9页
More and more linear alkylbenzene sulfonate (LAS) has contaminated the water and soil ma pollution discharge, making it important to identify the ecological behavior and toxicity of LAS so as to carry out measures tha... More and more linear alkylbenzene sulfonate (LAS) has contaminated the water and soil ma pollution discharge, making it important to identify the ecological behavior and toxicity of LAS so as to carry out measures that will reduce its negative effects on the ecosystem. The ecological behavior of LAS. including degradation, migration, and plant uptake, in both soil-paddy rice and soil-soybean systems was studied. Reduction of LAS in pot and field plots followed the first order reaction kinetics with degradation half-lives of 35-50 days with LAS decreasing to very low concentrations after a season of crop growth. Strong migration ability for LAS was found and the breakthrough time in a 1.5 in soil monolith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ned to 23 days by preferential flow. Leachate volumes of soil-paddy and soil-soybean systems at preferential breakthrough were much different, while the leachate volumes at equilibrium governed by soil adsorption/desorption processes were very similar. Significant uptake of LAS in both paddy rice and sovbeans was observed in pot and field experiments (P < 0.05). In aquatic culture, 20 μg mL-1 and above of LAS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the growth of paddy seedlings (P < 0.05). The critical concentration for LAS in soil inhibiting the growth and yield of paddy was 160 μg g-1; when higher, there was a strong negative influence, with decreases in height, spike length, and production, when lower than 80 μg g-1, paddy growth was stimulated. There was little effect of LAS on soybea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GRADATION ecological behavior linear alkylbenzene sulfonate migration preferential flow
下载PDF
公共品供给与城乡人口流动——基于285个城市的计量检验 被引量:19
10
作者 李一花 李静 张芳洁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5-66,共12页
无论是以城市公共品供给水平差异度指数,还是以人均财政支出指标衡量的城市公共品供给水平,都对城乡人口流动的概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公共品供给对人口流动的正向影响存在着结构差异和地区差异。考虑到户籍管制因素后... 无论是以城市公共品供给水平差异度指数,还是以人均财政支出指标衡量的城市公共品供给水平,都对城乡人口流动的概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公共品供给对人口流动的正向影响存在着结构差异和地区差异。考虑到户籍管制因素后,公共品供给对人口流动仍然存在显著影响。因此,减小不同城市间的公共服务差异,尤其是医疗教育等事关民众切身福利的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有利于引导城乡间人口流动,对优化城市布局和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品供给 人口流动 用脚投票
下载PDF
游离甲烷气在井筒内形成水合物的动态模拟 被引量:17
11
作者 王韧 宁伏龙 +5 位作者 刘天乐 张凌 孙慧翠 彭力 郭东东 蒋国盛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63-972,共10页
深海油气钻井及海洋水合物钻采过程中均存在水合物形成进而阻塞井筒的风险。在恒温4.0℃,压力由3.5 MPa逐渐升至6.5 MPa的实验条件下,动态观测了甲烷气体以定速"鼓泡"形式在模拟井筒内的运移特征和井筒内不同位置水合物的形... 深海油气钻井及海洋水合物钻采过程中均存在水合物形成进而阻塞井筒的风险。在恒温4.0℃,压力由3.5 MPa逐渐升至6.5 MPa的实验条件下,动态观测了甲烷气体以定速"鼓泡"形式在模拟井筒内的运移特征和井筒内不同位置水合物的形成、聚集形态,并依此对水合物的生长机制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井筒内有障碍物或气体运移通道出现变径等情况时,不会改变水合物形成的相平衡条件,但会影响水合物的堆积形态和聚集过程;其次,气体在井筒内运移受阻的强弱直接决定水合物能否彻底阻塞循环通道;同时,气泡表面水合物薄膜的生长机制会受釜内压力变化及水合物膜破裂剥离等影响,并且由于气泡表面水合物膜的生长无法将气泡内气体完全消耗,使得游离气在井筒内形成的水合物体系为非均质的多孔介质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气泡 井筒 运移 水合物 聚集 流动保障
下载PDF
页岩气钻井岩屑运移规律仿真分析 被引量:16
12
作者 范宇 方永 +3 位作者 吴鹏程 钟成旭 王旭东 夏成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8期11532-11538,共7页
页岩气水平井钻井过程中岩屑在重力作用下极易在斜井段及水平段中沉积形成岩屑床,清洁难度大,进而导致井底高摩阻、高扭矩和阻卡,严重时造成卡钻、钻具断落井下安全事故。基于液固两相流理论,建立了三维井眼环空岩屑运移模型,通过控制... 页岩气水平井钻井过程中岩屑在重力作用下极易在斜井段及水平段中沉积形成岩屑床,清洁难度大,进而导致井底高摩阻、高扭矩和阻卡,严重时造成卡钻、钻具断落井下安全事故。基于液固两相流理论,建立了三维井眼环空岩屑运移模型,通过控制变量法分别分析了钻杆转速、排量、岩屑粒径、偏心度、井斜角度等因素变化对环空井筒岩屑体积分数及运移轴向速度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转速和钻偏心度增大,岩屑体积分数降低及轴向速度增大;岩屑粒径增大,岩屑体积分数增加及轴向速度降低;随着井斜角降低,岩屑体积分数降低及轴向速度增加。可见提高转速、钻井液排量和控制钻头破坏岩屑粒径大小有利于提高井眼清洁,降低井下安全事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及大斜度井 岩屑运移 多相流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百度迁徙”下中国城市间的人口流动空间格局 被引量:16
13
作者 刘望保 石恩名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7-73,共7页
利用"百度迁徙"数据中2015年第1季度的369个城市之间逐日的人口迁徙数据,分析我国城市间的人口流动空间格局.研究发现,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呈明显的分层集聚格局,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成渝四大和乌鲁木齐(昌吉)、西... 利用"百度迁徙"数据中2015年第1季度的369个城市之间逐日的人口迁徙数据,分析我国城市间的人口流动空间格局.研究发现,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呈明显的分层集聚格局,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成渝四大和乌鲁木齐(昌吉)、西宁(海东)、榆林(鄂尔多斯)、昭通四小网络体系,而海西、东北、华中和西南等地区并未出现高层级集散城市和网络体系,这与其区域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不匹配."胡焕庸线"很好地反映了人口流动格局差异,东南壁内部各城市间的人口集散量是西北壁的12.80倍.跨城市间的人口流动海量数据也应证了城市间的人口联系强度符合重力模型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度迁徙 人口流动 重力模型 空间形态
下载PDF
Sources and migration path of chemical compositions in a karst groundwater system during rainfall events 被引量:14
14
作者 YANG PingHeng YUAN DaoXian +3 位作者 YE XuChun XIE ShiYou CHEN XueBin LIU ZiQi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3年第20期2488-2496,共9页
Physical and chemical dynamics at Jiangjia Spring (JJS), the outlet of the Qingmuguan karst groundwater system in Chongqing, were monitored in situ during rainfall events to acquire a series of high-resolution data. P... Physical and chemical dynamics at Jiangjia Spring (JJS), the outlet of the Qingmuguan karst groundwater system in Chongqing, were monitored in situ during rainfall events to acquire a series of high-resolution data.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was employed to identify the sources of chemical compositions in the karst groundwater. The coefficients of variations (CVs) of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data of JJS were utilized to interpret the migration path of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ater-rock interactions,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and soil erosion were the main sources of the groundwater chemical compositions. Ions of potassium, sodium, nitrate, chloride and phosphate from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together with ions of calcium, magnesium, strontium and bicarbonate derived from carbonate dissolution appear to be stored and regulated by the karst unsaturated zone in features such as fissures, pores and solution cracks. The concentrations of the ions remained relatively stable and they showed low CVs owing to their migration by diffuse flow to recharge the underground river. In contrast, concentrations of ions such as total iron, total manganese and aluminum from soil erosion were unstable and showed high CVs owing to their migration by overland flow to recharge the underground river directly via sinkholes. During heavy rainfall events, the nutrients from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and sediment from soil erosion could quickly impair the aquatic ecosystem and pose serious threats to water quality.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reinforce management of the ecological system for better control of the influx of mass nutrients into the karst aquifer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系统 水化学成分 迁移路径 事件 岩溶 降雨 水生生态系统 化学组合物
原文传递
采空区瓦斯运移理论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5
作者 裴桂红 冷静 任红军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13-616,共4页
针对采空区瓦斯涌出问题,从采空区瓦斯渗流力学及瓦斯运移理论两方面归纳了多年来前人的研究成果,总结采空区气体流动规律的研究有物理模型建立困难,涉及的理论复杂等难点,并结合难点提出了将重点转向采空区遗煤瓦斯涌出等因素对采煤工... 针对采空区瓦斯涌出问题,从采空区瓦斯渗流力学及瓦斯运移理论两方面归纳了多年来前人的研究成果,总结采空区气体流动规律的研究有物理模型建立困难,涉及的理论复杂等难点,并结合难点提出了将重点转向采空区遗煤瓦斯涌出等因素对采煤工作面空气质量的影响及加强对高冒落区气体流动规律的研究的研究方向和相应的应对措施,从而为后续研究与工作做好铺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渗流力学 瓦斯运移 漏风流场 扩散 煤层 幂定律 达西定律偏离
下载PDF
径向流场瓦斯压力分布 被引量:11
16
作者 孙培德 《山东矿业学院学报》 CAS 1989年第4期33-39,共7页
研究煤层瓦斯径向流场的流动方程——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解析解迄今仍是数学难题。作者通过变量替换和适当化简,获得其近似的解析解,即径向流场瓦斯压力分布规律表达式,以此建立起煤层瓦斯抽放参数的解析计算式。经计算机的数值计算验证... 研究煤层瓦斯径向流场的流动方程——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解析解迄今仍是数学难题。作者通过变量替换和适当化简,获得其近似的解析解,即径向流场瓦斯压力分布规律表达式,以此建立起煤层瓦斯抽放参数的解析计算式。经计算机的数值计算验证,新的解析式是可靠的,而且精度较高,简便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 径向流动 流场 压力分布
下载PDF
倾斜井筒岩屑运移实验研究评述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好林 李根生 +1 位作者 黄中伟 田守嶒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17,10-11,共5页
石油钻井作业中井筒岩屑运移影响钻井花费、时间及成井质量。随着定向井、水平井及大位移井等复杂结构井的广泛应用,倾斜及水平段井筒岩屑运移问题已经成为钻井作业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钻井过程中井眼清洁不充分易引起一系列问题,例如卡... 石油钻井作业中井筒岩屑运移影响钻井花费、时间及成井质量。随着定向井、水平井及大位移井等复杂结构井的广泛应用,倾斜及水平段井筒岩屑运移问题已经成为钻井作业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钻井过程中井眼清洁不充分易引起一系列问题,例如卡管柱、高扭矩和摩阻压耗等。笔者对岩屑运移实验研究进行综述,介绍了岩屑运移实验研究目的、影响因素分类和实验观察流型,总结了实验中主要研究因素对岩屑运移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总结目前实验尚未完善之处,提出了下步实验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井筒 岩屑运移 多相流实验 运移规律 流型
下载PDF
冬凌草甲素对人食管鳞癌细胞系KYSE-150和KYSE-450增殖及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黄坷坷 刘玉珍 +3 位作者 陈彦民 陈智 刘丹辉 赵宝生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01-607,共7页
目的探讨冬凌草甲素(ORI)对食管鳞癌细胞系KYSE-150和KYSE-450增殖、凋亡、周期及迁移的作用。方法 MTT法检测ORI对食管癌细胞增殖的影响;集落形成实验检测ORI对集落形成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ORI对食管癌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Transwel... 目的探讨冬凌草甲素(ORI)对食管鳞癌细胞系KYSE-150和KYSE-450增殖、凋亡、周期及迁移的作用。方法 MTT法检测ORI对食管癌细胞增殖的影响;集落形成实验检测ORI对集落形成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ORI对食管癌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ORI对食管癌细胞迁移的作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ORI对抗凋亡蛋白Bcl-2、细胞周期抑制蛋白p21Cip1/Waf1及上皮-间质转化(EMT)标志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ORI对KYSE-150和KYSE-450细胞的增殖、迁移和集落形成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且抑制作用呈一定的时间、剂量依赖性;流式结果显示,随着ORI浓度的增加,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G2/M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0.05),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下降(P<0.05);ORI处理食管癌细胞48 h,Bcl-2、间质细胞标志蛋白,波形蛋白(vimentin)、β-连环蛋白(β-catenin)表达下调,p21Cip1/Waf1、上皮细胞标志蛋白,E-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上调。结论冬凌草甲素可能通过诱导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在G2/M期抑制食管癌细胞的增殖,并通过抑制EMT转化从而抑制食管癌细胞的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细胞 冬凌草甲素 增殖 迁移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无蹼壁虎抗肿瘤活性成分对HepG2细胞增殖、迁移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谢斌 高志芹 +4 位作者 石剑飞 于文静 连波 张仕状 刘顺梅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1-105,共5页
目的观察无蹼壁虎抗肿瘤活性成分(Gekko Swinhonisanti-neoplasm active component,GSAAC)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迁移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GSAAC与体外培养的人肝癌HepG2细胞共培养,分别以MTT法和Transwell小室检测其对细胞增殖及迁移... 目的观察无蹼壁虎抗肿瘤活性成分(Gekko Swinhonisanti-neoplasm active component,GSAAC)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迁移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GSAAC与体外培养的人肝癌HepG2细胞共培养,分别以MTT法和Transwell小室检测其对细胞增殖及迁移、侵袭的影响;免疫组化法检测PCNA的表达;Hochest33342荧光染色法、TUNEL法观察GSAAC对HepG2细胞的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早期凋亡率。结果 GSAAC(25~400 mg.L-1)可明显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呈浓度依赖性;Ho-chest33342、TUNEL染色及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GSAAC可诱导细胞发生早期凋亡,阻滞HepG2细胞从S期进入G2期。结论 GSAAC可能通过影响细胞周期进而抑制HepG2细胞增殖和迁移并诱导细胞发生凋亡,进而实现抑制肿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G2 无蹼壁虎抗肿瘤活性成分 增殖 凋亡 迁移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草鱼洄游的适宜流速条件与适应阈值 被引量:9
20
作者 杨庆 胡鹏 +2 位作者 杨泽凡 储立民 杨静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3-100,共8页
洄游通道的连通性及其水文条件,是制约鱼类正常洄游和产卵繁殖的关键因素,现有的生态流量相关研究更多侧重于产卵场栖息地模拟,忽略了鱼类洄游水流条件的重要性。为了探究流速条件对鱼类洄游上溯的影响,选取体长(55±5)cm的草鱼(Cte... 洄游通道的连通性及其水文条件,是制约鱼类正常洄游和产卵繁殖的关键因素,现有的生态流量相关研究更多侧重于产卵场栖息地模拟,忽略了鱼类洄游水流条件的重要性。为了探究流速条件对鱼类洄游上溯的影响,选取体长(55±5)cm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为实验对象,通过搭建鱼类洄游仿真河道,营造不同的流速工况,观察不同情景方案下实验鱼群上溯洄游情况,并利用模糊逻辑法对鱼类上溯洄游率、平均上溯时间及上溯持续性等实验参数进行综合分析,探索草鱼洄游的适宜流速条件与适应阈值。结果显示,在流速0.20m/s以下时,草鱼基本无上溯行为;流速0.25~0.80m/s,70%样本在15min内完成上溯,但0.25~0.30m/s时,鱼群上溯缺乏明显的持续性;0.90~1.00m/s时,80%以上样本在5min快速完成上溯;流速超过1.1m/s时,上溯成功率明显降低。研究表明,实验草鱼洄游的适宜流速范围是0.40~1.00m/s,而刺激草鱼洄游的最小流速阈值是0.20m/s。相关结果可为河流生态水力学模拟和河流生态修复以及水利工程生态调度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洄游 流速 阈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