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膝关节置换术股内侧肌入路与内侧髌旁入路比较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8
1
作者 徐应龙 赵劲民 +2 位作者 李书振 丁晓飞 吴泰相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5期585-591,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经股内侧肌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EMbase、PubMed和CBM,全面搜集经股内侧肌入路和内侧髌旁入路膝关节置换术的所有临床对照试验,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并... 目的系统评价经股内侧肌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EMbase、PubMed和CBM,全面搜集经股内侧肌入路和内侧髌旁入路膝关节置换术的所有临床对照试验,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并使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个研究,包括4个RCT,2个半随机对照试验,2个非随机对照试验。Mata分析结果显示,股内侧肌入路组与内侧髌旁组相比,外侧支持带松解率[RR=0.75,95%CI(0.52,1.08),P=0.12]、术后6周膝关节屈曲活动度[MD=2.65,95%CI(–1.20,6.50),P=0.18)]、手术时间[MD=1.04,95%CI(–3.50,5.58)]及术后不良反应[OR=1.04,95%CI(0.43,2.52),P=0.9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此外,1个研究提示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个研究提示股内侧肌入路组术中出血量要少于内侧髌旁入路组,1个研究未作统计学分析;2个研究提示两组术后直腿抬高时间上无差异,另1个研究提示术后直腿抬高时间股内侧肌入路组要短于内侧髌旁入路组。结论现有证据表明,股内侧肌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术在外侧支持带松解率、术后6周膝关节屈曲活动度、手术时间和术后不良反应方面与内侧髌旁入路的效果相似,但两者术中出血量和直腿抬高时间有无差异尚不能判断。受纳入研究质量限制,上述结果还有待开展更多高质量的临床试验来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经股内侧肌中间入路 内侧髌旁入路 系统评价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两种入路效果比较 被引量:5
2
作者 耿磊 陈继营 +5 位作者 陈城 张国强 柴伟 许猛 卢强 宋俊雷 《武警医学》 CAS 2012年第5期373-375,共3页
目的比较经股内侧肌入路与内侧髌旁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5例行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每例患者随机一侧采用经股内侧肌入路,另一侧采用内侧髌旁入路,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6周关节活动度、直腿抬高恢... 目的比较经股内侧肌入路与内侧髌旁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5例行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每例患者随机一侧采用经股内侧肌入路,另一侧采用内侧髌旁入路,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6周关节活动度、直腿抬高恢复时间,术后第1、2、3、6天对每例患者双侧膝关节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结果经股内侧肌入路组在直腿抬高恢复时间[(2.2±0.8)d vs(4.4±1.4)d]、VA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内侧髌旁入路组(P<0.05),两组在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术后6周膝关节活动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股内侧肌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与髌旁入路相比,可以减轻术后的疼痛,减少直腿抬高恢复时间,较早恢复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股内侧肌入路 全膝关节置换术 内侧髌骨旁入路
下载PDF
经股内侧肌入路全膝关节置换可降低置换后不良反应及加速膝关节功能恢复 被引量:1
3
作者 严贤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3336-3340,共5页
背景:髌骨旁内侧入路已成为全膝关节置换的标准技术。然而,最近的研究报道了在使用经股内侧肌入路时功能恢复的优越结果。目的:评估髌骨旁内侧入路和经股内侧肌入路2种手术技术的早期功能结果。方法:研究为一项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试验,5... 背景:髌骨旁内侧入路已成为全膝关节置换的标准技术。然而,最近的研究报道了在使用经股内侧肌入路时功能恢复的优越结果。目的:评估髌骨旁内侧入路和经股内侧肌入路2种手术技术的早期功能结果。方法:研究为一项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试验,50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中男性和女性分别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股内侧肌入路组接受经股内侧肌入路方法;髌骨旁内侧入路组接受髌骨旁内侧入路,2组均使用相同类型的植入物。记录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并在术后3周和6周时评估治疗后活动范围、股四头肌强度及本体感觉。结果与结论:①经股内侧肌入路组患者在休息和运动时疼痛明显低于髌骨旁内侧入路组;②经股内侧肌入路组平均股四头肌伸展强度显著优于髌骨旁内侧入路组;③经股内侧肌入路组患者术后本体感觉好于髌骨旁内侧入路组,而2组患者的运动范围相似;④结果说明,在早期康复期间,经股内侧肌入路方法比髌骨旁内侧入路更有优势,没有观察到与此方法相关的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髌骨旁内侧入路 经股内侧肌入路 VAS评分 本体感受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小切口髌骨内侧旁入路和小切口股内侧肌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对比研究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马金赛 任姜栋 张晓岗 《广西医学》 CAS 2016年第10期1395-1400,共6页
目的比较采用小切口髌骨内侧旁(MMP)入路和小切口股内侧肌(MMV)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万方、知网、维普等数据库,纳入对比经MMV入路和MMP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效果的文献,对纳入献进行质量评价,利用Rev ... 目的比较采用小切口髌骨内侧旁(MMP)入路和小切口股内侧肌(MMV)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万方、知网、维普等数据库,纳入对比经MMV入路和MMP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效果的文献,对纳入献进行质量评价,利用Rev Man软件5.3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相关文献,其中MMP组274例,MMV组27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术后引流量、术后下肢力线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MP组手术时间、皮肤切口长度均短于MMV组(P<0.05);MMV组术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外侧支持带松解率均优于MMP组(P<0.05),术后开始下地行走时间、开始直腿抬高时间早于MMP组(P<0.05),术后6周膝关节活动度大于MMP组(P<0.05)。结论采用MMP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时间及皮肤切口长度较MMV入路短,但采用MMV入路时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快、术后疼痛轻、术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小切口 股内侧肌入路 髌骨内侧旁入路 荟萃分析
下载PDF
股内侧肌入路与内侧髌旁入路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髌骨轨迹影响的比较
5
作者 王德志 张永涛 刘金钊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8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股内侧肌入路和内侧髌旁入路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髌骨轨迹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8月在我院关节外科诊治的70例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的病人,随机分为A组(接受股内侧肌入路膝关节置换术)和B组(接受内侧髌旁入路膝关... 目的系统评价股内侧肌入路和内侧髌旁入路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髌骨轨迹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8月在我院关节外科诊治的70例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的病人,随机分为A组(接受股内侧肌入路膝关节置换术)和B组(接受内侧髌旁入路膝关节置换术),每组35例。分别于术前、术后6月摄髌骨轴位X线片,测量两组病人的髌骨倾斜角、髌骨外移角以及髌股适合角,分析髌骨运动轨迹的变化。结果两组术前屈膝30°及60°时髌骨倾斜角、髌骨外移角及髌股适合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A组屈膝30°及60°时髌骨倾斜角、髌骨外移角及髌股适合角均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6.77,P<0.05)。结论经股内侧肌入路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对髌骨运动轨迹的影响较小,有望减少因髌骨轨迹不良引起的术后髌股关节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髌骨 运动人体测量学 股内侧肌入路 内侧髌旁入路
下载PDF
经股内侧肌入路降低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不良反应及促进膝关节功能康复
6
作者 陈其宽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355-2360,共6页
为评估髌骨旁内侧入路和经股内侧肌入路两种手术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的早期功能结果,本研究选取50例2013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数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患者通过... 为评估髌骨旁内侧入路和经股内侧肌入路两种手术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的早期功能结果,本研究选取50例2013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数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患者通过髌骨旁内侧入路进行TKA手术,另外一组患者通过经股内侧肌入路方法进行TKA手术。所有患者均只进行一次手术,两组均使用相同类型的植入物。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记录疼痛评分,并在术后3周和6周时获得随访数据,包括股四头肌强度和本体感受。结果表明,TKA术后,经股内侧肌入路组患者在休息和运动时表现出明显较低的疼痛(VAS:平均2.13±1.87与2.84±1.76)和(VAS:平均3.11±2.16与3.21±2.02)。此外,经股内侧肌入路组患者在3周((41.2±17.8) Nm vs (27.3±14.1) Nm)和6周((47.4±19.5) Nm vs (35.6±16.2) Nm)显示出优异的等长股四头肌强度。另外,经股内侧肌入路组患者术后本体感觉良好,而两组患者的运动范围相似。研究初步表明,在早期康复期间,经股内侧肌入路方法比髌骨旁内侧入路更有优势。没有观察到与此方法相关的不良影响。因此,经股内侧肌入路应被认为是TKA中有价值的替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髌骨旁内侧入路 经股内侧肌入路 VAS评分 膝关节康复
原文传递
小切口股内侧与髌旁内侧入路行全膝置换术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宋兵华 孙俊英 +2 位作者 石岩 殷浩 唐祖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88-491,共4页
[目的]探讨经小切口股内侧肌入路行TKA的优点并与传统髌旁内侧入路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自2002年5月~2006年5月共收治行TKA56例60膝,其中采用小切口股内侧肌入路和传统髌旁内侧入路各28例30膝。分别对术后切口长度、疼痛度、引流出... [目的]探讨经小切口股内侧肌入路行TKA的优点并与传统髌旁内侧入路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自2002年5月~2006年5月共收治行TKA56例60膝,其中采用小切口股内侧肌入路和传统髌旁内侧入路各28例30膝。分别对术后切口长度、疼痛度、引流出血量、手术前后Hb减少量、直腿抬高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假体力线对位、术后6、12周、1年的活动度(ROM)及术后1年HSS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5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1~1.5年(平均13.2个月)。两组除各有1例胫骨假体对位不良外,其余均获得准确的力线对位。微创组,平均切口11.3cm,VAS评分平均2.76分,平均引流出血量96.8ml、术后Hb平均减少25.5g,直腿抬高平均3.8d,术后平均住院8.6d,术后6、12周的ROM分别为107°、117°;传统组,平均切口20.6cm,VAS评分平均3.8分,平均引流出血量276.3ml、术后Hb平均减少32.5g,直腿抬高平均5.8d,术后平均住院12.1d,术后6、12周的ROM分别为98°、108°。以上各观察指标的手术疗效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显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微创组术后1年的ROM及HSS评分为121°和95分相对于传统组的118°和94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经微创中股入路行全膝置换术,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快,早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置换 膝关节 小切口股内侧肌入路
下载PDF
小切口经股内侧肌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 被引量:3
8
作者 宋兵华 孙俊英 +2 位作者 石岩 殷浩 赖震 《临床骨科杂志》 2008年第3期198-201,共4页
目的探讨小切口经股内侧肌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早期临床疗效和特点。方法小切口经股内侧肌入路行全膝置换28例(30膝)。分别对术后切口长度、疼痛度、镇痛剂使用量、手术前后Hb减少量、输血量、引流量、直腿抬高时间、术后住院时间... 目的探讨小切口经股内侧肌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早期临床疗效和特点。方法小切口经股内侧肌入路行全膝置换28例(30膝)。分别对术后切口长度、疼痛度、镇痛剂使用量、手术前后Hb减少量、输血量、引流量、直腿抬高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假体力线对位,术后6、12周、1年的活动度(ROM)及术后1年膝关节HSS评分等观察指标进行疗效分析。结果2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年-1年6个月。切口长度8.5-14(11.3±0.8)cm,VAS评分1.2-4(2.76±0.76)分,术后2例患者肌注75mg杜冷丁,5例口服塞来昔布(西乐葆)0.4g,余患者均未给予镇痛剂,引流量25-300(96.8±55.9)m、lHb减少10-55(25.5±10.5)g/L,距能直腿抬高时间1-8(3.8±1.57)d,术后住院6-14(8.6±2.0)d,术后6、12周、1年的平均ROM分别为107°±6.3°、117°±5.5°、121°±6°,1年HSS评分平均95分±1.7分;除有1例胫骨假体对位不良外,其余均获得正确的力线对位。结论小切口经股内侧肌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快,早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置换 膝关节 微创股内侧肌入路
下载PDF
内侧髌旁入路与经股内侧肌入路的全膝关节置换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沈政 余润泽 +3 位作者 喻德富 陈涛 张彪 于水 《安徽医专学报》 2022年第3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经股内侧肌入路与内侧髌旁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医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50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其中21例应用经股内侧肌入路,29例应用内侧髌旁入路。记录手术时长、住院时间及术后引流量,... 目的:探讨应用经股内侧肌入路与内侧髌旁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医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50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其中21例应用经股内侧肌入路,29例应用内侧髌旁入路。记录手术时长、住院时间及术后引流量,评估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膝关节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及KS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3个月,经股内侧肌入路组在手术时长及切口引流量方面略高于内侧髌旁入路,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比较,两组患者的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以及膝关节KSS临床评分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手术中,应用经股内侧肌入路和内侧髌旁入路在膝关节功能恢复过程中无明显差异,两种入路方式都是应用于膝关节置换手术的良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 经股内侧肌 内侧髌旁 入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