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石英C轴组构指示北大别造山后伸展期中-下地壳流变形式
被引量:
2
1
作者
向必伟
王勇生
+2 位作者
朱光
胡召奇
谢成龙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01-816,共16页
造山带中-下地壳韧性流变形式反映深部岩石圈构造活动形式,是造山带深部岩石圈运动学及动力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前人对板块俯冲阶段造山带中-下地壳流动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对造山后伸展期中-下地壳流变形式及其深部动力学认识不足...
造山带中-下地壳韧性流变形式反映深部岩石圈构造活动形式,是造山带深部岩石圈运动学及动力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前人对板块俯冲阶段造山带中-下地壳流动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对造山后伸展期中-下地壳流变形式及其深部动力学认识不足。本次工作对北大别造山后伸展期中-下地壳岩石开展了详尽的构造观察和石英C轴组构分析,研究造山后伸展期中-下地壳流变形式。本次研究表明,中-下地壳流变带内岩石变形从边界区域的简单剪切变形为主导逐渐转变为在核部区域以纯剪切变形为主。流变带内部岩石变形特征表明北大别中-下地壳流变带的流变形式是介于活动边界条件下的透入性剪切流动和固定边界条件下韧性垮塌流动的过渡形式。这一流变形式可能是深俯冲太平洋板块的绕屈回撤和加厚造山带地壳活化韧性垮塌叠加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下地壳流动
造山后伸展
流变学
石英C轴组构
大别造山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北大别造山后伸展期中-下地壳流动形式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林少泽
向必伟
+1 位作者
赵田
谢成龙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91-803,共13页
造山后伸展过程中,深部地壳的变形形式反映深部岩石圈的构造活动方式,是造山后伸展深部动力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次工作以大别造山带造山后伸展变形构造为研究对象,在详细的构造观察和组构分析基础上,以实际变形组构为约束开展数值模拟...
造山后伸展过程中,深部地壳的变形形式反映深部岩石圈的构造活动方式,是造山后伸展深部动力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次工作以大别造山带造山后伸展变形构造为研究对象,在详细的构造观察和组构分析基础上,以实际变形组构为约束开展数值模拟,系统地研究伸展变形构造在垂向剖面上岩石变形机制的空间分布,进而揭示大别造山带造山后伸展过程中深部地壳的变形形式。野外观察表明,北大别穹隆边缘区域拉伸线理优选方位显著,而到穹隆中部拉伸线理定向性减弱,再到穹隆核部线理定向性有所增强。运动学上,北大别穹隆内呈现了一致的上盘向NW的剪切指向。以此为约束的数值模拟研究表明,大别造山带造山后伸展期中-下地壳流动方式总体上是介于透入性简单剪切形式与纯剪切形式之间的组合形式;垂直剖面上呈现为由上、下边界向中心简单剪切分量显著降低,中-下地壳流变带中部以纯剪切变形为主。我们用造山带加厚地壳的韧性垮塌和深俯冲的太平洋板块"后撤"来解释其动力学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后伸展
大别造山带
变形组构
中-下地壳流动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青藏高原东缘中下地壳流与地壳变形
被引量:
9
3
作者
尹力
罗纲
孙云强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933-3950,共18页
地壳缩短导致青藏隆升造山是普遍的认识.然而,在青藏东部,越来越多的观测数据和研究支持了中下地壳流与隆升造山的关系.目前,地壳缩短造山机制和中下地壳流造山机制仍然处于争论之中.本文建立了二维黏弹塑性有限元模型,模拟了龙门山断...
地壳缩短导致青藏隆升造山是普遍的认识.然而,在青藏东部,越来越多的观测数据和研究支持了中下地壳流与隆升造山的关系.目前,地壳缩短造山机制和中下地壳流造山机制仍然处于争论之中.本文建立了二维黏弹塑性有限元模型,模拟了龙门山断层带的多个地震循环的应变与变形,探讨了无与有中下地壳流情况下,地壳地表的位移、速度与变形的分布和演化;以及有中下地壳流情况下,不同流动范围、速度与黏度对模型结果的影响;并结合地形变观测数据的约束,推测了青藏东缘中下地壳流的流动状态.模拟结果显示,通过对比有和无中下地壳流的模拟结果,发现青藏东部震间的地表垂向速度在变形样式及数值上存在较大差异,即存在地壳流的地表垂向抬升速率显著大于无地壳流;震间在龙门山断层西侧附近产生的垂向凸状隆起随中下地壳流的速度、黏度及通道长度的变化而变化.此外,本文研究结果对青藏其他地区可能存在的地壳流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缘
地壳缩短
中下地壳流
黏弹塑性有限元模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石英C轴组构指示北大别造山后伸展期中-下地壳流变形式
被引量:
2
1
作者
向必伟
王勇生
朱光
胡召奇
谢成龙
机构
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
出处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01-816,共1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2194
41002069
40902064)资助
文摘
造山带中-下地壳韧性流变形式反映深部岩石圈构造活动形式,是造山带深部岩石圈运动学及动力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前人对板块俯冲阶段造山带中-下地壳流动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对造山后伸展期中-下地壳流变形式及其深部动力学认识不足。本次工作对北大别造山后伸展期中-下地壳岩石开展了详尽的构造观察和石英C轴组构分析,研究造山后伸展期中-下地壳流变形式。本次研究表明,中-下地壳流变带内岩石变形从边界区域的简单剪切变形为主导逐渐转变为在核部区域以纯剪切变形为主。流变带内部岩石变形特征表明北大别中-下地壳流变带的流变形式是介于活动边界条件下的透入性剪切流动和固定边界条件下韧性垮塌流动的过渡形式。这一流变形式可能是深俯冲太平洋板块的绕屈回撤和加厚造山带地壳活化韧性垮塌叠加的结果。
关键词
中-下地壳流动
造山后伸展
流变学
石英C轴组构
大别造山带
Keywords
middle
-
lower
crust
flowing
post-orogenic
extension
rheology
Quartz
C-axis
fabric
Dabie
Orogen
分类号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北大别造山后伸展期中-下地壳流动形式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林少泽
向必伟
赵田
谢成龙
机构
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出处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91-803,共13页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编号106112017CDJXY200004
2019CDXYTM0032)
+2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830213
41772210
41472194)资助成果
文摘
造山后伸展过程中,深部地壳的变形形式反映深部岩石圈的构造活动方式,是造山后伸展深部动力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次工作以大别造山带造山后伸展变形构造为研究对象,在详细的构造观察和组构分析基础上,以实际变形组构为约束开展数值模拟,系统地研究伸展变形构造在垂向剖面上岩石变形机制的空间分布,进而揭示大别造山带造山后伸展过程中深部地壳的变形形式。野外观察表明,北大别穹隆边缘区域拉伸线理优选方位显著,而到穹隆中部拉伸线理定向性减弱,再到穹隆核部线理定向性有所增强。运动学上,北大别穹隆内呈现了一致的上盘向NW的剪切指向。以此为约束的数值模拟研究表明,大别造山带造山后伸展期中-下地壳流动方式总体上是介于透入性简单剪切形式与纯剪切形式之间的组合形式;垂直剖面上呈现为由上、下边界向中心简单剪切分量显著降低,中-下地壳流变带中部以纯剪切变形为主。我们用造山带加厚地壳的韧性垮塌和深俯冲的太平洋板块"后撤"来解释其动力学来源。
关键词
造山后伸展
大别造山带
变形组构
中-下地壳流动
数值模拟
Keywords
post-orogenic
extension
Dabie
Orogen
deformation
fabrics
middle
-
lower
crust
flowing
numerical
modeling
分类号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青藏高原东缘中下地壳流与地壳变形
被引量:
9
3
作者
尹力
罗纲
孙云强
机构
中国科学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933-3950,共1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574085,41590865)资助.
文摘
地壳缩短导致青藏隆升造山是普遍的认识.然而,在青藏东部,越来越多的观测数据和研究支持了中下地壳流与隆升造山的关系.目前,地壳缩短造山机制和中下地壳流造山机制仍然处于争论之中.本文建立了二维黏弹塑性有限元模型,模拟了龙门山断层带的多个地震循环的应变与变形,探讨了无与有中下地壳流情况下,地壳地表的位移、速度与变形的分布和演化;以及有中下地壳流情况下,不同流动范围、速度与黏度对模型结果的影响;并结合地形变观测数据的约束,推测了青藏东缘中下地壳流的流动状态.模拟结果显示,通过对比有和无中下地壳流的模拟结果,发现青藏东部震间的地表垂向速度在变形样式及数值上存在较大差异,即存在地壳流的地表垂向抬升速率显著大于无地壳流;震间在龙门山断层西侧附近产生的垂向凸状隆起随中下地壳流的速度、黏度及通道长度的变化而变化.此外,本文研究结果对青藏其他地区可能存在的地壳流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缘
地壳缩短
中下地壳流
黏弹塑性有限元模拟
Keywords
Eastern
margin
of
Tibet
Plateau
crust
al
shortening
middle
-
lower
crust
flow
Viscoelastoplastic
finite
element
modeling
分类号
P315 [天文地球—地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石英C轴组构指示北大别造山后伸展期中-下地壳流变形式
向必伟
王勇生
朱光
胡召奇
谢成龙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北大别造山后伸展期中-下地壳流动形式数值模拟研究
林少泽
向必伟
赵田
谢成龙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青藏高原东缘中下地壳流与地壳变形
尹力
罗纲
孙云强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