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红蛋白在脑缺血大鼠中的动态表达及脑保护作用 被引量:9
1
作者 尹静 张祥建 +1 位作者 李俐涛 杨燚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176-1179,共4页
目的:研究脑红蛋白(neuroglobin,Ngb)在大鼠脑缺血模型中的动态表达及缺血缺氧后Ngb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组、出血性脑梗死(HI)组、氯化血红素(Hemin)干预... 目的:研究脑红蛋白(neuroglobin,Ngb)在大鼠脑缺血模型中的动态表达及缺血缺氧后Ngb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组、出血性脑梗死(HI)组、氯化血红素(Hemin)干预组和假手术组,以建模后3、6、12、24h为观察点,测定脑组织含水量、脑梗死体积,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染色观察Ngb的表达。结果:Hemin处理组脑组织含水量、脑梗死体积较MCAO组和HI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HI组脑水肿在12h显著升高;病理切片观察,Hemin处理组水肿程度及变性神经元数量较MCAO组和HI组减轻;免疫组化分析,Hemin处理组Ngb阳性神经元数量较MCAO组和HI组增多。结论:HI组脑水肿高峰提前可能导致原有病情的加重,应用Hemin诱导Ngb的表达,可减轻局灶性脑缺血时脑组织的损伤,从而达到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梗死 出血性脑梗死 氯化血红素 脑红蛋白
下载PDF
左右侧大脑中动脉急性脑梗死后白细胞变化及预后的比较 被引量:8
2
作者 鲍健 陈素芹 +2 位作者 张丙俊 张雷 陆正齐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01-805,共5页
目的 探讨不同侧大脑中动脉(MCA)急性脑梗死对免疫系统的不同影响. 方法 选择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自2006年1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99例急性MCA大面积梗死患者,按梗死部位分为左侧脑梗死组(n=51)和右侧脑梗死组(n=48),分别对2... 目的 探讨不同侧大脑中动脉(MCA)急性脑梗死对免疫系统的不同影响. 方法 选择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自2006年1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99例急性MCA大面积梗死患者,按梗死部位分为左侧脑梗死组(n=51)和右侧脑梗死组(n=48),分别对2组患者起病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各分类白细胞比例、1周内肺部感染情况、1周内体温、1个月或出院时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评分等进行比较. 结果 2组患者肺炎感染率、1周内体温情况、1月内NIHSS评分及改良Rankin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按肺炎分层时2组患者白细胞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肺炎分层后,2组无肺炎患者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1周内变化趋势呈现出明显不同. 结论 未感染肺炎的左侧和右侧MCA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白细胞变化趋势不完全相同,提示不同侧MCA脑梗死引起免疫抑制的机制可能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 脑梗死 免疫抑制 白细胞 左侧 右侧
原文传递
梗死位置预测大脑中动脉区脑梗死进展性运动神经功能损伤 被引量:7
3
作者 朱筱琦 陆学胜 +3 位作者 张允 许敏 严乾峰 丁冀 《重庆医学》 CAS 2018年第6期763-766,共4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位置与进展性运动神经功能损伤(PMD)发生的相关性。方法纳入发病24h内、未行溶栓治疗的大脑中动脉区梗死患者,以发病7d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运动项目较基线升高大于或等于2分作为PMD的诊断标准,比较PM... 目的探讨脑梗死位置与进展性运动神经功能损伤(PMD)发生的相关性。方法纳入发病24h内、未行溶栓治疗的大脑中动脉区梗死患者,以发病7d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运动项目较基线升高大于或等于2分作为PMD的诊断标准,比较PMD组与非PMD组的临床、实验室资料及梗死位置的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PM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大脑中动脉区急性脑梗死患者121例,分为PMD组(45例)与非PMD组(76例)。PMD组内分水岭梗死的发生率高于非PMD组(26.7%vs.5.3%,P=0.001)。穿支动脉区梗死的发生率在PMD组与非PM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2.2%vs.35.5%,P=0.463),进一步将穿支动脉区梗死分为穿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BAD)及脂质玻璃样变(LD)后。PMD组中BAD的发生率高于非PM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9%vs.9.2%,P=0.005)。逐步Logistic回归显示内分水岭梗死(OR=9.750,95%CI:2.828~33.612,P=0.000)与BAD病变(OR=6.036,95%CI:2.119~17.190,P=0.001)是PM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内分水岭梗死、BAD病变可以预测PMD的发生。梗死位置有助于发现脑梗死进展的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区脑梗死 进展性运动神经功能损伤 内分水岭梗死 穿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下载PDF
CT血管造影在判断大脑中动脉区脑梗死患者血管狭窄程度及其与脑梗死程度相关性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樊呈强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1期160-162,共3页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在判断大脑中动脉区脑梗死患者血管狭窄程度及其与脑梗死程度的相关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我院收治的100例疑似大脑中动脉区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CTA检查,分析其检查结果,...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在判断大脑中动脉区脑梗死患者血管狭窄程度及其与脑梗死程度的相关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我院收治的100例疑似大脑中动脉区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CTA检查,分析其检查结果,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结果为参照,计算CTA对大脑中动脉区脑梗死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及对血管狭窄程度的诊断符合率,并分析CTA与DSA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分析大脑中动脉区脑梗死患者血管狭窄程度与脑梗死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CTA对大脑中动脉区脑梗死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4.94%、90.48%、94.00%,对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血管闭塞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0.91%、92.31%、94.12%、85.71%,其诊断结果与DSA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良好(Kappa=0.759)。经相关性分析,大脑中动脉区脑梗死患者的血管狭窄程度与其脑梗死程度密切相关,两者成正相关(P<0.05)。结论 CTA可对大脑中动脉区脑梗死予以灵敏、准确诊断,可用于大脑中动脉区脑梗死诊断及血管狭窄程度判断中,有利于为大脑中动脉区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程度预测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区脑梗死 诊断 CT血管造影 血管狭窄程度 脑梗死程度
下载PDF
纳美芬治疗大脑中动脉主干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侯玮琛 范佳 刘群 《中国医药》 2014年第8期1149-1153,共5页
目的 探讨纳美芬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100例大脑中动脉主干脑梗死患者完全随机分为纳美芬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而纳美芬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静脉注射盐酸纳美芬0.4 mg/d,连... 目的 探讨纳美芬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100例大脑中动脉主干脑梗死患者完全随机分为纳美芬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而纳美芬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静脉注射盐酸纳美芬0.4 mg/d,连续10 d.所有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后进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及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部分患者给予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磁共振灌注成像(PWI)检查判定治疗效果及明确梗死病灶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①纳美芬组GCS评分用药前为(7.2±2.3)分,用药后10 d为(9.5±2.9)分,对照组GCS评分用药前为(7.1±1.9)分,用药后10 d为(8.1±2.7)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纳美芬组NIHSS用药前为(22 ±4)分,用药后10d为(17±5)分,对照组NIHSS用药前为(23 ±4)分,用药后10 d为(20 ±5)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治疗后10d,纳美芬组MMP-9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在治疗第10天,纳美芬组PWI检查中,脑血流较对照组增加幅度大,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片受体拮抗剂纳美芬可明显改善大脑中动脉主干脑梗死患者的意识障碍、神经功能障碍和脑血流量,减低炎性因子MMP-9水平可能是纳美芬有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主干梗死 阿片受体拮抗剂 纳美芬 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下载PDF
3.0T高分辨率磁共振在大脑中动脉梗死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尤群伟 王志敏 高峰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32期104-107,共4页
目的通过高分辨HRMRI检查大脑中动脉梗死的临床特点、病因、病理机制、斑块分布特点及与MRA比较HRMRI的优势。方法收集经MR证实的23例有症状的中动脉供血区梗死的临床资料和影像数据分析。应用HRMRI观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大脑中动脉的... 目的通过高分辨HRMRI检查大脑中动脉梗死的临床特点、病因、病理机制、斑块分布特点及与MRA比较HRMRI的优势。方法收集经MR证实的23例有症状的中动脉供血区梗死的临床资料和影像数据分析。应用HRMRI观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大脑中动脉的分布情况,然后进行图像观察分析,比较HRMRI与MRA的异同,将中动脉管腔分成腹侧、背侧、上侧、下侧观察斑块分布特点。结果 23例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梗死患者在MRA上共发现10例(43.48%)中动脉狭窄,未发现狭窄13例(51.82%),而HRMRI检查示20例(86.96%)狭窄;MRA检查未发现中动脉狭窄13例患者中,再行HRMRI检查显示10例中动脉狭窄。23例患者中20例发现中动脉斑块,上下前后四个部位均有分布。前壁斑块9例(45%)、下壁斑块5例(25%)、上壁斑块4例(20%)及后壁斑块2例(10%)。结论与MRA相比,HRMRI不但能够发现MRA不能发现的狭窄,而且可以发现斑块形态及分布;HRMRI发现大脑中动脉内的斑块分布有一定规律,大多分布在大脑中动脉梗死的前壁和下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区梗死 HRMRI MRA 大脑中动脉 斑块分布
下载PDF
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预测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功能结局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秀明 何嫱 +3 位作者 张备 白玉龙 吴毅 胡永善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11-816,共6页
目的:探讨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对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功能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共收集2010年8月—2011年8月入住我院康复中心治疗的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89例,分别在发病后的第3个月、第6个月、第12个月进行随访。结... 目的:探讨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对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功能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共收集2010年8月—2011年8月入住我院康复中心治疗的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89例,分别在发病后的第3个月、第6个月、第12个月进行随访。结合患者临床特征,选择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代谢综合征、同型半胱氨酸、吸烟史、酗酒史、改良Barthel指数、修订的Rankin评分、DWI-ASPECTS评分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差异检验采用Log-Rankχ2检验,发现年龄(P<0.05)、高胆固醇血症(P<0.05)、DWI-ASPECTS评分(P<0.05)均可影响患者功能的恢复。运用Cox回归模型对其进行多因素相关分析,提示年龄(P<0.01)和DWIASPECTS评分(P<0.01)是患者功能恢复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利用ASPECTS评分系统分析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排除DWI-ASPECTS<4分及腔隙性梗死)扩散加权成像(DWI)的早期缺血改变,可作为此类患者功能结局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 大脑中动脉脑梗死 功能结局 预测因素
下载PDF
SHH信号通路对MCAO模型大鼠脑缺血后的保护机制分析
8
作者 许俊杰 王宝祥 +1 位作者 朱东胜 胡进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第10期20-23,共4页
目的 探讨人重组Shh蛋白(SHH)信号通路对大脑中动脉梗死(MCAO)模型大鼠脑缺血后的保护机制。方法 SPF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SHH组,每组各12只。大鼠MCAO模型制备采用线栓法制成,侧脑室注射外源性SHH蛋白激活SHH信号通... 目的 探讨人重组Shh蛋白(SHH)信号通路对大脑中动脉梗死(MCAO)模型大鼠脑缺血后的保护机制。方法 SPF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SHH组,每组各12只。大鼠MCAO模型制备采用线栓法制成,侧脑室注射外源性SHH蛋白激活SHH信号通路。神经功能依据Longa标准评分进行评价;采用TTC测定大鼠梗死体积;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记录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血流变化值;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T-PCR)测定VEGF和Ang-1 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测定VEGF和Ang-1蛋白表达。结果 模型组和SHH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高于假手术组(P<0.05);SHH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和SHH组大鼠梗死体积高于假手术组(P<0.05);SHH组大鼠梗死体积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和SHH组大鼠脑血流值低于假手术组(P<0.05);SHH组大鼠脑血流值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和SHH组大鼠VEGF和Ang-1相对表达量低于假手术组(P<0.05);SHH组大鼠VEGF和Ang-1相对表达量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和SHH组大鼠VEGF和Ang-1蛋白表达灰度值低于假手术组(P<0.05);SHH组大鼠VEGF和Ang-1蛋白表达灰度值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 SHH信号通路可改善MCAO大鼠神经功能,降低梗死体积,通过上调VEGF和Ang-1表达促进血管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重组Shh蛋白信号通路 大脑中动脉梗死 神经功能 梗死体积 脑血流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人血管生成素-1
下载PDF
大鼠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机械再通后颅内出血转化模型的建立
9
作者 刘忠 陈健文 +5 位作者 戴刚 汪青园 张珑涓 郭键 陀泳华 石忠松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19-921,共3页
目的 建立模拟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机械再通治疗后颅内出血转化(-HT)的动物模型.方法 通过诱发高糖血症联合线栓法闭塞大鼠大脑中动脉5h再通的方法,观察血管再通19 h后大鼠HT的情况.结果 24只模型组大鼠在基底节和皮层出现不同程度HT... 目的 建立模拟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机械再通治疗后颅内出血转化(-HT)的动物模型.方法 通过诱发高糖血症联合线栓法闭塞大鼠大脑中动脉5h再通的方法,观察血管再通19 h后大鼠HT的情况.结果 24只模型组大鼠在基底节和皮层出现不同程度HT,以脑实质血肿为主.联合多次高糖注射比单次高糖注射更易形成HT[88.5 (23/26)比25.0(1/4),P<0.05].血管再通后闭塞侧血脑屏障破坏,脑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蛋白较假手术组明显表达(0.65±0.06比0.37±0.13,P<0.01),而基底膜胶原酶(Collagen)Ⅳ表达较假手术组减少(0.48 ±0.10比0.84±0.08,P<0.01).结论 多次高糖注射诱发大鼠高糖血症联合线栓法闭塞大脑中动脉5h后再通的方法可成功模拟血管内机械再通治疗后HT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糖血症 大脑中动脉梗死
原文传递
恶化型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手术疗效及影响预后因素分析
10
作者 赖润龙 赖湘 +4 位作者 杨峰涛 张填波 陈伟强 许锦成 蔡楚伟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大骨瓣减压术抢救恶性大脑中动脉梗塞(mMCAI)的手术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总结1998年1月至2006年1月我院进行大骨瓣减压术的27例mMCAI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分析手术时间、年龄及其他因素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死亡7例(7/27... 目的探讨大骨瓣减压术抢救恶性大脑中动脉梗塞(mMCAI)的手术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总结1998年1月至2006年1月我院进行大骨瓣减压术的27例mMCAI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分析手术时间、年龄及其他因素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死亡7例(7/27,26%),死亡和存活患者的平均年龄分别为61岁和52岁,手术距脑疝的时间中位数分别为16.5h和3.5b。存活患者3月BI(Barthel Index)评分:25~45(严重残疾)5例,50~70(中度残疾)9例,75~95(轻度残疾)6例。结论大骨瓣减压术治疗mMCAI是重要的救命措施,预后良好的多数为年轻、基础疾病少、手术较早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梗塞 大骨瓣减压术 脑疝
原文传递
经颅多普勒血流动力学分型对大脑中动脉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6
11
作者 谢静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5期1741-1744,1748,共5页
目的:分析经颅多普勒血流动力学分型对大脑中动脉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将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大脑中动脉急性脑梗死患者54例纳入研究,根据分型不同将入组患者分为完全闭塞组17例、部分闭塞组28例、非闭塞组9例。对比3... 目的:分析经颅多普勒血流动力学分型对大脑中动脉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将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大脑中动脉急性脑梗死患者54例纳入研究,根据分型不同将入组患者分为完全闭塞组17例、部分闭塞组28例、非闭塞组9例。对比3组的循环血梗死相关蛋白、凝血相关指标、病情相关因子等水平差异,进一步分析大脑中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与以上指标的相关关系。结果:非闭塞组的Vs、Vd值均高于完全闭塞组、部分闭塞组,且部分闭塞组的Vs、Vd值高于完全闭塞组(P<0.05);非闭塞组的血清Gelsolin、PT、APTT、TT值较高,SAA、Apo-CⅡ、HbA1c、GSP、Aβ、HSP70、FIB、D-D、Copeptin、P-selectin、PTX3、TPO、FFA值较低,与部分闭塞组及完全闭塞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同时部分闭塞组的Gelsolin、PT、APTT、TT值高于完全闭塞组,SAA、Apo-CⅡ、HbA1c、GSP、Aβ、HSP70、FIB、D-D、Copeptin、P-selectin、PTX3、TPO、FFA值低于完全闭塞组(P<0.05);大脑中动脉Vs、Vd值与Gelsolin、PT、APTT、TT值呈正比,与SAA、Apo-CⅡ、HbA1c、GSP、Aβ、HSP70、FIB、D-D、Copeptin、P-selectin、PTX3、TPO、FFA呈反比(P<0.05)。结论:经颅多普勒血流动力学分型可以作为判断大脑中动脉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的可靠方式,在评估疾病预后方面具有很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急性脑梗死 经颅多普勒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尿激酶静脉溶栓与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疗效及对FIB、PT和TT的影响 被引量:15
12
作者 朱传英 林峰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第4期221-225,共5页
目的对比研究尿激酶(UK)静脉溶栓(IVT)与超选择性动脉溶栓(SIAT)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a MCAI)的疗效及对凝血指标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时间(TT)的影响。方法选取a MCAI患者82例,其中41例IVT治疗为IVT组,41例S... 目的对比研究尿激酶(UK)静脉溶栓(IVT)与超选择性动脉溶栓(SIAT)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a MCAI)的疗效及对凝血指标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时间(TT)的影响。方法选取a MCAI患者82例,其中41例IVT治疗为IVT组,41例SIAT治疗为SIAT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情况,观察并比较两组溶栓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FIB、PT及TT变化。结果 SIAT组的临床治愈率和血管再通率分别75.61%、87.80%,显著高于IVT组的58.54%、68.29%(均P<0.05);溶栓后6h、24h、3d、7d,SIAT组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IVT组(均P<0.05),溶栓后14d、28d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6h、3d、7d,IVT组的PT和TT较SIAT组明显延长,且溶栓后6h、3d时FIB较SIAT组明显降低(均P<0.05)。SIAT组的平均UK用量显著低于IVT组(P<0.05),SIAT组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7.32%,显著低于IVT组的29.27%(均P<0.05)。结论 IVT与SIAT治疗a MCAI均具有显著疗效,但SIAT对凝血指标的干扰更小,出血并发症更低,且神经功能缺损改善速度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 尿激酶 静脉溶栓 超选择性动脉溶栓 凝血指标
下载PDF
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杨舒畅 路亚 +2 位作者 卜渊 崔燕 齐光辉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6年第31期6132-6134,6127,共4页
目的:探讨rt-PA静脉溶栓治疗在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7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保护神经、清除自由基及抗血小板抑制等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 目的:探讨rt-PA静脉溶栓治疗在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7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保护神经、清除自由基及抗血小板抑制等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滴注。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BNP,CRP及NSE水平的变化情况,以及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BNP,CRP及NSE水平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清BNP,CRP及NSE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85.71%)明显高于对照组(6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颅内出血、再灌注损伤、血管再闭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降低患者血清BNP,CRP及NSE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PA静脉溶栓 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 BNP CRP NSE
原文传递
去骨瓣减压术与保守疗法治疗恶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艳 肖哲曼 +4 位作者 陈康 黄丽芳 康玉琪 樊尚华 尹皓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22-1127,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发病48h内行去骨瓣减压术与保守疗法治疗恶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CNKI、CBM、维普、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为自建库至2015年4月31日,文献语种为中文或英文,... 目的系统评价发病48h内行去骨瓣减压术与保守疗法治疗恶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CNKI、CBM、维普、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为自建库至2015年4月31日,文献语种为中文或英文,英文检索词为“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AND“middle cerebral artery infarctions”OR“surgical decompression for cerebral oedema in acute stroke”OR“hemicraniectomy for middle cerebral artery infarctions”.中文检索词为“恶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和(或1“缺血性脑卒中”和(或)“脑梗死”和(或)“去骨瓣减压术”和(或)“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iew Mannager 5.2软件统计分析去骨瓣减压术与保守疗法的疗效差异.疗效评估标准为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共纳入6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及2项前瞻性研究,共包括去骨瓣减压术组患者201例和保守疗法组患者197例。去骨瓣减压术组与保守疗法组治疗后12月的死亡率(mRS评分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OR=0.18,95%CI:0.12~0.29),治疗后6月的中重度致残率(mRS评分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OR=3.36,95%CI:1.95~5.78),治疗后12月的中重度致残率(mRS评分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OR=4.62,95%CI:2.64~8.07),治疗后6月的较好生存质量(mRS评分≤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OR=2.69,95%CI:1.21~5.96),治疗后12月的较好生存质量(mRS评分≤3分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OR=2.07,95%CI:1.11~3.87)。去骨瓣减压术组与保守疗法组中大于60岁患者治疗后12月的死亡率(mRS评分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OR=0.20,95%CI:0.10~0.42),治疗后12月的致残率(mRS评分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OR=4.94,95%CI:2.35~10.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骨瓣减压术 保守疗法 恶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尤瑞克林用于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加良 张艳丽 +1 位作者 邢健 尹昌浩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7年第2期170-172,共3页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对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收治的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对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收治的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治疗。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改良残疾程度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分别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残疾程度改良情况,并观察2组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mR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7.5%(31/40),显著高于对照组50.0%(2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尤瑞克林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瑞克林 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 神经功能 治疗总有效性 影响
下载PDF
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晓辉 贾敏 +2 位作者 韩劲松 赵明 李安民 《天津医药》 CAS 2015年第9期1082-1085,共4页
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MMI)会导致颅内大面积梗死并继发严重的脑水肿,其发病进展迅速,通常会导致死亡。由于保守治疗的局限性,去骨瓣减压术(DHC)逐渐成为临床上更好的选择。近年来,多项研究证实了DHC治疗MMI的有效性。早期手术治疗可使患... 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MMI)会导致颅内大面积梗死并继发严重的脑水肿,其发病进展迅速,通常会导致死亡。由于保守治疗的局限性,去骨瓣减压术(DHC)逐渐成为临床上更好的选择。近年来,多项研究证实了DHC治疗MMI的有效性。早期手术治疗可使患者的病死率明显下降,功能性预后得到改善,并且不会增加致残率。然而关于手术治疗仍然存在许多未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MMI的早期诊断、DHC治疗MMI的应用和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死 大脑中动脉 脑水肿 综述 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 去骨瓣减压术 缺血性卒中
下载PDF
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恶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7
作者 晏僖 韩雄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5年第5期435-437,共3页
恶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是一种致死性疾病,传统内科治疗效果不佳。随机对照试验和Meta分析结果证实,60岁以下患者48h内行去骨瓣减压术可明显降低病死率,改善功能预后且不增加严重残疾率。因此,去骨瓣减压术被美国心脏病协会和美国卒中协... 恶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是一种致死性疾病,传统内科治疗效果不佳。随机对照试验和Meta分析结果证实,60岁以下患者48h内行去骨瓣减压术可明显降低病死率,改善功能预后且不增加严重残疾率。因此,去骨瓣减压术被美国心脏病协会和美国卒中协会作为Ⅰ类B级证据推荐。本文就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恶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 去骨瓣减压术 随机对照试验 生活质量 手术时机 亚低温治疗
原文传递
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出现致死性脑水肿的早期预测因素 被引量:7
18
作者 崔敏 张晓琴 陈文军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07年第2期82-84,88,共4页
目的分析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出现致死性脑水肿的早期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发病24h内的临床、实验室、影像学因素;病例组为死于致死性脑水肿的患者,对照组为其余存活者。结果共有72... 目的分析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出现致死性脑水肿的早期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发病24h内的临床、实验室、影像学因素;病例组为死于致死性脑水肿的患者,对照组为其余存活者。结果共有72例患者入院,病例组26例,对照组46例;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组的发病24h内NIHSS评分(P=0.017)和脑梗死类型(P=0.001)2个因素有显著差异。结论发病24h内NIHSS评分≥24、脑梗死范围>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可能是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出现致死性脑水肿的早期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面积脑梗死 致死性脑水肿 早期预测因素
原文传递
微创减压治疗恶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临床回顾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侯焕峰 李如娟 +1 位作者 马晓辉 杨金波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46-551,共6页
目的探讨微创减压治疗恶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6年12月就诊的大面积脑梗死并行微创减压治疗的患者13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9例,年龄22~85岁,≥60岁者6例。在发病后180 d通过电话进行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 目的探讨微创减压治疗恶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6年12月就诊的大面积脑梗死并行微创减压治疗的患者13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9例,年龄22~85岁,≥60岁者6例。在发病后180 d通过电话进行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价(mRS评分≤2分为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为预后不良)。结果 13例中4例在3 d内死于脑疝及相关的严重合并症,病死率为30.8%,95%CI:9%~61%。1例在1个月后死于胆结石上消化道大出血。8例存活者中mRS评分≤2者5例,mRS评分>2者3例。无微创手术相关的颅内感染、出血及硬膜下血肿等合并症。结论微创减压治疗恶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可以显著降低病死率。本方法不受年龄局限,方法简单、快捷、安全、有效,无明显手术相关的合并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 微创减压术 脑水肿 脑肿胀
下载PDF
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5
20
作者 方莎莎 陈洁 范瑞明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77-482,共6页
目的分析影响大脑半球大面积梗死(LHI)患者发生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MMI)的危险因素,并构建有早期预测价值的可视化列线图模型。方法选择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脑血管病科自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确诊为LHI的患者274例进人研究,根据病情进... 目的分析影响大脑半球大面积梗死(LHI)患者发生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MMI)的危险因素,并构建有早期预测价值的可视化列线图模型。方法选择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脑血管病科自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确诊为LHI的患者274例进人研究,根据病情进展分为MMI组(n=97)和非MMI组(n=177)。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并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纳人多因索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影响LHI患者发生MMI的独立因素。利用R语言绘制列线图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估和内部验证。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梗死体积、发热、溶栓、心脏疾病、中性粒细胞计数为LHI后发生MM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年龄是LHI后发生MMI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基于这7个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C指数为0.905(95%CI:0.868-0.941),与校准曲线重合度高;模型预测LHI患者发生MMI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05(95%CI:0.868-0.941).提示列线图模型预测LHI患者发生MMI的效能高。结论人院NIHSS评分偏高、梗死体积偏大、中性粒细胞计数偏高且出现发热.具有心脏疾病、进行过溶栓治疗的低龄LHI患者出现MMI的概率更高;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及良好的精确度和区分度,能提高对LHI患者发生MMI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半球大面积梗死 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 危险因素 列线图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