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老年人群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关系 被引量:46
1
作者 陈松婷 戴辉 林爱华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4-148,共5页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及聚集性之间的关系,为高尿酸血症的防治提供有效的策略和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健康管理体检中心接受长期定期体检的14个体检单位1176名45~75岁人群...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及聚集性之间的关系,为高尿酸血症的防治提供有效的策略和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健康管理体检中心接受长期定期体检的14个体检单位1176名45~75岁人群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中老年人群男性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55.7%,标化患病率为37.7%,女性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46.5%,标化患病率为40.7%;男女性高尿酸血症组年龄、甘油三酯、血肌酐、体质指数、腰臀比及高血压患病率均高于非高尿酸血症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非高尿酸血症组,女性高尿酸血症组糖尿病患病率高于非高尿酸血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年龄和饮酒后,甘油三酯含量较高(OR=1.923,95%CI=1.304~2.834)、腹型肥胖(OR=1.482,95%C1=1.001~2.194)是中老年男性高尿酸血症患病的危险因素;血肌酐含量较高(OR=1.061,95%CI=1.037~1.086)、肥胖(OR=6.345,95%CI:2.524—15.952)是中老年女性高尿酸血症患病的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较高(OR=0.387,95%CI=0.222~0.676)是中老年女性高尿酸血症患病的保护因素;随着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增多,高尿酸血症患者所占比例也随之增多(P〈0.05);校正年龄、饮酒、性别等混杂因素后,随着个体存在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增多,高尿酸血症的患病风险也随之升高,具有1、2、≥3个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个体患高尿酸血症的危险性分别是无危险因素个体的1.557、1.688、2.666倍。结论中老年男性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因素为甘油三酯、腰臀比,中老年女性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因素为血肌酐、体质指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尿酸血症患者具有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心血管危险因素 关系 聚集性 中老年人群
原文传递
中老年男女人群骨量减少症患病危险因素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宁华 区品中 +13 位作者 朱汉民 杨定焯 郑蘋如 郑宏 张大新 李恩 马翰章 邓力平 张韵 朱晓颖 安珍 刘力克 赵晰 李颖新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3期382-383,共2页
目的了解中国中老年人群骨量减少症患病危险因素,为骨量减少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对中国五大行政区5103例50岁以上男女人群进行骨密度测量和问卷调查,对216个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了解中国中老年人群骨量减少症患病危险因素,为骨量减少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对中国五大行政区5103例50岁以上男女人群进行骨密度测量和问卷调查,对216个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各危险因素比数比值(OR值)。结果筛选出16个影响我国部分地区骨量减少症患病危险因素,其中,年龄因素(OR=1.0591,1.1269)为男女共同危险因素;心脏病史(OR=1.7623)、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OR=1.7435)、前12个月背疼史(OR=2.1304)等危险因素在男性中出现;甲状腺疾病史(OR=2.7650)、胃病史(OR=1.5427)、家庭人口数多(OR=1.1404)等危险因素在女性中出现。结论我国中老年人男女骨量减少症患病危险因素中有共同的暴露因素,同时,男女之间的主要危险因素及暴露水平又有一定差异。为今后骨量减少症的防治策略提供重要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人群 骨量减少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农村中老年人健康投资对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基于陕西省的调查发现 被引量:10
3
作者 韦艳 方祎 郭佳佳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2017年第6期74-79,共6页
健康投资作为一种预防疾病的手段对健康状况的改善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利用陕西省2014年"人口健康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数据,定量分析了农村中老年人的健康投资现状及其对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中老年人的健康投资存在... 健康投资作为一种预防疾病的手段对健康状况的改善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利用陕西省2014年"人口健康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数据,定量分析了农村中老年人的健康投资现状及其对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中老年人的健康投资存在个体差异和地区差异,健康投资对农村中老年人的生理健康或者心理健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性别、年龄、所处地区等因素对农村中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也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地区 中老年居民 健康投资 健康状况
下载PDF
昆明地区中老年人群血管性痴呆发生风险及影响因素
4
作者 邱树梅 杨静蕊 邱学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91-96,共6页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发病影响因素,构建含血清学指标与临床指标的诺莫图模型。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科参加体检的中老年人群500例,统计VD发生风险,采用单、多因素分析VD...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发病影响因素,构建含血清学指标与临床指标的诺莫图模型。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科参加体检的中老年人群500例,统计VD发生风险,采用单、多因素分析VD发生影响因素,并绘制诺莫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校准曲线、决策曲线(DCA)分析诺莫图模型诊断效能,并根据诺莫图风险得分建立风险分层系统。结果(1)中老年人群患者中VD发生率为10.00%;(2)高血压、脑卒中及血清KLK6、Klotho蛋白、NRG-1是中老年人群VD发生影响因素(P<0.05);(3)诺莫图模型在中老年人群VD发生中诊断AUC为0.851(95%CI:0.794~0.908),诊断概率与实际概率一致,当阈值概率处于0.00~0.78时,诺莫图模型临床净收益率最大;(4)采用诺莫图模型诊断个体VD发生危险评分根据递归分割法进行风险等级划分,高风险患者VD发生率18.00%高于中等风险患者10.00%、低风险4.00%患者(P<0.05)。结论昆明地区中老年人群VD发生率为10%,其影响因素涉及高血压、脑卒中及血清KLK6、Klotho蛋白、NRG-1。加强上述因素监测及干预对降低VD发生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人群 血管性痴呆 影响因素 血清学指标 诺莫图
下载PDF
杭州市萧山区男性中老年人群HIV感染因素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王飞 张庆梅 +1 位作者 王富良 贾和祥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137-141,共5页
目的了解杭州市萧山区男性中老年人群HIV感染的影响因素,为老年人艾滋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筛选2004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居住地为杭州市萧山区、确证时≥50岁男性HIV/AIDS病例资... 目的了解杭州市萧山区男性中老年人群HIV感染的影响因素,为老年人艾滋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筛选2004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居住地为杭州市萧山区、确证时≥50岁男性HIV/AIDS病例资料,1∶2匹配同年龄段同性别的社区居民,开展问卷调查,采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IV感染影响因素。结果调查病例组83人,对照组175人,调查对象年龄范围50~90岁,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为主(84.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男性中老年人群HIV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未拆迁(OR=4.723,95%CI:1.577~14.140)、拆迁过渡期(OR=8.334,95%CI:2.018~34.416)、无业余活动(OR=4.486,95%CI:1.602~12.564)、有婚外异性性行为(OR=111.004,95%CI:26.299~468.526)、未婚/离异/丧偶(OR=6.175,95%CI:2.059~18.523)、年收入≤5万元(OR=4.412,95%CI:1.303~14.934)。结论未拆迁或处于拆迁过渡期的低收入独居老年人群感染HIV的风险较大。在加快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对此类人群进行有效干预是当前男性中老年人群艾滋病防控的重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影响因素 男性 中老年人群 拆迁
原文传递
中老年人群脊椎骨折患病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宁华 区品中 +12 位作者 朱汉民 杨定焯 赵晰 张大新 李恩 马翰章 邓力平 张韵 朱晓颖 安珍 刘力克 郑蘋如 李颖新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782-784,共3页
目的 了解中国中老年人群脊椎骨折患病危险因素 ,为脊椎骨折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对中国五大行政区 5 10 3例 5 0岁以上男女人群进行胸腰椎侧位平片 ,骨密度测量和问卷调查 ,对14 0余个变量进行多... 目的 了解中国中老年人群脊椎骨折患病危险因素 ,为脊椎骨折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对中国五大行政区 5 10 3例 5 0岁以上男女人群进行胸腰椎侧位平片 ,骨密度测量和问卷调查 ,对14 0余个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得出各危险因素的比数比值 (OddsRatio ,OR)。结果 筛选出 19个影响我国部分地区脊椎骨折患病因素 ,其中 ,年龄因素 (OR =1 0 3~ 1 0 7)为男女共同危险因素 ;服用钙剂 (OR =0 6 2~ 0 80 )和骨密度高 (OR =0 0 0~ 0 15 )为男女共同的保护性因素。脑血管病 ,喜吃咸食物等危险因素和住房朝阳 ,常吃面类 ,常吃鱼类 ,走路速度快等保护性因素在男性中出现 ;长期卧床危险因素和年轻时高 (cm) ,服维生素D ,服女性激素 ,右手握力大 (公斤 )保护性因素在女性中出现。结论 我国中老年人男女脊椎骨折患病危险因素中有共同的暴露因素 ,同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人群 脊椎骨折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中老年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影响的关联性分析
7
作者 汤峥丽 王芳 王唯坚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评估中老年人群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A)的影响及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2年7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健康体检的中老年受检者23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存在Hp感染,... 目的评估中老年人群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A)的影响及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2年7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健康体检的中老年受检者23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存在Hp感染,将受检者分为Hp未感染组和Hp感染组。比较两组相关临床资料、脂肪肝水平、冠状动脉钙化水平和血液生化指标水平;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究NAFLD及CA与Hp感染的关系;通过Spearman检验探究NAFLD及CA的相关性。结果Hp感染组受检者体重指数(BMI)、年龄、高血压比例、糖尿病比例、高脂血症比例、血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IL-12显著高于Hp未感染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和IL-10显著低于Hp未感染组(P<0.05);Hp感染组NAFLD及CA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显著高于Hp未感染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ALT、TBiL、TNF-α、IL-10、NAFLD和CA是影响受检者Hp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Spearman检验显示,Hp感染组和未感染组的NAFLD和CA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中老年人群Hp感染与NAFLD和CA具有较强的关联性,Hp的肝脏和心血管并发症应在临床实践中提高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非酒精性脂肪肝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中老年人
原文传递
中老年人群铁过载与膳食营养及生活方式关系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马秀婷 王燕 +1 位作者 贾茹 马爱国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7年第5期76-80,共5页
目的:分析中老年体检人群机体铁过载与膳食营养及生活方式的关系,为深入探讨铁过载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及疾病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抽取120例铁过载人群和183例铁营养状况正常人群进行营养健康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 目的:分析中老年体检人群机体铁过载与膳食营养及生活方式的关系,为深入探讨铁过载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及疾病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抽取120例铁过载人群和183例铁营养状况正常人群进行营养健康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生活方式以及膳食结构等。运用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铁过载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在研究的中老年人群中,病例组吸烟者(30.0%)、饮酒者(52.5%)、喜食红肉者(27.5%)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15.8%、33.3%、14.8%),而病例组饮茶者(54.2%)和运动锻炼者(47.5%)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65.5%和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比较2组饮食习惯发现病例组进食畜肉类频率高于对照组(Z=3.500,P<0.001),而进食杂粮、薯类、豆类及其制品、奶类及其制品、蛋类、蔬菜和水果的频率均低于对照组(Z值分别为3.911、2.664、3.255、2.335、2.089、5.791和6.689,P<0.05)。对以上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提示吸烟(OR=2.040,95%CI:1.057~3.935),每天进食畜肉类食物(OR=2.473,95%CI:1.368~4.469)是铁过载的独立危险因素;每天进食蔬菜(OR=0.240,95%CI:0.115~0.500),每天进食水果(OR=0.448,95%CI:0.245~0.819)是铁过载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中老年人群铁过载与膳食营养及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因此,中老年人群应做到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同时加强运动锻炼和形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预防和减少铁过载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人群 铁过载 膳食营养 生活方式
下载PDF
海口市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林雪娟 童靖怡 +1 位作者 邢艺 张大启 《华南预防医学》 2023年第6期739-742,共4页
目的对海口市≥40岁的常住人口进行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分析影响脑卒中高危人群检出的影响因素,为脑卒中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22年6—10月在海口市范围内采用分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海口市≥40岁的常住人口进行脑卒中高危人群筛... 目的对海口市≥40岁的常住人口进行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分析影响脑卒中高危人群检出的影响因素,为脑卒中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22年6—10月在海口市范围内采用分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海口市≥40岁的常住人口进行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采用描述性方法对脑卒中高危人群检出情况及危险因素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法对脑卒中高危人群检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筛查1680名居民,共检出356例脑卒中高危者,检出率为21.19%。脑卒中高危人群中各危险因素的比例依次为缺乏运动(74.16%)、血脂异常(73.60%)、超重或肥胖(58.15%)、高血压(55.06%)、吸烟(45.51%)、糖尿病(29.21%)、脑卒中家族史(10.39%)、心房颤动或瓣膜性心脏病(3.93%)。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男性(OR=1.375)、年龄(OR=1.031)、家庭月均收入<2000元(OR=2.101)、居住在城市(OR=1.610)是检出脑卒中高危的影响因素。结论海口市≥40岁居民脑卒中高危人群检出率较高,缺乏运动和血脂异常为该地区居民的最主要高危因素、低收入及居住地为城市是影响脑卒中高危人群检出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人群 脑卒中 心血管疾病 高危人群 筛查
原文传递
红肉摄入量对中老年人铁蛋白水平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吕建峰 贾茹 +3 位作者 马秀婷 王燕 刘冰 马爱国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6年第4期77-81,共5页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红肉的膳食摄入情况,分析红肉摄入量与血清铁蛋白水平的相关性,并研究红肉摄入与中老年人患铁过载的风险的关系。方法:以参加体检的年龄在40~85岁的515名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以血清铁蛋白作为铁营养状况指标,采用半...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红肉的膳食摄入情况,分析红肉摄入量与血清铁蛋白水平的相关性,并研究红肉摄入与中老年人患铁过载的风险的关系。方法:以参加体检的年龄在40~85岁的515名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以血清铁蛋白作为铁营养状况指标,采用半定量食物频率法进行膳食调查,将居民的红肉摄入量和铁蛋白含量作相关性分析,并对居民红肉的摄入频率与铁过载之间的风险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研究的中老年人群中,红肉摄入量与血清铁蛋白呈正相关。按四分位红肉摄入量为≤20.0g/d、20.0~42.9g/d、42.9~85.7g/d、〉85.7g/d分组,各组中老年人血清铁蛋白中位数分别为60.9、67.1、80.4、100.4μg/L。调整性别、年龄、BMI、吸烟、饮酒等多种混杂因素后,红肉每周摄入≥7次的中老年人群发生铁过载的风险显著高于每周摄入红肉≤4次的人群,OR为3.36(95%CI:1.18,9.55,P〈0.05)。结论:在中老年人群中,过量摄入红肉可增加机体发生铁过载的风险,个体膳食模式可能是高铁储量的重要调节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肉 中老年人 铁过载 血清铁蛋白
下载PDF
中老年人群腰围与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关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晓涛 刘星 +4 位作者 李秋云 杨春伟 刘秀荣 梁洁 吴寿岭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2-137,共6页
目的分析中老年人群腰围与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相关性。方法 2010年6月至2011年10月随机分层抽取唐山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40岁在职及离退休职工既往无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者为调查对象,共5852例,进行... 目的分析中老年人群腰围与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相关性。方法 2010年6月至2011年10月随机分层抽取唐山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40岁在职及离退休职工既往无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者为调查对象,共5852例,进行统一问卷调查、血液生化及动脉硬化监测,依据腰围四分位数将观察对象分为腰围第一分位(<80cm)、第二分位(80~<86cm)、第三分位(86~<93cm)和第四分位组(≥93cm),比较4组高baPWV(baPWV≥1400cm/s)的占比,并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腰围增加与高baPWV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1共有5221例纳入统计分析,其中男性3131人,女性2090人,年龄40~94(55.1±11.8)岁;2有3237例baPWV≥1400cm/s,占总人群的62.0%。腰围第一分位、第二分位、第三分位和第四分位组高baPWV占总人群的比例分别为46.9%、58.2%、66.6%和75.2%(趋势P值<0.01)。3影响高baPWV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吸烟、饮酒、高敏C反应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等混杂因素后,与第一分位组比较,第四分位组高baPWV的发生风险增加38%。结论随着腰围的增加,高baPWV占总人群的比例逐渐升高;中老年人群腰围≥93cm是高baPWV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围 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 中老年人群
原文传递
成都地区中老年人群GA参考值范围的建立 被引量:2
12
作者 吕艳 卢洁 +2 位作者 李毅 王路长 夏汝杰 《西部医学》 2016年第9期1313-1316,共4页
目的 建立并研究酶学检测糖化血清白蛋白(GA)的参考值范围,为临床研究与诊疗提供基础参考数据。方法 选取年龄在40~80年之间1 000例志愿者,各志愿者经检查符合纳入标准的共681例。按年龄分为4组,每组又以性别分为两个亚组。使用Lucica... 目的 建立并研究酶学检测糖化血清白蛋白(GA)的参考值范围,为临床研究与诊疗提供基础参考数据。方法 选取年龄在40~80年之间1 000例志愿者,各志愿者经检查符合纳入标准的共681例。按年龄分为4组,每组又以性别分为两个亚组。使用Lucica GA-L试剂盒检测入选志愿者的血清糖化白蛋白,并统计分析实验结果。结果681例志愿者的GA水平呈正态分布,95%的区间值为(13.2±2.58)%。其分布与年龄呈明显正相关(P〈0.05),与性别无关,同时还与体质指数(BMI)、甘油三脂(TG)呈负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HDL)、糖化血红蛋白(HbA1c)呈正相关。结论 成都地区中老年糖耐量正常人群GA的参考值范围为(10.67~15.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化血清白蛋白 参考值范围 中老年
下载PDF
三仁汤加味治疗湿热质血脂异常低中危中老年人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程勇 熊尚全 +1 位作者 陈海燕 黄文金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1年第6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三仁汤加味治疗湿热质血脂异常低中危中老年人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体检检出的血脂异常中老年人群进行风险评估和中医体质辨识,筛选出危险分层低中危且中医体质辨识结果为湿热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 目的探讨三仁汤加味治疗湿热质血脂异常低中危中老年人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体检检出的血脂异常中老年人群进行风险评估和中医体质辨识,筛选出危险分层低中危且中医体质辨识结果为湿热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三仁汤加味治疗,对照组采用中成药血脂康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脂、体重指数水平和湿热质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以及安全性指标。结果两组用药前后组内比较,TC、TG、LDL-C较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较前均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BMI较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BMI较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较前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只有身重困倦较前改善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中医治疗总有效率78.72%(37/47),优于对照组中医治疗总有效率56.25%(27/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仁汤加味对湿热质血脂异常低中危中老年人群有一定疗效,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异常 湿热质 三仁汤 中老年人群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上海市宝山区中老年居民卫生类报纸使用现状分析
14
作者 王路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18年第5期440-442,共3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宝山区中老年居民卫生类报纸使用现况,并分析其缺失原因,为今后科学完善相关卫生类报纸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家庭户,进行入户调查。结果1,000名居民中,835名近一年来未阅读过卫生类报纸,缺失率为83.5... 目的了解上海市宝山区中老年居民卫生类报纸使用现况,并分析其缺失原因,为今后科学完善相关卫生类报纸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家庭户,进行入户调查。结果1,000名居民中,835名近一年来未阅读过卫生类报纸,缺失率为83.5%。对于卫生类报纸使用缺失原因,38.8%选择了"看健康类电视节目",2.5%选择"看卫生类杂志或书籍"。不同年龄段人群在"字体太小看不清"这一使用缺失原因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文化程度人群在"不识字或看不懂"这一使用缺失原因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职业人群"看手机微信微博"选择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现有卫生类报纸应改善自身不足并尝试与新媒体合作,从而在宝山区中老年人群中实现长效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人群 卫生类报纸 使用缺失
下载PDF
北京门头沟区中老年人群脑卒中患病现状及危险因素 被引量:13
15
作者 周桂荣 刘爱萍 +3 位作者 叶纯 庄国良 宋丽君 杨会棉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20-423,共4页
目的 了解北京市门头沟区中老年人群脑卒中患病现状及危险因素,为脑卒中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在门头沟区6个乡镇18个自然村抽取的3 267名≥45岁中老年常住居民进行体格检查、颈部彩超检查和问卷调查。结果... 目的 了解北京市门头沟区中老年人群脑卒中患病现状及危险因素,为脑卒中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在门头沟区6个乡镇18个自然村抽取的3 267名≥45岁中老年常住居民进行体格检查、颈部彩超检查和问卷调查。结果 北京门头沟区中老年人群脑卒中患病率为10.9%,年龄标化患病率为11.2%,卒中复发率为21.6%,其中缺血性卒中占77.9%,出血性卒中占22.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静坐时间〉5 h/d(OR=1.550,95%CI=1.176~2.040)、有房颤(OR=1.098,95%CI=1.024~1.177)、糖尿病(OR=1.428,95%CI=1.065~1.913)、血脂异常(OR=1.734,95%CI=1.304~2.304)、高血压(OR=2.726,95%CI=1.973~3.766)为门头沟区中老年人群脑卒中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北京市门头沟区中老年人群脑卒中患病率较高,以缺血型为主;每天静坐时间较长、有房颤、糖尿病、血脂异常和高血压的中老年更易患脑卒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患病现状 危险因素 中老年人群
原文传递
上海地区中老年体检人群慢性病及共病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47
16
作者 王姣锋 王一倩 +3 位作者 保志军 张紫欢 赵超 黄一沁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16年第2期116-120,共5页
目的探讨中老年体检人群慢性病及共病患病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上海市某医院中老年体检者资料4 394份。分析体检者慢性病及共病的患病情况,采用X^2检验对性别、年龄与体质指数等慢性病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利用多分类Logistic回... 目的探讨中老年体检人群慢性病及共病患病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上海市某医院中老年体检者资料4 394份。分析体检者慢性病及共病的患病情况,采用X^2检验对性别、年龄与体质指数等慢性病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利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进行慢性病共病影响因素分析。结果体检人群中慢性病患病率为85.82%,患病率排名前5位的慢性病依次为高脂血症(52.50%)、高血压(39.03%)、高尿酸血症(30.41%)、脂肪肝(22.23%)和糖尿病(9.95%)。体检人群中34.21%患有一种慢性病,51.62%患有2种及以上慢性病。患有任2种慢性病为1421例(32.34%),最常见组合为高血压+高脂血症(20.39%);患有任3种慢性病为670例(15.25%),最常见组合为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5.69%)。多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以45~54(岁)组为对照,65岁及以上组患2种及以上慢性病风险较高(P=0.038),OR值为1.42(1.02~1.97)。以BMI正常组为对照,超重组和肥胖组患2种及以上慢性病的风险较高(P均<0.001),OR值分别为1.55(1.28~1.88)和1.90(1.39~2.60)。结论中老年居民慢性病及共病患病率较高,年龄偏大及超重或肥胖可能增加慢性病及其共病患病风险,应根据慢性病患病特点进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人 慢性病 共病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广西中老年男性人群艾滋病流行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8
17
作者 朱秋映 陈欢欢 +9 位作者 吴兴华 陈礼 陆华湘 周信娟 罗柳红 彭振仁 蓝光华 周月姣 阮玉华 沈智勇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06-1009,共4页
目的了解广西中老年男性人群艾滋病流行趋势,初步探索其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从《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中导出截至2015年12月31日定时统计数据,对新发现报告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 目的了解广西中老年男性人群艾滋病流行趋势,初步探索其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从《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中导出截至2015年12月31日定时统计数据,对新发现报告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年龄构成进行统计,同时对3个县(区)中老年嫖客专题调查数据和20岁及以上男性人群HIV抗体检测数据进行分析。采用PASW Statistics 18.0软件分析中老年男性人群艾滋病流行趋势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广西2006-2015年男性病例中50岁及以上病例从552例增长到了3 314例,占男性报告病例数的比例从15.7%增长到49.9%,呈现显著增长趋势(χ2=2 282.8,P<0.001)。3个县(区)共观察241 195名20岁及以上男性人群,HIV血清阳转率为4.35/万·人年(180/413 549)。男性人群HIV新发感染率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增高,60~69岁最高(11.51/万·人年)。3个县(区)共调查50岁及以上中老年嫖客1 276人,HIV阳性检出率为1.96%(25/1 276),知道HIV检测机构[比值比(OR)=0.36,95%可信区间(CI):0.15~0.86]是感染HIV的保护因素;使用过壮阳药(OR=4.74,95%CI:1.95~11.50)、离异/丧偶/分居(OR=3.67,95%CI:1.37~9.86)和最近1个月有过性行为(OR=6.42,95%CI:1.16~35.41)是感染HIV的危险因素。结论中老年男性特别是中老年嫖客是艾滋病传播的重点高危人群,中老年男性人群艾滋病流行已对广西艾滋病防控形成新的挑战,应针对性地采取新的防控策略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 中老年男性人群 嫖客
原文传递
我国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疾病经济负担分析 被引量:36
18
作者 冷瑶 李燕喃 邓晶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46-49,共4页
测算和分析我国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疾病经济负担。结果显示:我国中老年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5.139%,人均疾病经济负担为9 594.1元/年,人群疾病经济负担总量为2 598.6亿元/年,占同年GDP的0.38%;糖尿病患者的疾病经济负担随着合并症种数的... 测算和分析我国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疾病经济负担。结果显示:我国中老年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5.139%,人均疾病经济负担为9 594.1元/年,人群疾病经济负担总量为2 598.6亿元/年,占同年GDP的0.38%;糖尿病患者的疾病经济负担随着合并症种数的增多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人群 糖尿病 疾病经济负担
下载PDF
中老年人群中心性肥胖与多种慢性病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33
19
作者 曹志 程杨杨 +4 位作者 李书 杨洪喜 孙俐 张馨予 王耀刚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1-84,88,共5页
目的探究中老年人群中心性肥胖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和脑卒中的风险关联及其性别差异,为慢性病高危人群筛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采用多阶段分层概率抽样方法抽取全国28个... 目的探究中老年人群中心性肥胖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和脑卒中的风险关联及其性别差异,为慢性病高危人群筛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采用多阶段分层概率抽样方法抽取全国28个省(直辖市)150个县(区)450个村(社区)中45岁及以上的居民。收集社会人口学特征、体格检查、健康状况、生活方式和健康行为等相关数据,最终纳入有效样本14 361名。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14 361名研究对象中,中心性肥胖患者6 933例,患病率为48.3%,女性中心性肥胖患病率(57.6%)高于男性(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调整所有混杂因素后,中心性肥胖与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的关联均有统计学意义[OR值分别为1.35(95%CI:1.21~1.51)、1.47(95%CI:1.24~1.75)和1.39(95%CI:1.20~1.60),P<0.01],而中心性肥胖与心脏病、脑卒中的关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和女性中心性肥胖与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的关联也均有统计学意义[男性OR值分别为1.37(95%CI:1.15~1.62)、1.38(95%CI:1.11~1.72)和1.82(95%CI:1.38~2.40);女性OR值分别为1.33(95%CI:1.14~1.54)、1.34(95%CI:1.11~1.62)和1.26(95%CI:1.01~1.58),P<0.05,P<0.01],而与心脏病和脑卒中的关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性肥胖与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具有关联性,女性中心性肥胖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需针对高危人群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降低心脑血管和代谢性疾病的患病率,实现慢性病精准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肥胖 慢性病 中老年人
原文传递
中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的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7
20
作者 谭利明 陈露 +3 位作者 龙鸣燕 符昌艳 周璐璐 张天成 《预防医学》 2019年第3期236-241,245,共7页
目的了解我国45岁及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中老年人群高血压提供依据。方法从CHARLS数据库中2015年调查的30个省(市、自治区)抽取150个县(市、区),再采用概率比例规模抽样法从各县(市、区)中抽取3个村... 目的了解我国45岁及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中老年人群高血压提供依据。方法从CHARLS数据库中2015年调查的30个省(市、自治区)抽取150个县(市、区),再采用概率比例规模抽样法从各县(市、区)中抽取3个村(居委会),并从各村(居委会)随机抽取80户家庭≥45岁居民的健康资料进行分析。以省级作为空间分析单位,以中国省界矢量地图作为基础地图,采用Geoda和ArcGIS 10.2软件对各省(市、自治区)进行高血压患病及影响因素的空间分析。结果共纳入28个省(市、自治区) 14 880名中老年人的健康资料,其中高血压4 203例,占28.25%;高血压前期5 408例,占36.34%。局部空间分析显示,高血压患者的聚集区域主要在中国东北部和东部。空间回归分析显示,男性、高龄老人和超重是高血压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均P<0.05),且存在空间分布差异性,分别对中国中部,北部和东北部,以及东部和北部地区危险更大。结论男性、高龄老人和超重是我国中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我国高血压重点防控区域在中国东部、东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人 高血压 空间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