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岸田政府中东外交的特点
1
作者 束必铨 《现代国际关系》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6-61,134,135,共18页
由于能源供应安全日益重要、大国战略竞争回归,日本岸田文雄政府提出“新时代现实主义”外交,加快国家安全战略的调整,并且开始调整中东外交。岸田政府的中东外交体现出重视能源转型与高科技合作、追求中东市场的高收益、强调维护“基... 由于能源供应安全日益重要、大国战略竞争回归,日本岸田文雄政府提出“新时代现实主义”外交,加快国家安全战略的调整,并且开始调整中东外交。岸田政府的中东外交体现出重视能源转型与高科技合作、追求中东市场的高收益、强调维护“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三大特点。这主要源于国际能源格局变化、中东地区市场前景广阔和抢占国际秩序有利地位的驱动,突出日本“本国利益优先”的特质。岸田政府的中东外交充斥着权力政治、零和博弈与大国对抗的思维逻辑,服务于日本牵制中俄影响力增强、协助美国维系中东秩序主导性地位及追求政治大国地位等地缘战略目标。岸田政府中东外交的成效有限,且主要集中在能源领域,今后仍然会面临诸多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中东外交 能源安全 国际秩序
原文传递
供需视角下中国成功调停沙伊冲突相关问题分析
2
作者 马小东 《国际关系研究》 2023年第6期81-101,M0006,M0007,共23页
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参与中东地区冲突调停。成功调停沙伊矛盾是新时期中国中东调停外交最重要的成果之一。调停供需理论认为有效调停能否发生取决于冲突的性质和阶段是否适合调停、争端方是否亟需调停以及第三方是否愿意提供调停等... 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参与中东地区冲突调停。成功调停沙伊矛盾是新时期中国中东调停外交最重要的成果之一。调停供需理论认为有效调停能否发生取决于冲突的性质和阶段是否适合调停、争端方是否亟需调停以及第三方是否愿意提供调停等因素。推动沙伊两国和解的因素是多纬度的。首先,伊拉克战争后沙伊双方从未爆发过直接军事冲突,代理人战争始终是双方相互竞争的主要方式,这有利于双方在合适的时机缓和关系。其次,中东地缘政治新变化为沙伊和解提供契机,美国在中东持续战略收缩,地区国家自主能动性增强,中东地区安全秩序构建越来越依赖于地区大国互动,沙特等国安全理念发生转变,开始追求多元安全和自主安全。“后阿拉伯之春”时代,缓和与合作已成为地区国家关系主旋律。再次,沙特和伊朗都亟需第三方调停帮助两国缓和关系,沙特需要稳定的安全环境专注于国内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伊朗需借助与沙特缓和对内稳定社会经济,对外打破西方封锁孤立。选择中国为最终调停人是因为双方都相信中国有能力保证对方的政治承诺落地,都有意将中国引入中东安全体系,对冲美国对中东安全的霸权影响,都期望进一步加深对华关系。中国愿意提供调停是因为中国既可以从和平的中东获益,也能在中东推行中国的和平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停供需 调停外交 大国调停 中东外交 中国中东调停
原文传递
伊斯兰教与韩国的中东外交 被引量:4
3
作者 钮松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2010年第3期27-34,共8页
韩国伊斯兰教因朝鲜战争中土耳其军队参战之故而正式重新传入,历经50余年的发展历程。韩国伊斯兰教在成立合法组织、修建遍布全国的清真寺、完成朝觐功课、翻译韩文《古兰经》以及成立伊斯兰经学院等方面著有成绩,穆斯林人数也有相当数... 韩国伊斯兰教因朝鲜战争中土耳其军队参战之故而正式重新传入,历经50余年的发展历程。韩国伊斯兰教在成立合法组织、修建遍布全国的清真寺、完成朝觐功课、翻译韩文《古兰经》以及成立伊斯兰经学院等方面著有成绩,穆斯林人数也有相当数量的增长。韩国中东外交也自1957年因与土耳其建交而开启,韩国主要在中东开展了经济、国际贡献①以及文化等领域外交,在中东地区已具一定的影响力。韩国伊斯兰教团体对于韩国的中东外交在不同层面多有参与,对于官方的中东外交是一种有力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与中东 伊斯兰教 东亚穆斯林 中东外交
下载PDF
中国在中东:话语与现实 被引量:4
4
作者 李伟建 《西亚非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19,共17页
自党的十八大后正式提出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道路以来,从"探索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到"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再到"积极推动构建新型伙伴关系",中国的大国外交话语有了明显的递进式转换... 自党的十八大后正式提出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道路以来,从"探索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到"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再到"积极推动构建新型伙伴关系",中国的大国外交话语有了明显的递进式转换。其特点是:中国特色越来越鲜明,战略目标越来越明确,话语塑造越来越主动。由此,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理念为核心的中国外交国际话语体系已经被清晰地构建起来,中东外交话语构建也被推上了中国外交的议事日程。中东在持续多年动乱之后,"由乱而治"理应成为中东国家的当务之急,但中东近期发生的沙特等国与卡塔尔的断交风波,再次印证了中东地区地缘政治及宗教文化关系的复杂性,也反映出地区一些国家依然未能改变陈旧的地缘政治和教派博弈思想观念,以至于难以走出稳定和发展困境。中国未来要在中东发挥更大作用,必然要在促进地区和平发展上着力,这也更加凸显了加快构建中国中东外交话语的重要性。中国的中东外交话语构建必须体现中国的外交理念,始终坚持将和平与发展作为中国中东外交的话语核心,同时要将其与本地区国家普遍关心的现实问题辩证地关联起来,最终目标是要促进地区各国转变思路和观念,摒弃消极负面的博弈冲突意识,形成积极合作,共同发展的地区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国外交 话语转换 中东外交 话语构建
原文传递
试析复合相互依赖视角下日本与沙特的关系
5
作者 华佳丽 庞中鹏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10期25-29,共5页
新自由主义大师罗伯特·基欧汉与约瑟夫·奈通过对现实主义假设的批驳,创造性地提出了“复合相互依赖”模式假说。鉴于日本与沙特阿拉伯两国间多渠道的交往、问题的无等级之分以及军事力量次重要作用的特征,可尝试运用不对称的... 新自由主义大师罗伯特·基欧汉与约瑟夫·奈通过对现实主义假设的批驳,创造性地提出了“复合相互依赖”模式假说。鉴于日本与沙特阿拉伯两国间多渠道的交往、问题的无等级之分以及军事力量次重要作用的特征,可尝试运用不对称的复合相互依赖解释日沙关系的逻辑。两国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可通过“敏感性”和“脆弱性”这两个变量在能源、经贸和政治领域的强弱加以衡量。这有助于理解日沙关系的现状、分析未来日本对沙特乃至整个中东地区外交战略的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沙关系 复合相互依赖 日本外交 中东外交 能源外交
下载PDF
博弈1971: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与中国中东建交新突破的双向互动 被引量:1
6
作者 钮松 胡丹妮 《复旦国际关系评论》 2022年第2期300-329,共30页
本文着眼于1971年这一关键时间节点,并从第26届联大的具体投票机制出发,认为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与中国中东建交新突破之间是一种双向互动关系,即呈现“建(复)交——恢复合法席位——建交”的推进局面。具体而言:以1971年新中国恢复在联... 本文着眼于1971年这一关键时间节点,并从第26届联大的具体投票机制出发,认为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与中国中东建交新突破之间是一种双向互动关系,即呈现“建(复)交——恢复合法席位——建交”的推进局面。具体而言:以1971年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为分水岭,当年中东四国与新中国建(复)交增加的赞成票数量与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之间具有因果关联,而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与当年11—12月中东两国与新中国建交之间也具有因果关联。此外,第26届联大投票前加入联合国的中东三国和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后旋即在年内与新中国建交的中东两国,除阿曼缺席投票外,均在联大投票中以弃权票的方式支持中国。这种双向互动,是新中国提升国际合法性的两条路径,即谋求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与全力增加建交国数量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 国际合法性 联合国合法席位 中东外交 中美关系
原文传递
日美同盟变局:表现与趋向
7
作者 吕耀东 《美国问题研究》 2020年第1期43-54,172,共13页
日美同盟因为各自利益得以维持,但却因各自利益诉求不同而横生变局。60年前的《日美安全保障条约》显然不适应时过境迁的国际环境和国际格局变动,日美同盟内部结构性调整体现出双方不同的政策诉求。美方要求日方多出钱、多出力的要求,... 日美同盟因为各自利益得以维持,但却因各自利益诉求不同而横生变局。60年前的《日美安全保障条约》显然不适应时过境迁的国际环境和国际格局变动,日美同盟内部结构性调整体现出双方不同的政策诉求。美方要求日方多出钱、多出力的要求,正是日方谋求日美同盟对等性的充分理由。日美同盟连带的日美经贸问题、日俄和平条约缔结谈判问题,以及日本对于美伊关系的政策变化,预示着日美同盟内部的结构性变化在所难免。日美同盟对等性的问题成为日美双方无法回避的议题。未来日美同盟的结构性变局,不仅深刻影响日美双边关系,也将是亚太地区政治、经济和安全环境的重大变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美同盟 经济外交 大国关系 中东外交
原文传递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的中东外交与日英关系
8
作者 姚锦祥 《日本研究》 2021年第4期79-88,共10页
本文旨在探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的中东外交及日英关系变迁。这一时期日本的中东外交可分为三个阶段:1918年至1932年为开拓期,以推进“贸易通商”为核心,协助日本在一战后完成经济复苏;1933年至1936年为调整期,随着英国对日本的疑虑上... 本文旨在探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的中东外交及日英关系变迁。这一时期日本的中东外交可分为三个阶段:1918年至1932年为开拓期,以推进“贸易通商”为核心,协助日本在一战后完成经济复苏;1933年至1936年为调整期,随着英国对日本的疑虑上升,在中东陆续推出经济反制政策,应对“经济竞争”开始成为日本中东外交的主线;1937年至1939年为突变期,随着集团经济和大国对抗时代来临,日本与中东的贸易空间急剧收缩,开始更多关注如何利用中东扩大其“战略安全”利益。这二十年日本中东外交的转变,既体现出日本对中东需求的变化,也客观反映出日英关系“合作-竞争-对抗”的发展轨迹。日英不仅在远东存在尖锐矛盾,在英国视为禁脔的中东也暴发利益冲突,这加速了两国关系的质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外交中心主义 战略安全 中东外交 日英关系
下载PDF
论新时期中国在中东的柔性军事存在 被引量:17
9
作者 孙德刚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29,155,共26页
中国对中东的能源、投资和贸易依存度远超过西方大国,却是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唯一未在中东部署军事基地的域外大国。本文从地缘政治主导型与地缘经济主导型二分法出发,认为西方大国在中东奉行地缘政治主导型战略,谋求政治主导权、... 中国对中东的能源、投资和贸易依存度远超过西方大国,却是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唯一未在中东部署军事基地的域外大国。本文从地缘政治主导型与地缘经济主导型二分法出发,认为西方大国在中东奉行地缘政治主导型战略,谋求政治主导权、反恐、防扩散、拓展民主、保卫盟友、维护侨民和能源供应安全等利益,其海外利益具有复合性,因而部署军事基地;中国在中东奉行地缘经济主导型战略,谋求扩大能源、投资和贸易合作,其海外利益具有单一性,因而部署柔性军事存在。中国在中东的柔性军事存在包括亚丁湾护航编队、后勤补给基地、联合国维和部队、海外军事代表处与开展军事培训项目等形式,既奉行不干涉他国内政、不在海外部署军事基地的基本原则,又参与中东地区治理和保护海外现实利益。未来,西方大国在中东的军事基地与新兴大国在中东的柔性军事存在将长期并存;西方军事强国主导的地缘政治权力中心与亚洲经济强国主导的地缘经济权力中心将共同构成中东的二元权力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基地 柔性军事存在 中国中东外交 海外利益 中东安全治理
原文传递
“一带一路”视域下的中国中东外交:传承与担当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猛 《西亚非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1-41,共21页
2012年以来的中国中东外交发生了深刻变革,集中地体现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逐步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是新时期全球发展合作的中国方案。推动"一带一路"倡议有效落地中东,既是现阶段中国与中东国家发... 2012年以来的中国中东外交发生了深刻变革,集中地体现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逐步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是新时期全球发展合作的中国方案。推动"一带一路"倡议有效落地中东,既是现阶段中国与中东国家发展合作的主要任务和责任担当,也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同时推进了中国中东外交的稳步成长。中阿合作论坛和"一带一路"已经成为中国中东外交的两个重要多边对话与合作平台。未来,中国中东外交需要更精细的中层战略支撑国家外交大战略,也应该汲取欧美国家参与中东事务的经验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中东外交 “一带一路” 中阿合作论坛 命运共同体 能源利益
原文传递
以发展促和平:中国参与中东安全事务的理念创新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11
11
作者 孙德刚 张丹丹 《国际展望》 CSSCI 2019年第6期109-129,154,155,共23页
中东是全球安全问题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中东地区的冲突解决主要有三种路径——“以实力促和平”“以民主促和平”和“以发展促和平”。“以发展促和平”强调“发展赤字”是引发冲突的主要根源,经济社会发展有助于维护国家稳定、化解社会... 中东是全球安全问题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中东地区的冲突解决主要有三种路径——“以实力促和平”“以民主促和平”和“以发展促和平”。“以发展促和平”强调“发展赤字”是引发冲突的主要根源,经济社会发展有助于维护国家稳定、化解社会矛盾和推动地区冲突解决,从而在国家和地区层面上将发展带来的经济红利转化为安全红利。该理念倡导发展与和平的联动性、“输血”与“造血”的两重性、短期目标与中长期目标的渐进性。中国在中东“以发展促和平”的实践分为国家和地区两个维度。在国家层面,中国主张尊重中东国家的发展权,以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项目为抓手,通过发展援助等增强对象国治理能力;在地区层面,中国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平台,促进区域设施联通,建立利益共同体,逐步实现地区和平。“以发展促和平”理念基于改革开放40年治国理政经验的总结,是中国参与中东安全事务的重要方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发展促和平 安全观 中国中东外交 安全事务 全球治理
下载PDF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落户阿拉伯世界的机遇与风险 被引量:8
12
作者 孙德刚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7-29,共13页
卫星导航系统是大国硬实力的重要标志,是科技外交的载体。新时期,大国在卫星导航系统领域已经形成了"一超"(美国的GPS系统)、"多强"(欧盟的伽利略、俄罗斯的格洛纳斯与中国的北斗系统)和"多中心"(印度区... 卫星导航系统是大国硬实力的重要标志,是科技外交的载体。新时期,大国在卫星导航系统领域已经形成了"一超"(美国的GPS系统)、"多强"(欧盟的伽利略、俄罗斯的格洛纳斯与中国的北斗系统)和"多中心"(印度区域导航卫星系统和日本准天顶卫星导航系统)的格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阿拉伯世界的推广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深化中国与阿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互联互通"的重要举措,也是北斗系统"走出去"战略和未来十年加快全球布局的重要一步。北斗系统落户阿拉伯世界涉及安全、政治、经济和技术等四个维度的问题,其在阿拉伯世界推广面临政治风险、安全风险、法律风险和社会文化风险等四类挑战。北斗系统在阿拉伯世界的推广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海湾地区、东地中海地区和北非地区应分别确立支点国家,通过支点国家形成示范与辐射效应,为今后北斗系统全面打开中东和非洲市场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盟 科技外交 中阿关系 卫星导航系统 中国中东外交
下载PDF
中国中东外交战略构建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伟建 《阿拉伯世界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16,118,共14页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6年初的首次中东之行,开启了中国与中东关系的新篇章。本文基于对当前中东地区形势变化及其趋势的分析,结合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发展战略,提出构建中国中东外交战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就其内涵、目标、重点和实践...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6年初的首次中东之行,开启了中国与中东关系的新篇章。本文基于对当前中东地区形势变化及其趋势的分析,结合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发展战略,提出构建中国中东外交战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就其内涵、目标、重点和实践路径进行了思考。本文认为,中国中东外交战略的核心理念应是:传承友谊共识,加强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坚持公平正义,促进稳定和平;主要目标是:提升与中东国家的全面合作,拓展中国在中东的国家利益,增强中国在中东的战略存在,使中国在中东"政治上更有影响力、经济上更有竞争力、形象上更有亲和力、道义更有感召力";基本思路是:顺势而为,谋事而动,积极进取,稳步推进,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主动塑造有利于各国发展的地区环境及中国与中东国家的新型关系,在建设性参与中寻找发展机遇,在加强经济合作的基础上累积政治共识,在积极维护地区稳定和推动地区和平的过程中提升话语权和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中东外交 外交战略构建 “一带一路”建设
下载PDF
整体对接:论中国与沙特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被引量:7
14
作者 孙德刚 王亚庆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8-54,158,159,共29页
沙特油气资源丰富,具有资金和区位优势;中国人力资源丰富,具有技术和市场优势。中国与沙特建交30年来,两国超越意识形态差异,经历了能源合作伙伴、战略性友好伙伴和全面战略伙伴三个阶段,形成相互依存的整体合作关系。中国“一带一路”... 沙特油气资源丰富,具有资金和区位优势;中国人力资源丰富,具有技术和市场优势。中国与沙特建交30年来,两国超越意识形态差异,经历了能源合作伙伴、战略性友好伙伴和全面战略伙伴三个阶段,形成相互依存的整体合作关系。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沙特“2030愿景”目标契合,两国合作受第四次工业革命、中东地缘政治剧烈变动和中沙优势互补等因素影响,具有顶层设计、全球布局、机制对接和多维合作的特点。展望未来,中沙关系的发展需处理好“中国—美国—沙特”大三角和“中国—伊朗—沙特”小三角的关系,统筹旧平台与新机制,加强中沙治国理政经验的交流。中沙整体合作促进了东亚与西亚的互联互通,有助于亚洲大国探索符合各自国情的现代化道路,进而增强亚洲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与沙特 整体合作 中国中东外交 新兴大国
下载PDF
中国参与中东地区卫生治理的多视角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文少彪 朱杰进 《阿拉伯世界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5-62,119,共18页
中国参与中东地区的卫生治理以医疗援助为主要形式,迄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中国对阿拉伯国家的医疗援助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中阿关系的发展,也是中国与阿拉伯国家"民心相通"的历史基础所在。21世纪初以来,尤其是在中东综合... 中国参与中东地区的卫生治理以医疗援助为主要形式,迄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中国对阿拉伯国家的医疗援助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中阿关系的发展,也是中国与阿拉伯国家"民心相通"的历史基础所在。21世纪初以来,尤其是在中东综合呼吸症大范围爆发和中东难民危机升级后,中国对中东传统意义上"点对点"式的医疗援助模式,已不能适应全球化时代出现的中东地区公共卫生治理的新要求。中东卫生治理的全球性关联及其带来的非传统安全效应,已经对中国参与中东卫生治理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更加凸显中国参与中东卫生治理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治理 卫生治理 医疗援助 中国中东外交 国家形象
下载PDF
全球安全秩序重塑与中国的中东安全治理
16
作者 唐永胜 余国庆 +1 位作者 刘胜湘 余建华 《西亚非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6,159,共25页
当前,国际局势变乱交织,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全球安全形势错综复杂,全球和地区安全问题持续增多,进入深度变迁的重要阶段。中东地区作为全球安全体系的重要一环,正处于世界与地区内外双重变局同步交织、叠加激荡的历史转折进程中,安全形... 当前,国际局势变乱交织,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全球安全形势错综复杂,全球和地区安全问题持续增多,进入深度变迁的重要阶段。中东地区作为全球安全体系的重要一环,正处于世界与地区内外双重变局同步交织、叠加激荡的历史转折进程中,安全形势出现了诸多新变化,同时也面临新挑战,尤其是新一轮巴以冲突推高了中东安全风险,对地区乃至全球安全秩序重塑提出了迫切要求。域外大国基于不同目的与手段介入中东安全事务,对中东安全治理产生了不同影响:美国和英国通过制裁、干涉和军事打击等手段干预中东安全事务,对地区安全秩序具有破坏性作用;法国和德国基于防范中东安全影响外溢考虑,分别采用政治手段和平衡政策加以应对;俄罗斯逐渐巩固其在中东地区的存在,显示其独特作用。中国积极参与中东安全治理合作,以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为引领,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推动中东地区的和解潮,为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举世瞩目的中国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秩序 中东安全 中国的中东外交 全球安全倡议 安全合作 安全治理
原文传递
国际体系转型与新时期大国在中东的准联盟外交 被引量:4
17
作者 孙德刚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2009年第6期18-25,共8页
二战爆发前,英、法、美、日等列强形成了多极格局,其中英法在中东开展了殖民外交,其本质是掠夺;二战后,美苏超级大国形成了两极格局,开展了联盟外交,其本质是控制;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一超多强格局"向"后一超多强格局&q... 二战爆发前,英、法、美、日等列强形成了多极格局,其中英法在中东开展了殖民外交,其本质是掠夺;二战后,美苏超级大国形成了两极格局,开展了联盟外交,其本质是控制;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一超多强格局"向"后一超多强格局"演变,以美、俄、欧和日本为代表的大国和大国集团在中东谋求扩大军事影响,开展准联盟外交,其本质是维护军事安全。以中国为代表的转型国家也在中东开展准联盟外交,但主张在平等协商和共同繁荣的基础上应对共同发展问题,其本质是维护民生,中阿合作论坛、中国同埃及、沙特和苏丹等核心大国的双边合作机制以及中东热点问题解决机制是中国开展中东准联盟外交的三个主要平台。新时期大国在中东的准联盟外交是国际体系转型的必然结果,中东安全体系多元化、经济相互依赖和大国身份转变使大国在中东的准联盟外交各具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体系转型 大国关系 准联盟外交 军事基地 中国中东外交
下载PDF
伊朗核问题与中国中东外交 被引量:5
18
作者 华黎明 《阿拉伯世界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16,共13页
21世纪以来,伊朗核问题就成为世界政治中的重要问题,并牵动中美关系的神经。受国家利益的影响,中美之间在伊朗核问题上的博弈十分复杂。直到2013年,美伊关系有了突破,二者结束了长达34年的僵局,展开对话。伊朗核问题的突破进展以及中东... 21世纪以来,伊朗核问题就成为世界政治中的重要问题,并牵动中美关系的神经。受国家利益的影响,中美之间在伊朗核问题上的博弈十分复杂。直到2013年,美伊关系有了突破,二者结束了长达34年的僵局,展开对话。伊朗核问题的突破进展以及中东复杂的政治剧变,给中国的中东外交同时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本文认为,未来十年中,中东地区的主线依然是动荡,中国要积极参与中东事务,有所担当,才能树立大国的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朗核问题 美伊关系 中国中东外交
下载PDF
中国参与中东地区卫生治理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汤蓓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0-31,118,共13页
公共卫生问题与传统安全问题交织是中东地区卫生治理面临的特殊难题。近年来,卫生治理成为中国深化与中东国家社会领域务实合作中的重要内容。除了传统的外交利益之外,参与中东地区卫生治理受到维护中国海外利益、提升国际形象、推动健... 公共卫生问题与传统安全问题交织是中东地区卫生治理面临的特殊难题。近年来,卫生治理成为中国深化与中东国家社会领域务实合作中的重要内容。除了传统的外交利益之外,参与中东地区卫生治理受到维护中国海外利益、提升国际形象、推动健康产业发展等动力的驱动。在实践层面,中国参与中东地区卫生治理体现在三个层次:在安全状况较好的国家,中国除开展派遣医疗队等传统领域的合作外,还对地区性传染性疾病监控网络进行投资,政府合作之外的社会交流形式蓬勃发展;在冲突后国家,援建卫生基础设施是中国参与当地卫生治理的主要形式;在尚处于冲突中的国家,中国则依靠多边国际组织提供人道主义援助,间接参与卫生治理合作。总之,以不断深化的卫生合作促进地区综合安全,继而为中东外交提供政策工具,将是中国未来参与中东地区卫生治理的前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卫生 卫生治理 中东安全 中国中东外交
下载PDF
日美同盟视角下日本的中东外交——自主外交与同盟义务的矛盾与协调 被引量:3
20
作者 程蕴 《西亚非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2-118,158,159,共19页
如何既能发挥结盟的优势又能保持外交的自主性,是非对称性同盟中弱势一方经常面临的课题。战后日本中东外交的发展历程,向我们展示了三种不同情况下日本谋求自主外交与同盟义务兼容的典型案例。第一种情况是威胁情境下,弱势一方陷入被... 如何既能发挥结盟的优势又能保持外交的自主性,是非对称性同盟中弱势一方经常面临的课题。战后日本中东外交的发展历程,向我们展示了三种不同情况下日本谋求自主外交与同盟义务兼容的典型案例。第一种情况是威胁情境下,弱势一方陷入被牵连的恐惧。在这种情况下,日本通过议题分割和降低美国对其自主外交的敏感性,成功实现了二者的协调。第二种情况是在共同利益情境下,弱势一方采取搭便车的结盟政策。乍看起来这种模式下的自主外交与同盟义务似乎并不存在矛盾。但这一“借船出海”的方式并没有为日本在中东扩展影响力带来多少实质性帮助,反而使日本的自主外交面临被同盟义务吞噬的风险。第三种情况是在共同利益情境下,弱势一方采取主动寻求定义同盟战略的结盟政策。通过将“反恐战争”同盟调整为“公共产品提供者”同盟,日本虽然在短期内实现了自主外交与同盟义务的协调,但由于美国与伊朗矛盾的激化,这一方式是否能够持续还取决于后来政治家的外交手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的中东外交 非对称性同盟 自主外交 同盟义务 同盟战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