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5
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古汉语词汇研究综述
被引量:
39
1
作者
王云路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0-76,共7页
中古汉语主要指汉魏六朝时期的文献语言。中古汉语以其口语化的特色在汉语史研究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中古汉语研究,是上个世纪后半叶兴起的研究领域,同以往的零星研究相比,无论研究内容还是研究方法都不断拓展提高,出现了可喜的...
中古汉语主要指汉魏六朝时期的文献语言。中古汉语以其口语化的特色在汉语史研究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中古汉语研究,是上个世纪后半叶兴起的研究领域,同以往的零星研究相比,无论研究内容还是研究方法都不断拓展提高,出现了可喜的成果。但同时还有许多问题有待于讨论,如研究的深度与广度,研究的具体任务与方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汉语
文献语言
口语化
词汇
综述
汉魏六朝时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外族文化对中古汉语词汇的影响
被引量:
11
2
作者
王云路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6-73,共8页
汉魏六朝时期外族文化对汉民族的衣食住行乃至语言文化都产生了很大影响。汉语吸收外来词有音译、意译、音义兼顾3种主要方式。逐步汉化了的外来词应该从声音与意义上进行溯源。
关键词
外来词
中古汉语
词汇
外族文化
汉化
音译
意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古汉语副词“故”探微
被引量:
1
3
作者
高育花
《唐都学刊》
2002年第1期111-114,共4页
中古汉语副词“故”的用法比较复杂 ,既可表示肯定、测度等语气 ,还可表示“本来”、“特地”、“仍然”等情状方式。由于其本身所负载的非副词义项过多 ,副词义项的组合功能又不强 ,所以整个使用频率都偏低 。
关键词
中古汉语
副词
语法意义
"故"字
用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古新生疑问代词“如”、“若”、“若为”及其来源
被引量:
1
4
作者
刘开骅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35-39,共5页
“如”、“若”、“若为”是中古时期新生的疑问代词,文章描写、分析它们的语义类别和句法功能,并探讨其来源,认为“如”、“若”应当与“那”有一定关系,“若为”与“若何”较为接近,应当是受其类化而产生的。
关键词
中古汉语
疑问代词
“如”
“若”
“若为”
词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古汉语表示“沿着”的介词“寻”
被引量:
2
5
作者
吴波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6-7,30,共3页
中古汉语的新兴介词“寻”用来引进动作沿循的路线。本文论证了“寻”从表示“寻找、追寻”的动词转化为方所介词的虚化过程。
关键词
中古汉语
介词
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语史的分期与20世纪前的中古汉语词汇研究
被引量:
4
6
作者
董志翘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22-27,共6页
关于汉语史的分期,历来众说纷纭,主要原因是研究的视角不同,根据的材料不同。汉语史的分期,要考虑到语音、语法、词汇各个方面,过去忽视词汇的做法是不妥的。20世纪以前的中古词语研究成果大都体现在历代的字典辞书、注释材料及笔记札...
关于汉语史的分期,历来众说纷纭,主要原因是研究的视角不同,根据的材料不同。汉语史的分期,要考虑到语音、语法、词汇各个方面,过去忽视词汇的做法是不妥的。20世纪以前的中古词语研究成果大都体现在历代的字典辞书、注释材料及笔记札记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史
分期
中古汉语
词汇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苗瑶语古汉语借词的调类对应
被引量:
3
7
作者
谭晓平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8-124,共7页
苗瑶语中古汉语借词的调类与汉语有十分整齐的对应。类型相近的四声八调的声调格局,为苗汉之间调类对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声时代,苗瑶语借词者主要通过音强、音长特征感知借词,八调时代则在此基础上,借助清高浊低、清音浊流等特征匹...
苗瑶语中古汉语借词的调类与汉语有十分整齐的对应。类型相近的四声八调的声调格局,为苗汉之间调类对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声时代,苗瑶语借词者主要通过音强、音长特征感知借词,八调时代则在此基础上,借助清高浊低、清音浊流等特征匹配借词。近、现代,语音的发展变化搅乱了原来的平上去入的字,调类对应不复存在。借源语西南官话入声的失落、双音节借词的词重音导致借词音长、音强特征弱化,音高、调型成为匹配借词的主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瑶语
中古汉语
借词
调类
原文传递
论中古一、二等韵的音值
被引量:
3
8
作者
胡安顺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9-155,共17页
无论在现代汉语方言中,还是在古汉语的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宋代、元代以及明清时期,前、后低元音都没有构成对立的音位,其元音音位构型属于三角形系统。在中古汉语的域外译音以及汉语亲属语中,也未发现前、后低元音构成对立的现象...
无论在现代汉语方言中,还是在古汉语的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宋代、元代以及明清时期,前、后低元音都没有构成对立的音位,其元音音位构型属于三角形系统。在中古汉语的域外译音以及汉语亲属语中,也未发现前、后低元音构成对立的现象。据此推论,在中古的隋唐时期,汉语的前、后低元音也不会构成对立的音位,其元音音位构型同样属于三角形系统。在现代多数方言中,中古开口二等韵的多数字都没有介音,韵腹属于低元音或次低元音,甚或在有的方言中,所有开口二等字都没有介音。据此推论,二等韵在中古也不会有介音。前人或将中古某些一等韵的韵腹拟作后低元音ɑ或■,某些二等韵的韵腹拟作前低元音a,或拟二等韵有一个e或γ、■的介音,均不足信。在中古的隋唐时期,前、后低元音和汉语其他时期一样,只有音值的差别,没有音位的差别,因而不能用以区别不同的等属。低元音a、ɑ(或■)属同一个音位,是一等韵的韵腹。二等韵没有介音,其韵腹是次低元音ε、∝、∧、■、、a 之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汉语
一等韵
二等韵
韵腹
音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近三十年中古汉语量词研究述评
被引量:
2
9
作者
黎洁琼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5期131-136,共6页
量词的迅速发展是中古时期典型的语法现象之一。对中古量词最早的系统研究是刘世儒20世纪60年代发表的系统论著。近三十年来,研究的方向和角度更加多样化。其中有对专著的研究,有对量词小类的研究,也有对单个量词的探讨,取得了较大的成...
量词的迅速发展是中古时期典型的语法现象之一。对中古量词最早的系统研究是刘世儒20世纪60年代发表的系统论著。近三十年来,研究的方向和角度更加多样化。其中有对专著的研究,有对量词小类的研究,也有对单个量词的探讨,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在此同时,也存在着综合比较的不够和概念上的模糊等等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汉语
量词
刘世儒
《百年来古汉语量词研究述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古汉语的语气副词“其”
被引量:
2
10
作者
栗学英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97-102,共6页
"其"是古代汉语中的一个常用虚词,语气副词是"其"的主要功能之一。对中古汉语八部语料中的语气副词"其"进行了穷尽性考察后发现,"其"可以表示推测判断、反诘、命令或对听话者的希望、疑问、决...
"其"是古代汉语中的一个常用虚词,语气副词是"其"的主要功能之一。对中古汉语八部语料中的语气副词"其"进行了穷尽性考察后发现,"其"可以表示推测判断、反诘、命令或对听话者的希望、疑问、决心或愿望等五种语气,其中表示命令、希望等祈使语气的用法占据一半以上,与上古时期主要表示推测判断语气有所不同。表示命令或希望等祈使语气的"其"主要用于诏令、策命、册封、终制、移檄等公文中,句子大多无主语,无句尾语气词,命令语气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汉语
语气副词
其
祈使语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中古选择关联词“为”、“为是”、“是”及其来源
被引量:
2
11
作者
刘开骅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112-116,共5页
“为”、“为是”、“是”为中古时期新生的选择问句关联词,它们的产生与运用显示了汉语选择问句在这一时期有了新的发展。本文描写、分析这几个关联词在中古汉语的使用情况,并探讨了它们的历史来源,勾画出它们的发展脉络。
关键词
中古汉语
选择问句
关联词
为
为是
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宋书》中时代特色语词试说
12
作者
万久富
徐梦婷
《中国训诂学报》
2022年第1期78-90,共13页
东汉至西晋为中古汉语早期,东晋、南北朝为中古汉语中期,隋至中唐为中古汉语后期。时代特色语词是某个历史时期所特有的被显明地打上时代社会生活印记的词和短语。《宋书》中的时代特色语词,是中古汉语中期语言的个性标签,需要系统地挖...
东汉至西晋为中古汉语早期,东晋、南北朝为中古汉语中期,隋至中唐为中古汉语后期。时代特色语词是某个历史时期所特有的被显明地打上时代社会生活印记的词和短语。《宋书》中的时代特色语词,是中古汉语中期语言的个性标签,需要系统地挖掘整理。《宋书》时代特色语词有“出”“部”“详”“虽复”“谈义”“道人”“不办”“骆驿继发”“摩勒”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汉语
《宋书》
时代特色语词
新词新义
原文传递
中古汉语双音节“×来”式时间语词再考察
被引量:
1
13
作者
何亮
《励耘语言学刊》
CSSCI
2015年第1期116-128,共13页
中古时期双音节"×来"式时间语词有三种类型。"未然性副词成分+来"体现"时间在动"的强势时间认知方式,"来"的位移义具体实在。"起点性表时成分×+来"源自"自×以来"格式,体现"观察者在动"的时间认知方式,...
中古时期双音节"×来"式时间语词有三种类型。"未然性副词成分+来"体现"时间在动"的强势时间认知方式,"来"的位移义具体实在。"起点性表时成分×+来"源自"自×以来"格式,体现"观察者在动"的时间认知方式,"来"获得时段标志意义。"显性时间义成分+来"出现于"来"发展为词缀之后。只有×是泛指性过去义时间成分时,"起点性表时成分×+来"才能固化成词,"来"才具备词缀化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汉语
时间语词
×来
词缀
词汇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北朝时期的反复问句
14
作者
徐英
赵纯凤
《历史语言学研究》
2022年第2期117-130,共14页
本文以南北朝时期的反复问句为着眼点,结合现代方言,描写此期反复问句的三种类型:VP-Neg式和VP-X-Neg式,以及使用新兴语气副词的Adv-VP-Neg式,统计出它们各自的使用情况。发现南北朝反复问句存在南北地域差异:北朝中土文献的“VP否”出...
本文以南北朝时期的反复问句为着眼点,结合现代方言,描写此期反复问句的三种类型:VP-Neg式和VP-X-Neg式,以及使用新兴语气副词的Adv-VP-Neg式,统计出它们各自的使用情况。发现南北朝反复问句存在南北地域差异:北朝中土文献的“VP否”出现频度稍高;北朝的VPX-Neg的形式单一,只有“VP以不”,而南朝有“VP以不”“VP与不”“VP与无”等三种不同形式。从此期文献来看,南北朝大部分VP-Neg式句末的否定词没有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汉语
南北朝
反复问句
句法
原文传递
中古汉语副词“相将”的词化机制探究
被引量:
1
15
作者
常志伟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85-88,共4页
在上古汉语中,"相将"常以一个偏正短语的身份出现,"相"是副词,"将"为动词,两者之间为状中关系。到中古时期,衍生出了三种副词用法:作情态副词,表"相继";作范围副词,表示"一起";作时...
在上古汉语中,"相将"常以一个偏正短语的身份出现,"相"是副词,"将"为动词,两者之间为状中关系。到中古时期,衍生出了三种副词用法:作情态副词,表"相继";作范围副词,表示"一起";作时间副词,表示"将要"。前两种副词用法的产生主要源于人们对"相将"所处的句法结构重新分析,韵律节奏的影响和语义指向的变化。时间副词用法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主语的单数化而使"相"的副词义消失,成为一个只起凑足音节作用的衬音词,这时只凸显"将"的副词义,造成其语义只指向其后的动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词
相将
词化机制
中古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早期汉译佛经与中古汉语词语溯源
16
作者
曹小云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26-29,共4页
探求词语或词语的某义项最早出现时代,是历史词汇学的一项重要工作。"弊恶"、"臂钏"等词、"开拓"、"壮年"等词的某些义项,早期汉译佛经中已屡见用例;"晨朝"、"迁变"等还...
探求词语或词语的某义项最早出现时代,是历史词汇学的一项重要工作。"弊恶"、"臂钏"等词、"开拓"、"壮年"等词的某些义项,早期汉译佛经中已屡见用例;"晨朝"、"迁变"等还同时见于南北朝时的中土文献。这些词语《汉语大词典》引例均嫌晚,探讨这些词语的较早用例,可以为中古汉语词汇史研究提供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译佛经
《汉语大词典》
中古汉语
词语溯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古汉语人物容貌“美丑”类词语探析
17
作者
宋闻兵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4年第1期52-55,80,共5页
中古汉语人物容貌"美丑"类词语构成极为丰富。通过对其中核心词语"美、好、丑、恶"所作的定量分析以及对词语反义组合、同义聚合关系的历时演变研究,可以揭示这一组词语在中古时期基本的使用情况并有助于准确把握...
中古汉语人物容貌"美丑"类词语构成极为丰富。通过对其中核心词语"美、好、丑、恶"所作的定量分析以及对词语反义组合、同义聚合关系的历时演变研究,可以揭示这一组词语在中古时期基本的使用情况并有助于准确把握词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汉语
人物容貌
美
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赤松子章历》量词研究
18
作者
鹿方舟
刘祖国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33-37,共5页
《赤松子章历》是南北朝时期的天师道上章科仪手册,其在列举章信清单时使用了丰富的量词,目前尚无人进行专门研究。采用描写与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其中的36个量词进行统计与分类描写,可以看出:《赤松子章历》中的量词用法反映了中...
《赤松子章历》是南北朝时期的天师道上章科仪手册,其在列举章信清单时使用了丰富的量词,目前尚无人进行专门研究。采用描写与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其中的36个量词进行统计与分类描写,可以看出:《赤松子章历》中的量词用法反映了中古时期量词快速发展和趋于成熟的特点,同时也体现出浓郁的道教文化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松子章历》
量词
中古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古汉语副词“应”的语义类型与形成机制分析
19
作者
常志伟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90-92,101,共4页
从语义上看,中古汉语副词"应"表示三种意义:用作时间副词时,分别表"即将"与"立即";用作总括范围副词时,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所有""一切"。这三种副词用法有着不同的来源和渠道。其...
从语义上看,中古汉语副词"应"表示三种意义:用作时间副词时,分别表"即将"与"立即";用作总括范围副词时,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所有""一切"。这三种副词用法有着不同的来源和渠道。其时间副词用法大概由另一个常用时间副词"当"类化而来;而它范围副词用法的形成则受前后语境和特殊句法位置影响,致使其语义指向发生变化,即由指向其后的谓语动词转向含有复数意义的关联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汉语
副词
应
语义指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古汉语同素逆序词与语料之关系
20
作者
侯俊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84-93,共10页
同素逆序词因其自身特殊的属性——语素序位可以互逆并存于语言的共时层面或历时层面,因而成为人们研究复音词发展变化的一个介入点。中古是复音词大量增加和各种语法现象出现、变化的重要过渡时期。从前人研究的相关文章中尽可以穷尽...
同素逆序词因其自身特殊的属性——语素序位可以互逆并存于语言的共时层面或历时层面,因而成为人们研究复音词发展变化的一个介入点。中古是复音词大量增加和各种语法现象出现、变化的重要过渡时期。从前人研究的相关文章中尽可以穷尽地收集有关中古同素逆序词存在的数量和规模,从语料上观察同素逆序词的“能产性”,可以发现传世文献的能产性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汉语
同素逆序
复音词
语料
能产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古汉语词汇研究综述
被引量:
39
1
作者
王云路
机构
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
出处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0-76,共7页
文摘
中古汉语主要指汉魏六朝时期的文献语言。中古汉语以其口语化的特色在汉语史研究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中古汉语研究,是上个世纪后半叶兴起的研究领域,同以往的零星研究相比,无论研究内容还是研究方法都不断拓展提高,出现了可喜的成果。但同时还有许多问题有待于讨论,如研究的深度与广度,研究的具体任务与方式等。
关键词
中古汉语
文献语言
口语化
词汇
综述
汉魏六朝时期
Keywords
middle
ancient
chinese
history
present
situation
tasks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外族文化对中古汉语词汇的影响
被引量:
11
2
作者
王云路
机构
浙江大学西溪校区汉语史中心
出处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6-73,共8页
文摘
汉魏六朝时期外族文化对汉民族的衣食住行乃至语言文化都产生了很大影响。汉语吸收外来词有音译、意译、音义兼顾3种主要方式。逐步汉化了的外来词应该从声音与意义上进行溯源。
关键词
外来词
中古汉语
词汇
外族文化
汉化
音译
意译
Keywords
loanword
middle
ancient
chinese
vocabulary
exotic
culture
assimilation
to
chinese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H136.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古汉语副词“故”探微
被引量:
1
3
作者
高育花
机构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交流学院
出处
《唐都学刊》
2002年第1期111-114,共4页
文摘
中古汉语副词“故”的用法比较复杂 ,既可表示肯定、测度等语气 ,还可表示“本来”、“特地”、“仍然”等情状方式。由于其本身所负载的非副词义项过多 ,副词义项的组合功能又不强 ,所以整个使用频率都偏低 。
关键词
中古汉语
副词
语法意义
"故"字
用法
Keywords
middle
ancient
chinese
Adverb
Gu
grammatical
meaning
historical
development
分类号
H14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古新生疑问代词“如”、“若”、“若为”及其来源
被引量:
1
4
作者
刘开骅
机构
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传播学系
出处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35-39,共5页
文摘
“如”、“若”、“若为”是中古时期新生的疑问代词,文章描写、分析它们的语义类别和句法功能,并探讨其来源,认为“如”、“若”应当与“那”有一定关系,“若为”与“若何”较为接近,应当是受其类化而产生的。
关键词
中古汉语
疑问代词
“如”
“若”
“若为”
词源
Keywords
middle
ancient
chinese
Interrogative
Pronouns
Ru
Ruo
Ruowei
分类号
H109.2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古汉语表示“沿着”的介词“寻”
被引量:
2
5
作者
吴波
机构
浙江大学古籍所
出处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6-7,30,共3页
文摘
中古汉语的新兴介词“寻”用来引进动作沿循的路线。本文论证了“寻”从表示“寻找、追寻”的动词转化为方所介词的虚化过程。
关键词
中古汉语
介词
寻
Keywords
middle
ancient
chinese
,
preposition,
xun
(look
for)
分类号
H109.2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语史的分期与20世纪前的中古汉语词汇研究
被引量:
4
6
作者
董志翘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22-27,共6页
文摘
关于汉语史的分期,历来众说纷纭,主要原因是研究的视角不同,根据的材料不同。汉语史的分期,要考虑到语音、语法、词汇各个方面,过去忽视词汇的做法是不妥的。20世纪以前的中古词语研究成果大都体现在历代的字典辞书、注释材料及笔记札记中。
关键词
汉语史
分期
中古汉语
词汇研究
Keywords
history
of
chinese
language
division
middle
ancient
chinese
lexical
study
分类号
H109.3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苗瑶语古汉语借词的调类对应
被引量:
3
7
作者
谭晓平
机构
三峡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8-124,共7页
基金
三峡大学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项目"江永勉语与汉语的接触与演变"(KJ2008B049)
文摘
苗瑶语中古汉语借词的调类与汉语有十分整齐的对应。类型相近的四声八调的声调格局,为苗汉之间调类对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声时代,苗瑶语借词者主要通过音强、音长特征感知借词,八调时代则在此基础上,借助清高浊低、清音浊流等特征匹配借词。近、现代,语音的发展变化搅乱了原来的平上去入的字,调类对应不复存在。借源语西南官话入声的失落、双音节借词的词重音导致借词音长、音强特征弱化,音高、调型成为匹配借词的主要依据。
关键词
苗瑶语
中古汉语
借词
调类
Keywords
Miao-Yao
languages
middle
ancient
chinese
loanwords
tone
categories
分类号
H216 [语言文字—少数民族语言]
原文传递
题名
论中古一、二等韵的音值
被引量:
3
8
作者
胡安顺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9-155,共1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09FYY00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4ZBD096)
文摘
无论在现代汉语方言中,还是在古汉语的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宋代、元代以及明清时期,前、后低元音都没有构成对立的音位,其元音音位构型属于三角形系统。在中古汉语的域外译音以及汉语亲属语中,也未发现前、后低元音构成对立的现象。据此推论,在中古的隋唐时期,汉语的前、后低元音也不会构成对立的音位,其元音音位构型同样属于三角形系统。在现代多数方言中,中古开口二等韵的多数字都没有介音,韵腹属于低元音或次低元音,甚或在有的方言中,所有开口二等字都没有介音。据此推论,二等韵在中古也不会有介音。前人或将中古某些一等韵的韵腹拟作后低元音ɑ或■,某些二等韵的韵腹拟作前低元音a,或拟二等韵有一个e或γ、■的介音,均不足信。在中古的隋唐时期,前、后低元音和汉语其他时期一样,只有音值的差别,没有音位的差别,因而不能用以区别不同的等属。低元音a、ɑ(或■)属同一个音位,是一等韵的韵腹。二等韵没有介音,其韵腹是次低元音ε、∝、∧、■、、a 之类。
关键词
中古汉语
一等韵
二等韵
韵腹
音值
Keywords
middle
ancient
chinese
the
first-class
vowel
the
second-class
vowel
the
major
vowel
pho-netic
value
分类号
H113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近三十年中古汉语量词研究述评
被引量:
2
9
作者
黎洁琼
机构
中南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5期131-136,共6页
文摘
量词的迅速发展是中古时期典型的语法现象之一。对中古量词最早的系统研究是刘世儒20世纪60年代发表的系统论著。近三十年来,研究的方向和角度更加多样化。其中有对专著的研究,有对量词小类的研究,也有对单个量词的探讨,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在此同时,也存在着综合比较的不够和概念上的模糊等等不足。
关键词
中古汉语
量词
刘世儒
《百年来古汉语量词研究述评》
Keywords
middle
ancient
chinese
quantifier
Liu
Shim
The
revuo
of
hundred's
research
on
ancient
chinese
quantifiers
分类号
H109.2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古汉语的语气副词“其”
被引量:
2
10
作者
栗学英
机构
南京审计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出处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97-102,共6页
基金
南京审计学院校级青年课题(NSK2009/C16)
文摘
"其"是古代汉语中的一个常用虚词,语气副词是"其"的主要功能之一。对中古汉语八部语料中的语气副词"其"进行了穷尽性考察后发现,"其"可以表示推测判断、反诘、命令或对听话者的希望、疑问、决心或愿望等五种语气,其中表示命令、希望等祈使语气的用法占据一半以上,与上古时期主要表示推测判断语气有所不同。表示命令或希望等祈使语气的"其"主要用于诏令、策命、册封、终制、移檄等公文中,句子大多无主语,无句尾语气词,命令语气强烈。
关键词
中古汉语
语气副词
其
祈使语气
Keywords
middle
ancient
chinese
the
modal
adverbs
Qi(其)
the
imperative
mood
分类号
H14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中古选择关联词“为”、“为是”、“是”及其来源
被引量:
2
11
作者
刘开骅
机构
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传播学系
出处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112-116,共5页
文摘
“为”、“为是”、“是”为中古时期新生的选择问句关联词,它们的产生与运用显示了汉语选择问句在这一时期有了新的发展。本文描写、分析这几个关联词在中古汉语的使用情况,并探讨了它们的历史来源,勾画出它们的发展脉络。
关键词
中古汉语
选择问句
关联词
为
为是
是
Keywords
middle
ancient
chinese
alterative
question
relative
words
Wei
(为)
Weishi
(为是),
Shi
(是)
分类号
H14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宋书》中时代特色语词试说
12
作者
万久富
徐梦婷
机构
南通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国训诂学报》
2022年第1期78-90,共13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宋书》的汉语词汇史视角专题研究”(16BYY122)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东汉至西晋为中古汉语早期,东晋、南北朝为中古汉语中期,隋至中唐为中古汉语后期。时代特色语词是某个历史时期所特有的被显明地打上时代社会生活印记的词和短语。《宋书》中的时代特色语词,是中古汉语中期语言的个性标签,需要系统地挖掘整理。《宋书》时代特色语词有“出”“部”“详”“虽复”“谈义”“道人”“不办”“骆驿继发”“摩勒”等等。
关键词
中古汉语
《宋书》
时代特色语词
新词新义
Keywords
middle
ancient
chinese
Songshu
phrases
and
words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neologism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中古汉语双音节“×来”式时间语词再考察
被引量:
1
13
作者
何亮
机构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励耘语言学刊》
CSSCI
2015年第1期116-128,共13页
基金
2012年国家社科项目(西部项目)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2XYY014)
文摘
中古时期双音节"×来"式时间语词有三种类型。"未然性副词成分+来"体现"时间在动"的强势时间认知方式,"来"的位移义具体实在。"起点性表时成分×+来"源自"自×以来"格式,体现"观察者在动"的时间认知方式,"来"获得时段标志意义。"显性时间义成分+来"出现于"来"发展为词缀之后。只有×是泛指性过去义时间成分时,"起点性表时成分×+来"才能固化成词,"来"才具备词缀化的条件。
关键词
中古汉语
时间语词
×来
词缀
词汇化
Keywords
middle
ancient
chinese
time-words
"×Lai(来)"
affix
lexicalization
分类号
H14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北朝时期的反复问句
14
作者
徐英
赵纯凤
机构
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出处
《历史语言学研究》
2022年第2期117-130,共14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黄孝方言与周边方言语法比较研究”(18BYY041)
文摘
本文以南北朝时期的反复问句为着眼点,结合现代方言,描写此期反复问句的三种类型:VP-Neg式和VP-X-Neg式,以及使用新兴语气副词的Adv-VP-Neg式,统计出它们各自的使用情况。发现南北朝反复问句存在南北地域差异:北朝中土文献的“VP否”出现频度稍高;北朝的VPX-Neg的形式单一,只有“VP以不”,而南朝有“VP以不”“VP与不”“VP与无”等三种不同形式。从此期文献来看,南北朝大部分VP-Neg式句末的否定词没有虚化。
关键词
中古汉语
南北朝
反复问句
句法
Keywords
middle
ancient
chinese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
positive-negative
interrogative
sentences
syntax
分类号
H141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中古汉语副词“相将”的词化机制探究
被引量:
1
15
作者
常志伟
机构
宿迁学院中文系
出处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85-88,共4页
基金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魏书>与<宋书>句法专题研究"(2014SJD786)
江苏省宿迁学院2014年度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2014ky02)
江苏省宿迁学院第六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师范生应用能力提升视域下古汉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与优化"(2015YJG06)阶段性成果
文摘
在上古汉语中,"相将"常以一个偏正短语的身份出现,"相"是副词,"将"为动词,两者之间为状中关系。到中古时期,衍生出了三种副词用法:作情态副词,表"相继";作范围副词,表示"一起";作时间副词,表示"将要"。前两种副词用法的产生主要源于人们对"相将"所处的句法结构重新分析,韵律节奏的影响和语义指向的变化。时间副词用法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主语的单数化而使"相"的副词义消失,成为一个只起凑足音节作用的衬音词,这时只凸显"将"的副词义,造成其语义只指向其后的动词。
关键词
副词
相将
词化机制
中古汉语
Keywords
adverbs
Xiangjiang(相将)
lexicalization
mechanism
middle
ancient
chinese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早期汉译佛经与中古汉语词语溯源
16
作者
曹小云
机构
合肥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处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26-29,共4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东晋汉译佛经词汇研究"(08JA740009)
文摘
探求词语或词语的某义项最早出现时代,是历史词汇学的一项重要工作。"弊恶"、"臂钏"等词、"开拓"、"壮年"等词的某些义项,早期汉译佛经中已屡见用例;"晨朝"、"迁变"等还同时见于南北朝时的中土文献。这些词语《汉语大词典》引例均嫌晚,探讨这些词语的较早用例,可以为中古汉语词汇史研究提供素材。
关键词
汉译佛经
《汉语大词典》
中古汉语
词语溯源
Keywords
Translation
of
Buddhist
Scriptures
"
chinese
Dictionary"
middle
ancient
chinese
Etymologies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古汉语人物容貌“美丑”类词语探析
17
作者
宋闻兵
机构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出处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4年第1期52-55,80,共5页
基金
200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9BYY046)
文摘
中古汉语人物容貌"美丑"类词语构成极为丰富。通过对其中核心词语"美、好、丑、恶"所作的定量分析以及对词语反义组合、同义聚合关系的历时演变研究,可以揭示这一组词语在中古时期基本的使用情况并有助于准确把握词义。
关键词
中古汉语
人物容貌
美
丑
Keywords
the
middle
ancient
chinese
people's
appearance
beauty
ugliness
分类号
H139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赤松子章历》量词研究
18
作者
鹿方舟
刘祖国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山东大学文学院
出处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33-37,共5页
基金
2018年度山东大学人文社科青年团队项目(IFYT1803)
"山东大学青年学者未来计划"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赤松子章历》是南北朝时期的天师道上章科仪手册,其在列举章信清单时使用了丰富的量词,目前尚无人进行专门研究。采用描写与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其中的36个量词进行统计与分类描写,可以看出:《赤松子章历》中的量词用法反映了中古时期量词快速发展和趋于成熟的特点,同时也体现出浓郁的道教文化色彩。
关键词
《赤松子章历》
量词
中古汉语
Keywords
Chi
Song
Zi
Zhang
Li
classifiers
middle
ancient
chinese
分类号
H109.2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古汉语副词“应”的语义类型与形成机制分析
19
作者
常志伟
机构
宿迁学院中文系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90-92,101,共4页
基金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魏书>与<宋书>句法专题研究"(2014sJD786)
文摘
从语义上看,中古汉语副词"应"表示三种意义:用作时间副词时,分别表"即将"与"立即";用作总括范围副词时,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所有""一切"。这三种副词用法有着不同的来源和渠道。其时间副词用法大概由另一个常用时间副词"当"类化而来;而它范围副词用法的形成则受前后语境和特殊句法位置影响,致使其语义指向发生变化,即由指向其后的谓语动词转向含有复数意义的关联项。
关键词
中古汉语
副词
应
语义指向
Keywords
middle
ancient
chinese
adverbs
Ying(应)
semantic
orientation
分类号
H146.2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古汉语同素逆序词与语料之关系
20
作者
侯俊
机构
南京大学文学院
出处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84-93,共10页
文摘
同素逆序词因其自身特殊的属性——语素序位可以互逆并存于语言的共时层面或历时层面,因而成为人们研究复音词发展变化的一个介入点。中古是复音词大量增加和各种语法现象出现、变化的重要过渡时期。从前人研究的相关文章中尽可以穷尽地收集有关中古同素逆序词存在的数量和规模,从语料上观察同素逆序词的“能产性”,可以发现传世文献的能产性最大。
关键词
中古汉语
同素逆序
复音词
语料
能产性
Keywords
middle
ancient
chinese
Inverse
morphemes
word
polysyllabic
words
corpus
energy
production
分类号
H109.2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古汉语词汇研究综述
王云路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
3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试论外族文化对中古汉语词汇的影响
王云路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中古汉语副词“故”探微
高育花
《唐都学刊》
200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中古新生疑问代词“如”、“若”、“若为”及其来源
刘开骅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中古汉语表示“沿着”的介词“寻”
吴波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汉语史的分期与20世纪前的中古汉语词汇研究
董志翘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1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论苗瑶语古汉语借词的调类对应
谭晓平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3
原文传递
8
论中古一、二等韵的音值
胡安顺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近三十年中古汉语量词研究述评
黎洁琼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中古汉语的语气副词“其”
栗学英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1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论中古选择关联词“为”、“为是”、“是”及其来源
刘开骅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宋书》中时代特色语词试说
万久富
徐梦婷
《中国训诂学报》
2022
0
原文传递
13
中古汉语双音节“×来”式时间语词再考察
何亮
《励耘语言学刊》
CSSCI
201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南北朝时期的反复问句
徐英
赵纯凤
《历史语言学研究》
2022
0
原文传递
15
中古汉语副词“相将”的词化机制探究
常志伟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早期汉译佛经与中古汉语词语溯源
曹小云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中古汉语人物容貌“美丑”类词语探析
宋闻兵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赤松子章历》量词研究
鹿方舟
刘祖国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中古汉语副词“应”的语义类型与形成机制分析
常志伟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中古汉语同素逆序词与语料之关系
侯俊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