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黄河中下游一次MCC和中-β尺度强对流云团相互作用暴雨过程综合分析
被引量:
32
1
作者
井喜
李社宏
+3 位作者
屠妮妮
曹巧莲
万红卫
井宇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13-928,共16页
利用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资料、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2007年7月29日山西和河南交界地带发生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大尺度环境场和中尺度影响系统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暴雨是由MCC、中-β尺度强对流云团、以及MCC和中...
利用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资料、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2007年7月29日山西和河南交界地带发生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大尺度环境场和中尺度影响系统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暴雨是由MCC、中-β尺度强对流云团、以及MCC和中-β尺度强对流云团合并造成的;低空急流和边界层东北风是MCC生成和发展的触发机制之一;气流呈顺时旋转的次级环流圈生成,为MCC的生成和发展提供了动力条件;黄河下游范围更大、气流呈逆时针旋转的环流圈生成,对上游次级环流圈具有阻挡和稳定作用;伴随MCC云顶红外亮温TBB≤-62℃面积的减小,位于MCC上游的切变线上同时激发了中-β尺度强对流云团的发展;地面风场切变线、配合地面小高压舌的动向,以及地面中尺度低压的生成和能量比低值舌的活动,对MCC和中-β尺度强对流云团的生成和发展具有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中下游
MCC
中-β尺度强对流云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近51a长江中下游与黄河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变化对比
被引量:
5
2
作者
殷方圆
殷淑燕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1期317-322,共6页
[目的]对比分析长江中下游和黄河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变化特征。[方法]利用长江中下游48个站点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45个站点1960—2010年51a的夏季逐月降水资料,采用M—K检验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其降水的年代际变化、降水序列变化的周期...
[目的]对比分析长江中下游和黄河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变化特征。[方法]利用长江中下游48个站点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45个站点1960—2010年51a的夏季逐月降水资料,采用M—K检验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其降水的年代际变化、降水序列变化的周期和突变点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降水格局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1960—2010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夏季降水呈增加趋势,黄河中下游地区呈减少趋势,整体上表现为南涝北旱;从年代际角度来看,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长江中下游地区为少雨期,黄河中下游地区为多雨期;80年代,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量较70年代增多,而黄河中下游地区降水量减少;90年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降水明显增加,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降水持续减少;21世纪,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有所减少,而黄河中下游地区降水略有增加。小波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地区降水变化主周期都约为10~12a,但正负相位时段相反。两个地区的夏季降水格局的变化反映了东亚夏季风的强弱变化,东亚夏季风的强弱变化是造成这种降水格局的主要原因。[结论]在未来的10~12a内,东亚夏季风可能有增强趋势,需要注意未来中国夏季降水可能出现的南旱北涝变化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降水
长江中下游地区
黄河中下游地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秋季黄河中下游降水主模态及2021年极端降水的气候背景
3
作者
于群
孙越
+3 位作者
李建平
王建波
张可
朱晓清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47-558,共12页
为探讨2021年秋季黄河中下游极端降水的气候背景,基于中国160站降水资料、NCEP/NCAR大气环流和NOAA海表温度(SST)再分析资料,分析了黄河中下游秋季降水主模态的时空特征及2021年极端降水的可能成因。经验正交函数分解表明,秋季黄河中下...
为探讨2021年秋季黄河中下游极端降水的气候背景,基于中国160站降水资料、NCEP/NCAR大气环流和NOAA海表温度(SST)再分析资料,分析了黄河中下游秋季降水主模态的时空特征及2021年极端降水的可能成因。经验正交函数分解表明,秋季黄河中下游降水主模态在空间分布上西至甘肃省东南部,东至山东省西部,主体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2021年是黄河中下游降水主模态的典型表现。采用黄河中下游秋季降水指数(ARYR)表征主模态时间变化,其年际、年代际变化分别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和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存在相关,拉尼娜年和PDO负位相时降水偏多。秋季黄河中下游降水偏多主模态与北太平洋SST异常偏高的区域和强度相关密切,选取关键区定义中纬度北太平洋SST(MNPSST)指数,当MNPSST偏高时,海洋性大陆(MC)区域存在强的上升运动,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显著的低(高)空辐合(散),指数偏低则降水偏少。其中2021年MNPSST指数为1951年以来最高,2021年MC对流区北侧的中国南海北部有较强上升运动,中纬度北太平洋偏东气流异常偏强,水汽通量异常分为偏南和偏东两支到达黄河流域中游和下游。中纬度北太平洋SST正异常是2021年秋季黄河中下游极端降水的重要影响因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中下游地区
秋季降水主模态
2021年极端降水
北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河中下游一次MCC和中-β尺度强对流云团相互作用暴雨过程综合分析
被引量:
32
1
作者
井喜
李社宏
屠妮妮
曹巧莲
万红卫
井宇
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陕西榆林市气象局
陕西省气象局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山西省临汾市气象局
出处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13-928,共16页
基金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资助
文摘
利用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资料、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2007年7月29日山西和河南交界地带发生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大尺度环境场和中尺度影响系统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暴雨是由MCC、中-β尺度强对流云团、以及MCC和中-β尺度强对流云团合并造成的;低空急流和边界层东北风是MCC生成和发展的触发机制之一;气流呈顺时旋转的次级环流圈生成,为MCC的生成和发展提供了动力条件;黄河下游范围更大、气流呈逆时针旋转的环流圈生成,对上游次级环流圈具有阻挡和稳定作用;伴随MCC云顶红外亮温TBB≤-62℃面积的减小,位于MCC上游的切变线上同时激发了中-β尺度强对流云团的发展;地面风场切变线、配合地面小高压舌的动向,以及地面中尺度低压的生成和能量比低值舌的活动,对MCC和中-β尺度强对流云团的生成和发展具有指示作用。
关键词
黄河中下游
MCC
中-β尺度强对流云团
Keywords
mid
-and
lower
-
reaches
of
yellow
river
MCC
The
meso-β
scale
severe
convection
cloud
cluster
分类号
P458.121.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近51a长江中下游与黄河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变化对比
被引量:
5
2
作者
殷方圆
殷淑燕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出处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1期317-322,共6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历史时期汉江上游极端性气候水文事件及其社会影响研究"(11AZS00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黄河晋陕峡谷全新世古洪水事件及其与季风气候变化关系研究"(41471071
+3 种基金
41271108
41371029)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优先发展领域项目(2011020213000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创新团队项目(GK201301003)
文摘
[目的]对比分析长江中下游和黄河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变化特征。[方法]利用长江中下游48个站点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45个站点1960—2010年51a的夏季逐月降水资料,采用M—K检验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其降水的年代际变化、降水序列变化的周期和突变点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降水格局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1960—2010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夏季降水呈增加趋势,黄河中下游地区呈减少趋势,整体上表现为南涝北旱;从年代际角度来看,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长江中下游地区为少雨期,黄河中下游地区为多雨期;80年代,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量较70年代增多,而黄河中下游地区降水量减少;90年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降水明显增加,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降水持续减少;21世纪,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有所减少,而黄河中下游地区降水略有增加。小波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地区降水变化主周期都约为10~12a,但正负相位时段相反。两个地区的夏季降水格局的变化反映了东亚夏季风的强弱变化,东亚夏季风的强弱变化是造成这种降水格局的主要原因。[结论]在未来的10~12a内,东亚夏季风可能有增强趋势,需要注意未来中国夏季降水可能出现的南旱北涝变化格局。
关键词
夏季降水
长江中下游地区
黄河中下游地区
Keywords
summer
precipitation
the
mid
-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
the
mid
-
low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分类号
P468.02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秋季黄河中下游降水主模态及2021年极端降水的气候背景
3
作者
于群
孙越
李建平
王建波
张可
朱晓清
机构
山东省气象台
中国海洋大学未来海洋学院
出处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47-558,共12页
基金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基础研究项目(ZR2019ZD12)
山东省气象局气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2019sdqxm01)。
文摘
为探讨2021年秋季黄河中下游极端降水的气候背景,基于中国160站降水资料、NCEP/NCAR大气环流和NOAA海表温度(SST)再分析资料,分析了黄河中下游秋季降水主模态的时空特征及2021年极端降水的可能成因。经验正交函数分解表明,秋季黄河中下游降水主模态在空间分布上西至甘肃省东南部,东至山东省西部,主体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2021年是黄河中下游降水主模态的典型表现。采用黄河中下游秋季降水指数(ARYR)表征主模态时间变化,其年际、年代际变化分别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和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存在相关,拉尼娜年和PDO负位相时降水偏多。秋季黄河中下游降水偏多主模态与北太平洋SST异常偏高的区域和强度相关密切,选取关键区定义中纬度北太平洋SST(MNPSST)指数,当MNPSST偏高时,海洋性大陆(MC)区域存在强的上升运动,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显著的低(高)空辐合(散),指数偏低则降水偏少。其中2021年MNPSST指数为1951年以来最高,2021年MC对流区北侧的中国南海北部有较强上升运动,中纬度北太平洋偏东气流异常偏强,水汽通量异常分为偏南和偏东两支到达黄河流域中游和下游。中纬度北太平洋SST正异常是2021年秋季黄河中下游极端降水的重要影响因子之一。
关键词
黄河中下游地区
秋季降水主模态
2021年极端降水
北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
Keywords
The
mid
-
low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Leading
mode
of
autumn
rainfall
Extreme
rainfall
in
2021
Sea
surface
分类号
P468.02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黄河中下游一次MCC和中-β尺度强对流云团相互作用暴雨过程综合分析
井喜
李社宏
屠妮妮
曹巧莲
万红卫
井宇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
3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近51a长江中下游与黄河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变化对比
殷方圆
殷淑燕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秋季黄河中下游降水主模态及2021年极端降水的气候背景
于群
孙越
李建平
王建波
张可
朱晓清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