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耳甲腔型小耳畸形残耳皮瓣及软骨改善再造耳颅耳沟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张阳 刘嘉锋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15-918,共4页
目的探讨对先天性耳甲腔型小耳畸形患者行全扩张法全耳再造术后,利用残耳皮瓣改善再造耳颅耳沟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50例先天性耳甲腔型小耳畸形患者。其中男92例,女58例;年龄6.5~35.0岁,平均11.1岁。采用... 目的探讨对先天性耳甲腔型小耳畸形患者行全扩张法全耳再造术后,利用残耳皮瓣改善再造耳颅耳沟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50例先天性耳甲腔型小耳畸形患者。其中男92例,女58例;年龄6.5~35.0岁,平均11.1岁。采用一期扩张器埋置、二期全扩张法全耳再造术后发现上部颅耳沟浅显;于6~12个月后行三期再造耳修整。将残耳垂通过"Z"字改型转移以再造耳垂。在残耳上部作蒂在轮屏切迹的残耳上部皮瓣,弧形切开松解并加深上部颅耳沟,将上部残耳皮瓣向颅耳沟创面旋转推进缝合以覆盖创面;将带皮下组织蒂的残耳软骨组织瓣插入支架底部形成的腔隙内,并缝合固定,以增加支架的高度;耳甲腔区其余残耳皮瓣用以覆盖耳甲腔创面。结果术后拆线时1例患儿皮瓣远端出现直径约0.5 cm的表皮水疱,经换药2周后愈合;其余患者皮瓣成活良好。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6个月。再造耳上部颅耳沟均明显加深,再造耳支架高度不同程度增加,双耳对称性佳,耳甲腔无明显挛缩变小,再造耳外观满意。再造耳上部表面毛发明显减少,耳周发际线上移。结论采用耳甲腔型小耳畸形的残耳皮瓣及残耳软骨瓣转移,不仅可加深颅耳沟,而且可增加上部支架的高度,术后颅耳沟变形较轻,再造耳与正常耳廓的对称性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甲腔型小耳畸形 全扩张法 全耳再造术 颅耳沟 残耳皮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