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光熔覆HA生物陶瓷梯度涂层的微观组织结构 被引量:19
1
作者 陈传忠 王佃刚 +3 位作者 徐萍 包全合 张亮 雷廷权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021-1024,共4页
利用激光熔覆的方法在纯钛表面制备了羟基磷灰石 (HA)生物陶瓷梯度涂层 ,通过电子探针和X射线衍射仪 (XRD)对不同工艺参数下制备的涂层进行了微观组织观察和物相分析。实验结果表明 ,当激光功率为 6 0 0W ,扫描速度为 3 5mm/s时 ,在纯... 利用激光熔覆的方法在纯钛表面制备了羟基磷灰石 (HA)生物陶瓷梯度涂层 ,通过电子探针和X射线衍射仪 (XRD)对不同工艺参数下制备的涂层进行了微观组织观察和物相分析。实验结果表明 ,当激光功率为 6 0 0W ,扫描速度为 3 5mm/s时 ,在纯钛表面可获得组织致密结合形态好的HA生物陶瓷梯度涂层 ,涂层的组织为胞枝晶和枝状晶 ,与人体骨组织的结构相似 ,主要由生物活性较好的HA相以及α Ca2 P2 O7,Ca3 (PO4) 2 等钙磷相组成 ,涂层下部的Ca,P的原子比例与HA中的Ca ,P的原子比例相当 ,涂层表面因P的丢失而使其比例略高。随着功率的提高 ,涂层组织出现了少量的微孔 ,微孔的出现有利于骨组织在其上面植入生长 ,但涂层中Ca,P的原子比例升高 ,涂层的生物活性降低。随着扫描速度的加快 ,涂层熔化不充分 ,组织疏松 ,强度降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生物材料 激光熔覆 组织结构 羟基磷灰石 梯度涂层
原文传递
20Cr2Ni4A齿轮钢高温渗碳工艺 被引量:19
2
作者 赵文军 刘国强 +2 位作者 王金栋 蔡红 曹明宇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42-145,共4页
对20Cr2Ni4A齿轮钢的高温渗碳工艺进行了研究,并对其显微组织、硬度梯度、晶粒度等指标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20Cr2Ni4A齿轮钢在高温渗碳后油淬及高温回火后的显微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加少量残留奥氏体,并在渗层表面弥散分布有碳化物颗粒,... 对20Cr2Ni4A齿轮钢的高温渗碳工艺进行了研究,并对其显微组织、硬度梯度、晶粒度等指标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20Cr2Ni4A齿轮钢在高温渗碳后油淬及高温回火后的显微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加少量残留奥氏体,并在渗层表面弥散分布有碳化物颗粒,渗层表面硬度达58~62 HRC。高温渗碳后奥氏体晶粒度可达到8级,显著提高了渗碳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Cr2Ni4A齿轮钢 高温渗碳 显微组织 硬度梯度
原文传递
含氟硅丙烯酸酯乳液超疏水膜中疏水基团的梯度分布与表面微观结构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曲爱兰 文秀芳 +2 位作者 皮丕辉 程江 杨卓如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176-1182,共7页
利用含氟疏水基团的梯度分布,结合草莓形纳米SiO2粒子提供的双重粗糙表面,制备了具有类"荷叶效应"的超疏水涂膜,水接触角达(174.2±2)°,滞后角几乎接近0°.通过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镜和水接触角的测试对膜表面... 利用含氟疏水基团的梯度分布,结合草莓形纳米SiO2粒子提供的双重粗糙表面,制备了具有类"荷叶效应"的超疏水涂膜,水接触角达(174.2±2)°,滞后角几乎接近0°.通过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镜和水接触角的测试对膜表面形貌及疏水性能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其表面微观结构与表面疏水性能的关系.草莓形复合粒子在膜表面的无规则排列赋予涂膜表面不同等级的粗糙度,使水滴与涂膜表面接触时能够形成高的空气捕捉率,这种微观结构与疏水基团的梯度分布相结合,赋予了含氟硅丙烯酸酯乳液涂膜表面超疏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微观结构 含氟梯度分布 氟硅丙烯酸酯乳液 纳米复合粒子 超疏水膜
下载PDF
金属材料表面自纳米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4
作者 肖旭东 李勇 +3 位作者 乔丹 赵鹏康 李鹏阳 李言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18,共10页
金属材料表层的组织结构决定了其使用性能和寿命。通过不同的方式将应变能引入金属表面,使材料表层组织纳米化,晶粒尺寸呈现自表面至基体层逐渐增大的梯度分布,并获得优异的强度-塑性匹配,从而提高材料的疲劳强度和耐腐蚀性能等。对表... 金属材料表层的组织结构决定了其使用性能和寿命。通过不同的方式将应变能引入金属表面,使材料表层组织纳米化,晶粒尺寸呈现自表面至基体层逐渐增大的梯度分布,并获得优异的强度-塑性匹配,从而提高材料的疲劳强度和耐腐蚀性能等。对表面自纳米化技术进行分类,分别介绍了各类表面自纳米化机理,表面自纳米化的特征,并简要列举影响表面自纳米化的因素,重点对表面机械处理纳米化中的表面机械研磨法、机械碾磨法、超声冲击法、超音速微粒轰击法、激光冲击强化法和高能喷丸等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了表面自纳米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纳米化 微观组织 梯度分布 金属材料 表面技术
下载PDF
Ti6Al4V激光焊接接头非均匀梯度特征研究现状 被引量:12
5
作者 董丽娜 张建勋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55-660,共6页
Ti6Al4V钛合金在激光焊接过程中,由于热源密度高,在焊缝及其附近的狭窄区域形成了极大的温度梯度,并导致焊接接头形成大梯度的组织性能和残余应力。基于国内外的文献,综合研究了钛合金激光焊温度、接头组织、显微性能与残余应力的非均... Ti6Al4V钛合金在激光焊接过程中,由于热源密度高,在焊缝及其附近的狭窄区域形成了极大的温度梯度,并导致焊接接头形成大梯度的组织性能和残余应力。基于国内外的文献,综合研究了钛合金激光焊温度、接头组织、显微性能与残余应力的非均匀梯度特征。研究表明,对于焊接接头大梯度特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析组织、性能和残余应力的不均匀性方面,而未对梯度特征做出定量分析与评价。因此,如何对焊后组织性能和残余应力的梯度特征进行有效直观的量化表征,对于激光焊接接头的整体性能及安全评价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激光焊 组织性能 残余应力 梯度特征
原文传递
钛合金表面激光熔覆Ni基梯度涂层的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梁城 高万振 +3 位作者 潘邻 陶锡麒 夏春怀 宋燕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32-34,共3页
为了改善Ti6Al4V钛合金表面耐磨性能和抗高温氧化性能,采用CO2激光在Ti6Al4V钛合金表面进行激光熔覆Ni基梯度涂层试验。利用扫描电镜和显微硬度计等手段分析了熔覆层组织,测试了基体和熔覆层的显微硬度。结果表明,采用适当的工艺参数,... 为了改善Ti6Al4V钛合金表面耐磨性能和抗高温氧化性能,采用CO2激光在Ti6Al4V钛合金表面进行激光熔覆Ni基梯度涂层试验。利用扫描电镜和显微硬度计等手段分析了熔覆层组织,测试了基体和熔覆层的显微硬度。结果表明,采用适当的工艺参数,可以在钛合金表面获得连续、均匀、无裂纹和气孔的熔覆层。熔覆层组织由树枝晶和晶间共晶组织构成,并与基体形成牢固的冶金结合。由基体到表面,显微硬度过渡平稳,呈明显梯度渐变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钛合金 镍基涂层 显微组织 硬度梯度
下载PDF
激光快速加工梯度润湿性表面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叶云霞 刘远方 +4 位作者 杜婷婷 花银群 符永宏 李祥阳 黄煊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9-96,共8页
梯度润湿性表面能够自主驱动液滴进行可控的定向流动,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采用纳秒激光在304不锈钢表面加工微结构,并辅以低温热处理方法,获得了激光快速加工梯度润湿性表面。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和接触角测量仪分别观察和表... 梯度润湿性表面能够自主驱动液滴进行可控的定向流动,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采用纳秒激光在304不锈钢表面加工微结构,并辅以低温热处理方法,获得了激光快速加工梯度润湿性表面。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和接触角测量仪分别观察和表征了加工表面的微结构、化学成分及接触角,采用高速相机观察液滴在梯度润湿性表面的流动状态。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激光加工后,表面C元素含量是影响表面亲疏水性的重要因素;对于304不锈钢,激光加工后通过200℃的短时加热,可以促进表面C元素含量发生快速变化,实现接触角的快速固化;合理设计靶材表面的微结构,可以获得具有不同接触角的均匀润湿性表面;通过合理设计表面微结构的分布,可以获得不同润湿性梯度的表面;通过改变表面微结构的分布,可以控制靶材表面液滴的流动距离和流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激光微织构 润湿性 热处理 梯度 流体流速 化学成分
原文传递
Tunable 3D Nanofiber Architecture of Polycaprolactone by Divergence Electrospinning for Potential Tissu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被引量:7
8
作者 George Z.Tan Yingge Zhou 《Nano-Micro Letters》 SCIE EI CAS 2018年第4期314-323,共10页
The creation of biomimetic cell environments with micro and nanoscale topographical features resembling native tissues is critical for tissue engineering. To address this challenge, this study focuses on an innovative... The creation of biomimetic cell environments with micro and nanoscale topographical features resembling native tissues is critical for tissue engineering. To address this challenge, this study focuses on an innovative electrospinning strategy that adopts a symmetrically divergent electric field to induce rapid self-assembly of aligned polycaprolactone(PCL) nanofibers into a centimeter-scale architecture between separately grounded bevels. The 3D microstructures of the nanofiber scaffolds were characterized through a series of sectioning in both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directions. PCL/collagen(type I)nanofiber scaffolds with different density gradients were incorporated in sodium alginate hydrogels and subjected to elemental analysis. Human fibroblasts were seeded onto the scaffolds and cultured for 7 days. Our studies showed that the inclination angle of the collector ha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nanofiber attributes, including the mean diameter, density gradient, and alignment gradient. The fiber density and alignment at the peripheral area of the 45°-collector decreased by 21% and 55%, respectively, along the z-axis,while those of the 60°-collector decreased by 71% and 60%, respectively. By altering the geometry of the conductive areas on the collecting bevels, polyhedral and cylindrical scaffolds composed of aligned fibers were directly fabricated. By using a four-bevel collector, the nanofibers formed a matrix of microgrids with a density of 11%. The gradient of nitrogen-to-carbon ratio in the scaffold-incorporated hydrogel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nanofiber density gradient. The scaffolds provided biophysical stimuli to facilitate cell adhesion, proliferation, and morphogenesis in 3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vergence electrospinning 3D nanofiber scaffold Tissue engineering microstructure gradient
下载PDF
功能梯度Ti(C,N)基金属陶瓷制备技术 被引量:7
9
作者 钟杰 郑勇 张一欣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1-115,共5页
通过真空液相烧结制备出Ti(C,N)基金属陶瓷基体,并对基体表面进行双辉等离子渗碳处理。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探针(EPMA)、X射线衍射(XRD)等分析手段对渗碳前后材料的显微组织形貌、成分分布以及物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双... 通过真空液相烧结制备出Ti(C,N)基金属陶瓷基体,并对基体表面进行双辉等离子渗碳处理。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探针(EPMA)、X射线衍射(XRD)等分析手段对渗碳前后材料的显微组织形貌、成分分布以及物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双辉等离子渗碳后金属陶瓷表面富Ti、Mo、W、C、N元素,贫Ni。渗碳过程中表层高的碳活度驱使内部的Ti、Mo、W元素向外迁移,从而迫使Ni向内迁移。渗碳后,材料表层富硬质相,近表层富粘结相。渗碳处理使试样表层硬度得到提高,对横向断裂强度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 N)基金属陶瓷 双辉等离子渗碳 显微组织 梯度分布 形成机制
原文传递
GCr15钢滚珠丝杠倾斜感应器淬火的质量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闫野 盖玉洪 +2 位作者 李保民 董庆信 李木森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 2014年第1期17-20,共4页
本文采用倾斜30°感应器的表面感应加热淬火工艺处理了Φ40 mm GCr15钢滚珠丝杠。金相观察和显微硬度测量结果表明,滚珠丝杠齿底部位的硬化层硬度及硬化层深度可以满足Φ40 mm规格滚珠丝杠的技术要求。因此,Φ40 mm规格以下的GCr15... 本文采用倾斜30°感应器的表面感应加热淬火工艺处理了Φ40 mm GCr15钢滚珠丝杠。金相观察和显微硬度测量结果表明,滚珠丝杠齿底部位的硬化层硬度及硬化层深度可以满足Φ40 mm规格滚珠丝杠的技术要求。因此,Φ40 mm规格以下的GCr15钢滚珠丝杠可以采用倾斜感应器的表面感应加热淬火新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珠丝杠 GCR15钢 感应淬火 显微组织 硬度梯度
下载PDF
电容式柔性压力传感器的性能优化原理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田玉玉 何韧 +2 位作者 吴菊英 钟卫洲 张凯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9-22,共14页
作为可穿戴电子器件的重要分支,柔性压力传感器在人机交互、健康监测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新型材料与新的器件制备策略的不断开发,柔性压力传感器的力学与电学性能不断被优化以适应不同的应用需求。相较于其他传感器,电容式... 作为可穿戴电子器件的重要分支,柔性压力传感器在人机交互、健康监测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新型材料与新的器件制备策略的不断开发,柔性压力传感器的力学与电学性能不断被优化以适应不同的应用需求。相较于其他传感器,电容式柔性压力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功耗低、响应快的优势。电容式柔性压力传感器的性能优化主要通过改变器件的结构参数来实现,如电极有效正对面积、电极间距、有效介电常数等。主要方法策略包括新型纳米材料的应用、新型微结构设计和新型复合材料的开发。主要优化原理有四种:(1)通过改变电极表面粗糙度来改变电极有效正对面积;(2)在电极或介电层中引入空气层以降低弹性模量;(3)在介电层中引入空气或高介电常数材料来改变有效介电常数;(4)通过复合材料在介电层中形成微电容以改变总体电容变化。在电容式柔性压力传感器的性能优化研究中存在一个共性问题,即高灵敏度与宽检测范围之间总是存在一种制约关系。在一定压力范围内,尤其是低压范围,灵敏度提升往往会使器件较易达到压缩饱和而使检测范围有限,即线性度较差。近年来,研究者们着眼于高灵敏度与宽检测范围之间的制约问题,对介电层的梯度结构设计及混合响应机制进行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保证高灵敏度的前提下大幅提升了器件的检测范围。然而,迟滞、稳定性及阵列优化仍是电容式柔性压力传感器面向实际应用时存在的问题。本文系统归纳了电容式柔性压力传感器的性能优化原理,分别对电极和介电层的结构设计与材料优化方法进行了介绍,分析了电容式柔性压力传感器在性能优化研究中面临的难题,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设计和制备满足应用需求条件的高性能柔性压力传感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压力传感器 电容式 微结构设计 复合材料 多级结构 混合响应
下载PDF
TC4合金电子束焊接接头微观组织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彭周 胡永刚 +5 位作者 陈国珠 夏风 武玺旺 胡树兵 王亚军 肖建中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7-50,55,共5页
对不同工艺参数电子束流焊接TC4钛合金焊缝显微组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电子束流工艺参数的改变对焊缝的相组成没有影响,却使得焊缝形状及其显微组织分布发生了改变,产生了焊缝显微组织梯度。焊缝夹角越大,焊缝上中下各部位马氏体针尺... 对不同工艺参数电子束流焊接TC4钛合金焊缝显微组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电子束流工艺参数的改变对焊缝的相组成没有影响,却使得焊缝形状及其显微组织分布发生了改变,产生了焊缝显微组织梯度。焊缝夹角越大,焊缝上中下各部位马氏体针尺寸梯度越大。焊缝中显微硬度比母材硬度高HV30-50,热影响区中显微硬度呈梯度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4钛合金 电子束焊 焊缝形貌 马氏体 组织梯度
下载PDF
ZL114A铝合金激光-电弧复合焊接头枝晶尺寸与熔宽的关系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国珠 夏风 +1 位作者 胡永刚 肖建中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53-57,共5页
采用激光-电弧复合焊方法对厚度为8mm的ZL114A铝合金板进行焊接实验,焊后对接头显微组织尺寸与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工艺参数得到的各焊接接头中,树枝晶尺寸与熔凝区宽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熔凝区宽度一定枝晶尺寸一定,且树... 采用激光-电弧复合焊方法对厚度为8mm的ZL114A铝合金板进行焊接实验,焊后对接头显微组织尺寸与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工艺参数得到的各焊接接头中,树枝晶尺寸与熔凝区宽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熔凝区宽度一定枝晶尺寸一定,且树枝晶尺寸沿板厚方向从焊缝上部到根部逐渐变小,呈近似线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L114A 复合焊 显微组织 树枝晶 组织梯度
下载PDF
BR1500HS防撞梁热成形后材料抗冲击性能 被引量:5
14
作者 吴亚平 郭幼丹 王刚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9-123,共5页
采用特殊热成形工艺对BR1500HS高强度防撞梁进行热成形实验,结果表明,热成形氧化作用使防撞梁表层脱碳,形成的渐变微观组织为表层以铁素体为主,随着与表面距离的增加,马氏体含量逐渐增多;渐变结构可提高防撞梁抗冲击性能,表层铁素体及... 采用特殊热成形工艺对BR1500HS高强度防撞梁进行热成形实验,结果表明,热成形氧化作用使防撞梁表层脱碳,形成的渐变微观组织为表层以铁素体为主,随着与表面距离的增加,马氏体含量逐渐增多;渐变结构可提高防撞梁抗冲击性能,表层铁素体及渐变微观组织能够有效降低冲击力的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撞梁 微观组织 渐变 抗冲击性能
下载PDF
复合制造TC4钛合金组织与拉伸性能 被引量:5
15
作者 朱言言 李冲 +1 位作者 刘玉婷 田象军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14-20,共7页
锻造与激光选区熔化相结合的复合制造技术为复杂整体钛合金构件制造提供了高效率、低成本技术新途径,掌握复合制造钛合金的组织和性能调控方法对于实现该技术工程应用至关重要。通过金相及扫描表征、室温拉伸测试和断口分析,对比研究了... 锻造与激光选区熔化相结合的复合制造技术为复杂整体钛合金构件制造提供了高效率、低成本技术新途径,掌握复合制造钛合金的组织和性能调控方法对于实现该技术工程应用至关重要。通过金相及扫描表征、室温拉伸测试和断口分析,对比研究了单层层厚分别为30μm和60μm的两种选区激光熔化典型工艺参数的复合制造TC4钛合金结合区显微组织和室温拉伸性能。结果表明,单层层厚对复合制造TC4钛合金结合区的显微组织和室温拉伸性能无明显影响,选择大的层厚可显著提高成形效率。复合制造TC4结合区由增材区的马氏体组织和基体区的等轴组织构成梯度组织,无明显热影响区,增材区的显微硬度略高于锻件基体区。复合制造TC4钛合金增材区、基体区和结合区的室温拉伸性能均达到锻件标准要求,结合区抗拉强度介于增材区和基体区之间,而断后伸长率与增材区相当。由于增材区和基体区的拉伸强度和塑性差异,试验提出在室温拉伸过程中梯度组织结合区界面会产生切应力以协调变形的推论,结合区拉伸断口上增材和基体区分别呈现准解理和韧窝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选区熔化 复合制造 钛合金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梯度组织
下载PDF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ed steel-Al structure materials with nickel gradient layers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一搏 孙清洁 +2 位作者 桑海波 石俊秒 冯吉才 《China Welding》 EI CAS 2016年第1期8-14,共7页
Th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teel/Al structure material produced by additive manufacturing (AM) was investigated in this work based on the cold metal transfer weld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 Th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teel/Al structure material produced by additive manufacturing (AM) was investigated in this work based on the cold metal transfer weld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icrostructure gradually changed from the steel side to the aluminum side. The microstructure in the steel layer consisted of vermiform like ferrite and anstenite structure, while in the aluminum layer the microstructure was constituted by c^-A1 grains and typical reticulate distributive Al-Si eutectic structure. Besides, a 7 y.m thickness Ni-Al intermetallic compound layer was emerged at the interface of nickel and aluminum layer. The maximum room-temperature tensile strength of the Steel-Al structure materials was found to be 54 MPa, the rupture morphology showed a brittle fracture characterist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ditive manufacture AL-FE gradient material microstructure
下载PDF
激光增材制造不同成分变化率316L/IN718功能梯度材料组织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鹏飞 李亮亮 +3 位作者 周建忠 巩亚东 冯爱新 鲁金忠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226-239,共14页
随着核电装备等领域对零件材料性能的要求日益严格,成分随结构位置变化的功能梯度材料(Functionallygraded material,FGM)应用愈加广泛。基于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可以实时调控沉积材料成分的优势,采用同轴送粉定向能量沉积(Directed energy... 随着核电装备等领域对零件材料性能的要求日益严格,成分随结构位置变化的功能梯度材料(Functionallygraded material,FGM)应用愈加广泛。基于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可以实时调控沉积材料成分的优势,采用同轴送粉定向能量沉积(Directed energy deposition,DED)制备不同成分变化率的316L不锈钢和Inconel 718 (IN718)高温合金功能梯度材料,包括成分变化率10%,成分变化率20%和成分突变三种试样。采用金相分析、显微组织分析、能谱分析、显微硬度和拉伸试验对各功能梯度材料的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自下而上随着IN718含量的增加,Ni元素和Nb元素含量增加,显微硬度近线性提高;铁/镍含量的线性拟合表明,无论是渐变功能梯度材料还是突变功能梯度材料,显微硬度与IN718高温合金的含量呈正相关;突变功能梯度材料在界面处存在过渡区,使元素在层间充分扩散;材料性能差异大、成分变化过快和Laves相的存在是导致界面结合性能差,产生裂纹的重要因素;梯度成分为10%的功能梯度材料拉伸性能最好,平均极限拉伸强度最高为526 MPa。研究结果将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梯度变化方式,了解激光增材制造功能梯度材料的成形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梯度材料 定向能量沉积 微观组织 成分梯度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深氮化硬化32Cr3MoVE钢组织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江志华 李志明 +1 位作者 佟小军 李志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0-34,共5页
针对深氮化硬化32Cr3MoVE钢进行了硬化层组织性能的表征分析。与18CrNi4A钢渗碳件、32Cr3MoVE钢常规氮化件进行了接触疲劳性能对比试验研究,并对深氮化件进行了接触疲劳失效行为分析,认为两种裂纹萌生模式同时存在,但其疲劳破坏取决于... 针对深氮化硬化32Cr3MoVE钢进行了硬化层组织性能的表征分析。与18CrNi4A钢渗碳件、32Cr3MoVE钢常规氮化件进行了接触疲劳性能对比试验研究,并对深氮化件进行了接触疲劳失效行为分析,认为两种裂纹萌生模式同时存在,但其疲劳破坏取决于表层内裂纹的萌生和扩展。同时探索了深氮化硬化钢长寿命机理:渗氮层深达0.6~0.8mm,渗层组织优异,表面硬度高,具有优异的硬度梯度和残余应力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氮化硬化32Cr3MoVE钢 接触疲劳 渗层组织 硬度梯度 残余应力分布 失效行为
下载PDF
功能梯度材料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宋晨晨 严新锐 +4 位作者 张子傲 邸腾达 马广义 牛方勇 吴东江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0-38,共19页
航空航天、能源动力等领域高端装备对零部件在多元苛刻环境下的服役性能提出了极高要求,而功能梯度材料作为一种以功能、性能驱动为基础的先进材料,打破了原本耦合在一起的材料性能,允许其中一个或多个性能单独改善,并且使得关键零部件... 航空航天、能源动力等领域高端装备对零部件在多元苛刻环境下的服役性能提出了极高要求,而功能梯度材料作为一种以功能、性能驱动为基础的先进材料,打破了原本耦合在一起的材料性能,允许其中一个或多个性能单独改善,并且使得关键零部件在不同部位具有不同功能与性能成为可能,目前已经展示出了极强的发展潜力。首先介绍了功能梯度材料的梯度特性以及优势,并概述了功能梯度材料的发展情况。其次探讨了目前常用的几种梯度制备技术,主要包括气相沉积、热喷涂、激光增材制造、粉末冶金以及离心铸造等,并针对目前研究热度较高的金属/金属、金属/陶瓷类梯度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最后指出了目前功能梯度材料制备中尚存的关键问题,并对功能梯度材料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梯度材料 微观组织 梯度界面 金属/金属 金属/陶瓷
下载PDF
四匝感应圈与倾斜感应圈表面感应淬火丝杠光杆的工艺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闫野 王倩 +3 位作者 李波 李保民 董庆信 李木森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40-145,共6页
分别采用四匝感应圈与倾斜30°单匝感应圈对国产CrMo钢与德国CrMo钢丝杠光杆进行表面感应加热淬火处理,经材料成分、显微组织、表面淬硬层的硬度梯分布等检验,综合分析了表面感应加热淬火的工艺质量。结果表明,两种CrMo钢的化学成... 分别采用四匝感应圈与倾斜30°单匝感应圈对国产CrMo钢与德国CrMo钢丝杠光杆进行表面感应加热淬火处理,经材料成分、显微组织、表面淬硬层的硬度梯分布等检验,综合分析了表面感应加热淬火的工艺质量。结果表明,两种CrMo钢的化学成分存在差别,经四匝感应圈和倾斜30°单匝感应圈感应淬火处理后的组织基本相同;但经四匝感应圈感应淬火处理的淬硬层深度均大于经倾斜30°单匝感应圈感应淬火处理的结果。而且德国CrMo钢的淬硬层深度均大于国产CrMo钢,这与德国CrMo钢的淬透性高于国产CrMo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MO钢 表面感应淬火 显微组织 硬度梯度 淬透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