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侵气藏型储气库气水微观渗流规律 被引量:7
1
作者 石磊 王皆明 +1 位作者 朱华银 段宇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0年第1期58-63,共6页
与常规油气田多相流体渗流特征实验研究不同,水侵气藏型储气库主要是解决多次注采循环条件下的气水渗流机理,在实验目的和实验设计等方面都有其特殊性、复杂性。通过水侵气藏型储气库物理模拟实验的自主设计和研发,主要形成2个方面的物... 与常规油气田多相流体渗流特征实验研究不同,水侵气藏型储气库主要是解决多次注采循环条件下的气水渗流机理,在实验目的和实验设计等方面都有其特殊性、复杂性。通过水侵气藏型储气库物理模拟实验的自主设计和研发,主要形成2个方面的物理模拟评价技术,包括分区带气水吸吮-排驱稳态相渗特征评价技术、多次注采循环岩心微观核磁共振可动流体评价技术,从微观角度解决了流体渗流与空间动用评价的实验技术难题。将该技术方法应用于典型水侵气藏储气库HT,研究结果表明:①水侵气藏型储气库高速注采气运行过程中,储气空间出现气水过渡带、气驱水纯气带、建库前纯气带3个区带。②在储层发育、反复水侵、高速大压差注采等多因素影响下,各区带出现微观孔隙空间渗流及动用差异。此套技术为了我国水侵气藏型储气库的建设和运行机理评价提供了有效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侵气藏 储气库 微观渗流 气水相渗 可动流体 核磁共振
下载PDF
复合导电高分子材料微观网络结构及导电行为仿真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徐晓英 王世安 王辉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221-2229,共9页
导电填料的形貌、尺寸、材料特性及导电填料之间、导电填料与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因素,均能对复合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导电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为此,通过建立球状导电填料填充的复合导电高分子材料微观结构模型,利用Matlab计算软件,仿真... 导电填料的形貌、尺寸、材料特性及导电填料之间、导电填料与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因素,均能对复合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导电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为此,通过建立球状导电填料填充的复合导电高分子材料微观结构模型,利用Matlab计算软件,仿真分析了复合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导电行为即渗流现象,研究了导电填料的粒径大小和体积分数对复合导电高分子材料导电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仿真模型能够从整体上反映复合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导电特性,并能推广到其他形貌的导电填料的情况以及三维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导电高分子材料 微观 渗流理论 数值模型 导电行为 体积分数
下载PDF
基于微观渗流机理研究的产液结构优化
3
作者 李文红 张乔良 +2 位作者 李英蕾 王攀荣 晏庆辉 《中外能源》 CAS 2016年第12期33-38,共6页
高含水阶段的稳产挖潜是当前油田开发面临的重点工程。针对油田水淹区内剩余油分布及动用条件认识不清等问题,开展了微观渗流机理研究,以微观渗流实验、微观孔隙网络模型为核心,借助微观可视化驱替实验,从定性角度分析剩余油赋存状态;... 高含水阶段的稳产挖潜是当前油田开发面临的重点工程。针对油田水淹区内剩余油分布及动用条件认识不清等问题,开展了微观渗流机理研究,以微观渗流实验、微观孔隙网络模型为核心,借助微观可视化驱替实验,从定性角度分析剩余油赋存状态;建立了岩石孔道空间构型和微观渗流机理研究的新技术;通过核磁共振驱替实验及微观孔隙网络模拟,定量分析了提液增油的微观机理、微观剩余油分布及动用条件,形成了岩石孔道毛管数及流动能力计算新方法,重新认识微观毛管力束缚型剩余油分布及动用条件;结合数值模拟方法,深入分析了高含水层位剩余油分布规律;采用宏观数值模拟与微观渗流机理有机结合的新方法,形成了产液结构优化新技术。利用该研究成果对目标油田实施针对性挖潜措施,实现年增油9.1×104m^3,对海上同类油田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 微观 剩余油分布 渗流机理 驱替实验 提液增油 动用条件 产液结构优化
下载PDF
西湖凹陷低渗储层微观孔隙结构与渗流特征及其地质意义——以HY构造花港组为例 被引量:38
4
作者 刘金水 唐健程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23,共6页
利用西湖凹陷HY构造花港组储层的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测试、高压压汞、气水相渗曲线等鉴定资料及实验数据,研究了西湖凹陷花港组低渗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及渗流特征,并探讨了其地质意义。HY构造花港组低渗储层孔隙类型以扩溶粒间孔... 利用西湖凹陷HY构造花港组储层的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测试、高压压汞、气水相渗曲线等鉴定资料及实验数据,研究了西湖凹陷花港组低渗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及渗流特征,并探讨了其地质意义。HY构造花港组低渗储层孔隙类型以扩溶粒间孔、原生粒间孔为主,孔隙结构复杂、孔喉类型多样,储层孔隙结构明显影响着储层物性,尤其是对渗透率的影响更大;该区低渗储层表现出明显的亲水性,其气水两相渗流特征与中高渗储层呈现明显的差异。这些研究结果可为西湖凹陷低渗气藏的高效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凹陷 HY构造 花港组 低渗储层 微观孔隙结构 渗流特征
下载PDF
基于微观孔喉结构及渗流特征建立致密储层分类评价标准——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7储层为例 被引量:24
5
作者 徐永强 何永宏 +3 位作者 卜广平 陈霖 刘林玉 朱玉双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51-460,共10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7致密储层为例,通过物性分析、铸体薄片、扫描电镜、CT扫描、高压压汞、恒速压汞等实验对微观孔喉特征进行分析,结合核磁共振、可视化多相渗流实验分析流体渗流特征,选择合理的评价参数对致密储层进行分类评价... 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7致密储层为例,通过物性分析、铸体薄片、扫描电镜、CT扫描、高压压汞、恒速压汞等实验对微观孔喉特征进行分析,结合核磁共振、可视化多相渗流实验分析流体渗流特征,选择合理的评价参数对致密储层进行分类评价。陇东地区长7致密储层平均孔隙度、渗透率分别为9.33%和0.18×10^-3 μm^2;孔隙类型以长石溶孔、粒间孔为主,平均面孔率为1.89%,孔喉半径主要分布在小于1 μm的范围内,其储集能力较强,但连通性差;主要受细小孔喉控制,可动流体饱和度及驱油效率较低,非均质性对驱油效率也有一定影响。选择孔隙度、渗透率、面孔率、平均孔喉半径、均值系数、排驱压力、可动流体饱和度、驱油效率作为评价参数,利用多元分类系数法进行分类并建立致密储层评价标准,将储层由好到差依次分为Ⅰ、Ⅱ、Ⅲ和Ⅳ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孔喉特征 渗流特征 储层评价 致密储层 陇东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非均相复合驱非连续相渗流特征及提高驱油效率机制 被引量:22
6
作者 侯健 吴德君 +4 位作者 韦贝 周康 巩亮 曹绪龙 郭兰磊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8-135,共8页
非均相复合驱是聚合物驱后油藏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方法。微流控实验及室内双管岩心流动实验均表明非均相复合驱具有非连续相渗流特征,表现为压力一定条件下微通道内流速仍大幅波动、不同渗透率双管岩心中分流量持续交替变化。综合... 非均相复合驱是聚合物驱后油藏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方法。微流控实验及室内双管岩心流动实验均表明非均相复合驱具有非连续相渗流特征,表现为压力一定条件下微通道内流速仍大幅波动、不同渗透率双管岩心中分流量持续交替变化。综合考虑凝胶颗粒弹性变形特征、聚合物增黏与非牛顿特性、表面活性剂降低界面张力作用及润湿改变等化学剂作用机制,建立非均相复合驱微观渗流格子玻尔兹曼模拟方法。基于微观数值模拟结果,揭示非均相复合驱提高驱油效率机制,颗粒暂堵升压后变形运移、固液增阻导致液流转向、驱替液增黏抑制黏性指进、强化启动微观剩余油,进而提高微观波及系数及微观洗油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相复合驱 非连续相渗流 凝胶颗粒 微观渗流模拟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演武油田S1区块延8油层组微观水驱渗流特征 被引量:18
7
作者 康永梅 李明 +3 位作者 王联国 苟幸福 韩斌虎 朱玉双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8-57,共10页
侏罗系延安组作为鄂尔多斯盆地主力含油层系,关于其储层特征及微观水驱渗流规律研究一直未受到重视。以鄂尔多斯盆地演武油田延8油层组为例,在储层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真实砂岩微观驱油实验,明确不同水驱类型的水驱前缘分布特征、油... 侏罗系延安组作为鄂尔多斯盆地主力含油层系,关于其储层特征及微观水驱渗流规律研究一直未受到重视。以鄂尔多斯盆地演武油田延8油层组为例,在储层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真实砂岩微观驱油实验,明确不同水驱类型的水驱前缘分布特征、油水渗流规律、残余油赋存状态,建立微观驱油效率与驱替压力之间的关系,总结残余油形成机理和分布规律。研究区微观水驱类型可划分为均匀驱替型、网状驱替型、网状-指状驱替型和指状驱替型4类。随着单位驱替压力的增加,均匀驱替型的驱油效率变化最为明显,水驱效果最好;网状驱替型次之,网状-指状驱替型和指状驱替型水驱效果较差。受岩石颗粒表面物理性质和孔喉结构的影响,不同驱替类型水驱后残余油类型占比不同,均匀驱替型和网状驱替型水驱后残余油类型以油膜和角隅状为主,指状驱替型以连片状和簇状为主,而网状-指状驱替型各残余油类型占比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替类型 微观渗流特征 残余油 延8油层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西峰油田合水区块长8岩性油藏流动单元划分 被引量:13
8
作者 冯杨伟 孙卫 +2 位作者 屈红军 高辉 郭真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3-227,共5页
针对西峰油田合水区块长8岩性油藏具有典型的低孔特低渗透与强非均质性的现状,纵向上,以岩心观察与分析和测井资料为基础,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对研究区长8储层进行精细的等时地层单元划分;平面上,经综合分析选取了有效厚度、孔... 针对西峰油田合水区块长8岩性油藏具有典型的低孔特低渗透与强非均质性的现状,纵向上,以岩心观察与分析和测井资料为基础,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对研究区长8储层进行精细的等时地层单元划分;平面上,经综合分析选取了有效厚度、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流动带指数等5个权重参数。对这些参数应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将研究区流动单元划分为E类、G类、M类和P类等4类。运用判别函数对各类流动单元进行判别分析,正判率达97.2%。各流动单元的类型与储层物性、沉积微相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流动单元微观渗流特征揭示出:E类、G类流动单元是研究区已开发程度较高的有利储层,M类流动单元是剩余油分布的富集区带,是提高采收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油藏 流动单元 等时地层 微观渗流特征 剩余油 西峰油田
下载PDF
基于微观渗流机理的宏观油藏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谷建伟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7-81,85,共6页
处于高含水开发期油藏的剩余油分布主要受流体性质和岩石孔隙结构的影响,而经典数值模拟并没有考虑微观孔喉特征的影响。为此建立了描述微观孔喉特征的地层孔隙网络模型,并对构成网络的基本连线单元进行改进,使网络模型能更细致地描述... 处于高含水开发期油藏的剩余油分布主要受流体性质和岩石孔隙结构的影响,而经典数值模拟并没有考虑微观孔喉特征的影响。为此建立了描述微观孔喉特征的地层孔隙网络模型,并对构成网络的基本连线单元进行改进,使网络模型能更细致地描述油水分布特征和水驱油微观机理。利用逾渗理论计算了基于微观渗流机理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并将其应用到经典数值模拟计算中,实现了微观渗流机理与宏观数值模拟计算的结合。实例分析表明,利用该数值模拟计算方法得到的基于微观特征的剩余油分布更符合地下实际流体分布,其结果可为调剖堵水、化学驱提供技术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渗流机理 逾渗理论 网络模型 剩余油分布 高含水开发期 宏观油藏数值模拟
下载PDF
裂缝性油藏微观水驱油渗流机理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彦子 孙雷 +2 位作者 潘毅 陈莹莹 张威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12年第5期28-31,共4页
为了更好地认识裂缝性碳酸盐岩油藏的渗流机理,结合实际油藏地质特征利用真实岩心设计制作了裂缝微观模型,使用微观驱替装置进行水驱油机理模拟实验,并用显微镜对实验过程图像进行采集,考察了在网络裂缝中水驱油过程中的油水运动分布特... 为了更好地认识裂缝性碳酸盐岩油藏的渗流机理,结合实际油藏地质特征利用真实岩心设计制作了裂缝微观模型,使用微观驱替装置进行水驱油机理模拟实验,并用显微镜对实验过程图像进行采集,考察了在网络裂缝中水驱油过程中的油水运动分布特征以及微观渗流机理。观测到由于裂缝性油藏非均质性的影响,水驱后残余油存在形式主要有孤滴状、角隅状、段塞状及膜状等,每种残余油的形成机理也有所不同。除此之外,剩余油的形成和分布还受到岩石表面润湿性和裂缝连通性等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油藏 水驱油 微观渗流机理 剩余油分布
下载PDF
油田高含水期基于微观渗流机理的宏观岩心水驱油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谷建伟 翟世奎 +1 位作者 李怀明 薛发玉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40-544,共5页
建立地层孔隙网络模型描述微观孔喉特征,利用逾渗方法计算基于微观渗流机理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并将之应用到数值模拟计算中,给出考虑微观渗流特征的方程,并进行数值求解,得到地层中流体分布特征。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可以得到基于微观特... 建立地层孔隙网络模型描述微观孔喉特征,利用逾渗方法计算基于微观渗流机理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并将之应用到数值模拟计算中,给出考虑微观渗流特征的方程,并进行数值求解,得到地层中流体分布特征。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可以得到基于微观特征的剩余油分布数量和形式,为调剖堵水、化学驱提供技术参数,实现微观渗流机理与宏观计算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渗流机理 宏观数值模拟 逾渗理论 网络模型 剩余油分布形式 高含水开发期
下载PDF
安塞油田王窑区水淹层储层微观特征 被引量:2
12
作者 金拴联 张永强 +1 位作者 田国才 赵向宏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3年第3期183-190,共8页
安塞油田王窑区经过20多年的注水开发,储层有不同程度水淹,长期的水驱冲刷引起储层微观特征改变。针对不同水淹区域部署检查井进行储层微观特征变化及机理研究,对检查井密闭取心资料的分析研究表明:强水淹层段储层的粒度粗,面孔率高,孔... 安塞油田王窑区经过20多年的注水开发,储层有不同程度水淹,长期的水驱冲刷引起储层微观特征改变。针对不同水淹区域部署检查井进行储层微观特征变化及机理研究,对检查井密闭取心资料的分析研究表明:强水淹层段储层的粒度粗,面孔率高,孔喉结构较均匀。在强水淹层段有新生矿物方解石的生成,与原生矿物有明显区别。与注水开发前原始储层相比,储层粘土矿物的迁移及新生矿物的产生,导致注水开发后储层的物性变差。注水开发中后期储层吼道中值压力增加,退汞效率降低,相渗曲线变差,水驱油效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微观特征 新生矿物 粘土矿物 水淹层 渗流特征
下载PDF
可视化微观渗流模型制作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坤 潘嘉 +2 位作者 高莉霞 田园媛 郑军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3年第4期28-30,共3页
针对微观驱油模型设计制作和填充介质较单一的局面,通过设计、加工制作、实验调试等过程,提出并完成微观渗流改进模型。该模型具有模拟介质多样(填砂、玻璃刻蚀、真实岩心等)、介质厚度可调的特点。在对模型进行试验研究时,能较好地达... 针对微观驱油模型设计制作和填充介质较单一的局面,通过设计、加工制作、实验调试等过程,提出并完成微观渗流改进模型。该模型具有模拟介质多样(填砂、玻璃刻蚀、真实岩心等)、介质厚度可调的特点。在对模型进行试验研究时,能较好地达到预期设计目的和效果。微观渗流模型对研究地下流体的渗流规律、提高油气采收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化 微观渗流模型 模型制作 试验性研究
下载PDF
低渗砂砾岩储层三元孔隙结构特征及其渗流机理与改善水驱对策
14
作者 彭小东 张辉 +7 位作者 汪新光 赵楠 王磊 张恒荣 杨朝强 储莎莎 孙雷 杨宇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960-2978,共19页
针对低渗砂砾岩与砂岩储层产能测试结果差异大的问题,以北部湾盆地乌石凹陷流沙港组低渗砂砾岩储层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设计室内岩心实验开展了微观孔隙结构、微观渗流能力、微观渗流特征和改善水驱提高采收率策略研究.研究发现,乌石凹... 针对低渗砂砾岩与砂岩储层产能测试结果差异大的问题,以北部湾盆地乌石凹陷流沙港组低渗砂砾岩储层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设计室内岩心实验开展了微观孔隙结构、微观渗流能力、微观渗流特征和改善水驱提高采收率策略研究.研究发现,乌石凹陷流沙港组低渗砂砾岩储层具有三元孔隙结构特征,大孔喉和微小孔喉更加发育,导致“高气测渗透率、低液测渗透率、低驱油效率”的渗流特征和“大孔喉富含注入水、中吼喉富含剩余油、微小孔喉富含原始束缚水”的剩余油微观分布特征,提高微观波及系数、增加中孔喉动用率是提高采收率的关键,建议采用注低价高矿化水转变润湿性和不稳定注水发挥渗吸作用的策略改善水驱效果、提高最终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油藏 砂砾岩 孔隙结构 微观渗流机理 剩余油微观分布 低价高矿化水驱 不稳定注水 石油地质
原文传递
可视化微观渗流模型的试验研究
15
作者 王坤 郑军 高莉霞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3期72-74,共3页
为了研究流体在孔隙介质中的渗流情况,设计制作了可视化微观渗流模型。利用多种流体介质(水,油,泡沫等)、多孔隙介质(玻璃珠,石英砂,真实岩心等)及可视化微观渗流模型,对流体围观渗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可视化微观渗流模型符合设... 为了研究流体在孔隙介质中的渗流情况,设计制作了可视化微观渗流模型。利用多种流体介质(水,油,泡沫等)、多孔隙介质(玻璃珠,石英砂,真实岩心等)及可视化微观渗流模型,对流体围观渗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可视化微观渗流模型符合设计要求,能观察模拟地下流体渗流的情况,有利于油气的勘探、开发及油气采收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化微观渗流模型 试验研究 流体渗流 采收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