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9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缓凝剂硼砂对磷酸镁水泥水化硬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4
1
作者 杨建明 钱春香 +2 位作者 焦宝祥 罗利民 阎晓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1-35,75,共6页
为了探讨缓凝剂硼砂(B)对磷酸镁水泥(MPC)的作用机理,测试和分析了不同掺量硼砂(B)的磷酸镁水泥(MPC)浆体的凝结时间、pH值、体系温度以及硬化体的强度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硼砂在一定掺量范围内对磷酸镁水泥(MPC)浆体有较明显的吸热... 为了探讨缓凝剂硼砂(B)对磷酸镁水泥(MPC)的作用机理,测试和分析了不同掺量硼砂(B)的磷酸镁水泥(MPC)浆体的凝结时间、pH值、体系温度以及硬化体的强度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硼砂在一定掺量范围内对磷酸镁水泥(MPC)浆体有较明显的吸热降温促进作用和调节pH值作用,两种作用均可减慢浆体的水化反应速度且进一步影响硬化体的微观结构形貌和强度。由此推论硼砂在磷酸镁水泥(MPC)浆体中,除在MgO表面形成保护膜外,还通过降低体系温度和调节浆体pH值进而减慢水化反应速度来延缓浆体的凝结,随着硼砂(B)掺量的变化,不同因素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镁水泥 凝结时间 强度 微观形貌
下载PDF
聚硅氧烷改性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乳液膜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1
2
作者 范青华 黄英 刘香鸾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276-278,共3页
采用共混和共聚两种改性方法制备了不同聚硅氧烷含量的苯乙烯一丙烯酸丁酯(ST-BA)共聚乳液,测定了改性ST-BA乳液膜的表面性能、吸水率及力学性能,并用SEM对膜断面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与共混改性相比,共... 采用共混和共聚两种改性方法制备了不同聚硅氧烷含量的苯乙烯一丙烯酸丁酯(ST-BA)共聚乳液,测定了改性ST-BA乳液膜的表面性能、吸水率及力学性能,并用SEM对膜断面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与共混改性相比,共聚改性ST-BA乳液膜具有互穿网络结构,从而明显抑制了聚硅氧烷向膜表面的迁移以及两相间的相分离过程,提高了改性ST-BA乳液膜的耐水性及耐污染性。共聚改性ST-BA乳液膜中聚硅氧烷含量在10%~15%,改性效果明显,而对力学性能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 丙烯酸丁酯 共聚 聚硅氧烷 改性 乳液膜
下载PDF
加工工艺关键参数对SBS改性沥青性能影响 被引量:44
3
作者 牛冬瑜 韩森 +1 位作者 陈凯 徐鸥明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16,共10页
为更合理控制SBS改性沥青的质量性能,选取不同的剪切时间、剪切温度和发育时间,对3种不同的SBS改性沥青进行改性加工;应用沥青试验方法与荧光显微观测技术,对其感温性、高温性能、低温性能,以及改性沥青的微观分散状态进行了分析研究。... 为更合理控制SBS改性沥青的质量性能,选取不同的剪切时间、剪切温度和发育时间,对3种不同的SBS改性沥青进行改性加工;应用沥青试验方法与荧光显微观测技术,对其感温性、高温性能、低温性能,以及改性沥青的微观分散状态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与沥青相容性较好且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SBS,加工工艺参数推荐剪切时间90min,剪切温度180℃,发育时间2h;对与沥青相容性较差且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SBS,加工工艺参数推荐剪切时间60min,剪切温度170℃,发育时间不宜大于4h。结合研究结果对现场胶体磨的加工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能保证现场生产的SBS改性沥青的质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SBS改性沥青 工艺参数 微观形态 性能
原文传递
钙矾石的显微形貌 被引量:29
4
作者 吴宗道 《中国建材科技》 1995年第4期9-14,3,共6页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谱仪(EDS)观测了硫铝酸盐系列水泥的水化产物钙矾石,其显微形貌有针状、长杆状、短柱状、六角柱状、管状、胶态状等.针状、长杆状较常见;短柱状、六角柱状虽然常见,但与水泥中石膏的掺入量有关,对水泥石...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谱仪(EDS)观测了硫铝酸盐系列水泥的水化产物钙矾石,其显微形貌有针状、长杆状、短柱状、六角柱状、管状、胶态状等.针状、长杆状较常见;短柱状、六角柱状虽然常见,但与水泥中石膏的掺入量有关,对水泥石的性能易诱发不利因素;胶态状钙矾石为硫铝酸盐水泥石的主要构成,有沟壑微结构,易使水泥石形成闭孔;管状钙矾石是近年来在SEM中首次被观测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铝酸盐水泥 钙矾石 显微形貌 水合
下载PDF
粉垄耕作对农田赤红壤团聚体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3
5
作者 王世佳 蒋代华 +3 位作者 朱文国 张蓉蓉 李军伟 韦本辉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26-335,共10页
为揭示粉垄耕作对土壤团聚体结构的影响,探明其变化机理,通过团粒分析、扫描电镜(SEM)、Brunauer-Emmett-Teller(BET)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等表征手段对赤红壤进行形貌和结构分析,结合耕作后土壤养分的变化,分析比较了常规旋耕(CT20)、深... 为揭示粉垄耕作对土壤团聚体结构的影响,探明其变化机理,通过团粒分析、扫描电镜(SEM)、Brunauer-Emmett-Teller(BET)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等表征手段对赤红壤进行形貌和结构分析,结合耕作后土壤养分的变化,分析比较了常规旋耕(CT20)、深翻旋耕(DT40)、粉垄20 cm(FL20)和粉垄40 cm(FL40)四种耕作方式下赤红壤理化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FL40相对其他耕作方式,增加了1~0.25 mm粒径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P<0.05),减少了大于3 mm粒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P<0.05)。相对于CT20和DT40,粉垄耕作处理土壤微形态改变呈现出骨骼颗粒细小且排列紧密、表面光滑、土壤比表面积较大、孔隙分布更丰富等特点;DT40速效养分含量较CT20、FL20和FL40均达到显著差异(P<0.05)。相对于CT20和DT40,粉垄耕作能增加赤红壤的中团聚体含量,使赤红壤形态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其中,FL20使作物增产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垄 团聚体 微形态 孔隙分布 土壤养分
下载PDF
中国兜被兰属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孙同兴 胡玉熹 郎楷永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1999年第1期57-62,共6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中国兜被兰属12种植物叶表皮的微形态特征,结果表明:该属植物成熟叶片的上下表皮均具角质层,其表面纹饰有直线形、浅波形、深波形和网状4种类型;有的种表皮细胞垂周壁明显凸起;气孔不具副...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中国兜被兰属12种植物叶表皮的微形态特征,结果表明:该属植物成熟叶片的上下表皮均具角质层,其表面纹饰有直线形、浅波形、深波形和网状4种类型;有的种表皮细胞垂周壁明显凸起;气孔不具副卫细胞,仅分布在叶片下表面,气孔的外拱盖单层,表面光滑。这些特征在属级水平上较为一致,但也表现出种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兜被兰属 叶表皮 微形态 形态特征
下载PDF
白鹿原人工果树林地土壤和农耕地土壤微形态对比研究 被引量:26
7
作者 庞奖励 黄春长 +2 位作者 张旭 周自翔 查小春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92-800,共9页
选择白鹿原人工果树林地土壤和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用偏光显微镜和Qwin软件对土壤微形态进行了观察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土壤和土壤粗颗粒的矿物组合基本一致,主要由石英和长石组成,但颗粒的形态和粒径有一定差别;林地土壤中主要... 选择白鹿原人工果树林地土壤和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用偏光显微镜和Qwin软件对土壤微形态进行了观察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土壤和土壤粗颗粒的矿物组合基本一致,主要由石英和长石组成,但颗粒的形态和粒径有一定差别;林地土壤中主要是孔道和填充孔隙,孔隙壁较光滑,剖面中微形态连续变化,而耕地土壤的孔隙形态复杂,孔隙壁相对较粗糙,从上向下微结构明显变化,其中20 cm和35 cm是两个重要转折点;大量隐晶方解石反映土壤环境频繁变化,大量针状方解石出现在犁底层中下部并指示一种短期稳定的土壤环境,大量细晶方解石反映长期稳定的土壤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做形态 耕作土壤 人工果林土壤 白鹿原
下载PDF
中国荞麦属果实形态特征 被引量:18
8
作者 赵佐成 周明德 +2 位作者 罗定泽 沈国坤 侯鑫 《植物分类学报》 SCIE CSCD 2000年第5期486-489,共4页
应用解剖镜和扫描电镜对中国产荞麦属FagopyrumMill.8种 1变种的果实形态和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这些种类的果实可分为 3类 :( 1 )果实三棱锥状 ,表面不光滑 ,无光泽 ,具皱纹网状纹饰 ,此种类型的植物有苦荞麦、金荞麦。 ( 2 ... 应用解剖镜和扫描电镜对中国产荞麦属FagopyrumMill.8种 1变种的果实形态和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这些种类的果实可分为 3类 :( 1 )果实三棱锥状 ,表面不光滑 ,无光泽 ,具皱纹网状纹饰 ,此种类型的植物有苦荞麦、金荞麦。 ( 2 )果实卵圆三棱锥状 ,表面光滑 ,有光泽 ,具条纹纹饰 ,此种类型的植物有荞麦、长柄野荞麦、线叶野荞麦。 ( 3)果实卵圆三棱锥状 ,表面光滑 ,有光泽 ,具大量的瘤状颗粒和少数模糊的细条纹纹饰 ,此种类型的植物有硬枝野荞麦、细柄野荞麦、小野荞麦、疏穗小野荞麦。研究结果认为金荞麦与栽培种苦荞麦关系较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属 果实 形态 微形态
下载PDF
丁苯橡胶对水泥水化过程及水泥石微观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8
9
作者 梁乃兴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40-346,共7页
用多种实验手段研究了在普通硅酸盐水泥中掺入丁苯橡胶乳液对水泥水化过程的影响,并用扫描电镜分析了掺入丁苯橡胶后水泥石微观结构形态的改变,从而探讨了丁苯橡胶改善水泥石物理力学性能的机理。
关键词 丁苯橡胶 水化 水泥 结构 水泥石
下载PDF
山茶属花粉外壁表面微形态特征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17
10
作者 敖成齐 陈功锡 +2 位作者 张国萍 高昆 张宏达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19-626,共8页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山茶属 17个组 34个代表种(含变种 )的花粉形态 ;按照韦仲新划分山茶属花粉类型的标准 ,对其进行归类 ,所有花粉分为 3类 :颗粒状至皱颗粒状纹饰、皱沟状纹饰和穴 -网状纹饰 ;发现 ...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山茶属 17个组 34个代表种(含变种 )的花粉形态 ;按照韦仲新划分山茶属花粉类型的标准 ,对其进行归类 ,所有花粉分为 3类 :颗粒状至皱颗粒状纹饰、皱沟状纹饰和穴 -网状纹饰 ;发现 1种新的花粉类型 :拟穴 -网状纹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属 花粉外壁 表面微形态特征 分类
下载PDF
海南砖红壤的微形态特征以及南方网纹红土与砖红壤环境意义的差异 被引量:23
11
作者 尹秋珍 郭正堂 方小敏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53-361,共9页
主要运用土壤微形态学、粘土矿物学和土壤化学方法,对海南岛三个不同母质的砖红壤剖面的微形态特征和成壤过程进行研究,并将网纹红土和砖红壤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砖红壤典型的微形态特征为易风化矿物颗粒和粘粒胶膜的缺失、均质状的b-... 主要运用土壤微形态学、粘土矿物学和土壤化学方法,对海南岛三个不同母质的砖红壤剖面的微形态特征和成壤过程进行研究,并将网纹红土和砖红壤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砖红壤典型的微形态特征为易风化矿物颗粒和粘粒胶膜的缺失、均质状的b-垒结以及风化成因铁锰质结核的出现;典型的成壤过程为强烈的化学风化、红化、均质化、淋溶以及显著的脱硅富铝化过程。随着成土母质和土壤排水条件的变化,砖红壤的微形态特征亦有所差异。而我国南方的网纹红土的发育程度低于砖红壤,不宜被划分为砖红壤或氧化土,而更趋向归入老成土,在我国土壤发生学分类中大致相当于红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砖红壤 微形态 网纹红土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对水泥水化晶体形貌的调控作用及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5
12
作者 吕生华 马宇娟 +1 位作者 邱超超 巨浩波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487-1492,共6页
用Hummers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GO)并用超声波将其分散制备了纳米片层分散液,用XRD和AFM表征了分散的效果。研究了不同含氧量GO对水泥水化晶体微观形貌及胶砂耐折强度和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氧量为18.65%和25.53%的GO可使水泥水化... 用Hummers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GO)并用超声波将其分散制备了纳米片层分散液,用XRD和AFM表征了分散的效果。研究了不同含氧量GO对水泥水化晶体微观形貌及胶砂耐折强度和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氧量为18.65%和25.53%的GO可使水泥水化产物成为花朵状微晶体,而且形状统一、分布均匀,具有显著的增韧增强效果。研究结果也说明了GO能够调控水泥水化晶体产物的形状和尺寸,GO对于水泥水化反应产物具有促进作用和模板效应。研究结果对于提高混凝土建筑的抗裂缝和耐久性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水泥 水化反应 微观结构 增强增韧
下载PDF
高速电镀锌工艺对镀层粗糙度及微观形貌的影响 被引量:21
13
作者 朱晓东 李宁 +2 位作者 黎德育 刘伟华 李伟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5-151,共7页
利用自制的模拟重力高速电镀槽, 考察了在硫酸盐镀锌过程中, 阴极电流密度、镀液流速、镀层厚度 3个主要电镀工艺参数对所得锌层的粗糙度的影响。结果发现: 镀层的粗糙度随电流密度(30~70 A/dm2)的增加呈现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 随镀液流... 利用自制的模拟重力高速电镀槽, 考察了在硫酸盐镀锌过程中, 阴极电流密度、镀液流速、镀层厚度 3个主要电镀工艺参数对所得锌层的粗糙度的影响。结果发现: 镀层的粗糙度随电流密度(30~70 A/dm2)的增加呈现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 随镀液流速(0.8~2.0 m/s)的增加而单调下降, 随镀层厚度(20~90 g/m2)的增加而单调增加。在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讨论了这 3 组数据之间的关系, 解释了其对粗糙度影响的原因。同时考察了这些参数对镀层微观形貌的影响, 发现镀层的微观形貌也显著地受这些参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电镀锌 工艺参数 粗糙度 微观形貌
下载PDF
Mid-Pleistocene vermiculated red soils in southern China as an indication of unusually strengthened East Asian monsoon 被引量:23
14
作者 YIN Qiuzhen GUO Zhengta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6年第2期213-220,共8页
The mid-Pleistocene vermiculated red soils (VRS) from Xuancheng (Anhui Province) and Bose (Guangxi) are studied through soil micromor- phological, mineralogical and chemical approaches. The results indicate a polygene... The mid-Pleistocene vermiculated red soils (VRS) from Xuancheng (Anhui Province) and Bose (Guangxi) are studied through soil micromor- phological, mineralogical and chemical approaches. The results indicate a polygenetic nature of the VRS, having experienced multiple soil-forming stages. Three main stages have been recognized, attribut- able to distinct climate regimes. They include the formation of the homogeneous matrix of a red soil (stage 1), development of the white veins within the soil profile (stage 2), and formation of juxtaposed textural features (stage 3). The white veins, resulting from iron-depletion in the groundmass of the homo- geneous matrix of a red soil, required abundant rainfall without significant seasonal desiccations. The geographically widely spread VRS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in China implies a Mid-Pleistocene extrem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This climate extreme might be closely linked with the changes in the strength of NAD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新世中期 古气候 古土壤 东亚季风 虫蛀状红土 微观形态学
原文传递
Ni-α-Al_2O_3纳米复合电镀最佳工艺条件的确定 被引量:15
15
作者 彭元芳 赵国鹏 +2 位作者 刘建平 曾振欧 于杰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3-55,共3页
 以镀层中分散相的含量作为评价标准,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出了Ni α Al2O3纳米复合电镀的最佳工艺条件。讨论了各因素影响镀层中纳米粉体含量的规律,采用扫描电镜对镀层的微观形貌进行了观察,并对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得的纳米复合镀层的硬...  以镀层中分散相的含量作为评价标准,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出了Ni α Al2O3纳米复合电镀的最佳工艺条件。讨论了各因素影响镀层中纳米粉体含量的规律,采用扫描电镜对镀层的微观形貌进行了观察,并对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得的纳米复合镀层的硬度与同操作条件下制得的基础镍镀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对镀层中纳米粉体的含量影响较大的因素为镀液中分散相浓度和通气搅拌强度,但对镀层的微观形貌影响较大的因素为电流密度;纳米复合镀层的显微硬度明显高于基础镍镀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基纳米复合镀层 复合电镀 工艺条件 微观形貌 NI Α-AL2O3 微观形貌 硬度
下载PDF
纤维状纳米镍粉的γ射线辐射合成 被引量:16
16
作者 殷亚东 徐相凌 +2 位作者 葛学武 吴洪开 张志成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9-23,共5页
以AgNO3为成核剂,用γ射线辐照NiSO4的水溶液,合成了多晶纳米镍粉。研究了pH值对产物组成的影响,发现保持溶液碱性是制备纳米镍粉的必要条件。用透射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发现镍粉呈纤维状,粗约10nm以下,银作... 以AgNO3为成核剂,用γ射线辐照NiSO4的水溶液,合成了多晶纳米镍粉。研究了pH值对产物组成的影响,发现保持溶液碱性是制备纳米镍粉的必要条件。用透射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发现镍粉呈纤维状,粗约10nm以下,银作为晶核被金属镍包裹在内部。研究表明,AgNO3的存在不仅为Ni(2+)的还原、聚集提供了生长中心而且还影响了最终产物的微观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射线 辐射合成 纳米镍晶 微观形态 纤维状
下载PDF
中国蔷薇属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及其系统学意义 被引量:22
17
作者 曾妮 张建茹 常朝阳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9-185,共17页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对30种中国蔷薇属植物叶表皮的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叶表皮细胞一般为多边形或不规则形,垂周壁平直、平直弓状、波状、浅波状和深波状式样;该属植物的叶表皮细胞大小种间差异较大,总体来看上表...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对30种中国蔷薇属植物叶表皮的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叶表皮细胞一般为多边形或不规则形,垂周壁平直、平直弓状、波状、浅波状和深波状式样;该属植物的叶表皮细胞大小种间差异较大,总体来看上表皮几乎全为多边形细胞,且上表皮细胞比下表皮细胞略大;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大部分细胞的平周壁下陷,仅部分细胞的平周壁突起;叶表皮角质层纹饰多样、即使同一个种的上下表皮细胞角质层纹饰微形态特征也有差异;大多植物叶片表面具柔毛,均为单毛,有长柔毛和短柔毛,大部分种类的柔毛基部无特化,其基部由普通的表皮细胞围绕着,少部分种类的柔毛基部由几个特化的辐射状细胞围绕着,少数植物无毛;有些植物叶表面或叶脉上还分布有腺毛;除了单叶蔷薇亚属的小蘗叶蔷薇1个种的上下表皮均分布有气孔器外,其余蔷薇亚属的29种植物的气孔器均分布在下表皮,形状为椭圆形、宽椭圆形和长椭圆形三种,气孔器类型有无规则型、不规则四细胞型、对位四细胞型、环列型和辐射型;气孔器外拱盖内缘近平滑或呈深浅不同的波状、气孔器外拱盖纹饰光滑或粗糙,大多植物气孔器的保卫细胞两级T型加厚;另外,只有小蘗叶蔷薇的气孔器具双层外拱盖且仅上表皮被毛等特征也说明了其在演化上的特殊地位,蔷薇属植物叶表皮的这些微形态特征,在属内各组间无明确的规律性,但可为探讨该属种间的分类学及亲缘关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表皮 气孔器 蔷薇属 微形态 系统学意义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南部全新世土壤微结构形成机理探讨 被引量:18
18
作者 庞奖励 黄春长 陈宝群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87-494,共8页
通过对黄土高原南部不同剖面土壤微结构的研究和与相邻地区的对比 ,探讨了风化成土过程的特征 ,揭示出全新世土壤S0 是由上下两个土壤层组成的复合土壤 ,显示两个较完整的成土过程。早期成土阶段形成了具棕壤特征的古土壤S0 2 ,晚期成... 通过对黄土高原南部不同剖面土壤微结构的研究和与相邻地区的对比 ,探讨了风化成土过程的特征 ,揭示出全新世土壤S0 是由上下两个土壤层组成的复合土壤 ,显示两个较完整的成土过程。早期成土阶段形成了具棕壤特征的古土壤S0 2 ,晚期成土阶段形成了淋溶褐土型古土壤S0 1 。土壤S0 以上的部分是风尘堆积增强时期形成的风积黄土层 ,但被人类耕作活动所扰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结构 全新世 黄土高原 风尘堆积 成土过程 风积黄土层 人类耕作活动
下载PDF
关中地区两种不同农业管理方式下土壤微形态特征 被引量:21
19
作者 庞奖励 黄春长 +1 位作者 查小春 张旭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518-2526,共9页
【目的】通过对关中地区不同土壤微形态特征的研究和对比,试图阐明农业管理方式对土壤发育过程和方向的影响。【方法】用偏光显微镜和NIKON NISBR2.2软件对土壤微形态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灌溉和非灌溉土壤均具有Ap1-Ap2-BC剖面构... 【目的】通过对关中地区不同土壤微形态特征的研究和对比,试图阐明农业管理方式对土壤发育过程和方向的影响。【方法】用偏光显微镜和NIKON NISBR2.2软件对土壤微形态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灌溉和非灌溉土壤均具有Ap1-Ap2-BC剖面构型,但前者分异更明显;粗颗粒矿物组合均以石英和长石占绝对优势;与非灌溉土壤相比,灌溉土壤Ap1和Ap2层中颗粒的长度、等圆直径、周长、面积、圆度、C/F(10μm)值降低的程度更大,残积粘土数量更多且出现一定数量的淀积粘土,孔隙形态更规则和孔壁更光滑。【结论】农业管理方式对土壤剖面分异和微形态有显著的影响;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灌溉可增强风化强度,使颗粒形态细化和园化程度增强,残积粘土数量显著增加且可出现淀积粘土,但对粗颗粒主要矿物组合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形态 灌溉 关中地区
下载PDF
一万年以来西安地区古土壤特征与气候波动变化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庞奖励 黄春长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9-83,共5页
通过对西安李湾全新世黄土剖面微结构的研究 ,结合磁化率、TOC、CaCO3 方法 ,发现古土壤S0 是由两层土壤S10 和S20 构成的复合土壤 ,是森林植被下形成的具有强粘化和淋溶作用的棕壤类型。尽管有人类活动的影响 ,土壤S0 以上部分仍继承... 通过对西安李湾全新世黄土剖面微结构的研究 ,结合磁化率、TOC、CaCO3 方法 ,发现古土壤S0 是由两层土壤S10 和S20 构成的复合土壤 ,是森林植被下形成的具有强粘化和淋溶作用的棕壤类型。尽管有人类活动的影响 ,土壤S0 以上部分仍继承了风积黄土的基本特征。初步揭示了关中地区一万年在6 0 0 0— 5 0 0 0aB .P .出现的第一次干旱事件 ,310 0年以来 ,是全新世以来又一个相对干旱的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地区 古土壤 全新世 微形态 气候变化 TOC 磁化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