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96篇文章
< 1 2 17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飞秒激光微加工:激光精密加工领域的新前沿 被引量:94
1
作者 何飞 程亚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95-622,共28页
飞秒激光微加工技术具有加工精度高、热效应小、损伤阈值低以及能够实现真正的三维微结构加工等优点,这些特性是传统的激光加工技术所无法取代的。首先回顾了激光微加工和超短脉冲激光技术的发展历史,然后介绍超短脉冲激光与金属和介质... 飞秒激光微加工技术具有加工精度高、热效应小、损伤阈值低以及能够实现真正的三维微结构加工等优点,这些特性是传统的激光加工技术所无法取代的。首先回顾了激光微加工和超短脉冲激光技术的发展历史,然后介绍超短脉冲激光与金属和介质材料相互作用的机制,接着阐述了飞秒激光直写、干涉和投影制备等各种加工方法的原理,重点讨论飞秒激光在三维光子器件集成、微流体芯片制备及其在生化传感方面的应用等,最后展望了飞秒激光微加工领域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快光学 飞秒激光 光与物质相互作用 微加工 集成光学 双光子聚合 微流体 纳米颗粒
原文传递
微流动系统的发展概况 被引量:24
2
作者 尹执中 胡桅林 过增元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3-36,共4页
概括介绍了微流动系统的发展情况 ,特别介绍了微型传感器、微型泵、微型阀。
关键词 微机电系统 微流动系统 微型传感器 微型泵
下载PDF
微流控技术及其应用与发展 被引量:27
3
作者 李宇杰 霍曜 +3 位作者 李迪 唐校福 史菲 王春青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11-19,共9页
微流控技术广泛应用于生化分析、疾病诊断、微创外科手术、环境检测等领域。微通道结构的设计与制造、微纳尺度流体的驱动与控制、微流控器件及系统的集成与封装是该领域的3大关键技术。本文综述了微流控技术在这3个方面的发展现状及在... 微流控技术广泛应用于生化分析、疾病诊断、微创外科手术、环境检测等领域。微通道结构的设计与制造、微纳尺度流体的驱动与控制、微流控器件及系统的集成与封装是该领域的3大关键技术。本文综述了微流控技术在这3个方面的发展现状及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展望了微流控技术的发展前景,指出多相微流体的介观传输理论及跨尺度流体的性质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与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 微纳尺度流体 微通道 微流体系统 微流体界面 层流微加工
下载PDF
微流控器件中的多相流动 被引量:26
4
作者 陈晓东 胡国庆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5-110,共56页
微流控技术及微流控器件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多学科交叉研究领域.相比于传统方法,微流控技术能够实现对微量多相流体的精准操控,可应用于化学分析、先进材料合成、蛋白质结晶、单细胞培育及检测、信息处理等领域.该文回顾微流控器件中的... 微流控技术及微流控器件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多学科交叉研究领域.相比于传统方法,微流控技术能够实现对微量多相流体的精准操控,可应用于化学分析、先进材料合成、蛋白质结晶、单细胞培育及检测、信息处理等领域.该文回顾微流控器件中的多相流动现象,概述其所涉及的流体力学机理,阐述实现多相微流控的各种方法,并分析多相微流控技术的应用现状及面临的挑战,最后总结针对多相微流动问题的数值模拟方法和实验测量技术,展望多相微流控器件的研究方向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尺度流动 多相流动 液滴 微流控器件
下载PDF
微流控光学及其应用 被引量:25
5
作者 梁忠诚 赵瑞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6-23,共8页
微流控光学(optofluidics)通过融合微流控学和光学、光电子学技术合成新颖的功能器件和系统,微流控光学系统的主要特点在于结构的可调化、功能的集成化和系统的微型化。结构可调性为自适应光学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光学检测与微流分析功... 微流控光学(optofluidics)通过融合微流控学和光学、光电子学技术合成新颖的功能器件和系统,微流控光学系统的主要特点在于结构的可调化、功能的集成化和系统的微型化。结构可调性为自适应光学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光学检测与微流分析功能的集成将促进微型全分析系统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光学与微流控技术的融合则为传统光学器件的可调化和微型化提供了可能。介绍微流控光学这一前沿交叉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前景。叙述了微流控自适应光学、微流控光学检测、微流控激光器以及微流控光学集成器件的近期研究成果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光学 微流控技术 自适应光学 微型激光器 光学集成器件
原文传递
超高压微射流对花生蛋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5
6
作者 涂宗财 张雪春 +3 位作者 刘成梅 王辉 黎鹏 豆玉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306-308,共3页
为了探讨超高压微射流对花生蛋白理化性质和结构的影响,该文研究了花生蛋白溶液经超高压微射流处理后的颗粒大小、游离巯基基团、疏水基团和紫外吸收基团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花生蛋白的颗粒尺寸和游离巯基基团含量随着超高压微射流均... 为了探讨超高压微射流对花生蛋白理化性质和结构的影响,该文研究了花生蛋白溶液经超高压微射流处理后的颗粒大小、游离巯基基团、疏水基团和紫外吸收基团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花生蛋白的颗粒尺寸和游离巯基基团含量随着超高压微射流均质压力的增大而显著减小;疏水基团和紫外吸收基团的含量则随着均质压力的增大而显著增大,说明超高压微射流处理可破坏花生蛋白的内部基团,使蛋白的结构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蛋白 高压工程 微流体 超高压微射流 理化性质 结构变化
下载PDF
基于微流控技术的微液滴融合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7
作者 申峰 李易 +2 位作者 刘赵淼 曹刃拓 王贵人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942-1954,共13页
随着芯片实验(Lab-on-a-chip)研究的不断发展,利用微流控技术(Microfluidics)对微通道中的液滴进行精准操控,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本文介绍了微通道液滴基本理论及融合机理,通过改变微通道几何结构和表面特性等影响因素实现微... 随着芯片实验(Lab-on-a-chip)研究的不断发展,利用微流控技术(Microfluidics)对微通道中的液滴进行精准操控,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本文介绍了微通道液滴基本理论及融合机理,通过改变微通道几何结构和表面特性等影响因素实现微液滴融合的被动融合方式,通过施加外电场、磁场、温度场、表面声波和激光聚焦等作用实现微液滴融合的主动融合方式,以及液滴融合过程中的流体动力学特性。最后对微流控芯片液滴融合技术研究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为微流控器件设计、微液滴控制技术的广泛利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技术 液滴融合 微通道 芯片实验室 评述
下载PDF
Emerging flexible and wearable physical sensing platforms for healthcare and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被引量:19
8
作者 Kenry Joo Chuan Yeo Chwee Teck Lim 《Microsystems & Nanoengineering》 EI 2016年第1期82-100,共19页
There are now numerous emerging flexible and wearable sensing technologies that can perform a myriad of physical and physiological measurements.Rapid advances in developing and implementing such sensors in the last se... There are now numerous emerging flexible and wearable sensing technologies that can perform a myriad of physical and physiological measurements.Rapid advances in developing and implementing such sensors in the last several years have demonstrated the growing significance and potential utility of this unique class of sensing platforms.Applications include wearable consumer electronics,soft robotics,medical prosthetics,electronic skin,and health monitoring.In this review,we provide a state-ofthe-art overview of the emerging flexible and wearable sensing platforms for healthcare and biomedical applications.We first introduce the selection of flexible and stretchable materials and the fabrication of sensors based on these materials.We then compare the different solid-state and liquid-state physical sensing platforms and examine the mechanical deformation-based working mechanisms of these sensors.We also highlight some of the exciting applications of flexible and wearable physical sensors in emerging healthcare and biomedical applications,in particular for artificial electronic skins,physiological health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and therapeutic and drug delivery.Finally,we conclude this review by offering some insight into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acing this f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nic skins flexible sensors health monitoring liquid-state devices microfluidics tactile sensing
原文传递
新型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9
作者 王冬伟 刘畅 +1 位作者 周志强 王鹏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52-864,共13页
农药残留检测关乎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问题。传统农药残留检测通常选择色谱法或色谱-质谱联用法等,具有准确、稳定等优势,但通常需要昂贵而复杂的大型仪器,样品前处理过程费时费力,对操作人员要求高。为了克服这些缺陷,一系列农药快速检... 农药残留检测关乎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问题。传统农药残留检测通常选择色谱法或色谱-质谱联用法等,具有准确、稳定等优势,但通常需要昂贵而复杂的大型仪器,样品前处理过程费时费力,对操作人员要求高。为了克服这些缺陷,一系列农药快速检测技术相继被开发出来。文章介绍了可用于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的主要技术,包括生物传感器(酶传感器、免疫传感器、适配体传感器、细胞传感器)、光谱技术(近红外光谱、太赫兹时域光谱、拉曼光谱等)与微流控技术,重点介绍了这些技术的原理、特点与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目前农药快速检测技术存在的问题与未来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残留 快速检测 生物传感器 光谱技术 微流控技术 研究进展
下载PDF
Controllable preparation of particles with microfluidics 被引量:16
10
作者 Guangsheng Luo Le Du Yujun Wang Yangcheng Lu Jianhong Xu 《Particu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6期545-558,共14页
This paper reviews recent development and achievements in controllable preparation of nanoparticles, micron spherical and non-spherical particles, using microfluidics. A variety of synthesis strategies are presented a... This paper reviews recent development and achievements in controllable preparation of nanoparticles, micron spherical and non-spherical particles, using microfluidics. A variety of synthesis strategies are presented and compared, including single-phase and multiphase microflows. The main structures of microfluidic devices and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microflows for particle preparation are summarized and identified. The controllability of particle size, size distribution, crystal structure, morphology,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is examined in terms of the special features of microfluidic reactors. An outlook on opinions and predictions concerning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powder technology with microfluidics is specially provi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fluidics Nanoparticles Micron spherical particles Micron non-spherical particles Preparation technology
原文传递
微流控法制备新型微颗粒功能材料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8
11
作者 汪伟 谢锐 +1 位作者 巨晓洁 褚良银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555-2562,共8页
微颗粒功能材料在药物传送与控制释放、活性物质封装保护、微反应以及微分离等方面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相对于传统的微颗粒制备方法,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微流控技术为可控制备具有不同结构和功能的单分散微颗粒功能材料提供了一个更为优... 微颗粒功能材料在药物传送与控制释放、活性物质封装保护、微反应以及微分离等方面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相对于传统的微颗粒制备方法,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微流控技术为可控制备具有不同结构和功能的单分散微颗粒功能材料提供了一个更为优越的技术平台。综述了微流控法制备新型微颗粒功能材料的研究新进展,重点介绍了利用微流控法可控制备具有良好单分散性的球形、非球形、中空型、核-壳型、孔-壳型以及多腔室型功能微颗粒的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 乳液 粒子 微反应器 模板合成
下载PDF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2
作者 陆龙飞 葛胜祥 张军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5年第5期289-295,284,共7页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是一种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检测分析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本文简要介绍了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的分类、发展和应用,重点从实际应用的角度阐述了化学发光在解决低丰度低信噪比...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是一种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检测分析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本文简要介绍了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的分类、发展和应用,重点从实际应用的角度阐述了化学发光在解决低丰度低信噪比、多组分检测、高速自动化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以及简要介绍了新型材料、试剂和技术应用于化学发光体系的进展,并对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多组分检测 流动注射分析 量子点 微流控芯片
下载PDF
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的微生物加固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何想 马国梁 +4 位作者 汪杨 赵常 刘汉龙 楚剑 肖杨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05-1012,共8页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MICP)能够加固散粒土体,是岩土工程中新兴绿色加固技术之一。然而,关于微生物加固机理以及矿化形成过程的研究尚不多见。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开发了微生物加固可视化系统,利用该系统开展了微生物诱导碳酸钙矿化机...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MICP)能够加固散粒土体,是岩土工程中新兴绿色加固技术之一。然而,关于微生物加固机理以及矿化形成过程的研究尚不多见。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开发了微生物加固可视化系统,利用该系统开展了微生物诱导碳酸钙矿化机理的原位微细观研究,通过对微生物加固过程中碳酸钙晶体的沉积进行了观测,并对其时空分布、沉积模式、生长速率进行了量化。结果表明溶质分子的对流和扩散作用对碳酸钙晶体分布影响较大,碳酸钙的分布存在时间不均匀和空间不均匀现象,时间不均匀随反应进行呈现弱化现象而空间不均匀在整个反应过程(0~2200 min)中一直存在。研究发现微尺寸管道中碳酸钙存在孔隙中和颗粒间两种沉积模式,孔隙中的碳酸钙均匀长大,而颗粒间碳酸钙存在不同速率的生长轴。研究结果将加深对微生物加固机理的认识,为微生物加固技术的优化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矿化 微流控芯片 可视化 结晶 MICP
下载PDF
微流控技术操控微尺度液滴及其聚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4
作者 邓楠楠 汪伟 +3 位作者 巨晓洁 谢锐 刘壮 褚良银 《中国科学: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15,共9页
微流控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为微尺度液滴的构建和精确操控提供了新平台.本文简要评述了近年来采用微流控技术操控单分散微尺度液滴及其聚并行为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通过调节界面张力进行液滴操控的研究现状,包括多重乳液液滴的构建、微... 微流控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为微尺度液滴的构建和精确操控提供了新平台.本文简要评述了近年来采用微流控技术操控单分散微尺度液滴及其聚并行为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通过调节界面张力进行液滴操控的研究现状,包括多重乳液液滴的构建、微液滴配对和微液滴聚并行为等.最后探讨并展望了这类微液滴操控技术的潜在应用领域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技术 微反应器 液滴操控 多重乳液 液滴聚并 液滴配对
原文传递
3D打印微流控芯片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5
作者 范一强 王玫 张亚军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51-561,共11页
近年来,微流控技术在生命科学和医学诊断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显示出了其在检测速度、精度以及试剂损耗等方面相比传统方法的显著优势。然而,使用从半导体加工技术继承而来的微加工技术制作微流控芯片具有比较高的资金和技术门槛,在一... 近年来,微流控技术在生命科学和医学诊断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显示出了其在检测速度、精度以及试剂损耗等方面相比传统方法的显著优势。然而,使用从半导体加工技术继承而来的微加工技术制作微流控芯片具有比较高的资金和技术门槛,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微流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近年来随着3D打印技术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尝试使用3D打印技术加工微流控芯片。相比于传统的微加工技术,3D打印微流控芯片技术显示出了其设计加工快速、材料适应性广、成本低廉等优势。本文针对近年来国内外在3D打印微流控芯片领域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着重介绍了采用微立体光刻、熔融沉积成型以及喷墨打印等3D打印技术加工制作微流控芯片的方法,以及这些微流控芯片在分析化学、生命科学、医学诊断等领域的应用,并对3D打印微流控芯片技术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 3D打印 细胞生物学 评述
下载PDF
微流控法构建微尺度相界面及制备新型功能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6
作者 褚良银 汪伟 +1 位作者 巨晓洁 谢锐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229-2234,共6页
微流控技术由于具有优异的流体微尺度相界面调控能力,是实现微结构精确可控的新型功能材料的设计制备与性能调控的重要新兴手段。本文介绍了微流控技术可控构建稳定相界面结构的两大体系:一是具有封闭液-液相界面的乳液液滴体系;二是具... 微流控技术由于具有优异的流体微尺度相界面调控能力,是实现微结构精确可控的新型功能材料的设计制备与性能调控的重要新兴手段。本文介绍了微流控技术可控构建稳定相界面结构的两大体系:一是具有封闭液-液相界面的乳液液滴体系;二是具有非封闭层状和环状液-液相界面的层流体系。回顾了利用微流控技术构建的这两类稳定相界面结构体系制备三大类功能材料的研究进展:一是利用乳液液滴体系制备微球微囊材料;二是利用层状层流体系制备微通道膜材料;三是利用环状层流体系制备超细纤维材料。指出微流控技术为实现功能材料的小尺度化、薄膜化、纤维化、多功能化、材料元件一体化等带来了新的机遇,提出应进一步深入系统地认识液-液相界面设计与调控以及功能材料合成过程的基本规律和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体学 微反应器 流动 界面 加工制造 功能材料
下载PDF
十字交叉微通道内微液滴生成过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6
17
作者 王维萌 马一萍 陈斌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633-1641,共9页
采用VOF模型对十字交叉微通道内微液滴的生成进行三维数值模拟,获得了拉伸挤压、滴状剪切、单分散射流等单分散微液滴的生成机制以及紊乱射流、节状形变流、管状流和滑移流等两相流型,模拟与实验结果相吻合验证了模拟的有效性。液液两... 采用VOF模型对十字交叉微通道内微液滴的生成进行三维数值模拟,获得了拉伸挤压、滴状剪切、单分散射流等单分散微液滴的生成机制以及紊乱射流、节状形变流、管状流和滑移流等两相流型,模拟与实验结果相吻合验证了模拟的有效性。液液两相流型主要受两相流速、两相界面张力以及连续相黏度的影响,发现随着连续相的流量增大,微液滴的生成尺寸减小,生成频率增大;而离散相流量的影响则相反。两相表面张力与连续相黏度分别在低连续相Ca数和高连续相Ca数条件下分别起主导作用。在低连续相Ca数(Ud<0.03 m·s-1)的拉伸挤压和滴状剪切流流型下,微液滴生成尺寸随着表面张力系数的减小而减小,在射流条件下反而增大,微液滴的生成频率变化则相反。在高连续相Ca数(Ud>0.03 m·s-1)下,微液滴的生成尺寸随着连续相黏度的增大而减小,微液滴的生成频率变化则相反。另外,壁面接触角在拉伸挤压流型下对微液滴生成无太大影响,但在滴状剪切和单分散射流流型下,接触角减小会导致微液滴无法稳定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体学 两相流 计算流体力学 微液滴 流型
下载PDF
微流控技术在含能材料制备中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被引量:14
18
作者 于瑾 徐司雨 +1 位作者 姜菡雨 赵凤起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39-451,共13页
基于目前国内外对微流控技术相关研究,从设备和材料性能调控的角度综述了微流控技术在含能化合物合成、单质含能材料改性、复合含能材料制备中的研究进展;并基于发展需求指出今后应重点攻克微通道堵塞问题,拓展含固体系应用;结合流场模... 基于目前国内外对微流控技术相关研究,从设备和材料性能调控的角度综述了微流控技术在含能化合物合成、单质含能材料改性、复合含能材料制备中的研究进展;并基于发展需求指出今后应重点攻克微通道堵塞问题,拓展含固体系应用;结合流场模拟仿真,精准选择工艺参数;进一步联合在线检测技术,建立自动化反馈调节系统实现含能材料智能化制备;发挥高通量优势,推进微流控技术在含能材料工业化生产中的应用。附参考文献102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化学 微流控 含能材料 包覆 改性
下载PDF
Biomimetic injectable hydrogel microspheres with enhanced lubrication and controllable drug release for the treatment of osteoarthritis 被引量:14
19
作者 Ying Han Jielai Yang +8 位作者 Weiwei Zhao Haimang Wang Yulong Sun Yuji Chen Jing Luo Lianfu Deng Xiangyang Xu Wenguo Cui Hongyu Zhang 《Bioactive Materials》 SCIE 2021年第10期3596-3607,共12页
The occurrence of osteoarthritis(OA)is highly associated with the reduced lubrication property of the joint,where a progressive and irreversible damage of the articular cartilage and consecutive inflammatory response ... The occurrence of osteoarthritis(OA)is highly associated with the reduced lubrication property of the joint,where a progressive and irreversible damage of the articular cartilage and consecutive inflammatory response dominate the mechanism.In this study,bioinspired by the super-lubrication property of cartilage and catecholamine chemistry of mussel,we successfully developed injectable hydrogel microspheres with enhanced lubrication and controllable drug release for OA treatment.Particularly,the lubricating microspheres(GelMA@DMA-MPC)were fabricated by dip coating a self-adhesive polymer(DMA-MPC,synthesized by free radical copolymerization)on superficial surface of photo-crosslinked methacrylate gelatin hydrogel microspheres(GelMA,prepared via microfluidic technology),and encapsulated with an anti-inflammatory drug of diclofenac sodium(DS)to achieve the dual-functional performance.The tribological test and drug release test showed the enhanced lubrication and sustained drug release of the GelMA@DMA-MPC microspheres.In addition,the functionalized microspheres were intra-articularly injected into the rat knee joint with an OA model,and the biological tests including qRT-PCR,im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 assay,X-ray radiography and histological staining assay all revealed that the biocompatible microspheres provided significant therapeutic effect against the development of OA.In summary,the injectable hydrogel microspheres developed herein greatly improved lubrication and achieved sustained local drug release,therefore representing a facile and promising technique for the treatment of O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fluidics Hydrogel microspheres Catecholamine chemistry Hydration lubrication Drug delivery
原文传递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在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王晓辉 徐涛涛 +2 位作者 黄轶群 赖克强 樊玉霞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3-129,共7页
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导致的食源性疾病已成为全球化的公共卫生问题。快速、有效地检测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是实现食源性疾病预防与控制的关键环节,也是保障食品安全的技术关键。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具有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等优点,在食品... 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导致的食源性疾病已成为全球化的公共卫生问题。快速、有效地检测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是实现食源性疾病预防与控制的关键环节,也是保障食品安全的技术关键。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具有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等优点,在食品安全、生物医学、环境监控等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介绍了近年来SERS在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对SERS技术概况、SERS增强理论及SERS增强基底进行了简要介绍,重点回顾了SERS在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和发展现状。在食品安全分析方面,利用SERS与模式识别方法相结合对食品中常见食源性致病微生物能实现快速、有效鉴别,部分研究已应用于不同食品样品的分析,体现了SERS作为"指纹图谱"的分析优势;在医学诊断方面,SERS可对病理样品(如血液、尿液等)中食源性致病微生物进行快速检测,缩短了样本分析时间,使食源性疾病的快速诊断成为可能;随着微流控技术的发展,微流控平台结合SERS技术被称为"芯片实验室"应用于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检测,可提高分析的可控性,稳定性,特异性和灵敏度。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不同研究可采用不同分离方法、不同基底、不同目标捕获方式等实现了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检测,展示了不同方法间的差异性。已有研究表明了SERS在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检测中应用可克服传统方法耗时等缺点,实现灵敏快速分析,为食品安全实时监控,食源性疾病即时诊断提供了有效的分析工具。同时,指出了SERS技术应用于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分析依然面临很大挑战,(1)大多数研究并没有聚焦于实际样品,而标准培养液和实际样品的SERS检测存在较大差异,实际样品组分会对SERS响应产生干扰;(2)不同方法结果有较大差异,主要是由于纳米增强基底差异,吸附方式原理的差异,稳定性的差异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致病微生物 食品安全 医学诊断 微流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