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柱凝胶卡和试管法在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8
1
作者 赵冬梅 《中国实用医刊》 2020年第6期35-37,共3页
目的比较微柱凝胶卡和试管法在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ABO-HDN)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出生的高度疑似ABO-HDN的患儿132例,男70例,女62例,日龄1~10 d,体质量2.7~3.6 kg。所有患儿均行血... 目的比较微柱凝胶卡和试管法在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ABO-HDN)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出生的高度疑似ABO-HDN的患儿132例,男70例,女62例,日龄1~10 d,体质量2.7~3.6 kg。所有患儿均行血型检测,分别采用微柱凝胶卡和试管法进行红细胞抗人球蛋白试验、血清游离抗体试验、抗体放散试验,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溶血三项试验阳性率。结果132例疑似ABO-HDN患儿经综合分析临床确诊125例,微柱凝胶卡的红细胞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率(76.80%,96/125)、血清游离抗体试验阳性率(90.40%,113/125)、抗体放散试验阳性率(99.20%,124/125)均高于试管法(59.20%、66.40%、79.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柱凝胶卡诊断ABO-HDN与试管法比较能提高溶血三项试验的阳性检出率,可用于ABO-HDN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血型 新生儿溶血病 微柱凝胶卡 试管法
原文传递
红细胞洗涤对微柱凝胶卡检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吴伟鑫 魏俊杰 +3 位作者 张云聪 黎绍昌 黄文庆 陈尚良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0年第3期272-276,共5页
目的 分析患者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洗涤次数对抗人球蛋白微柱凝胶卡(anti human microsphere gel card,Gel)检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irect antibody test,DAT)的影响,从而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而更好为临床输血提供... 目的 分析患者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洗涤次数对抗人球蛋白微柱凝胶卡(anti human microsphere gel card,Gel)检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irect antibody test,DAT)的影响,从而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而更好为临床输血提供科学指导。方法 未经洗涤直接使用Gel检测DAT阳性的78例标本,洗涤三次后用Gel检测DAT;然后将上述实验结果的样本分为A组(洗涤后有变化:凝集强度为±~3+)和B组(洗涤后有变化:变为阴性)以及C组(洗涤后无变化),A、B组分别用室温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NS)洗涤不同次数后用Gel检测DAT,C组则用37℃ NS洗涤不同次数后分别直接用Gel检测DAT和将Gel 37℃孵育15 min进行DAT,记录每次洗涤后的实验结果(每组每个标本都洗涤5次)。结果 患者RBC洗涤对Gel检测DAT有影响:4例变为阴性,3例洗涤前后无变化,71例洗涤后凝集强度有增强趋势;A组整体在第三次洗涤时凝集强度最强,B组洗涤转为阴性,C组单纯用37℃ NS洗涤后无明显变化,但将Gel 37℃孵育15 min后DAT转为阴性。结论 患者RBC洗涤对Gel检测DAT有影响,建议Gel检测DAT时对患者RBC进行洗涤,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诊断以及标本的外观状态,选择相应的洗涤次数与洗涤条件,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更好的指导临床用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微柱凝胶卡 红细胞洗涤
下载PDF
AB亚型漏检后A型血浆置换引起可疑溶血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何燕京 高畅 王秋实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506-510,共5页
目的对1例ABw亚型患者进行A型血浆置换后血型血清学变化以及是否发生溶血反应进行回顾性调查。方法使用微柱凝胶技术、微柱玻璃珠技术、盐水试管法、吸收放散等血型血清学方法及分子生物学方式进行ABO血型鉴定和基因分型,对患者血浆置... 目的对1例ABw亚型患者进行A型血浆置换后血型血清学变化以及是否发生溶血反应进行回顾性调查。方法使用微柱凝胶技术、微柱玻璃珠技术、盐水试管法、吸收放散等血型血清学方法及分子生物学方式进行ABO血型鉴定和基因分型,对患者血浆置换前后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该患者于行2000 mL A型血浆置换后转入本院,d 2检测正反定型相符;d 3检测反定B细胞凝集强度为±~1+,正反定型不符。经试管法、人源抗-B吸收放散试验确认存在B抗原,分子生物学鉴定为ABw03型。患者用A型血浆进行血浆置换后,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均一过性下降,肌酐一过性轻度上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持续下降,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一过性下降后上升,提示存在轻微的溶血性输血反应。结论ABO亚型患者含弱A或B抗原,输注大量血浆可能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应严格按照ABO血型正反定型标准判断血型结果,对弱凝集采取额外实验室检查并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正确的判断和处理,可以减少ABO亚型的漏检,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血性输血反应 微柱凝胶卡 ABO亚型 漏检
下载PDF
用于血型鉴定的国产微柱凝胶卡抗体试剂的选择 被引量:2
4
作者 吴涛 周俊 +4 位作者 陈震 张秋丽 晋晶 陈玉平 张永超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0期1064-1065,1068,共3页
目的筛选特异性强、效价高、亲和力高的用于血型鉴定的国产微柱凝胶卡抗A、抗B及抗D抗体试剂。方法按《中国生物制品规程》2000版中《抗A、抗B血型定型试剂(单克隆抗体)制造及检定规程》的要求,对4家公司的抗A、抗B及抗D抗体试剂进行特... 目的筛选特异性强、效价高、亲和力高的用于血型鉴定的国产微柱凝胶卡抗A、抗B及抗D抗体试剂。方法按《中国生物制品规程》2000版中《抗A、抗B血型定型试剂(单克隆抗体)制造及检定规程》的要求,对4家公司的抗A、抗B及抗D抗体试剂进行特异性、效价、亲和力检测。结果 3批抗A、抗B单克隆抗体试剂及3批抗D抗体试剂的特异性、效价和亲和力检测结果均符合《中国生物制品规程》2000版中《抗A、抗B血型定型试剂(单克隆抗体)制造及检定规程》的要求,选择成本相对较低的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抗A、抗B试剂和英国Millpore公司亲和力更好、效价更高的抗D抗体试剂,用于制备国产微柱凝胶卡。结论 3批抗A、抗B、抗D单克隆抗体试剂均合格,已选择更优的试剂用于制备国产微柱凝胶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柱凝胶卡 抗体试剂 血型 鉴定
原文传递
卡式微柱凝胶试验联合盐水法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
5
作者 卢华玮 《智慧健康》 2023年第13期85-88,共4页
目的 探讨卡式微柱凝胶试验联合传统盐水法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2年7月本院收治的82例输血检验患者为此次调查对象,随机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输血检验方法分别以盐水法、卡式微柱凝胶联合盐水法为主,分析两组... 目的 探讨卡式微柱凝胶试验联合传统盐水法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2年7月本院收治的82例输血检验患者为此次调查对象,随机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输血检验方法分别以盐水法、卡式微柱凝胶联合盐水法为主,分析两组检验价值。结果 通过本次研究数据可知,研究组正向定型及反向定型符合率更高(P<0.05);研究组输血时不良反应概率更低(P<0.05);研究组输血检验满意度更高(P<0.05);研究组检验时间长于常规组(P<0.05)。结论 卡式微柱凝胶联合盐水法在输血治疗患者中有重要临床价值,虽然检验时间较长,但是患者满意度很高,准确率高,还有效降低输血时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检验 满意度 盐水法 卡式微柱凝胶
下载PDF
2种微柱凝胶卡鉴定3岁以下婴幼儿ABO及血型对比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马曙轩 田军 薛晖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2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比较国产微柱凝胶血型鉴定卡(甲卡)与进口微柱凝胶血型鉴定卡(乙卡)鉴定3岁以下婴幼儿ABO及RhD血型的效果。方法首先采用甲卡对3岁以下婴幼儿EDTA抗凝血标本进行A抗原、B抗原及D抗原初步鉴定,再采用乙卡对同一批婴幼儿不抗凝血标本... 目的比较国产微柱凝胶血型鉴定卡(甲卡)与进口微柱凝胶血型鉴定卡(乙卡)鉴定3岁以下婴幼儿ABO及RhD血型的效果。方法首先采用甲卡对3岁以下婴幼儿EDTA抗凝血标本进行A抗原、B抗原及D抗原初步鉴定,再采用乙卡对同一批婴幼儿不抗凝血标本的A抗原、B抗原、D抗原进行复核,对比两者血型鉴定结果符合程度及凝集强度。结果共检测6月龄以下患儿3 938例,其中早产儿96例,足月新生儿355例,血液病患儿570例,其他疾病患儿2 917例。A抗原、B抗原、D抗原初检及复检两种卡符合率100%;早产儿A、B抗原凝集强度3+以上者两种卡均达83%左右,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7月龄至3岁患儿12 500例,A抗原、B抗原、D抗原初检及复检符合率100%。检出A亚型、B亚型各2例。结论甲卡在鉴定3岁以下婴幼儿A抗原、B抗原、D抗原的能力方面与乙卡没有差别,两者均能够保证患儿血型鉴定及安全输血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柱凝胶卡 婴幼儿 ABO血型 RHD血型
下载PDF
2种方法检测孕妇免疫球蛋白G抗-A(B)效价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谭兵 李青 +2 位作者 杨婷 刘慧 余泽波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4期492-494,共3页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和抗人球蛋白试管法检测O型孕妇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抗-A(B)效价的差异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和抗人球蛋白试管法同时检测133例O型孕妇血清IgG抗-A(B)水平,并比较2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 2种检测方法结果呈...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和抗人球蛋白试管法检测O型孕妇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抗-A(B)效价的差异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和抗人球蛋白试管法同时检测133例O型孕妇血清IgG抗-A(B)水平,并比较2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 2种检测方法结果呈高度相关。若以凝集强度1+为判定终点,微柱凝胶法比抗人球蛋白试管法检测结果高出2个稀释倍数;微柱凝胶法以256作为临床参考值,试管法以64作为临床参考值,2种方法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若微柱凝胶法以凝集强度3+为判定终点,试管法以1+为判定终点,2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较好,微柱凝胶法的灵敏度高于抗人球蛋白试管法。若以凝集强度1+为判定终点,推荐微柱凝胶法正常参考值为小于256;若以凝集强度3+为判定终点正常参考值为小于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柱凝胶法 抗人球蛋白试管法 免疫球蛋白G抗体效价 新生儿溶血病
下载PDF
不同标本及处理方式对微柱凝胶卡式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建锋 张琼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21期81-83,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标本(抗凝血、促凝血)和处理方式(离心方式、红细胞悬液浓度)对微柱凝胶卡式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60份待输血患者抗凝血和促凝血标本,比较孵育温度和时间(Ⅰ组~Ⅳ组)、离心转速(Ⅴ组和Ⅵ组)、红细胞悬液浓度... 目的探讨不同标本(抗凝血、促凝血)和处理方式(离心方式、红细胞悬液浓度)对微柱凝胶卡式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60份待输血患者抗凝血和促凝血标本,比较孵育温度和时间(Ⅰ组~Ⅳ组)、离心转速(Ⅴ组和Ⅵ组)、红细胞悬液浓度(Ⅶ组和Ⅷ组)对微柱凝胶卡式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的影响。结果Ⅰ、Ⅲ和Ⅳ组标本中分别有34、14和26份为阳性,能够从微柱凝胶上层挑出纤维蛋白凝块;Ⅱ组标本均为阴性。四组促凝血血清样本交叉配血试验阴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和Ⅳ组促凝血血清样本交叉配血试验阴性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Ⅴ组和Ⅵ组经不同离心速度处理后以血浆标本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显示,Ⅴ组和Ⅵ组交叉配血试验阴性率均为100.00%;两组交叉配血试验阴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Ⅶ组中,0.5%和0.8%浓度的红细胞悬液的交叉配血试验均为阴性,所有红细胞均完全沉积于凝胶底部,随着红细胞浓度≥1.0%时,沉积于凝胶底部的红细胞高度逐渐增加。Ⅷ组中,0.5%、0.8%和1.0%浓度的红细胞悬液的交叉配血试验中所有红细胞均位于凝胶上,2.0%、3.0%和5.0%浓度的红细胞悬液的交叉配血试验中发现有红细胞沉积于凝胶底部,随红细胞浓度增加,红细胞逐渐充斥在整个微柱凝胶中。结论不同的标本和处理方式对微柱凝胶卡式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的影响较大,不当的处理方式会造成假阳性结果;未抗凝血液标本中纤维蛋白短时间内无法析出,不应用于急诊快速配血;红细胞悬液浓度不宜过大,保持在0.5%~0.8%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柱凝胶卡式法 交叉配血 红细胞悬液 抗凝血
下载PDF
卡式微柱凝胶技术在血型鉴定及输血前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检验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9
作者 薛育晓 张慧丽 杨乾坤 《中国实用医刊》 2023年第24期92-94,共3页
目的探究卡式微柱凝胶技术在血型鉴定及输血前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22年3月至2023年1月三门峡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68例输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给予聚凝胺法检验与卡式微柱凝胶技术,对比两种检验方法... 目的探究卡式微柱凝胶技术在血型鉴定及输血前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22年3月至2023年1月三门峡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68例输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给予聚凝胺法检验与卡式微柱凝胶技术,对比两种检验方法RhD血型、ABO血型的一次性准确率,统计检出抗-c、抗-C、抗-e、抗-D、抗-E检出情况及检测时间。结果卡式微柱凝胶技术RhD血型一次性准确率(99.40%,167/168)、ABO血型一次性准确率(99.40%,167/168)高于聚凝胺法检验(94.64%,159/168;92.86%,156/168),P<0.05。卡式微柱凝胶技术不规则抗体检出率(6.55%,11/168)高于聚凝胺法检验(1.79%,3/168),P<0.05。卡式微柱凝胶技术检测时间为(22.66±6.86)min,短于聚凝胺法的(40.75±12.64)min(P<0.05)。结论卡式微柱凝胶技术在血型鉴定及输血前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检验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较短的检测时间,能够更高效地检测出不规则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卡式微柱凝胶技术 血型鉴定 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检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