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陈慧斐 曾建平 黄河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1期14-16,26,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对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microcirculation resistance index,IMR)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对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microcirculation resistance index,IMR)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在湖南湘潭中心医院治疗的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5例,检测其PCI治疗前后IMR及hs-CRP浓度。结果患者PCI治疗后IMR(29.10±5.30 vs.20.14±4.28,P<0.05)和hs-CRP浓度[(4.40±0.73)mg/L vs.(1.24±0.23)mg/L,P<0.05]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支病变和多支病变患者PCI治疗后IMR和hs-CRP浓度均较治疗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支病变患者PCI治疗前及治疗后IMR和hs-CRP浓度均高于单支病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治疗后的IMR和hs-CRP浓度均较治疗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治疗前及治疗后IMR和hs-CRP浓度均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治疗后IMR与hs-CRP浓度呈正相关(r=0.564,P<0.05)。结论稳定型心绞痛及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IMR和hs-CRP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一定的联系,而PCI治疗可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IMR和hs-CRP浓度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稳定型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微循环阻力指数 高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3种血清学指标与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蔡金平 陈珊珊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10期36-42,共7页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糖化血红蛋白(HbA1c)、脂蛋白相关磷脂酶(Lp-PLA2)水平与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6例诊断为2型糖尿病(T2DM)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检查结果不同,将其分为正常组(颈动脉正常患者,116例)和粥...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糖化血红蛋白(HbA1c)、脂蛋白相关磷脂酶(Lp-PLA2)水平与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6例诊断为2型糖尿病(T2DM)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检查结果不同,将其分为正常组(颈动脉正常患者,116例)和粥样斑块组(糖尿病伴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90例)。分析T2DM患者各项指标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记录血清学指标(HbA1c、Lp-PLA2、Hcy)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探讨T2DM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探讨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IMR)与Lp-PLA2、Hcy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IMR升高的危险因素。结果粥样斑块组与正常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第6、12个月时,2组HbA1c、Lp-PLA2、Hcy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粥样斑块组第6、12个月时不良事件发生率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患者血浆Lp-PLA2与总动脉、外动脉及双侧颈内动脉IMT呈显著正相关(P<0.01);尿酸与右颈总动脉、外动脉、内动脉IMT呈显著正相关(P<0.05);餐后2 h C肽水平与左颈外动脉、内动脉、右颈外动脉IMT呈显著正相关(P<0.05)。Lp-PLA2、hs-CRP是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主要影响因素。Hcy、Lp-PLA2与IMR呈显著正相关(P<0.01),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与IMR呈显著负相关(P<0.01)。IMR升高的危险因素为Hcy和年龄,保护因素为HDL-C、CFR(P<0.05)。结论HbA1c、Lp-PLA2、Hcy是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糖化血红蛋白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 2型糖尿病 血管病变 微循环阻力指数
下载PDF
经导管靶向溶栓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微循环的保护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武艳强 侯爱军 +4 位作者 傅向华 汪雁博 傅阳 冯强 牛绍乾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22年第3期321-326,共6页
目的通过微导管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冠状动脉内靶向溶栓,观察其对冠状动脉微循环灌注、心肌梗死面积及预后的影响。方法2018年6~12月,50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血栓积分≥3分高血栓负荷的急性STEMI患者应用随机数表法分... 目的通过微导管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冠状动脉内靶向溶栓,观察其对冠状动脉微循环灌注、心肌梗死面积及预后的影响。方法2018年6~12月,50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血栓积分≥3分高血栓负荷的急性STEMI患者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经微导管冠状动脉内靶向溶栓组(IT组)及常规血栓抽吸组(TA组),各25例。IT组通过微导管冠状动脉内给予低剂量重组尿激酶原10 mg,TA组常规血栓抽吸,支架植入术后即刻通过压力-温度导丝测定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IMR),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计数(CTFC)及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测量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峰值水平及心电图ST回落(STR)情况,术后7 d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检查评价灌注缺损面积(PDA),心肌梗死术后24 h及3个月后行心脏超声评价心脏功能及结构,随访3个月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及出血的发生。结果两组基线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资料、介入数据资料、TIMI分级、CTFC及ST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T组CK、CK-MB、cTNI峰值低于TA组,IT组TMPG 3级比例高于TA组,IT组IMR值低于T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径、室壁运动积分指数(WMS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IT组LVEF高于TA组,左室舒张末径、WMSI低于T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IT组PDA低于T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出血事件及3个月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靶向溶栓可有效降低高血栓负荷的STEMI患者的血栓负荷,恢复前向血流,提高冠状动脉微循环灌注水平,更好地发挥心肌保护作用;对于STEMI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中,与单纯血栓抽吸相比,冠状动脉内靶向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向溶栓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微循环 微循环阻力指数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微循环阻力指数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周健伟 张晶 何胜虎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20年第15期1917-1920,共4页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发病是斑块破裂,继之血栓形成,血管的急性闭塞导致的。有些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患者,虽然通过血运重建治疗使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开通,但由于相关冠状动脉的微循环出现"无复流"现象,使近期和远期...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发病是斑块破裂,继之血栓形成,血管的急性闭塞导致的。有些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患者,虽然通过血运重建治疗使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开通,但由于相关冠状动脉的微循环出现"无复流"现象,使近期和远期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病死率增加;相反,有些AMI患者虽然相关冠状动脉仍闭塞,但其灌注区的心肌微循环却可由侧支循环得到灌注,使抬高的ST段下降,因此在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诊疗过程中,冠状动脉微循环的结构和功能改变应该是重要的研究领域。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冠状动脉微循环在心肌的血供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使用热稀释压力导管,微循环阻力指数(IMR)可以测得并量化微循环的功能,因此IMR是反映微循环的特异性指标。而且IMR不同于传统评估方法,有着操作简便、可重复性强、特异性高等多重优势。近年来关于IMR的研究突飞猛进,很多已知与STEMI有关的指标和IMR的相关性研究也不断发展。本文就目前有关STEMI患者中IMR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微循环 微循环阻力指数 心肌血流储备分数 ST段回落 微血管阻塞
原文传递
微循环阻力指数在STEMI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吴彩凤 徐日新 王大新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8年第6期944-947,共4页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起病急,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高,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术是STEMI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但尽管梗死相关血管再通,仍有1/3的患者因微循环功能障碍,使得心肌得不到有效再灌注而预后不佳。最近,一种新的方法被引入,...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起病急,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高,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术是STEMI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但尽管梗死相关血管再通,仍有1/3的患者因微循环功能障碍,使得心肌得不到有效再灌注而预后不佳。最近,一种新的方法被引入,这是允许通过热稀释技术测量充血性远端冠状动脉压力和血流量,并计算微循环阻力指数(IMR)的方法,IMR是特异性反映微循环的指标,在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评价方面有重要的作用,近来已逐步成为评估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重要指标。现就IMR在STEMI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循环阻力指数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微循环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炎性因子及GSH-PX、SOD等氧化因子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培杰 李洪霖 《医药论坛杂志》 2020年第8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和分析乌司他丁对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炎性因子及GSH-PX、SOD等氧化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于2018年3月—2019年10月期间收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老年患者80例,按照交叉双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 目的探讨和分析乌司他丁对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炎性因子及GSH-PX、SOD等氧化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于2018年3月—2019年10月期间收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老年患者80例,按照交叉双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根据IL-6、IL-10、TNF-α等水平,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根据PVPI、EVLWI等指数水平,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肺微循环阻力指标。根据GSH-PX、SOD水平,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氧化应激状态。根据后PaO_2、PaO_2/FiO_2等水平,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相关血气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IL-6、IL-10、TNF-α等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有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PVPI、EVLWI等指数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PVPI、EVLWI水平优于对照组,组间有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GSH-PX、SOD等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GSH-PX、SOD水平优于对照组,组间有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PaO_2、PaO_2/FiO_2等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PaO_2、PaO_2/FiO_2水平优于对照组,组间有差异(P<0.05)。结论为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本次研究对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给予乌司他丁治疗,可缓解机体氧化应激、炎性应激反应,降低肺微循环阻力,同时症状改善效果更显著,提高血气指标水平,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乌司他丁 炎性因子 肺微循环阻力 氧化应激 血气指标
原文传递
高微循环阻力指数和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是STEMI患者PCI术后短期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2
7
作者 徐旭 张丽丽 程晖 《微循环学杂志》 2021年第3期18-21,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微循环阻力指数(IMR)和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短期不良预后的关系。方法:2018-10—2020-09本院91例STEMI患者,根据PCI术后随访有无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 目的:回顾性分析微循环阻力指数(IMR)和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短期不良预后的关系。方法:2018-10—2020-09本院91例STEMI患者,根据PCI术后随访有无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分为MACE组(n=23)和无MACE对照组(n=68),PCI术前检测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甘油三酯(TG)、高密胆固醇(HDL-C)。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脑利钠肽(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血清水平,计算AIP,同时采取压力导丝测量系统测量IMR,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差异及与MACE的关系。结果:MACE组IMR、AIP、CK-MB、BNP、cTnI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IMR和AIP与血清高水平CK-MB、BNP、cTnI一样均为MACE的重要危险因素(P<0.01)。结论: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与IMR、AIP显著相关,监测IMR、AIP对MACE临床防治和预后评估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循环阻力指数 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预后
下载PDF
冠脉造影衍生的微循环阻力指数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周文杰 刘华芬 +2 位作者 张燕 邹琪 吕刚 《微循环学杂志》 2022年第3期34-38,共5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衍生的微循环阻力指数(Angio-IMR,AMR)升高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08—2022-03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CAG)且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148例,依据AMR值251为分界值,将上述病例分为两组...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衍生的微循环阻力指数(Angio-IMR,AMR)升高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08—2022-03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CAG)且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148例,依据AMR值251为分界值,将上述病例分为两组:AMR正常组(AMR<251,n=70)及AMR升高组(AMR≥251,n=78),观察比较两组临床一般资料及血液学相关指标的差异,并筛选导致冠心病患者AMR值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AMR正常组比较,AMR升高组患者吸烟率、高血压病患病率均升高(P<0.01),血清肌酐、血糖、hs-CRP水平也显著升高(P<0.01);两组年龄、性别、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血红蛋白、肾小球滤过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HDL、LDL、脂蛋白-α、TIMI血流分级等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吸烟、高血压病、尿酸、血糖、hs-CRP与AMR水平呈正相关(P<0.05或P<0.01)。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吸烟(B=3.02、OR=3.69、P<0.05)、血糖(B=1.15、OR=1.874、P<0.01)、hs-CRP(B=1.352、OR=1.458、P<0.01)是AMR值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冠心病患者吸烟、血糖、hs-CRP是其冠状动脉微循环受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循环阻力指数 冠心病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微血管阻力指数和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对急诊PCI患者的术后评估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余新建 李小明 +1 位作者 党宏伟 罗伟刚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1年第16期2376-2381,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通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检测微循环阻力指数(IMR)和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通过IMR进行分级评估术后该指标与患者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按IMR(≤40或>40)进行分...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通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检测微循环阻力指数(IMR)和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通过IMR进行分级评估术后该指标与患者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按IMR(≤40或>40)进行分级。心肌梗死后7 d内及6个月后进行心脏磁共振成像,并保持随访。结果IMR>40时患者心肌出血发生风险显著增加(P=0.001);IMR>40与CFR≤2.0联合与微血管阻塞显著相关(P<0.05),与心肌出血无关(P=0.104);IMR≤40和CFR≤2.0联合与微血管阻塞和心肌缺血发生风险均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基线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梗死面积、体质量指数、高胆固醇血症、男性、IMR>40、糖尿病史与6个月时LVEDV变化显著相关(P<0.05)。结论IMR>40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LVEDV变化和临床预后相关联,与梗死面积无关。IMR具有较好的风险分层临床价值,可为心肌再灌注失败检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 微循环阻力指数 心脏核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应用冠脉微循环阻力指数评价溶栓结合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12
10
作者 武艳强 侯爱军 +4 位作者 傅向华 汪雁博 傅阳 冯强 牛绍乾 《心脏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应用冠脉微循环阻力指数(index of microcirculatory resistance,IMR)来评价溶栓结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38例诊断为急性STEMI的患者首先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后行PCI治疗,PC... 目的应用冠脉微循环阻力指数(index of microcirculatory resistance,IMR)来评价溶栓结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38例诊断为急性STEMI的患者首先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后行PCI治疗,PCI术后即刻通过压力-温度导丝测定犯罪血管的冠脉血流贮备(coronary flow reserve,CFR)、血流贮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IMR,评价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矫正的TIMI帧数(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CTFC),测量血清学标志及心电图ST回落(STR)情况、心肌梗死24 h内及3个月后行心脏超声评价心脏功能及结构。术后7 d常规行静息心肌核素检查,评价心脏IMR与左室心脏功能的关系。结果溶栓联合介入干预治疗获得了良好的心肌灌注水平,术后90%的患者达到TIMI血流3级,只有10%的患者术后TIMI血流2级,无TIMI血流1级及0级的患者出现;术后IMR水平与与3个月后LVEF呈显著负相关(r=-0.419,P<0.01),以3个月后左室心脏功能的恢复与否作为因变量,以可能宿主因素和上述各观察指标为自变量代入Logistics回归模型,得出只有IMR可作为预测指标(P<0.01),OR值1.263(95%置信区间1.059~1.507),其IMR截断点为40.5,判断预后的灵敏度为90%,特异度为65%。结论IMR对评价溶栓结合PCI治疗STEMI患者3个月预后有较好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溶栓 冠脉微循环阻力指数 冠脉微循环 急性心肌梗死
下载PDF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口服尼可地尔对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韩文杰 刘恒亮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7年第10期955-957,共3页
目的探讨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服用尼可地尔治疗对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IMR)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03~2016-03该院收治的56例拟行介入术治疗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根据入院时间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两组入院后均给予常规药物... 目的探讨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服用尼可地尔治疗对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IMR)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03~2016-03该院收治的56例拟行介入术治疗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根据入院时间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两组入院后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服用硝酸异山梨酯,研究组服用尼可地尔,均治疗4周,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IMR及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IMR为(16.87±4.71),低于对照组的(26.21±8.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显效14例,有效12例,无效2例。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1例,无效8例。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加服尼可地尔,可有效降低IMR,改善患者的冠状动脉微循环和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可地尔 稳定型心绞痛 冠状动脉 微循环 阻力指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