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6篇文章
< 1 2 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深层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其油气勘探前景 被引量:73
1
作者 刘树根 宋金民 +9 位作者 罗平 QING Hairuo 林彤 孙玮 李智武 王浩 彭瀚霖 余永强 龙翼 万元博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9-152,共24页
微生物碳酸盐岩是油气勘探储层的新类型。四川盆地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主要发育在上震旦统灯影组和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灯影组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主要发育在灯二段和灯四段。灯影组微生物碳酸盐岩遍布全盆,岩石结构具有全盆地相似性,灯二... 微生物碳酸盐岩是油气勘探储层的新类型。四川盆地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主要发育在上震旦统灯影组和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灯影组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主要发育在灯二段和灯四段。灯影组微生物碳酸盐岩遍布全盆,岩石结构具有全盆地相似性,灯二段以凝块石和葡萄石为主,灯四段以纹层石和叠层石为主。灯二段储集空间主要为喀斯特孔洞、葡萄-花边状孔洞、微生物体腔孔、微生物格架间孔和凝块间溶孔,灯四段则以窗格孔和喀斯特孔洞为主。灯影组微生物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是微生物席、白云石化和风化壳喀斯特作用。雷口坡组微生物碳酸盐岩主要分布在川西地区的雷四段,主要为叠层石和凝块石,储集空间主要为微生物窗格孔和格架孔。雷口坡组微生物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是微生物礁滩(微生物席)、白云石化和埋藏溶蚀作用。目前,在灯影组和雷四段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均已发现大型气田,并具有非常广阔的勘探前景。四川盆地西部中北段是深层-超深层海相领域油气勘探的最有利地区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碳酸盐岩 灯影组 雷口坡组 凝块石 叠层石 储层特征 四川盆地
下载PDF
从凝块石概念的演变论微生物碳酸盐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6
2
作者 梅冥相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9,共9页
作为微生物碳酸盐岩的主要类型,凝块石与核形石曾经被统称为"微植石"而与"叠层石"平行使用;但是,鉴于叠层石也具有凝块状组构,所以凝块石又被译作"斑粒石",或被称作"花纹石",因此,凝块石这一... 作为微生物碳酸盐岩的主要类型,凝块石与核形石曾经被统称为"微植石"而与"叠层石"平行使用;但是,鉴于叠层石也具有凝块状组构,所以凝块石又被译作"斑粒石",或被称作"花纹石",因此,凝块石这一概念还显得有些混乱。术语和概念的差异与混乱代表了地质学家们对微生物碳酸盐沉积作用不同阶段认识的升华和进步。近年来,将微生物碳酸盐岩划分为叠层石、凝块石、树形石和均一石四大类,又将核形石作为"球状叠层石"而不与叠层石平行使用。尽管对微生物碳酸盐岩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有意义的进展,如将微生物碳酸盐岩的地史演化归结为16个关键事件,总结了前寒武纪碳酸盐岩沉积相随着地球海洋和大气的长时间演变而产生的3种沉淀形式,将多年来形成叠层石的蓝绿藻归为细菌类称为"蓝藻菌"等。但目前还难以回答叠层石的确切生长机制,特别是前寒武纪叠层石;随着更老的地质时代中凝块石的发现,将凝块石理解为被生物扰动等作用所破坏的叠层石似乎与地质事实不完全相符;再者,凝块石的形成机制也还是一个谜。更重要的是,作为微生物碳酸盐岩的一种重要类型,凝块石这一术语的混乱以及对凝块石形成机制认识的变化,为窥视微生物碳酸盐岩的研究进展提供了一条重要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碳酸盐岩 凝块石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四川盆地大型古隆起斜坡区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沉积演化特征与天然气规模成藏模式 被引量:28
3
作者 杨跃明 王文之 +5 位作者 文龙 罗冰 张旋 陈曦 贾敏 龙虹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8-47,共10页
继2011年高石1井在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核部高石梯—磨溪地区上震旦统灯影组获得天然气勘探重大突破之后,近期角探1井又在该古隆起斜坡区获得天然气勘探重大新发现。为了进一步明确后者灯影组油气勘探的目标和方向,分析了灯影组的沉积演... 继2011年高石1井在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核部高石梯—磨溪地区上震旦统灯影组获得天然气勘探重大突破之后,近期角探1井又在该古隆起斜坡区获得天然气勘探重大新发现。为了进一步明确后者灯影组油气勘探的目标和方向,分析了灯影组的沉积演化过程、储层特征与油气成藏模式,探讨了该斜坡区巨厚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油气成藏的关键要素。研究结果表明:①该区灯影组沉积分异作用强,区域构造运动奠定了该区南高北低的沉积古地貌,川中至川北沉积环境由局限向开阔转变,沉积水动力条件较高石梯—磨溪地区更强,其次,在拉张背景下发育的大量同沉积断层控制该区微古地貌,在缓坡背景上形成似阶梯状沉积古地貌,进一步加剧了该区的沉积分异;②储层纵向跨度大,横向受古地貌或同沉积断层控制,蓝藻菌的趋光性促使微古地貌高部位的碳酸盐岩具有更高的沉积速率,古地貌高地的丘滩体厚度更大,低洼区以沉积低能细粒碳酸盐岩为主,其次,沉积期内海平面周期性短暂下降,为丘滩体早期溶蚀作用创造了有利条件;③晚期台地大范围暴露,在低洼区形成汇水区,侵蚀掉低洼区顶部的储层,残留下致密层,为低部位的丘滩相储层提供了良好的遮挡条件,形成岩性圈闭;④生烃高峰期,该区处于古构造高部位,断裂系统发育,是古油藏聚集的有利区。结论认为,该区较强的沉积分异作用是岩性圈闭发育的主控因素;该古隆起斜坡区在四川盆地生烃高峰期处于古构造高部位,是天然气规模成藏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川中古隆起 斜坡区 震旦系灯影组 微生物碳酸盐岩 岩性圈闭 油气成藏模式
下载PDF
微生物碳酸盐岩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25
4
作者 李朋威 金廷福 +2 位作者 王果谦 宋金民 罗平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6-74,共9页
微生物岩是沉积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与难点,同时,微生物碳酸盐岩潜在的生烃潜力以及作为一种新的储层类型,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油气勘探者的关注。在大量资料调研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微生物碳酸盐岩相关研究成果及其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微生... 微生物岩是沉积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与难点,同时,微生物碳酸盐岩潜在的生烃潜力以及作为一种新的储层类型,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油气勘探者的关注。在大量资料调研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微生物碳酸盐岩相关研究成果及其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微生物碳酸盐岩的类型划分、叠层石与凝块石的成因、地史分布、沉积环境等,并简要阐述了微生物碳酸盐岩潜在的生烃潜力以及相关重大的油气发现。微生物碳酸盐岩分布广泛,以中新元古代、寒武纪和早奥陶世最为发育,因此,微生物碳酸盐岩主要发育于较老的地层中,往往埋藏较深。鉴于其潜在的烃源岩与储层以及丰富的油气资源,深层油气勘探潜力巨大。微生物碳酸盐岩类型划分、成因机制、地史分布及其沉积环境的相关研究将对于开展微生物碳酸盐岩烃源岩及其储层的研究并寻找新的微生物碳酸盐岩油气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碳酸盐岩 烃源岩 储层
下载PDF
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以塔里木盆地阿克苏地区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上段为例 被引量:23
5
作者 白莹 罗平 +2 位作者 刘伟 翟秀芬 周川闽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5-106,共12页
通过野外露头观察,室内薄片鉴定以及物性分析,详细分析了塔里木盆地阿克苏地区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上段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研究认为肖上段主要发育微生物礁和微生物层这两种巨观构造,其中前者包括凝块石礁和表附菌礁... 通过野外露头观察,室内薄片鉴定以及物性分析,详细分析了塔里木盆地阿克苏地区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上段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研究认为肖上段主要发育微生物礁和微生物层这两种巨观构造,其中前者包括凝块石礁和表附菌礁,后者包括凝块石层、表附菌层、叠层石层、层纹石层和泡沫绵层。微生物碳酸盐岩具有多种与微生物相关的孔隙,同时也具有非微生物储集空间。凝块石礁和泡沫绵层是最有利的微生物储层,表明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岩储层具有较大的物性差别。于提希剖面和苏盖特布拉克剖面对比发现,相同类型的微生物岩储层亦具有较大的差异,这是因为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的形成与保存受控于沉积相分布、古地貌特征、成岩作用以及微生物结构的缘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碳酸盐岩 储层 下寒武统 肖尔布拉克组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寒武系张夏组鲕粒滩中微生物碳酸盐岩主导的生物丘:以河北秦皇岛驻操营剖面为例 被引量:18
6
作者 梅冥相 Khalid Latif +1 位作者 孟庆芬 胡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27-251,共25页
华北地台的寒武系苗岭统,大致包括毛庄组、徐庄组、张夏组和崮山组,这些组分别组成相应的三级沉积层序,在它们的顶部集中发育着鲕粒滩相灰岩而构成强迫型海退沉积,成为时间特化的相,代表着鲕粒主导的特别的寒武纪碳酸盐岩台地类型,表现... 华北地台的寒武系苗岭统,大致包括毛庄组、徐庄组、张夏组和崮山组,这些组分别组成相应的三级沉积层序,在它们的顶部集中发育着鲕粒滩相灰岩而构成强迫型海退沉积,成为时间特化的相,代表着鲕粒主导的特别的寒武纪碳酸盐岩台地类型,表现在浅海陆架中大面积分布鲕粒滩,而且在这样的鲕粒滩中生长和发育着微生物碳酸盐岩主导的生物丘;河北省秦皇岛市驻操营剖面的张夏组上部鲕粒滩相灰岩中的生物丘正是上述现象最为典型的代表。虽然类似的现象曾经被描述为"藻坪"沉积,或者笼统地归为"微生物礁",但是,河北省秦皇岛市驻操营剖面的张夏组上部鲕粒滩相灰岩中的生物丘,以下现象不但将其特征化而且代表着壮观的沉积学现象:(1)在强迫型海退体系域的下部与鲕粒滩相灰岩交互产出的主要是柱状叠层石生物丘;(2)在张夏组顶部则以集中产出的均一石和树形石生物丘为特征;(3)下部的柱状叠层石生物丘中主要包括石松藻(Lithocodium)-孢网菌(Bacinella)状组构的钙化蓝细菌;(4)在上部集中产出的均一石与树形石生物丘,则发育着丝状钙化蓝细菌、基座菌(Hedstroemia)和附枝菌(Epiphyton)之类的多样化的钙化蓝细菌。由于石松藻(Lithocodium)-孢网菌(Bacinella)状组构的钙化蓝细菌是一种灭绝了的浅海生命形式,而且是不知道分类位置归属的生命形式,尤其是石松藻(Lithocodium)状组构近年来在寒武纪微生物碳酸盐岩研究中多被解释为"硅质海绵骨针的网状物"或"非骨针角质海绵骨骼纤维",再考虑到均一石自从命名以来很少描述在古老的地层记录之中,因此,驻操营剖面张夏组上部多样化微生物碳酸盐岩所主导的生物丘,以及生物丘中特别而且多样的钙化蓝细菌化石构成,为了解蓝细菌主导的光合作用微生物席复杂的钙化作用形成微生物碳酸盐岩提供了较为典型的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化蓝细菌化石 微生物碳酸盐岩 生物丘 张夏组 寒武系苗岭统 驻操营剖面 河北秦皇岛
下载PDF
Current Progress on the Geological Record of Microbialites and Microbial Carbonates 被引量:16
7
作者 CHEN Jitao LEE Jeong-Hyu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1期260-275,共16页
This paper reviews the current progress and problems in the study of microbialites and microbial carbonates. Microbialites and microbial carbonates, formed during growth of microbes by their calcification and binding ... This paper reviews the current progress and problems in the study of microbialites and microbial carbonates. Microbialites and microbial carbonates, formed during growth of microbes by their calcification and binding of detrital sediment, have recently become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geological topics. They occur throughout the entire geological history, and bear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economic significances due to their complex structures and formative processes. Microbialites are in place benthic microbial buildups, whereas microbial carbonate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wo categories: stabilized microbial carbonates(i.e., carbonate microbialites, such as stromatolites and thrombolites) and mobilized microbial carbonates(i.e., microbial carbonate grains, such as oncoids and microbial lumps). Various texture, structures, and morphologies of microbialites and microbial carbonates hamper the systematic description and classification. Moreover, complex calcification pathways and diagenetic modifications further obscure the origin of some microbialites and microbial carbonates. Recent findings of abundant sponge spicules in previously identified "microbialites" challenge the traditional views about the origins of these "microbialite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to reef evolution. Microbialites and microbial carbonates did not always flourish in the aftermath of extinction events, which, together with other evidences, suggests that they are affected not only by metazoans but also by other geological factors. Their growth, development, and demise are also closely related to sea-level changes, due to their dependence on water depth, clarity, nutrient, and sunlight. Detailed studies on microbialites and microbial carbonates throughout geological history would certainly help understand causes and effects of major geological events as well as the coevolution of life and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bialITE microbial carbonate REEF CALCIFICATION calcimicrobe
下载PDF
叠层石衰减事件及臼齿构造碳酸盐岩作用幕——了解前寒武纪碳酸盐岩世界的重要线索 被引量:15
8
作者 苏玲 陈留勤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7-23,共7页
叠层石和臼齿构造是前寒武纪较为引人注目的两种沉积现象。叠层石作为微生物碳酸盐岩的典型代表,在前寒武纪由于对叠层石的形成缺乏直接的微生物证据而成为一个"前寒武纪谜";臼齿构造复杂的宏观形态和奇特的微亮晶方解石填充... 叠层石和臼齿构造是前寒武纪较为引人注目的两种沉积现象。叠层石作为微生物碳酸盐岩的典型代表,在前寒武纪由于对叠层石的形成缺乏直接的微生物证据而成为一个"前寒武纪谜";臼齿构造复杂的宏观形态和奇特的微亮晶方解石填充物以及对其成因机制的持续争论而成为又一个"前寒武纪谜"。最新研究表明,叠层石形态种数量在元古宙达到繁盛的顶峰之后开始衰减,而仅产出于前寒武纪地层记录中的臼齿构造似乎总是以较高的丰度呈幕式发育于叠层石的衰减事件之后,在空间上臼齿构造多产出于比叠层石更深的水体环境。叠层石的衰减和臼齿构造的幕式发育历史可能主要与环境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有关,而后生动物的竞争不是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层石衰减事件 臼齿构造作用幕 微生物碳酸盐岩 前寒武纪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奥陶系马五1+2微生物碳酸盐岩沉积特征及储集意义 被引量:15
9
作者 熊鹰 姚泾利 +5 位作者 李凌 侯云东 肖笛 聂万才 赵东方 谭秀成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63-972,共10页
基于岩芯、薄片及物性资料,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奥陶系马五_(1+2)微生物岩沉积特征及其油气储集意义。研究区发育有不同规模的由蓝细菌群落构成的微生物碳酸盐岩建造,由叠层石、菌纹层白云岩、蓝细菌凝块岩以及菌黏结颗粒岩构成了藻... 基于岩芯、薄片及物性资料,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奥陶系马五_(1+2)微生物岩沉积特征及其油气储集意义。研究区发育有不同规模的由蓝细菌群落构成的微生物碳酸盐岩建造,由叠层石、菌纹层白云岩、蓝细菌凝块岩以及菌黏结颗粒岩构成了藻坪和微生物丘建造。微生物丘纵向上建造规模较小,单旋回厚度一般小于1 m,发育于潮下高能环境,并由花斑状砂屑云岩、蓝细菌凝块岩、菌黏结砂屑云岩、菌纹层白云岩构成了丘基—丘核—丘坪的向上变浅序列,也常与颗粒滩相伴生构成丘滩复合体。其中,发育于丘核部位的蓝细菌凝块岩和菌黏结砂屑云岩中窗格孔和粒间孔发育,表现为中孔低渗特征,可作为盆地东北部的储集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碳酸盐岩 蓝细菌 微生物丘 马五1+2 奥陶系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北部震旦系齐格布拉克组白云岩储层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1
10
作者 石书缘 刘伟 +4 位作者 黄擎宇 王铜山 周慧 王坤 马奎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26-1234,共9页
塔里木盆地震旦系齐格布拉克组发育一套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古老地层,它的形成时代老,埋藏深度大,后期改造强烈,储层成因控制因素复杂。露头剖面、岩心观察和150个薄片分析表明,齐格布拉克组发育微生物白云岩、颗粒白云岩、晶粒白云岩和混... 塔里木盆地震旦系齐格布拉克组发育一套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古老地层,它的形成时代老,埋藏深度大,后期改造强烈,储层成因控制因素复杂。露头剖面、岩心观察和150个薄片分析表明,齐格布拉克组发育微生物白云岩、颗粒白云岩、晶粒白云岩和混积岩4种类型,比例分别占30%、25%、30%和15%。齐格布拉克组储集空间包括孔隙(原生孔、次生孔和微生物岩相关孔)、溶洞和裂缝(构造溶蚀缝和缝合线)3种类型。68个露头和岩心样品测试揭示,微生物白云岩孔隙度集中分布在2.5%~3.5%之间;晶粒白云岩中晶间孔隙和溶蚀孔洞发育,孔隙度分布在2%~4%之间,最大的可达9%,且晶体越粗,孔隙度和渗透率越好;颗粒白云岩中溶蚀孔洞发育,孔隙度分布在2%~3.5%之间,部分可达7%。在此基础上,综合碳氧同位素和包裹体数据,认为大气淡水溶蚀作用是储层的主要贡献者,埋藏阶段构造—热液溶蚀作用对储层保存和再改造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震旦系 微生物白云岩 白云岩储层 大气淡水溶蚀 构造热液作用
原文传递
微生物碳酸盐岩的显微结构基本特征 被引量:10
11
作者 吴亚生 姜红霞 +1 位作者 李莹 虞功亮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21-334,共14页
以前的微生物岩识别和分类只根据裸眼可见的中观结构,而对显微镜下的微观结构未予使用。微生物的显微结构有什么基本特征,是否可以用于微生物岩的识别和分类是本文关注的焦点。作者从微生物岩形成机制和实际材料的观察来探讨这个问题。... 以前的微生物岩识别和分类只根据裸眼可见的中观结构,而对显微镜下的微观结构未予使用。微生物的显微结构有什么基本特征,是否可以用于微生物岩的识别和分类是本文关注的焦点。作者从微生物岩形成机制和实际材料的观察来探讨这个问题。在诱导钙化实验中观察到,蓝藻鞘丝藻Lyngbya的胶鞘表面有碳酸盐矿物形成:先是在胶鞘表面形成点状碳酸盐颗粒,后来碳酸盐几乎包裹整个丝体,形成一个矿物壳。微生物岩形成的模式推演表明,微生物岩一般都有微生物留下的孔(模孔)和包围模孔的矿物壳2种基本单元。对3个地点的现代微生物碳酸盐岩和1个地点的古代(寒武纪)微生物岩的观察,发现在显微尺度上都具有模孔,此外还可能有矿物壳或胶结物。模孔的形状、大小、排列方式是微生物碳酸盐岩显微结构研究的核心内容,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用于微生物岩的识别和分类,以及作为分析形成机制和形成环境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碳酸盐岩 微生物岩 显微结构 模孔 矿物壳 基本凝块
下载PDF
微生物碳酸盐岩沉积学研究进展——基于第33届国际沉积学会议的综述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杨孝群 李忠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39-650,共12页
第33届国际沉积学会议于2017年10月9日—12日在法国图卢兹召开,微生物碳酸盐岩专题受到持续关注。在总结会议成果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微生物沉积学文献以及现代微生物碳酸盐岩沉积考察,分析了微生物碳酸盐岩沉积学研究前沿及进展,包... 第33届国际沉积学会议于2017年10月9日—12日在法国图卢兹召开,微生物碳酸盐岩专题受到持续关注。在总结会议成果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微生物沉积学文献以及现代微生物碳酸盐岩沉积考察,分析了微生物碳酸盐岩沉积学研究前沿及进展,包括:1)微生物席矿化产物及序列,认为矿化产物包括方解石(低Mg、高Mg、超高Mg)、文石、含铁、锰和钙的碳酸盐岩,镁—硅和黄铁矿等产物,矿化序列多样。2)微生物碳酸盐岩的元素记录,其中碳、氧、氮、磷、硫、铁、硅、砷等元素及同位素特征可能保留了微生物碳酸盐岩沉积和早期成岩的信息。3)纹层、凝块等微生物碳酸盐岩沉积结构机理及指示意义。4)微生物碳酸盐岩沉积环境,认为潮坪环境,特别是平均低潮面附近及其以上叠层石灰岩、凝块岩等微生物碳酸盐岩最为发育。依据国际微生物碳酸盐岩沉积学发展特点,本文针对国内相关领域进一步探讨了研究趋向,提出分类认识微生物碳酸盐岩现代沉积机理、重建古老微生物碳酸盐岩早期成岩过程、分类认识古老微生物碳酸盐岩沉积标志,这在当今微生物碳酸盐岩沉积学研究中显得尤为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碳酸盐岩 研究前沿 第33届国际沉积学会议 现代微生物沉积作用
下载PDF
微生物碳酸盐岩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10
13
作者 段凯波 段东生 +1 位作者 陈留勤 刘茂福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1期44-49,共6页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微生物碳酸盐岩的成因、分类资料的广泛阅览和对比分析,发现以蓝藻菌、减硫酸盐细菌、产甲烷细菌为主的微生物在新陈代谢过程中能够改变水体的物理化学条件而促使Ca2+、Mg2+发生沉积,或是对外来碎屑进行捕捉和粘附,或...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微生物碳酸盐岩的成因、分类资料的广泛阅览和对比分析,发现以蓝藻菌、减硫酸盐细菌、产甲烷细菌为主的微生物在新陈代谢过程中能够改变水体的物理化学条件而促使Ca2+、Mg2+发生沉积,或是对外来碎屑进行捕捉和粘附,或是发生自身钙化,从而引导微生物碳酸盐岩的形成。依据形成机制和宏观构造将微生物碳酸盐岩划分为叠层石、凝块石、树形石和均一石,初步建立了微生物碳酸盐岩的分类体系,是碳酸盐沉积学中的重大进展。另外,应将同样具有特殊宏观构造和重大地质意义的核形石、纹理石与叠层石、凝块石、树形石和均一石并列,归为微生物碳酸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碳酸盐岩 形成机制 分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肖尔布拉克剖面肖尔布拉克组下段微生物碳酸盐岩沉积特征 被引量:8
14
作者 宋亚芳 陈代钊 +1 位作者 郭川 周锡强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5-63,共9页
塔里木盆地阿克苏地区肖尔布拉克剖面肖尔布拉克组下段除底部条带状泥晶白云岩外,主要为微生物碳酸盐岩沉积,但目前关于这套微生物岩的研究很少。通过详细的野外露头观察及室内镜下薄片鉴定,对研究剖面肖尔布拉克组下段的微生物碳酸盐... 塔里木盆地阿克苏地区肖尔布拉克剖面肖尔布拉克组下段除底部条带状泥晶白云岩外,主要为微生物碳酸盐岩沉积,但目前关于这套微生物岩的研究很少。通过详细的野外露头观察及室内镜下薄片鉴定,对研究剖面肖尔布拉克组下段的微生物碳酸盐岩类型进行了识别、分类,并重构了其沉积环境。结果显示:肖尔布拉克组下段共发育六种岩相类型,其中包括四种微生物碳酸盐岩类型:粗纹层状凝块岩,具窗孔凝块岩,厚层状凝块岩和块状凝块岩。粗纹层状凝块岩和具窗孔凝块岩主要分布于潮间带;厚层状凝块岩和块状凝块岩主要沉积于中深—浅水局限潮下带。不同的微生物岩类型发育于不同的位置,主要受控于海平面变化、古地理位置及微生物群落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肖尔布拉克组 微生物碳酸盐岩 沉积相
下载PDF
碳酸盐岩沉积学研究热点与进展:AAPG百年纪念暨2017年会及展览综述 被引量:7
15
作者 倪新锋 沈安江 +2 位作者 韦东晓 乔宇婷 王莹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29-742,共14页
全面了解AAPG年会主题、专题设置及内容有助于准确把握石油地质学研究热点、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协会(AAPG)百年纪念暨2017年会及展览(ACE)于2017年4月2日至5日在美国石油中心城市休斯敦召开。来自全球72个国家和地区... 全面了解AAPG年会主题、专题设置及内容有助于准确把握石油地质学研究热点、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协会(AAPG)百年纪念暨2017年会及展览(ACE)于2017年4月2日至5日在美国石油中心城市休斯敦召开。来自全球72个国家和地区的6 800余名学者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根据会议资料和参会学习成果,结合近年来年会及展览(ACE)和国际会议及展览(ICE)的议题和内容,并深入调研了相关作者近期的研究进展,认为当前碳酸盐岩沉积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1)碳酸盐和蒸发盐沉积体系和建模,主要是碳酸盐工厂特别是冷水碳酸盐研究进一步得到重视,研究领域由台缘向台内及斜坡拓展,露头建模和近现代沉积类比依旧长盛不衰;(2)从纳米级到可见缝洞系统孔隙网络的宏微观定量化表征;(3)现代和地质历史时期微生物碳酸盐类比研究;(4)碳酸盐成岩作用和古流体模型;(5)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在构造—流体耦合变化下的形成与保存机制。并初步对标了国内外碳酸盐岩沉积学研究存在的差异,指出我国古老碳酸盐岩沉积学发展应关注的研究重点,不仅有助于我国广大碳酸盐岩研究人员拓展视野、明确差距,更有助于跟踪国际前沿、合理选择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APG年会及展览 研究热点 碳酸盐工厂 露头建模 孔隙网络 微生物碳酸盐 成岩作用和古流体 深层、超深层
原文传递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咸化湖泊微生物岩特征与差异分布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建功 杨少勇 +5 位作者 李翔 吴颜雄 高妍芳 马新民 白亚东 倪祥龙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11-1127,共17页
为明确咸化湖泊微生物碳酸盐岩沉积特征与分布规律,利用大量露头、岩心、薄片、地震及分析化验资料,围绕柴西地区新生界咸化湖泊微生物碳酸盐岩,划分类型,分析成因机制,明确不同类型微生物碳酸盐岩差异分布,认为沉积环境、气候与水文地... 为明确咸化湖泊微生物碳酸盐岩沉积特征与分布规律,利用大量露头、岩心、薄片、地震及分析化验资料,围绕柴西地区新生界咸化湖泊微生物碳酸盐岩,划分类型,分析成因机制,明确不同类型微生物碳酸盐岩差异分布,认为沉积环境、气候与水文地质条件变化能促进微生物的适应性调整,导致微生物碳酸盐岩类型差异性形成与分布.研究结果表明:1)咸化湖泊盆缘与深水区共发育4类微生物碳酸盐岩,盆缘或浅水环境微生物碳酸盐岩主要有叠层石、凝块石、树形石以及卵球聚合粒灰岩等,盆内深水环境则发育富有机质的纹理石. 2)柴西地区咸化湖泊中发育的微生物碳酸盐岩规模一般较小,定量刻画微生物碳酸盐岩分布规模,最大厚度为10 m左右的微生物岩延伸范围700~800 m,1~2 m厚的微生物岩延伸范围300~500 m,30~50 cm厚的微生物岩仅延伸数米至数十米. 3)根据湖盆古地貌与沉积环境,微生物碳酸盐岩在不同环境差异分布,并构成不同岩相组合模式,建立了6类咸化湖泊微生物碳酸盐岩沉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碳酸盐岩 微生物岩 叠层石 凝块石 咸化湖泊 柴达木盆地
原文传递
微生物诱导白云石沉淀研究进展及面临的挑战 被引量:6
17
作者 赵东方 谭秀成 +3 位作者 罗冰 王小芳 乔占峰 罗思聪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35-349,共15页
白云岩成因机理一直是地质学家们关注的焦点,微生物诱导沉淀白云石模式是对“白云岩问题”的重要补充。一方面,微生物作用能显著改善邻近水体化学条件,形成利于白云石沉淀的微环境;另一方面,微生物及代谢产物为白云石沉淀提供成核位点... 白云岩成因机理一直是地质学家们关注的焦点,微生物诱导沉淀白云石模式是对“白云岩问题”的重要补充。一方面,微生物作用能显著改善邻近水体化学条件,形成利于白云石沉淀的微环境;另一方面,微生物及代谢产物为白云石沉淀提供成核位点。两者共同克服低温白云石沉淀的动力学障碍。但对于古老地层而言,判识白云石是否为微生物成因具有难度,目前依然缺乏强有力的手段予以约束。基于特殊微观形貌的判识方法,要谨慎使用,需综合评判。大量的证据表明,水化学条件和水文学条件是影响白云石沉淀的关键。虽然,现今白云石的分布环境不能与地质历史时期相对比,前寒武时期微生物白云石发育的环境可能比现今广泛的多,其微生物诱导白云石的规模也可能相当巨大。但截至目前,微生物作用对于古老白云岩的贡献还难以得到有效评估,故其对于解释地质历史时期规模性白云岩的形成还存在不少挑战。即便如此,毫无疑问的是,微生物活动能广泛促进超高镁方解石和原白云石等潜在中间产物的生成,因此其必然有利于白云石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问题 规模性白云岩 微生物碳酸盐岩 微生物席
下载PDF
微生物碳酸盐岩研究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郝雁 张哨楠 张德民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15-427,共13页
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是近年来油气地质界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梳理国内外文献发现,针对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的研究已取得如下进展:术语规范性方面,认识到微生物岩和微生物碳酸盐岩术语的区别;识别标志方面,微生物碳酸盐岩内常见微米球体... 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是近年来油气地质界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梳理国内外文献发现,针对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的研究已取得如下进展:术语规范性方面,认识到微生物岩和微生物碳酸盐岩术语的区别;识别标志方面,微生物碳酸盐岩内常见微米球体、杆状体、丝状体、胞外聚合物等,且具有碳氧稳定同位素明显负异常,重稀土元素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Zn和Ba等营养元素富集的特点;微生物碳酸盐岩沉积学方面,认识到微生物碳酸盐岩是极端环境的产物,微生物礁丘主要发育在古地貌高点,其生长、发育、消亡均与古水文因素关系密切;储层方面,认识到微生物碳酸盐岩储集空间包括常规储集空间和特有储集空间两大类,储层主控因素包括沉积、成岩和构造,其中微生物组构在储层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碳酸盐岩 储层 微生物礁丘 沉积环境 识别标志 主控因素
下载PDF
同生-准同生期大气淡水溶蚀对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的控制作用:以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为例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伟 黄擎宇 +1 位作者 白莹 石书缘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25-234,共10页
微生物碳酸盐岩是中国震旦—寒武纪古老地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勘探已经证实微生物碳酸盐岩可以形成储层,明确这类储层成因并进行有效预测对于古老碳酸盐岩勘探有重要意义。然而针对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成因,尚未形成统一... 微生物碳酸盐岩是中国震旦—寒武纪古老地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勘探已经证实微生物碳酸盐岩可以形成储层,明确这类储层成因并进行有效预测对于古老碳酸盐岩勘探有重要意义。然而针对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成因,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不同学者提出了诸如同生准同生期溶蚀、埋藏/热液溶蚀或多种流体综合作用等成因解释。本次研究选择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什艾日克和肖尔布拉克剖面寒武系肖尔布拉克组为重点研究对象,通过露头和薄片观察、阴极发光和碳氧同位素分析等手段,研究了早成岩期大气淡水溶蚀作用对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寒武系肖尔布拉克组识别出4种微生物碳酸盐岩岩石类型,分别是叠层石白云岩、凝块石白云岩、泡沫绵层白云岩和与蓝细菌相关的(含砾)颗粒白云岩;微生物碳酸盐岩建造具有复杂的孔隙系统,常见的孔隙类型包括晶间孔、溶孔、不同尺度的溶洞以及裂缝等,但是溶蚀孔洞是最主要的孔隙类型。(2)同生准同生期大气淡水溶蚀是孔隙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三方面证据。一是微生物碳酸盐岩建造顶部发育小型溶蚀坑。二是新月形胶结物和胶结不整合现象表明经历了短期暴露。新月形胶结物通常被看作是渗流带成岩作用的产物。胶结物不整合是指在颗粒与埋藏期形成的粒状胶结物之间部分缺失了纤状等厚环边胶结物,这些缺失的纤状胶结物可能是准同生期被大气淡水溶解了。三是胶结物具有斑状中等亮度阴极发光特征,明显有别于表生岩溶与埋藏环境胶结物的阴极发光特征;此外大气淡水是导致微生物丘顶部样品氧同位素值较原岩负漂的原因。(3)储层具有非均质性,分布受微生物丘沉积结构和相对海平面变化控制。微生物丘可以分为丘基、丘核和丘盖三部分。其中丘基主要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碳酸盐岩 同生准同生期溶蚀 储层结构 寒武系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河北秦皇岛驻操营剖面寒武系张夏组均一石生物丘沉积特征
20
作者 朱一丹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03-1416,共14页
河北秦皇岛驻操营剖面寒武系张夏组顶部强迫型海退体系域集中发育一套数十米厚的均一石生物丘,指示这些均一石形成于浅海、高能环境。通过野外考察及镜下观察,分析该区均一石的形成机制及沉积环境。结果表明:均一石生物丘为灰白色致密... 河北秦皇岛驻操营剖面寒武系张夏组顶部强迫型海退体系域集中发育一套数十米厚的均一石生物丘,指示这些均一石形成于浅海、高能环境。通过野外考察及镜下观察,分析该区均一石的形成机制及沉积环境。结果表明:均一石生物丘为灰白色致密均一的块状泥晶灰岩,无明显宏观构造,直接覆盖在下部叠层石生物丘之上。在显微镜下,均一石由致密泥晶和少量微亮晶构成。其中,致密泥晶中发现多样化的钙化蓝细菌鞘化石,包括基座菌(Hedstroemia)、附枝菌(Epiphyton)、肾形菌(Renalcis)以及葛万菌(Girvanella),表明均一石形成于微生物复杂的代谢作用及诱发碳酸盐原地沉淀作用。更为特别的是,均一石中可见底栖鲕粒和白云石晶体,表明在富营养条件下,其产出过程中较为明显的与球状微生物膜钙化作用相关的显微组构以及白云石选择性表达。均一石自命名以来相关实例并不多,秦皇岛张夏组中均一石生物丘为了解均一石的形成机制与沉积环境提供了一个典型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一石生物丘 河北秦皇岛 张夏组 微生物碳酸盐岩 钙化蓝细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