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6篇文章
< 1 2 7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几株絮凝剂产生菌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179
1
作者 王镇 王孔星 +1 位作者 谢裕敏 姚茵丽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21-129,共9页
筛选到83株絮凝剂产生菌,其中絮凝活性最高的四株分属于芽孢乳杆菌属、节细菌属、假单胞菌属、气单胞菌属。四株菌在生长过程中均可产生胞外絮凝物质,在最适培养条件下絮凝剂产量为0.5-0.9g/L。纯化后的四种絮凝剂中,三... 筛选到83株絮凝剂产生菌,其中絮凝活性最高的四株分属于芽孢乳杆菌属、节细菌属、假单胞菌属、气单胞菌属。四株菌在生长过程中均可产生胞外絮凝物质,在最适培养条件下絮凝剂产量为0.5-0.9g/L。纯化后的四种絮凝剂中,三种为核蛋白,一种为糖蛋白,均为高分子量物质(MW>10^6)。四株菌均不含质粒。12-30g/L的絮凝剂在1小时内对所有供试材料均有较好的絮凝效果。动物急性毒性实验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剂产生菌 微生物絮凝剂 絮凝活性
下载PDF
影响土壤微生物活性与群落结构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78
2
作者 胡亚林 汪思龙 颜绍馗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0-176,共7页
土壤微生物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是整个陆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推动者,与陆地生态系统地稳定性密切相关。本文就影响土壤微生物活性与群落结构因素研究进展作了综述,主要内容有:土壤理化性状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 土壤微生物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是整个陆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推动者,与陆地生态系统地稳定性密切相关。本文就影响土壤微生物活性与群落结构因素研究进展作了综述,主要内容有:土壤理化性状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土壤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土壤动物多样性,植物多样性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不同的经营管理措施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作了探讨,提出深入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其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关系,合理调控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维护整个陆地生态系统稳定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 微生物活性 群落结构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87
3
作者 赵亚丽 郭海斌 +2 位作者 薛志伟 穆心愿 李潮海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85-1792,共8页
通过两年田间裂区设计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耕作方式(常规耕作、深耕、深松)与秸秆还田(秸秆还田、秸秆不还田)对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农田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耕)和秸秆还田不仅降低了土壤容... 通过两年田间裂区设计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耕作方式(常规耕作、深耕、深松)与秸秆还田(秸秆还田、秸秆不还田)对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农田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耕)和秸秆还田不仅降低了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含量,而且增加了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和作物产量,且二者对夏玉米季的影响大于冬小麦季.与常规耕作+无秸秆还田相比,深耕+秸秆还田、深松+秸秆还田处理的20~30 cm土壤容重分别降低8.5%和6.6%,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提高14.8%和12.4%,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分别提高45.9%、33.9%和34.1%、25.2%,作物产量分别提高18.0%和19.3%,且两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说明土壤深松(耕)结合秸秆还田有利于作物产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耕作 秸秆还田 微生物群体 酶活性 产量
原文传递
草原生态系统的土壤微生物生态 被引量:87
4
作者 赵吉 廖仰南 +1 位作者 张桂枝 邵玉琴 《中国草地》 CSCD 1999年第3期57-67,共11页
1980~1998年,在内蒙古锡林河流域等草原地区开展了土壤微生物生态学方面的系列研究。“干重换算法”为草原土壤微生物不同类群的生物量测定提供了一个较实用的方法;内蒙古不同草原和荒漠区土壤微生物活性具有不同的地理分布... 1980~1998年,在内蒙古锡林河流域等草原地区开展了土壤微生物生态学方面的系列研究。“干重换算法”为草原土壤微生物不同类群的生物量测定提供了一个较实用的方法;内蒙古不同草原和荒漠区土壤微生物活性具有不同的地理分布特征;锡林河流域六种植物群落下土壤微生物的区系组成及生物量分布亦有所不同;羊草等牧草具有明显的根际效应;不同放牧率及退化草场围栏恢复、落地油污染、施用稀土元素等人为因素会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活性产生不同的生态效应;微生物多样化变化亦符合“中度干扰理论”;土壤微生物在草原生态系统物质转化和能量流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植物残体分解过程中微生物类群存在明显的优势更替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 土壤微生物 微生物生态 生态系统
原文传递
连续3年施用生物有机肥对土壤养分、微生物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8
5
作者 田小明 李俊华 +4 位作者 王成 褚贵新 危常州 郑倩 邓世伟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81-488,共8页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连续3年在不同土壤中施用不同量的生物有机肥的土壤养分、微生物生物量、酶活性及棉花各器官干物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连续3年施用生物有机肥,3种土壤的养分、酶活性、微生物量和各器官干物质量均有不同程...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连续3年在不同土壤中施用不同量的生物有机肥的土壤养分、微生物生物量、酶活性及棉花各器官干物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连续3年施用生物有机肥,3种土壤的养分、酶活性、微生物量和各器官干物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随着其用量的增加,土壤养分、微生物量及脲酶活性也在增加,土壤pH则相反,土壤蔗糖酶、多酚氧化酶、蛋白酶活性表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在不同土壤施用生物有机肥10~30g/蝇时基本达到最高,过氧化氢酶活性无显著变化。高、中、低有机质含量的土壤的棉花各器官干物质量分别在施用生物有机肥10~20、20~30、40∥埏时基本达到最高。随着施肥年限的延长,3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均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土壤酶活性则变化差异较大。通过在不同有机质含量土壤中施肥与不施肥比较发现,本底有机质含量越低的土壤,施肥较不施肥的土壤养分、脲酶、蔗糖酶、蛋白酶活性及微生物量增加幅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有机肥 微生物生物量 酶活性 土壤养分 棉花干物质量
下载PDF
生物有机肥对秦巴山区核桃园土壤微生物群落和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90
6
作者 孙薇 钱勋 +4 位作者 付青霞 胡婷 谷洁 王小娟 高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24-1233,共10页
采用大田试验,探讨生物有机肥对秦巴山区核桃园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代谢、酶活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入生物有机肥可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改变微生物对各大类碳源的利用,提高微生物碳源利用率、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 采用大田试验,探讨生物有机肥对秦巴山区核桃园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代谢、酶活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入生物有机肥可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改变微生物对各大类碳源的利用,提高微生物碳源利用率、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常规施肥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不显著。生物有机肥可显著提高土壤蔗糖酶、酸性磷酸酶和脱氢酶活性,但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不显著;常规施肥可提高土壤脲酶和脱氢酶活性,对其他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生物有机肥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全量氮、磷、钾和速效磷含量,提高土壤pH值,使土壤理化性质得到改善;常规施肥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但其效果不如生物有机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有机肥 微生物群落 酶活性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烟草连作对稻田土壤微生物及酶的影响 被引量:66
7
作者 胡汝晓 赵松义 +4 位作者 谭周进 肖汉乾 巢进 屠乃美 周清明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94-497,共4页
对烟草连作不同年限的稻田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活度及酶活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连作年限与土壤中的好气性细菌、厌气性细菌、放线菌及真菌的数量没有相关性,所测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也没有明显差异,说明烟草连作不会对... 对烟草连作不同年限的稻田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活度及酶活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连作年限与土壤中的好气性细菌、厌气性细菌、放线菌及真菌的数量没有相关性,所测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也没有明显差异,说明烟草连作不会对土壤中主要微生物类群的数量造成明显的影响。烟草连作10年以上的土壤微生物活度有降低趋势,明显低于连作5年以下的,而烟草连作5年以下的土壤微生物活度没有明显差异。烟草连作不同年限的土壤纤维素酶、脲酶、蛋白酶及过氧化氢酶没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作 土壤微生物 微生物活度 土壤酶
下载PDF
不同秸秆还田和耕作方式对夏玉米农田土壤呼吸及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5
8
作者 李晓莎 武宁 +5 位作者 刘玲 冯宇鹏 徐旭 韩惠芳 宁堂原 李增嘉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65-1771,共7页
采用基质诱导呼吸法和CO2释放量法,研究了冬小麦季长期不同耕作方式(常规翻耕、免耕和深松)和秸秆处理(秸秆还田和无秸秆还田)对夏玉米田土壤呼吸及微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和保护性耕作主要在0~10 cm土层起作用.秸秆... 采用基质诱导呼吸法和CO2释放量法,研究了冬小麦季长期不同耕作方式(常规翻耕、免耕和深松)和秸秆处理(秸秆还田和无秸秆还田)对夏玉米田土壤呼吸及微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和保护性耕作主要在0~10 cm土层起作用.秸秆还田能明显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微生物活性,降低呼吸熵,在苗期和开花期提高土壤呼吸,而在灌浆期、腊熟期和收获期降低土壤呼吸;在相同秸秆处理条件下,深松和免耕比常规翻耕能显著降低土壤呼吸和呼吸熵,提高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微生物活性.整个生育期,秸秆还田结合保护性耕作能显著提高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微生物活性,降低呼吸熵,与常规翻耕无秸秆还田相比,深松秸秆还田和免耕秸秆还田0~10 cm土层微生物生物量碳平均提高了95.8%和74.3%,微生物活性提高了97.1%和7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秸秆还田 微生物生物量碳 微生物活性 土壤呼吸 呼吸熵
原文传递
不同施肥模式对绿洲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度与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3
9
作者 李晨华 贾仲君 +2 位作者 唐立松 吴宇澄 李彦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67-574,共8页
以中国科学院阜康荒漠生态系统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的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技术,对不同施肥模式下的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度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土壤酶活性。结果表明:与无肥处理(CK)相比,20年长期单施化肥... 以中国科学院阜康荒漠生态系统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的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技术,对不同施肥模式下的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度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土壤酶活性。结果表明:与无肥处理(CK)相比,20年长期单施化肥(CF)或者化肥配施秸秆(CF/OM)处理均显著增加了土壤氨氧化古菌(AOA)与氨氧化细菌(AOB)的丰度。其中,土壤AOB最低增加了16倍,而AOA最多增加了3倍,表明AOB可能在原位土壤氨氧化过程中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尽管CF/OM处理的作物产量与CF处理无显著差异,但该施肥模式在维持作物产量的同时,其土壤微生物主要类群(真核微生物、细菌、古菌)数量最大,土壤有机碳含量最高,大多土壤酶活性高于其他处理,表明化肥配施有机肥有利于保持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对于提高土壤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灰漠土 微生物丰度 酶活性 荧光实时定量PCR
下载PDF
残膜对农田土壤养分含量及微生物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61
10
作者 张丹 刘宏斌 +5 位作者 马忠明 唐文雪 魏焘 杨虎德 李俊改 王洪媛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10-319,共10页
【目的】探究残膜对土壤养分含量和生物学特征的影响,明确产生危害的土壤残膜强度限值,为中国残膜污染防治工作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于2011—2015年在甘肃张掖设置0(CK)、150 kg·hm^(-2)(T1)、300 kg·hm^(-2)(T2)、450 kg&#... 【目的】探究残膜对土壤养分含量和生物学特征的影响,明确产生危害的土壤残膜强度限值,为中国残膜污染防治工作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于2011—2015年在甘肃张掖设置0(CK)、150 kg·hm^(-2)(T1)、300 kg·hm^(-2)(T2)、450 kg·hm^(-2)(T3)以及600 kg·hm^(-2)(T4)残膜梯度试验,并测定不同残膜强度下土壤理化性状、微生物量碳氮、微生物群落丰度以及土壤酶活性等关键指标。【结果】残膜对土壤含水量、有机质(SOM)、全氮(TN)、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有效磷(Olsen-P)的影响较大,随着残膜强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显著增加(P<0.05),而SOM、TN、NO_3^--N以及Olsen-P显著降低(P<0.05),NH_4^+-N则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低残膜强度下,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和土壤微生物量氮(MBN)含量增加,但高残膜强度(T3和T4)则会显著降低土壤微生物量(MBC和MBN)及微生物群落丰度(吸光值平均变化率、丰富度、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以及Mc Intosh指数)(P<0.05)。土壤酶活性随残膜强度的变化趋势同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基本一致,残膜强度为300—450 kg·hm^(-2)时,土壤中α-葡萄糖苷酶(AG)、β-葡萄糖苷酶(BG)、纤维素酶(CBH)、木聚糖酶(BXYL)以及几丁质酶(NAG)活性普遍较高,残膜强度为600 kg·hm^(-2)时土壤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结论】农田土壤中低量残膜存在下可通过保水作用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及其丰富度,而当残膜强度超过450 kg·hm^(-2)时,土壤微生物量、微生物群落丰度和土壤酶活性显著降低;同时,长期残膜作用下会降低土壤SOM、TN、NH_4^+-N、NO_3^--N以及Olsen-P含量,引起土壤养分退化。因此,对于中国地膜残膜污染较严重的地区,应加大残膜防治工作力度,降低残膜引起的土壤退化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膜 土壤肥力 微生物量 微生物丰度 酶活性
下载PDF
甲胺磷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5
11
作者 朱南文 胡茂林 高廷耀 《农业环境保护》 CAS CSCD 1999年第1期4-7,共4页
研究了有机磷杀虫剂甲胺磷在5种不同的浓度下对土壤微生物活性所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甲胺磷对细菌、放线菌和固氮菌群的生长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而对真菌却有一定的刺激效应;土壤的呼吸作用、氨化作用增强,自生固氮能力、硝... 研究了有机磷杀虫剂甲胺磷在5种不同的浓度下对土壤微生物活性所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甲胺磷对细菌、放线菌和固氮菌群的生长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而对真菌却有一定的刺激效应;土壤的呼吸作用、氨化作用增强,自生固氮能力、硝化作用以及铁离子价数转换作用减弱。甲胺磷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随着处理浓度的提高,作用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胺磷 微生物活性 土壤微生物
下载PDF
中亚热带马尾松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微生物与酶活性动态 被引量:60
12
作者 宋影 辜夕容 +3 位作者 严海元 毛文韬 吴雪莲 万宇轩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51-1158,共8页
采用凋落物原位分解法,研究了中亚热带马尾松林中马尾松、槲栎凋落叶单独及混合(自然质量比8∶2)分解过程中的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动态.结果表明:①3类凋落物的年分解常数K的大小为:混合凋落物(0.94)>槲栎凋落物(0.86)>马尾松凋落... 采用凋落物原位分解法,研究了中亚热带马尾松林中马尾松、槲栎凋落叶单独及混合(自然质量比8∶2)分解过程中的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动态.结果表明:①3类凋落物的年分解常数K的大小为:混合凋落物(0.94)>槲栎凋落物(0.86)>马尾松凋落物(0.67);②3类凋落物真菌数量和微生物数量均在夏季(135 d时)达到最大值,而此时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最低;③3类凋落物纤维素酶活性、酸性磷酸酶活性均与凋落物干重剩余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马尾松与混合型凋落物中的多酚氧化酶活性同凋落物干重剩余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④微生物数量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均总体表现为槲栎凋落物>混合凋落物>马尾松凋落物,酸性磷酸酶活性多表现为槲栎凋落物最低,与分解常数K排列有一定的差异,说明凋落物分解是微生物和多种酶共同作用的结果.整体研究表明,凋落物质量和季节气候的差异显著影响微生物群落及其调控的生态过程,与纯马尾松凋落叶相比,针阔混合使微生物数量和多酚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这可能是导致分解加快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分解 微生物数量 酶活性 马尾松林 中亚热带
原文传递
稻草还田对晚稻土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1
13
作者 谭周进 李倩 +3 位作者 陈冬林 周清明 肖启明 李建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3385-3392,共8页
通过早稻秸秆翻耕还田对晚稻土微生物数量与活度、秸秆腐解酶活性和氨化、硝化作用强度的动态影响试验研究表明:稻草翻耕还田的条件下,在晚稻生长发育过程中,除土壤放线菌数量一直呈下降态势之外,土壤好气性细菌、厌气性细菌和真菌数... 通过早稻秸秆翻耕还田对晚稻土微生物数量与活度、秸秆腐解酶活性和氨化、硝化作用强度的动态影响试验研究表明:稻草翻耕还田的条件下,在晚稻生长发育过程中,除土壤放线菌数量一直呈下降态势之外,土壤好气性细菌、厌气性细菌和真菌数量均呈现前期急剧增加、中期缓慢减少、后期迅速减少的变化特征,土壤微生物活度则呈现前期迅速增强、达到最大值,中期迅速下降,后期缓慢回升的变化趋势;土壤木聚糖酶活性与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趋势基本相同,而土壤纤维素酶活性则呈前期增加、中期最高、后期迅速下降的特点;土壤氨化作用强度一直呈下降态势,而土壤硝化作用强度则呈前期增强、中期最高、后期下降的变化趋势.随着稻草还田量的增加,上述土壤微生物数量与活度、秸秆腐解酶活性和氨化和硝化作用强度的动态变化趋势更加明显.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分析评价发现,在晚稻栽培时,配合水稻专用复混肥一次性施用,以早稻秸秆2500~5000kg/hm^2翻耕还田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水稻土 微生物区系 微生物活度 土壤酶
下载PDF
低分子量根系分泌物对土壤微生物活性及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52
14
作者 苑亚茹 韩晓增 +1 位作者 李禄军 丁雪丽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6-99,共4页
以黑土为供试土壤,采用化学试剂模拟根系分泌物进行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低分子量根系分泌物及主要组分对土壤微生物活性及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低分子量根系分泌物及主要组分短期内均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的活性,促进... 以黑土为供试土壤,采用化学试剂模拟根系分泌物进行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低分子量根系分泌物及主要组分对土壤微生物活性及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低分子量根系分泌物及主要组分短期内均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的活性,促进了>250μm大团聚体,尤其是>2 000μm团聚体的形成,显著增强了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低分子量根系分泌物中葡萄糖组分有利于土壤中细菌的生长,从而在细菌活动的驱动下,促进了微团聚体的形成;苹果酸和谷氨酸组分则有利于真菌的生长和繁殖,在真菌菌丝网络的缠绕和粘结作用下,促使微团聚体进一步胶结形成大团聚体。因此,低分子量根系分泌物中各主要组分共同参与并影响土壤的团聚化过程,改善根际微区土壤的结构,以利于植物根系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分泌物 团聚体稳定性 微生物活性 黑土
下载PDF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和发酵条件研究 被引量:37
15
作者 陆茂林 施大林 +1 位作者 王蕾 陈金林 《工业微生物》 CAS CSCD 1997年第2期25-28,33,共5页
设计了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菌种筛选模型,并从土壤和活性污泥中筛选到51株絮凝剂产生菌,经复筛获得两株絮凝活性较高的菌株,分别定名为Nocardia,JIM-89和JIM-127。对两株菌的发酵条件,特别是培养基组成,进行了初步研究。两株菌所产生的... 设计了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菌种筛选模型,并从土壤和活性污泥中筛选到51株絮凝剂产生菌,经复筛获得两株絮凝活性较高的菌株,分别定名为Nocardia,JIM-89和JIM-127。对两株菌的发酵条件,特别是培养基组成,进行了初步研究。两株菌所产生的絮凝剂,对大肠杆菌悬液20min的絮凝活性在1000u/ml,最高可达1248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剂 诺卡氏菌 筛选 发酵
下载PDF
微生物酵素主要功效酶活力的测定 被引量:51
16
作者 于晓艳 任清 +3 位作者 卢舒娴 刘杰 胡英杰 董银卯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93-196,共4页
酶的活力是微生物酵素的主要质量指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微生物酵素中蛋白酶活力,膏状酵素为10975.5U/g,粉状酵素为2141.25U/g。采用NaOH滴定法测定脂肪酶活力,膏状酵素为5.41U/g,粉状酵素为14.6U/g。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超... 酶的活力是微生物酵素的主要质量指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微生物酵素中蛋白酶活力,膏状酵素为10975.5U/g,粉状酵素为2141.25U/g。采用NaOH滴定法测定脂肪酶活力,膏状酵素为5.41U/g,粉状酵素为14.6U/g。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膏状酵素为1691.112U/g,粉状酵素为2.8U/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酵素 蛋白酶 脂肪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酶活
原文传递
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人工林下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被引量:47
17
作者 胡婵娟 傅伯杰 +2 位作者 刘国华 靳甜甜 刘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27-733,共7页
对典型黄土丘陵沟壑区陕西延安羊圈沟小流域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沙棘(Hippophae reamnoides)和杏树(Prunus armeniaca)人工林下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进行监测研究,旨在揭示不同的人工林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多样性的影响。研... 对典型黄土丘陵沟壑区陕西延安羊圈沟小流域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沙棘(Hippophae reamnoides)和杏树(Prunus armeniaca)人工林下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进行监测研究,旨在揭示不同的人工林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多样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3种人工林中刺槐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林地;(2)表征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与微生物生物量碳的高低表现一致,依次为刺槐林>沙棘林>杏树林,相关分析表明其与微生物生物量、总氮及土壤水分等存在显著相关性;(3)土壤微生物的功能多样性3种人工林间未见显著差异,Shannon-Winner多样性指数(H′)表现为刺槐林>杏树林>沙棘林,与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生物量间均未见显著相关性。总之,3种人工林相比较,种植刺槐林与其它两种人工林相比更有利于提高微生物的量及代谢活性,微生物的功能多样性受不同树种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 多样性 微生物生物量碳 微生物活性 人工林 黄土高原
下载PDF
三江源地区高寒草原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微生物量 被引量:47
18
作者 任佐华 张于光 +2 位作者 李迪强 肖启明 蔡重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232-3238,共7页
为了揭示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微生物量碳、氮情况,同时探讨气候变化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以青藏高原腹地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高寒草原土壤为研究对象,选择土壤质地、植被类型基本一致,海拔高度不同(3400—4200m)的4个样地,分... 为了揭示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微生物量碳、氮情况,同时探讨气候变化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以青藏高原腹地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高寒草原土壤为研究对象,选择土壤质地、植被类型基本一致,海拔高度不同(3400—4200m)的4个样地,分析测定了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和部分生理功能微生物群)数量、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土壤酶(纤维素酶、蛋白酶、脲酶、蔗糖酶)活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均含有较丰富的土壤有机碳和养分,微生物数量多少为细菌>放线菌>真菌,主要功能微生物菌群数量为氨化细菌>好气性固氮菌>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样地间的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差异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除与亚硝酸细菌具有弱正相关性外,海拔高度与其它因子均具有负相关性,其中与细菌和氨化细菌具有极显著负相关性,与好气性固氮菌和硝酸细菌具有显著负相关性。因此,温度的升高可能明显的影响了三江源地区高寒草原的土壤微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 高寒草地 微生物活性 气候变化
下载PDF
Response of microbial communities to biochar-amended soils:a critical review 被引量:47
19
作者 Kumuduni Niroshika Palansooriya James Tsz Fung Wong +6 位作者 Yohey Hashimoto Longbin Huang Jörg Rinklebe Scott X.Chang Nanthi Bolan Hailong Wang Yong Sik Ok 《Biochar》 2019年第1期3-22,共20页
Application of biochar to soils changes soi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stimulates the activities of soil microorganisms that influence soil quality and plant performance.Studying the response of soil microbial co... Application of biochar to soils changes soi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stimulates the activities of soil microorganisms that influence soil quality and plant performance.Studying the response of soil microbial communities to biochar amendments is important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interactions of biochar with soil,as well as plants.However,the effect of biochar on soil microorganisms has received less attention than its influences on soi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In this review,the following key questions are discussed:(i)how does biochar affect soil microbial activities,in particular soil carbon(C)mineralization,nutrient cycling,and enzyme activities?(ii)how do microorganisms respond to biochar amendment in contaminated soils?and(iii)what is the role of biochar as a growth promoter for soil microorganisms?Many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biochar-soil application enhances the soil microbial biomass with substantial changes in microbial community composition.Biochar amendment changes microbial habitats,directly or indirectly affects microbial metabolic activities,and modifies the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in terms of their diversity and abundance.However,chemical properties of biochar,(especially pH and nutrient content),and physical properties such as pore size,pore volume,and specific surface area play significant roles in determining the efficacy of biochar on microbial performance as biochar provides suitable habitats for microorgan-isms.The mode of action of biochar leading to stimulation of microbial activities is complex and is influenced by the nature of biochar as well as soil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cycling microbial habitat MICROORGANISMS Nutrient cycling Enzyme activity
原文传递
科尔沁沙地四种固沙植物群落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季节动态 被引量:45
20
作者 曹成有 陈家模 +1 位作者 邵建飞 崔振波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7-233,共7页
为探讨科尔沁沙地不同人工固沙植物群落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酶活性的季节动态规律,选取25年生小叶锦鸡儿、山竹岩黄蓍、差巴嘎蒿、樟子松群落为对象,研究了固沙植物群落0~30cm土壤蛋白酶、脲酶、蔗糖酶、磷酸单酯酶、多酚氧化酶、... 为探讨科尔沁沙地不同人工固沙植物群落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酶活性的季节动态规律,选取25年生小叶锦鸡儿、山竹岩黄蓍、差巴嘎蒿、樟子松群落为对象,研究了固沙植物群落0~30cm土壤蛋白酶、脲酶、蔗糖酶、磷酸单酯酶、多酚氧化酶、硝酸还原酶、脱氢酶7种酶活性和微生物生物量C、N、P不同季节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4种人工植物群落土壤7种酶活性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均表现为春季开始逐渐升高,到夏季植物旺盛时逐渐达到最大值,秋冬季达到最低值。微生物生物量C、N的动态变化与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相同,而土壤微生物量P的季节变化则表现为春季>夏季>秋季,这些变化在0~10cm土层更为显著。7种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生物量最高值均出现在土壤表层(0~10cm),随着土层的加深生物活性逐渐降低。小叶锦鸡儿群落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7种酶活性均高于其他3种植物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生物量 土壤酶活性 生物活性 季节动态 小叶锦鸡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